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一对一讲义_第1页
四年级一对一讲义_第2页
四年级一对一讲义_第3页
四年级一对一讲义_第4页
四年级一对一讲义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目录第一讲:三年级知识集锦回顾(一).1课时第二讲:(1)单位进制转化习题与时间转化练习。(2)四则运算基本规律。(3)特殊四边形的判断和周长计算。(4)分数的简单判断练习.1课时第三讲:三年级知识集锦回顾(二).1课时第四讲:(1)地图三要素的简单运算。(2)统计的基本识别和选用以及绘制。(3)除法的运算(0的基本规律)。(4)封闭图形的面积计算。(5)小数的大小比较和基本运算.1课时第五讲:四年级知识集锦.1课时第六讲:因数和倍数.1课时第七讲:四则运算的简便算法.1课时第八讲:算式迷.1课时第九讲:最短路线有几条?.1课时第十讲:合理安排.1课时第十一讲:鸡兔同笼.2课时第十二讲:年龄问

2、题.2课时第十三讲:植树问题.2课时 第一讲:三年级数学集锦(一)1.毫米:是长度单位和降雨量单位,英文缩写MM。1毫米=0.1厘米=0.01分米=0.001米=0.000001千米2.厘米:是一个长度计量单位,等于一米的百分之一。符号为:cm.,1厘米=10毫米=0.1分米=0.01米=0.00001千米.3.分米:是长度的公制单位之一,1分米相当于1米的十分之一。0.0001千米(km)=1分米0.1米(m)=1分米10厘米(cm)=1分米100毫米(mm)=1分米10分米=1米(m)0.1分米=1厘米(cm)0.01分米=1毫米(mm)4.千米:千米又称公里,是长度单位,通常用于衡量两地

3、之间的距离。是一个国际标准长度计量单位,符号km。1千米(公里)=1000米(公尺)=100,000厘米(公分)=1,000,000毫米(公厘)5.吨:质量单位,公制一吨等于1000公斤6.加法:是基本的四则运算之一,它是指将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数、量合起来,变成一个数、量的计算。表达加法的符号为加号(+)。进行加法时以加号将各项连接起来。把和放在等号(=)之后。例:1、2和3之和是6,就写成1+2+3=6。7.加法各部分名称:“+”是加号,加号前面和后面的数是加数,“=”是等于号,等于号后面的数是和。100(加数)+(加号)300(加数)=(等于号)400(和)8.加法性质:(1)加法交换律:

4、a+b=b+a(2)加法结合律:a+b+c=a+(b+c)9.减法:是四则运算之一,将一个数或量从另一个数或量中减去的运算叫做减法。已知两个加数的和与其中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做减法。10.减法的性质:减去一个数,等于加这个数的相反数。11.验算:算题算好以后,再通过逆运算(如减法算题用加法,除法算题用乘法)演算一遍,检验以前运算的结果是否正确。12.验算的作用:验算能够有效地检查出计算过程中出现的错误,但对解题思维上的错误无太大用处,通过验算(用结果来推导条件)所得的数据与原数据比较来建议运算是否正确。13.四边形:由不在同一直线上四条线段依次首尾相接围成的封闭的立体图形叫四边形。由

5、凸四边形和凹四边形组成.14.平行四边形: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15.周长:环绕有限面积的区域边缘的长度积分,叫做周长,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图形的周长。周长的长度因此亦相等于图形所有边的和。16.估计:根据情况,对事物的性质、数量、变化等做大概的推断。17.余数:在整数的除法中,只有能整除与不能整除两种情况。当不能整除时,就产生余数,取余数运算:1.指整数除法中被除数未被除尽部分。例如27除以6,商数为4,余数为318.余数的性质:余数有如下一些重要性质(a,b,c均为自然数):(1)余数小于除数。(2) 被除数=除数商+余数;(3) 除数=(被除数-余数)商;(4) 商=(

6、被除数-余数)除数;(5) 余数=被除数-除数商。19. 秒:时间单位时间单位秒(second)是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符号是s。20.分:时间单位,等于1/60小时,或60秒20. 乘法:是指将相同的数加法起来的快捷方式。其运算结果称为积。22.乘法算式中各数的名称“”是乘号,乘号前面和后面的数叫做因数,“=”是等于号,等于号后面的数叫做积。10(因数)(乘号)200(因数)=(等于号)2000(积)23.分数: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分数。表示这样的一份的数叫分数单位。分子在上分母在下,也可以把它当做除法来看,用分子除以分母,相反乘法也可以改为用分数表示

