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笔记自考小抄自考串讲00529文学概论Word版_第1页
自考笔记自考小抄自考串讲00529文学概论Word版_第2页
自考笔记自考小抄自考串讲00529文学概论Word版_第3页
自考笔记自考小抄自考串讲00529文学概论Word版_第4页
自考笔记自考小抄自考串讲00529文学概论Word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导论一、课程的性质 建立在文学理论门科基础上(一)文艺学的三个分支及其关系1、文学发展史 以文学的产生、发展、演变的状况以及文学发展的经验和为研究对象,作为一门历史地具体地考察文学发展状况、经济和规律的学科,是文艺学不可缺少的分支。基本任务: 揭示各个历史时期的经济、政治、思想、伦理、宗教以及审美趣味、审美理想等各种文化因素对文学发展、演变的作用和影响揭示各个历史时期文学发展过程中继承与革新的关系通过对具体的文学现象(作家、作品、文学运动、文学思潮等)的具体分析,评定各个历史时期出现的作家作品在文学发展中的地位、作用和意义。2、文学批评 以同时代的作家、作品、文学运动、文学思潮为评论对象。3、

2、文学理论 以人类社会历史的现实的一切文学现象作为研究对象,以美学方法论为总指导,从理论高度和宏观视野上阐明文学的性质、特点和一般规律。 基本内容:文学观念论、作品论、创作论、接受论、源流论等文学本身所决定 M.H.艾布拉姆斯镜与灯浪漫主义文论及批评传统 文学四要素:作品、艺术家、世界(自然、生活)、欣赏者(二)课程性质和特点1、文学理论基本原理及其基本知识,是文学理论的初步。2、与文学活动的实践保持密切关系:文学概论以文学创作、文学批评实践以及文学发展史的研究所提供的生动丰富的材料作为立论的基础 又是对 所提出的一般问题的概括和总结,可以而且应该对文学创作、文学鉴赏批评活动以及文学发展史的研究

3、活动起到有力的指导和推动作用3、虽是一门文字课程,从一定意义上又具有交叉学科的特点4、强调理论思维和理论运用二、目的要求(一)准确掌握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二)提高分析文学作品的能力三、具体方法(一)掌握原理,注意理解(二)抓住重点,融合贯通(三)联系实际,培养能力(四)学习教材,攻读原著 中外文学理论的资源:马克思主义的文学理论、中国古代的文学理论、中国现代的文学理论、西方的文学理论四、本书的特点 综合性、新颖性、实用性第一章 文学观念 第一节 文学观念的嬗变 文学观念属于历史的范畴,它是流动着的、变化着的,世界上没有一种观念是永恒不变的一、 文学四要素及文学活动 (一) 文学活动四要素波兰

4、英加登提出的“层次论”,他认为文本由四个层面构成:语言层,意义层,图式化外观层,意向性状态中的世界层.英加登同时认为,有的文本有第五层,即形而上学层面。 文学的艺术作品 作品层次有合理性,仅限于作品,没有包括整个文学活动的各个方面方面(局限性)艾布拉姆斯 文学“四要素”理论,其基本观念是:文学活动是以作品为中心展开的活动,其它三要素分别是世界,艺术家,欣赏者,其间还包含了体验、创作、接受三个过程。(二) 文学活动 不仅是指文学四要素所形成的流程,更重要的是人与对象所建立的诗意关系,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全部展开 把文学理解为以作品为中心所展开的活动,文学按其本来形态说,是人类的一种多环节的精神活动。

5、 文学创作本身又是一个曲折复杂的过程(接受过程也是)世界作家文本读者 体验创作接受“人的本质力量的确证” “人的五官感觉的形成是以往全部世界史的产物”山水诗(作品中描写的人物、景物等表面看是物理对象,实际上是情感对象) 唐 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二、 历史上六种主要的文学观念(一)再现说 在文学四要素中强调“世界”与“作品”的对应关系,即认为作品是对世界的模仿或再现。在西方,最古老的“模仿”说,也就是再现说。古希腊 赫拉克利特 艺术模仿自然”,模仿说的形态至苏格拉底已相当完备 “绘画是对所见之物的描绘” 柏拉图 “理式模仿”和亚里士多德的“自然模仿”虽有唯心唯物之分,但他们都认为艺术是“模仿”

