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七章:分配理论 第一节:要素供给与需求要素价格决定 第二节:工资、利率、地租和利润理论 第三节:社会收入分配 第四节:收入分配政策 第七章:分配理论 生产要素是有主的,要素收入就是生产要素所有 者的收入。 在生产要素市场解决分配问题。 原始生产要素分为: 劳动力。资本,土地,企业管理才能。 所有生产要素有这四种要素衍生而来。 生产要素所有者收入(报酬、分配)为: 工资和薪金,利息,地租,利润(平均利 润) 要素所有者的收入由要素价格决定。 第一节:要素供给与需求要素价格决定 一、生产要素的需求及特点 (一)生产要素的需求特点 1、要素需求是派生的需求(引致需求) 2、要素之间有两种以下关系:
2、 替代关系,互补关系。 3、某种要素需求的变化由以下三个因素引起: 产品需求的变化,其他因素价格的变化,技术进步。 (二)完全竞争条件下的要素需求 1、企业使用要素的原则 利润最大化原则:边际要素收入=边际要素成本(要素价格) 即:Q(x) P = C(x), 或:MRP=p Q(x) P:边际要素(产量)收入(边际收益产品, MRP,边际 产品价值,VMP) C(x):边际要素成本(投入要素的边际成本)即要素价格p 第一节:要素供给与需求要素价格决定 有: MRP=p时, 利润最大,达到最优投入量。 MRPp时,减少要素x投入量。 MRPp时,增加要素x投入量。 (见生产理论例1:表1) Q
3、(x) P:边际要素(产量)收入(边际收益产品, MRP, 边际产品价值,VMP。投入要素的边际收入)。意义:增 加(减少)一单位要素所增加(减少)的收入。 C(x):边际要素成本(投入要素的边际成本)即要素价格p 意义:增加(减少)一单位要素所增加(减少)的成本。 2、完全竞争条件下的要素需求曲线 要素价格越低MRPp ,要素需求越大,(满足需求原理) 要素价格越高MRPp ,要素需求越小。(满足需求原理) (图示见黑板) 第一节:要素供给与需求要素价格决定 (三)非完全竞争条件下的要素需求 1、买方垄断条件下的要素需求 2、卖方垄断条件下的要素需求 3、双边垄断条件下的要素需求 二、生产要
4、素的供给 1、无生产成本的供给(原始生产要素) 劳动力,资本,土地,企业管理才能。 2、有生产成本的供给(各种衍生要素) 机器,设备,厂房,原料等。 (一)劳动力的供给(曲线) (图示见黑板) 第一节:要素供给与需求要素价格决定 1、劳动供给的特殊规律 一般来说,当工资(劳动价格)增加时劳动供给会增加,但工 资增加到一定程度后,如果再继续增加,劳动供给不但不会 增加,反而减少。这是因为货币工资增加到一定程度后,货 币的边际效用递减。不足以抵消增加劳动的负效用,从而劳 动供给减少。 2、也有人认为:短期看,劳动供给曲线会向后弯曲。但从长 期看,由于青年人逐步加入劳动行业,以及工资收入较低的 工人
5、总是愿意调整职业,用更高的工资来替代闲暇时间,所 以劳动的供给曲线是向右上方倾斜的。向后弯曲的劳动供给 曲线只适用于高度发达和高度富裕的国家。在低收入工人占 多数的国家是不会出现向后弯曲的劳动供给曲线。 替代效应:减少闲暇时间,用工资来替代。闲暇变得“昂 贵”。 收入效应:工资上升后减少工作时间,增加闲暇时间。 第一节:要素供给与需求要素价格决定 (二)资本的供给(曲线) (图示见黑板)(利率越高,供给量越大,反之,供给量越少) 资本分为资本品和货币资本, 1、资本品作为生产要素,其本身就是产出,他包括机器、设备 和原材料等。其供给曲线与一般产品的供给曲线一样。是向 右上方倾向的。 2、货币资
6、本的供给曲线显然与产品供给曲线一样,是向右上方 倾斜的。 (三)土地的供给(曲线) 租金:获得资源使用权而支付的价格,是资源所有者的收入 (图示见黑板) 经济学上的土地,泛指一切自然资源。 1、可再生资源:可以使用自然力来保持或增加储量的自然资源。 2、不可再生的资源:没有自我增值能力的自然资源。 第一节:要素供给与需求要素价格决定 三、生产要素的价格决定 (图示见黑板) p0:均衡要素价格,x0:均衡要素数量。 结论:各种要素的需求和供给特征尽管不一样,但要素价格仍 然是由要素需求和要素供给双方共同决定的。 第二节:工资、利率、地租和利润理论 一、工资理论(劳动市场的均衡) 工资或薪金:是劳
