中国古代文学史三期末考试样题_第1页
中国古代文学史三期末考试样题_第2页
中国古代文学史三期末考试样题_第3页
中国古代文学史三期末考试样题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中国古代文学史(三)期末考试样题参考答案一,填空(每空1分,共20分。)1, “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这句话见于 礼记 或 四书的大学篇。2, 宋代文赋的代表作有欧阳修的秋声赋 和苏轼的赤壁赋等。3,“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这是范仲淹 岳阳楼记 中的名句。4,清末冯煦宋六十一家词选例言认为欧阳修词“疏隽开子瞻,深婉开少游”,指出了其词风在两个方面的影响。5,“醉拍春衫惜旧香,天将离恨恼疏狂。”这是北宋词人晏几道 鹧鸪天词的开头两句。6,六丑蔷薇谢后作“正单衣试酒”的作者是周邦彦。7,南宋词人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8,宋末词人张炎著有词学理论著作词源。9, 宋代著名词人李清照 认为词“别是

2、一家”,应该“协律”“可歌”。10, 宋初“西昆体”以杨亿所编西昆酬唱集 而得名。11, “文章本心术,万古无辙迹。”这是北宋诗人黄庭坚 寄晁元忠十首 其五诗中的名句。12, 蔡宽夫诗话记载了北宋诗人王安石 关于诗歌用典的意见:“若能自 出己意,借事以相发明,情态必出,则用事虽多,亦何所妨?”13, 北宋诗人俞紫芝 宿蒋山栖霞寺 云:“独坐清谈久亦劳, 碧松燃火暖衾袍。 夜深童子唤不起,猛虎一声山月高。”14, 稚子弄冰:“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 玻璃碎地声。”这首诗的作者是 杨万里 。15, 江西诗社宗派图的作者是吕本中,宋末方回提出了江西诗派“一 祖三宗”之说

3、。16,据都城纪胜等记载,宋代“说话”有“四家”分工。其中影响最大的 两家是小说和讲史。17, 杜仁杰的般涉调耍孩儿庄家不识构阑套曲描写了金元时期勾栏中上演院本和杂剧的情形。18, 王实甫西厢记、关汉卿拜月亭和白朴的墙头马上 、郑光祖 的倩女离魂,被称为元杂剧“四大爱情剧”。19, 一本元杂剧的曲辞一般由一人主唱,由正旦主唱的剧本称为旦本 。20, 明初朱权太和正音谱 按题材把元杂剧分为十二个类型,称为“杂 剧十二科”。二、作品赏析(以下三篇任选二篇,每题 10分,共20分。)1, 六月十七日昼寝红尘席帽乌靴里,想见沧洲白鸟双。马龁枯萁喧午枕,梦成风雨浪翻江。2, 武夷山中十年无梦得还家,独立

4、青峰野水涯。天地寂寥山雨歇,几生修得到梅花。3, 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作品赏析答题要求:本题无标准答案。要求考生在试卷提供的三篇作品中任意选择两篇作赏析。1, 答出作者,时代。2, 疏通文字意思。3, 就该作品的思想和艺术谈自己的理解和分析。不必面面俱到,鼓励谈自己的 领悟和解读体会。4, 要点突出,言之成理,文字通顺。三,简答题:(每题 10 分,共 30 分。答案另纸书写。 )1,柳永在宋词发展史上有哪些贡献?请简要说明。2,什么是诸宫调?产生、流行于什么时代?有哪些代表作品?3,简要评析王实甫西厢记 “长亭

5、送别”一折。简答题答题要点及答题要求: 1,柳永在宋词发展史上有哪些贡献?请简要说明。 答题要点:(1),创调。顺应民间新声的繁荣,采用新声创制大量的新词调。(2),大量写作慢词,改变了小令独占词坛主流的局面。(3),丰富了题材内容,扩大了词境,拓展了词的表现范围。(4),适应词体的新创和内容的扩展,在慢词的写作上发展了铺叙展衍、白描、 突出抒情主体等艺术表现方法。(5),语言、抒情语调、结构等方面的创新。 *以上数点答出其中四点即可。要求知识准确,表述清楚。2,什么是诸宫调?产生、流行于什么时代?有哪些代表作品? 答题要点:(1),诸宫调是一种说唱文学。其形式是以同一宫调的若干支曲子连成短套

6、, 再以不同宫调的许多短套连缀成长篇,穿插说白,有说有唱,用以讲述长篇故 事。(2),诸宫调产生于北宋中叶,据记载是由一个叫“孔三传”的民间艺人首 创。诸宫调主要流行于宋金时期,元代仍有流行。(3),诸宫调代表作品有西厢记诸宫调 ,也是现存唯一完整的诸宫调作品, 作者是金代的董解元。其他作品有。* 以上数点要求全部回答。尤其是第一点关于文体性质和形式特点,要求准确。3,简要评析王实甫西厢记 “长亭送别”一折。答题要点:(1),“长亭送别”一折的戏曲矛盾冲突是全剧矛盾冲突的继续和强化展开。着 重表现崔莺莺在人生观、道德观与婚姻爱情观上与老夫人的矛盾冲突。(2),在塑造人物形象、表现人物的思想性格

7、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就。( 3),曲辞的艺术风格和成就。元杂剧文采派的代表,花间美人。抒情性和叙 事性的完美结合;人物行为表现和心理刻画的完美结合;优美的抒情风格与人 物性格表现的完美结合;借鉴并创造性地利用古典诗词的抒情艺术手段等。*以上数点要求全部答出,若在某一点上有特出发挥,则只答出其中两点亦可。 四,论述题( 30 分。答案另纸书写。)试论苏轼诗歌的主要特色。王夫之曾批评苏轼的诗歌是“除却书本子,则更 无诗”,请结合作品实例,简要谈谈你的看法。论述题答题要求:( 1),本题为开放式题目,无标准答案,要求学生各抒己见。主要测试学生对 文学史知识和基本理论的掌握情况,以及运用文学史知识和理论分析问题的能 力;测试学生对文学史问题的思考和综合论述能力。( 2),对苏轼诗歌,要求掌握最为主要的思想艺术特色,表述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