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必修一第4课《烛之武退秦师》课件_第1页
人教版必修一第4课《烛之武退秦师》课件_第2页
人教版必修一第4课《烛之武退秦师》课件_第3页
人教版必修一第4课《烛之武退秦师》课件_第4页
人教版必修一第4课《烛之武退秦师》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021/3/141 第二单元 2021/3/142 这个单元学习古代记叙散文。 这些文章或记政治、外交的风云变幻,或记杰出人 物的嘉言懿行,都是千古流传的叙事名篇。学习 这个单元,既可以从中领略古人的才华和品德,又 可以欣赏和借鉴叙事的艺术。 烛之武退秦师出自左传,写的是郑国在秦 兵直逼城下的危急形势下的一次成功的外交活 动。出色的“外交家”烛之武巧舌如簧,动之以 “利”,晓之以“理”,使强秦退兵,并与郑国结 盟,帮助郑国抗晋。 2021/3/143 荆轲刺秦王选自战国策,通过荆轲刺秦王 这一事件,赞扬了他的机智勇敢和扶弱救困、反 抗侵伐的侠义精神,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战国时 期强秦和各诸侯国

2、之间的矛盾斗争。 鸿门宴选自史记,描写刘邦、项羽在推翻 秦王朝后,为争夺农民起义军的胜利果实而展开 的一场惊心动魄的斗争。文章展示了项羽的优 柔寡断和刘邦的善用计谋等个性特点,情节波澜 起伏,扣人心弦。 2021/3/144 1.牢固掌握本单元重点的文言实词、虚词,初步了 解一些文言语法现象。 2感受古代叙事散文特有的简洁之美。 3学会通过背景把握作品,通过人物的语言、行 动、表情、神态等细节描写分析人物的性格。 4能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客观地评价人物。 5学习古人的爱国主义精神。 2021/3/145 一、史书体例 1通史:不间断地记叙自古及今的历史事件,如 史记。 2断代史:记录某一时期

3、或某一朝代的历史,如 汉书。 3国别体:以国家为单位分别记叙历史,如战国 策。 4编年体:以年代为线索编排有关历史事件,如 左传。 5纪传体:通过记叙人物活动反映历史事件,如 史记。 6纪事本末体:以历史事件为纲的中国史书体裁, 首创于南宋的袁枢,如通鉴纪事本末。 2021/3/146 二、古汉语的基本知识 要学好古文,就要掌握古汉语的一些基本知识。首 先要注意积累古今字形相同而用法已不相同的 词,其次还要注意词语在不同语境中的变化,即一 词多义现象。还要掌握古汉语的语法知识,诸如 词类活用及特殊句式。这样才能很好地读懂古 文,进而准确无误地解题。 2021/3/147 4烛之武退秦师 202

4、1/3/148 篇头寄语 作为一位老臣,一生不被重用;国家面临危难,抛弃 心中嫌怨,慨然应命出城。于是乎,缒城出,只身 入敌营;于是乎,鼓利舌,智退百万兵;于是乎,存郑 国,青史留其名。这就是烛之武,战乱频仍中的一 位智者、一位勇者、一位爱国者。历史记住了 他,我们更应记住,一个人的价值是和国家连在一 起的,无论你是身处高位,还是平头百姓,只有你 的作为有利于国家,方无愧你的人生。 2021/3/149 2021/3/1410 登楼 杜甫 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 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 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父吟。 2021/3/141

5、1 赏析:这是一首感时抚事的诗。作者写登楼望见无 边春色,想到万方多难,浮云变幻,不免伤心感喟。 进而想到朝廷就像北极星座一样,不可动摇,即使 吐蕃入侵,也难改变人们的正统观念。最后袒露 了自己要效法诸葛亮辅佐朝廷的抱负,大有澄清 天下的气概。 全诗即景抒情,写登楼的观感,俯仰瞻眺,山川古迹, 都从空间着眼。首句的“近”字和末句的“暮” 字,在诗的构思上,起着突出的作用。“花近高楼” 写近景,而“锦江”“玉垒”“后主祠”却是远 景。“日暮”点明诗人徜徉时间已久,这种兼顾 时间和空间的手法,增强了诗的意境的立体感,开 阔了诗的豁达雄浑的境界。诗的格律严谨,对仗 工整,历来为诗家所推崇。沈德潜以为

