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度与水的变化 (2)_第1页
温度与水的变化 (2)_第2页
温度与水的变化 (2)_第3页
温度与水的变化 (2)_第4页
温度与水的变化 (2)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教学内容1.温度和温度计课 时第 1 节 共 7 节授课时间4.24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物体的温度可以用温度计测量。2、常用液体温度计是利用玻璃管内的液注随温度变化而上升和下降来测量温度的。过程与方法:1、观察和研究作为测量工具的常用液体温度计的主要构造。 2、识读温度计(模型)刻度上的数字,并把刻度上的数字与更热或更冷的温度联系起来。 情感、态度、价值观:理解测量工具使用规定的意义,并愿意遵守这些规定。教学重点摄氏温度的读与写。教学难点识读零下温度。教学准备小组:体温计(1)、气温计(1) 全班:自制温度计模型(刻度范围在-20110)初步教学活动设计二次修改方案及

2、随笔一、比较水的温度 1、引入:同学们,在生活中用手触摸过冷水和热水吗?有什么感觉? 2、出示冷热不同的两杯水,请学生用手触摸感知哪一杯温度高,哪一杯温度低,回答后指导:温度是感知物体的冷热程度的。板书:温度 讲述:温度的单位通常用摄氏度()来表示,我们可以通过皮肤等触觉器官感知、比较物体的冷热情况。 3、师:我们再来感知一下,每个小组的桌上有四杯水(1号杯内装的是凉水,2号、3号杯内装的是温水,4号杯内装的是热水)。大家一起安静的来完成下列活动:先把左手手指、右手手指同时分别插入1号杯和4号杯,比较它们的冷热,然后马上将左手手指、右手手指同时分别插入2号杯和3号杯,比较它们的冷热。 4、汇报

3、。(预设:4号杯的水热,1号杯的水冷;3号杯的水比2号杯的水冷。) 5、师:我们再来一次,这次的要求是先把左手手指、右手手指同时分别插入2号杯和3号杯,比较它们的冷热,然后马上将左手手指、右手手指同时分别插入1号杯和4号杯,比较他们的冷热。(预设:2号和3号杯的水温度差不多,1号杯的水冷,4号杯的水热) 6、师:同样的四杯水,由于实验顺序不同,手指获得的感觉是不同的,那有什么办法可以准确地知道物体的冷热程度呢? 板书:温度计 二、观察温度计 1、出示温度计,我们要正确使用温度计,首先必须要认识这个温度计,了解它有哪几个部分组成? 2、分发温度计,提示:先想一想你准备怎么观察温度计,然后仔细观察

4、。观察时注意温度计要小心拿放,谨防破裂。如果温度计的管子劈裂,请立即告诉老师。 3、学生观察温度计的构造、刻度、标记、数字等内容,教师巡视。 4、汇报交流。出示:“使用温度计前需要看清楚的问题(教材上P43的3个)”,这三个问题你们都解决了吗?如果没有,再观察一次。 5、学生对照问题,检查自己是否都解决了。再观察。 (根据学生汇报时的情况,教师适当补充讲完整:温度计主要有玻璃管、玻璃泡、刻度三部分组成;量程;刻度) 6、用手捂住温度计的玻璃泡,观察温度计产生的变化。放开手等一会儿再观察。汇报交流。(预设:手捂住温度计的玻璃泡,液面上升,放开后一会,液面下降。) 三、摄氏温度的读和写 1、师:出

5、个题目考考你:“25”,你会读吗? 学生试读 2、师:广播、电视中的天气预报员是怎样预报天气的? 例:“28摄氏度”怎么写?“零下8摄氏度”怎么写? 学生读一读,写一写。师:我们再来试一下,出示:0 37 5 10 (此部分教师可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适当调整。) 3、出示自制模型温度计,然后教师设置温度,请同学读或者写,巩固。同时强调:零下温度自0往下,数字越大,表示温度越低。 四、读出温度计指示的温度 1、现在请每个同学观察自己温度计上的液面,并记录。 2、交流:结果是否一样?如果不一样,那什么会不同呢?(参考P44图) (预设:可能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有这样几种:俯视、仰视;从嘴里呼出的热气。

