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蜡烛燃烧的创新教学设计一、实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实验能说出石蜡常见的性质;能通过观察说出石蜡 在燃烧过程中发生的系列变化,辨别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能写出石蜡燃烧的文 字表达式;通过分组实验提高学生振荡液体、收集气体等操作技能。2过程与方法目标:对蜡烛在点燃前、点燃时和熄灭后的三个阶段进行细致 的观察,学会完整地观察物质的变化过程及其现象。 熟悉实验探究的流程,通过 分析,得出真实可靠的结论。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对实验教学情景的感知,学会关心燃烧与环保、燃烧与生命安全 等问题,认识到实验成功的方式可以不止一种,培养学生发散式思维及创新精神。(2)在讨论中学会倾听他人意
2、见,相互启发,体会合作交流的意义;在学 习过程中增强问题意识,敢于争论、敢于质疑;不唯书、不唯上,能发表个人见 解。二、实验内容(附照片见文后)实验用品:过生日用的小蜡烛、大蜡烛、打火机、干燥(冷)的小烧杯、 玻璃管、胶头滴管、澄清石灰水、玻璃片、湿抹布、吃药用的小塑料杯(用作蜡 烛的灯帽)等。实验项目实验类型实验主要用品(1) “无根之火”实验教师演示实 验蜡烛、铁丝网或石棉网、打火机等(2)蜡烛的性质探究实验生本探究实 验蜡烛、盛有水的烧杯、打火机等(3)石蜡蒸汽的取出及点燃 实验生本探究实 验小蜡烛、玻璃管、止水夹、打火机 等(4) “白烟袅袅”冷却实验教师演示实 验大蜡烛、直角玻璃管、
3、铁架台(附 铁夹)、盛有水的烧杯、打火机等(5)石蜡燃烧产物的探究实 验生本探究实 验小蜡烛、小烧杯、小集气瓶、玻璃 片、打火机、澄清石灰水等三、实验教学设计思路设计思路:从蜡烛熄灭时产生的白烟入手(实验导入)一白烟是什么?(小组讨论猜想)-怎么办?(设计实验、进行实验证明猜想)-为什么产生白烟? (小组分析、汇报结论)-解释导入时的实验现象(应用知识解决问题)- 学生总结归纳。教学重点:蜡烛燃烧过程的观察与现象分析教学难点:实验中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发现问题能力、创新设计能力及增强 实验的环保意识和安全意识。主要教学策略:郭思乐生本教育模式与化学实验探究相结合的教学策略 实验类型:演示实验与生
4、本探究小组实验相结合。四、实验教学过程演示实验导入同学们,我们一起来欣赏下面的实验:采用在燃烧的蜡烛烛 芯上罩一个铁丝网的办法,铁丝网可以把上层的火焰熄灭,并用打火机点燃上方 产生的白烟,可见一段火焰悬浮在半空中,随着烟的移动火焰还可以上下移动,给人以神秘的感觉。 设计意图:悬浮的“无根之火”实验,将学生深深吸引,既能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兴趣,又能自然进入探究主题。 问题讨论 1 这里的白烟是什么?具有什么性质?你能设计实验证明你的 猜想吗?设计意图:这里通过提问引导学生作出猜想、 进而进入实验探究的一般步骤:猜想-查阅资料 -设计实验 -进行实验或搜集证据 得出结论。生 1:白烟是石蜡蒸汽泠凝
5、后的白色固体颗粒生 2:白烟具有可燃性与石蜡固体相似生 3:有可燃性的白烟一定是石蜡吗?生 4:要证明白烟就是白色石蜡小颗粒,我们首先要弄清楚石蜡的性质。 问题讨论 2 以上 4 位同学回答的很好,那么石蜡有哪些性质呢?生 1:我们小组认为石蜡的密度比水小,因为它可以浮在水面上,展示蜡烛 漂浮于水中的实验。生 2:从水中取出蜡烛边展示边说:这个实验我们还可以得 出石蜡难溶于水的性质。生 3 : 这只湿过水的蜡烛还能被点燃,既说明了石蜡具有可燃性又说明石 蜡具有难溶于水的油性(刚点燃时,还听到噼里啪啦的声音! ) 归纳小结 以上三位同学用实验的手段证实了石蜡具有的三种最常见的性 质:密度比水小,
6、难溶于水,具有可燃性。设计意图:通过讨论, 学生对石蜡的性质猜想及设计实验和通过实验得出结 论等实验探究环节加深印象, 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和推理能力, 同时也培养学生 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不迷信课本,不照单全收。 问题讨论 3 石蜡具有可燃性,那么蜡烛又是怎样燃烧的呢?生 1:蜡烛灯芯上的石蜡先熔化成液体再燃烧生 2: 我觉得是石蜡蒸汽在燃烧生 3:我们可以通过观察火焰来判断 实验 2 每两个同学为一组,每组点燃一支蜡烛,仔细观察蜡烛火焰,可以 设计实验并通过实验证明自己的猜想,并作记录。 设计意图:指导学生通过实验获得所需资料证据, 培养学生小组合作能力以 及证据搜集和实验观察能力。 小组汇
