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量素质及其训练_第1页
力量素质及其训练_第2页
力量素质及其训练_第3页
力量素质及其训练_第4页
力量素质及其训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力量素质及其训练一、 力量素质释义(一)力量素质的定义:力量素质是指人体神经肌肉系统在工作时克服或对抗阻力的能力。 肌肉工作时以收缩产生的拉力克服阻力。肌肉工作所克服的阻力包括外部和内部阻力。外部阻力,如物体重量摩擦力及空气的阻力等;内部阻力, 如肌肉的粘滞性,各肌肉间的对抗力,主要来源于运动器官,如骨骼、肌 肉、关节囊、韧带、腱膜、筋膜等组织的阻力。(二)力量素质的分类:依力量素质与运动专项的关系,可分为一般力量与专项力量;依力量素 质与运动员体重的关系,可分为绝对力量和相对力量;依完成不同体育或 活动所需力量素质的不同特点,可分为最大力量、快速力量和力量耐力。1、 绝对力量:是指肌肉中总

2、的和所能表现出来的尽最大可能的力量潜 力。它可用电刺激测量,也可用肌肉生理横断面来评定。2、 相对力量:是指将几种力量(向心力、等长性力量、离心力)相对 与练习者自身体重作一比较。相对力量即每公斤或每磅自身体重上发挥的 最大力量,它用于比不同个体之间力量的能力差异。3、 最大肌肉力量:是指肌肉通过最大随意收缩抵抗无法克服阻力过程 中所表现出俩的最高力值。4、 快速力量:是指肌肉以最快的速度和尽可能高地发挥力量的能力, 是力量与速度的有机结合。在日常训练中常常使用“爆发力”一词,爆发 力是快速力量的一种表现形式,是指张力已经开始增加的肌肉以嘴快的速 度克服阻力的能力。5、 力量耐力:是指肌肉静力

3、性或动力性的工作形式在抗大负荷过程中 抵抗疲劳的能力。6、 起动力量:是指肌肉从产生张力的瞬间的尽快的速度发展尽可能高 的力量的能力。起动力量也可理解为 50 毫秒之后就能达到较高力值的能力。 二、 影响肌肉力量的主要因素(一)、肌肉的工作形式1、等长收缩或静止收缩:当肌肉产生的张力仅能克服一定的阻力使身 体某一部位保持不动,便说收缩是等长收缩或静止收缩。.2、 等张收缩:向心收缩和离心收缩在生理学上称为等张收缩。向心收 缩:当肌肉产生的张力足以克服阻力,致使肌肉明显缩短,造成身体一定 部位移动时,称为向心收缩;离心收缩:一定的阻力克服肌肉张力致使肌 肉实际上被拉长时,便说肌肉处于离心收缩。肌

4、肉虽然产生张力(收缩), 却被阻力所压倒。3、 等动收缩:肌肉产生的张力克服一定的阻力使身体的某一部位保持 相对的稳定的运动速度,便说收缩是等动收缩。4、 超等长收缩:肌肉先被迫迅速进行离心收缩,紧接着迅速转为向心 收缩的收缩方式。(二)、影响肌肉力量的主要因素5、 中枢神经因素:反映在输入肌肉的传出脉冲的强度或频率中,反映 在肌肉收缩和放松的协调性,中枢神经系统对肌肉功能的营养性影响和其 它影响中;6、 个性心理因素:首先取决于对高强度肌肉紧张的实际准备程度,包 括情感因素,促进最大地动员运动器官在克服动作障碍时的功能可能性。7、 肌肉本身的因素:决定了由肌肉进行的生理强度和机械强度。包括

5、肌肉的生理横断面;肌纤维类型;肌纤维的数量;肌纤维的长度;肌纤维 的支撑附着面;肌肉工作时的内协调能力和肌肉内感受器对中枢神经的影 响等等。8、 骨杠杆的机械效率在运动活动的实际条件下,表现力量能力当然不仅取决于上述最重要的 因素,由完整的因素总和组成了力量能力的基础。这些因素对外部表现机 械力的贡献,根据运动动作的具体特点和完成的条件而变化,从而决定了 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力量能力类型。三、 力量练习的方法(一)、力量练习方法的分类:国内外学者一般按肌肉的工作形式和具体的练习效果划分力量练习的 方法。它主要由静力性练习方法、等张性练习方法、等动性练习方法、退 让性练习方法、超等长练习方法、电刺激

