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德育原理与实践_第1页
教育学-德育原理与实践_第2页
教育学-德育原理与实践_第3页
教育学-德育原理与实践_第4页
教育学-德育原理与实践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九章第九章 德育理论德育理论 学习目标:学习目标: 1了解道德内涵,理解道德的历史本质和规范本质以及了解道德内涵,理解道德的历史本质和规范本质以及 个体道德结构。个体道德结构。 2掌握德育内涵与外延,能从多个角度分析德育的必要掌握德育内涵与外延,能从多个角度分析德育的必要 性和可能性,了解德育的目标、任务和内容。性和可能性,了解德育的目标、任务和内容。 3结合当前的社会背景,能够对当前我国德育内容进行结合当前的社会背景,能够对当前我国德育内容进行 理性的分析。理性的分析。 第一节道德的内涵与本质第一节道德的内涵与本质 一、道德的内涵一、道德的内涵 (一)从词源上考察(一)从词源上考察 (二)

2、几组概念辨析(二)几组概念辨析 1“道德道德”与与“品德品德” 2“道德道德”与与“政治政治” 道德与法律:法律以显性成文的形式存在,与国家伴随。日道德与法律:法律以显性成文的形式存在,与国家伴随。日 常生活中我们通常说法律是道德的底线,是公平的保障。常生活中我们通常说法律是道德的底线,是公平的保障。 4“道德道德”与与“礼仪礼仪”:在古代农业社会,一定程度上道德等:在古代农业社会,一定程度上道德等 同于礼仪。同于礼仪。 第一节道德的内涵与本质第一节道德的内涵与本质 二、道德的本质二、道德的本质 (一)道德的社会历史本质(一)道德的社会历史本质 1道德的产生道德的产生 首先,道德是人类自身生存

3、和生产劳动的需要。其次,道德是人首先,道德是人类自身生存和生产劳动的需要。其次,道德是人 性的需要。性的需要。 2道德的流变:道德具有社会性和历史性,表现为阶级性、道德的流变:道德具有社会性和历史性,表现为阶级性、 时代性、地域性、超前(滞后)性及相对独立性等相关特征。时代性、地域性、超前(滞后)性及相对独立性等相关特征。 综上所述,关于道德的历史本质需要把握两点:综上所述,关于道德的历史本质需要把握两点: 第一,经济的发展是第一,经济的发展是“轴线式轴线式”前进,道德的流变是前进,道德的流变是“曲线式曲线式” 变化,但是二者保持一致。变化,但是二者保持一致。 第二,虽然道德有其自身的相对独立

4、性,但是道德在总的过程中第二,虽然道德有其自身的相对独立性,但是道德在总的过程中 是进步的。是进步的。 第一节道德的内涵与本质第一节道德的内涵与本质 二、道德的本质二、道德的本质 (二)道德的规范本质(二)道德的规范本质 1道德规范的形态:道德规范的形态:(道德规范的形成也经历一个漫长渐进的过程。从早期的图腾禁忌到当(道德规范的形成也经历一个漫长渐进的过程。从早期的图腾禁忌到当 代的义务责任,反映了人们对道德规范的他律性到自律性的转变,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表现。)代的义务责任,反映了人们对道德规范的他律性到自律性的转变,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表现。) (1)图腾()图腾(totem):印第安语,一是

5、指亲属。二是指标志。):印第安语,一是指亲属。二是指标志。 (2)禁忌:是指人们对神圣的、不洁的、危险的事物所持态度而形)禁忌:是指人们对神圣的、不洁的、危险的事物所持态度而形 成的某种禁制。成的某种禁制。 (3)礼仪:礼仪的本质是治人之道,是鬼神信仰的派生物。)礼仪:礼仪的本质是治人之道,是鬼神信仰的派生物。 (4)箴言:箴言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以告诫规劝为主。)箴言:箴言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以告诫规劝为主。 (5)准则:准则是行为或道德所遵循的标准原则或是行为准则,是)准则:准则是行为或道德所遵循的标准原则或是行为准则,是 个人、集体或社会的行为所服从的约束条件。个人、集体或社会的行为所服从的

