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两名教师候选全国教书育人楷模.doc_第1页
云南两名教师候选全国教书育人楷模.doc_第2页
云南两名教师候选全国教书育人楷模.doc_第3页
云南两名教师候选全国教书育人楷模.doc_第4页
云南两名教师候选全国教书育人楷模.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云南两名教师候选 全国教书育人楷模云南两名教师候选“全国教书育人楷模”为了庆祝第 31 个教师节,教育部组织开展有两名教师进入候选人名单。2019 年全国教书育人楷模推选活动,云南据介绍,“全国教书育人楷模”由教育部联合多家中央媒体和网络媒体举办,每年评选一次。在各省推荐的名师中产生候选人之后,还需经过投票推选,最后只有 10 人获得此称号。大山里的孩子需要我记云南省楚雄州永仁县第一中学教师梁达松梁达松,来自广东省信宜市,却一辈子扎根在云南省永仁县这个边疆民族贫困地区,一去就是 58 载。退休之后,他仍然心系边疆民族贫困地区,用自己的余热温暖着彝山深处的孩子们,他平凡的人生演绎着生命的精彩。因

2、为有了他,孩子们的笑脸变得更加灿烂因为有了他,永仁教育的天空变得更加绚丽!;题记有这样一首歌:我是一颗小小的石头,紧紧地靠在泥土之中,我是一颗小小的石头,深深地埋在泥土之中,我愿铺起一片五彩的路,让人们亲亲密密,一片欢乐! 梁达松老师就是这样一位甘当铺路石的人。到最艰苦的边疆去1954年,梁老师就读于华中师范学院( 现今的华中师范大学前身) 政治教育系。他能顺利完成学业,离不开学校对他的资助,学校不仅给他发助学金,冬天还给他发棉衣棉裤、棉鞋棉帽,这使他深受感动,决心要好好地报效祖国。当听到党中央向大学毕业生发出“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到艰苦的地方去,到边疆去”的号召时,梁老师主动向学校党委申请

3、递交了“希望分配到云南工作的申请书。”最终,他被分配到离家数千公里远,当时距离省城昆明和州府楚雄都需要步行好几日才能到达的边疆民族贫困县永仁县初级中学 ( 现今的永仁县第一中学前身 ) 任教。当时,教室里只有一块黑板,没有其他设备,连电灯都没有。分给他的住房是半间五平米的土坯房,只能支一张单人床和一张小书桌。他就把床边当板凳,在昏暗的小煤油灯下备课、改作业。这间房子,梁老师一住就是五年。“大跃进”期间,学校处于经常停课状态,校领导让他带领学生到水库工地参加挖土、运土、夯土劳动,有时候大家都是饿着肚子干活。因劳累过度加上营养不良,梁达松患上了严重贫血病住进了医院。这时,一位学生家长来到医院,把一

4、只杀好的又肥又大的母鸡送来看望他。梁达松倍受感动,随即给催他回家的母亲去信说:“妈妈,永仁县只有一所初级中学,这里很需要我们这些外地老师,这里的孩子也需要我。我是主动申请到云南来的,我不能食言。妈妈,请您放心,我会照顾好自己的,您一定要保重身体”。这么多年里,梁老师先后六次放弃了调离永仁,到条件更好的地方工作的机会,把青春和汗水洒在了永仁这片热土上。有人问他:“为什么这么执著,你到底图个什么 ?”他回答说:“大山里的孩子需要我,我喜爱永仁的一草一木”。爱学生胜过爱家人虽然工作和生活环境非常艰苦,但梁老师仍然把全部精力献给了大山的孩子。他常常超负荷地拼命工作,从来没有请过事假,没有在学校上课时间

5、请过探亲假。唯一的一次探亲还是在 1965 年的暑假。梁老师深深地爱着每一个学生,他把所有的孩子都看成了自己的孩子。彝族学生纳绍文入学时连汉语都不怎么会说,身体虚弱,学习基础也差,家庭经济比较困难。他没有蚊帐,夏天梁老师就把被子、蚊帐搬到男生宿舍睡在他旁边,宁肯让蚊子叮自己,也要把蚊帐让给他罩。梁老师对于永仁山区贫困学生的关爱,始终有一种特殊的情愫。1982年,一个来自永仁贫困山区直苴的学生殷必聪因家庭贫困,加上学习成绩不好一直申请不到助学金而辍学。虽然梁老师不是这个学生的班主任,但梁老师了解到这一情况后,用了两天的时间到直苴找到了这个学生动员他复学,并答应帮助他解决生活困难。后来梁老师不仅帮

