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冷站设计指导书_第1页
制冷站设计指导书_第2页
制冷站设计指导书_第3页
制冷站设计指导书_第4页
制冷站设计指导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制冷技术课程设计指导书制冷技术课程设计指导书 制冷站工艺设计基础制冷站工艺设计基础 制冷设备的选择计算制冷设备的选择计算 制冷站工艺设计是制冷技术课程中很重要的一项综制冷站工艺设计是制冷技术课程中很重要的一项综 合性实际训练项目。在进行制冷站工艺设计之前,必须合性实际训练项目。在进行制冷站工艺设计之前,必须 了解和收集以下原始资料:了解和收集以下原始资料: (1 1)用户要求用户要求:包括用户需要的冷量及其变化情况,供:包括用户需要的冷量及其变化情况,供 冷方式,冷水的供回水温度,用户使用场所及其安装方冷方式,冷水的供回水温度,用户使用场所及其安装方 面的要求。面的要求。 (2 2)水源资料

2、水源资料:是指制冷站附近的地表水、地下水的水:是指制冷站附近的地表水、地下水的水 量、水温、水质等情况。量、水温、水质等情况。 (3 3)气象条件气象条件:指当地的最高和最低气温、大气相对湿:指当地的最高和最低气温、大气相对湿 度、当地冰冻线的深度以及全年主导风向和当地大气压度、当地冰冻线的深度以及全年主导风向和当地大气压 力等。力等。 (4 4)地质资料地质资料:是指制冷站所在地区土壤等级、承压能:是指制冷站所在地区土壤等级、承压能 力、地下水位和地震烈度等资料。力、地下水位和地震烈度等资料。 (5 5)发展规划发展规划:设计制冷站时,应该了解制冷站的近期:设计制冷站时,应该了解制冷站的近期

3、 和远期发展规划,以便在设计中考虑制冷站的扩建余地。和远期发展规划,以便在设计中考虑制冷站的扩建余地。 一、一、制冷设备的选择计算制冷设备的选择计算 制冷设备的选择计算主要是根据工艺的要求和系制冷设备的选择计算主要是根据工艺的要求和系 统总制冷量来确定的,是在耗冷量计算的基础上进行的。统总制冷量来确定的,是在耗冷量计算的基础上进行的。 制冷设备选择的恰当与否,将会影响到整个制冷装置的运制冷设备选择的恰当与否,将会影响到整个制冷装置的运 行特性、经济性指标以及运行管理工作。制冷设备的选择行特性、经济性指标以及运行管理工作。制冷设备的选择 计算一般按下列步骤进行:计算一般按下列步骤进行: 1 1确

4、定制冷系统的总制冷量确定制冷系统的总制冷量 制冷系统的总制冷量,应包括用户实际所需要的制冷量,制冷系统的总制冷量,应包括用户实际所需要的制冷量, 以及制冷系统本身和供冷系统冷损失,可按下式计算:以及制冷系统本身和供冷系统冷损失,可按下式计算: Q Q0 0= =(1+1+A A)Q Q Q Q0 0制冷系统的总制冷量制冷系统的总制冷量(kW)(kW); Q Q用户实际所需要的制冷量用户实际所需要的制冷量(kW)(kW), (1kcal/h=1.163W1kcal/h=1.163W,美国冷吨,美国冷吨1USRt=3.517kW1USRt=3.517kW,英国冷吨,英国冷吨 1JRt=3.861k

5、W1JRt=3.861kW,1P1P马力马力=2500W=2500W);); A A冷损失附加系数。冷损失附加系数。 一般对于间接供冷系统,当空调制冷量小于一般对于间接供冷系统,当空调制冷量小于174kW174kW时,时, A=0.15A=0.150.200.20;当空调制冷量为;当空调制冷量为l74l74l744kWl744kW时,时,A=0.10A=0.10 0.150.15;当空调制冷量大于;当空调制冷量大于l744kWl744kW时,时,A=O.05A=O.05O.07O.07;对于直接;对于直接 供冷系统,供冷系统,A=0.05A=0.050.070.07。 2 2确定制冷剂种类和系

6、统形式确定制冷剂种类和系统形式 制冷剂的种类、制冷系统形式以及供冷方式,一般根据系统制冷剂的种类、制冷系统形式以及供冷方式,一般根据系统 总制冷量、用户所需的冷水流量、水温以及使用条件来确定。总制冷量、用户所需的冷水流量、水温以及使用条件来确定。 一般说来,对于空调工况制冷量大于一般说来,对于空调工况制冷量大于350kW350kW,而且对卫生、安,而且对卫生、安 全没有特殊要求时,均宜采用氨为制冷剂。当空调工况制冷量小全没有特殊要求时,均宜采用氨为制冷剂。当空调工况制冷量小 于于350kW350kW,而且对卫生、安全要求较高的系统,或直接供冷系统,而且对卫生、安全要求较高的系统,或直接供冷系统

7、, 均应采用对大气环境无公害或低公害的氟利昂类制冷剂或替代工均应采用对大气环境无公害或低公害的氟利昂类制冷剂或替代工 质。在热源条件合适或有废热可供利用的情况下,也可考虑采用质。在热源条件合适或有废热可供利用的情况下,也可考虑采用 吸收式或蒸汽喷射式制冷方式。吸收式或蒸汽喷射式制冷方式。 所谓制冷系统形式所谓制冷系统形式,是指使用多台制冷压缩机时,采用并联系统,是指使用多台制冷压缩机时,采用并联系统 还是单机组系统。制冷系统形式除与使用条件和使用要求有关外,还还是单机组系统。制冷系统形式除与使用条件和使用要求有关外,还 与整个系统的能量调节与自动控制方案有关。一般说来,对于制冷量与整个系统的能

8、量调节与自动控制方案有关。一般说来,对于制冷量 较大,连续供冷时间较长,自动化程度要求较高的系统,均应采用多较大,连续供冷时间较长,自动化程度要求较高的系统,均应采用多 机组并联系统。机组并联系统。 供冷方式供冷方式是指直接供冷还是间接供冷,一般根据工程的实际需要是指直接供冷还是间接供冷,一般根据工程的实际需要 来确定。例如,大中型集中式空调系统,均宜采用间接供冷方式;而来确定。例如,大中型集中式空调系统,均宜采用间接供冷方式;而 冷库的冷排管,则宜采用直接供冷方式。冷库的冷排管,则宜采用直接供冷方式。 此外,应根据总制冷量的大小和当地的气候条件及水源情况,初此外,应根据总制冷量的大小和当地的

