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教案2_第1页
第4课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教案2_第2页
第4课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教案2_第3页
第4课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教案2_第4页
第4课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教案2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从容说课明清时期,我国封建社会开始走向衰落,但君主专制统治却进一步加强。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这一节课,从四个方面讲述了明清社会这一发展趋 势。第一目“宰相制度的废除”阐明了明太祖朱元璋废除中国历时1000多年的宰相制度的原因、经过和影响;第二目“内阁的创立”贝U指明了内阁制产 生的背景、内阁的性质和作用;第三目“君主专制制度的顶峰”贝U叙述了清 朝中央权力从议政王大臣会议向军机处过渡的过程,从而突出了清朝君主专 制制度发展到顶峰的这一主题。最后,本节课通过把清朝封建专制统治与同 时期西方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趋势进行比较,说明中国已经落后于世界潮流。 在教学中,要通过前后对照,概括

2、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发展特点;通过横向 对照,阐明君主专制的加强,阻碍了中国历史的发展进程。三维目标1. 知识与能力(1) 掌握明朝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理解宰相制度的废除是强化君主专制 的必然结果。(2) 理解内阁制与宰相制度之间的区别,培养学生比较历史事件的能力。(3) 掌握军机处的地位与作用,理解它对君主专制进一步加强的影响。(4) 理解中西君主制度不同的实质和影响。2. 过程与方法(1) 联系历朝历代皇权与相权之间的矛盾,结合明清的社会背景,引导学 生分析明初废除宰相制度的必然性。(2) 通过辩论赛,比较内阁制与宰相制之间的异同点。(3) 利用历史材料,设置历史情景,引导学生探究历史问题。

3、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到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强化,既有助于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也极大 地阻碍了中国社会的进步。教学重点明清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教学难点内阁制与宰相制的区别;明清加强君主专制的影响。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师:同学们有谁会唱凤阳花鼓吗?生:老师,我会唱几句。“说凤阳,道凤阳,凤阳是个好地方,自从出了朱 皇帝,十年倒有九年荒。”师:你们知道歌中所唱的“朱皇帝”是谁吗?生:朱皇帝指朱元璋,他是明朝的开国皇帝。师:对,朱皇帝就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从歌词中看出,安徽凤阳自从出 了明太祖朱元璋后,非但没有呈现出富贵吉祥之兆,反而十年九荒,这是怎么回 事呢?明

4、太祖朱元璋是一位什么样的皇帝呢?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这节课,了解一下有关明太祖朱元璋的知识。(多媒体课件打出课题)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推进新课1. 宰相制度的废除合作探究:师:同学们,假如你们是当年朱元璋的谋士,在明王朝建立后,你们会建议 朱元璋首先做哪些大事?生1:我会建议朱元璋沿用元朝的从中央到地方的政治制度,巩固封建皇权 的专制统治。生2:我会建议朱元璋对为明朝建立立下汗马功劳的文臣武将进行论功行赏。师:正如两位“谋士”所言,朱元璋在登基后就做了这两件事。一是沿袭元 朝在中央设中书省的制度,由中书省左右丞相统管六部,主持全国政事;二是朱 元璋在平定天下后,曾经论功行赏,大

5、封功臣,封了许多王侯。如大将蓝玉骁勇 善战,立下大功,被封为凉国公;谋士李善长被封为韩国公。但是时隔不久,朱 元璋大杀开国功臣,胡惟庸、李善长和蓝玉等人相继被杀。这是为什么呢?请大 家结合大屏幕上的材料思考这一问题。(多媒体课件播放材料)胡惟庸原是个下层官吏,元末投奔朱元璋起义军。朱元璋称帝后,胡惟庸深 得明太祖信任,先后在中书省任参知政事、右丞相和左丞相,权倾一时。随着权 势的扩大,胡惟庸结党营私,排斥异己,专权跋扈。如朝中有论及官员升降等大 事,往往不经启奏就执行。凡内外诸衙门上奏章,有不利己者,辄匿不奏闻。一 时四方钻营之徒及功臣武夫失职者,莫不争投门下,奉献金帛财物,不可胜数。洪武十三

