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度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二部分综合强化练习第46练语言表达+名句默写+文言文阅读_第1页
2024~2025学年度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二部分综合强化练习第46练语言表达+名句默写+文言文阅读_第2页
2024~2025学年度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二部分综合强化练习第46练语言表达+名句默写+文言文阅读_第3页
2024~2025学年度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二部分综合强化练习第46练语言表达+名句默写+文言文阅读_第4页
2024~2025学年度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二部分综合强化练习第46练语言表达+名句默写+文言文阅读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46练语言表达+名句默写+文言文阅读建议用时40分钟1.[2024·广东兴宁第一中学期末]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有时候,我看见风在马坊,飞得比鸟还高,甚至在空地里立起来旋转,把一些庄稼落下的残枝败叶,呼啦啦旋到天上去。我以为是村子里哪个人做了不善的事,风要来惩罚他了。等哗啦啦落下一场大雨后,我才恍然明白,风呼啸着旋到天上去,是要为大地讨些雨水回来的。我感动,风还会把父母的声音,从泥土里带出来。这是我十几年没有听到的声音了。十几年前,它在我身体的每一寸皮肤里,日夜游走着,那是一种无微不至的呵护,我皮肤上的每一个毛孔都感觉得到。自从父母在村北的那块地里,相继躺下在风里守了一世的身子后,他们的声音,也就跟着消逝了。我没有想到,后来还会听到它,而且是在小麦起身的时候,像在我家的地头上听到的。我无言回答他们什么,他们一生热爱粮食的心理我知道,他们在小麦开始成熟的节骨眼上,用心给我托梦。只是我离庄稼的距离太远了,已经没有可能再回到马坊承受他们的嘱咐。等我从梦中醒来时,窗外确实有风呼啸着。就在抵达马坊的那一刻,我终于对风有了这样的理解:风是故乡的呼吸。带着这样的理解回村,我觉得还不够,有必要做一些解释——在这么大的乡野上,要想看到更好的日子,风只有呼啸着。(1)下列各句中的破折号,和文中破折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A.在这一刻满屋子人的心都是相同的,都有一样东西,这就是——对死者的纪念。B.“画得真好。——你为什么这样勇敢,不怕他?”C.坚强,纯洁,严于律己,客观公正——这一切都难得地集中在她一个人身上。D.但接着敲门声,却没有照例的嘹亮而拉长的一声:“信——”(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作用?请简要赏析。答:(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风还会从泥土里带出我十几年没有听到的父母的声音。”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答:答案:(1)A(2)示例:运用比拟的修辞手法。“游走着”“呵护”把被风带来的父母的声音拟人化,写父母声音的无处不在,与“我”紧密相连。情感真挚地表现了父母对“我”的呵护,表达了“我”对父母的眷恋之情。(3)示例:①原文运用短句,叙述从容,能够使读者感受到作者对父母的思念之情,更有感染力。②改用长句后句子的重心不明,且沉闷冗长,与上下文的格调和节奏不一致。解析:(1)文中的破折号表示提示下文。A项,表示提示下文。B项,表示话题的转换。C项,表示总结上文。D项,表示声音延长。(2)“日夜游走着”“呵护”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把被风带来的父母的声音拟人化,“那是一种无微不至的呵护,我皮肤上的每一个毛孔都感觉得到”,写出了父母的声音无所不在。借被风带来的父母的声音表现出父母对“我”的爱,以及“我”对父母的思念。(3)从句式上看,原句是短句,娓娓道来,重点突出,“这是我十几年没有听到的声音了”补充表达了作者对父母的思念之情,很有感染力。从上下文来看,文中多用短句,很有表现力,原句更符合上下文的语体风格和行文节奏,改后的句子冗长,且重心不明。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上大学时爱听贝多芬的《命运》,觉得世间一切皆可抗争。如今我也爱听他舒缓的《月光》了。a波动的涟漪,冥想的柔情,悲伤的吟咏,还有阴暗的预感,一切都在舒缓的节奏里变得柔和。