7、。24.分数线、分子、分母分数中间的一条横线叫做分数线,分数线上面的数叫做分子,分数线下面的数叫做分母。读作几分之几。分数可以表述成一个除法算式:如二分之一等于1除以2。其中,1分子等于被除数,分数线等于除号,2分母等于除数,而0.5分数值则等于商。25.分数由来:分数在我们中国很早就有了,最初分数的表现形式跟现在不一样。后来,印度出现了和我国相似的分数表示法。再往后,阿拉伯人发明了分数线,分数的表示法就成为现在这样了。200多年前,瑞士数学家欧拉,在通用算术一书中说,要想把7米长的一根绳子分成三等份是不可能的,因为找不到一个合适的数来表示它如果我们把它分成三等份,每份是7/3米像7/3就是一

8、种新的数,我们把它叫做分数。 第三讲:三年级下册知识集锦 第一单元 位置与方向1相对的方向:南北,西东;西北东南,东北西南2地图上的方向: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实际方向:面北背南,左西右东。3指南针可以帮助我们辨别方向。4看简单路线图的方法:先要确定好自己所处的位置,以自己所处的位置为中心,再根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规律来确定目的地和周围事物所处的方向,最后根据目的地的方向和路程确定所要行走的路线。5描述行走路线的方法:以出发点为基准,再看哪一条路通向目的地,最后把行走路线描述出来(先向哪走,再向哪走),有时还要说明路程有多远。6绘制简单示意图:先确定好观察点,把选好的观察点画在平面图中心位置

9、,再确定好各物体相对于观察点的方向。在纸上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绘制,用箭头“”标出北方。(描述是要注意是选取哪个物体作参照物的,选取的参照物不同,描述的结果也不一样。) 第二单元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一)口算除法1整千、整百、整十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1)用表内除法计算:先用被除数0前面的数除以一位数,算出结果后,再看被除数的末尾有几个0,就在算出的结果后添几个0。(2)用乘法来算除法:看一位数乘多少等于被除数,乘的数就是所求的商。2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估算方法。(1)除数不变,把三位数看成几百几十或整百的数,再用口算除法的基本方法计算。(2)想口诀估算:想一位数乘几最接近或等于被除数的最

10、高位或前两位,那么几百或几十就是所要估算的商。(二)笔算除法1牢固掌握两位数除以一位数、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方法、步骤与格式,尤其是商中间、末尾有0的笔算算式的写法。(除数是一位数的计算法则,除数是一位数,从被除数的高位除起,先除被除数的前一位,如果不够除,再除被除数的前两位,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商就写到被除数那一位的上面。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不够商1,用“0”占位。每一次除得的余数必须比除数小。)2会判断商是几位数。比较除数与被除数最高位的大小,如果被除数最高位上的数比除数小,那么商一定比被除数少一位;如果被除数最高位上的数比除数大或相等,那么商和被除数的位数相等。3除法的验算方法:(1)没

11、有余数的除法:商除数被除数;(2)有余数的除法:商除数余数被除数;4关于0的一些规定:(1)0不能作除数。(2)相同的两个数相除商是1。(既然能相除这个数就不是0)(3)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0乘任何数都得0。5乘除法的估算:4舍5入法。 如乘法估算:81685600,就是把81估成80,68估成70,80乘70得5600。除法估算:493860,就是把493估成480(480是8的倍数,也最接进492),然后再口算4808得60。 第三单元统计1会看横向条形统计图及起始格与其他格代表的单位量不一致的条形统计图。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完成统计图,完成的统计图上一定要标数据。2能根据统计图表

12、进行分析,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应用题)。能根据统计图、表提出简单的问题,并进行解答。3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内容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提出合理化的建议。4理解平均数的含义,给出一组数据会求它们的平均数。(若干数相加的和,除以这些数的个数,所得的结果叫算术平均数,简称平均数。求平均数分为两步,首先求出若干数的和,再用所求的和除以这些数的个数。)如:3个女生身高:135厘米、140厘米、132厘米,求平均身高。熟记平均数的格式,总数量除以总份数:( ) 并脱式计算p42。会检查平均数的对错,平均数一定介于最大数与最小数之间。5会用平均数来比较两组数据的总体情况。6给出平均数和几个数据,求另一个数据。如:

13、小明三科成绩的平均分是85分,其中外语83分,数学80分,求语文多少分。 第四单元年月日(一)年、月、日部分1一年有12个月;一年有4个季度(1、2、3月为第1季度;4、5、6月为第2季度,;7、8、9月为第3季度;10、11、12月为第4季度)。2记大小月的方法:1、3、5、7、8、10、腊,31天永不差;4、6、9、冬,30整,只有2月二八九。7个大月,4个小月,二月平年28天,闰年29天。3平年全年有365天,平年2月是28天,平年的上半年有181天,下半年有184天。平年全年有52个星期零1天。4闰年全年有366天,闰年2月是29天,闰年的上半年有182天,下半年有184天。闰年全年有

14、52个星期零2天。5公历年份是4的倍数的一般都是闰年;但公历年份是整百数的,必须是400的倍数才是闰年。如:1900、2100等不是闰年,而1600、2000、2400等是闰年。6连续两个月共62天的是:7月和8月,12月和第二年的1月;一年中连续两个月共62天的是:7月和8月。7一个人今年20岁,但只过了5个生日,他是2月29日出生的。8计算周年的方法是用现在的年份减去原来的年份得的数就是周年。如:到2008年10月1日,是中国成立(59 )周年。用2008-1949=59周年(二)24时计时法部分1年月日、时分秒都是时间单位。2在一日里,钟表上时针正好走两圈,共24小时。所以,经常采用从0

15、时到24时的计时法, 通常叫做24时计时法。31日(天)=24小时 ;1小时=60分 ;1分=60秒4求经过的时间。如:一辆汽车上午8:20出发,到下午5:50到达终点,一共行使多长时间。第一步要先进行换算:把下午5:50变成24时计时法的形式5:50+12=17:50,第二步用17时50分8时20分=9时30分,就求出了经过的时间。5认识时间与时刻的区别。如:火车11:00出发,21:30到达,火车运行时间是10小时30分,注意不要写成10:30。 正确的列式格式为:21时30分11时=10时30分,不能用电子表的形式相减。再如:火车19时出发,第二天8时到达,火车运行时间是13小时。像这种

16、跨越两天的,可以先计算第一天行驶了多长时间:2419=5(时),再加上第二天行驶的8个小时:5+8=13(时)。又如:一场球赛,从19时30分开始,进行了155分钟,比赛什么时候结束?先换算,155分2时35分,再计算。6经过的天数的计算:公式:结束时间开始时间+1=经过的天数例如:6月12到6月30日是多少天?(30-12+1=19天)第五单元两位数乘两位数(一)口算乘法:1整十、整百、整千相乘的方法:先用0前边的数相乘,得到一个结果,然后再数一数被乘数和乘数中一共有多少个0,再在结果的后边添上多少0。2估算:想被乘数和乘数最接近或等于哪个整十的两位数,那么所要估算的结果就是这两个整十数的乘

17、积。(二)笔算乘法:注意竖式的格式。两位数乘两位数在笔算时,首先要相同数位对齐,用下面因数的个位数和十位数依次去乘上面因数的个位数和十位数,将所得的积相加。(遇到进位乘法时,那一位上的乘积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1、两位数乘两位数积可能是( 三 )位数,也可能是( 四 )位数。2、验算: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 第六单元面积1物体的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他们的面积。2比较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要用统一的面积单位来测量。3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平方厘米(cm2),平方分米(dm2)、平方米(m2)。4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厘米。5边长1分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分米。6边长1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米

18、。7边长100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公顷(10000平方米)。8边长1千米(1000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千米。9测量土地的面积时,常常要用到更大的面积单位:公顷、平方千米。平方千米 公顷 平方米 平方分米 平方厘米10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长 = 面积宽 宽 = 面积 长11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12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宽 = 周长2长 长 = 周长2宽13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14正方形的边长=周长415相邻的两个常用的长度单位间的进率是10。16相邻的两个常用的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是100。17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1公顷=10000平方米 ;1平方千米

