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九龙县里伍铜矿外围找矿前景探讨_第1页
四川九龙县里伍铜矿外围找矿前景探讨_第2页
四川九龙县里伍铜矿外围找矿前景探讨_第3页
四川九龙县里伍铜矿外围找矿前景探讨_第4页
四川九龙县里伍铜矿外围找矿前景探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里伍铜矿外围找矿前景及找矿思路冯孝良、汪名杰,张惠华中国地质调查局成都地质调查中心,四川 成都 610082摘要:本文通过对里伍铜矿外围的构造背景,矿化蚀变带分布规律,物探成果等分析,探讨里伍铜矿外围的找矿前景,并提出找矿思路,供参考关键词:四川里伍;穹隆;找矿前景;1里伍铜矿区域构造位置里伍铜矿位于扬子地台西缘,行政区划属甘孜藏族自治州九龙县魁多乡、烟袋乡。区域构造上处于康-滇地轴西侧,松潘甘孜造山带东南缘,北东向(木里锦屏)弧形推覆构造带北西侧后缘。区域地质主要由从北向南推覆的木里锦屏山弧形推覆构造带及其北西侧后缘拆离出露的一系列由变质核杂岩穹隆体所形成的穹隆链组成1。该穹隆链与区域铜、金

2、、多金属成矿关系密切,为重要的区域控矿构造。图1 四川省九龙县里伍铜矿区域地质简图fig1 geological map of the liwu copper mine area 注:本文受国家危机矿山找矿专项四川省九龙县里伍铜矿矿产预测项目支持2地质勘查及研究工作现状2、1勘查工作1965年9月1976年12月,四川省地质局406地质队,历经10年,完成了里伍铜矿3.2km2面积的普查到详细勘探评价,提交四川省九龙县李伍矿区铜矿详细勘探地质报告,全矿共探明26个工业矿体,求获平衡表内铜金属储量b+c1+c2级260779.53吨,伴生锌82373.70吨,达到中型矿床规模。全矿区铜平均品位2

3、.5,锌平均品位0.75,为我国少有的中型富铜矿之一。1989年5月-1992年10月,四川省地质矿产局404地质队对里伍铜矿外围的挖金沟3.4km2范围内开展了普查工作,该次工作发现和圈定的主要铜矿体4个,铜锌矿体7个,提交d级铜金属储量32159吨,平均品位1.1;伴生锌金属储量7099吨,平均品位0.3。2004-至今,成都地质矿产研究所申请的国家矿产资源补偿费项目“四川省九龙县里伍铜矿外围普查”再次对里伍矿区西边的黑牛洞区域进行普查工作,截至2006年底工作,经初步估算,求得铜333334资源量116971t;锌333334资源量132954t。而且证实黑牛洞区域主要矿体均为半隐伏状,

4、深部沿走向及倾向均呈扩大趋势,矿体往南西方向未圈边。2、2研究工作有关里伍铜矿的研究工作相对于国内其它成型矿山较少,早期认为是中温热液成因,70年代认为属沉积变质成因(李伍矿区详细勘探地质报告);再后来又提出了“火山喷流沉积变质改造矿床”(姚家栋,1993);黄崇柯等又将里伍铜矿归为受变质型铜矿床;中国地质大学傅昭仁、宋鸿林、颜丹平,四川省地质局404队等,在扬子地台西缘江浪变质核杂岩及里伍铜矿成矿模式研究报告中,在研究了里伍韧性伸展拆离带内的赋矿围岩硫同位素及矿石cu品位值统计特征后指出:里伍铜矿的成矿物质以深源为主,里伍铜矿床主期的形成作用可能是燕山早期 (190-160ma)变质核杂岩成

5、穹作用的产物。里伍铜矿成矿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主成矿应与成穹后的脆性断裂叠加有关。3里伍铜矿找矿前景分析通过对里伍铜矿及外围野外考察和相关资料进行了分析研究,作者认为里伍铜矿外围具有较好的找矿前景,其理由如下:从构造作用上看,里伍铜矿的成矿与江浪穹隆成穹时的滑脱构造密切相关,而江浪穹隆周边与里伍铜矿类似的滑脱构造环境普遍存在,具有相似的控矿条件;在赋矿层位上,里伍铜矿的“层控性”相当明显,与里伍铜矿控矿相关的层位-里伍群下段下岩带和中岩带在江浪穹隆与里伍相对应的北东边、西边都存在,只要有构造配套也具有赋矿的可能性;目前的地表矿化蚀变带分布和物化探资料成果分析,里伍铜矿外围显示很好的找矿远景。在里

6、伍外围的打老熊沟-黑牛洞区域,挖金沟-柏香林区域、笋叶林-白岩子-海底沟等区域,通过近年来的地质和物探工作已显示出良好的找矿效果,其找矿潜力分布区域如下图fig2 the attribution map of prospecting area in li wu copper3、1挖金沟柏香林区域该区域位于江浪穹隆西边,通过以前的工作已在挖金沟地表圈出三条矿化蚀变带及七个矿(化)体,同时通过磁法和激电中梯剖面测量圈定几个有找矿意义的物化探异常,为深部找矿与远景评价提供了有利依据。从该区域地表的矿化显示及物探工作成果看,应有找矿远景。有必要对原有的物化探异常进行验证。3、2笋叶林白岩子-海底沟区域