9、气候条件及水源情况,初 步确定冷凝器的冷却方式以及冷凝器的形式,并根据供冷方式和使用步确定冷凝器的冷却方式以及冷凝器的形式,并根据供冷方式和使用 冷媒的种类,初步确定蒸发器的形式。冷媒的种类,初步确定蒸发器的形式。 3 3确定系统的设计工况确定系统的设计工况 制冷系统的设计工况包括蒸发温度、冷凝温度、以及压缩机制冷系统的设计工况包括蒸发温度、冷凝温度、以及压缩机 的吸气温度和过冷温度。的吸气温度和过冷温度。 (1 1)冷凝温度)冷凝温度t tk k 冷凝温度是指制冷剂在冷凝器中液化时的温度,其值与冷却冷凝温度是指制冷剂在冷凝器中液化时的温度,其值与冷却 介质、冷凝器的形式以及传热温差有关。介质

10、、冷凝器的形式以及传热温差有关。 采用水冷式冷凝器时采用水冷式冷凝器时 t tk k=t ts2 s2+(46) ( ) t ts2 s2=t ts1s1+ t () 或:或: () 公式中:公式中: t ts1 s1冷却水进冷凝器的水温 冷却水进冷凝器的水温(),根据冷却水的使,根据冷却水的使 用情况确定,对于使用冷却塔的循环水系统,用情况确定,对于使用冷却塔的循环水系统,ts1 =ts+ts 12 (5 7) 2 ss k tt t t ts s当地夏季室外平均每年不保证当地夏季室外平均每年不保证50h的湿球温度的湿球温度(); ts s安全值,对于自然通风冷却塔,安全值,对于自然通风冷却

11、塔, ts s = 57 ( ); 对于机械通风冷却塔,对于机械通风冷却塔, ts = 34 ()。 t ts2 s2冷却水出冷凝器的水温 冷却水出冷凝器的水温(),一般不超过,一般不超过35,并且与冷,并且与冷 却水在冷凝器中的温升却水在冷凝器中的温升t 有关,有关, t 值因冷凝器结构不同而异。值因冷凝器结构不同而异。 立式壳管式冷凝器:立式壳管式冷凝器: t = 24 () 卧室或组合式冷凝器:卧室或组合式冷凝器: t = 48 () 淋激式冷凝器:淋激式冷凝器: t = 23 () 采用风冷式或蒸发式冷凝器时采用风冷式或蒸发式冷凝器时 冷凝温度可用下式计算:冷凝温度可用下式计算: tk

12、=ts+(510) () (2)蒸发温度)蒸发温度to 蒸发温度是指制冷剂在蒸发器中沸腾时的温度,其值与所采用蒸发温度是指制冷剂在蒸发器中沸腾时的温度,其值与所采用 的冷媒种类以及蒸发器的形式有关。的冷媒种类以及蒸发器的形式有关。 以淡水或盐水为冷媒,采用螺旋管或直立管水箱式蒸发器时,以淡水或盐水为冷媒,采用螺旋管或直立管水箱式蒸发器时, t to o=t tl l2 2-(46) () 采用卧式壳管式蒸发器时,采用卧式壳管式蒸发器时, t to o=t tl l2 2-(24) () t tl l2 2冷媒出蒸发器的温度冷媒出蒸发器的温度(); 以空气为冷媒,采用直接蒸发式空气冷却器时以空气

13、为冷媒,采用直接蒸发式空气冷却器时 t to o=t t2 2-(812) () t t2 2空气冷却器出口空气的干球温度空气冷却器出口空气的干球温度(); 冷藏库用冷排管冷藏库用冷排管 t to o=t t-(510) () t t冷库温度,库温越低,温差越小。冷库温度,库温越低,温差越小。 (3)过冷温度)过冷温度tu 过冷温度是指系统中设置过冷器,或当系统中使用卧式壳管式过冷温度是指系统中设置过冷器,或当系统中使用卧式壳管式 或套管式冷凝器时,用增大冷凝面积或套管式冷凝器时,用增大冷凝面积5%10%的方法过冷,使制的方法过冷,使制 冷剂在冷凝压力下,其温度低于冷凝温度的温度。冷剂在冷凝压

14、力下,其温度低于冷凝温度的温度。 t tu u=t tk k-(35) () 对于立式壳管式冷凝器,则不考虑过冷。对于立式壳管式冷凝器,则不考虑过冷。 (4)压缩机吸气温度)压缩机吸气温度t1 压缩机吸气温度一般与压缩机吸气管的长短和保温程度有关。压缩机吸气温度一般与压缩机吸气管的长短和保温程度有关。 一般以氨为制冷剂时:一般以氨为制冷剂时: t t1 1=t to o+(58) () 以氟利昂为制冷剂,采用回热循环时,则应根据回热器中热平以氟利昂为制冷剂,采用回热循环时,则应根据回热器中热平 衡关系式,确定吸气温度,或取衡关系式,确定吸气温度,或取 t t1 1=1515 () 工况确定后,

15、就可在制冷剂的工况确定后,就可在制冷剂的P-h图上确定整个制冷的理论循图上确定整个制冷的理论循 环,并进行理论循环的热力计算。环,并进行理论循环的热力计算。 4 4选择制冷压缩机和电动机选择制冷压缩机和电动机 压缩机的选择计算,主要是根据制冷系统总制冷量及系统的设计压缩机的选择计算,主要是根据制冷系统总制冷量及系统的设计 工况,确定压缩机的台数、型号和每台压缩机的制冷量以及配用电动工况,确定压缩机的台数、型号和每台压缩机的制冷量以及配用电动 机的功率。机的功率。 (1)压缩机的选择原则)压缩机的选择原则 1)压缩机型式的选择)压缩机型式的选择 常用的制冷压缩机有活塞式、离心式和螺杆式等不同型式