7、报 组 1 代表:我们观察到火焰分三部分,上部为黄色火焰较明亮,中部较暗但透明可看见灯芯,下部为淡蓝色火焰。组 2 代表:我们通过实验证明了组 1 同学说的中部透明部分就是石蜡蒸气。 实验展示 用一段玻璃管伸入中部火焰,发现有白烟冒出,用打火机小心 点燃白烟,可以燃烧。组 3 代表:这算什么,我们的实验比你们的好! 实验展示 用胶头滴管的尖端吸取火焰的透明部分, 可见有白烟被吸入, 在 火焰附近挤出白烟,发现白烟也被点燃。组 4 代表:你们的火焰都太小,看不清楚,还是看我们的吧。 实验展示 用玻璃注射器吸入大量白烟, 推出白烟时点燃, 慢慢推出, 火焰 越来越大,持续时间长。教师发问这白烟是什
8、么 ?组 5 代表:白烟应该是透明的石蜡蒸汽遇冷凝华而成的石蜡白色小颗粒。 教师发问 那蜡烛燃烧的过程发生了哪些变化呢?组 6 代表:我们还没发言,这次我来分析吧! 石蜡在点燃的情况下先熔化 (物 理变化)成蜡油,再汽化(物理变化)成石蜡蒸汽,蒸汽被点燃发生燃烧(化学 变化)生成新物质。问题讨论 4 这白烟可以点燃就一定是石蜡固体吗?你能通过设计实验进一 步证明吗?生 1 :可以把收集到的白烟冷却下来,观察其状态。生 2 :把白烟通向水面进行冷却,观察其密度及溶解情况。 演示实验 用一根较长的直角玻璃管把蜡烛的透明部分引出并通往烧杯中 的水面,可观察到“白烟袅袅” ,很快水面上有一层白色膜状固
9、体附于表面,说 明该白色固体密度比水小且难溶于水。 问题讨论 5 :蜡烛燃烧生成了什么?你能用实验证明吗?分组完成。 (提供仪器及药品:小烧杯、小集气瓶、玻璃片、蜡烛、火柴、澄清石灰水等) 师生讨论 学生分组讨论实验步骤,教师适时引导。设计意图: 通过讨论实验步骤, 形成实验前要严密设计实验方案步骤, 预测 可能出现的现象及问题等,养成科学的实验的态度及严谨的实验作风。 分组实验 :在生本教学分组的基础上,再细分每两人自由组合成一小组, 每小组一支生日小蜡烛,用已备好的小烧杯、小集气瓶、玻璃片、澄清石灰水等 进行实验。 实验汇报 生 1:我们利用在蜡烛上方罩干而冷的小烧杯的做法看到有水雾但石灰
10、水没 有变浑浊。生 2: 我们利用小集气瓶罩在火焰上方,待内壁出现水雾后用玻璃片盖住瓶 口并振荡可见石灰水变浑浊。生 3:我感觉用集气瓶较好,因为小烧杯有个尖嘴易漏气。生 4:有水雾出现证明有水生成,若继续罩在上方,由于温度升高水雾会蒸 发而消失。生 5:小烧杯如果不用玻璃片盖住,很难看见石灰水变浑浊,因为在翻转的 过程中燃烧生成的热的二氧化碳很快就逸出,很难收集到。生 6: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有二氧化碳生成。生 7:老师,我们还有新的发现:如果集气瓶罩的比较低,就会发现蜡烛燃 烧冒出黑烟。生 8:我们也看到这种现象,我猜测是蜡烛不完全燃烧的原因,可能生成了 炭黑。 归纳小结 从几位同学的汇报中,
11、 我感觉到他们实验很严谨、 细致,能抓住 实验的细节, 比如瓶内壁的水雾现象是很短暂的现象, 如果不加以注意, 就会忽 视,认为没有水生成。 其实在火焰不断加热的情况下, 产生的水雾很快就会重新 气化成水蒸汽而消失。 使用玻璃片封住集气瓶口, 让燃烧产生的热的二氧化碳在 翻转的过程中难以逃逸, 是该实验的关键, 也是课本上所没有设计的, 属于你们 的创新之举,很值得称赞。更值得骄傲的是:有的同学还发现了新现象、新问题 即蜡烛燃烧时产生了 “黑烟”,并对黑烟的产生作出了猜测。 这一猜测是否正确, 留待我们下一次探究。教师发问:如果蜡烛正常燃烧,发生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什么?学生:石蜡 +氧气 二氧
12、化碳 +水教师:你们能由此表达式推断出石蜡所含元素的情况吗?学生:石蜡一定含有碳、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教师发问:现在你们能解释“无根之火”实验的奥秘了吗? 学生:铁丝网是热的良导体,接触火焰会将热量传递出去,从而使温度降低 到着火点以下, 使火焰熄灭形成石蜡蒸气, 而石蜡蒸气是看不见的, 在上升的过 程中冷凝成白烟,而白烟是石蜡固体的小颗粒,具有可燃性,火焰是向上烧的, 下方的石蜡蒸气得不到预热不能燃烧,故可以形成悬空的火焰。 教师:你们分析的很好! 归纳总结 各小组通过讨论,认为通过本课的探究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组 1 代表:我们认为我们学会了一种更加环保的熄灭蜡烛的方式:用“灯帽”盖
