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2部分第5单元人口与地理环境第2节人口迁移教学案含解析鲁教版_第1页
2025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2部分第5单元人口与地理环境第2节人口迁移教学案含解析鲁教版_第2页
2025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2部分第5单元人口与地理环境第2节人口迁移教学案含解析鲁教版_第3页
2025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2部分第5单元人口与地理环境第2节人口迁移教学案含解析鲁教版_第4页
2025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2部分第5单元人口与地理环境第2节人口迁移教学案含解析鲁教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1-其次节人口迁移最新考纲考法指南核心素养人口迁移的主要缘由。高考对本节内容的考查多以统计图为载体,考查人口迁移的特点、缘由及影响。多以选择题形式呈现。如2024·全国卷Ⅰ·T4~5,2024·全国卷Ⅲ·T4~6。1.综合思维:通过对人口迁移材料的分析,推断区域人口空间变更并分析缘由、影响与措施。2.人地协调观:探讨人口迁移对人口迁入和迁出区的影响,趋利避害促进人口迁移与社会协调发展。学问点一|人口迁移及其影响1.人口迁移(1)概念:人口在地区之间迁出或迁入,而发生居住地的永久性或长期性变更的人口移动现象。(2)世界人口迁移的阶段划分及特点阶段影响因素特点人类社会早期(原始社会)自然条件常常迁移流淌古代农业社会土地开垦的吸引、躲避灾荒、战乱、宗教迫害等-15~19世纪地理大发觉、新航线开通与殖民主义扩张由“旧大陆”流向“新大陆”,由已开发地区向未开发地区迁移其次次世界大战后新兴城市的出现、旅游业的兴起,政治避难,地区经济差异等永久性定居移民比例削减,迁移形式趋于多样化2.人口流淌(1)概念:因工作、学习、旅游、探亲等缘由临时或短期离开原居住地外出活动,而不变更户籍的人口移动现象。(2)主要形式外籍劳工中国的民工流形成缘由以劳务输出形式出现的短期性、临时性或季节性向异国流淌的工人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快速推动,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涌向城市,谋求发展流淌方向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贫困国家流向富有国家;人口稠密国家流向人口较稀疏国家农村到城市、内陆到沿海影响对发达国家来说,大量引入外籍劳工,弥补了劳动力不足,为经济发展注入了新活力,并节约了大量教化和技术培训费用,但移民也简单引发某些种族纠纷,导致排外心情,带来肯定负面影响;对发展中国家来说,人口迁出虽然减轻了本国人口压力,但专业技术人员和高素养劳动力外流,会对国家造成损失对人口迁出地区来说,缓解了人口压力,增加经济收入,加强与外界的经济、文化沟通;但同时导致农村地区土地撂荒,出现留守儿童、留守家庭现象;对人口迁入地区来说,弥补了劳动力的不足,提高当地城市化水平,但加剧城市交通、住房、就业等方面的压力3.中国不同阶段的人口迁移读1949年以来我国国内人口迁移图,回答问题。时代影响因素迁移特点流向古代深受统治者及其行政力气的束缚;农业经济脆弱,斗争、自然灾难频繁大批迁移迁往自然条件好的地区当代新中国成立后到20世纪80年头中期国家实行安排经济体制和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有安排、有组织地迁移由东部迁往西北和东北;由沿海迁往内陆20世纪80年头中期以来受国家改革开放政策的影响迁移的流量增大,流向发生变更由西部迁往东部沿海城市和工矿区;由农村迁往城市4.人口迁移的影响(1)对迁出地的影响eq\b\lc\{\rc\(\a\vs4\al\co1(缓解当地的人地冲突,合理利用剩余劳动力,提高经济收入,爱护生态环境))(2)对迁入地的影响eq\b\lc\{\rc\(\a\vs4\al\co1(建立起一批以移民为主体的国家,促进了经济发展,促进了文化的沟通与融合))考法1以人口统计图为切入点考查中国的人口迁移(2024·全国卷Ⅰ)户籍人口是指依法在某地公安户籍管理机关登记了户口的人口。