6、“气象雄 伟,笼盖宇宙,此杜诗之最上者”。 2021/3/1412 左传名句 1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 整,不武。 2言之无文,行而不远。 3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4欲加之罪,其无辞乎(一作“何患无辞”)? 5辅车相依,唇亡齿寒。 2021/3/1413 6多行不义,必自毙。 7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 8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 9人心之不同,如其面焉。 10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2021/3/1414 2021/3/1415 2021/3/1416 答案:涵|函词|辞暇|瑕版|板阙|阕敝|弊 2021/3/1417 1.通假字 今老矣,无

7、能为也已(_通_) 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_通_) 夫晋,何厌之有(_通_) 秦伯说,与郑人盟(_通_) 失其所与,不知(_通_) 答案:已通矣共通供厌通餍说通悦 知通智 2021/3/1418 答案:古代对男子的尊称办事的官吏,此为敬 称增加东行道路上的主人使者 筑土墙用的夹版延伸、扩张侵损、 削减损害不符合武德 2021/3/1419 答案:动词,作疆界|名词,疆界介词,和|动词, 结交,亲附连词,因为|介词,拿|连词,来|介词, 把|介词,用代词,它指郑国|代词,这样做|代词, 他的|副词,表婉商,还是助词,取消句子独立 性|代词,指土地|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宾语前置 标志词语气词,不

8、译|为什么|怎么|哪里|代词, 它|兼词,于之。 2021/3/1420 答案:(1)驻军结盟 (2)在东边在夜晚朝:在早晨夕:在傍 晚 (3)缺乏的东西 (4)恩惠 (5)使后退使为边邑使受 损害使灭亡 (6)以为边邑 2021/3/1421 (1)省略句 晋军(于)函陵,秦军(于)氾南 子亦有不利焉。(烛之武)许之 敢以(之)烦执事 若舍郑以(之)为东道主 2021/3/1422 (2)判断句 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也”表判断) 邻之厚,君之薄也(“也”表判断)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 不武(直接判断,译时在“不仁”“不知”“不 武”前加“这是”) (3)宾

9、语前置句 夫晋,何厌之有(有何厌) (4)介宾短句后置 以其无礼于晋(以其于晋无礼)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佚之狐于郑伯言曰)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若亡郑而于君有益) 2021/3/1423 (5)定语后置句 行李之往来(往来之行李) 2021/3/1424 2021/3/1425 一、感知文本 (一)相关链接 1作家作品 左丘明,姓丘名明,春秋末期鲁国人。因其世代为左 史官,所以人尊其为左丘明。 左丘明世代为史官,并与孔子一起“乘如周,观书于 周史”,据有关鲁国以及其他诸侯各国大量的史 料,依春秋著成了中国古代第一部叙事详细、 议论精辟的编年史左传和现存最早的一部 国别史国语,成为史家的开山鼻祖。

10、 2021/3/1426 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历史著 作。依照春秋编次,是对春秋的解释,又名 春秋左氏传或左氏春秋。左传与 公羊传谷梁传一起被称为“春秋三 传”。 左传记事起于鲁隐公元年(前722),终于鲁京公 十四年(前467),是研究我国先秦历史的具有极高 价值的历史文献。左传也是我国第一部大 规模的叙事性散文作品,它的不少篇章都具有很 高的文学价值。左传的叙事能力极强,故事 生动有趣,善于描写战争,善于刻画人物,语言简 练,外交辞令精彩,人物对话富有表现力。左传 叙事写人的成就,标志着我国历史散文的重大发 展,对后世文学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清人朱彝尊对此书颇为推崇,说:“

11、左氏之传,史之 极也。文采若云月,高深若山海。” 2021/3/1427 2背景资料 秦晋围郑发生在公元前630年(鲁僖公三十年),在这 之前,郑国有两件事得罪了晋国。一是晋文公当 年逃亡路过郑国时,郑国没有以礼相待;二是在公 元前632年(鲁僖公二十八年)的晋、楚城濮之战 中,郑国曾出兵帮助过楚国。结果,城濮之战以楚 国失败而告终。郑国感到形势不妙,马上派人出 使晋国,与晋结好。直到公元前632年五月,“晋 侯及郑伯盟于衡雍”。但是最终也没能感化晋 国。晋文公为了争夺霸权的需要,还是在两年后 发动了这次战争。 2021/3/1428 晋国为什么要联合秦国围攻郑国呢?这是因为,秦 国当时也要争