16、。对一常用的制冷压缩机有活塞式、离心式和螺杆式等不同型式。对一 般小型冷藏库、小型空调冷冻站的设计多采用活塞式和螺杆式;用作般小型冷藏库、小型空调冷冻站的设计多采用活塞式和螺杆式;用作 空调冷源的大、中型冷冻站的设计,一般采用离心式和螺杆式制冷压空调冷源的大、中型冷冻站的设计,一般采用离心式和螺杆式制冷压 缩机。缩机。 2)压缩机台数的选择)压缩机台数的选择 压缩机台数应根据系统总制冷量来确定:压缩机台数应根据系统总制冷量来确定: m 一压缩机台数;一压缩机台数; QOg一每台压缩机设计工况下的制冷量一每台压缩机设计工况下的制冷量(kW)。 选择压缩机时,台数不宜过多,除全年连续使用的以外,一

17、般选择压缩机时,台数不宜过多,除全年连续使用的以外,一般 不考虑备用。对于制冷量大于不考虑备用。对于制冷量大于l 744 kW的大、中型冷冻站,压缩机不的大、中型冷冻站,压缩机不 宜少于两台,而且应选择相同系列的压缩机。这样压缩机的备件可以宜少于两台,而且应选择相同系列的压缩机。这样压缩机的备件可以 通用,也便于维护管理。通用,也便于维护管理。 0 0g Q m Q 3)压缩机级数的选择)压缩机级数的选择 压缩机级数应根据没计工况的冷凝压力与蒸发压力之比来确压缩机级数应根据没计工况的冷凝压力与蒸发压力之比来确 定。一般若以氨为制冷剂,当定。一般若以氨为制冷剂,当 时,应采用单级压缩机;时,应采

18、用单级压缩机; 当当 时,则应采用两级压缩机,若以时,则应采用两级压缩机,若以Rl2、R22或或Rl34a 为制冷剂,当为制冷剂,当 时,应采用单级压缩机;当时,应采用单级压缩机;当 时,则应采用两级压缩机。时,则应采用两级压缩机。 8 k c p p 8 k c p p 10 k c p p 10 k c p p (2)压缩机制冷量的计算)压缩机制冷量的计算 每台活塞式制冷压缩机在设计工况下制冷量的计算方法有三种:每台活塞式制冷压缩机在设计工况下制冷量的计算方法有三种: 1)根据压缩机的理论输气量计算制冷量)根据压缩机的理论输气量计算制冷量 压缩机的制冷量压缩机的制冷量Q0g可由压缩机的理论

19、输气量可由压缩机的理论输气量qv.th乘以设计工况下乘以设计工况下 的输气系数的输气系数及单位容积制冷量及单位容积制冷量qV求得:求得: Q0g = qv.thqV 2)由冷量换算公式计算压缩机的制冷量由冷量换算公式计算压缩机的制冷量 同一台压缩机在不同的工况下,制冷量是不同的。压缩机铭牌上同一台压缩机在不同的工况下,制冷量是不同的。压缩机铭牌上 的制冷量,一般是指名义工况或标准工况下的制冷量。工况改变后的的制冷量,一般是指名义工况或标准工况下的制冷量。工况改变后的 制冷量可进行换算。冷量的换算公式是根据同一台制冷压缩机在不同制冷量可进行换算。冷量的换算公式是根据同一台制冷压缩机在不同 工况下

20、理论输气量不变的原则推导的,即工况下理论输气量不变的原则推导的,即 qv.th(A) = qv.th(B) (A)、(B)分别表示两种不同的工况。设分别表示两种不同的工况。设(A)为名义工况(或标准工为名义工况(或标准工 况),则压缩机在该工况下的制冷量为:况),则压缩机在该工况下的制冷量为: Q0(A) = qv.th(A)(A)qV (A) 设设(B)为设计工况,则压缩机在该工况下的制冷量为:为设计工况,则压缩机在该工况下的制冷量为: Q0(B) = qv.th(B)(B)qV(B) 由于由于qv.th(A) = qv.th(B) ,则,则 如果已知工况如果已知工况(A)的制冷量,则工况的

21、制冷量,则工况(B)时的制冷量为时的制冷量为 Ki一压缩机制冷量换算系数,一压缩机制冷量换算系数, 可查制冷工程设计手册,或空调可查制冷工程设计手册,或空调 工程设计手册。工程设计手册。 0()0() ()()()() AB Av ABv B QQ qq ()() 0()0() ()() Bv B BAi Av A q QQK q 每一种型号的制冷压缩机每一种型号的制冷压缩机 都有其特都有其特定的性能曲线,因此定的性能曲线,因此 可以根据设计工况,在性能曲可以根据设计工况,在性能曲 线图上查得该工况下的制冷量。线图上查得该工况下的制冷量。 利用压缩机的性能曲线图,利用压缩机的性能曲线图, 不但

22、能求出不同工况下的制冷不但能求出不同工况下的制冷 量,而且还能确定不同工况下量,而且还能确定不同工况下 的轴功率。的轴功率。 3)根据压缩机的特性曲线确定压缩机的制冷量)根据压缩机的特性曲线确定压缩机的制冷量 (3)压缩机轴功率及配用电动机功率的计算)压缩机轴功率及配用电动机功率的计算 每台活塞式制冷压缩机在设计工况下制冷量的计算方法有三种:每台活塞式制冷压缩机在设计工况下制冷量的计算方法有三种: 制冷压缩机的轴功率制冷压缩机的轴功率Pe(kW)可按第可按第12章有关公式计算:章有关公式计算: pt 压缩机的理论功率压缩机的理论功率(kW)。 制冷压缩机配用电动机的功率制冷压缩机配用电动机的功

23、率P (kW)可按第可按第12章有关公式计算:章有关公式计算: .21 1 v tht e imim qPhh P v (1.10 1.15) e d P P (4)压缩机气缸套冷却水量的计算)压缩机气缸套冷却水量的计算 冷却压缩机气缸套的冷却水量可按下式计算:冷却压缩机气缸套的冷却水量可按下式计算: Gy压缩机气缸套冷却水量压缩机气缸套冷却水量(kgs); 一冷却水带走的热量占全部热量的百分比,一般取一冷却水带走的热量占全部热量的百分比,一般取 0.130.18; t 气缸水套进、出水的温度差,一般为气缸水套进、出水的温度差,一般为510。 此外,对于氨和此外,对于氨和R22压缩机的冷却水量

