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与理解专项考点练习班级:_ 姓名:_1.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题。子罕弗受玉宋人或得玉,献诸子罕,子罕弗受。献玉者曰:“以示玉人,玉人以为宝玉也,故敢献之。”子罕曰:“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若以与我,皆丧宝也。不若人有其宝。”1“若以与我”中“若”的解释是( )。A.好像B.如果C.你D.你们2“子罕弗受玉”的原因是( )。A.子罕认为玉的来路不明。B.子罕不认识献玉的人,无功不受禄。C.子罕认为那块玉不值钱。D.子罕以不贪财为宝。3翻译下面的句子。(1)若以与我,皆丧宝也。_(2)以示玉人,玉人以为宝玉也,故敢献之。_4从这一短文中,可看出子罕怎样的性格特
2、征?_2. 阅读下文,完成练习。两小儿辩日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一儿曰:“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1给下列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填序号)“为”字的解释:A因为 B同“谓”,说 C是 D认为(1)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_)(2)孰为汝多知乎?(_)2用“/”给下面的句子划分朗读的节奏(标三处)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3
3、两个小孩的观点分别是什么?他们是怎样说明自己的观点的?(最好用文言文回答)_4听了两小儿的话,孔子会怎么回答?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孔子曰:“_。”3.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孟母戒子孟子少时,诵,其母方织。孟子辍然中止,乃复进。其母知其喧也。呼而问之:“何为中止?”对日:“有所失,复复。”其母引刀裂其织,以此戒之。自是之后,孟子不复喧矣。(注释)辍然:突然终止的样子。辍,停止,废止。如“辍学”。喧:遗忘。裂:割断。1下列画线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其母方织(正在)B.孟子辍然为止(的样子)C.其母引刀裂其织(拿来)D.以此戒之(戒备)2下面“之”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A.呼而
4、问之B.自是之后C.或以钱币乞之D.余闻之也久3故事告诉我们:_。4你如何评价“孟母戒子”这件事?写出你的看法,字数不少于100字。_4. 课外阅读。齐大饥。黔敖为食于路,以待饿者而食之。有饿者蒙袂辑屦,贸贸而来。黔敖左奉食,右执饮,曰:“嗟!来食!”扬其目而视之,曰:“余惟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从而谢焉。终不食而死。1解释字的含义:以至于斯也。斯:_从而谢焉。谢:_2用一句话概括本文的中心。_5. 阅读下文,完成下题。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有一人欲依附,歆辄难之。朗曰:“幸尚宽,何为不可?”后贼追至,王欲舍所携人。歆曰:“本所以疑,正为此耳。既已纳其自托,宁可以急相弃邪?”遂携拯如初。
5、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注释)依附:投靠。 疑:犹豫。1解释下列加点字意思:(1)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_)(2)王欲舍所携人(_)2下列对画线句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宁愿因为情况危急而抛弃他吗?B.难道可以因为情况危急而抛弃他吗?C.难道可以在情况危急的时候抛弃他吗?D.难道可以因为情况危急而相互抛弃吗?3从文段内容看,_(谁)优,理由是_。6. 文言文阅读。学弈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鸽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1)使弈秋诲二人弈:_(2)弗若
6、之矣:_2下列各句与“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句式不同的一项是( )A.夫战,勇气也B.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C.甚矣,汝之不惠D.莲,花之君子者也3翻译下列句子。(1)惟弈秋之为听。_(2)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_7.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两小儿辩日孔子东游,见斗,问其故。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1解释下列字词的意思。故:_去人近:_及日中:_2联系课文,把下面句子