6、) 师生讨论,并明白:观测温度时,视线与温度计液面应持平;要尽可能消除各种影响测定温度准确性的不利因素。 五、拓展 1、师:通过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吗? 2、师:课后考虑一下如何用温度计来测量水的温度。板书设计课后反思教学内容测量水的温度课 时第 2节 共 7节授课时间教学目标1、让学生知道根据不同的测量范围和使用需要,选择合适的温度计。2、掌握测量水温的步骤、方法。3、初步了解一个物体失去热量,温度下降,获得热量,温度上升。4、间隔相同时间连续测量和记录4杯不同冷热程度的水的温度。5、培养学生在观测、记录的过程中始终保持认真、细致的态度。教学重点测量水温的步骤、方法。教学难点间隔相同时间连续

7、测量水的温度。教学准备每组4杯不同冷热程度的水(自来水、温水、热水、热水瓶里刚倒出的烫水),4支水温计(刻度范围在0100),水温测量记录表。其他各种式样、不同用途的温度计(气温计、体温计、水温计等)初步教学活动设计二次修改方案及随笔一、测量水温的方法1、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对温度计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和认识,今天这节课我们就用温度计来测量水的温度。板书:测量水的温度2、师:出示温度计(气温计、数字温度计、体温计等),你还知道哪些温度计呢?3、师:要测量水的温度,我们必须要有合适的温度计,该选择怎么样的温度计呢?4、学生讨论交流。5、指名汇报。师小结:一般来说,液体水的温度会在0100之间

8、,所以,要测量水的温度,需要选择测量值在0100范围的温度计。有了合适的温度计之后,我们可以直接测了吗?我们要如何来测量水温呢?请大家一起来看一下教材45页的插图和方法。(学生阅读)6、师生共同明确方法,教师边讲解边演示:(1)手拿温度计的上端。(2)将温度计下端浸入水中,不能碰到容器的底与壁。(3)视线与温度计液面持平。(4)在液注不再上升或下降时读数。(5)读数时温度计不能离开被测的水。思考:为什么要这样操作,如果不按照这样的要求操作,会出现什么情况?归纳:(1)好操作,拿中间会挡住刻度,拿玻璃泡会造成所测的不是水的温度。(2)、(5)如果碰到容器或读数时离开液面,测量的就不是水的温度了。

9、(3)俯视或仰视会造成读数偏大或偏小。(4)没有稳定时测出的温度不准。二、测量水的温度(自主、合作、探究)1、师:清楚了测量的方法之后,我们就要来实际操作一下,比一比哪个小朋友学得最快最准确。盛四杯水, 1号杯内装的是自来水,2号杯内装的是温水、3号杯内装的是烫手的热水,4号杯内装的是刚从热水瓶里倒出的热水。开始吧,及时将数据记录下来。要求:没拿温度计操作的同学,监视其他同学的操作,提醒操作错误的同学。(温馨提示:温度计要小心拿放,同时要小心热水烫手。)水温测量记录表 自来水的温度温水的温度烫手的热水的温度刚从热水瓶里倒出的热水2、学生测量后汇报。各组测得的数据一样吗?(预设:通过交流能发现每

10、个小组测量同一种水的温度有差异。)讨论:这些差异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温度计自身产生的差异、测量错误。)3、师:我们再来测量一下,现在要求每隔2分钟测量一次,把测量结果记录下来,在等的过程中思考:这些水的温度会有变化吗?估计会怎样变化?4、小组测量,教师指导。连续测量10分钟内水温变化的记录表 预 测0分钟2分钟4分钟6分钟8分钟10分钟自来水的温度变( )不变( )温水的温度变( )不变( )烫手的热水的温度变( )不变( )刚从热水瓶里倒出的热水变( )不变( )5、汇报交流。师:从这些数据中你有什么发现吗?(预设:随着时间的变化,2、3、4号杯里的温度都在下降,4号杯里的下降得最快,1号