24、,还可以按压缩机理论压缩机的冷却水量,还可以按压缩机理论 排气量计算,即排气量计算,即1 m3h排气量需冷却水约排气量需冷却水约5kgh。 4.186 e y P G t 二、二、冷凝器的选择计算冷凝器的选择计算 冷凝器的选择计算主要是确定冷凝器的传热面积,选定适当型号冷凝器的选择计算主要是确定冷凝器的传热面积,选定适当型号 的冷凝器,并计算冷凝器的冷却水用量。的冷凝器,并计算冷凝器的冷却水用量。 1. 冷凝器的选择原则冷凝器的选择原则 冷凝器的选择取决于当地的水温、水质、水源、气候条件,以及冷凝器的选择取决于当地的水温、水质、水源、气候条件,以及 压缩机房布置要求等因素。一般在冷却水水质较差

25、、水温较高、水量压缩机房布置要求等因素。一般在冷却水水质较差、水温较高、水量 比较充裕的地区,宜采用立式冷凝器;水质较好且水温较低的地区,比较充裕的地区,宜采用立式冷凝器;水质较好且水温较低的地区, 宜采用卧式壳管式或组合式冷凝器;在缺乏水源或夏季室外空气湿球宜采用卧式壳管式或组合式冷凝器;在缺乏水源或夏季室外空气湿球 温度较低的地区,可采用蒸发式冷凝器。如果冷却水采用循环冷却供温度较低的地区,可采用蒸发式冷凝器。如果冷却水采用循环冷却供 水方式,可根据制冷设备布置的要求进行合理选择。水方式,可根据制冷设备布置的要求进行合理选择。 2. 冷凝器热负荷计算冷凝器热负荷计算 冷凝器的热负荷可按下式

26、进行计算:冷凝器的热负荷可按下式进行计算: Qk = qm (h2-h3) Qk一冷凝器的热负荷一冷凝器的热负荷(kW); qm一冷凝器的制冷剂质量流量一冷凝器的制冷剂质量流量(kgs); h2一压缩机排气的比焓一压缩机排气的比焓(kJkg); h3一制冷剂液体出冷凝器的比焓一制冷剂液体出冷凝器的比焓(kJkg)。 冷凝器热负荷也可近似按下式进行计算:冷凝器热负荷也可近似按下式进行计算: Qk = Q0 + Pi =(1.151.20) Q0 Q0 制冷剂在计算工况下的制冷量制冷剂在计算工况下的制冷量(kW); Pi 压缩机在计算工况下的指示功率压缩机在计算工况下的指示功率(kW)。 3. 冷

27、凝器传热面积计算冷凝器传热面积计算 冷凝器的传热计算公式如下:冷凝器的传热计算公式如下: Qk = k AK tm Qk一冷凝器的热负荷一冷凝器的热负荷(kW); k一冷凝器的传热系数一冷凝器的传热系数W(m2.K); AK一冷凝器的传热面积一冷凝器的传热面积(m2); tm一制冷剂与冷却介质之间的对数平均温差一制冷剂与冷却介质之间的对数平均温差(),计算公式如,计算公式如 下:下: ts1 冷却水进冷凝器的温度冷却水进冷凝器的温度() ; ts2冷却水出冷凝器的温度冷却水出冷凝器的温度()。 21 1 2 ln ss m ks ks tt t tt tt 所以,只要知道了所以,只要知道了Qk

28、 、 k、 tm就可以计算出所需要的传热就可以计算出所需要的传热 面积面积AK了。了。 此外,冷凝器的传热面积还可以根据冷凝器的热流密度来计算:此外,冷凝器的传热面积还可以根据冷凝器的热流密度来计算: qA一冷凝器的单位面积热负荷一冷凝器的单位面积热负荷(Wm2)。 k k A Q A q 鉴于冷凝器使用一段时间后,由于污垢的影响,会降低其传热性鉴于冷凝器使用一段时间后,由于污垢的影响,会降低其传热性 能,因此,选择冷凝器时,其计算面积应有能,因此,选择冷凝器时,其计算面积应有1015的裕量。的裕量。 此外,若系统中不设过冷器时,卧式壳管式冷凝器的传热面积也此外,若系统中不设过冷器时,卧式壳管

29、式冷凝器的传热面积也 可再加大可再加大510,以保证液态制冷剂有,以保证液态制冷剂有35的过冷度。的过冷度。 根据所确定的冷凝器的传热面积,并参考压缩机台数及系统形式根据所确定的冷凝器的传热面积,并参考压缩机台数及系统形式 等因素,确定冷凝器的台数,并查有关设计手册或设备样本,选择合等因素,确定冷凝器的台数,并查有关设计手册或设备样本,选择合 适型号的冷凝器。适型号的冷凝器。 4. 冷凝器冷却水量计算冷凝器冷却水量计算 冷凝器的冷却水量是根据冷凝器的热负荷和冷却水的进出口温差冷凝器的冷却水量是根据冷凝器的热负荷和冷却水的进出口温差 来确定:来确定: Gs一冷凝器的冷却水量一冷凝器的冷却水量(k

30、g/s); Cp一冷却水的定压比热一冷却水的定压比热kJ(kg.K),淡水的,淡水的 Cp=4.186kJ(kg.K),海水的,海水的Cp=4.312 kJ(kg.K)p 根据冷凝器的冷却水量根据冷凝器的冷却水量Gs和压缩机气缸套的冷却水量和压缩机气缸套的冷却水量Gy之和,之和, 查制冷工程设计,或空调工程设计,或设备样本,即可选择出合适型查制冷工程设计,或空调工程设计,或设备样本,即可选择出合适型 号的冷却塔或其他冷水设备。号的冷却塔或其他冷水设备。 21 () k S pss Q G Ctt 三、三、蒸发器的选择计算蒸发器的选择计算 蒸发器的选择计算主要是确定蒸发器的传热面积,选择适当型号