7、的意思写出来。孔子不能决也。_孰为汝多知乎?_3两小孩辩斗的原因。一儿认为“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的原因是:_。一儿认为“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的原因是:_。4有关两小儿辩日中的知识:我知道早晨和中午的太阳与地球的距离是_,早晨的太阳之所以看起来比中午的大,这是视觉的_。造成中午的气温比早晨高的主要原因是早晨太阳_射大地,中午太阳_射大地。8. 阅读文言文,完成练习。读书五失清袁文清尝云:“予少时读书有五失:泛观而无所择,其失博而寡要;好古人言行,意常退缩而不敢望,其失懦而无立;纂录故实,一未终而更端,其失劳而无功;闻人之长,将疾趋而从之,辄出其后,其失欲速而好高;喜学为文,未能蓄其
8、本,其失又甚焉者也!”1解释:择(_)望(_)懦(_)立(_)功(_)长(_)辄(_)2理解:上文“纂录故实”中的“故实”,应理解为_“一未终而更端”中的“更端”,应解释为_“未能蓄其本”中的“本”,是指_9. 课内阅读。守株待兔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1解释下列划线的词。兔走触株株:_因释其耒而守株释:_冀复得兔冀:_因释其耒而守株耒:_2写出句子意思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为”与“而身为宋国笑”中的“为”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B.为人谋而不忠乎C.始悟为山市D.此何遽不为福乎4
9、翻译下面句子:兔走触株,折颈而死。_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_5回答下面问题.为什么宋人不会再得到兔子?_10. 文言文阅读。枭将东徙枭逢鸠。鸠曰:“子将安之?”枭曰:“吾将东徙。”鸠曰:“何故?”枭曰:“乡人皆恶我鸣,以故东徙。”鸠曰:“子能更鸣,可矣。不能更鸣,东徙犹恶子之声。”(注释)枭:一种凶猛的鸟。鸠:一种鸟,形状像鸽,有斑鸠、山鸠等。子:你。徙:迁移。1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_2鸠对枭东徙持什么态度?,请用原文中的句子回答。_3从这则寓言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_11.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凿壁借光匡衡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邑人大姓文不识,家富
10、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注)引:引来,使出现。邑:同乡。文不识:人名。与:帮助。资:借。大学:大学问家。1解释划线的词。衡乃穿壁引其光_遂成大学_2根据意思写由文中的原句。让光亮照在书上来读。_匡衡于是帮助那个大户人家做工却不要报酬。_3像这样讲古人刻苦读书的成语故事还有:_。4匡衡为什么给那个大户人家做工而不要报酬?_12. 阅读课内片段,完成练习。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一儿曰:“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
11、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1选段中的两个小儿争论的是:_。2根据提示梳理选段中两小儿辩论的观点、现象和依据,并完成练习。(我发现) 两小儿表达观点的角度不同,小儿甲是以( )为依据说明观点的,小儿乙是依据( )得出结论的。(填序号) A视觉效果 B温度感知3选段主要运用_的方式来展开两小儿辩日的情节。两小儿给我的启示是:_。13. 认真阅读下面的文言短文,完成下面小题。颜之推教子齐朝有一士大夫,尝谓吾曰:“我有一儿,年已十七,颇晓书疏教其鲜卑语及弹琵琶稍欲通解,以此伏事公卿,无不宠爱,亦要事也。”吾时俛而不答。异哉,此人之教子也!若由此业,自致卿相,亦不愿汝曹为之。
12、(注释)俛:通“俯”,头低下。业:本事、能力。1对下列加点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尝谓吾曰(尝:曾经)B.颇晓书疏(疏:记事)C.稍欲通解(欲:快要)D.异哉(异:不一样)2用“/”为下面的句子断句。颇 晓 书 疏 教 其 鲜 卑 语 及 弹 琵 琶 稍 欲 通 解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1)异哉,此人之教子也!译为:_(2)自致卿相,亦不愿汝曹为之。译为:_4选文中的“士大夫”和“吾”(颜之推)的教子观念完全不同,请根据文意概括回答。(1)士大夫的教子观念:_(2)颜之推的教子观念:_5父母对你的教育与选文中谁的观念相近?你接受这样的教育观念吗?_14. 文言文阅读。揠苗助长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1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_)其子趋而往视之(_)2翻译下列的句子。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_3这个寓言故事告诉我们什么样的道理?_15. 文言文阅读。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之。”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