12、霸权,也需要向外扩张。发生在公 元前632年的城濮之战,事实上是两大军事集团 之间的战争。一方是晋文公率晋、宋、齐、秦 四国联军,另一方则是以楚国为主的楚、陈、蔡、 郑四国联军(郑国名义上没有参战,实际上已提前 派军队到楚国)。两年后,当晋国发动对郑国的战 争时,自然要寻找得力的伙伴。秦、晋历史上关 系一直很好;更重要的是,这时的秦国也有向外扩 张的愿望,所以,秦、晋联合也就是必然的了。 2021/3/1429 3理顺结构 2021/3/1430 4归纳主旨 本文所记述的是公元前630年秦、晋联合攻打郑 国前发生的一场外交斗争,表现了烛之武以国家 利益为重,不计个人恩怨,临危受命,只身说退秦

13、军,维护了国家安全的爱国精神,赞扬了他善于利 用矛盾、分化瓦解敌人的外交才能。 2021/3/1431 (二)文本译注 2021/3/1432 点评:秦、晋围郑的两个理由:无礼于晋,贰于 楚。开篇既点出了战事爆发的原因、双方力量 的对比,又为下文“烛之武退秦师”埋下了伏笔。 段解:本段点明事情的起因,秦晋围郑。 2021/3/1433 2021/3/1434 点评:“辞曰”一句流露出烛之武因年轻时没有得 到重用的委屈和牢骚。欲扬先抑,郑伯善于做人 的思想工作。 段解:本段写烛之武临危受命。 2021/3/1435 2021/3/1436 2021/3/1437 2021/3/1438 2021

14、/3/1439 点评:第一层“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欲扬先 抑,提出问题。第二层,“若亡郑而有益于君”至 “君之薄也”,说明郑只对晋有利,对秦国有害无 益。第三层“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至“君亦无 所害”,说明保存郑国,对秦国只有好处。第四层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至“唯君图之”,从历史 说到现实,分析晋国的忘恩负义和贪得无厌,让秦 国认识到自己的危险。第五层,秦师与郑结盟而 退去。 段解:本段详述烛之武说退秦师。 2021/3/1440 2021/3/1441 点评:风云突变,晋侯毅然决定撤军。“不仁”“不 知”“不武”,排比分析,表现出晋侯清醒的头脑 和理智的判断。这一段从侧面表现出烛之武善

15、 于辞令。 段解:本段写晋军撤离郑国。 2021/3/1442 二、难点探究 1烛之武说:“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 为也已。”这句话对表现这个人物有什么作用? 提示:他对郑伯是有看法的,对自己过去不受重视受 排挤愤懑不平,与下文写他不计前嫌、深明大义 作对比。 2021/3/1443 2晋侯不愿攻打秦国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表面讲了一番大道理,实际上秦郑联盟,晋难 以取胜。具体地说“不仁”是一个冠冕堂皇的 借口,如果真讲“仁义”,当初就不会发兵攻 郑,“不知”才是实质。“知”通“智”,这个 “智”,是理智,就是对现实情况的客观分析,对 动武后果的冷静判断,“以乱易整,不武”,胜负 之

16、数,难以意料。晋的退兵,说到底,也是一个 “利”字起作用。 2021/3/1444 3本文的写作有何特点? 提示:(1)叙事波澜起伏。 文章开头写大军压境,郑国危在旦夕,不禁让人捏着 一把汗;而佚之狐的推荐,使郑伯看到了一线希望。 读者以为烛之武会顺利出使敌营,挽狂澜于既倒, 谁知他却因长期得不到重用而“辞”,打起了退 堂鼓,使郑国的希望由此渺茫。而郑伯的自责,又 使故事有了转机,增添了戏剧性。再如,秦国退兵 后,子犯建议攻打秦军,秦晋关系顿时又紧张起来。 晋文公讲了一番“仁”“知”“武”的大道理, 才平息了一场虚惊。课文就是这样有张有弛,曲 折有致,生动活泼,颇具感染力。 2021/3/14

17、45 (2)伏笔与照应。 这篇课文虽短,但在叙述故事时,却能够处处注意伏 笔与照应。例如,在交代秦、晋围郑的原因时,说 是“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说明秦、郑并 没有多大的矛盾冲突。这就为下文烛之武说退 秦军埋下了伏笔。“夜缒而出”照应了开头的 “秦、晋围郑”,“国危矣”。“许君焦、瑕,朝 济而夕设版”和“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又照应 了上文秦、晋虽是联合行动,但貌合神离,既没有 驻扎在一起,彼此的行动也不需要通知对方,这就 为秦、郑联盟提供了条件。 2021/3/1446 (3)详略得当。 这篇课文主要是表现烛之武怎样说退秦师的,所以 重点放在烛之武的说辞上。对“退秦师”的前 因后果,只作