7、动者提供劳动(务)后获得的报酬。 (一)劳动的供给、需求与工资决定 1、劳动的供给(见上节) (图示见黑板) 2、劳动的需求(见上节) (图示见黑板) 3、劳动市场的均衡 (图示见黑板) W0:均衡工资水平。 L0:均衡劳动供给量和均衡劳动需求量, 失业,用工荒(劳动供给不足)。 第二节:工资、利率、地租和利润理论 4、教育程度与工资差别劳动力质量 (图示见黑板) 受教育水平越高,一般工资水平越高。 40岁至50岁之间,一般收入最高。 (二)工会与劳动供给 1、工会是劳动供给的垄断者(卖方垄断) 2、工会影响工资的三种主要方式 增加对劳动的需求:A、限制进口产品,B、鼓励会员对产 品的消费等。
8、 减少劳动的供给:A、移民限制,B、非会员受雇限制,C、 减少工作时间,D、强制退休等。 支持最低工资法案。 (图示见黑板)(注:美国工会成员的工资比非会员高13) 第二节:工资、利率、地租和利润理论 二、利息理论(资本市场的均衡) 利息:是资本使用者支付的价格,是资本要素所有者的收入。 利息率:简称利率,是资本报酬与本金(借用货币额)之比。 (一)利息产生的原因 1、时间偏好说 是将现期消费变成远期消费的一种补偿。 2、净产生力说 使用资本能获得在未来大于现在资本的数量,即增值。利息是 为得到增加值而付出的成本(代价)。 (二)资本的供给、需求与利息决定 (图示见黑板) 1、资本需求原因:投
9、资获取利润。 纯利润率e=投资利润率利息率i,ieD , ieD 利率越高,需求量越少,反之,需求量越大 第二节:工资、利率、地租和利润理论 2、资本的供给:来自于国民的储蓄。 利率越高,供给量越大,反之,供给量越少。 3、io:均衡利率,K0:资本均衡供给量和需求量。 (三)利息(率)的作用 利息(率)鼓励储蓄,提供资本 (一般在国家经济发展期采用高利率政策) 利息(率)调节资本需求(投资需求)。 利息(率)可以优化资源(资本)配置。 (统一资本收益标准)。 三、地租理论(自然资源市场的均衡) 自然资源分为:可再生资源和不可再生的资源: (一)地租(租金)的产生 第二节:工资、利率、地租和利
10、润理论 1、人口稀少:PCmin 土地荒弃 (图示见黑板) 2、人口增加:P=Cmin 土地被利用,无租金。 (图示见黑板) 3、人口较多:PCmin 土地被利用,产生租金 (图示见黑板) (二)土地的供给、需求与地租的决定 (图示见黑板) R0:均衡地租,Q0:均衡土地需求量和供给量。 注:土地总供给无弹性,对单个企业来说,土地供给有弹性。 第二节:工资、利率、地租和利润理论 (三)级差地租 有甲、乙、丙三块土地,生产成本图示见黑板。 1、P=P0时 甲地被使用,生产者没有剩余(经济利润)。而只有平均 利润,没有地租。 乙地由于生产成本高而未被使用。 丙地由于生产成本高而未被使用。 2、P=
11、P1时 甲地生产者有剩余(经济利润),产生地租。 乙地被使用,由于没有生产者有剩余(经济利润),只有 平均利润,乙地没有地租。 丙地由于生产成本高而未被使用。 第二节:工资、利率、地租和利润理论 3、P=P2时 甲地生产者剩余(经济利润)较多,地租较高。 乙地被使用,生产者剩余(经济利润)较低,地租较低。 丙地被使用,由于没有生产者有剩余(经济利润),只有平 均利润,乙地没有地租。 结论:形成级差地租,租金(甲)租金(乙)租金(丙) 其原因是土地的生产力(产出能力或平均成本)不一样造成的。 (四)寻租行为(政府与市场) 1、经济租金 超过为得到要素的某种服务而必须支付的最低报酬部分称为 经济意
12、义上的租金(超额利润或垄断利润部分)。 所以,经济租金是一种要素的实际收入超过其“机会成本”的 余额。有时又称为“生产者剩余”。 (图示见黑板) 第二节:工资、利率、地租和利润理论 2、寻租行为 为获得这种利益(经济租金),寻求法规和行政手段阻止 要素的自由流动而造成垄断。 (图示见黑板) 表现形式:权利干预,例如市场准入、特许经营、钻法律 法规“空子”等。 寻租活动的方式:贿赂。 例1:团队中的弱者。 例2:城市出租汽车公司。 例3:小偷强盗的偷抢行为。 “创租”行为:政府“政治创租”、特许经营、财政补贴等。 “抽租”行为:受贿得好处。 “租”的消散:寻租行为使经济内耗,资源浪费,经济利润