6、约束条件。 (6)义务:义务就是人在相应的社会关系中应该进行的价值付出,)义务:义务就是人在相应的社会关系中应该进行的价值付出, 是法律对公民或法人必须做出或禁止做出一定行为的约束。是法律对公民或法人必须做出或禁止做出一定行为的约束。 (7)责任:责任包含两层含义:一是指分内应该做好的事;二是指)责任:责任包含两层含义:一是指分内应该做好的事;二是指 如果没有做好自己的工作,而应承担的不利后果或强制性义务,如果没有做好自己的工作,而应承担的不利后果或强制性义务, 2道德规范的特征道德规范的特征 道德规范具有两个明显的特征:他律性和自律性。道德规范具有两个明显的特征:他律性和自律性。 (二)德育

7、的内涵与外延(二)德育的内涵与外延 广义的德育,指所有有目的、有计划地对社会成员在政广义的德育,指所有有目的、有计划地对社会成员在政 治、思想与道德等方面施加影响的活动,包括社会德育、治、思想与道德等方面施加影响的活动,包括社会德育、 社区德育、学校德育和家庭德育等方面。社区德育、学校德育和家庭德育等方面。 狭义的德育应该指品德教育,包括道德教育。狭义的德育应该指品德教育,包括道德教育。 第二节第二节 德育概述德育概述 一、德育的内涵与外延一、德育的内涵与外延 (一)德育一词的由来(一)德育一词的由来 大德育与小德育 大德育:指的是包括政治教育、思想教育、 法制教育等在内的德育。 小德育:指道

8、德教育,是与政治教育、思想 教育、法制教育相对的概念。 二、德育的必要性与可能性二、德育的必要性与可能性 (一)德育的必要性(一)德育的必要性 o1德育是人性的需要德育是人性的需要 o2德育是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调和的需要德育是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调和的需要 o3德育是社会发展和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需要德育是社会发展和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需要 o(二)德育的可能性(二)德育的可能性 o1政治、法律、道德作为一种规范、准则是可政治、法律、道德作为一种规范、准则是可 以学习的以学习的 o2规范的学习也是一种教育的过程规范的学习也是一种教育的过程 三、德育的目标、任务和内容三、德育的目标、任务和内容 (一)德育

9、目标(一)德育目标 1993年年3月颁布的小学阶段的德育目标:培养学生初步具有月颁布的小学阶段的德育目标:培养学生初步具有 爱国家、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思想情感和良好品德;爱国家、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思想情感和良好品德; 遵守社会公德的意识和文明行为习惯;良好的意志、品格和活遵守社会公德的意识和文明行为习惯;良好的意志、品格和活 泼开朗的性格;自己管理自己、帮助别人、为集体服务和辨别泼开朗的性格;自己管理自己、帮助别人、为集体服务和辨别 是非的能力,为使他们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是非的能力,为使他们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 设者和接班人,打下初步的良好的思

10、想品德基础。设者和接班人,打下初步的良好的思想品德基础。 1995年年2月颁布的初中阶段的德育目标:热爱祖国,具有民月颁布的初中阶段的德育目标:热爱祖国,具有民 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立志为祖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努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立志为祖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努 力学习;初步树立公民的国家观念、道德观念、法制观念;具力学习;初步树立公民的国家观念、道德观念、法制观念;具 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劳动习惯和文明行为习惯;遵纪守法,懂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劳动习惯和文明行为习惯;遵纪守法,懂 得用法律保护自己;讲科学、不迷信;具有自尊自爱、诚实正得用法律保护自己;讲科学、不迷信;具有自尊自爱、诚实正

11、 直、积极进取、不怕困难等心理品质和一定的分辨是非、抵制直、积极进取、不怕困难等心理品质和一定的分辨是非、抵制 不良影响的能力。不良影响的能力。 三、德育的目标、任务和内容三、德育的目标、任务和内容 1995年年2月颁布的高中阶段的德育目标:热爱祖国,具月颁布的高中阶段的德育目标:热爱祖国,具 有报效祖国的精神,拥护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有报效祖国的精神,拥护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初步树立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奋斗的理想初步树立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奋斗的理想 志向和正确的人生观,具有公民的责任感;自觉遵守社会公德志向和正确的人生观,具有公民的

12、责任感;自觉遵守社会公德 和宪法、法律;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和和宪法、法律;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和 科学的思想方法,具有自尊自爱、自强自立、开拓进取、坚毅科学的思想方法,具有自尊自爱、自强自立、开拓进取、坚毅 勇敢等心理品质和一定的道德评价能力、自我教育能力。勇敢等心理品质和一定的道德评价能力、自我教育能力。 三、德育的目标、任务和内容三、德育的目标、任务和内容 (二)德育任务(二)德育任务 1逐步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能力并形成社会主义道德观逐步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能力并形成社会主义道德观 2培养坚定的政治立场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培养坚定的政治立场和高尚的道德情操

