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建铁路枢纽隧道工程管棚施工作业指导书_第1页
新建铁路枢纽隧道工程管棚施工作业指导书_第2页
新建铁路枢纽隧道工程管棚施工作业指导书_第3页
新建铁路枢纽隧道工程管棚施工作业指导书_第4页
新建铁路枢纽隧道工程管棚施工作业指导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新建铁路*枢纽相关工程nj-3标隧道工程编号:nj3-ztsj-zyzds隧-01 管棚施工作业指导书单位:中铁*局*铁路枢纽土建工程nj-3标项目经理部 编制: 审核: 批准: 2009年5月20日发布 2009年5月21日实施 新建铁路*枢纽相关工程nj-3标隧道工程管棚施工作业指导书1.适用范围适用于新建铁路*枢纽相关工程nj-3标隧道管棚施工作业。2.作业准备2.1 内业技术准备作业指导书编制后,应在开工前组织技术人员认真学习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阅读、审核施工图纸,澄清有关技术问题,熟悉规范和技术标准。制定施工安全保证措施,提出应急预案。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对参加施工人员进行上岗前

2、技术培训,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2.2 外业技术准备施工作业层中所涉及的各种外部技术数据收集。修建生活房屋,配齐生活、办公设施,满足主要管理、技术人员进场生活、办公需要。3.技术要求本线在隧道进出口明暗交界处设计超前大管棚。设计参数:导管规格:外径89mm、108mm等,壁厚满足设计要求;管距:环向间距40cm;倾角:外插角13为宜,可根据实际情况作调整;注浆材料:m20水泥浆或水泥砂浆;设置范围:拱部120135范围;长度:1040m。 4.施工程序与工艺流程4.1施工程序施工程序为:施作护拱搭钻孔平台安装钻机钻孔清孔验孔安装管棚钢管注浆。4.2工艺流程图1 超前大管棚施工工艺流程图隧道开挖钻

3、进结束下一根管棚钻进开挖周边放样布孔管棚钻机就位继续钻进安装至设计长度钻杆退回原位一节管棚体安装结束接长管棚钻进管棚体安装注浆安放钢筋笼5.施工要求 5.1 工序控制要点5.1.1施作护拱混凝土护拱作为长管棚的导向墙,在开挖廓线以外拱部120o135范围内施作,断面尺寸为1.01.0m,护拱内埋设钢筋支撑,钢筋与管棚孔口管连接成整体。导向墙环向长度可根据具体工点实际情况确定,要保证其基础稳定性。 孔口管作为管棚的导向管,它安设的平面位置、倾角、外插角的准确度直接影响管棚的质量。用经纬仪以坐标法在工字钢架上定出其平面位置;用水准尺配合坡度板设定孔口管的倾角;用前后差距法设定孔口管的外插角。孔口管

4、应牢固焊接在工字钢上,防止浇筑混凝土时产生位移。 5.1.2 搭钻孔平台安装钻机钻机平台用钢管脚手架搭设,搭设平台应一次性搭好,钻孔由12台钻机由高孔位向低孔位进行。平台要支撑于稳固的地基上,脚手架连接要牢固、稳定,防止在施钻时钻机产生不均匀下沉、摆动、位移而影响钻孔质量。钻机定位:钻机要求与已设定好的孔口管方向平行,必须精确核定钻机位置。用经纬仪、挂线、钻杆导向相结合的方法,反复调整,确保钻机钻杆轴线与孔口管轴线相吻合。5.1.3 钻孔为了便于安装钢管,钻头直径采用108mm或127mm。岩质较好的可以一次成孔。钻进时产生坍孔、卡钻时,需补注浆后再钻进。钻机开钻时,应低速低压,待成孔10m后

5、可根据地质情况逐渐调整钻速及风压。钻进过程中经常用测斜仪测定其位置,并根据钻机钻进的状态判断成孔质量,及时处理钻进过程中出现的事故。钻进过程中确保动力器、扶正器、合金钻头按同心圆钻进。认真作好钻进过程的原始记录,及时对孔口岩屑进行地质判断、描述,作为洞身开挖时的地质预测预报参考资料,从而指导洞身开挖。5.1.4 清孔验孔用地质岩芯钻杆配合钻头进行反复扫孔,清除浮渣,确保孔径、孔深符合要求,防止堵孔。用高压风从孔底向孔口清理钻渣。用经纬仪、测斜仪等检测孔深、倾角、外插角。5.1.5安装管棚钢管钢管在专用的管床上加工好丝扣,导管四周钻设孔径1016mm注浆孔(靠孔口2.5m处的棚管不钻孔),孔间距

