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结合现代康复治疗脑卒中后遗症》的临床研究_第1页
《针灸结合现代康复治疗脑卒中后遗症》的临床研究_第2页
《针灸结合现代康复治疗脑卒中后遗症》的临床研究_第3页
《针灸结合现代康复治疗脑卒中后遗症》的临床研究_第4页
《针灸结合现代康复治疗脑卒中后遗症》的临床研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济宁市中医药科技项目验收材料】针灸结合现代康复治疗脑卒中后遗症的临床研究承 担 单 位: 汶上县中医院 课题负责人: 李本源 组织验收单位: 济宁市卫生局、科技局完 成 时 间: 2014年03月 目录课题验收申请1济宁市中医药科技项目完成情况报告2济宁市中医药科技项目验收信息表7济宁市中医药科研项目课题研究报告10课题经费决算资料22课题参与人员24技术报告25应用证明32附件1:关于对针灸结合现代康复治疗脑卒中后遗症课题进行验收的申请济宁市卫生局、科技局:济宁市任城区中医院承担的济宁市中医药科研项目课题针灸结合现代康复治疗脑卒中后遗症(课题执行期为2012年05月至2014年04月),在

2、协作单位的通力合作下,按期完成了任务书规定的研究内容及考核指标。我单位根据济宁市中医药科技项目管理办法(试行)等要求,课题经费审计和验收资料的准备工作已完成。鉴于上述执行情况,特申请接受市卫生局、市科技局对本课题的验收,请予以安排为盼。 汶上县中医院(单位公章): 2014年04月10日附件2:济宁市中医药科研项目完成情况报告科研课题针灸结合现代康复治疗脑卒中后遗症系2012年济宁市卫生局、济宁市科技局中医药科技发展科技项目(编号LC2012067)。应用领域:本项目属康复科临床应用领域,主要应用于脑卒中后遗症的临床治疗。(一) 课题概述: 汶上县中医院是一所集医疗、保健、康复、科研、教学为一

3、体,具有较强中医特色和西医实力的二级甲等中医医院。先后荣获“国家级爱婴医院”、“山东省消费者满意单位”、“济宁市文明单位”和“卫生工作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的农村医疗机构针灸理疗康复特色专科建设项目单位,拥有山东省特色专科脑病科,济宁市重点专科骨伤科。医院技术力量雄厚,现有干部职工313名,其中高级职称专业技术人员12名,中级职称人员79人,省级名老中医1名,市级名中医2名,市级名医2名,县级专业技术拔尖人才1名,县级优秀专业技术人才2名。开设病床353张。设济宁市“120”联动急救站,内科设心内、神经内、呼吸内、肾内消化及糖尿病专科,同时设有外科、骨伤科、肛肠科、妇产科

4、、儿科、肿瘤科、眼科、耳鼻咽喉科、口腔科、老年病科、疼痛科、针灸推拿科、康复科、皮肤科等临床科室。拥有核磁共振,东芝16排CT、数字化X摄像系统DR、500mA X线数字胃肠机、C型臂、口腔全景X线机、东芝全数字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血球计数仪、肿瘤微创靶向治疗系统(体外高频热疗机、放射性粒子治疗计划系统、冷极射频肿瘤治疗机、肿瘤介入热疗机、体腔热灌注治疗机)、康复治疗设备、体外碎石机等大型设备130余台件。医院继承和发扬祖国传统医学精髓,秉承“诚信、科学、仁爱、和谐”的办院宗旨。坚持“以人为本、科技兴院、中西并重、协调发展”的办院方针,以建设“中医有特色,西医不落后”的现代化综

5、合性中医院为目标,不断提高医疗技术水平,拓宽服务领域,尽力为全县人民提供优质、高效、便捷、价廉的医疗服务,让病人放心、让人民满意。本课题目标为:利用传统针灸技术和现代康复治疗脑卒中后遗症,极大改善脑卒中者的机能恢复,是目前治疗脑卒中的高效率治疗途径之一。本课题选用100名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观察患者在治疗前、中、后不适症状的改善情况,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二)课题考核指标时间安排研究内容(分期目标)考核指标经费预算(万元)起2012.4比较软瘫期两组的差异提高FMA价值止2013.4比较软瘫期两组的差异提高FMA价值0.602240起2013.5比较痉挛期两组的差异提高FMA价值止