6、。模仿说作为一种文学观念统治西方达二千年,直到十八世纪末十九世纪初浪漫主义文学的兴起,模仿说才被打破。与再现说相似的是中国古代的“度物象而取真”的观点。“度物象而取真”由 五代 大画家 荆浩提出, 明代批评家叶昼与清代思想家叶燮也持类似看法。(二)表现说 文学四要素中强调作品与作家的关系,即认为作品是作家情感的自然流露。产生于19世纪初兴起的浪漫主义文学思潮中英 诗人 华兹华斯 抒情歌谣集 “诗是强烈感情的自然流露”柯勒律治 有一个特点是所有真正的诗人所共有的,就是他们写诗是出于内在的本质,不是由任何外界的东西所引起的雪 莱 为诗辩护 “诗是最快乐最良善的心灵中最快乐最良善的瞬间之记录。”基本

7、倾向是:主张文学本质上是诗人、作家内心世界的外化,是他们情感活动时的创造,是他们主观感受、体验的产物;主张诗人忠实于情感,忠实于诗人自我与人类的情感;强调想象力的充分发挥,使平凡的事物现象以不平凡的色彩呈现出来。在中国,与西方表现说可相提并论的是“诗言志”说和“诗缘情”说。(三)实用说 强调作品与读者的关系,认为文学是一种工具和手段。文学可以给人带来快感和娱乐,文学的根本目的是外在的。典型的实用说:中国古代的“教化”说(即“文以载道”说)、西方的“寓教于乐”说“克已复礼”作为人的一切行动与活动的规范,实用说和“诗言志说”紧密结合在一起,“言志说”和“教化说”双管齐下 贺拉斯“寓教于乐”开了西方

8、实用说之先河 诗艺(四)独立说 与实用说相对立的观念。 “为艺术而艺术” 主要强调文学是无关现实功利的独立的艺术形式的创造, 来源于德美学(康德、席勒),英法出现“唯美主义”,王尔德、德莱尔(五)客观说 把文本抬到高(重)于一切的地步,认为作品一旦从作家的笔下诞生之后,就获得了完全客观的性质。它既与作者无关,也与读者无涉,作品本身是一个自足体。俄 形式主义学派首先提出,并得到了英美新批评派、布拉格学派和法国结构主义的积极响应,成为西方当代颇具影响的一种文学观。 雅各布逊、穆卡洛夫斯基、艾略特等。(六)体验说 在文学四要素中强调读者对作品意向性的体验,强调读者阅读作品时的感受和再创造。认为作家笔

9、下的诗歌、小说等只是“文本”,还不能成为读者观照的美学对象,“文本”一定要在读者阅读过程中,经过读者的体验,并与作者构成对话关系时,才能成为美学对象,才是真正的作品。所以在读者的阅读活动之外,在读者的意向性体验之外,就根本不存在文学,文学只存在于读者与作品的交流活动之中孟子“以意逆志”说 瓦莱里“我诗歌中的意义是读者赋予”的说法 英加登:认为作品有许多“不定点”接受美学创使人之一姚斯三、 文学观念嬗变的原因 (一)文学观念变化的时代原因 社会历史的变迁,时代的变化发展,社会心理的变化,这是根本原因;(二)文学观念演变与文学自身的演变 是文学自身的继承和发展,模仿表现变形装饰这一文学发展趋势,展

10、现了文学自身演变的规律四、文学的界说文学作为一种文化样式,它是具有社会审美意识形态性质的,凝聚着个体体验的、沟通人际情感交流的语言艺术第二节 文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形态一、文化概念(一)广义的文化概念 英 泰勒 原始文化“文化或文明,就其广泛的民族学意义上来说,是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和任何人作为一名社会成员而获得的能力和飞快在内的复合整体。 马林诺夫斯基 详细说明了“文化的各方面” 梁漱溟 东西文化及其哲学(二)狭义的文化概念 是个人的素养及其程度,即包括人受教育的程度、知识的多少、涵养的高低等。(三)符号论的文化概念 德 现代哲学家 卡西尔 文化是人类的符号思维和符号活动所创