6、助这名学生申请到了助学金,还每月从微薄的工资中拿出3 块钱资助这名学生完成学业,而当时梁老师的工资也只有40 多块。他的心里总装着别人家的孩子,对自己的家庭、孩子照管得太少。1974 年 6月 9 号对梁老师来说是一辈子都不愿再提起的一天。那天,梁达松老师夫妇忙于到村中通知孩子们到学校上课,年仅 9 岁的儿子缺乏照管,不幸溺水身亡。这一沉重打击使他未老先衰,天天失眠,神经性皮炎的红斑点布满全身,久治不愈。但为了自己的承诺,他努力从悲痛中站了起来,并坚守到现在。在大山深处坚守诺言“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一心扑在教育事业上的梁老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结出累累硕果。从 1977 至 1987 年,

7、他所教的 19 个班的政治高考成绩都名列楚雄州的前茅。 1982-1986 年,他在教导主任岗位上认真抓好教学管理和师资队伍建设,总结、推广教师教和学生学的经验,使永仁一中在这段时间的教学质量连年提升,成为该校教学质量最好的历史时期之一。1987 年至 1991 年任永仁一中校长时,他团结广大师生,按照“合格加特色”的治校理念,从实际出发,切实执行党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坚持按素质教育的要求办学,为学生的持续发展打牢了基础。1988 年永仁一中被国家教委等四部委评为“开展勤工俭学先进集体”,“勤工俭学育新人”的经验在云南教育工作发表。1991 年团中央、林业部、全国绿委又授予永仁一中

8、“全国青少年绿化祖国突出队称号”。50 多年来,他获得过各种表彰奖励 60 多项,先后被评为“云南省先进教育工作者”、“云南省特级教师”、“助人为乐道德模范”等。让他感到最骄傲的就是他所教学生遍布天下,成为各条战线的栋梁之材。无论走得再远,学生们也忘不了他们的恩师。退休后,梁老师仍然心系永仁教育、牵挂着永仁的孩子们。2019 年,梁老师决定在有生之年每年捐一万两千元工资作为永仁学子的奖学金。并在永仁县委、县政府的支持下,创设了“凤凰奖学金”。同时经过多方奔走,他募集到了武汉、广州、攀枝花等地很多爱心人士的善款七十多万元,至今资助了永仁 23 名贫困学生圆了大学梦。梁老师用 50 余年的时间,坚

9、守住了“献身边远少数民族贫困山区教育事业、照亮大山深处一双双深邃求知的眼睛”一个灵魂工程师的精神家园。坚守青山终无悔情洒苗岭谱春秋记云南省文山州麻栗坡县董干镇上弄小学教师熊照才三尺讲台,对于老师们来说就是一场场知识性话剧演出的舞台,成功与否,全取决于教师本人。熊照才说:“任教 31 年我两袖清风,但却收获了能体现人生价值的一句话,有博爱、有责任、有坚持、有付出,就会有收获 ! ”题记熊照才,苗族,小学一级教师,现在云南省文山州麻栗坡县董干镇上弄小学任教。弹指一挥间,熊照才老师走上教育岗位已有 31 年,可以说尝尽了教育工作中的酸、甜、苦、辣,但仍无怨无悔,用自己的青春谱写了一曲忠诚于党的教育事

10、业的新篇章。真情演绎快乐从教 31 年来,熊照才老师一直在边境一线条件艰苦的少数民族地区学校任教。熊照才一直深信“爱就是力量”。他深知教师这个职业,如果不能以情动人,以情感人,付出再多的努力也事倍功半。自 2019 年实施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以来,他在各乡镇、各学校群策群力,多措并举,走村串寨,苦口婆心做工作。他经常孤身一人翻山越岭,深入到学生家中,和家长摆事实、讲道理、宣传相关教育法律法规,在取得他们的信任和理解后,积极加以引导,想法设法提高家长送子女入学的积极性。如今,上弄小学学校片区学生巩固率每年都达到100%。有一次,他遇到了这样一位学生,由于父母长期在外务工,无暇顾及孩子,这位学生和年迈