31、蒸发器的选择计算主要是确定蒸发器的传热面积,选择适当型号 的蒸发器,并计算载冷剂的循环量。的蒸发器,并计算载冷剂的循环量。 1. 蒸发器的选择原则蒸发器的选择原则 蒸发器型式的选择,应根据制冷剂和载冷剂的种类,以及空调系蒸发器型式的选择,应根据制冷剂和载冷剂的种类,以及空调系 统空气处理室的结构型式而确定。若空气处理室使用水冷式表面冷却统空气处理室的结构型式而确定。若空气处理室使用水冷式表面冷却 器,以氨为制冷剂时,宜采用卧式壳管式蒸发器;以氟利昂为制冷剂器,以氨为制冷剂时,宜采用卧式壳管式蒸发器;以氟利昂为制冷剂 时,宜采用干式壳管式蒸发器。采用卧式壳管式蒸发器以淡水作载冷时,宜采用干式壳管

32、式蒸发器。采用卧式壳管式蒸发器以淡水作载冷 剂时,应注意控制好蒸发温度,以防止载冷剂水冻结损坏蒸发器。剂时,应注意控制好蒸发温度,以防止载冷剂水冻结损坏蒸发器。 如果空气处理室采用喷淋冷水处理空气时,则宜采用直立管式或如果空气处理室采用喷淋冷水处理空气时,则宜采用直立管式或 螺旋管式蒸发器。当蒸发器被用来直接冷却空气时,则应采用冷却排螺旋管式蒸发器。当蒸发器被用来直接冷却空气时,则应采用冷却排 管或冷风机。管或冷风机。 2. 蒸发器传热面积计算蒸发器传热面积计算 蒸发器的传热面积计算公式如下:蒸发器的传热面积计算公式如下: k一蒸发器的传热系数一蒸发器的传热系数W(m2.K); A0一蒸发器的

33、传热面积一蒸发器的传热面积(m2); qA一蒸发器的单位面积热负荷一蒸发器的单位面积热负荷(W/m2); tm一制冷剂与载冷剂之间的对数平均温差一制冷剂与载冷剂之间的对数平均温差(),计算公式,计算公式 如下:如下: tl1 冷水进蒸发器的温度冷水进蒸发器的温度() ; tl2冷水出蒸发器的温度冷水出蒸发器的温度()。 00 0 A QQ A k tq 12 10 20 ln ll m l l tt t tt tt 一般若以盐水作载冷剂,进出蒸发器的盐水温差约取一般若以盐水作载冷剂,进出蒸发器的盐水温差约取tl1-tl2 =23;若以淡水作载冷剂,则取若以淡水作载冷剂,则取tl1-tl2=5。

34、根据计算出的蒸。根据计算出的蒸 发器传热面积,并考虑发器传热面积,并考虑1015的裕量,再参考压缩机台数、的裕量,再参考压缩机台数、 系统形式、运行要求等,确定蒸发器台数,并选择合适型号的蒸系统形式、运行要求等,确定蒸发器台数,并选择合适型号的蒸 发器。发器。 3. 载冷剂水循环量计算载冷剂水循环量计算 载冷剂水循环量是根据蒸发器的热负荷和载冷剂水的进出口温载冷剂水循环量是根据蒸发器的热负荷和载冷剂水的进出口温 差来确定的:差来确定的: GL一一载冷剂水循环量载冷剂水循环量(kg/s); Cp一一载冷剂载冷剂水的定压比热水的定压比热kJ(kg.K),与冷却水相同,淡水的,与冷却水相同,淡水的

35、Cp=4.186kJ(kg.K),海水的,海水的Cp=4.312 kJ(kg.K) 。 0 12 () L pLL Q G Ctt 四、四、其他辅助设备的选择计算其他辅助设备的选择计算 1. 油分离器的选择计算油分离器的选择计算 一些压缩机组配套生产厂家已提供了油分离器,例如一些压缩机组配套生产厂家已提供了油分离器,例如125系列系列 及及100系列的制冷压缩机,大都配有油分离器,因而不必另行选配。系列的制冷压缩机,大都配有油分离器,因而不必另行选配。 如果压缩机本身没有配套的油分离器,则需要另行选配油分离如果压缩机本身没有配套的油分离器,则需要另行选配油分离 器。油分离器的尺寸,可以根据进、

36、出气管管径选择,也可以根据器。油分离器的尺寸,可以根据进、出气管管径选择,也可以根据 所需要的桶体直径选择。两种选择方法均可按下式进行计算:所需要的桶体直径选择。两种选择方法均可按下式进行计算: d一油分离器进、出气管管径一油分离器进、出气管管径(m); D一油分离器筒体直径一油分离器筒体直径(m); qv.th一压缩机理论输气量一压缩机理论输气量(m3s); v1 一压缩机吸人气体的比体积一压缩机吸人气体的比体积(m3kg); 一压缩机的输气系数;一压缩机的输气系数; v2一压缩机排出气体的比体积一压缩机排出气体的比体积(m3kg); 一油分离器进气管内气流速度,一般一油分离器进气管内气流速

37、度,一般=1025 mS。 一可以表示油分离器简体内气流速度,填料式油分离器气流通一可以表示油分离器简体内气流速度,填料式油分离器气流通 过填料层的速度为过填料层的速度为0.40.5 ms,其他型式的油分离器筒体内气流,其他型式的油分离器筒体内气流 速度要求不超过速度要求不超过0.8ms。 v.th2 1 4qv D v d 或 根据计算出的油分离器筒体直径根据计算出的油分离器筒体直径D或进气管管径或进气管管径d,查有关制冷,查有关制冷 工程设计手册,即可选择出合适型号的油分离器。工程设计手册,即可选择出合适型号的油分离器。 此外,对于单台压缩机的油分离器,也可按压缩机排气管管径直此外,对于单

38、台压缩机的油分离器,也可按压缩机排气管管径直 接进行选配。接进行选配。 2. 贮液器的选择计算贮液器的选择计算 贮液器容积按制冷剂循环量进行计算,但最大贮存量应不超过每贮液器容积按制冷剂循环量进行计算,但最大贮存量应不超过每 小时制冷剂总循环量的小时制冷剂总循环量的1/31/2。同时,应考虑当环境温度变化时,。同时,应考虑当环境温度变化时, 贮液器内的液体制冷剂因受热膨胀造成的危险,故其贮存量一般不超过贮液器内的液体制冷剂因受热膨胀造成的危险,故其贮存量一般不超过 整个容积的整个容积的7080。 贮液器的容积可按下式计算:贮液器的容积可按下式计算: V 一一贮液器的容积贮液器的容积(m3);