11、造的产品及其意义的总和二、文化及文学的文化意义 揭示人的生存境遇和状况;沟通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联系;叩问人生的意义;憧憬人类的未来;学习和丰富人们的语言。三、 文学是文化的意义发现 伯明翰 文化阅读分为 “品质阅读” 、“价值阅读” 因作家的文化取向或文化理想不同,他们对待传统文化有两种基本倾向:认同和离异。品质阅读 是指“试图尽可能完全地把握作品的肌质,首先注意到语言中的各种要素,重音和非重音,重复和省略,意象和含混,然后由此向人物、事件、情节和主题运动”。 对于文学作品的语言技巧的运用以及艺术素质高下的解析。价值阅读 表示阅读者“试图尽可能敏锐和准确地描述出他在作品中所发现的价值”。

12、只是发现作品中的文化内涵,不是价值评判。四、文学与其他文化形态的互动关系 (一)文学与科学文化文学与科学的不同点:1、文学的中心问题首先是人,人的感受、情感、愿望和理想;科学的中心问题主要是自然世界,但在科学中,尤其在自然科学中,人主要作为一种自然而进入科学的视野。2、文学和科学都要揭示世界的奥秘,文学要揭示的是人的心灵方面的奥秘,科学揭示的是自然方面的奥秘。3、文学与科学都追求真与美,但文学追求的真主要是人的情感的真,科学则追求客观世界的规律的真;科学在必须选择时,它选择真而牺牲美,文学则在真与美二者中永不可作单一的选择。文学要求真、善、美的统一。文学与科学的共同点:文学艺术与科学文化虽有偏

13、重于感情与理性之分,但它们都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它们在塑造人的素质这个根本点上是相通的。(二)文学与历史文化文学重虚构,重情感,重诗意;历史重真实,重事实,重理智。它们是两种不同的文化形态,不过,它们都可以达到对世界普遍性的揭示,而且历史与文学具有互动关系,历史为文学创作提供题材,文学对真实生活的描写,也成为对历史的重要补充。(三)文学与其他艺术文化在艺术文化中,文学、绘画、音乐是最古老的、最重要的三种艺术形式。绘画以线条、色彩描绘世界,作用于人的视觉,是视觉艺术;音乐以声音、以韵调抒写感情,作用于人的听觉,是听觉艺术;文学是是艺术,这是文学与绘画、音乐的区别。共同性:它们可以相互配合、阐发、影

14、响和补充,文学可以使绘画和音乐具有深刻的思想;绘画可以使诗和音乐增强形象性; 音乐可使诗和画增强节奏感。 西蒙尼底斯“画是无声诗,诗是有声画” 苏轼“味摩诘(王维)之诗,诗中有画。”第三节 文学是审美意识形态一、文学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 马克思、恩格斯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出发,把文学界定为社会意识形态1、文学源于生活 文学源泉问题:成书于战国末年或西汉初年 礼记乐记“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 “乐”诗歌、音乐、舞蹈结合体的统称 物-心-乐 刘勰 文心雕龙明诗“人禀七情,应物斯感,感物吟志,莫非自然。” 钟嵘 诗品“气之动物,物之感人。故摇荡性情,形诸舞咏” 提出“物感论”2、文学改造生活。 刘勰文

15、心雕龙 提出“心物交融说” 王元化 歌德“艺术家对于自然有着双重关系”批判单纯“追求理性”而不顾现实;“妙肖自然”总之,我们说文学是一种意识形态,是说社会生活本来是自然形态的东西,是经过作家的艺术改造,变为观念形态的东西,文学已不是物质形式,而是意识形式。 二、文学是人的一种审美活动 1、审美是心理处于活跃状态的主体,在特定的心境、时空中,在有历史文化渗透的条件下,对于审美客体的观照、感悟和判断。2、审美实现的条件 主体心理层;客观对象层;中介层(特定的心理时空和心境;历史文化的积累)3、审美的特点包容性;深刻性。三、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性 1、审美意识形态的独立性 意识形态概念最早 俄革命 文

16、艺理论家 沃罗夫斯基 马克西姆高尔基1910 钱中文 文学理论:观念与方法2、文学审美意识形态性的内涵 文学的意识形态性不是简单的,它既非单一的意识形态的表现,也非单纯的审美,它是复杂而丰富的,具体可表现在:从性质上看,有集团倾向性又有人类共同性;从主体特征看,是认识也是情感.黑格尔称认识与感情的结合形态为“情致”。情致就是两个方面的互相渗透,一方面是个体的心情,是具体的感性的,也是动人的另一方面是价值和理性,可以成为人们的认识。从目的功能上看,是无功利性的,又是有功利性的;从文学反映生活的形式看,是假定性与真实性的统一。第四节 文学是作家体验的凝结一、经验、体验与文学 (一)经验和体验个人的