6、年(1380年),朱元璋以擅权枉法的罪状杀了胡惟庸,又杀御史大夫 陈宁、御史中丞涂节等数人。十年之后,到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朱元璋又以胡党为题大开杀戒,太师韩国公李善长被赐死,时年已七十六岁,家属七十 余人被杀。生1:从材料中可知,朱元璋杀胡惟庸,主要是因为胡惟庸结党营私,排斥 异己,飞扬跋扈,触犯了明朝的王法。生2:胡惟庸被杀还与他身处高位、玩弄权术有关。他利用担任中书省左丞 相的时机,操纵朝中官员的升降;对于各地上奏给皇帝的奏章,凡不利于他的就 隐匿不报。这些明显地影响了明朝政令的畅通,妨碍了明太祖的专制统治。师:你们的分析都不错。由于胡惟庸蓄养私人势力,利用手中大权操纵朝政, 所

7、以被明太祖朱元璋以“谋危社稷”罪名诛杀,同时还有许多人受牵连相继被杀, 从而出现明朝著名的“胡惟庸案”。至此,我不禁要问大家,胡惟庸是怎么掌握 那么大权力的呢?学生探究路径参考:生1:从教材第20页“历史纵横”栏目中的资料可以看出,胡惟庸善于阿谀 逢迎,因而深得明太祖的信任,逐步得到提拔,官至左丞相,权倾一时。生2:胡惟庸掌控大权与明朝初年的中央和地方政权结构有关。明朝刚建立 时,一方面在中央设中书省,由中书省左右丞相统辖六部而管理全国行政事务, 另一方面废除地方行中书省,代之以“三司”,由“三司”分管地方行政、军政 和监察,“三司”之间相互牵制,各自隶属不同的中央各部门。这样,地方上的 权力

8、就被集中到中央,而中央的权力又集中到中书省,于是宰相的权力就被扩大 了。胡惟庸官至左丞相,官位居右丞相之上,所以就能独揽大权。师:正如刚才两位同学所分析的,正是由于宰相权力过大,所以朱元璋在处 死胡惟庸的同时,下令废除中书省和丞相。至此,自秦朝以来延续了1000多年的宰相制度被废除了。有人认为明朝废除宰相制度,是我国古代历史发展的必然。 请大家探究这一问题。生1:纵观我国封建社会一些主要朝代的历史,皇权与相权之间矛盾一直存 在。正是由于这一点,汉朝、隋唐和北宋时期,皇帝都采取措施,限制和削弱宰 相的权力,从这一趋势看,宰相制度迟早要被废除。生2:明太祖朱元璋废除宰相制度,主要与明朝处于我国封建

9、社会晚期有关。 当时统治阶级内部矛盾与阶级矛盾日益尖锐, 封建皇帝为了巩固其专制统治,需 要更进一步独揽朝中大权,于是,废除丞相势在必行。师:(小结)通过对以上问题的探究,我们对朱元璋废除丞相制度的前因后 果就比较清楚了。首先,明朝因为改革地方政治制度而加大了丞相的权力, 导致 皇权与相权矛盾进一步激化。其次,胡惟庸擅权专恣成为明太祖加强皇权、 废除 丞相的借口。胡惟庸被杀是加强皇权的必然结果。最后,宰相制度的废除,标志 着君主专制统治进一步加强。师:(过渡)宰相制度的废除,极大地加强了君主专制的统治,但随即就出 现了另一个问题,那就是皇帝政务缠身,过于繁忙。由于全国政事繁多,而朱元 璋又事必