39、qm一系统内制冷剂质量流量一系统内制冷剂质量流量(kgs) ; vR一冷凝温度下液态制冷剂的比体积一冷凝温度下液态制冷剂的比体积(m3kg); 一液体充满度,一般取一液体充满度,一般取0.70.8。 根据计算结果,并参考系统型式,可选用单台或几台并联使用的根据计算结果,并参考系统型式,可选用单台或几台并联使用的 贮液器。几台贮液器并联使用时,应选用同一型号的产品。贮液器。几台贮液器并联使用时,应选用同一型号的产品。 应该指出,并不是所有的制冷系统都必须设置贮液器。对于小型制应该指出,并不是所有的制冷系统都必须设置贮液器。对于小型制 冷系统,由于系统内制冷剂量较少,当选用卧式壳管式冷凝器时,可利

40、冷系统,由于系统内制冷剂量较少,当选用卧式壳管式冷凝器时,可利 用冷凝器下部空间贮存部分制冷剂,在这种情况下可不再单独设置贮液用冷凝器下部空间贮存部分制冷剂,在这种情况下可不再单独设置贮液 器。器。 12 ()3600 33 mR q v V 3. 气液分离器的选择计算气液分离器的选择计算 气液分离器的桶体直径可按下式计算:气液分离器的桶体直径可按下式计算: D一气液分离器筒体直径一气液分离器筒体直径(m); qv.th一压缩机理论输气量一压缩机理论输气量(m3s); 一压缩机的输气系数;一压缩机的输气系数; 一气液分离器内气流速度,一般一气液分离器内气流速度,一般=0.5 mS。 . 4 v

41、 th q D 4. 集油器的选择集油器的选择 除了氟利昂制冷系统中不单独设置集油器外,氨制冷系统中均应除了氟利昂制冷系统中不单独设置集油器外,氨制冷系统中均应 设置集油器。集油器一般不进行计算,而是根据经验来选用。设置集油器。集油器一般不进行计算,而是根据经验来选用。 目前国内生产的集油器有三种规格,其桶体直径分别为目前国内生产的集油器有三种规格,其桶体直径分别为159mm、 219mm和和325mm 。 当冷冻站的制冷量小于当冷冻站的制冷量小于250300 kW时,采用时,采用159mm的集油器的集油器 一台即可;当制冷量为一台即可;当制冷量为300600 kW时,宜选用时,宜选用219m

42、m的集油器一的集油器一 台;当制冷量大于台;当制冷量大于600kW时,则应选用一台时,则应选用一台325 mm的集油器。的集油器。 5. 不凝性气体分离器的选择不凝性气体分离器的选择 一般蒸发温度比较低,蒸发压力小于大气压力的制冷系统,都应一般蒸发温度比较低,蒸发压力小于大气压力的制冷系统,都应 设置不凝性气体分离器;对于空调用氨制冷系统,由于运行时系统压力设置不凝性气体分离器;对于空调用氨制冷系统,由于运行时系统压力 总是高于大气压力,所以可以不设不凝性气体分离器。但由于制冷系统总是高于大气压力,所以可以不设不凝性气体分离器。但由于制冷系统 排空不彻底,充灌制冷剂或补充润滑油,以及设备检修、

43、更换零件等过排空不彻底,充灌制冷剂或补充润滑油,以及设备检修、更换零件等过 程中,都会有空气残留或混入系统程中,都会有空气残留或混入系统,因而,氨制冷系统一般均应设置因而,氨制冷系统一般均应设置 不凝性气体分离器。不凝性气体分离器。 对于中小型氟利昂制冷系统,不凝性气体排放是用冷凝器上的放对于中小型氟利昂制冷系统,不凝性气体排放是用冷凝器上的放 空阀,很少单独设置不凝性气体分离器。空阀,很少单独设置不凝性气体分离器。 不凝性气体分离器一般不进行计算,而是根据经验选用。目前生不凝性气体分离器一般不进行计算,而是根据经验选用。目前生 产的不凝性气体分离器主要有两种规格,其筒体直径分别为产的不凝性气

44、体分离器主要有两种规格,其筒体直径分别为108mm (小号小号)和和219 mm(大号大号)。当冷冻站总制冷量小于。当冷冻站总制冷量小于1163 kW时,宜采时,宜采 用一台小号不凝性气体分离器;当冷冻站制冷量大于用一台小号不凝性气体分离器;当冷冻站制冷量大于1163 kW时,则时,则 应采用一台大号不凝性气体分离器。应采用一台大号不凝性气体分离器。 6. 紧急泄氨器紧急泄氨器 目前生产的紧急泄氨器品种较少,多为目前生产的紧急泄氨器品种较少,多为SA-25型,简体直径型,简体直径 D=108mm,任何规模的氨制冷系统均可采用。,任何规模的氨制冷系统均可采用。 冷冻站的设计要求冷冻站的设计要求

45、及制冷设备的布置原则及制冷设备的布置原则 1冷冻站的设计要求冷冻站的设计要求 1) 冷冻站应尽量靠近空调机房,以便缩短载冷剂水管道,减少冷冻站应尽量靠近空调机房,以便缩短载冷剂水管道,减少 冷损失和节省基建投资。规模较小的氟利昂制冷设备可以设置在空冷损失和节省基建投资。规模较小的氟利昂制冷设备可以设置在空 调机房内;小型氨冷冻站可以附设在一些不重要的厂房的一端,但调机房内;小型氨冷冻站可以附设在一些不重要的厂房的一端,但 需要用墙隔开,机器设备问不宜与厂房直接连通,并且应尽量避免需要用墙隔开,机器设备问不宜与厂房直接连通,并且应尽量避免 西晒;规模较大的冷冻站,特别是氨冷冻站,应该单独修建。西

