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物理说课稿4篇_第1页
2021年物理说课稿4篇_第2页
2021年物理说课稿4篇_第3页
2021年物理说课稿4篇_第4页
2021年物理说课稿4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dont waste your life, where you will regret it.整合汇编简单易用(页眉可删)物理说课稿4篇 物理说课稿 篇1尊敬的的各位评委老师下午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必修2第七章第七节动能和动能定理,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的说课,教材分析,学生学情,教学目标,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节内容主要主要学习一个物理概念:动能;一个物理规律:动能定理,通过前几节的学习,学生已认识到某个力对物体做工就一定对应着某种能量的变化。在_第一节追寻守恒量中,学生也知道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动能,那么物体的动能跟那些因素有关,引起动能变化的原因是什么?这都是

2、本节课要研究的内容,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既深化了对功的理解,对功是能量变化的量度有了进一步的理解,拓展了求功的思路,也为下一节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学习打下了基础,并为用功能关系处理问题打开了思维通道,因此本届内容在_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是关建的一节,是重点的一节。二、学生学情深入了解学生是上好课的关键,我对学生的基本情况分析如下:(1)学生已经知道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做动能。(2)学生已经认识到做功必然引起对应能量发生变化。(3)学生已经知道用牛顿第二定律和运动学公式可以把力学量与运动联系到一起。(4)通过三年多物理知识的学习,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实验能力、分析问题能力、归纳总结能力。三、教学目

3、标(一)、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动能的概念、单位以及符号2、理解动能定理及其物理意义3、理解做功的过程是能量转化的过程过程与方法:通过动能定理的推导,体会演绎推理方法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动能定理演绎推理过程,培养对科学研究的兴趣2、通过动能定理应用的学习,领会用动能定理解题的优越性(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对动能公式和动能定理的理解与应用。难点:通过对动能定理的理解和应用,加深对功、能关系的认识。关键点:动能定理的推导四、教法学法教法(主要采用探究发现法):1、直观演示法、问题探究的方式(创设情景,引发兴趣)2、活动探究法(理论推理)3、集体讨论法(提出问题,学生

4、讨论,分析归纳总结)学法:观察思考、思考评价法、分析归纳法、总结反思法五、教学过程1、复习提问,引出课题2、实验演示,分析影响动能的因素3、理论推导,归纳总结,得出结论4、拓展延伸,引出动能定理5、典例引领,内化反思6、反思总结,加深记忆(一)_第一节“追寻守恒量”告诉我们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动能;上一节我们探2那么动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具体的表达式如何究了功和速度的关系得出了呢?出示课题:动能和动能定理(二)实验演示,分析影响动能的因素演示观察实验思考:(1)从高度相同质量不同的小球滚到底端谁的速度大?谁做的功多?谁得动能大?(2)从高度不同质量相同的小球到低端谁的速度大?谁做的功多

5、?哪个的动能大呢?(3)总结一些动能与那些因素有关?(以达到引发学生兴趣为目的)结论:质量大,速度决定动能大小。3、理论推导,归纳总结,得出结论情境展示:例1、在光滑的水平面上,质量为m的物体在水平力f的作用下移动l,速度由v1增大到v2。提出问题:学生推导1、力f对物体所做的功是多大?2、物体的加速度多大?3、物体的初速度、末速度、位移之间有什么关系?4、综合上述三式,你能推导得出什么样的式子?5、归纳总结,得出结论(1) 它包含了影响动能的两个因素:m和v(2) 这个过程末状态与初状态的差,正好等于力对物体做的功(3) 它涵盖了我们前面探究得到的结论v2.于是我们说质量为m的物体,以速度v

6、运动时的动能为(1)概念:(2)动能的标矢性:(3)动能的单位:(4)动能式状态量还是过程量4、拓展延伸,引出动能定理,组织学生一起进一步分析例1的推导结果:提出问题:(1)等式左边w的意义(2)等式右边意义是什么?(3)此式的又表达了什么意思?(4)结论.上面关系表明:概念:合外力在一个过程中对物体做的功,等于物体在这个过程中的动能变化。这个结论叫做动能定理。(1)w为合力所做的功,公式右边代表着变化量(2)当物体在变力作用下或者是做曲线运动时,动能定理也同样适用。5、典例引领,内化反思例2一架喷气式飞机质量为m=5000kg,起飞过程中从静止开始滑跑。当位移达到530时,速度达到起飞速度。