19、=100公顷(公顷、平方千米这两个土地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是100。)注:面积和周长是不能相比较的;分清楚什么时候填长度单位,什么时候填面积单位,填土地面积单位时,比较小的土地面积(如:公园、体育场馆、超市、果园、广场)等一般情况下填公顷;(城市的占地、国家的面积、江河湖海的面积)等一般情况下填平方千米。面积相等的两个图形,周长不一定相等。注 意: 周长相等的两个图形,面积不一定相等。 第七单元小数的初步认识小数的意义把1个整体平均分成10份、100份、1000份这样一份或几份可以用分母是10、100、1000的份数来表示,也可以依照整数的写法写在整数个位右面,用圆点隔开来表示十分之几、百分之几、

20、千分之几的数,叫做小数。小数的数位小数点的左边是它的整数部分,小数点的右边是它的小数部分。小数的计数单位是十分之一、百分之一、千分之一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1把1米平均分成10份,每份是1分米;用米作单位是1/10米,也是0.1米。3份就是3分米、3/10米、0.3米。2把1米平均分成100份,每份是1厘米;用米作单位是1/100米,也是0.01米。7份就是7厘米、7/100米、0.07米。注:一位小数的形式实际上是分数十分之几的另外一种表示形式,4/10写成小数就是0.4。3小数的基本性质:在一个小数的末尾添上0,小数的大小不变。如:10.05,在它的末尾添上0,就变成了10.050,10

21、.05=10.050=10.0500=10.05000大小没有发生变化。4比较小数的大小:先看最高位,再看次高位,以此类推。比较两个小数的大小,先看它们的整数部分,整数部分大的那个小数就大;整数部分相同的,十分位上的数大的那个数就大;十分位相同就比较百分位5小数的加减法:列竖式相加减的时候,要把小数点对齐,然后再进行加减。计算小数加、减法,先把各数的小数点对齐(也就是把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再按照整数加、减法的法则进行计算,最后记住在得数中点上小数点。6小数不一定比整数小。第五讲:四年级知识集锦四年级上册1. 大数的认识:(1)亿以内的数的认识:十万:10个一万;一百万:10个十万;一千万:1

22、0个一百万;一亿:10个一千万;2.数级:数级是为便于人们记读阿伯数的一种识读方法,在位值制(数位顺序)的基础上,以三位或四位分级的原则,把数读,写出来。通常在阿拉伯数的书写上,以小数点或者空格作为各个数级的标识,从右向左把数分开。3. 数级分类(1)四位分级法即以四位数为一个数级的分级方法。我国读数的习惯,就是按这种方法读的。如:万(数字后面4个0)、亿(数字后面8个0)、兆(数字后面12个0,这是中法计数)。这些级分别叫做个级,万级,亿级。(2)三位分级法即以三位数为一个数级的分级方法。这西方的分级方法,这种分级方法也是国际通行的分级方法。如:千,数字后面3个0、百万,数字后面6个0、十亿

23、,数字后面9个0。4.数位:数位是指写数时,把数字并列排成横列,一个数字占有一个位置,这些位置,都叫做数位。从右端算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第三位是“百位”,第四位是“千位”,第五位是“万位”,等等。这就说明计数单位和数位的概念是不同的。5.数的产生:阿拉伯数字的由来:古代印度人创造了阿拉伯数字后,大约到了公元7世纪的时候,这些数字传到了阿拉伯地区。到13世纪时,意大利数学家斐波那契写出了算盘书,在这本书里,他对阿拉伯数字做了详细的介绍。后来,这些数字又从阿拉伯地区传到了欧洲,欧洲人只知道这些数字是从阿拉伯地区传入的,所以便把这些数字叫做阿拉伯数字。以后,这些数字又从欧洲传到世

24、界各国。阿拉伯数字传入我国,大约是13到14世纪。由于我国古代有一种数字叫“筹码”,写起来比较方便,所以阿拉伯数字当时在我国没有得到及时的推广运用。本世纪初,随着我国对外国数学成就的吸收和引进,阿拉伯数字在我国才开始慢慢使用,阿拉伯数字在我国推广使用才有100多年的历史。阿拉伯数字现在已成为人们学习、生活和交往中最常用的数字了。6.自然数:用以计量事物的件数或表示事物次序的数。即用数码0,1,2,3,4,所表示的数。表示物体个数的数叫自然数,自然数由0开始(包括0),一个接一个,组成一个无穷的集体。7.计算工具:算盘、计算器、计算机。8.射线:在几何学中,直线上的一点和它一旁的部分所组成的图形