46、晒;规模较大的冷冻站,特别是氨冷冻站,应该单独修建。 2) 冷冻站应布置在全厂厂区夏季主导风向的下风侧。在动力站冷冻站应布置在全厂厂区夏季主导风向的下风侧。在动力站 区域内,一般应布置在乙炔站、锅炉房、煤气站、堆煤场等散发尘区域内,一般应布置在乙炔站、锅炉房、煤气站、堆煤场等散发尘 埃建筑物的上风侧,以保证冷冻站的清洁和安全。埃建筑物的上风侧,以保证冷冻站的清洁和安全。 3) 冷冻站的位置应尽量靠近冷却水源和电源,以节省管线。冷冻站的位置应尽量靠近冷却水源和电源,以节省管线。 4) 氨冷冻站应远离人员密集的场所,以及有贵重设备的房间,以氨冷冻站应远离人员密集的场所,以及有贵重设备的房间,以 免

47、在发生事故时造成重大损失。免在发生事故时造成重大损失。 5) 规模较小的冷冻站一般不分间。规模较大的冷冻站可按不同情规模较小的冷冻站一般不分间。规模较大的冷冻站可按不同情 况分别设置机器问、设备间、水泵间、变电间,以及维修室、值班况分别设置机器问、设备间、水泵间、变电间,以及维修室、值班 室、贮存室等。机器间用以布置制冷压缩机、电动机和调节站。设室、贮存室等。机器间用以布置制冷压缩机、电动机和调节站。设 备间用以布置卧式冷凝器、蒸发器及贮液器等辅助设备。水泵间用备间用以布置卧式冷凝器、蒸发器及贮液器等辅助设备。水泵间用 以布置载冷剂水泵和冷却水泵。变电间用以布置专用变压器等。机以布置载冷剂水泵

48、和冷却水泵。变电间用以布置专用变压器等。机 器间和设备问考虑设备安装及拆修时的起吊高度,氟利昂制冷机房器间和设备问考虑设备安装及拆修时的起吊高度,氟利昂制冷机房 的净空高度应不小于的净空高度应不小于3.6 m;氨制冷机房不小于;氨制冷机房不小于4.8m。 6) 冷冻站一般要求为单层建筑,采用二级耐火材料或不燃材料冷冻站一般要求为单层建筑,采用二级耐火材料或不燃材料 建造,并设有两个不相邻的出人口,其中一个出入口应考虑设备安建造,并设有两个不相邻的出人口,其中一个出入口应考虑设备安 装要求的净面积。冷冻站的门窗均应向外开启。氨冷冻站一般不宜装要求的净面积。冷冻站的门窗均应向外开启。氨冷冻站一般不

49、宜 设置在楼内地下室中。设置在楼内地下室中。 7) 冷冻站应有每小时不少于冷冻站应有每小时不少于3次换气的自然通风。氨冷冻站还应次换气的自然通风。氨冷冻站还应 有每小时不少于有每小时不少于7次换气的事故通风设备。次换气的事故通风设备。 8) 氨制冷压缩机配用的电动机必须采用防爆型,同时应在站房氨制冷压缩机配用的电动机必须采用防爆型,同时应在站房 内设置必要的消防和安全器材。内设置必要的消防和安全器材。 2设备布置原则设备布置原则 1) 冷冻站内的设备布置应保证操作、检修方便,同时尽可能使设冷冻站内的设备布置应保证操作、检修方便,同时尽可能使设 备布置紧凑,以节省建筑面积。备布置紧凑,以节省建筑

50、面积。 2) 压缩机必须设置在室内,并应有减振基础。若有数台压缩机,压缩机必须设置在室内,并应有减振基础。若有数台压缩机, 可根据压缩机的台数,在机器间排成一列或双列。机器间的操作通可根据压缩机的台数,在机器间排成一列或双列。机器间的操作通 道不宜过长,一般不大于道不宜过长,一般不大于12m。两台压缩机之间的距离应满足抽出。两台压缩机之间的距离应满足抽出 压缩机曲轴所需要的地方,一般不小于压缩机曲轴所需要的地方,一般不小于1 m。其他制冷设备可根据。其他制冷设备可根据 具体情况,设置在室内、室外或敞开式建筑物内。具体情况,设置在室内、室外或敞开式建筑物内。 3) 立式、蒸发式、淋激式冷凝器,应

51、设置在室外并离机房出入口立式、蒸发式、淋激式冷凝器,应设置在室外并离机房出入口 较近的地方。冷凝器的冷却水水池离机房等建筑物墙面的距离,一较近的地方。冷凝器的冷却水水池离机房等建筑物墙面的距离,一 般应不小于般应不小于3 m,以避免冷却水外溅时损坏墙面。冷凝器布置在室,以避免冷却水外溅时损坏墙面。冷凝器布置在室 外时,应尽量避免阳光的直接照射。蒸发式冷凝器的冷凝排管宜垂外时,应尽量避免阳光的直接照射。蒸发式冷凝器的冷凝排管宜垂 直于该地区夏季的主导风向,以增强冷凝效果。卧式冷凝器和蒸发直于该地区夏季的主导风向,以增强冷凝效果。卧式冷凝器和蒸发 器通常布置在室内。在布置卧式壳管式冷凝器和蒸发器时

52、,应留有器通常布置在室内。在布置卧式壳管式冷凝器和蒸发器时,应留有 清洗和更换传热管子的空间位置。清洗和更换传热管子的空间位置。 4) 辅助设备的布置应符合工艺流程。贮液器的位置应靠近冷凝辅助设备的布置应符合工艺流程。贮液器的位置应靠近冷凝 器,其安装高度应能保证制冷剂液体依靠重力从冷凝器自行流入器,其安装高度应能保证制冷剂液体依靠重力从冷凝器自行流入 贮液器。贮液器应尽量设置在室内,若布置在室外时,应特别注意贮液器。贮液器应尽量设置在室内,若布置在室外时,应特别注意 防止阳光的直接照射。防止阳光的直接照射。 集油器应设置于各放油设备的附近或室外。不凝性气体分离器集油器应设置于各放油设备的附近

