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案例:课堂上的一次意外_第1页
高中数学案例:课堂上的一次意外_第2页
高中数学案例:课堂上的一次意外_第3页
高中数学案例:课堂上的一次意外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课堂上的一次意外一、背景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因此,不可能是近乎完美、滴水不漏的,而是经常会有与课前预设不一致,甚至相矛盾的意外情况发生,我们的课堂教学不应该是一个封闭系统,它是开放的、是富有创造性的过程。作为一线教师,在课堂上经常会遇到一些意外的情况,教师应灵活的将课堂中的意外转化成大家的问题,让我们放开束缚,不拘泥于预定的教学设计,想学生之想,和学生进行思维的碰撞,营造一个互动生成的课堂。我在教等比数列前n项和习题课时,课堂上也出现了意外,但我改弦易辙,放弃了原来的方案,以学生的“问题”展开了讨论,结果这一堂课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二、课例概要 解:.当时给出了如下分析:

2、证法一:证明:当 当 ,可得所以证法二: 同理可得因此所以问题延伸:对于一般情况,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后,由中等成绩的学生回答,简单板书如下: = 同理可得 因此所以 对该学生进行了简单的表扬,然后归纳了一下该结论的特点,正准备讲该结论的变式应用时,忽然学生a(该学生成绩比较好)说:“老师,这结论有问题?”当时一呆,我还以为学生有什么地方没听懂所以问到“有什么地方不明白吗?”估计其他同学也理解错了我的意思“哈哈”不待我说完,教室里爆发出一阵哄笑.我为之一怔,赶紧制止大家,并说:“同学们不要笑,他也许有他的道理,让我们听听他的想法,好吗?”学生a:“在等比数列中,任何一项都不会等于0,那我们能保

3、证中每一项都不为0吗?”这是我从来没考虑的问题,从我读书的时候,以及现在的参考书从来都没问到这问题,自己也从未思考过这一问题,当时我也呆在那里,但我想到不能就这样“冷场”,于是把同样的问题抛给了学生:“a同学提出了一个相当好的问题,请同学们思考讨论一下,中,有没有可能是0呢?”这时学生很感兴趣的开始讨论着,忽然学生b说道:“老师,要么三个数都是0,要么没有0,”绝大部分的同学露出了的困惑的表情“请把你的思路与我们分享一下。”“因为,=,所以0只能是,若,则所有的项都是0,若,则所有的项不会是0。”(学生表示赞同,并对他投以赞赏的目光)“感谢b同学,这时我们可以缩小考虑的范围,只需要考虑,那大家

4、考虑一下是否会等于0呢”显然c同学没有考虑全面,正准备做进一步提示的时候,学生d马上站起来说到(这时候学生的兴趣已经很浓厚,而且思维也很活跃):“c同学的叙述不全面,不一定等于1,比如,则,当”(其他同学纷纷表示赞同)这时答案呼之欲出了,“” ()“当当所以不是等比数列,”“很好,e同学做了很全面的归纳,根据e同学的总结,同学们可以举个反例吗?”学生f“数列:1,-1,1,-1,1,-1,是等比数列,但是,故不是等比数列”学生f继续说到:“那么作业本上的练习是肯定成立的。”“以我们现在已有的知识,这个结论是正确的,但当我们把数的范围扩大以后,这结论呢也是需要讨论的,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在课后去进一

5、步的探究。” 最后,表扬了a同学,并鼓励其他同学在平时的学习中要善于观察,勤思考,就会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使我真正意识到了善待意外带来的“意外惊喜”。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到课的所有细节,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的在学生不知不觉中作出相应的变动。的确中学生年龄虽小,但思想敏锐,对问题的思考和方法往往有自己的一套。面对越来越有主见的学生,逃避不是办法,我们应该去主动的面对,主动出击,让学生自由发表自己的意见,但我们也应该对学生的“质疑”进行适当的筛选,判断。对于无关紧要或者离题的我们可以简单带过,但我们决不能因为离题而否定他们的积极性,对于他们

6、的勇气我们应该给予鼓励和表扬。对于有价值的,我们可以调整上课的思路,让学生自由发挥,虽然这样我们有可能无法完成教学任务,但是我们的得到有可能会远远大于我们失去的。布卢姆所说:人们无法预料教学所产生的成果的全部范围。在本节课中学生的问题是我在课前根本没有预料到的,他的问题暴露了这道 “经典”题目的不足之处,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参与课堂的兴趣。大大的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真正的参与到了课堂。使学生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面对这些即时生成的教学资源,教师应及时抓彩,把这些有效的教学资源开发、放大,让它“临场闪光”。一方面可以超越狭隘的课本内容,让师生有更广阔的思维空间,让师生有更多的生活经验融入课堂

7、学习中,使课堂教学更加丰富多彩;另一方面,可以大大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热情,让“死”的知识活起来,让“静”的课堂动起来,变单纯的“传递”与“接受”为积极主动的“发现”与“建构”,在相互碰撞中不断生成教学资源、教学内容、教学程序乃至新的教学目标。善待意外,让学生个性飞扬。前苏联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教育教学是教师个性和学生个性之间的影响过程,教师一刻也不能忽视个性问题。”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应尊重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认识问题,采用不同的方式表示自己的想法,用不同的知识与方法解决问题,鼓励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是因材施教,是促进每一位学生充分发展的有效途径。在课中。a同学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

8、提出了自己心中的疑惑,是他发散思维的表现。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十分重视学生个体经验的积累与交流,为学生搭建个体经验交流的平台,并在学生学习活动中加以指导和培养。首先,教师要捕捉创新信息,提炼学生独特的见解,学生世界是五彩缤纷的,课堂上经常会出现这样的声音“老师,我发现书上错了。”“老师。我觉得你说的不完全对。”“老师,我有补充。”当然也有内向学生的自言自语,小声嘀咕,其间有很多有价值数学思想,这时我们要把握启迪学生思维契机,教师要以一个学习者的身份介入课堂,放大亮点,和学生一起探讨、研究,充分肯定学生,促进学生的进一步探究。其次,学会耐心等待,鼓励学生自由畅想,课堂上出现了非预设的生成,这正是a

9、同学积极思考的结果。我们教师不能急于根据自己的经验进行评价,这样很容易挫伤学生的自尊,甚至把学生引入误区,我们要内心等待延迟评价判断,先听听学生的想法,并努力想办法弄清楚学生真实想法。这样做,一方面尊重学生,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和认识。另一方面,也激起了学生强烈的探索欲望,使教学更具有生命的活力。也能让学生更好的参与到学习活动。2、善待意外,让学生掌握“猜想、验证”。新课标强调:要让学生“经历观察、实验、猜想、证明等数学活动过程,发展合情推理能力和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猜想作为合情推理的一种方式,受到了普遍关注。其实在课堂上学生的“奇思妙想”、“与众不同的解法”等等都是学生的一种猜想,教师可以从学生“有疑”入手,引导他们进行验证,让学生在争论中“释疑”,学生也在研究、验证、总结、反思的过程中建构了知识。(这节课,我从学生的疑问入手,让须生分组讨论,最终解决问题。),这样的学习活动,学生获取的不仅仅是知识本身,更重要的是态度、思想、方法,是一种探究的品质,可以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这对他们后续知识的学习将有较大的影响,也可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在新的理念下,课堂意外的出现是必然的。意外的出现不是坏事,而是好事。意外是课程的生长点,是好课的亮点;意外是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