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节镜下股骨髁软骨缺损修复术的临床报告_第1页
关节镜下股骨髁软骨缺损修复术的临床报告_第2页
关节镜下股骨髁软骨缺损修复术的临床报告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关节镜下股骨髁软骨缺损修复术的临床报告文章来源 毕业论文网 目的 探讨关节镜下股骨髁软骨缺损修复术(自体骨软骨柱移植)的可行性。方法 2008年2月2010年4月,采用关节镜下关节镜下股骨髁软骨缺损修复术(自体骨软骨柱移植)23例股骨髁关节软骨缺损。男15例,女8例;年龄1645岁。13例运动伤,2例跌伤,8例无明显外伤史。3例伴绞锁,2例伴弹响。病程l10个月。软骨缺损深度按照国际软骨修复协会标准分级:级17例,级6例。缺损范围2.04.0cm2。lysholm评分(65.21士13.24)分。15例外伤患者为股骨外髁负重面局灶性软骨损伤,均为单个创面,损伤范围2.54.0cm2;8例无外伤

2、患者为股骨内髁负重面局灶性软骨软化或软骨剥脱,损伤范围2.o3.0cm2。采用smith+nephew镶嵌式骨软骨移植器,在关节镜下取膝关节非负重关节面骨软骨条,将之移植修复膝关节负重面的局灶性软骨缺损。结果 术后随访1220个月,平均15个月,患者临床症状消失,关节活动度正常。术后lysholm评分(92.37士9.18)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mri显示软骨缺损区软骨表面平整,移植的骨软骨柱位置良好。结论 关节镜下自体骨软骨柱移植技术是治疗股骨髁级软骨损伤一种安全有效的临床治疗方法,对关节负重面局灶性软骨损有较好、确切的治疗效果。供区和受区是否能长期维持正常或

3、接近正常的结构和功能,还需进一步长期的随访和研究。 关节镜 膝关节  股骨髁软骨缺损  自体骨软骨柱移植  修复         关节软骨缺损的修复一直是临床和实验研究的热点问题。由于关节软骨组织内没有血管、淋巴管及神经组织,损伤后其自身的修复仅通过关节内压力变化,关节液与软骨基质进行交换而获取营养,其修复能力十分有限,治疗上通过非手术方法尚无有效报道。临床上治疗软骨缺损的手术有磨削成形、软骨下钻孔、微骨折、自体及异体骨软骨移植、细胞移植技术。自1995年outerbridge等1应用自体骨软骨

4、移植以来,中长期随访临床效果显著。2008年2月2010年4月,我们在关节镜下采用自体骨软骨柱移植术治疗23例股骨髁软骨缺损患者,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男15例,女8例;年龄1645岁,平均31岁。左膝7例,右膝16例。运动伤13例,跌伤2例,8例无明显诱因或外伤史。主要临床症状为膝关节疼痛肿胀不适,活

5、动后加剧;其中3例伴绞锁,2例伴弹响。检查:均有不同程度关节积液,股四头肌萎缩。术前lysholm评分(65.21士13.24)分。常规行mri检查,确定软骨损伤部位及适应关节镜下手术。病程110个月,患者既往无膝部手术史。         1.2 关节镜检查         本组患者均行关节镜检查,软骨缺损深度按照国际软骨修复协会(international cartilage repair society,icrs)标准分级2。15例外伤患者均为股骨外

6、髁负重面软骨损伤,为单个创面,范围2.54.0cm2。软骨损伤深度icrs分级级12例,级3例。8例无外伤史患者均为股骨内髁负重面局限性软骨软化或剥脱,范围2.03.0cm2;其中3例为局限性软骨软化,呈乒乓球样浮起,icrs分级级,5例为局限性软骨剥脱,软骨下松质骨外露,icrs分级级。本组12例伴半月板损伤,5例有关节内游离体。         1.3 手术方法         选用stryker(美国)关节镜、smith+nephew骨软骨移植骨软骨

7、移植器械(美国)等器械。连续硬膜外麻醉下,自髌下前内、外侧入路,进行常规关节镜检查,明确病变部位及损伤情况,确认软骨缺损区边缘。在软骨缺损区用刨削器清理软骨缺损部位,边缘达到正常软骨,注意周缘壁应与底部垂直。直视下根据缺损灶大小,在导向器的引导下在受区钻孔,根据缺损区大小选择适当口径空心钻,本组选择4.5mm或6mm口径的空心钻相间使用,每孔之间相隔1mm,孔深15mm。然后,在同侧股骨髁滑车内侧边缘关节非负重区,应用软骨取出器钻取与相应受区骨孔大小、数量及长度相等的骨软骨柱,将骨软骨柱缓慢地植入相应大小的受区骨孔,植入的骨软骨覆盖缺损范围的70以上。本组患者取骨移植量为25个骨软骨柱,钻孔时

8、保留孔间1mm骨桥以达压紧固定,植入骨软骨柱时预留骨洞1mm高度,以免出现骨髓内高压,植入后的软骨面和关节轮廓保持一致。对于合并半月板损伤患者进行修整,有关节内游离体者清理取出游离的骨软骨碎片。         1.4 术后处理         术后应用弹力绷带包扎。术后第1天开始应用cpm机进行被动、缓慢的屈膝功能锻炼,并逐渐增加关节屈曲范围至正常。4周后下床行膝关节非负重功能锻炼,6周后可部分负重,术后3个月膝关节功能恢复正常。   

9、;      1.5 结果         术后切口均i期愈合,无并发症发生。18例获随访,随访时间1220个月,平均15个月。术后6个月15例关节症状完全消失;3例剧烈活动后关节出现肿胀、疼痛,经对症治疗后症状缓解。术后12个月患者行关节mri扫描,软骨缺损区软骨表面基本平整,移植骨软骨柱位置良好。术后12个月lysholm评分(92.37士9.18)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nbs

10、p;  2  讨论         成熟的软骨细胞不能进行有丝分裂,且关节软骨内无血管、淋巴管及神经组织,软骨的营养供给是通过关节活动产生压力变化,使关节液在关节腔与软骨基质间交换,软骨细胞获取营养,进而维持软骨的正常结构和功能;因此两个多世纪以前,hunter就发现关节软骨一旦损伤,自体修复力极差。软骨缺损的修复一直是临床探索的目标3。         王玉发、夏虹等4,5分别采用筋膜蒂骨膜移植修复软骨缺损和骨膜移植治疗股骨头坏死的实验研究,认为筋膜蒂骨膜移植,由于有血液供应,能再生关节软骨修复关节软骨损伤。madsen等6报告了膝关节剥脱性骨软骨炎的骨膜移植18例,其中8例(占44)术后8年分别因为活动受限、骨膜炎或膜内骨化的形成而再次手术,仅2例疼痛缓解。软骨下骨的钻孔能引发关节软骨的自身修复反应,但创面多以纤维组织或纤维软骨修复,缺乏关节软骨的结构、成分、机械特性和耐久性,不能承受重力负重。自体软骨细胞移植(act)于1994年始用于临床7,临床应用效果满意8-10,但act存在以下缺点:软骨细胞可能从移植物区向外渗露;移植物区内的细胞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