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认识与思考[权威资料]_第1页
对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认识与思考[权威资料]_第2页
对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认识与思考[权威资料]_第3页
对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认识与思考[权威资料]_第4页
对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认识与思考[权威资料]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对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认识与思考 摘要:随着我国市场化改革和国际化进程的加快,利率市场化成为下一步金融改革的必然要求。尽管我国在1996年启动了利率市场化改革的进程,先后取消了119种利率管制,但由于关键领域的利率管制未能放开,我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依然任重道远。而回顾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过程,我们可以发现国有企业的低效以及金融市场的分割是改革致命的障碍。所以,提高国企效率,完善金融市场体系是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内在要求。 关键词:利率市场化;国有企业;国有银行;政府;金融市场 f830 a 1001-828x(2015)005-000-02 利率市场化是指将利率的决策权交给金融机构,由金融机构

2、自己根据资金状况和对金融市场动向的判断来自主调节利率水平,最终形成以中央银行基准利率为基础,以货币市场利率为中介,由市场供求决定金融结构存贷款利率的市场利率体系和利率形成机制。其核心内容是利率形成机制的市场化,包括利率决定、利率传导、利率结构和利率管理的市场化。同时,具有个体利益的真正意义上的市场主体的存在也是利率市场化的关键因素,使市场主体享有充分的自主权也是促成市场化利率形成的重要条件。 一、迫在眉睫的利率市场化改革 回顾金融史上数次重大的利率改革,我们发现由利率管制所导致的金融压抑(financial repression)是各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重要背景。20世纪70年代伊始,利率管制弊

3、端开始有所显现,而仅仅过了十年,许多国家就已经走上了利率市场化改革的道路。美国和日本,先后于1986年和1994年完成了真正意义上的利率市场化改革。发展中国家也紧随其后,掀起了一股世界性的利率市场化改革潮流。 我国加入wto后,在许多经济领域完成了和世界的接轨,但不可否认的是,我国现实的利率状况与利率市场化要求还相距甚远,与发达国家高度系统化的利率体系还存在很大的差距,突出表现在利率形成机制的非市场化和利率管理体制的行政化的问题上。在我国现行利率管理体制下,中央银行根据社会资金供求,社会平均利润率,企业和银行赢利水平等经济指标来制定利率政策。但这些标准往往波动不定,存在一定的时滞效应和失真现象

4、,导致央行难以获得准确全面的信息。因此,由央行主观确定的利率水平难以体现真实的市场均衡。故而,加快利率市场化的步伐对中国进一步的金融改革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在经济和金融全球化深入发展的今天,任何国家经济政策的制定,都应该适合世界经济发展的潮流,也会对国际经济产生影响。当前几乎所有的西方发达国家和大部分发展中国家都已经实现了利率市场化。在经济发展的新阶段,我国要进一步融入国际大市场,就要放开不适应经济发展的行政管制,加快与国际市场接轨。这也要求我国进行利率市场化改革。 二、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努力 其实,我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早在上个世纪90年代就开始了。在世界性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浪潮下,我国于19

5、96年率先启动了货币市场改革。1996年6月1日人民银行决定放开同业拆借利率的上限控制,同业拆借利率实现完全的市场化。自此之后,利率市场化改革逐渐稳步推行。1997年,我国组建银行间债券市场,债券回购利率和债券买卖价格就是完全由交易双方自行决定。1998年和1999年中国人民银行组织国债和政策性金融债市场化发行,实现了银行间债券市场债券发行利率的市场化。从1998年1月1日起,中国人民银行取消了贷款规模管理,开始全面转向间接货币政策操作。1998年3月21日,又着手对存款准备金制度实行改革。2002年开始积极地在8家农村信用社进行存款利率市场化的试点,赋予它们更大幅度地调整利率的权利。2004

6、年10月28日,国家放开了贷款利率上限和存款利率的下限。从2006年10月8日开始,央行在货币市场试运行了上海银行问同业拆借利率报价工作,并从2007年1月1且起正式每日对外发布,使之逐步成为“中国基准利率”。此外,央行将逐步改善对存贷款基准利率的限制,疏通货币市场利率向客户利率传导的机制,主要内容包括减少基准利率档次、逐步放开大额存利率、逐步改善贷款基准利率的形成机制等。这一切表明,我国的利率制度已有相当大的改进,原先严格管制的单一利率制度已被打破。 2013年7月19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自2013年7月20日起全面放开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管制。全面放开贷款利率管制后,一方面有利于促进金融机构