13、灭而不是吹灭!由此我们觉得环保意识的培养,要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组 2 代表:我们小组一致认为我们这节学会了实验探究的方法:猜想- 查阅资料-设计实验 -进行实验或搜集证据得出结论。组 3 代表:我们学到了蜡烛在燃烧过程中既发生了化学变化又发生了物理变 化,化学变化中一定包含物理变化,而物理变化中不一定包含化学变化。组 4 代表:我们觉得做实验学会观察很重要, 只有关注了细节, 并抓住不放, 才能解释一些问题,并提出新问题。组 5 代表:我们觉得做实验不能就按照书上的设计,要有自己的创新设计, 书上的不一定是最好的,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组 6 代表:我们通过实验证实了蜡烛燃烧的系列变化并探
14、究了正常燃烧的产 物。五、说明1. 所选实验和实验教学的特色及创新之处:(1)实验教学的特色采用郭思乐生本教育模式,把班级 36 人根据化学成绩及兴趣等方面均衡的 分成 6 组,每组 6 人围坐便于讨论和设计实验,不同于实验室学生分组实验( 2 人一组重操作轻设计) ,这种形式 6 个小组根据课堂容量可以做相同的实验统一 汇报,也可以做不同的实验然后分别汇报, 小组内还可以灵活分工合作, 既可以 亲手操作又培养合作精神,体现生本思想。教师在教学中主要起到“煽风点火” 的作用,以学生“讨论设计实验汇报”为主,真正做到“以学论教” 。(2)所选实验的特色及创新 “无根之火”实验:这是一个创新实验,
15、该实验解决了以下问题:刚熄灭的蜡烛产生的白烟, 若点燃时离的较远则不易被点燃, 若点燃时离的较近又会被 误认为是直接点燃了烛芯。这个实验既简单又易成功且又有趣味性和神秘性! “袅袅白烟” 实验既能证实实验的结论又增加了实验的观赏性, 给人以化 学实验原来也可以很“美”的视觉感受! 石蜡的性质实验、 石蜡蒸气的取出及点燃实验、 石蜡燃烧产物的探究实验, 以上三个实验简单安全, 既便于学生操作和观察, 又有变数 (例如从火焰中向外 引烟时可能会引出黑烟等) ,故适合学生自己探究,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其 中“石蜡蒸气的取出及点燃实验” 通过给学生提供多种器材 (例如取石蜡蒸气可 以用玻璃管“引烟”
16、,也可以用胶头滴管主动“吸烟” ,还可以用注射器大量“抽 烟”),使他们在探究中尝试使用不同仪器进行实验, 学会多角度考虑问题, 善于 比较、发散!对实验进行优化设计!2. 对学生学习所起的积极作用通过对学生所熟悉的蜡烛的有关性质的探究, 可以让学生感觉到化学与生活 的密切关系, 从我们所习以为常的生活现象中发现化学知识, 研究课题虽小, 却 给人以充实又卓有成就的感觉! 从实验中发现原来生活中虽经历却忽视或无视的 现象(例如:学生都在过生日时吹灭过蜡烛,却有 85%的人认为吹灭后产生的是 黑烟而不是白烟,且无视蜡烛熄灭时所产生的空气污染) 。通过探究,他们不仅 掌握了石蜡燃烧过程的系列变化、 证实燃烧的产物等知识和方法, 还发现了新问 题(有时产生白烟,有时产生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山东信息职业技术学院高职单招职业技能测试近5年常考版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2025年山东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高职单招职业适应性测试历年(2019-2024年)真题考点试卷含答案解析
- 2025年安阳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高职单招(数学)历年真题考点含答案解析
- AE培训课件教学课件
- 1780轧安全培训课件
- 安全教育:耳朵不能塞耳朵
- 西溪湿地旅游产品
- 物业安全标准化管理培训
- 简易仓库租赁合同标准范本
- 人教版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3.1.1圆柱的认识练习卷含答案
- 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病媒生物控制技术(096)(副高级)自测试卷及解答参考
- 2023年山东青岛局属高中自主招生物理试卷真题(含答案详解)
- CBL联合情景模拟人文护理查房
- 二级建造师继续教育模拟考试题库500题(含答案)
- LY/T 3371-2024草原生态状况评价技术规范
- JGJT322-2013 混凝土中氯离子含量检测技术规程
- 《中药学》教案完整版
- 民政局发布的离婚协议书样本
- 油菜的生长发育特性
- 《系统思维解决问题》
- 保安经理工作计划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