18、简略交代。在烛之武“夜缒而出” 的前后,郑国君臣和百姓是怎样焦急地等待烛之 武的消息,秦国君臣又是以怎样的场面和骄横态 度接待这位即将亡国的使臣,作者都一字未提,而 是集中笔墨塑造烛之武的形象,从而做到繁而不 杂,有始有终,层次井然。 2021/3/1447 文言文一词多义的推断方法 在文言文中,一词多义的情况很多,高考考查的几率 也较高。下面介绍几种常见的解题方法。 1代入推断法,也叫语境推义法 这是在做文言文词类题目的时候,最直接,也是最有 效的办法,因而是做此类题时的首选。这种方法 就是将已有的词语解释代入原文进行整句翻译, 翻译过来通顺、合理,就意味着可能正确;反之, 则不正确。此法可

19、用在字词题中,也可用在翻译 题中。 2021/3/1448 2句法推义法 文言文中常有互文、对偶、排比等形式的句子,其 对应结构中的字词意义往往有相同、相近、相 反、相对的关系,根据文言句法这种结构上的特 点可推断出该词的词性和意义。如:“殚其地之 出,竭其庐之入”,“殚”、“竭”同义,“用尽” 的意思。 3词汇推义法 古文中一些词语的意义,至今还保留在成语或一些 词语中,当遇到难以确定意义的文言词时,可以从 含有这个文言词的成语或合成词中推断它的意 义。如,“虎大骇,远遁”,“遁”现代汉语里有 “逃遁”,“遁”即逃跑的意思。“少壮不努力, 老大徒伤悲”中“徒”,成语中“徒有虚名”的 “徒”是

20、“空,白白的”意思。这里也为此意。 2021/3/1449 答案C 2021/3/1450 【经典例题2】(2009江苏1月检测)把下列文言 文中的画线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 之谓自慊。故君子必慎其独也。小人闲居为不 善,无所不至。见君子而后厌然,掩其不善而著其 善。人之视己,如见其肺肝然,则何益矣。此谓诚 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大学) 2021/3/1451 (1)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慊。 译 文:_ _ (2)见君子而后厌然,掩其不善而著其善。 译 文:_ _ (3)此谓诚于中,形于外。 译 文:_ _ 2021/3/145

21、2 讲析本题可用“句法推义法”。题中重点考 查(1)恶:厌恶。好:喜爱。在此是一对反义词。 (2)“厌”通“压”,这里有隐蔽的意思,同下一句 的“掩”意同,而同“著”(显著)相反。(3)“中” 和“外”指“内心”和“外表”,也是一对反义 词。 答案(1)好像厌恶臭气,喜爱美丽的颜色那样(出 自至诚),这就是说的自己意念诚实,心安理得。 (2)(他们)见到那些有道德修养的人,就显出遮遮掩 掩的神态,隐藏他们所做的坏事,显出一副善良的 样子。 (3)这就是说,内心的真实思想,一定会表露到外面 来。 2021/3/1453 2021/3/1454 2021/3/1455 1.烛之武临危受命 点说:烛

22、之武在郑王坦诚道歉后,不计前嫌,深明大 义,临危受命,慷慨赴死。郑国之安危,亦个人之 荣辱。自古以来,爱国主义就是时代的号角,激励 着仁人志士们舍生取义,前仆后继。从屈原、杜 甫、文天祥、陆游到龚自珍、林觉民、方志敏, 历史的天空浮现着多少鲜活的面容,回荡着多少 壮丽的诗篇。在今天,爱国主义回归到平民立场, 就是每位公民要满腔热情地在各自的岗位上做 好本职工作,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添砖加瓦。 2021/3/1456 2烛之武的外交家风采 点说:烛之武面见秦王时,镇定自若,慷慨陈辞,丝丝 入扣,无懈可击,让秦王听后心悦诚服,立即下令 撤军并派重兵驻守郑国以防晋。一身孤胆闯虎 穴,三寸巧舌退强敌,淋漓尽致地展现了一个外交 家的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