6、1520cm,呈梅花型布置。管头焊成圆锥形,便于入孔。棚管顶进采用装载机和管棚机钻进相结合的工艺,即先钻大于棚管直径的引导孔(108 mm或127 mm),然后用装载机在人工配合下顶进钢管。接长钢管应满足受力要求,相邻钢管的接头应前后错开。同一横断面内的接头数不大于50%,相邻钢管接头至少错开1m。5.1.6 注浆安装好有孔钢花管、放入钢筋笼后即对孔内注浆,浆液由zj-400高速制浆机拌制。注浆材料:注浆材料为m20水泥浆或水泥砂浆。采用注浆机将砂浆注入管棚钢管内,初压0.51.0mpa,终压2mpa,持压15min后停止注浆。注浆量应满足设计要求,一般为钻孔圆柱体的1.5倍;若注浆量超限,未

7、达到压力要求,应调整浆液浓度继续注浆,确保钻孔周围岩体与钢管周围孔隙充填饱满。注浆时先灌注“单”号孔,再灌注“双”号孔。5.2施工控制要点钻孔前,精确测定孔的平面位置、倾角、外插角,并对每个孔进行编号。钻孔外插角13以为宜,工点应根据实际情况作调整。钻孔仰角的确定应视钻孔深度及钻杆强度而定,一般控制在11.5。施工中应严格控制钻机下沉量及左右偏移量。严格控制钻孔平面位置,管棚不得侵入隧道开挖线内,相邻的钢管不得相撞和立交。经常量测孔的斜度,发现误差超限及时纠正,至终孔仍超限者应封孔,原位重钻。掌握好开钻与正常钻进的压力和速度,防止断杆。6.劳动组织6.1劳动力组织方式:采用架子队组织模式。6.

8、2施工人员应结合试验段确定的施工方案、机械、人员组合、工期要求进行合理配置。每个施工作业班组人员配备表负责人1人技术主管1人专兼职安全员1人工班长1人指挥喷浆人员2人技术、质检、试验人员3人机械工、普工20人其中负责人、工班长、技术人员、专兼职安全员必须由施工企业正式职工担任,并可根据工程情况适当配备若干劳务工人。7.设备机具配置结合正常施工需要,管棚施工机械设备配置如下:管棚钻机12台、电动空压机1台、注浆机1台、zj-400高速制浆机1台、混凝土拌合站一座、混凝土振动棒2个、钢模板、木模板、j3g-400a型型材切割机1台、型钢弯制机1台、bx1400型交流弧焊机2台、砼搅拌运输车(3.5

9、m3)1辆、zlc50c装载机1辆。8.质量控制及检验 8.1 主控项目108大管棚质量检测按客运专线铁路隧道工程施工技术指南(tz214-2005)和客运专线铁路隧道工程质量验收暂行标准(铁建设2005160号)规定的试验方法检验。管棚所用钢管进场必须按批抽取试件作力学性能(屈服强度、抗拉强度和伸长率)和工艺性能(冷弯)试验,其质量必须符合国家有关规定及设计要求。检验数量:以同牌号、同炉罐号、同规格、同交货状态的钢管,每60t为一批,不足60t按一批计。施工单位每批抽检一次;监理单位按施工单位抽检次数的20%进行见证取样检测或按施工单位抽检次数的10%进行平行检验,至少一次。检验方法:施工单

10、位检查每批质量证明文件并进行相关性能试验;监理单位检查全部质量证明文件和试验报告,并进行见证取样检测或平行试验。l 管棚所用钢管的品种和规格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检验数量: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全部检查。 检验方法:观察,钢尺检查。l 管棚搭接长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检查数量: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全部检查。检验方法:尺量。l 注浆浆液的配合比应符合设计要求。检验数量: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全部检查。检验方法:施工单位进行配合比选定试验;监理单位检查配合比选定单,并进行见证试验。 l 注浆压力应符合设计要求,注浆浆液应充满钢管及其周围的空隙。检验数量:施工单位全部检查;监理单位按施工单位检查数量的20%见证检

11、查。检验方法:施工单位查施工记录的注浆量和注浆压力,观察;监理单位见证检查。8.2 一般项目l 管棚钻孔的允许偏差应符合下表的规定:管棚钻孔允许偏差序号项目允许偏差1方向角1o2孔口距50mm3孔 深50mm检验数量:施工单位全部检查检验方法:仪器测量、尺量9.安全及环保要求9.1安全要求施工区域应设警示标志,严禁非工作人员出入。现场设专人统一指挥,并设一名专职安全员负责现场的安全工作,坚持班前进行安全教育制度。电线包皮应完好,开关应装在固定闸刀盒内。安全员应随时观察地质变化,发现有松动滑块现象,应立即撤离工作面。大管棚必须在洞身开挖前完成。洞口开挖时应预留管棚施工台阶,搭设管棚施工工作室,钻机脚手架平台应支撑在稳固的地基上。在软弱围岩地段,立柱底应加设垫板或垫梁。在施作大管棚预支护的过程中应设置必要的监测项目,根据监测反馈信息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以保证施工安全和施工质量。9.2环保要求注意夜间施工的噪音影响,尽量采用低噪音施工设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