6、2014.5比较痉挛期两组的差异提高FMA价值0.602240起2014.6比较恢复期两组的差异提高FMA价值0.301120止起止1.具体的成果形式;2.对中医药科研及生产的意义1、治疗具体的成果形式:经过4周治疗后,各组FMA与治疗前相对比,评分都有显著性差异。各组之间治疗前后比较:A、B两组均有显著性差异。评分也呈现了上述规律。提示针刺结合现代康复治疗脑卒中偏瘫,较仅有康复治疗有明显疗效。 2、对中医药科研及生产的意义:起用祖国传统的针刺处方配合现代康复技术,能产生明显的疗效。能让中医理论知识运用在更广阔的领域,产生巨大的影响,极大的提高对中医药科研的积极性,并促进在临床的中医药使用比例

7、。其他说明:每组各15人,4周为1个疗程,连续3个疗程再做一次汇总,每年做4批病人的康复治疗,连续3年。注:每栏的时间段安排以6个月为时间单位填写。 (页面不敷,可加页。注明5-X)(三)课题的组织与实施进程:课题由李本源总体负责,按照计划进度逐步开展。李本源负责患者的诊断、病例检测,根据纳入标准筛选研究病例。汶上县中医院负责对病例进行复核、并进行对照治疗,实施过程中同时进行质量控制与监督,并对治疗结果进行分析评价,数据处理,得出研究结论。在计划时间内完成了课题的主要内容,得出了研究结果和结论。(四)课题主要实施内容1、病例选取:随机选取门诊和住院患者中脑卒中后遗症患者200例,分软瘫期和痉挛

8、期。2、分组:随机分为对照组(软瘫期组)和治疗组(痉挛期组)各100例。其中对照组男性50例,女性50例;治疗组男性50例,女性50例,年龄在50-60岁间。并使两组在年龄、性别、体重等各指标上趋于一致。3、治疗方法:治疗组实行针灸结合现代康复治疗技术,对照组实行单纯针灸治疗。4、疗效观察:经过一月的治疗表明针灸结合现代康复治疗技术组比单纯针灸治疗无论从经济上还是从治疗效果上都有明显的效果。5、统计学分析:应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采用t检验处理分析各组实验数据,P 0.05) 。(三)课题目标利用传统针灸技术和现代康复治疗脑卒中后遗症,极大改善脑卒中者的机能恢复,是目前治疗脑卒中的高效

9、率治疗途径之一。本课题选用100名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观察患者在治疗前、中、后不适症状的改善情况,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二、课题主要研究开发内容脑卒中损伤的始动环节是脑血流量减少,目前研究较多的是其扩展性抑制、缺血性半暗带、细胞内钙离子超载、兴奋性氨基酸的作用和自由基损伤,以及缺血后即刻基因的表达及细胞凋亡等。对缺血性中风的针刺治疗机理,目前已分别从形态学、电生理、血液流变学、脑血流、生化、分子生物学等方面,进行了较为全面深入的探讨。已有的实验研究提示,针刺可促进损伤脑组织功能的恢复,促进上下行传导束残存功能的充分发挥。针刺可缩小梗死面积,减轻脑水肿,缩短脑电恢复时间,改善血液流变状

10、态,增加脑血流量,早期解除血管痉挛,改善脑氧代谢及抗自由基损伤,可抑制脑缺血神经元凋亡。但这些研究仍不足以解释针刺治疗中风的快速效应机制。对针刺增加脑血流量、改善脑部血供与缺血后再灌注损伤的关系,缺乏较为深入的研究。兴奋性氨基酸及其受体抑制剂与针刺作用机制关系的研复方法,才是目前的最佳选择。中西医结合取长补短,形成有中国特色的卒中单元,应是中国中风研究的一个发展方向。而针刺疗法作为早期治疗和早期康复的积极有效的手段,其作用和地位应予以初步肯定。国内的大部分研究初步表明,不论是缺血性中风,还是出血性中风,恢复期治疗皆有着一定的疗效,而且在急性期针刺,其疗效优于在恢复期针刺。事实上,针刺疗法与其它