6、方法和组合练习方法所组成。(二)、肌肉力量训练方法:1、静力性(等长)练习方法:是指肌肉以等长收缩的形式使人体保持.某种特定位置,或对抗固定不动阻力练习的形式称为静力性练习。如马步 站桩、控腿、双杠上的直角支撑、耗倒立或举起一定重量并在某一位置上 保持一段时间,都属于静力性练习。运用静力性练习方法发展力量时,一般采用最大限度的用力。但为了防 止肌肉的拉伤,不能在收缩一开始就达到最大的紧张度,而应逐渐用力, 在第 3 秒钟时才达到最大限度,而后保持 2-3 秒。对在一次静力性力量训练 课的总时间和练习数量,一般不应超过 2025 分钟(含休息时间在内)。 一次训练课的练习数量一般是 5 个,最少

7、 3 个,最多 8 个。2、 动力性(等张性)练习方法:使肌肉做向心收缩或离心收缩所进行 的负重或不负重的练习称为动力性练习。如负重做深蹲、负重深蹲起、肋 木举腿(举起和慢放下)、腿捆沙袋跑步等发展腿部力量;以引体向上、卧 推杠铃、俯立侧平举等动作发展上肢力量;以负重体前屈、负重转体等动 作发展腰背力量等,都属于动力性练习。(附表)3、 等动练习方法:等动练习是借助等动练习训练器材在动力状态下完 成的练习方法。在这种类型的训练中,运动速度是相对稳定的,它可使运 动员在动作的任何一个阶段,表现出接近最大或最大的力量。在等动状态 下,可使肌肉在动作的整个过程中使肌肉承担适宜的负荷量,因而可取得 一

8、般负重练习所达不到的效果。当人体活动中,由于运动环节的位置不断变化,肌肉拉力也在不断变化, 也就是说,在整个关节活动的范围内肌肉所产生的力量是不一样的。用“等 动练习器”进行模拟练习,就能当骨杠杆处于有利地位,肌肉好发挥力量 时,器械产生的阻力就加大;当骨杠杆处于不利位置时,肌力小,器械产 生的阻力也小。因此,这种练习能在关节活动的整个范围内都能给肌肉相 应的阻力,使肌肉所受到的训练符合运动实际的需要。快速等动训练能使各种运动速度的力量都得到增加;慢速等动训练只能 使慢速运动时的力量增加;快速等动训练所增加的快速力量耐力大于慢速 等动训练所增加的慢速力量耐力。提高肌收缩速度的最好办法是采用高速

9、 度等动练习。4、退让性练习方法:使肌肉产生离心收缩的力量练习方法称退让性练 习方法。退让性练习对神经肌肉系统产生超量符合,且刺激时间长,因此 可使肌肉特别是最大力量得到明显增长。目前国际上普遍采用的退让性练.习方法主要有以下两种。杠铃练习:如运动员进行卧推和深蹲,符合为 110150%,同伴加助力推起,然后加保护放下至胸前。运动员负重慢深蹲; 采用电脑力量训练器械:运动员在电脑力量训练器械上进行局部肌肉的 退让性力量练习。5、超等长练习方法:肌肉先被迫迅速进行离心收缩,紧接着迅速转为 向心收缩的练习成为超等长练习方法。体育运动中不少动作在发力时(如 跳跃或投掷)都是这样进行的。离心收缩后紧接

10、着进行向心收缩之所以能发挥更大力量的原因是:肌肉 是弹性体,拉长后张力增大;肌肉牵张反射,肌肉迅速拉长时张力增大, 被拉长的越快,它所产生的张力越大,在这当中伸长的幅度更重要。超等长练习方法主要有以下三种形式:各种快速跳跃练习,如最大速 度连续跳、双或单腿连续跳不同高度的栏架、带助跑或不助跑的跨步跳或 单级跳;不同高度和形式的跳深练习;利用专门器械等。由于超等长练习方法更符合某些运动项目中爆发力的运动特征,因此该 方法对于提高运动员的支撑能力,发展运动员的快速力量特别是爆发力量, 有着其他练习方法所无法相比的训练效果。6、 递增阻力练习法:根据肌肉在收缩过程中肌肉拉力的变化在开始收 缩时最大,

11、随着肌肉缩短而减少的现象,为了使肌肉在拉力减少时也能受 到较大阻力的训练,普遍采用橡皮带、拉力器等器具。因为橡皮带或拉力 器被拉得越长(在弹性限度内)产生的阻力(回弹力)越大,所以能使肌 肉缩短而肌拉力减少时仍能受到较大阻力的训练。7、 组合练习法:将上述几种练习方法进行不同组合的方法为组合练习 方法,这种练习方法可使运动员在一次训练课中获得多种训练效果。如 50% 的动力性练习 +25%退让性练习 +25%静力性练习; 75%向心收缩练习 +15% 离心收缩练习+10%静力性练习等等8、 电刺激法:用电刺激发展肌肉力量,将电极置于肌肉的起止端,点 流强度以人体不感到痛苦为宜。经刺激后,肌肉体