7、在此过程中飞机受到的平均阻力是飞机重量的.倍。求飞机受到的牵引力6、反思总结,加深记忆1、为什么动能定理能解决变力问题?2、建立动能和动能定理用了什么研究方法?3、建立动能定理经历了那些过程?4、这节课有什么收获(课堂小结)?目的(通过问题,引导学生对认知过程、结果进行自我检查)物理说课稿 篇2把握新教材 用好新教材从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教法和学法说起高中一年级物理新教材按知识的逻辑性重新把高三年的一些内容放到起始年段来讲述,当然在难度、深度方面有所不同,讲述的方式方法也有巧妙的安排,如该回避的尽量不予提及、该简化的毫不保留、大胆下放一些内容作为选修教材等等,故把握好高一物理教材的度至关重要,下

8、以一节“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的教学法为例,加以阐述,以食读者。一、教材地位:1、本课是新教材高中物理第一册(试验修订本必修)第七章第四节;主要内容是讲授“动量守恒律”在碰撞、爆炸等内力 外力这类题型中的应用。2、地位:“动量守恒律”是大自然界物体间相互作用的普适基本规律之一。它反映了系统相互作用对时间的累积(ft)总和为零的这么一个定律,近代研究表明守恒律_于对称性;考虑教材编排的系统性,书上从牛顿运动定律中导出动量守恒,然而其适用范围却比牛顿运动定律广泛得多-不论是变力还是恒力、不论是哪个参照系、不论是高速或低速,宏观或微观系统等都可以使用;且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无需虑及中间细节,只需注意始、末

9、态,具有简捷方便的独特优势,为处理力学(含后续学习的电力、磁力)问题辟开了一新的思维方法。本课是“教纲”里要求学生熟练掌握、高考重点考查的知识点,故应教好本课。3、编排: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是继学生学习了“动量、动量定理、动量守恒定律”之后,通过应用守恒定律解决碰撞等实际问题达到掌握该定律的一节习题课-旨在加深对动量及守恒条件的理解、进而熟练地应用守恒定律列式求解相关定量问题。4、依据教纲对本节的“b”级要求、教材的编排,本节教学目标可定为:1知识目标:学生要会用动量守恒律处理一维碰撞、爆炸等两物体相互作用的问题:即会确定系统、分析相互作用过程(初、中、末态)物体的受力,从而判定系统动量为什么守

10、恒;根据动量守恒律的矢量性、同时性(“一边一时”),正确写出已知条件、守恒方程、求得未知量;知道守恒律解题优点所在。书p1272能力目标:提高解题能力即读题、析题、图景想象等能力,掌握解题步骤、解题表述等科学思维习惯及方法。3德育目标: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辨证唯物主义实践观。5、教学重点:正确列出动量守恒方程及应用守恒律解题的一般方法。教学难点:如何使学生深刻领悟一维矢量的运算方法-化为标量(代数)运算。初动量、末动量的理解及确定二、教法说明:本堂课主要采用讨论、阅读指导、练习、实验及多媒体放映等教学方法。教法选择的依据:应用讨论法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集思广益、取长补短,渗透合作、共赢的思

11、想,调动积极性:作为知识应用课,正是需要对问题进行分析讨论,求得共识,本课应让学生读题并讨论-分析系统动量是否守恒?加深对知识应用的领悟。有些老师处理问题时也是在讨论、自学中完成的。教学法指出:练习本身是一种知识应用,同时又是巩固知识形成技能、技巧的重要手段。练习法应是本节的重头戏,旨在培养正确的解题思路、建构物理图景、掌握严谨的解题规范籍以形成好的学习习惯,同时让学生感到学以致用,悟出守恒律解题的方便所在,提高解题能力。大纲中就明确指出:“做好练习是使学生牢固地掌握基础知识,灵活地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途径”,扬振宁教授曾回忆起他的大学生涯时说“勤奋地去做练习”“习题做得很多”。通过观看实况录象