11、疗法早期联用治疗中风病是很普遍的,而且其疗效也往往优于单纯的针刺疗法和相应的其它疗法。如采用醒脑开窍针刺法,配合中药清开灵针剂静脉点滴、西药支持法和对症处理等,治疗500 例中风急危症患者,患者的存活率达到61.8,在深昏迷的53例患者中,其存活率达到18.7,提示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中风的优越性。针刺在急性脑卒中ICU治疗中有助于充分发挥卒中单元个体化实施,并能及时处理卒中并发症和合并症。ICU卒中病房早期针刺介入能够改善脑的氧代谢,增加脑血流量,保护中枢神经元,减少脑神经元的凋亡;通过改变外周刺激的输入,使大脑皮质功能区的可塑性重组,激活大脑固有的神经通路。因此针刺在ICU卒中单元治疗模式中

12、发挥重要的作用。三、课题总体方案和技术路线(一)总体方案:1、病例选取:随机选取门诊和住院患者中脑卒中后遗症患者100例,分软瘫期和痉挛期。2、分组:随机分为对照组(软瘫期组)和治疗组(痉挛期组)各100例。其中对照组男性50例,女性50例;治疗组男性50例,女性50例,年龄在50-60岁间。并使两组在年龄、性别、体重等各指标上趋于一致。3、治疗方法:治疗组实行针灸结合现代康复治疗技术,对照组实行单纯针灸治疗。4、疗效观察:经过一月的治疗表明针灸结合现代康复治疗技术组比单纯针灸治疗无论从经济上还是从治疗效果上都有明显的效果。5、 统计学分析:应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采用t检验处理分析各

13、组实验数据,P 0.05具有显著性差异。(二)技术路线表1 各组治疗前后上肢Brunnstrom分级情况分组 时间例数 n(%)n(%)n(%)n(%)n(%)n(%)A组治疗前6032(53.3)12(20.2)10(16.7)6(10)0(0)0(0)治疗后604(6.7)4(6.7)28(46.7)18(30.0)4(6.7)2(3.3)B组治疗前6034(56.7)12(20.2)8(13.3)4(6.7)2(3.3)0(0)治疗后6016(26.7)12(20.2)16(26.7)10(16.7)4(6.7)2(3.3)治疗前6034(56.7)10(16.7)10(16.7)5(8

14、.3)1(1.6)0(0)治疗后6012(20.2)8(13.3)20(33.3)16(26.7)2(3.3)2(3.3)表2 各组治疗前后下肢Brunnstrom分级情况分组 时间例数 n(%)n(%)n(%)n(%)n(%)n(%)A组治疗前6020(33.3)16(26.7)14(23.3)8(13.3)2(3.3)0(0)治疗后600(0)2(3.3)14(23.3)20(33.3)16(26.7)8(13.3)B组治疗前6014(23.3)22(36.7)12(20.2)6(10)6(10)0(0)治疗后602(3.3)10(16.7)28(46.7)8(13.3)8(13.3)4(

15、6.7)C组治疗前6016(26.7)18(30.0)12(20.2)8(13.3)6(10)0(0)治疗后602(3.3)6(10)18(30.0)16(26.7)12(20.21)6(10)表3 各组治疗前后Barthel指数情况分组 时间例数 Barthel指数4041-6061A组治疗前6034(56.7)18(30.0)8(13.3)治疗后602(6.7)10(16.7)46(76.6)B组治疗前6032(53.3)18(30.0)10(16.7)治疗后6014(23.3)26(43.3)20(33.3)C组治疗前6034(56.7)16(26.7)10(16.7)治疗后6010(1