7、位于江浪穹隆构造的东翼,北自笋叶林,南至里伍。20世纪60-70年代期间,原四川省地矿局物探大队等单位曾经在里伍铜矿北东侧外围上海底白岩子一带开展过地质及物化探工作。在上海底近穹隆轴部圈出环状矿化蚀变带一条,经探槽揭露圈出3条规模不大的铜矿体,以浸染状、条带状矿石为主,局部有致密块状铜矿石,基本肯定了矿带矿化的存在。同时,在上海底一带进行了面积性自电、土壤金属量测量,共发现六条主要的物化探异常带,长度2000m左右,宽度50300m。白岩子一带经地表工作圈定四个矿化蚀变带,沿海底沟北东侧出露长度达2000m以上,在其中发现的f矿体相当于里伍矿区下部矿层的矿体,地表经探槽揭露控制长度为165m。

8、北部的笋叶林铜矿点今年我们对该区域开展了瞬变电磁和激电测深工作,同时进行了地表工程控制,已控制两个主矿体,每个矿体地表延伸均在400米以上,品位1%左右。显示了很好的找矿效果。3、3打老熊沟黑牛洞区域位于江浪穹隆南端近轴部倾没部位的西翼部。1965年,四川省地质局406队对黑牛洞铜矿点开展了初步评价工作。2004年起,成都地质矿产研究所申请的国家矿产资源补偿费项目“四川省九龙县里伍铜矿外围普查”再次对黑牛洞矿点进行普查工作,如前所述,该项目已取得了找矿的较大突破。因此,从以往的各种资料分析,在里伍铜矿的外围从地表矿化的分布、生产探矿成果及物探资料显示应有较大的找矿远景。4里伍铜矿外围找矿存在的

9、问题4、1挖金沟柏香林区域目前在该区域虽已取得了三万多吨的资源量,但赋存于、号矿化蚀变带中的主要矿体,沿走向与倾斜边界尚未控制,矿化蚀变带引起的物探异常未完全圈定。挖金沟矿区矿化蚀变带向北东延伸可能至中咀一带,二者之间相距达1000m以上,尚属工作空白地段。挖金沟至柏香林之间,矿化蚀变带断续相连,目前仅在柏香林矿区仅开展过少量地表工作,已经发现有多条矿体,但均未进行深部控制。尚有找矿潜力。4、2笋叶林白岩子-海底沟区域本区域在上世纪6070年代进行过较为系统的地质及物化探工作,物探异常规模较大,但后续跟进的评价工作很少,找矿前景尚未明了,特别是与里伍铜矿紧邻的白岩子一带,已发现的蚀变带及矿化体

10、尚未进行深部揭露验证。北部的笋叶林铜矿点工作程度也很低,在二者之间的穹隆东翼基本未开展工作。该区域所在的穹隆构造东翼岩层倾向与坡向总体一致,地层在纵向上出露很有限;不像穹隆西翼岩层倾向与坡向相反,地层在纵向上出露较多。根据南北两端笋叶林及海底沟沿沟谷切割的出露内外矿带情况,在二者中间内外矿带均可能隐伏于地表以下,成矿条件是完全具备的,为找矿有利部位。从外部条件看,该区地形条件好于穹隆西翼,且目前交通较为便利,具备近期开展勘查评价的有利条件。4、3打老熊沟黑牛洞区域本区域为整个江浪穹隆内蚀变带出露最发育的部位,黑牛洞矿点矿化蚀变带连续向北西延伸至打老熊沟,二者之间以往圈定的充电异常已已在黑牛洞验

11、证为矿致异常;黑牛洞矿点向南至大水沟一带,矿化蚀变带也是连续的,充电异常在大水沟显示良好,因此黑牛洞矿体可能延至大水沟一带,有必要进一步展开工作。5找矿思路探讨通过分析和调查,我们认为里伍铜矿外围具有较大的找矿远景,但找矿思路问题有必要认真分析。由于里伍铜矿及外围属地形深切割地区,相对高差大,陡峭且山顶基岩裸露而沟底及山坡植被又严重覆盖,因此地质工作难度较大,结合以往的经验,作者认为里伍及外围的找矿要运用综合方法。首先在面上利用遥感技术进行找矿预测,建立野外光谱特征剖面,利用etm+数据(精度为15米)采用比值等方法进行遥感信息增强提取并力争建立遥感找矿信息因子,利用quickbird(精度为

12、0.61米)数据对成矿有利地段进行大比例尺预测,提取构造信息,对构造和成矿蚀变带的关系进行判别。同时要进行大比例尺的填图并辅与地表工程揭露对蚀边带和矿体进行追索。物探工作是里伍外围找矿的重要手段,根据以往所测的该区岩矿石电性特征参数来看,矿区团块状矿石的导电性最好,所测电阻率小于100m;矿化蚀变带的导电性较差,电阻率在1500-4000m之间,围岩(石英片岩,石英岩等)导电性最差,电阻率高达4000-6000m。矿体与围岩的电阻率差异在500倍以上,矿体与矿化蚀变带的电阻率差异也有数十倍。可见,工作区开展电法工作具有良好的地球物理前提。物探工作安排在重要成矿区域进行,目的是对已知矿化蚀变带或

13、矿体进行深部追踪。目前看大功率激电中梯在里伍及外围找矿比较有效,同时在矿体或矿矿化蚀变带上直接采用充电测量。当然以上方法都受到一定程度的地形的影响。在一些地方也可采用瞬变电磁测深工作进行补充。里伍铜矿及外围找矿必须坚持物探工作先行的原则,在物探成果的基础上再进行深部工程控制,深部工程据地形条件差别用坑探或钻探均可。6讨论里伍铜矿外围的找矿问题我们仍在探索,从目前情况看外围找矿的显示出了良好的找矿远景,只要方法和措施得当应该有所突破。其次里伍铜矿的成因和成矿模式还不清楚,其物质来源问题、江浪成穹作用与成矿之间的关系、确切的成矿年龄等都还没搞清楚,有必要做进一步的研究工作。参考文献1四川省地质矿产局.四川区域地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