25、称为射线。射线特点(1)射线只有一个端点,它从一个端点向另一边无限延长。(2)射线不可测量。9.直线:直线是点在空间内沿相同或相反方向运动的轨迹。10.线段:线段用表示它两个端点的字母或一个小写字母表示,有时这些字母也表示线段长度,记作线段AB或线段BA,线段a。其中AB表示直线上的任意两点。11. 线段特点(1)有限长度,可以测量(2)两个端点12.线段性质:(1)两点之间线段最短。(2)连接两点间线段的长度叫做这两点间的距离。(3)直线上两个点和它们之间的部分叫做线段,这两个点叫做线段的端点。直线没有距离。射线也没有距离。因为,直线没有端点,射线只有一个端点,可以无限延长。13.角(1)角

26、的静态定义:具有公共端点的两条不重合的射线组成的图形叫做角。这个公共端点叫做角的顶点,这两条射线叫做角的两条边。(2)角的动态定义一条射线绕着它的端点从一个位置旋转到另一个位置所形成的图形叫做角。所旋转射线的端点叫做角的顶点,开始位置的射线叫做角的始边,终止位置的射线叫做角的终边。14.角的符号:15.角的种类: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没有关系;角的大小决定于角的两条边张开的程度,张开的越大,角就越大,相反,张开的越小,角则越小。在动态定义中,取决于旋转的方向与角度。角可以分为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周角、负角、正角、优角、劣角、0角这10种。以度、分、秒为单位的角的度量制称为角度制。此外,还有密位

27、制、弧度制等。(1) 锐角:大于0,小于90的角叫做锐角。(2)直角:等于90的角叫做直角。(3)钝角:大于90而小于180的角叫做钝角。16.乘法:乘法是指一个数或量,增加了多少倍。例如4乘5,就是4增加了5倍率,也可以说成5个4连加。17.乘法算式中各数的名称:“”是乘号,乘号前面和后面的数叫做因数,“=”是等于号,等于号后面的数叫做积。10(因数)(乘号)200(因数)=(等于号)2000(积)18. 平行:在平面上两条直线、空间的两个平面或空间的一条直线与一平面之间没有任何公共点时,称它们平行。如图直线AB平行于直线CD,记作ABCD。平行线永不相交。19.垂直:两条直线、两个平面相交

28、,或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相交,如果交角成直角,叫做互相垂直。20.平行四边形:在同一平面内有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21.梯形:梯形是指一组对边平行而另一组对边不平行的四边形。平行的两边叫做梯形的底边,其中长边叫下底,短边叫上底;也可以单纯的认为上面的一条叫上底,下面一条叫下底。不平行的两边叫腰;夹在两底之间的垂线段叫梯形的高。22.除法:除法法则:除数是几位,先看被除数的前几位,前几位不够除,多看一位,除到哪位,商就写在哪位上面,不够商一,0占位。余数要比除数小,如果商是小数,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如果除数是小数,要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再计算。扩展资料1.“数位”与

29、“位数”、“计数单位”均为意义不同的概念。“数位”是指一个数的每个数字所占的位置。数位顺序表从右端算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第三位是“百位”,第四位是“千位”,第五位是“万位”,等等。同一个数字,由于所在的数位不同,它所表示的数值也就不同。例如,在用阿拉伯数字表示数时,同一个6,放在十位上表示6个十,放在百位上表示6个百,放在亿位上表示6个亿等等。“位数”是指一个自然数中含有数位的个数。像458这个数有三个数字组成,每个数字占了一个数位,我们就把它叫做三位数。198023456由9个数字组成,那它就是一个九位数。“数位”与“位数”不能混淆。计数单位:一(个)、十、百、十亿、百亿

30、、千亿,都是计数单位。“个位”上的计数单位是“一(个),“十位”上的计数单位是“十”,“百位”上的计数单位是“百”,“千位”上的计数单位是“千”,“万位”上的计数单位是“万”等等。所以在读数时先读数字再读计数单位。2.自然数知识扩展自然数集有加法和乘法运算,两个自然数相加或相乘的结果仍为自然数,也可以作减法或除法,但相减和相除的结果未必都是自然数,所以减法和除法运算在自然数集中并不是总能成立的。自然数是人们认识的所有数中最基本的一类,为了使数的系统有严密的逻辑基础,19世纪的数学家建立了自然数的两种等价的理论:自然数的序数理论和基数理论,使自然数的概念、运算和有关性质得到严格的论述。一定是整数

