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小儿辨日教学案例_第1页
两小儿辨日教学案例_第2页
两小儿辨日教学案例_第3页
两小儿辨日教学案例_第4页
两小儿辨日教学案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教学案例两小儿辩日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3个生字。能根据课后注释疏通文章。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并复述故事。3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古人为认识自然、探求真理而善于动脑、大胆质疑的精神及孔子谦虚谨慎、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体会学无止境的道理。教学重点:1感受古文的特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熟读成诵。2能根据注释读懂课文内容,并用自己的话讲述课文意思。教学难点:理解字词古今不同含义,如语气词“乎”。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时间:1课时一、创设情境 激发兴趣1由孔子的名言导入:师:孔子说过许多精辟的话,直到今天还给我们深深地启迪,能背一两句吗?生: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生: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生

2、: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师:对,同学们积累的真不少。是的,孔子说曾说过“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也就是要谦虚实在,不能不懂装懂。孔子还说一句话“听其言、观其行”,意思是说,从这个人所作所为去判断一个人,是否言行一致。(课件出示孔子的话)那么孔子是不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人呢?列子中有一个故事告诉了我们。今天我们就来一起来学习这个小故事片-两小儿辩日。(板书课题:两小儿辩日)2齐读课题,理解课题意思。师:“辩”字中间带一个“言”字旁,意思是什么?生:辩论、争辩的意思。师:请大家再读课题,突出这个“辩”字。两个小孩到底在辩论什么呢?二、读顺课文 感知大意1教师范读。师:故

3、事讲完了,你听懂了什么?(或你有什么感受?)生:这篇课文讲得是两个小孩子争辩太阳的离我们远近的问题,结果没分胜负,最后请教孔子的事。生:故事讲了两小孩子为太阳在不同时间里离我们远近的问题进行争论,请教孔子,孔子也不能解决的事。师小结:同学们真了不起,初学文言文,只听老师读了一遍就知道了故事的主要内容。下面请同学们尝试学着老师的样子自由大声读课文。注意:把字音读准,把句子读通。【教师范读,既让学生体会如何读出文言文的韵味,又在文言文如何停顿断句这个难点上起到示范作用。】2学生自由读课文(读通读顺)师:刚才同学们读书非常认真!你认为哪一句最难读?生:我觉得“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这句不好读。生

4、:还有一个问句:孰为汝多知乎?也不好读。【让学生提出难句,以学定教。为学生提供平等交流、自主学习的平台。组织学生讨论、交流。学生合作学习时,教师在巡视中注意到个别差异,为学生提供学习帮助。】课件出示:孰为汝多知乎?师:这句话的确不大好读!这是一个什么句式?刚才同学说是一个问句,准确点说,它是一个什么问句?生:反问句。师:谁来读?读出反问的语气。生:读。 师:读得有点味道了,再来看这两个句子。(出示句子,引导读)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师:注意这三句话里“为”字的读音,读音不同,意思也不一样。齐读一遍。(生读句子并体会读音的不同,第一句里读“wi” 后两句里读“wi”)师

5、:学习古文,要注意节奏,读出文言文特有的韵味,听老师读这句话。(师范读三个句子。)生:个别读,齐读。师:你还认为哪个句子比较难读?来试一下。(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难读的句子进行练习。)小结: 同学们读得棒极了,不仅注意了节奏,而且注意了语气语调。【通过师范读、生试读、个人练读、齐读等各种形式,将文言文读通读顺。特别是能正确断句,这是本课朗读的第一个层次。】小结过渡:通过刚才的读,大家把课文基本上读顺了,想想怎样才能把课文读懂呢?有什么好办法?生:看注释、查字典、请教老师等。师: 是的,正如孔子所言,“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下面请同学们用自己最喜欢的方法再读课文,直到把课文读懂为止。三、读懂课

6、文 明白道理1自由读书,弄懂句子意思。师:刚才同学们都学得非常认真,怎么样?读懂了吗?我们交流一下,你读懂了哪一句?生汇报:我读懂了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意思是说:有一个小孩说,我看见日出的时候太阳离人很近,中午时离人很远。有一个孩子不同意,又说日出时太阳远,日中时离人近。生:“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意思是说:日出时太阳像车盖一样大,日中时太阳跟盘盂一样小,难道不是太阳远的时候小,近的时候大吗?生: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意思是另一个小孩说,日出时很凉爽,而到