17、见闻和经历及所获得的知识和技能即经验;体验是经验的一种特殊形式,是经验中见出深义、诗意与个性色彩的那一种形态。经验和体验是密切相连的,经验是体验的基础,体验是对经验意义和诗意的发现与升华。(二)体验与文学文学是作家个体体验的凝结,作家的个体体验有以下特征:情感的诗意化;意义的深刻化;感受的个性化。关于“移情说”,编者在论及作家个体体验之特征之一“情感的诗意化”时提出了“移情说”。为什么在体验中会发生对象情感化和诗意化呢?这就与移情有关,即在体验中,“物”与“我”的距离缩短乃至最后消失,达到“物我同一”的境界。移情说的创立者是德国美学家里普斯。关于“距离说”,编者在论及“意义的深刻化”时提出“距

18、离说”.“距离说”的提出者是布洛,它主张体验是一种拉开功利距离的体验,即所谓换了一个视角,当作者在换了一个视角之后再审视当下世界,就能看到通常未注意的方面,即事物的深义和诗意的方面。体验的美学功能 王国维说:“诗人对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入乎其内,故能写之,出乎其外,故能观之;入乎其内,故有生气,出乎其外,故有高致。”王国维的这段话高度概括了作家的体验在文学活动中的美学功能。(一)体验及艺术形象具有生气勃勃的活力;(二)体验使艺术形象具有诗意的超越,它包括三层含义,对对象本身的超越;获得“童心”,对传统的陈规陋习和既定成见实现超越。(“童心”说为明代李贽提出)(二)关于文学的五大

19、命题:文学是一种文化样式;文学是一种社会审美意识形态;文学是作家个体体验的凝聚;文学是作者与读者沟通情感的一种独特渠道;文学是一种语言艺术。注5 关于文化的三种形态的概念(一)广义的文化概念多数学者都是从广义角度来理解文化概念的。就其外延来说,英国著名的文化文类学家马林诺夫斯基认为,人类文化包括物质设备、精神产品、语言和社会组织;梁漱溟先生认为,文化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精神生活方面、社会生活方面、物质生活方面;庞朴先生也认为文化可分三个层面,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二)狭义的文化概念从狭义角度理解的文化是指个人的素养及其程度。(三)符号论的文化概念卡西尔从符号学的意义解释文化,认为它是

20、人类的符号思维和符号活动所创造的产品及其意义的总和。本书所讲文化,是符号意义上的文化。第二章 文学语言组织文本(注1)文本层面(注2)文本的语言性(注3)语言在文学中的地位(注4)文学语言组织(注5)文学语言组织的层面(注6)语音层面(注7)文法层面(注8)辞格层面(注9)文学语言组织的审美特征(注10)内指性(注11)音乐性(注12)陌生化(注13)本色化(注14)注1 文本、文学文本文本是未经阅读的,根据一定的语言衔接和语义连贯规则组成的整体语句,是一份写出来或印刷出来的语言产品。文学文本(或文学理论、文学批语领域通常使用的文本)是构成文学这种语言艺术品的具体的语言形态。文学文本除了具有一

21、般文本的共性外,还具有自身的特点:(一)文学文本总是指一种实际语言形态,它不是指理想的具有普遍适用性的社会语言结构,而是一种特定个体或群体在社会生活中对语言的具体运用;(二)要表达相对完整的意义;(三)供读者阅读和接受的。文学作品是指已经读者阅读并赋予其一定读法的语言形态。注2 文学文本的层面(一)庄子的“言”、“意”二层面;王弼(三国人)的“言”、“象”、“意”三层面说;更为自觉分析文学文本层面构成的是清桐城派文论家刘大槐和姚鼐。刘大槐的“精”“粗”二层面说,“粗”指语言层,即“音节”和“字句”;“精”指内在意义层,即“神气”。姚鼐的“精”“粗”两层面,“神、理、气、味者,文之精也;格、律、

22、声、色者,文之粗也。”(二)西方文论对文本层面的认识但丁的二层面说:字面意义、譬喻意义、道德意义、神秘意义,字面意义为一层,后三者构成超意义层,为一层。黑格尔的二层面说:外在形象层和内在意蕴层。英加登的四层面说:字音及其高一级语音组合;意义单元;多重图式化面貌;再现的客体。(三)编者的观点文学文本由三个层面组成:文学语言组织、文学形象和文学意蕴。注3 文学文本的语言性文学文本的语言性是指文本所具有的语言特性。它可以从三个方面去理解:(一)文学以语言的方式存在。(二)文学语言具有其自身的特点。文学中的语言,是经过作家加工的、旨在创造艺术形象并表达意义的语言形态。(三)言语是语言在文学中的具体存在