常住人口是指实际居住在某地肯定时间(半年以上)的人口。下图示意近十年来我国某直辖市户籍人口与常住人口的数量变更。据此完成1~2题。1.依据图示资料推想,近十年来该直辖市()A.外来务工人口多于外出务工人口B.老年人口比例逐年下降C.劳动力需求数量增加D.人口自然增长率逐年增加2.该直辖市是()A.北京市 B.天津市C.上海市 D.重庆市[解题流程][尝试解答]1.C2.D考法2以人口迁移坐标图为切入点考查人口迁移的影响下图表示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区域2005~2010年间迁移人口比重。迁移人口以青壮年为主。读图并结合相关学问,完成3~4题。3.2005~2010年()A.迁出人口数量贵州多于四川B.迁入人口数量上海多于广东C.人口增长率浙江高于江苏D.人口自然增长率安徽低于天津4.2005~2010年,省级行政区域间的人口迁移()A.延缓了皖、赣、黔的老龄化进程B.延缓了沪、京、津的老龄化进程C.降低了皖、赣、黔的城市化水平D.降低了沪、京、津的城市化水平3.C4.B[第3题,依据题意,迁出(入)人口=迁出(入)比重×人口总数。据图,贵州的迁出人口比重虽然略高于四川,但四川人口数量远多于贵州,所以四川的迁出人口数多于贵州,A项错误。上海虽然迁入人口比重高于广东,但人口总数远少于广东,故上海迁入的人口数少于广东,B项错误。人口增长包括自然增长和机械增长。就自然增长率而言,浙江和江苏都是我国经济较为发达的省区,二者的自然增长率差别不大,从图上可以看出,浙江迁入人口比重远高于江苏,而迁出人口比重基本一样,故人口增长率浙江高于江苏,C项正确。一般来说,经济更加达,人口自然增长率越低,故天津人口自然增长率应低于安徽,D项错误。第4题,目前我国人口迁移的方向是从欠发达地区迁入相对发达地区,迁移人口以青壮年为主。从省级行政区域人口迁移看,皖、赣、黔三省属于欠发达省份,人口以迁出为主,且迁出的人口主要是青壮年,所以当地老龄化进程加快,沪、京、津属于相对发达的直辖市,人口以迁入为主,且迁入人口主要是青壮年,延缓了当地老龄化进程,故B项正确。目前我国处于城市化中期阶段,无论是人口迁出地区,还是人口迁入地区,城市化水平都会有所提高。][规律方法]合理评价人口迁移对迁入地和迁出地的影响1对迁入地①获得大量劳动力;②有利于当地资源的开发;③加快工业化、城市化进程;④给城市环境造成影响。2对迁出地①加强与外界在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的沟通;②有利于缓解当地的人地冲突;③有利于居民增加收入;④可能导致劳动力不足,并出现一系列社会问题如出现留守儿童、空巢老人等。[再练一题](老师用书独具)人口重心又称人口中心,是地区人口分布的综合统计与表示方法之一。下图是1980~2009年塔里木河流域人口重心的时空演化轨迹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1)1980~2009年,塔里木河流域人口重心()A.在经度方向上向东移动了约0.07°B.整体上向西南方向移动C.2006~2007年移动幅度最大D.在纬度方向上向北移动了约0.06°(2)影响塔里木河流域人口重心移动的因素最可能是()A.水资源 B.文化教化C.生育政策 D.自然灾难(1)B(2)A[第(1)题,依据图示经纬度可知,人口重心在经度方向上向西移动了约0.07°,在纬度方向上向南移动了约0.06°,说明人口重心整体向西南方向移动;1985~1986年,人口重心移动幅度最大。第(2)题,塔里木河流域位于我国西北内陆地区,其人口重心整体向西南移动,说明西南部自然条件相对优越,水资源丰富,有利于人口聚集。]学问点二|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读美国本土人口迁移的主要流向示意图,回答问题。1.自然环境因素——影响人口迁移的基础因素因素对人口迁移的影响案例气候干脆影响人的身体健康,并通过影响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影响人口迁移美国很多老年人退休后由东北部向南方的“阳光地带”迁移淡水很大程度上确定了人类生产、生活的格局,从而确定着人口迁移的方向和规模逐水草而居是早期人口迁移的最基本形式土地通过影响农业生产而影响人口的迁移农业社会人口为找寻新的土地而迁移矿产矿产资源的开发和制造业的发展影响着人口迁移伯明翰、大庆、攀枝花等矿业城市的形成2.