7、中午时就非常热。这不是近的时候热,而远的时候凉吗?师:你把这句话的意思综合起来理解了。不过,我注意到了这句话里的“探汤”。你能说说“探汤”是什么意思吗?生:热水。师:在这里是指什么?生:指像热水一样热。师:大地在太阳的炙烤下,酷热难当。“汤”作为“热水”在成语中经常出现,能说出一两个来吗?生:固若金汤。师:好,非常坚固。能再想一个?“赴汤蹈火”听说过吗?生:听说过。(指导学生说话要完整、注意语气等)师:故事读到这,我想大家已经读懂了,两小儿辩论太阳的观点的。(课件出示:对于太阳离我们是近还是远,两小儿各有不同的观点和理由,快速浏览课文,找出相关语句)生: 第一个孩子的观点是:日始出时去人近,而

8、日中时远也。理由是: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师:另外一个孩子呢?生:第二个孩子的观点是: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理由是: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一儿:近(大) 远(小)另一儿:远(凉) 近(热)师小结:看来同学们很会读书,很会学习,现在我们已经弄明白了两小儿各自的观点和理由,现在请同学们看着板书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两小儿各自的观点和理由?(生练习说,在说的基础上弄懂课文的内容。)师:看来两小儿争辩针锋相对,互不相让。我们合作读一读,再现两小儿的争论的场景。女生为一小儿,男生为另一儿,老师读叙述部分。(师生合作分角色读全文。)师:同学们,面对两小儿的争论,就连

9、“问其故”的孔子都怎么样?用书上的话说是生:不能决也。师:所以两小儿都犯难了;孔子这样的高人都不明白,我们找谁评理去?于是笑着说(生齐读最后一句。)师:同学们,现在对两小儿的“笑”有什么新的认识,生:我认为两小儿不是笑孔子,而是在笑他不知道这个知识。师:还有其他的认识?生:我认为两小儿是笑:谁说孔子您有那么多智慧呢?师:感觉不可相信。你能读出这种语气来吗?(生读。)师:好。同学们,看来大家都觉得两小儿的“笑”是善意的。说实话,要弄懂这个问题实在不容易。师:今天这个知识对我们来说挺普通,但是当年却难倒了孔子。孔子说:“我不知道。”对此,你们有什么看法呢?生:我认为孔子这样说是对的。他自己曾经说过

10、:“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他自己不知道,如果还说懂的话,他就不是孔子了。师:能以孔子的话为孔子作评,有水平!【这是本课朗读的第二个层次:读懂。这一环节在朗读上的基础上,从文言文“简洁”的特点入手,引导学生弄清两小儿“辩论”的内容,分清“辩论”的观点和理由,感受争论的氛围,激发学生边读边想。在反复诵读之后,将每一句话读懂,理解全文。】小结过渡:看来同学们是真的把课文读懂了。两小儿凭着自己的生活经验,得出自己对宇宙现象的推论,他们持之有据,言之有理,以至于博学多识的孔子也无言以对,我们来表演读读当时的情境。 四、熟读成诵 积累语言1.创设情境,表演诵读。(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去练习准备。教

11、师适时指导学生把握故事中有人物的特点。)音乐起,学生上台,教师创设情境:孔子东去游历,遇两小儿争辩,不知其原因,便上前问其故(生分角色表演,在表演中记住人物的语言。)小结过渡:这几个同学演得很生动,也很投入,学了这个故事,看了刚才的表演,故事中的人物一定给你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在这几个人物中,你更喜欢谁?两小儿还是孔子?为什么?(生发表自己见解)【创设情景,激发诵读的兴趣,先让学生自由练读,再分角色表演朗读。通过这些形式,展示两小儿争辩时生动的场景,进一步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达到积累语言的目的。】师:同学们谈得很好!“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孔子是这样教导别人的,他自己也是这样做的。让

12、我们记住孔子的这句话,记住这个发人深醒的小故事。1生再读,尝试背诵。2老师出示提示语,让学生借助提示语背诵。五、拓展延伸 迁移运用1交流学习收获。师:学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启发?以后应该怎么做?生:孔子那么有学问,还有不懂的知识,说明知识无穷无尽,我们应该学海无涯苦作舟。2迁移运用。师:是呀!太阳到底离我们是近还是远,课文中没有做出明确的回答。因为古代科技不发达,连孔子也弄不清楚。其实这个问题,现代科学早已做出了回答,有知道的吗?生:我认为太阳不分远近大小,只是方向不同。生:我觉得早晨和中午太阳远近是一样的,说它大则近,远则小只是感觉不同。早晨,大阳刚出来,周围雾气很大,看起来大一点。师:你认为显得大,是吗?中午呢?生:中午,太阳在空中,在广阔的天空中看起来小一点。师:显得小。那凉热能说出来?生:凉是因为早晨太阳斜照着大地,到中午时,太阳是直照在地面上,温度就比较高。师:同学们说得有道理,想象一下,如果你穿越时空,来到遥远的古代,遇见两小儿辩日,他们向你请教,你会怎么说?请课下尝试着用文言文的语言风格写写新两小儿辩日。3拓展阅读。师:同学们,文言文语言凝炼、准确,感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