10、躬亲,所以处理政事到了“星存而出,日入而休”的地步。即便如此, 仍无法处理好所有国家大事。在这一情况下,内阁产生了。2. 内阁的创立(辩论赛)生1:老师,明太祖既然废除了宰相制度,为何又要设立内阁呢?这不是变相地实行宰相制度吗?生2:不,内阁制不是宰相制的翻版,它有它的特点。师:既然大家对明朝内阁制有不同的看法, 那我们就围绕这一问题进行辩论。正方1:内阁制不是宰相制。反方1:内阁制就是变相的宰相制。正方2:明朝内阁中的阁臣主要由殿阁大学士和翰林院中一些地位较低的官 员组成,他们在内阁中并没有专门的官职。 但历朝历代宰相的政治地位却十分高 贵,这是内阁的阁臣们不可比拟的。反方2:但是到了后来,

11、内阁地位日益提高,内阁的首辅更是权压群臣。特 别是在张居正任内阁首辅时,他独揽朝中大权,六部皆俯首听命于他。这不就是 明朝初年中书省丞相掌管六部的情景重现吗?正方3:内阁的阁臣除了地位较低外,他们参与朝中大事的方式与宰相也有 很大的不同。内阁的阁臣们在明太祖时只是协助皇帝办理一些政事,很少参与政事的决策。即使在张居正主持内阁事务兼领六部,内阁成为皇帝最高幕僚兼决策 机构时,它也只是皇帝处理政事的咨询机构和顾问机构, 而不像宰相那样享有决 策大权。反方3:难道明朝内阁像宰相一样参与朝中大事决策、总领朝中大事的例子 还少吗?明成祖时,内阁开始参与朝中机密事务的决策,并“诸六部大政,咸共 平章”。明

12、宣宗时,开始把奏章交给内阁,由阁臣们提出处理意见,这就是参与 行政事务决策的重要体现。张居正任内阁首辅时,他更是力行改革,整肃吏治, 清丈土地,改革税制,这完全是在行使一个宰相的职权。正方4:不错,张居正出任内阁首辅时,大权在握,但其权力不是来自于朝 廷某一项政治制度的规定,而是取决于封建皇帝的支持与信任,这与宰相的权力 是由封建政治制度赋予的不同。阁臣的升降由皇帝决定;职权大小取决于皇帝的 意旨,票拟的实际作用取决于皇帝的批红。从这一点上讲,内阁制不可能对皇权 起到制约作用,而相权则能在某种制度上制约皇权, 这也是内阁制不同于宰相制 的一点表现。反方4:我方坚持内阁制是变相的宰相制的观点,主

13、要依据是内阁的首辅行 使着同宰相一般大的职权,而不考究首辅参与决策和总领行政事务大权的来源。 正确认识事物的方法,是看它的主要矛盾。因此,我们仍然认为明朝的内阁制就 是变相的宰相制。师:(小结)通过大家辩论,明朝内阁制与宰相制的不同点就清楚了。 第一, 不管明朝内阁制如何变化,它始终不是明朝中央一级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 它是 一个内侍机构、咨询机构;第二,内阁是明朝君主专制加强的产物,不可能对专 制皇权起到制约作用。师:(过渡)上面所讲的都是明朝君主专制加强的表现,那么,清朝君主专 制统治又是怎样加强的呢?3. 君主专制制度的顶峰想想议议:师:同学们如果看过电视连续剧康熙王朝,就知道康熙皇帝在

14、14岁亲政后,首先设计除去了鳌拜。康熙帝为什么要除去辅政大臣鳌拜呢?生:因为鳌拜专权跋扈,气焰嚣张,使年轻的康熙皇帝不能独掌朝中大权。师:不错。鳌拜擅权阻碍了康熙皇帝专权,因此,康熙帝要铲除鳌拜。实际 上,妨碍康熙帝加强君权的不仅是鳌拜,还有其他制度因素。下面,我们就来剖 析这一因素。生:当时阻碍康熙帝加强君权的主要因素, 就是清朝初年的议政王大臣会议。师:议政王大臣会议怎么会妨碍康熙帝专权呢?哪位同学讲一讲?生:议政王大臣会议是清朝初年由满洲贵族组成的商讨并决定军国大事的 最高权力机关。议政王大臣会议所决定的事情,连皇帝都难以更改,这样, 就使康熙皇帝的权力受到很大限制。师:清朝初年不是还设