经济因素——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的常常起作用的因素3.社会因素(1)文化教化:变更了人们的生活看法和生活期望,变更了人们相识外部世界的看法,促进了人口的迁移。(2)婚姻家庭:婚姻是影响青年人口迁移的重要因素,家庭因素则在未成年人和老年人口的迁移中起着重要作用。(3)政治因素因素对人口迁移的影响案例政策可以起到激励或限制作用新中国成立到20世纪80年头中期的人口迁移社会变革政治变革、政治中心的变更常引起人口迁移历史上我国都城变换和朝代更迭引起的人口迁移斗争破坏人类正常的生活环境和秩序并引发人口迁移如第一次世界大战、其次次世界大战、当代局部斗争和冲突引起的人口迁移考法1以人口净迁移率坐标图为切入点考查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人口净迁移率=[(迁入人口-迁出人口)/区域总人口]×100%。读1985~2010年广东、河南、云南、北京四省市人口净迁移率示意图,回答1~3题。1.甲、乙、丙、丁依次表示的省市是()A.广东、河南、云南、北京B.北京、广东、河南、云南C.北京、广东、云南、河南D.云南、河南、广东、北京2.甲、丙两省市人口净迁移率差异显著的主要影响因素是()A.经济发展水平 B.资源状况C.国家政策 D.交通条件3.1995年以后,乙地人口净迁移率变更的主要缘由是()A.环境人口容量下降 B.环境污染严峻C.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D.限制人口迁入1.B2.A3.C[第1题,读图可知,甲、乙两地1985~2010年的人口始终为净迁入,丙、丁两地的人口主要为净迁出,说明甲、乙两地的经济发展水平高于丙、丁两地;且甲地在2005~2010年的人口净迁移率明显大于乙地,因此甲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又高于乙地,故甲表示北京市,乙表示广东省,则A、D错误。河南省是我国的人口大省,农村劳动力明显过剩,始终以来都是我国主要的人口净迁出省份,因此丙表示河南省,丁表示云南省。故B正确。第2题,甲表示北京市,丙表示河南省,两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差异显著,故经济发展水平是两省市人口净迁移率差异显著的主要影响因素,A正确。第3题,乙表示广东省。1995年以前,广东省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1995年以后,进行产业结构升级,使得劳动密集型产业比重降低、技术密集型产业比重提高,导致1995年以后,广东省的人口净迁移率回落,故C正确。][规律方法]影响人口迁移因素的分析方法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具有详细性和困难性,因此在分析某详细案例时,要留意以下原则:(1)抓主要:影响某地人口迁移的因素不止一个,要抓住主要因素作重点分析。一般状况下,在现代社会中,经济因素是主要的常常起作用的因素。(2)重详细:人口迁移因素的分析没有固定模式来套用,看似相同的人口迁移现象,其缘由可能是不一样的,因此肯定要详细问题详细分析。例如,同样是老年人的迁移,美国老年人向“阳光地带”迁移,主要是气候因素的吸引作用。中国老年人则多出于家庭因素考虑而向成年儿女居住地迁移。[再练一题](老师用书独具)“空巢老人”,即与子女分开居住的老人。“出门一把锁,进门一盏灯”是眼下很多“空巢老人”生活的真实写照。下图为四国人口年龄结构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1)以下四国中可能出现“空巢老人”现象的是()A.甲 B.乙C.丙 D.丁(2)近几年我国农村“空巢老人”现象较严峻的主要缘由是()A.经济缘由 B.家庭冲突C.自然空巢 D.国家政策(1)D(2)A[第(1)题,读图可知,丁国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最大,人口老龄化现象最严峻,因此最有可能出现“空巢老人”现象。第(2)题,由于我国城乡经济水平差异较大,大量农村青壮年进城务工,导致了农村“空巢老人”现象的出现。]