11、杯里的温度变化不大。水温越高,温差越大,温度下降得越快。自来水的温度与周围空气的温度相同,所以,水温在短时间内几乎不发生变化。)6、指名汇报,这些变化说明什么?师小结并板书:对一个物体来说,温度下降,说明物体的热量减少;温度上升,说明物体的热量增加。学生阅读。7、推测水温的变化。师:如果这四杯水再过10分钟,水温会发生怎么样的变化呢?放一天呢?温度还会变化吗?水的温度会无限下降吗?(预设:当水的温度和周围空气的温度一样的时候,水温就不会下降了。)师:如果要让水的温度低于周围空气的温度可能吗?有什么办法吗?(预设:把水放进冰箱冷冻槽里,水温就会继续下降直至结冰。)三、小结: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

12、有哪些收获?(巩固测量水温的方法。)2、你还想了解些什么知识?(为探索水结冰作铺垫。)板书设计物体温度下降热量减少物体温度上升热量增加课后反思教学内容水结冰了课 时第 3 节 共 7 节授课时间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当环境温度低于0,水的温度下降到0时,水开始结冰,从液体状态变成了固体状态。2、水在结冰过程中,要向周围放出热量。过程与方法: 1、观察、记录冰的特征,并比较冰和水的相同与不同。2、观察水结冰过程中的温度及其他变化。情感、态度、价值观:1、乐于在实验观察活动中保持认真、细致的态度。2、初次感受、体现物质状态的变化。 教学重点观察冰的特点和水结冰过程中的温度变化教学难点水为什么会结成

13、冰教学准备小组:观察用冰块及盛放冰块的浅盘,烧杯1个,冰块1杯、试管1支、水适量、红液温度计2支。初步教学活动设计二次修改方案及随笔一、引入1、这里有一杯水,凉的,怎样能让它的温度升高?如果把这杯水继续放置在教室中,水的温度会发生大的变化吗?2、你选择把它放置在哪?为什么?火山、炉灶提供了温度较高的环境,把热量传递给水。那么如果要让水的温度降低,再降低,该把它放在哪呢?1、测量水的温度。2、交流。二、冰的观察1、按同学们的建议,我把水放到了冰箱冷冻室里,看,水变成了什么?2、水凝结成了冰。冰有什么特点?冰和水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让我们一起来观察。3、要让我们观察得更多,需要我们运用多种感官进

14、行观察,用眼睛看,用鼻子闻,用手摸。但是老师不建议大家用“尝”的方法,同时要注意不要用手长时间接触冰。4、同学们曾经观察过水,这是水的特点气泡图,比较冰与水有什么相同和不同,把发现记录在维恩图上。5、任务安排:S1主持人,S2记录员兼小组发言人,S3、S4、S5、S6观察员。6、小结:经过观察我们发现,水和冰都是无色、透明、无味的。水没有固定的形状,会流动,是液体;冰有固定的形状,不会流动,是固体。冰结冰后,它的形态发生了改变,从液态变成了固态。三、水在什么温度时结冰1、冰箱冷冻室可以把水凝结成冰,为什么?猜一猜,水可能在多少度时开始凝结呢?让我们一起来探究。2、让试管里的水结冰,该怎么做?能