16、6.7)18(30.0)32(53.3)以上各表分析结果治疗前后比P0.05;C组与B组治疗后比P0.05;A组与B、C组治疗后比P0.05。 (三)治疗前后050010001500200025003000联合治疗针灸治疗图1. 针灸结合现代康复治疗脑卒中后遗症比较(四)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的变化评分我们对2组病人的临床症状进行了仔细观察记录,并根据临床症状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A.B开始针灸时间及疗程相同)。提示针刺结合现代康复治疗脑卒中偏瘫,较仅有康复治疗有明显疗程。3 技术路线治疗组(A组):针刺治疗软瘫期:以背俞穴和夹脊穴为主,斜刺1-1.5寸,针患侧1

17、5个穴位,电针中强度刺激时间30min,配合肢体的康复训练。治疗组(B组):针刺治疗软瘫期:以背俞穴和夹脊穴为主,斜刺1-1.5寸,针患侧15个穴位,电针中强度刺激时间30min。表1 各组治疗前后上肢Brunnstrom分级情况分组 时间例数 n(%)n(%)n(%)n(%)n(%)n(%)A组治疗前6032(53.3)12(20.2)10(16.7)6(10)0(0)0(0)治疗后604(6.7)4(6.7)28(46.7)18(30.0)4(6.7)2(3.3)B组治疗前6034(56.7)12(20.2)8(13.3)4(6.7)2(3.3)0(0)治疗后6016(26.7)12(20

18、.2)16(26.7)10(16.7)4(6.7)2(3.3)治疗前6034(56.7)10(16.7)10(16.7)5(8.3)1(1.6)0(0)治疗后6012(20.2)8(13.3)20(33.3)16(26.7)2(3.3)2(3.3)表2 各组治疗前后下肢Brunnstrom分级情况分组 时间例数 n(%)n(%)n(%)n(%)n(%)n(%)A组治疗前6020(33.3)16(26.7)14(23.3)8(13.3)2(3.3)0(0)治疗后600(0)2(3.3)14(23.3)20(33.3)16(26.7)8(13.3)B组治疗前6014(23.3)22(36.7)12

19、(20.2)6(10)6(10)0(0)治疗后602(3.3)10(16.7)28(46.7)8(13.3)8(13.3)4(6.7)C组治疗前6016(26.7)18(30.0)12(20.2)8(13.3)6(10)0(0)治疗后602(3.3)6(10)18(30.0)16(26.7)12(20.21)6(10)表3 各组治疗前后Barthel指数情况分组 时间例数 Barthel指数4041-6061A组治疗前6034(56.7)18(30.0)8(13.3)治疗后602(6.7)10(16.7)46(76.6)B组治疗前6032(53.3)18(30.0)10(16.7)治疗后601

20、4(23.3)26(43.3)20(33.3)C组治疗前6034(56.7)16(26.7)10(16.7)治疗后6010(16.7)18(30.0)32(53.3)以上各表分析结果治疗前后比P0.05;C组与B组治疗后比P0.05;A组与B、C组治疗后比P0.05。4 研究方法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收集临床资料。采用描述性分析(计量资料、数、标准差、计数资料、构成比)推断性分析(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等级资料组间比较采用和检验),两个样本间的率用X检验。数据库的建立及统计分析均在APSS11.0统计软件包上实现。4.1 病例分组随机分为对照组(软瘫期组)和治疗组(痉挛期组)各100例。其中

21、对照组男性50例,女性50例;治疗组男性50例,女性50例,年龄在50-60岁间。并使两组在年龄、性别、体重等各指标上趋于一致。4.2 治疗方法治疗组实行针灸结合现代康复治疗技术,对照组实行单纯针灸治疗。4.3 诊断标准(一)症状:以半身不遂、麻木不仁、语言不利和口眼歪斜为主症(二)体征:具备出血性或缺血性中风的体征。(三)实验室检查1、特异性检查:头部CT检查示软化灶。2、常规检查:血、尿、便及血流变检查。4.4 纳入标准符合上述西医诊断和中医诊断标准的;治疗前已经签署知情同意书的。4.5 病例排除标准:脑卒中急性期生命体征不稳定的,由于外伤、肿瘤、血管畸形抗凝药引起继发脑卒中者。4.6 病