13、3培养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培养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 4培养具有思想道德思维、判断和评价及自我教育的能力培养具有思想道德思维、判断和评价及自我教育的能力 (三)德育内容(三)德育内容 1基本文明行为习惯和行为规范的教育基本文明行为习惯和行为规范的教育 2家庭美德教育家庭美德教育 3集体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 4爱国主义教育爱国主义教育 5民主与法制教育民主与法制教育 6理想和信念教育理想和信念教育 o1如何理解道德本质及其内涵与外延? o2道德和利益之间具有什么关系?请结合 案例简要分析。 o3在“大德育”和“小德育”问题上,你 更倾向哪种说法?为什么? o4如何评价我国当前的中小学德育目标? o5当

14、今时代,你如何处理好“个人主义” 与“集体主义”的关系? 第十章 德育实践 1了解德育三种模式,并能结合我国实践进行评价。了解德育三种模式,并能结合我国实践进行评价。 2识记德育原则与方法,并能够在实践中应用。识记德育原则与方法,并能够在实践中应用。 3能综合运用德育理论,对当前我国德育实践中存在的能综合运用德育理论,对当前我国德育实践中存在的 问题进行反思。问题进行反思。 第一节第一节 德育模式简介德育模式简介 一、认知性道德发展模式一、认知性道德发展模式 道德认知性发展理论是当代西方学校德育流派中最负盛名的 德育理论,是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对道德教育进行的研究, 其代表人物是美国学者柯尔伯格

15、(L.Kohlberg) 。他认为一 个人的道德判断结构反映其道德判断水平;判断形式处于不 断发展之中;冲突、交往和生活情境是最适合个体道德判断 力发展的环境。在此认识基础上柯尔伯格提出了经典的认知 性发展理论模式。 (一)道德认知发展理论概述(一)道德认知发展理论概述 柯尔伯格继承了皮亚杰的研究路线,运用柯尔伯格继承了皮亚杰的研究路线,运用“道德两难故事法道德两难故事法” 对儿童的道德判断问题进行了大量的追踪研究(每隔三年重对儿童的道德判断问题进行了大量的追踪研究(每隔三年重 复一次,追踪到复一次,追踪到22、23岁)和跨文化研究,扩展了皮亚杰岁)和跨文化研究,扩展了皮亚杰 的理论,对儿童道

16、德判断的研究更加具体、精细和系统,并的理论,对儿童道德判断的研究更加具体、精细和系统,并 提出了提出了“道德发展阶段理论道德发展阶段理论”,认为儿童的道德判断是按三,认为儿童的道德判断是按三 个水平(前习俗、习俗、后习俗)、六个阶段向前发展的。个水平(前习俗、习俗、后习俗)、六个阶段向前发展的。 第一节第一节 德育模式简介德育模式简介 二、体谅模式二、体谅模式 该模式属于情感性发展模式,由英国道德教育专家麦克该模式属于情感性发展模式,由英国道德教育专家麦克 菲尔及同事首创。他们于菲尔及同事首创。他们于1964197119641971年以问卷和访谈方式对年以问卷和访谈方式对 英国英国131813

17、18岁的男女生进行三次大规模的调查,提出了一些关岁的男女生进行三次大规模的调查,提出了一些关 于学校道德教育的基本假设,在此基础上设计了一套教材。于学校道德教育的基本假设,在此基础上设计了一套教材。 (一)理论假设(二)体谅模式的教材与方法(三)简评(一)理论假设(二)体谅模式的教材与方法(三)简评 三、社会行动模式三、社会行动模式 该道德教育模式兴起于该道德教育模式兴起于2020世纪世纪7070年代的欧美各国,主要年代的欧美各国,主要 倡导者是美国道德教育学家弗雷德倡导者是美国道德教育学家弗雷德纽曼(纽曼(Fred NewmanFred Newman)等,)等, 其代表作是其代表作是公民行动