15、有内阁吗?内阁掌管执行政务的六部,负责呈递各地 奏章和下达皇帝给全国各地的票拟,皇帝为什么不能通过内阁这一渠道来加强君 权呢?生:关键是内阁没有实权,它只是一个执行机构。清初议政王大臣会议具有 决策权,实权凌驾于内阁之上,所以内阁在加强皇权方面起不到任何作用。师:一方面议政王大臣会议限制了皇权,另一方面内阁又没有实权。那后来 康熙帝是通过什么办法加强君主专制的呢?生1:康熙帝开始选用一些自己信任的翰林院学士到南书房(康熙帝读书地 方),组成机要秘书班子,名义上是陪皇帝读书,赋诗作画,实际上是按皇帝的 旨意,起草诏令。这样,南书房逐渐成为皇帝发布政令的地方。生2 :南书房参与清朝政务,就改变了议

16、政王大臣会议独揽国家大事的局面, 形成了议政王大臣会议、内阁与南书房三足鼎立的局势。这三个权力机构相互 牵制,有利于康熙帝专权。师:尽管说南书房的成立,分散了议政王大臣会议的权力,但皇帝毕竟还是 没有把朝中大权完全集中起来。自从雍正皇帝设立军机处后,皇权才得到大大的 加强。请问军机处是怎样产生的呢?它对皇权的强化起到怎样的作用呢?生1:老师,我看了唐国强主演的雍正王朝,从中我对军机处的成立略 知一二。雍正七年(1729年),雍正帝因用兵西北,往返军报频繁,而内阁距 内廷太远,不便及时面授军机,于是在隆宗门设立“军需房”。雍正十年正式改 称为“办理军机处”,简称军机处。生2:那部电视连续剧我也看

17、过,其中一些情节也说明军机处的一些特点。 军机处的军机大臣由皇帝信任的满汉官员组成, 人员少。皇帝与军机大臣们商议 军国大事时,大臣们只能“跪受笔录”,经皇帝审批的诏令由军机处直接传达给 中央各部和地方官员执行,地方大员也直接把各地奏章直接传给军机处。这样, 既不需要经过内阁,也不需要经过议政王大臣会议。 于是,雍正帝就把内阁和议 政王大臣会议所把持的权力集中到军机处。师:大家通过电视剧能够了解一些历史知识,这很好。军机处的设立,标志 着清朝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顶峰。后来,议政王大臣会议、南书房相继被撤,内 阁也名存实亡。4. 东西方的差距师:同学们,清朝由于加强了君主专制制度,后来出现了国泰民

18、安的“康乾 盛世”。但是,君主专制的加强也有相当大的消极作用。请大家结合大屏幕上的 材料,思考封建君主专制加强的弊病。(多媒体课件播放材料)孟德斯鸠在论法的精神中明确指出:,专制政体是既无法律又无规章, 由单独一人按照一己的意志与反复无常的性情领导一切。,为了防止专制的出 现,孟德斯鸠主张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的分立。他指出:“当立法权和行政权集中在同一个人或同一个机关之手,自由便不复存在。”“如果司法权不同立法权和行政权分立,自由也就不存在了。”高翔近代的初曙一一18世纪中国观念变迁与社会发展生1: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封建君主专制不受任何约束,导致行政决策具有 很大的随意性,并且限制了人们的自