15、不能现场做一个“冰箱”?怎样让它的温度更低?3、实验步骤:(1)测量试管中水的温度和“冰箱”的温度。(2)老师示意“开始”时,把试管放入“冰箱”中,并把所有食盐撒在碎冰上。(3)每隔2分钟测量一次水温和“冰箱”的温度,并取出试管观察水的变化并记录。4、注意事项:(1)正确使用温度计。(2)保持安静,不要让自己的呼吸和活动影响到实验。(3)当水开始结冰时,实验结束,主持人带领小组讨论。5、任务安排:S1主持人,S2记录员兼小组发言人,S3观察水的温度,S4观察“冰箱”的温度,S5、S6观察试管里水的变化。6、交流:你们小组的水结冰了吗?你们认为是什么让水结冰的?7、小结:要使水结冰,我们要为水创

16、造一个低于0的环境温度,当水的温度降低到0时,水开始凝结,从液态变成了固态。四、总结拓展1、你现在能解释为什么冰箱、北极能让水结冰了吗?2、这节课我们成功地让水凝结成了冰,那么冰还能融化成水吗?冰在什么情况下会变成水呢?下节课我们继续研究。学生发表意见。板书设计3、水结冰了0凝固水(液态) 冰(固态)环境温度 0课后反思教学内容冰融化了课 时第 4 节 共 7 节授课时间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当环境温度高于0,冰的温度升至0时开始融化;冰在融化过程中,温度会长时间保持在0,直至完全融化成冰。2、冰在融化过程中,要从周围吸收热量,热量是使水的状态发生变化的重要因素。过程与方法:1、观测并记录冰块

17、融化过程中的温度和现象。2、观测并记录冰块周围空气的温度变化。3、设计、选择、应用一个快速融化成冰块的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1、养成在实验观察活动中保持认真、细致的态度,意识到细致的观察能获得更多的发现。2、初次感受、体验物质状态变化的可逆性。教学重点经历冰融化成水的过程中现象的观察。教学难点探究促进冰融化的因素。教学准备小组: 烧杯一只(内盛小半杯冰块),温度计4支,冰融化时温度记录表(参考书P50),冰融化时周围空气温度记录表,可封口的小塑料袋1只、冰块1块(要求每组的塑料袋、冰块的形状、大小规格一样)。初步教学活动设计二次修改方案及随笔一、观察冰的融化1、师:上节课我们探究后得出了液

18、态的水在0以下就会凝固成冰,那么固态的冰能够重新变成液态的水吗?在什么条件下能够变成水呢?2、学生根据已有生活经验做出预测。3、师:你们亲眼看到过冰的这个融化过程吗?这节课让我们一起亲自来看一看。板书:冰融化了师:我们要怎么来观察呢?请大家一起看书P504、学生介绍观察方法,师生共同补充。(预设:(1)把冰块放入烧杯内,用温度计测量,并记录冰块的温度。(2)让冰块自行融化。在冰块融化的过程,按均匀的时间间隔测量温度。(3)当冰块完全化成水时,记录温度计上的读数。)5、师:方法知道了之后,我们就来测量一下吧,同时记录冰块融化时的温度和周围空气的温度,每隔1分钟测一次,把数据记录在P50的表格中(

19、可增加一个测量空气温度的表格)。冰块融化时的温度记录时间 1分钟 2分钟 3分钟 4分钟 5分钟 温度冰融化时周围空气的温度记录表时间 1分钟 2分钟 3分钟 4分钟 5分钟 盛放烧杯内空气温度紧靠烧杯外壁空气温度远离冰块处空气温度6、汇报交流观察到的现象,然后根据这些现象总结。(预设可以得出的结论:在周围环境温度超过0时,就可促使冰融化;冰在融化过程中,温度始终保持在0,但紧靠冰块的空气温度下降了(冰块融化过程要不断从周围空气中吸收热量);待冰块完全融化成水后,温度还会继续上升。)二、加快冰的融化1、师:我们刚才观察了冰的融化过程,你有办法让冰融化的更快一点吗?2、学生预测方法。(预设:把冰