18、教育:对中学课程的要求公民行动教育:对中学课程的要求、公民公民 行动教育技巧行动教育技巧。 第二节第二节 德育过程德育过程 一、德育过程的划分一、德育过程的划分 德育过程就是教育者把社会所要求的思想体系、政治观点和道德育过程就是教育者把社会所要求的思想体系、政治观点和道 德规范,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各种途径影响学习者,德规范,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各种途径影响学习者, 使之转化为学习者思想品德的过程。它既包括教育者对受教育使之转化为学习者思想品德的过程。它既包括教育者对受教育 者进行思想、政治、品德教育和塑造的过程,又包括受教育者者进行思想、政治、品德教育和塑造的过程,又包括受教

19、育者 本身思想品德形成、发展和变化的过程。本身思想品德形成、发展和变化的过程。 (一)教育者提出要求的过程(一)教育者提出要求的过程 (二)学习者受外部影响的过程(二)学习者受外部影响的过程 (三)学习者内部心理矛盾运动的过程(三)学习者内部心理矛盾运动的过程 (四)学习者内部道德环境形成的过程(四)学习者内部道德环境形成的过程 第二节第二节 德育过程德育过程 二、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二、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 (一)德育过程是学生知、情、意、行的过程,具有统一性和(一)德育过程是学生知、情、意、行的过程,具有统一性和 多端性多端性 (在德育过程中,知、情、意、行四个要素既是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相

20、(在德育过程中,知、情、意、行四个要素既是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相 互影响、相互渗透、相互促进。其中知是基础,行是关键。互影响、相互渗透、相互促进。其中知是基础,行是关键。 ) (二)德育过程是学生在活动和交往中受多方影响的过程,具(二)德育过程是学生在活动和交往中受多方影响的过程,具 有社会性和实践性有社会性和实践性 (活动和交往是学生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的基础和源泉。首先,人的品德不是生而(活动和交往是学生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的基础和源泉。首先,人的品德不是生而 具有的,而是后天环境、学校教育影响的结果。其次,知、情、意、行作为思想品具有的,而是后天环境、学校教育影响的结果。其次,知、情、意、

21、行作为思想品 德的心理构成要素,其形成与发展和人的其他一切心理现象一样,离不开人类社会德的心理构成要素,其形成与发展和人的其他一切心理现象一样,离不开人类社会 的实践活动。最后,学生作为社会的人,有活动和交往的需要,随着年龄的增长,的实践活动。最后,学生作为社会的人,有活动和交往的需要,随着年龄的增长, 他的活动和交往的范围也必然随着扩大,教育的责任就在于创设活动情境,正确指他的活动和交往的范围也必然随着扩大,教育的责任就在于创设活动情境,正确指 导交往。)导交往。) 第二节第二节 德育过程德育过程 二、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二、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 (三)德育过程是促进学生思想品德内部矛盾斗争的过

22、程,具(三)德育过程是促进学生思想品德内部矛盾斗争的过程,具 有主动性和自觉性(有主动性和自觉性(学生思想品德的达成过程是内外部因素相互作用产生矛学生思想品德的达成过程是内外部因素相互作用产生矛 盾和解决矛盾的过程。其中主要是教育者的德育要求与受教育者已有道德水平之间盾和解决矛盾的过程。其中主要是教育者的德育要求与受教育者已有道德水平之间 的矛盾。在这一矛盾中首要的、最主要的矛盾是个体品德发展需要与原有品德水平的矛盾。在这一矛盾中首要的、最主要的矛盾是个体品德发展需要与原有品德水平 之间的矛盾。其次,还有知与不知的矛盾,最后是正确与错误的矛盾。)之间的矛盾。其次,还有知与不知的矛盾,最后是正确

23、与错误的矛盾。) (四)德育过程是长期不断提高的过程,具有反复性和渐进性(四)德育过程是长期不断提高的过程,具有反复性和渐进性 (学生思想品德的培养和提高,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而是长期反复教育的结学生思想品德的培养和提高,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而是长期反复教育的结 果。一时的改变还不能长久坚持,就需要反复提醒,不断巩固达到稳定的效果。这果。一时的改变还不能长久坚持,就需要反复提醒,不断巩固达到稳定的效果。这 种长期性、反复性和渐进性,是德育过程中的正常现象,也是符合学生思想品德形种长期性、反复性和渐进性,是德育过程中的正常现象,也是符合学生思想品德形 成规律的。成规律的。) (一)方向性