然而,那个骄傲的灵魂没有因为它变得柔软而失去光华。在这首奏鸣曲里,贝多芬留给世人的不只有月光洒向海面的宁静,还有面对风浪时的①。走上山冈,穿过河流,每日奔波于人世。我能想到的痛苦之源无非不是两种:一是挥之不去恶,二是美求之不得。不同的是,在面对痛苦时,有的人甘于沉沦,有的人迎难而上,有的人②,而我选择了安放。b从此各尽天年,我与命运井水不犯河水。我把余下的生命放在“月光”里。那里没有命运急促的敲门声,没有我对人世间种种不公的③,有的只是月光照进门扉时的从容不迫,以及揽下即将发生的所有悲剧的勇气。(1)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词语(①②为成语,③为双音节词语)。答:(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答:(3)文中两处画波浪线的句子在语言表达上有什么妙处?请作简要说明并分析。答:答案:(1)(示例)①无所畏惧②不知所以③控诉(2)(示例)我能想到的痛苦之源无外乎两种:一是恶挥之不去,二是美求之不得。(3)a句使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用“波动的涟漪,冥想的柔情,悲伤的吟咏,还有阴暗的预感”四个结构相同、内容相关的短语组成排比形式,细腻而又多角度地描写了《月光》的优美旋律以及带给听者的感受和联想。(或:a句使用了整句,结构整齐、音节和谐、气韵贯通、意义鲜明,读来朗朗上口,能引发人们对于《月光》优美旋律的想象。)b句将“命运”拟人化,用“各尽天年”“井水不犯河水”表达“我”与命运对待彼此的态度,富有情感,含蓄蕴藉,颇具哲思。解析:(1)①“无所畏惧”形容什么都不怕。此处强调的是面对风浪时的勇敢,可填“无所畏惧”。②“不知所以”指不明白什么原因。此处强调的是面对困难时不知道怎样做,可填“不知所以”。③“控诉”指向有关机关或公众陈述受害经过,请求对加害者进行法律制裁或舆论谴责。此处指对世间不公的申诉,可填“控诉”。(2)画横线的句子有两处语病:一是不合逻辑,“无非不是”否定失当,应改为“无非”或者“无外乎”;二是语序不当,根据前后句式一致的要求,应将“一是挥之不去恶”改为“一是恶挥之不去”,与“二是美求之不得”句式保持一致。3.仿照下面的示例,利用所给材料续写三句话,要求内容贴切,句式与所给示例相同。示例:九层之台,起于垒土,万丈高楼平地起,道出了打好基础的真谛。材料心境复习谦逊不管风吹浪打温故可以知新虚心使人进步虚怀若谷心如止水查缺补漏不耻下问充耳不闻亡羊补牢答:答案:示例:心如止水,充耳不闻,不管风吹浪打,道出了良好心境的真谛。查缺补漏,亡羊补牢,温故可以知新,道出了及时复习的真谛。虚怀若谷,不耻下问,虚心使人进步,道出了谦逊好学的真谛。解析:本题考查句子仿写的能力。仿写时,每句的核心是“道出了……的真谛”。根据材料所给定的内容,可以确定要表达的“真谛”的内容,将相关的内容和“真谛”划分为一组,按照给定的句式,写出完整的句子即可。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孟子·鱼我所欲也》中说,虽然一点食物即可关乎生死,但若“”,饥饿的路人也不会接受;若“”,即便是乞丐也会拒绝。(2)白居易《琵琶行并序》中“,”写昔日的琵琶女身价很高,引来了众多纨绮子弟的追捧。(3)苏轼《赤壁赋》中描写明月初升的句子是“,”。答案:(1)呼尔而与之蹴尔而与之(2)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3)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5.[2024·九省联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材料一凡与敌战,若审知敌人有可胜之理,则宜速进兵捣之,无有不胜。法曰:“见可则进。”唐李靖①为定襄道行军总管,击破突厥,颉利可汗走保铁山,遣使入朝谢罪,请举国归附。以靖往迎之。颉利虽外请朝谒,而内怀迟疑,靖揣知其意。时诏鸿胪卿唐俭等慰谕之。靖谓副将张公谨曰:“诏使到彼,虏必自安。若万骑赍二十日粮,自白道袭之,必得所欲。”公谨曰:“上已与约降,行人在彼,奈何?”靖曰:“机不可失,韩信所以破齐也。如唐俭辈何足惜哉!”督兵疾进行至阴山遇其斥候千余皆俘以随军。颉利见使者大悦,不虞官兵至也。靖前锋乘雾而行,去其牙帐七里,虏始觉,列兵未及阵,靖纵兵击之。斩首万余级,俘男女十余万,擒其子叠罗施,杀义成公主。颉利亡去,为大同道行军总管张宝相擒以献。于是,斥地自阴山北至大漠矣。(节选自《百战奇略》)材料二太宗曰:“昔唐俭使突厥,卿因击而败之。人言卿以俭为死间②,朕至今疑焉。如何?”靖再拜曰:“臣与俭比肩事主,料俭说必不能柔服,故臣因纵兵击之,所以去大患不顾小义也。人谓以俭为死间,非臣之心。按《孙子》,用间最为下策,臣尝著论其末云: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或用间以成功,或凭间以倾败。