11、的爷爷生活。已经上三年级了,孩子写字都存在困难。家长干脆不让孩子读书。为了劝这个孩子上学,他多次主动到这个学生家里做家长的思想工作,经常打电话给远在广东打工的学生父母,耐心解说孩子学习知识的重要性。在上弄小学任教的 12 年间,熊照才养成了不睡午觉的习惯。“不是不想睡,而是不敢睡啊”他总说,“担心娃娃们玩耍而发生安全意外。”中午的休息时间,他要么在室外批改上午的作业,要么在教室给学困生补课。每天下午 3 点多钟,学生们放学后,空荡荡的校园里就只剩下他一个人。然而,他一点也不感到孤独,总觉得时间不够:晚上要批改下午的作业,备两个年级的课,还要安排好第二天的工作,虽然是累点,但也忙中有乐。真心赢得

12、收获“也许因为我是苗族同胞,苗岭山寨更需要我。”熊照才经常这么说。31 年来,他始终扎根在苗族聚居的校点。由于交通闭塞,村民们与外界的交流较少,孩子们到了上学的年龄几乎都还不会说汉语。为了让苗族学生掌握知识,他只好先用苗语讲授,然后再转用普通话讲解。实行“双语”教学是他所在学校必须长期坚持的一个教学方式,中高年级的学生还稍好一些,感觉最难教的是一年级,由于没有上过幼儿班,一年级的老师某种程度上就承担了幼儿教师的任务,教授孩子们认识基本的数字、基本的词语,而这些基本的常识都需要老师用苗语和普通话同时讲授。很多时候,为了教会学生一个简单的词语或是很平常的一句话,要反复强调很多遍。一天下来,口干舌燥

13、,身心疲惫。但久而久之,熊老师自己逐渐摸索了一套“双语”教学方法, 2019 年被云南省教育厅、云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表彰为汉、苗语“双语”教学优秀教师。除此之外,为了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水平,2019 年 7 月至 2019 年 3 月,年过 40的他参加了函授学习,努力学习系统的专业知识,顺利毕业并获得了中专文凭。工作之余,他从不放松基本功训练,没有简单地重复着从教科书到参考书再到课堂的过程,而是着眼学科和生活的联系,拓展学生知识面。针对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孩子家庭困难,无力购买课外读物的实际,他自费购买了有关写作的书籍、报刊等,自己整理教学素材向学生讲解,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他善于及

14、时记录教学过程中的得失并进行总结,通过不断探索,积累经验,所教班级的教学成绩逐年提高。同时,他还撰写教学论文,论小学低年级的识字教学、谈小学低年级阅读教学、浅议有效的小学低年级教学方法在县乡教学研讨会上进行交流,对同级同类学校具有一定的指导和借鉴意义。他个人也相继获得了上级党委、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的表彰奖励,为他的教育生涯添枝加叶,也为默默坚守在苗岭的这位平凡山村教师的人生描绘了绚丽的色彩。亲情重于泰山有人说:“教师的事业是太阳底下最光辉、最神圣、最值得骄傲的事业。”三尺讲台,两袖清风,你要甘于清贫,守得住寂寞,才能育得桃李满天。从教 31 年来,对学校、对学生、对学生家长,熊照才倾尽所有,尽

15、职尽责,可以说,他无愧于人民教师这个称号。但面对亲人,他却感觉有些无地自容。1998年,他的母亲去世,为了不耽搁学生上课,就在家门口的坪上校点教书的熊老师没有请过一天假,请堂哥、堂弟料理老人的后事,而他一直坚守在讲台上。直到要把老人送上山的那一刻,他才回到家跪在母亲的灵前尽最后的孝道。每每谈到妻子顾玉美,熊老师的心里总是充满了内疚,他说:“我老婆是个大字不识的苗家朴实妇女,几十年来,她不但不曾抱怨我工资低,有时自己还去集市上买菜、买米送到学校,和我说不上几句话就匆匆忙忙赶回家做农活了”。熊照才老师家有 7 亩地,全靠他妻子一个人劳作,一家老小的生活全靠妻子打点。时至今日,妻子对他也无怨无悔,不离不弃。三尺讲台,对于老师们来说就是一场场知识性话剧演出的舞台,成功与否,全取决于教师本人。熊老师曾风趣地说:“任教 31 年我仍然两袖清风,但却收获了能体现人生价值的一句话,有博爱、有责任、有坚持、有付出,就会有收获 ! ”熊照才只是一个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做着平凡工作的乡村教师,他以无悔和坚守的信念支撑自己忠于苗岭山寨的教育事业。3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