53、或室外。不凝性气体分离器 一般靠墙设置。集油器和不凝性气体分离器布置在室内时,其放油一般靠墙设置。集油器和不凝性气体分离器布置在室内时,其放油 管和放空气管均应用金属管或橡胶管连于室外,以保证操作安全。管和放空气管均应用金属管或橡胶管连于室外,以保证操作安全。 紧急泄氨器及紧急泄氨器的泄氨阀,均应设置在外门附近便于紧急泄氨器及紧急泄氨器的泄氨阀,均应设置在外门附近便于 操作的地方。操作的地方。 5) 制冷压缩机及其他设备的布置,必须符合流程顺序,并应尽制冷压缩机及其他设备的布置,必须符合流程顺序,并应尽 可能使连接管路简短,流向通畅。设备及管路上的压力表、温度计可能使连接管路简短,流向通畅。设

54、备及管路上的压力表、温度计 等仪表,应设置在光线比较好且便于观察的地方。等仪表,应设置在光线比较好且便于观察的地方。 6) 设备布置的间距应符合下表的要求。设备布置的间距应符合下表的要求。 制冷系统管路的设计制冷系统管路的设计 1制冷系统管路计算制冷系统管路计算 制冷剂管道直径的确定,应综合考虑经济、压力损失和回油等制冷剂管道直径的确定,应综合考虑经济、压力损失和回油等 因素。从初投资的角度来看,管径小则比较经济,但是,管径的减小因素。从初投资的角度来看,管径小则比较经济,但是,管径的减小 将增加压力损失,从而引起压缩机的吸气压力降低,排气压力升高,将增加压力损失,从而引起压缩机的吸气压力降低

55、,排气压力升高, 导致压缩机制冷能力降低和单位制冷量耗电量增加。对氟利昂系统,导致压缩机制冷能力降低和单位制冷量耗电量增加。对氟利昂系统, 如果吸气管径选择不当,会使润滑油回油不良,从而给系统的运行带如果吸气管径选择不当,会使润滑油回油不良,从而给系统的运行带 来不良影响,因此不希望管路的压力损失过大。来不良影响,因此不希望管路的压力损失过大。 通常氨制冷压缩机的吸气管路压力损失,不宜超过相当蒸发通常氨制冷压缩机的吸气管路压力损失,不宜超过相当蒸发 温度降低温度降低0.5;排气管压力损失,不宜超过相当冷凝温度升高;排气管压力损失,不宜超过相当冷凝温度升高 0.5 。 氟利昂制冷系统的吸气管压力

56、损失,不宜超过相当蒸发温度氟利昂制冷系统的吸气管压力损失,不宜超过相当蒸发温度 降低降低1;排气管压力损失,不宜超过相当冷凝温度升高;排气管压力损失,不宜超过相当冷凝温度升高1 。 制冷系统的管径可按下式计算:制冷系统的管径可按下式计算: di一制冷剂管道的直径一制冷剂管道的直径(m); qm一制冷剂的质量流量压缩机理论输气量一制冷剂的质量流量压缩机理论输气量(kgs); vR一制冷剂的比体积一制冷剂的比体积(m3kg); 一制冷剂在管道中的流速,见下表。一制冷剂在管道中的流速,见下表。 4 mR i q v d 根据上述公式计算出制冷剂管径后,还应该参照上表校核其压力根据上述公式计算出制冷剂

57、管径后,还应该参照上表校核其压力 损失是否超过允许的数值。如果压力损失大于允许值,则应选取较低的损失是否超过允许的数值。如果压力损失大于允许值,则应选取较低的 流速重新计算,直至符合要求为止。流速重新计算,直至符合要求为止。 制冷剂管路的压力损失,包括直管段的沿程阻力损失和管件的制冷剂管路的压力损失,包括直管段的沿程阻力损失和管件的 局部阻力损失两部分。为了计算方便,常把各管件的局部阻力损失局部阻力损失两部分。为了计算方便,常把各管件的局部阻力损失 折合成某一管长的沿程阻力损失,所折合成的长度称为当量长度。折合成某一管长的沿程阻力损失,所折合成的长度称为当量长度。 这样,管路系统某管段的总计算

58、长度,等于直线管段的长度与各管这样,管路系统某管段的总计算长度,等于直线管段的长度与各管 件的当量长度之和。因此,该管段的压力损失为:件的当量长度之和。因此,该管段的压力损失为: 制冷系统管段的压力损失可按下式计算:制冷系统管段的压力损失可按下式计算: p一计算管段的压力损失一计算管段的压力损失(Pa); fm一摩擦阻力系数;一摩擦阻力系数; 一制冷剂的密度一制冷剂的密度(kg/m3); L一直线管段长度一直线管段长度(m); Ld一局部管件的当量长度一局部管件的当量长度(m),常用管件的当量长度可参照下表计算。,常用管件的当量长度可参照下表计算。 2 2 d m i LL pf d 摩擦阻力

59、系数摩擦阻力系数fm与制冷剂流态有关,当雷诺数与制冷剂流态有关,当雷诺数Re=2300105 时,时, 当当Re2300时,时, 当当Re2300时,时, 光滑的纯铜管或黄铜管,光滑的纯铜管或黄铜管,fr=1; 新钢管,新钢管, fr=1.11;旧钢管,;旧钢管, fr=1.56。 0.25 0.3164 Re m f 64 Re m f 0.25 0.3164 Re mr ff 氟利昂制冷系统的吸气管径,除应满足以上要求外,还有一个重氟利昂制冷系统的吸气管径,除应满足以上要求外,还有一个重 要问题必须注,这就是应能保证润滑油顺利地返回制冷压缩机。压缩要问题必须注,这就是应能保证润滑油顺利地返

60、回制冷压缩机。压缩 机工作过程中,被压缩机排气带人冷凝器的那部分润滑油溶解在液态机工作过程中,被压缩机排气带人冷凝器的那部分润滑油溶解在液态 制冷剂中。然而在蒸发器中,由于液态氟利昂吸热气化,而润滑油仍制冷剂中。然而在蒸发器中,由于液态氟利昂吸热气化,而润滑油仍 为液态,这样就使润滑油与氟利昂几乎完全分离开来,低压气态制冷为液态,这样就使润滑油与氟利昂几乎完全分离开来,低压气态制冷 剂过热度越大,分离就越完全。因此,设计压缩机吸气管路时,应考剂过热度越大,分离就越完全。因此,设计压缩机吸气管路时,应考 虑如何使分离出的润滑油顺利返回压缩机。虑如何使分离出的润滑油顺利返回压缩机。 向下的吸气管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