12、积没有明显增大,脂肪 减少,力量得到提高。(三)、各种力量训练优缺点:1、静力性练习方法的优缺点;静力性练习方法能有效地发展最大力量、 静力耐力和提高肌肉的张力,对维持身体平衡以及如保持体操、技巧和武.术处于某种静止姿势(造型)有很大帮助。但用静力性练习发展肌肉力量, 对肌肉爆发力会产生不利影响;在大强度静力性练习时,由于血液循环条 件不好,加上憋气,容易引起高血压,出现危险,青少年不宜使用静力性 练习发展力量。2、 等张性练习方法的优缺点:等张性力量练习,能有效地发展动力性 力量,可使神经、肌肉活动更为协调,能更有效地发展力量耐力和增大肌 肉体积,可使全身各部位的动作幅度达到最大限度,有利于

13、提高肌肉的手 所速度,能产生混合训练的效果。但等张性力量练习不能在整个过程中保 证肌肉每一次收缩的负荷都相等,因此肌肉只能在活动过程中的某个阶段 承受最大负荷,只能按力量最弱的关节角度来安排负荷,易造成某些角度 上肌肉负荷不足,因而解决不了肌肉全范围训练这一关键问题。3、 等动练习方法的优缺点:等动练习可使肌肉在动作的全过程中承受 适宜的负荷量,并能使肌肉在整个运动范围都承受到最大阻力,因此可使 肌肉全范围训练,能在较短时间内明显提高肌肉力量和一般工作能力;可 明显降低肌肉疼痛感觉。但由于等动练习的速度受到控制,因此限制了爆 发力的发展,肌肉只能在向心收缩的状态下完成动作。,因此一般等动练习

14、不能进行退让性练习,因起终点无阻力,导致起终点位置时的肌肉不能达 到最大负荷。静力性、动力性和等动练习方法各有优缺点,如果能根据运动员的具体 情况和训练任务,科学地将这三种方法进行组合训练,就能取得令人满意 的训练效果。4、 退让性练习方法的优缺点:退让性练习能使运动员较多到动用后备 力量能力,且由于刺激时间长、强度大,因而对神经肌肉系统产生超量负 荷,使肌肉力量特别是最大肌肉力量得到明显增长。但这种练习动作在运 动实践中不常用,与等张性和静力性练习相比,强度大的退让性练习导致 肌肉疼痛的持续时间更长。5、 超等长练习方法:超等长练习方法对于提高运动员的支撑能力,发 展运动员的快速力量,特别是

15、爆发力量,有着独特训练效果,成为田径训 练中主要的力量练习方法之一。但若运用不合理,有出现受伤的可能。.四、 力量训练的基本原则(一)、 使肌肉克服阻力做功:选择肌肉力量练习的原则在于所选的动 作要使被训练的肌肉克服阻力(即肌拉力要与外力方向相反)做功。例如, 要发展肱二头肌的里,可采用双手握哑铃做双臂胸前弯举动作,但是,如 果采用这个动作来训练肱三头肌的力量就无意义了。相反如果采用双臂颈 后弯举动作,那么肘关节伸就得依靠肱三头肌的拉力,肱三头肌因此做了 功,得到了训练。掌握了这个原则,就能根据不同的需要,制定各种发展 肌肉力量的有效方法。(二)、 超负荷原则:肌肉或肌群对抗最大或接近最大阻力

16、练习,能有 效地发展肌肉力量。采用超负荷(超过平常遇到的阻力)可使肌肉最大地 收缩,从而刺激神经肌肉系统产生相应的生理学适应,导致肌肉力量增长, 而低负荷只能使肌肉力量维持在现有水平上。(一) 渐增阻力原则;在力量训练过程中,必须定期、逐渐地增加练习 的肌肉所对抗的阻力,使肌肉经常在超负荷条件下训练,不断产生新生理 适应。(二) 安排练习原则:练习的安排应是大肌群的练习在前,小肌群的练 习在后。这是因为小肌群比大肌群较早和容易疲劳,为了保证大肌群的超 负荷,训练中应从大肌群开始到小肌群。另外,在两个相继的练习中训练 不要训练同一肌群,以保证肌肉在每次负荷后有足够的恢复时间。(一)、 力量训练的手段应尽量与专项力量的要求及专项技术结构相一 致。(二)、 系统性原则:研究表明,经过系统训练,肌肉力量增长很快, 但停训后消退也快。当肌肉力量逐步、缓慢地增长时,则能较长地保持力 量。(七)区别对待原则:进行力量训练时应考虑到对象的特点、年龄、性 别、健康状况、训练水平等,对青少年的力量训练,一般不主张采用大负 荷力量训练。参考文献:1. 马特维也夫体育理论与方法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 田麦久等运动训练学人民体育出版社3. 林中华运动解剖学上海体育学院.福克斯运动员的基本等张负重训练计划示例 表 1-2频率持续时间负荷与重复次数组间休息每周三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