20、块放到温度更高的地方;把冰块放在太阳、灯光等下面;用手把冰块焐热。允许学生创造性的思维。)3、师:接下来我们就来一个融化冰的比赛,比一比哪个小组融化冰的水平最高,每个小组先讨论下你们打算用哪种方法。4、师:方法都讨论好了吧,老师给每个小组准备了一块大小一样的冰,放在同一种透明的塑料袋中,要求塑料袋的袋口一定要保持密封。一般只能改变一个变量,记录下冰完全融化的时间。在比赛的过程中各小组也可以相互观察和监督。5、学生实验后汇报交流。(预设:在冰融化的过程中,可以观察到塑料袋的外壁上有很多小水珠。)6、师:通过刚才的观察,你能说说是什么使冰的状态发生了变化?(预设:热量是使物质状态发生变化的重要因素

21、。)三、拓展1、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吗?板书:冰(固态) 水(液态)2、师:在冰融化的过程中有什么新的问题出现吗?(如水珠是从哪里来的?)板书设计课后反思教学内容水珠从哪里来课 时第 5 节 共 7节授课时间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科学概念:水蒸气遇冷会凝结成水。2、过程和方法:A观察盛有冰块的玻璃杯外壁上的小水珠,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分析、判断玻璃杯外壁上小水珠的来源。B通过实验探究,分析玻璃杯外壁上小水珠的形成与杯内冰块的关系。3、情感、态度、价值观:初步认识到证据对验证假设的意义和价值;认识科学要实事求是;科学结论的形成是复杂的、严谨的。教学重点经历水珠从哪里来的“提出问题猜

22、测观察分析再观察分析实验分析”的探究过程。教学难点探究玻璃杯外壁上小水珠的形成与温度的关系。教学准备烧杯(量备足,以一个小组两只为基准)、冰块、餐巾纸。初步教学活动设计二次修改方案及随笔一、揭题:水珠是从从哪儿来的1.在每个组的桌子上放一个装有冰块的玻璃杯。2.学生观察玻璃杯的外壁。3.学生说说自己的观察发现。【意图:通过学生的直面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增强探究欲望】4.这些水珠是从哪里来的呢?你们猜猜看。板书课题:水珠从哪里来二、水珠的产生与冰块有关1.学生说说自己的一些猜测,教师板书在黑板上。2.刚才大家对小水珠从哪里来作了自己的假设,这些假设到底有没有道理呢?让我们再来仔细观察一下这

23、些小水珠。(投影出示观察要求:1.仔细观察杯子外壁的水珠,哪里多哪里少?2.根据水珠分布的多少,你觉得水珠的产生与什么有关?)3.学生反馈第二次观察的情况。(预设:杯子的下面水珠比较多,上面比较少;靠近冰块的水珠比较多;杯子的底下水珠比较多。)4.靠近冰块的地方小水珠比较多,根据这一现象,你觉得水珠的产生与什么有关?(板书:水珠的产生与冰有关)【意图:把形状大小不一的冰块杂乱地放在玻璃杯里,水珠首先会在冰块靠近的玻璃杯外壁形成。通过学生对水珠分布情况的观察,把学生 “水珠从哪里来”的思考方向引向冰块。同时让学生体会细心观察在科学学习中的重要性,并且能根据现象作科学分析,得出合理的结论。】三、水

24、珠的产生与温度有关。1.请每组把杯子里冰融化的水倒入小玻璃杯中。2.每个小组观察小玻璃杯的外壁。(投影出示观察要求:1.仔细观察杯子外壁,有没有发现水珠。2.这些水珠的分布均匀吗?3.思考:根据这次观察,你觉得我们刚才的这句话需不需要作修改?你觉得该怎样改?水珠的产生与 有关。)2.学生反馈观察结果。3.在学生回答时注意引导他们寻找冰块和冰水的相同点冷(温度低),从而得出“水珠的产生与冷(温度低)有关”。【意图:通过观察装冰水的玻璃杯外壁上也会产生水珠,引发学生更深层次的思考,反思之前得出的结论“水珠的产生与冰有关”,通过分析、修正形成更为科学的概念“水珠的产生与冷(温度低)有关”。】四、水蒸