12、(打台球、挂车等)、观察气垫导轨上滑块的碰撞等实验引起同学们对碰后物体速度求解的兴趣,让同学们认识到本课学习的意义;通过直观模拟碰撞现象给学生以更多的感性认识,变抽象为具体,多维度化解教学难度,加深对规律应用(知识)的记忆。如果说学习要达到深透的境地,真正学有所得,学生必须在读书上狠下功夫,读书方法的渗透就成为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如符号法、旁批法、类比法、纲领法等等;教科书是学生在学校中获得知识的主要_,应注意在物理内容的讲授过程中加强对学生阅读的指导。这一节课应引导学生阅读课本关于碰撞、爆炸等过程叙述,进一步理解系统内力、外力、外力之和的概念,弄清初、末态的界定以及什么是相互作用前、后的总动

13、量;通过读题指导,教给学生抓住关键词句、挖掘隐含条件(如“一起”、“静止”、“相向”、“突然”等等),建构物理模型,逐步学会读物理书。人类对经历过的挫折总是记忆犹新,本节可以通过对典型例题的分析、求解,通过学生动脑、动手演算,比较、讲解不同学生的答题错误,特别是对动量矢量性的疏忽和运算错误,进行有目的的强化,以期突破本节的难点。如对书上【例2】设具体数字而让学生解答,待出现答题错误时加以纠正;也可做这样的理想实验:站在悬崖边的人,给他一个动量,他将如何运动?引出对方向性的思考,如此种种让学生牢固烙上动量是矢量动量守恒律是矢量式的印象。教材教法处理注意点:本节内容在高三教学中还须深化,考虑高一学

14、生各方面能力限制(如数学、语文能力等),教学所涉及的习题尽可能过程清晰、系统(对象)容易确定;只要求到一维两物体的题型,系统只有某方向动量守恒的问题尽量回避;守恒定律中速度相对性及变质量问题高一年不予提及;知识的综合只牵涉到平抛或竖直上抛即可,且作为较高要求,应放在另一节练习课上。三、学法设计:本课的教学要培养科学的读书及解题方法,力求养成规范答题习惯,提高学习积极性。通过对定律导出的简单复习,培养正确的思维习惯-即从本质上明确定理、定律的来龙去脉,原理上真正理解定律的适用条件(比牛顿运动定律更广);通过解答实际题目的训练,培养审题能力、养成注重过程分析注意整体思维和严谨解题步骤的习惯,克服边

15、审题边列方程的缺陷,形成按时间并列型思路列已知量的方法;引导题后小结-“题后思”,让学生变“学会”为“会学”即守恒律题型的一般解题方法:确定对象 确定过程并分析确定正方向并写出已知列方程求未知量。高一学生喜好表现,可以通过对不同层次教学对象课堂作业的投影、讲评,可激发学者“愿学”的情感,让大家学有所获有所得,多层面提高学力。注意由浅入深、按步解答、适当降低、抓好反馈落实的环节,注意归纳,给予机会提高自信心以激发差生学习情绪,解题时易出现的混乱问题有二:一是符号问题,强调设正方向,若未知量方向已明确则未知量字母只代表大小即可,若未知量方向不明,则未知量字母含有大小和方向,依得出的结果再行分析;二

16、是守恒方程“一边一态”的问题,解决办法是严格列出已知,作图辅助思维。把例题及课堂练习发到学生手上,适当选择1-2题综合型题目(两个以上知识点),鼓励好生上台讲述,多完成难一点作业,籍以调动优等生的积极性。在上述关于教材、教法、学法等分析的基础上,我实施了这一节课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教学实效。四、新教材教学的心得:新教材把高三年级某些重要的章节都下放到了高一年来(如动量、曲线圆周运动、万有引力定律等),这些内容都是要求较高且不容易理解和掌握的高考重点知识,放在高一年的目的之一是保证力学知识在高中阶段的连贯性、完整性、系统性。考虑高一学生能力的发展水平,教材把这些知识编排得深理浅出,通俗易懂,既照顾

