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的健康生活方式_第1页
中医的健康生活方式_第2页
中医的健康生活方式_第3页
中医的健康生活方式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中医的健康生活方式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同时也伴随着日益增长的压力和越来越多的生活坏习惯,这些都给人们带来了无尽的隐形疾病或者说为各种疾病的发生埋下了伏笔,我们现在习惯称之为“亚健康”。通常我们去医院做检查,各项指标都很正常,可身子就是觉得乏力,没有精神,睡眠不好等等一系列病症。而我们传统中医药文化凝聚了中国优秀文化的养生之精髓,生活中的衣食住行都时刻与健康相关联,下面我就稍微简单介绍一下中医是如何养生的,可以为我们以后的生活中明白,哪些习惯,哪些吃的,是不对的。 我们都知道,中医最原始的,是用太极,一个圈来表示的。“太极图”集中体现了阴阳和谐的价值理念,体现了阴阳消长、阴阳转化的

2、规律。而这恰恰也是中医认识疾病、预防疾病、治疗疾病的理论基础。 中医养生是指通过未病先治的理念,通过一些保养保养、调养、颐养生命,增强体质、预防疾病,以达到延年益寿、尽终其天年的目的。中医养生其实很简单,它不是要你特意去做一件与日常生活无关的事,养生恰恰就是日常生活,就是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当然就是吃,我们常说民以食为天。 饮食养生指注意饮食方法及饮食宜忌的规律,并根据自身的需要选择适当的食物进行补养,不仅可以保证人体健康,还可以提高人体新陈代谢大的能力,是人类延年益寿的养生方法。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与之俱来的是饮食结构的突然改变,造成了现在的

3、各种饮食疾病 吃的营养不均衡同样会导致严重的疾病。如代谢性疾病即高血脂、高血压、糖尿病等。一是饮食宜清淡。平时多吃富含纤维的粗粮、蔬菜、水果,二是晚上要少吃。饮食的原则是:早上要吃好,中午要吃饱,下午要吃少。三是用食物之偏纠人体之偏。中医治病是用药性之偏来纠正人体之偏,所以中医养生主张用食物之偏来纠正人体之偏。 该如何吃呢?1.少量多餐,反对暴饮暴食 我国历代养生学家都十分重视“饮食有节”。孙思邈在千金要方中告诫说:“不欲极饥而食,食不可过饱;不欲极渴而饮,饮不可过多;饱食过多,则结积聚;渴饮过多,则成痰。善养性者,先饥而食,先渴而饮:食欲数而少,不欲顿而多则难消也;常欲令如饱中饥,饥中饱耳。

4、”因为人体是一个平衡的整体,能量的贮存、转化、利用也要不断地在更新过程中保持平衡,适量的运动是维持这一平衡的必要条件。应该做到饱中有饥,饥中有饱。吃得太饱,加重胃肠负担,对消化不利,特别在临睡前尤为不宜,能量过剩,除造成身体肥胖外,还可导致多种疾病。2.注意五味平和,勿使过偏 黄帝内经说:“天食人以五气,地食人以五味”。食物有甘、酸、苦、辛、咸五味,古人主张饮食的五味要配合得当。大凡古人调和食物,按五行归类,酸属春,苦属夏,辛属秋,咸属冬,所以,春、夏、秋、冬四季分别用酸、苦、辛、咸四味调和食品。现代医学认为:酸辛太过,会诱发或加重溃疡病;食用糖过量,与心血管疾病、糖尿病、肥胖病、近视、龋齿都

5、有密切关系;食用盐过量,是引起冠心病、高血压、动脉硬化等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原因。3.注意肉类卫生,少食肉 我国养生学家历来主张饮食宜清淡,忌味重肥浓。饮食结构以素为主,以荤为辅,荤素同食,比较合理。4.饮食要合乎时序,注意时令 调和饮食滋味,要合乎时序,注意时令,以饮食养生疗疾,也要顺应自然规律和调顺四时的原则。礼记?内则上说:“凡和,春多酸,夏多苦,秋多辛,冬多咸,调以滑甘。”。5.饮食时精神要愉快,勿抑郁,勿动怒 平静愉快的情绪有利于消化功能正常进行,食前和食中保持这种情绪,对健康有重要的意义。清朝李渔说:“怒时食物易下而难消,哀时食物难消亦难下。”忽思慧说:“薄滋味,省思考,节嗜欲,戒喜怒

6、。”心情开朗,精神愉快,是养身的第一要诀。吃饭的时候,如争吵动怒,或内心郁塞,都会影响消化,导致各种疾病。6.食后的卫生和保健饭后缓行、食后忌卧、饭后摩腹等观点,现在已经成为一般的保健常识。 除了饮食养生,还要注意生活中行为的养生之道。平时我们经常重复的那些动作,跟我们健康极其相关。疾病和生活方式有关,跟吃喝拉撒睡密切相关,主要是生活因素造成的,所以也称为生活方式性疾病,是现在疾病的主导性作用,也就说糖尿病,高血压,中风,肺癌,等等疾病都和生活方式有关。怎样培养良好的生活方式?首先,我们要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用四个字来概括,叫做顺其自然,那我们看看怎么样才能顺其自然:吃的方面要顺其自然;要顺地

7、域的自然;顺季节的自然;顺体质的自然。 第二要顺应四时 按照黄帝内经说,顺四时,就是按照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规律来调整自己的生活。 第三顺从地理 俗话说:“一方水土产一方物,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不同地域有不同的生存环境,你在什么地方住着,就要按照这个地方的基本环境和气候去调养自己,食物也只有在不同环境中才能发挥自己属性的最大作用。 第四、调畅情志。 人是生活在社会的群体动物,故必定会受到来自社会的影响。工作学习压力大、家庭生活不如意等等都成为了当今人们产生七情“怒喜思悲恐惊忧”的重要原因。儒家有一种主张叫中庸,意思是凡事都不可太过,要保持中间状态。七情六欲,人皆有之,情志活动属于人类正常生

8、理现象,对外界刺激和体内刺激的保护性反应,在正常情况下,七情活动对机体生理功能起着协调作用,不会致病,有益于身心健康。我们都知道,七情指喜、怒、忧、思、悲、惊、恐。任何事物的变化都有其两面性,既能利于人,又能害与人,同样人的情绪变化有利有弊。情志养生即指通过有目的的激发某种情志变化,可选择性的矫正太过情志所造成的气机紊乱,是即将破坏的身体机能恢复正常,以防患于未然。比方说怒伤肝,喜伤心,恐伤肾,思伤脾,要是像林黛玉一样的个性,就是过悲,悲伤肺,以至于她也是死于肺痨的。第五运动与养生生命在于运动,生命在于静养。“没时间、不想动、太累了、不想流汗”这些成为了现代人拒绝运动的借口。缺乏运动使得人体的免疫能力下降,更易觉得疲劳。与之相反的,部分人的过度运动导致身体损耗,损耗过多阳气,这与缺乏运动一样也易产生亚健康状态。生命在于运动,运动可以调节新陈代谢使各器官充满活力,推迟向衰老变化的过程,尤其对心血管系统极为有益。我国传统的比较流行的健身术有:1太极拳 2散步 第六起居有常 这是养生的基本要求,也告诉我们要依正确的生活方式来生活才能延年益寿。A、定时睡眠、起床、用餐、排便;B、定时工作、学习、锻炼身体;C、定期洗澡。但是正确的生活方式应遵循“三因制宜”原则:因人、因时、因地。第七劳逸适度 这里的劳逸的对象既是身体也大脑,要脑、体劳动相结合才能保证人体全身充满活力。不过也要注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