25、气遇冷会凝结成水珠。过渡:水珠的产生与温度有关,与遇到的物体冷有关。下面我来个小比赛怎样?1.比赛要求(投影出示):1.每组把大杯子外壁的水珠用餐巾纸擦干。2.在10秒钟内让你们组的杯子外壁产生尽可能多的水珠。3.听到停止的提示声,组内一名同学把杯子举起来。2.进行比赛。3.比赛结果评比,请获胜的小组说说自己的方法。(预设:往杯壁上吹气。)4.每个组再次体验这种方法。5.辨析:往装热水的玻璃杯外壁吹气,会不会有小水珠产生?6.学生说说水珠是怎么产生的。7.形成共识:水蒸气(空气、热气)遇冷会凝结成水珠。8.我们生活中有类似的现象吗?【意图:吹气这一学生熟悉的体验活动,把学生对“水珠从哪里来”的

26、思考引向空气的方向,“辨析”环节的设计,让学生在关注水蒸气的同时不忘温度低(冷)这个原因,从而让他们初步建立起“水蒸气(空气、热气)遇冷凝结成水珠”的科学概念。】三、小结:1. 回顾今天学习的方法。提出问题猜测观察分析再观察分析实验分析,向学生渗透科学的严谨以及科学的实事求是、讲究证据。2. 请学生说说杯子外壁水珠从哪里来?3. 关于水蒸气和水的问题我们下节课还要继续研究,大家课后可以去收集一下相关的资料,方便我们的学习。【意图:通过方法的小结,使学生认识到科学讲究实事求是,讲究证据,每一个科学结论的得出都需要付出很多的努力,提高他们对科学的认识。另外对知识的小结,让学生在巩固科学概念的同时,

27、使课堂探究延伸到课外,使学生的探究活动不因课堂教学的结束而中止,课的结束成为学生新的探索的起点。】板书设计课后反思教学内容水和水蒸气课 时第 6 节 共 7 节授课时间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叫蒸发,水蒸气变成水的过程叫凝结。2、加热能加快水的蒸发。过程与方法:1、观察浅盘子中的水在阳光照射下会发生什么变化,同时结合生活中“水会干掉”的经验,讨论水的蒸发。2、观察比较自然状态下和人工加热情况下水的蒸发现象的异同。3、观察把一个大的玻璃杯倒扣在一个装满热水的小杯子上会出现什么现象。情感、态度、价值观:1、意识到细致的观察能获得更多的发现。2、感受、体验物质变化的可逆性。教学重点探

28、究固态和气态的水之间可以相互转化和加快水蒸发的方法。教学难点根据生活中的现象探究水的液态和气态之间的相互转化。教学准备小组: 浅碟子1只、半碟清水、记号笔1支,大的透明玻璃杯1只、小杯子1只、1小杯热水。初步教学活动设计二次修改方案及随笔一、水到哪里去了1、师:下雨之后我们常常都能看到地面上有些积水。天晴了,这些积水就会很快干掉的,那么这些水到哪里去了呢?2、学生推测。(预设:可能到泥土里去了;可能被太阳晒干了,也许学生会说水蒸发了,那教师也可以问一句:如果验证你的说法呢?)师:这些水去哪了呢?我们一起来做个实验探究一下吧,如何做呢?(学生思考后汇报)(预设:浅碟子中加好水,然后不盖盖子,看看

29、水会不会减少等类似的方法。)师:在做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些什么呢?(预设:可能水的变化不大,所以刚开始先要在水面做一个标志,然后把浅碟子放在阳光下,一段时间后观察水面的变化。)3、学生实验观察师:有什么发现吗?(预设:浅碟子中的水减少一部分;碟子外没有水漏出来。)师:水既没有流出去,也没有渗入碟子中,它怎么会减少了呢?(预设:水变成了我们肉眼看不见的水蒸气进入到空气中去了。)指导学生看书P54看漫画和文字。板书:水(液态) 水蒸气(气态) 和课题:水和水蒸气4、师:现在你能解释水洼里的水是怎么样干掉的吗?试试用图画的方式把你的解释展示出来。(学生画后投影交流。)二、加热能加快水蒸发吗1、师:我们已