19、由。生2:清朝大兴文字狱,君主为一己的统治而草菅人命,致使许多人身首异 处,这便是封建皇帝按一己意志统治国家的弊端。另外,在君主专制的体制下, 官场腐败之风蔓延,大贪官和坤就是典型的例子。师:(小结)结合上述材料和一些史实,对于明清君主专制弊端,我们归结 以下三点:第一,皇帝独断和随意性强,致使决策不断失误;第二,君主专制导 致官僚主义、官场贪污之风盛行;第三,君主专制阻碍了社会的进步和资本主义 萌芽。就在中国封建社会日暮西山时,欧洲一些国家却已迈进了资本主义社会门 槛,在政治上建立了君主立宪或民主共和政体, 在经济上发展资本主义。相比之 下,中国还徘徊在封建专制的小农王国里, 中国社会的发展

20、已大大地落后于西方 社会的发展潮流。延伸新课阅读下列材料:上(明宣宗)罢朝,谕朝臣:“贪污如何?”杨士奇对曰:“贪风始永乐(明 成祖年号)末,今更甚。”上问:“何如?”对曰:“太宗(即明成祖)自十五 六年,数疾不视朝,扈从之臣,请托贿赂,公行无忌。”杨荣曰:“当是时,惟 方宾(人名)有贪名。”上顾荣曰:“今日贪者谁甚? ”对曰:“莫甚刘观。” 士奇曰:“风宪(观民风、正官吏的机构)所以肃百僚。宪长如此,则不肖御史 皆效之。御史奉巡四方,则不肖有司皆效之。”上叹息曰:“除恶务本,顾(刘) 观去,谁代观者? ”士奇曰:“通政使顾佐廉公有威。”荣曰:“佐为京伊,能 禁访下吏,政清弊革。”上喜曰:“顾

21、佐乃能如是!”请回答:(1)从材料中看出明代官场主要的贪污方式是什么?(2)材料中杨士奇认为永乐年间出现贪污现象的原因是什么?(3)杨士奇认为刘观的做法有何危害?3)上行答案要点:(1)接受贿赂。(2)明成祖有病,不能上朝理事下效,影响全国板书设计活动与探究主题:撰写小论文,谈谈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步 骤学生活动教师活动目的1到图书馆或上网查找清朝的资料。做资料卡片提供一些有关清朝资料的书目或论文1. 让学生进一步认 识到清朝君主专制 的作用2. 培养学生史论结 合的思维方法2整理卡片,归纳观点, 构思论文提醒大豕注意从政治、经 济、科技和思想文化方面 去确立论文观点3朗读优秀论

22、文点评优秀论文习题详解第一题:明太祖为什么要废除丞相,设置内阁?1. 解析思路:结合前代中央集权制度发展的趋势,说明外因;结合明朝建立 的背景,说明内因。2. 答案要点:宰相制度妨碍皇权的高度集中,不利于君主专制的加强,所以明太祖借胡惟庸案废除了宰相制度。但随之而来的繁重政务都落在皇帝身上,致 使皇帝身心疲惫,最后设立内阁,协助皇帝处理政务。第二题:为什么说清朝军机处的设置使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了顶峰?1. 解析思路:清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特点和设置军机处的原因。2. 答案要点:康熙年间中枢机构为议政王大臣会议、 内阁和南书房三足鼎立, 互相牵制,对皇帝集权有一定的牵制作用;雍正皇帝设立军机处,军机大臣跪受 笔录,军国大事全由皇帝决定,不再经过议政王大臣会议和内阁, 君主专制制度 发展到顶峰。备课资料1. 议政王大臣会议清朝的议政王大臣会议,始设于后金建国时。1615年努尔哈赤建立八旗制度, 八旗分别由固山额真(旗主)统领,旗主之上还有统旗的贵族,称为和硕贝勒(都 是努尔哈赤家族的成员)。当时的四大贝勒是努尔哈赤政权的核心人物。 当时还 有五个功臣,因不属于努尔哈赤家族,所以不能圭寸贝勒,于是努尔哈赤又设议政 大臣五人,规定“每五日集朝一次,协议国政,军国大事,均于此决之”。1622年,努尔哈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