考法2以文字材料为背景考查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2024·全国卷Ⅲ)与2014年相比,2015年上海市常住人口削减了10.41万人,外来常住人口更是削减了14.77万人,这是近20年首次出现的人口负增长。调查发觉削减的外来常住人口主要流向上海周边的中小城市。上海市已制定“十三五”期间人口增长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的策略。据此完成4~5题。4.导致2015年上海市外来常住人口削减的主要缘由是近年来上海市()A.产业转型升级 B.食品价格大增C.环境质量下降 D.交通拥堵加重5.上海市削减的外来常住人口多流向周边中小城市,主要缘由是这些中小城市()①服务设施齐全②承接了上海市转移的产业③相宜就业机会多④生态环境较好A.①③ B.①④C.②③ D.②④4.A5.C[第4题,目前影响我国人口迁移的因素主要是经济因素。上海是我国最大的工业城市,经济发展水平高,就业机会多,吸引大量外来人口迁入,但2015年上海市外来常住人口削减,说明随着上海经济的发展,产业转型升级,劳动密集型产业外迁,对劳动力需求削减,A项正确;食品价格大增、环境质量下降、交通拥堵加重都不是影响外来人口迁入的主导因素,B、C、D项错误。第5题,与上海市相比,周边中小城市的服务设施较差,且生态环境目前不是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因此①④说法错误;周边中小城市承接了上海市转移的产业,就会有较多的就业机会,吸引人口的大量迁入,因此②③说法正确。故选C项。]随堂小测|检验复习效果(老师用书独具)(2024·浙江高考)近年来,我国流淌人口始终维持在2亿人以上,且持续增长,城乡间人口流淌是主要的流淌形式。据此完成1~2题。1.城乡间人口流淌与城市经济发展、农村经济水平提高联系亲密,下面三者关系排序应是()①城乡间人口流淌②农业专业化发展③城市工业、服务业发展A.①→②→③ B.①→③→②C.③→②→① D.③→①→②2.关于我国人口流淌的叙述,正确的是()A.人口流淌扩大了城乡收入差距B.生态环境是人口流淌的主要因素C.区域协调发展会减缓流淌人口增长D.小城镇人口向大城市流淌可提高城市化水平1.D2.C[第1题,城市工业、服务业发展,扩大了劳动力的需求,可以供应大量的就业机会,吸引大量的农村劳动力进入城市,而农村劳动力的削减,又为农业专业化发展创建了条件,题中三者关系排序正确的是③→①→②,故选项D正确。第2题,人口的合理流淌,可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选项A错误。当前影响我国人口流淌的主要因素是经济因素,即地区间经济发展的不平衡,选项B错误。区域协调发展会缩小地区间的经济发展水平差异,从而会减缓流淌人口增长,选项C正确。衡量城市化水平的主要指标是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小城镇人口向大城市流淌不能变更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不会提高城市化水平,选项D错误。]下图表示我国某县2000年、2010年外出半年以上人口数量及其外出区域构成。读图,完成3~4题。3.与2000年相比,2010年该县从事农业生产的农夫()A.人均生产规模扩大 B.劳动力价格降低C.占总人口比例提高 D.人均产值削减4.该县可能位于我国()A.珠江三角洲地区 B.京津地区C.长江三角洲地区 D.川渝地区3.A4.D[第3题,依据图文分析,2010年比2000年该县外出半年以上总人口和跨省外出人口大幅度增大,意味着该县从事农业生产的农夫人数削减,因此劳动力惊慌,价格有所提高;人均生产规模扩大;占总人口比例降低;人均产值增加。综上所述,A项正确。第4题,该县人口大规模外出,表明该县经济落后,在所给的四个选项中只有川渝地区经济最落后,因此选D项。]5.(2024·天津高考)读材料,回答问题。义乌市是闻名的国际商贸之都,目前外来人口约占常住人口的37%。说明义乌市吸引人口迁入的主要社会经济缘由。请回答两项。[解析]留意要求回答社会经济缘由,故可从经济发展水平、就业机会、生活水同等方面考虑。由材料可知,义乌市是闻名的国际商贸之都,是商品集散地,商贸发达;对劳动力需求多,供应的就业机会多;生活水平高,医疗等服务设施完善等。[答案]商贸发达(商品集散地);就业岗位多(收入高);生活水平高(服务设施完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