22、例剔除标准严重违反纳入标准者;受试者依从性差,应用其他中、西药者,影响疗效者;因各种原因无法坚持治疗者;因资料不全而影响疗效及安全性判断者。4.5 观察项目和指标观察治疗前后肌肉力量、肌张力、痉挛模式、平衡功能、步态模式、ADL能力。采用Berg平衡量表、Barthel指数量表、肌肉力量分级标准、改良Asworth肌张力分级。4.6 疗效判定标准1、基本痊愈:功能缺损评分减少90-100,病残程度为0级。2、显著进步: 功能缺损评分减少40-90,病残程度为1-3级。3、进步:功能缺损评分减少20-45。4、无变化:功能缺损评分减少20以下。5、倒退:功能缺损评分增多20以上。4.7 统计学方

23、法用SPSS统计学分析软件进行统计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分等级计数资料用秩和检验。P0.05被认为所检验差别有统计学意义。5 研究结果表1 各组治疗前后上肢Brunnstrom分级情况分组 时间例数 n(%)n(%)n(%)n(%)n(%)n(%)A组治疗前6032(53.3)12(20.2)10(16.7)6(10)0(0)0(0)治疗后604(6.7)4(6.7)28(46.7)18(30.0)4(6.7)2(3.3)B组治疗前6034(56.7)12(20.2)8(13.3)4(6.7)2(3.3)0(0)治疗后6016(26.7)12(20.2)16(26.7)10(16.7)

24、4(6.7)2(3.3)治疗前6034(56.7)10(16.7)10(16.7)5(8.3)1(1.6)0(0)治疗后6012(20.2)8(13.3)20(33.3)16(26.7)2(3.3)2(3.3)表2 各组治疗前后下肢Brunnstrom分级情况分组 时间例数 n(%)n(%)n(%)n(%)n(%)n(%)A组治疗前6020(33.3)16(26.7)14(23.3)8(13.3)2(3.3)0(0)治疗后600(0)2(3.3)14(23.3)20(33.3)16(26.7)8(13.3)B组治疗前6014(23.3)22(36.7)12(20.2)6(10)6(10)0(0

25、)治疗后602(3.3)10(16.7)28(46.7)8(13.3)8(13.3)4(6.7)C组治疗前6016(26.7)18(30.0)12(20.2)8(13.3)6(10)0(0)治疗后602(3.3)6(10)18(30.0)16(26.7)12(20.21)6(10)表3 各组治疗前后Barthel指数情况分组 时间例数 Barthel指数4041-6061A组治疗前6034(56.7)18(30.0)8(13.3)治疗后602(6.7)10(16.7)46(76.6)B组治疗前6032(53.3)18(30.0)10(16.7)治疗后6014(23.3)26(43.3)20(3

26、3.3)C组治疗前6034(56.7)16(26.7)10(16.7)治疗后6010(16.7)18(30.0)32(53.3)以上各表分析结果治疗前后比P0.05;C组与B组治疗后比P0.05;A组与B、C组治疗后比P0.05,有统计学意义。【参考文献】1于维东.偏瘫康复的理论与实践.现代康复,2001;2(5):52王茂斌.偏瘫的现代评价与治疗.北京:华夏卫生出版社,1990:81823董.脑卒中患者良姿位针刺的临床疗效.中国康复,2001;16(2):984吴强,陈立典,苏彩平.针刺配合促通技术改善偏瘫下肢功能.福建中医学院学报,1997;18(2):415冯斌,杨蓓玲.促神经针刺法在偏瘫早期康复中的应用.上海针灸杂志,1996;15(2):246钟长明,林洪茂,刘庆芳,等.针刺与肌张力平衡促通法对中风偏瘫患者早期康复的作用.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1;16(3):1807李佩芳.针刺拮抗肌群治疗脑卒中后肌张力增高.中国康复,2001;16(1):428李勇,吴思平.甲角穴治疗中风偏瘫上肢手指拘挛的疗效观察.中国针灸,2001;21(4):9鲍瑞雪,王志,张通 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治疗现状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