31、。用以计量事物的件数或表示事物次序的数。即用数码0,1,2,3,4,所表示的数。表示物体个数的数叫自然数,自然数由0开始(包括0),一个接一个,组成一个无穷的集体。3.角的其他分类平角:等于180的角叫做平角。优角:大于180小于360叫优角。劣角:大于0小于180叫做劣角,锐角、直角、钝角都是劣角。周角:等于360的角叫做周角。负角:按照顺时针方向旋转而成的角叫做负角。正角:逆时针旋转的角为正角。0角:等于零度的角。余角和补角:两角之和为90则两角互为余角,两角之和为180则两角互为补角。等角的余角相等,等角的补角相等。对顶角:两条直线相交后所得的只有一个公共顶点且两个角的两边互为反向延长线

32、,这样的两个角叫做互为对顶角。两条直线相交,构成两对对顶角。互为对顶角的两个角相等。还有许多种角的关系,如内错角,同位角,同旁内角(三线八角中,主要用来判断平行)!4.平行线的性质(1)两条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2)两条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3)两条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5.平行线的判定(同一平面内)(1)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2)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3)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4)如果两条直线同时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互相平行。(5)如果两条直线同时垂直于第三条直线,那么这两条直线互相平行。6.垂线性质(1)在同一平面内,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33、2)连接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简单说成:垂线段最短。(3)点到直线的距离: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段的长度,叫做点到直线的距离。 四年级下册1.整数加法(1)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2)在加法里,相加的数叫做加数,加得的数叫做和。加数是部分数,和是总数。(3)加数+加数=和,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2.整数减法(1)已知两个加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做减法。(2)在减法里,已知的和叫做被减数,已知的加数叫做减数,未知的加数叫做差。被减数是总数,减数和差分别是部分数。(3)加法和减法互为逆运算。3.整数乘法(1)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

34、运算叫做乘法。(2)在乘法里,相同的加数和相同加数的个数都叫做因数。相同加数的和叫做积。(3)在乘法里,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4)1和任何数相乘都的任何数。(5) 一个因数一个因数=积;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4.整数除法(1)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做除法。(2)在除法里,已知的积叫做被除数,已知的一个因数叫做除数,所求的因数叫做商。(3)乘法和除法互为逆运算。(4)在除法里,0不能做除数。因为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所以任何一个数除以0,均得不到一个确定的商。(5)被除数除数=商,除数=被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5.整数加法计算法则:相同数位对齐,从低位加起,哪一位

35、上的数相加满十,就向前一位进一。6.整数减法计算法则相同数位对齐,从低位加起,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就从它的前一位退一作十,和本位上的数合并在一起,再减。7.整数乘法计算法则先用一个因数每一位上的数分别去乘另一个因数各个数位上的数,用因数哪一位上的数去乘,乘得的数的末尾就对齐哪一位,然后把各次乘得的数加起来。8.整数除法计算法则先从被除数的高位除起,除数是几位数,就看被除数的前几位;如果不够除,就多看一位,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商就写在哪一位的上面。如果哪一位上不够商1,要补“0”占位。每次除得的余数要小于除数。9.运算顺序(1)小数、分数、整数小数四则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整数四则运算顺序相同;分数四

36、则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整数四则运算顺序相同。(2)没有括号的混合运算同级运算从左往右依次运算;两级运算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3)有括号的混合运算: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最后算括号外面的。(4)第一级运算:加法和减法叫做第一级运算。(5)第二级运算:乘法和除法叫做第二级运算。10.加法交换律加法交换律的概念为: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字母公式:a+b+c=(b+a)+c11.加法结合律加法结合律的概念为: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字母公式:a+b+c=a+(b+c)12.乘法交换律乘法交换律的概念为:两个因数交换位置,积不变。字母公式:ab=ba13.乘法结合律乘法结合律的概念为:先乘前两个数,或者先乘后两个数,积不变。字母公式:abc=a(bc)14.乘法分配律:乘法分配律的概念为:两个数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它们与这个数分别相乘,再相加。字母公式:(a+b)c=ac+bc15.小数:小数由整数部分、小数部分和小数点组成。当测量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