7、采取差异化的定价策略,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并不断提高自主定价能力,转变经营模式,提升服务水平,进一步加大对企业、居民的金融支持力度。另一方面,贷款利率放开会加剧银行贷款市场的竞争,从而使市场机制发挥的作用更明显,更好地发挥优胜劣汰的作用。此项改革是进一步发挥市场配置资源基础性作用的重要举措,对于促进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经济结构调整与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意义。此项改革也预示着我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又迈出了非常重要和关键的一步。 银行贷款利率管制全面放开,对中国金融市场利率市场化来说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但我国利率体系中一个起决定性作用的利率,即居民存贷款利率,却始终未能实现市场化。众所周知,居民存款是货

8、币资金的主要供给来源,为什么国家始终没有在居民存贷款领域实行市场化改革?我认为有以下两个原因是极其重要且容易被忽视的。 三、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绊脚石 (一)国有企业的低效 为什么我国的银行利率市场化举步维艰?我认为,一个深层次的历史原因就是国有企业的低效率。国有商业银行作为利率市场化改革的主力军,与国有企业存在着一种特殊关系。而众所周知,政府与国有企业的关系犹如父子一般,一荣俱荣,一损俱损。而在国企效率低下,没有商业银行贷款支持便可能破产的情况下,政府根本无法放开手脚在利率市场化领域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因为这直接涉及到政府自身的利益。 国有企业承担了过多的冗员和工人福利等社会性职能,比如为了

9、政治的稳定,城市秩序的维稳,往往在一个国企岗位安排许多不必要的人员就业,使国有企业在社会性负担的重压下无法提高其生产的效率。此外,国有企业效率低下一定程度上可以追溯到建国初期我国特殊的政治经济形势。新中国成立后,百废待兴,国内国际的政治形势相当严峻,故国家急需国有企业来发展生产恢复经济,加强军工巩固边防。在这种历史背景下,国家以财政代替金融,全力支持国有企业的发展。政府可以调集全国的资源来补贴这些企业,并让这些企业优先从银行得到发展资金。但这种以直接财政拨款为主要资金来源的筹资方式使得国有企业基逐渐产生了“等、靠、要”的恶习;之后,我国进行了两次利改税的税制改革,国有商业银行对国有企业的支持由

10、贷款代替了原先的直接拨款。但这时的国有企业依然没有改变其政府附属物的性质,无法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独立经营。在这种历史惯性下,政府与国有企业和商业银行形成了一种默契的利益连带关系,使得国企在效率极低的状况下仍然可以获得大量的银行贷款和政策倾斜,而国企运转效率的萎靡不振使得商业银行长期背负着大量不良资产的负担,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政府把利率市场完全放开,国有商业银行必然会遇到国际金融巨擘和国内日益繁荣的金融市场的巨大竞争压力,而一旦国有商业银行不能稳定地运转,其对中国经济的危害是难以想象的。 (二)金融市场的分割 金融市场即货币资金流通的市场,是指货币资金盈余的部门和货币资金短缺的部门通过交易金融性商

11、品而融通货币资金的活动和关系的总称。我认为,利率市场化实质上是一个培育金融市场由低水平向高水平、由简单形态向复杂形态转化的过程。如果不能推进货币市场的全面健康发展,打破狭义金融市场的和货币市场的隔阂,使金融市场上形成的利率信号能准确地反映市场资金的供求状况,为整个利率改革的推进形成一个可靠的基准性利率,利率市场化改革就无法真正收到成效。而我国目前的金融市场存在着市场分割现象。货币市场、债券市场、股票市场、存贷款市场和外汇市场各自为战,独霸一方,未能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即便某一市场实现了利率市场化,其作用也会因为相关金融市场的利率管制而归于无效。从另一个方面讲,在这种市场分割的情况下,投资者积极性的套利机制没有生长的土壤,一个信息均衡的市场利率便无从谈起,真正地实现利率市场化便也遥不可期了。 参考文献: 1魏澄荣,刘义圣.马克思的利率市场性与我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8. 2武晓玲,王海东.从国有企业看银行利率市场化问题.西安交通大学管理学院,2004,2. 3李伟明,张永生.对我国利率市场化的思考.青岛大学经济学院,2004,2. 4祁楠.人民币利率市场化研究.南开大学金融学院国际金融系,2005,5. 5史永立.马克思利息理论与西方利息理论的比较研究.西北大学,2008,6. 6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