若束发事君,当朝正色,忠以尽节,信以竭诚,虽有善间,安可用乎?唐俭小义,陛下何疑?”太宗曰:“诚哉!非仁义不能使间,此岂纤人所为乎?周公大义灭亲,况一使人乎?灼无疑矣!”(节选自《唐太宗李卫公问对》)【注】①李靖:唐代名将,封卫国公,世称李卫公。②死间:指派往敌方的间谍不能脱身而为敌方所杀。(1)材料一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将相应位置的标号涂黑。督兵eq\x(A)疾eq\x(B)进eq\x(C)行eq\x(D)至阴山eq\x(E)遇其斥候eq\x(F)千余eq\x(G)皆俘eq\x(H)以随军。(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保,文中指守卫、据守,与李密《陈情表》中“保卒余年”的“保”意思相同。B.行人,文中指使者,与《孔雀东南飞并序》中“行人驻足听”的“行人”意思不同。C.去,文中指距离、相距,与《蜀道难》“连峰去天不盈尺”的“去”意思相同。D.正色,文中指神色庄重,与《庄子·逍遥游》“其正色邪”的“正色”意思不同。(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突厥首领颉利在战争中败给了李靖,派遣使者到唐朝谢罪,希望能率领整个国家归附唐朝,唐王朝派遣唐俭等人为使者,对突厥进行抚慰。B.李靖认为,使者到达后,突厥人一定以为危机已解除,如果此时能抓住机会出兵袭击,一定可以像当年韩信破齐一样,一举击溃敌军。C.颉利见到唐俭等人十分高兴,完全没有料到唐军会发动进攻,李靖趁其不备,指挥大军杀到,突厥大败,颉利也在逃跑途中被唐军擒获。D.世人传言李靖以唐俭作为死间,一举打败了突厥,唐太宗就此向李靖求证,李靖表示像唐俭这样的忠臣是无法用来做间谍的,传言不实。(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颉利虽外请朝谒,而内怀迟疑,靖揣知其意。译文:②周公大义灭亲,况一使人乎?灼无疑矣!译文:(5)李靖在与突厥的战争中不顾唐俭安全的原因是什么?答:答案:(1)CEG(2)A(3)D(4)①颉利虽然表面上请求入朝觐见,而心怀犹豫,李靖揣测到他的心意。②周公为维护大义除掉犯罪的亲属,何况一个出使的使者呢?我明白无疑了(确然无疑了)。(5)①战争中机不可失。②认为唐俭无法使突厥归附。③为了消除国家大患顾不得个人小情义。解析:(1)文言文断句。“督兵疾进”是兼语句,“兵”是“督”的宾语,也是后面“疾进”的主语,中间不能断开,在C处断开;“行至”是“到达”的意思,中间不能断开,“阴山”是“行至”的宾语,中间不断开,在E处断开;“遇其斥候千余”是定语后置句,“千余”是“斥候”的后置定语,中间不能断开,在G处断开。“皆俘以随军”中的“以”相当于连词“而”,表顺承,中间不能断开。故在CEG三处断句。(2)了解并掌握文言词语中的一词多义。A项“意思相同”错误。“保卒余年”的“保”意为保全,与文中加点的“保”意思不同。(3)理解文意。“像唐俭这样的忠臣是无法用来做间谍的”曲解文意,材料二中的“若束发事君,当朝正色,忠以尽节,信以竭诚,虽有善间,安可用乎”,说的是使用间谍对忠臣不起作用,不能望文生义,错误地理解为“忠臣是无法用来做间谍的”;且文中并没有说“像唐俭这样的忠臣是无法用来做间谍的”。(5)筛选整合文中信息。要重点关注两则材料中李靖说的话,从中筛选整合原因。材料一中,朝廷派遣使者前去安抚归降的突厥,而李靖看出颉利心怀犹豫,于是决定不顾使者安危突袭突厥,当副将张公谨对此表示质疑时,李靖向其解释了原因,从李靖的话“机不可失,韩信所以破齐也”可以得出原因之一。材料二中世人传言李靖以唐俭作为死间,所以才一举打败了突厥,唐太宗就此向李靖求证,李靖向唐太宗解释了他不顾使者安危突袭突厥的原因,根据“料俭说必不能柔服,故臣因纵兵击之”可得出原因之二,根据“所以去大患不顾小义也”可得出原因之三。根据以上分析,用自己的话分条组织答案即可。【参考译文】材料一凡是对敌作战,如果明知敌人有可以战胜的道理,就应当迅速出兵进攻它,这样就没有不胜利的。诚如兵法所说:“发现有可能战胜敌人的时机,就迅速向它发动进攻。”唐朝时李靖出任定襄道行军总管,率军击败了突厥,颉利可汗率众退守铁山,然后派遣使者到唐朝请罪,表示愿意举国归附。唐太宗命令让李靖前往迎接。颉利虽然表面上请求入朝觐见,而心怀犹豫,李靖揣测到他的心意。此时,太宗下诏任命鸿胪卿唐俭等人前往突厥进行安抚和宣谕。李靖于是对他的副将张公谨说道:“皇帝派遣的使者已经抵达突厥那里,敌人必定会安心不疑。如果我们选派万名骑兵带上二十天粮食,从白道出兵突然袭击突厥,一定能够取得我们想要取得的胜利。”张公谨说:“主上已经与突厥约定接受他们的投降,而我们的使者又在他们那里,一旦采取行动,敌人加害他们可怎么办?”李靖说:“战机不可错失,这正是韩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