13、(超额利润或垄断利润)消失的现象。 第二节:工资、利率、地租和利润理论 四、利润 正常利润(平均利润):指企业管理才能的报酬,是成本。 超额利润(经济利润):超过正常利润的那部分利润。 (一)正常利润产生原因 1、企业家付出 组织能力,风险勇气,不断创新和进取心等。 2、创新活动 发现新产品,应用新技术,开拓新市场, 获得新原料,运用生产要素新的组合等。 所以获得正常利润,短期还可能获得超额利润。 (二)超额利润产生原因 1、在短期:由承担风险创新活动造成暂时的“超额利 润”。 2、在长期:由垄断 造成。是对产品消费者和要素所有者的 “剥削”收入。没有任何积极意义,应该限制和调节。 第二节:工
14、资、利率、地租和利润理论 (三)利润在经济中的作用 利润是经济社会进步发展的动力。作用如下: 1、搞好管理:鼓励企业家更好地管理企业,提高效益。 2、投资动力:有投资经济才会增长,消费者和社会利益才 能得到满足。 3、鼓励创新:(著名经济学家熊彼德1930年提出:)社会 发展的根本动力就是少数富有冒险精神和用于创造的企业 家的创新活动。 4、承担风险:由于利润的补偿,鼓励企业家从事有利于社 会经济的风险事业。 5、有效利用资源:利润影响资源的使用,鼓励降低成本, 充分利用资源要素,增加利润。 6、合理配置资源:利润决定(影响)资源的配置,可以通 过利润,把稀缺的资源配置到盈利行业和盈利企业。
15、第三节:社会收入分配 一、洛伦兹曲线与基尼系数 (一) 洛伦兹曲线 反映社会收入分配(或财产分配)平均程度的曲线。 例:(表1,图示见黑板) 1、直线OE为“绝对平均线”。 2、曲线OE为“洛伦兹曲线”。 3、折线OLE为“绝对不平均线”。 (二)基尼系数G 衡量一个社会(国家)贫富差距的指标。 G=A (A+B) A:绝对平均线以下与洛伦兹曲线以上之间的面积。 B:洛伦兹曲线以下与绝对不平均线以上之间的面积。 第三节:社会收入分配 1、A=0,G=0:收入分配绝对平均。 2、B=0,G=1:收入分配绝对不平均。 3、基尼系数越大,收入分配越不平均。 基尼系数评价标准(国际通用) 0G0.2:
16、 收入分配绝对平均。 0.2G0.3:收入分配比较平均。 0.3G0.4:收入分配基本合理。 0.4G0.5:收入分配差距较大。 0.5G: 收入分配差距悬殊。 4、世界各国收入分配现状 发达国家基尼系数一般低于发展中国家。 民主国家基尼系数一般低于集权制(专制)国家。 第三节:社会收入分配 二、收入分配不平均的原因 1、库兹浬茨曲线 描述基尼系数G随GDP变化而变动的曲线。表示随着经济发 展收入分配不平均加剧,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时,收入分配 逐渐平均的一条曲线。 (图示见黑板) 2、收入不平均的原因 分配制度:如鼓励效率优先,打破平均主义。 制度不公平:歧视。如户籍制度、受教育权利、社会习俗
17、等。 个体差异:个人能力、勤奋努力程度等。 运气与机遇:是否有运气和机遇、能否抓住机遇等。 总之,收入分配差距拉大,既有社会原因,又有个人原因。对 不同社会和不同阶层人的收入差别及原因要进行具体分析。 第四节:收入分配政策 一、公平的观点 公平:指用一种较公正(公平)的方式在社会成员之间分 配资源和产品。 公平没有统一标准,是一种主观感受,至少有四种观点: 1、平均主义:分配时绝对平均。(例1,见黑板) 2、功利主义:分配时总效用最大。 3、市场主导:分配时按市场竞争结果。 4、罗尔斯主义:(妈妈的公平)同情最穷者。只要最穷者 的分配(收入)增加就是更公平。(例2,见黑板) 二、过程公平与结果
18、公平 1、过程公平论认为:应该用分配的过程、机制或手段来判 断是否公平。无论结果如何,只要分配制度、机制和手段 是公平的,就实现了公平。在市场经济中,这种公平要以 私有产权和自愿交易为基础。 第四节:收入分配政策 2、结果公平论认为:应该根据分配的结果来判断收入分配 是否公平。最公平的分配应该是绝对平均的分配,但这种 分配会引起效率的损失,会使所有人福利减少,所以,结 果公平论并不是完全主张绝对平均的分配。而是关注最穷 人的状况,通过收入再分配来增加他们的收入。 三、效率 1、效率:最有效的方式来利用和配置资源达到产出最大。 2、福利目标的最高效率:达到“帕累托最优”。 帕累托最优:资源达到这样一种配置,不可能重新组织生 产和分配使某些人效用增加,而不使其他人效用减少。 四、公平与效率之间的关系 效率高收入多。反之,效率低收入少。 收入多效率高。反之,收入少效率低。 平均效率低。反之,效率高不平均(收入分配差距大) 第四节: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