30、经知道了水能够蒸发变成水蒸气,那你们有什么新的想了解的吗?(预设:什么时候水会蒸发;怎么样水才能蒸发的快点;蒸发后的水有什么用)师:对于其中的两个:水在什么条件下会蒸发变成水蒸气?什么情况下蒸发的更快些?你有什么想法吗?2、学生根据生活经验预测(预设:温度越高,水蒸发得越快;空气越干燥,水越容易蒸发;有风吹,水蒸发得越快。)师:我们今天先来研究其中的一个,水蒸发得快慢与周围的温度有关吗?可以怎么研究呢?小组讨论一下(可适当参考P55)。学生讨论后汇报(预设:取两只相同的不锈钢长柄汤勺,都加入2/3勺水,把其中的一只搁在桌面上,用书本垫起勺柄,使勺口呈水平摆放(使水不会流出);另一勺水则放在蜡烛

31、(或者酒精灯)火焰上加热。)师:实验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呢?(课件出示:1、一定要注意用火安全,还要注意避免烫伤身体不要用皮肤直接接触加热过的勺子;2、远离水沸腾后产生的蒸气。) 3、学生实验,教师巡视指导。师:观察到什么现象吗? (预设:放在蜡烛上加热的水里过一会儿就会不断地冒出气泡,水上方空气中有很多白汽。过几分钟后,勺子中的水就干了。而另外一只不加热勺子里的水量减少的不多。)师:从我们看到的现象里你有什么发现吗?(预设:加热可以加快水的蒸发。)小结:水蒸发的快慢与水吸收热的多少是有关系的,水在受热的情况下蒸发会加快。三、空气中的水1、师:水会蒸发,在阳光照射下,河流和大海中的水一直在蒸发,

32、因而空气中有很多看不见的水蒸气,那么如果不断的蒸发,河流和海里的水岂不是越来越少了啊,最终会没有,是这样的吗?那是怎么回事呢?(预设:天上经常要下雨的,河流和海里的水又会多起来的)师:也就是说你们认为水蒸发到空气中之后又会通过下雨变成水,是这样吗?你能证明一下吗?学生讨论后汇报(预设方法:可以在桌面上放一只小杯子,里面加入一些热水。然后用一只大的玻璃杯,杯口朝下罩住盛水的小杯子。)教师投影演示。师:有什么发现吗?(预设:上面罩住的杯子的杯壁上有很多的小水滴。)师:你能解释吗?(预设:学生回答可能有些困难,教师可以指导学生看书并讲解。从水里出来的热蒸气遇到冷的玻璃杯就会冷却下来,变成人们看得见的

33、水滴。水蒸气冷却后变成看得见的水滴,这种现象叫凝结。)板书:凝结师:现在你能解释上节课的问题了吗?装满冰块的玻璃杯外壁上的小水珠是从哪里来的?(预设:玻璃杯周围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盛冰的玻璃杯冷却下来,在杯壁上形成了小水滴。)板书:水蒸气(气态) 水(液态)四、拓展师:我们对水研究了整整一个单元,你能课外总结一下吗?下节课我们来交流。板书设计课后反思教学内容水的三态变化课 时第 7 节 共 7 节授课时间教学目标1、科学概念:水在自然界有各种形态云、雾、雨、露、霜、雪、冰、水蒸气即水在自然界同时以液态、固态和气态存在。水在自然界不断经历着三种状态的循环变化,促进水的三态变化的原因是温度的变化。2、过程与方法:回忆或观察水在自然界的各种形态云、雾、雨、露、霜、雪、冰、水蒸气讨论它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