23、方式。现代语言学家索绪尔把语言分为语言结构和言语,前者是语言集团言语的总模式,后者是在特定语境下个人的说话活动。文学语言的存在方式不是语言结构,而是言语,它呈现出个人的、多方面的、异质的、不稳定的或活跃的特点。注4 语言在文学中的地位(一)对语言在文学中地位的认识西方文论界对语言在文学中地位的认识。西方文论界对语言在文学中的地位的认识经历了两个发展阶段:一是经典语言观,二是现代语言观。从古希腊到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西方文论界认为语言在文学中主要是表达意义的工具;进入二十世纪以来,他们认为语言在文学中主要是创造意义的场所,不再是意义简单地先于语言并决定语言,而是意义在语言中被创造出来。持这一

24、观点的著名学者有维特根斯坦和伊格尔顿。中国文论界对语言在文学中地位的认识。以清末为大致的分界线,可以看到,中国文论界的语言观呈现出古典语言观和现代语言观的分别。中国古典语言观认为语言在文学中具有不容忽视的重要地位。具体表现在,语言既是外在之道也是内在之心的具体存在方式,从而具有鼓动天下的力量;从清末始,中国现代文论界吸收了来自西方的语言观,形成了新的现代语言观,清末诗人黄遵宪发出“我手写我口”、“语言与文字合”的呼声;梁启超提出“由古语之文学变为俗语之文学”的文学变革主张;胡适撰写文学改良刍议,“语言革命”终于被直接而明确地视为现代文学的根本问题和首要任务;三十年代以来,来自前苏联的文学语言观

25、在中国产生了缓慢而决定性的影响。(二)语言是文学的直接现实语言在文学中的地位集中表现在,语言是文学文本的直接现实,语言在文学中具有首要地位。关于这一点,可以从四方面理解:从文学文本的状况看,语言是文学文本的基本存在方式,这可以从三方面看,首先,一部文学文本总是直接地由客观的语言符号系统构成的;其次,作家从事文学创作的目的,是要最终形成语言艺术品文学文本;再次,读者阅读同样必须和只能首先面对这种语言性文本,进而最终理解和欣赏它。从文学文本语言与意义的关系看,语言是意义所不可须臾与之分离的生长地。在文学文本中,一方面,语言是意义的生长地,语言使意义得以生成;另一方面,意义的生成始终通过语言。从语言

26、在文学文本中的功能看,语言不仅表达意义,而且本身就是意义的组成部分。从文学的审美特性看,语言是文学文本的美的组成部分。一方面,语言是文学文本美的资源;另一方面,语言更是美的组成部分。注5 文学语言组织文学语言组织是文学文本的最基本层次和直接现实,它是一种具有表现目的和个性特征的整体性语言构造。具体说来文学语言组织有三个特性:(一)文学语言组织是一种语言性构造,(可参阅注3)。(二)文学语言组织具有整体性。(三)文学语言组织具有表现性目的和个性特征。注6 文学语言组织的层面文学语言组织有三个基本层面:语音层面、文法层面、辞格层面。注7 语音层面语音层面是文学语言组织的语音组合系统,它包括节奏和音

27、律。(一)语音层面的作用在诗等抒情性的文学文本中,声韵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甚至可以说它本身就构成了抒情形象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清沈德潜说:“诗以声为用者,其微妙在抑扬抗坠之间”;林语堂先生揭示了“中国文学的美”在语音层面的特征,如尤其注重汉语语音的节奏和韵律美。在林先生看业,汉语的“语音价值”不仅表现在中国文学上,而且渗透进更为广泛、深刻而根本的中国“社会传统”和“心理习惯”之中。与诗相比,尽管语音层面在散文中的重要性一般来说要小些,但散文也往往讲究语音形象的创造,朱光潜先生明确主张散文要讲究“声音节奏”。在小说方面,汪曾祺曾把语言的“声音美”看作小说的语言美乃至整个小说美的关键因素。(二)语音层面的形态:节奏和音律。节奏节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