17、科学性又兼及可读性,因而有降低知识难度的意图,特别是不涉及繁难的隐含条件较多的物理问题,着重于知识形成过程的介绍及知识的实际应用,教学时切勿想一步到位,盲目拔高,应遵从直观简洁的理论实质及准确叙述有实际意义的应用练习巩固,把握好度(特别是梯度),重在激发学习兴致。粗看起来教材似乎又回到了80年代全日制十年制高级中学的教材编排顺序,细细品味,却是螺旋式上升了一大台阶:屏弃了过于枯燥的理论论述;吸取了近几年各方面最新最好的教育教学精华;溶入了颇具时代气息的生产生活实例及最新科技成果;体现了教育教学革新的趋势,是对以往教材的大洗礼。教科书具有很强的可读性、大众性,特别是“阅读材料”和“做一做”教学中

18、要充分挖掘教材、抓住机会,提高学生的阅读自学能力。物理说课稿 篇3各位老师:你们好!今天我要说的是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章小粒子与大宇宙的第二节看不见的运动的内容。首先说一下我对本节教材的分析:一、教材分析(说教材)1教材简析本节内容是学生在学习了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组成等知识的基础上引入的一节概念课课,本节内容比较抽象,对于分子动理论的内容是通过物质的宏观现象分析总结出来的,所以教材对分子动理论的每项内容都是首先提出问题,然后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探索,通过讨论宏观现象,得出“分子间存在空隙、分子在永不停息的做无规则运动、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的结论。在这些实验探究完成之后,教材接着介绍

19、了物质中的分子状态,解释了固态、液态、气态所具有宏观特征的根本原因,充分体现了“注重实验探究”的新理念。2教学目标的确定依据课程标准要求、本节教材特点以及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知识与技能目标:1理解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能用分子动理论解释生活中的相关现象;2了解固态、液态、气态的分子状态。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验探究。讨论、分析、概括出“分子间存在空隙、分子在永不停息的做运动、分子间存在着互相作用的引力和斥力”的结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乐于用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解释宏观现象,对宏观现象的微观机理有探究兴趣。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蕴含物理知识,物理就在身边,从而进一步培养

20、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3教学重点,难点的确定依据课程标准要求和本节教材实际,并结合学生的实际,本节课主要是让学生理解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所以本节课的重点是通过探究实验归纳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而对分子动理论知识,限于学生的认知水平,可能无法自己理解,得需要教师的合理引导,所以用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解释生活中的相关现象定为本节课的难点。二、教学策略(说教法、学法)1教法选择:本节教学提倡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通过实验探究,掌握科学的方法,培养科学态度,养成独立观察并分析问题、得出结论的习惯。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合作者,提倡教师成为学生探究和讨论的一员,积极参与学生活动,这样

21、可以引导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发表自己的意见2学法指导:作为教师来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培养其能力是物理教学的落脚点。因此这节课采用自主学习发现问题,合作探究寻求方法的兵帮兵学习方法,从而最大限度地凸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合作能力、动手实验能力、收集数据提取信息的能力。三、教学程序及设想:1导入新课(2分钟)为更好的落实“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新课程理念,把教学内容转化为具有潜在意义的问题,导入本节新课时,采取演示实验导入的方式,(演示实验是请同学们观察桌上的分别装有50ml酒精和50ml水的量筒,问学生能看到水和酒精的间隙吗?)让学生产

22、生强烈的问题意识,使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成为“猜想”继而思考的过程。2. 新课教学(25分钟)(板书:看不见的运动)探究一:分子间有空隙请同学们按课本中第一个实验探究做实验,要求将水倒入酒精中,倒入前,请各组猜想混合后的总体积并记录在课本的空白处。比较实验结果,并与猜想的结果对照。实验结果是总体积没有100ml,那么少掉的那些体积跑到哪里去了,请同学们猜想原因。如果猜不出,老师提示:往一堆鸡蛋里撒一把细沙子,你能看见细沙吗?为什么?直到同学们得出正确结论:分子间有空隙。也可以用针筒吸入一定的空气,然后挤压,发现针筒里的空气减少了。说明气体分子之间也有空隙。(板书:一、 分子之间存在着空隙)师问:

23、组成物体的微粒都在原地不动吗?请猜想。探究二:分子的运动(1) 多媒体展示:将空瓶口对准装有棕色的二氧化氮气体的瓶口(按图10-16(a),抽去中间的毛玻璃,观察空瓶中是否有棕色的气体。解释为什么选用图10-16(a)的原因:二氧化氮密度比空气大,实验(b) (c)没有(a)更能充分证明气体分子在永不停息的做无规则运动。(2)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别向冷水和热水中滴入一滴墨水,观察墨水是否散开,哪个散得快。请学生回答观察到的现象,并说明现象产生的原因。(板书:二、 组成物质的分子都在永不停息作无规则运动)师生共同总结出扩散的定义,并引导学生总结总结扩散的影响因素和原理。扩散:不同的物质相互接触

24、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扩散,温度高时扩散得快。扩散现象说明:分子间存在间隙。分子都在永不停息地作无规则运动。探究三:分子间的作用力(1)把两块表面干净的铅块压紧,下面掉着一个重物时能不能被拉开?(2) 将注射器中注入水,用手堵住针筒嘴,用力推活塞,容易推动吗?(与空气相比)首先通过分组实验和观看视频然后引导同学说出实验现象产生的原因。(板书:三、 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四、 物质中的分子状态列举生活中的三个例子:1、在空气中挥舞手臂轻而易举2、在没膝的水中急行步履维艰3、拔冻在冰中的木棒难于登天让学生带着解释这三种生活现象的问题阅读课本p200页的物质中的分子状态内容,并引导总结其原

25、因。(1) 固体:分子靠得很近有规律地紧挨在一起。所以,固体有一定的体积和形状。(2) 液体:分子靠在一起。在一定限度内,分子能运动或滑动,所以液体有一定的体积而没有一定的形状。(3) 气体:分子离得比较远,能自由地向各个方向运动。所以,气体没有固定的形状和确定的体积。4课堂小结,构建体系(5分钟)对应本节课的目标,让学生叙述这节课的收获,包括知识上、方法上以及能力上的收获,然后师生共同构建本节课的知识体系,使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知识有整体的把握,也体现了学科知识建构的思想。5当堂检测、巩固升华(10分钟)学生独立完成作业手册上的当堂检测检测题后,学生分组展示,对出错和疑问较多的地方,通过兵教兵和

26、师教兵的方式解决。6学后反思(3分钟)学生针对所学内容和本节的目标,在笔记上自己构建本节的知识树。四、板书设计最后我说一下这节课的板书设计,为了使学生对分子动理论的知识有个系统全面的掌握,最后说一下本节课的板书设计:第二节 看不见的运动1、 分子间有空隙2、 分子在永不停息地运动3、 分子间存在着互相作用的引力和斥力4、 物质中的分子状态以上是我对“看不见的运动”这节教材的认识和对这堂课的整体设计,由于本人水平有限,上面过程肯定有许多缺点和漏洞,希望各位老师多多批评指正,谢谢!物理说课稿 篇4一、说教材:本节从我国古代磁学研究的成就引入,指出指南针的发明对世界文明有重大影响。然后依次展现了三个

27、三级主题:“无处不在的磁”、“地磁场”、“磁性材料”。这样地结构贴切地体现了本节的主题-“我们周围的磁现象”。根据如上分析,可确定出本节教学的目标:知识与技能:1、列举磁现象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2、了解地磁场的知识,知道磁性材料的概念及主要用途。3、了解我国古代在磁现象方面的研究成果及其对人类文明的影响,关注与磁相关的现代技术发展。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实物、收集资料,初步了解我们周围的磁现象,培养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2、通过收集磁性材料应用实例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交流、合作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通过回顾我国磁学研究的光辉篇章,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与爱国情怀,树立振兴中华的使命感和责任感2、 通过了解磁现象在生活与生产中的广泛应用,使学生更加明确科学与技术、科学与社会的密切联系。3、 通过对地磁场成因的探讨及对“信鸽认家”现象的实验研究,培养学生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与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重点、难点分析:知道磁现象,了解地磁场和磁性材料是重点二、说教法、学法本节作为全章的起始节,避免涉及枯燥抽象的概念,力求从生活生产中的磁现象入手,引起学生研究的兴趣与激情。因此,教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