24、与理论联系实际 该原则要求学校德育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 则和正确的政治方向,培养学生的科学世界观、 人生观和共产主义道德品质。 理论联系实际强调的是道德内容不能脱离 社会现实,德育方法要亲自践行,在实践中获 得认知和情感,进而提升个体道德品质。 第三节第三节 德育原则德育原则 (二)知行统一 知行统一是指在德育过程中要把 思想政治观念和道德规范的教育与参加 社会实际锻炼结合起来,把提高学生的 思想认识与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结合起 来,使学生成为言行一致的人。 (三)长善救失 长善救失即发扬优点、克服缺点的原 则,是指在德育过程中要依靠和发扬学生 积极向上的一面,限制和克服学生消极落 后的一面,长善

25、救失、因势利导,培养学 生自我教育的能力。 (四)循序渐进 学生的认识过程,是一个由浅 入深,由表及里的认识过程。教育 要根据学生身心成长和认知发展规 律进行,不能人为拔高,也不能过 低,最好在学生道德认知发展的最 近发展区范围内。 (五)严格要求与尊重学生相结合 严格要求与尊重学生相结合是指在德育 过程中,要把对学生思想和行为的严格要求 与对学生个人的尊重、信任和爱护结合起来, 使教师的要求易于转化为学生的自觉行为。 严格要求是指教育者按照国家规定的标 准,对学生进行严格管理和教育。尊重学生 就是热爱关怀学生,维护他们的自尊心,相 信他们的能力。 (六)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 集体教育与个

26、别教育相结合指在 培养学生集体的过程中,通过集体 的形成教育每个学生,又通过每个 学生的进步促进集体的巩固和发展, 把培养集体与针对不同学生特点因 材施教统一起来。 (七)正面教育和积极引导相结合 正面教育和积极引导相结合指在 德育过程中进行正确的价值引导,教 师要向学生指明前进的方向,循循善 诱,以理服人,从提高思想认识入手, 启发学生自我教育的积极性,帮助学 生发扬优点,克服缺点,不断进步。 (八)教育影响连续性和一致性 教育影响连续性和一致性指学 校德育应当有目的、有计划地把来 自各方面的对学生的教育影响加以 组织、调节,使其互相配合、协调 一致,达到前后连贯地进行下去, 以保障学生的品

27、德能按教育目的的 要求发展。 二、德育方法 我国中小学德育常用的方 法有说理教育、情感陶冶、 榜样示范、实际锻炼与奖赏、 惩罚等。 (一)说理教育 1说理教育的类型 (1)讲解(2)谈话 (3)报告(4)探讨 (5)参观。 2说理教育的要求 (l)目的明确。 (2)兼顾知识性和趣味性。 (3)把握好时机。 (4)以诚待人。 (二)陶冶 1陶冶法类型 (1)人格感化 (2)环境陶冶 (3)艺术 2陶冶法的要求 (1)创设良好的情境。 (2)与启发讲解相结合。 (3)引导学生参与情境的创设。 (三)榜样示范法 1榜样的类型 (l)典范 (2)示范 (3)优秀个人 2榜样法的要求 (1)榜样人物要具

28、有权威性。 (2)榜样人物要生活化。 (3)不断用榜样强化学生。 (四)实际锻炼 1锻炼法内容 (1)练习(2)制度 (3)委托任务 (4)组织活动 2锻炼法的要求 (1)严格要求。 (2)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3)一以贯之的坚持。 (五)奖赏与惩罚 - 1奖赏 在运用奖赏时应注意以下问题: 奖赏的分量要适度 奖赏频率要适中 奖赏要针对具体问题 2惩罚 首先,进行惩罚的事件必须是有关 道德的事件。 其次,惩罚必须由权威来施行。 再次,惩罚是手段而不是目的。 (六)品德修养指导法 品德修养是建立在自我意识、 自我评价能力发展基础上的,是人 的自觉能动性的表现。 第四节当前学校德育存在问题及发展趋势 一、当前中小学德育中存在的问题 (一)德育体系内部诸环节存在的问题 1.德育目标:相对于“高、大、空”有所缓解,但仍然与实 践脱节 2.德育内容:相对贫乏,缺少具有时代特征的新道德规范 3.德育途径:比较单一,且有些流于形式 4.德育方法:形式陈旧,效果不明 5.德育管理:水平较低,评价不科学 第四节当前学校德育存在问题及发展趋势 一、当前中小学德育中存在的问题 (二)德育师资队伍难以胜任 1.德育主管人员缺乏专业素质 2.师资队伍没有形成教育合力,甚至放弃教育的责任 3.德育工作者观念守旧 4.德育工作者积极性不高 第四节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