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人教版)同步练习卷:第1课沁园春长沙_第1页
高一语文(人教版)同步练习卷:第1课沁园春长沙_第2页
高一语文(人教版)同步练习卷:第1课沁园春长沙_第3页
高一语文(人教版)同步练习卷:第1课沁园春长沙_第4页
高一语文(人教版)同步练习卷:第1课沁园春长沙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 1 课 沁园春长沙一、语言文字运用1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a本文一开篇,作者便把自己置身于秋水长天的广阔背景中,把读者带进一个高远的深秋境界中。b毛泽东创作的诗词,大多有他自己的书法手迹留世,这就便于把他的诗词和书法结合在一起来欣赏。c读毛泽东的诗词,诗人的豪情和政治家的浪漫,无时无刻不显现在我们的脑海中。d沁园春长沙的上阕描绘了一幅多姿多彩、生机勃勃的湘江寒秋图。【答案】 c2把下列带序号的句子组合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并填入横线处,正确的一项是理学家为什么崇古抑律?_古体与律体之辨跟诗歌史联系起来,就是古体的典范汉魏晋诗与律体的典范 唐诗之辨。那么,为什么讲求声律、对偶等形式技巧就是品

2、格低呢?他们认为,诗歌的审美方面、形式技巧方面对于人的道德修养没有正面的价值。以这种价值观去看诗歌的体裁样式,古体诗就高于律诗。既然诗歌的审美方面没有价值,本来可以不讲,但是如果要进入到诗歌领域去谈诗的话,那么,形式方面人为的工巧因素越多,其价值就越低。抛开诗歌的内容不论,单从形式上看,近体诗要讲求声律、对偶等,这些讲求在理学家看来,是其在品格上低于古体诗的重要原因。abcd【答案】 a3下列对沁园春长沙这首词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人用“独立”起笔,一方面是实写,另一方面也同下阕的“百侣”相呼应,以便触景生情,从容地展开下阕的回忆。另外也奠定了这首词广阔、深沉的基调。b作者在长沙第一师

3、范读书时,曾经和许多共同从事革命活动的同学一起来橘子洲游览,他们评论国家大事,写下了批判黑暗社会,宣传革命真理的文章。c“谁主沉浮”由上文的俯观游鱼,仰看飞鹰,纳闷地寻思究竟是谁主宰着世间万物的升沉起伏。这句话在这里可以理解为:在这军阀统治下的中国,到底应该由谁来主宰国家兴衰和人民祸福的命运。d“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刻画了一批奋发有为的青年知识分子激流勇进的精神,直接地回答了上文的“谁主沉浮”的问题。【答案】 d第 1页4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百舸( g)寂寥( lio)轮廓( gu)怅然若失( ch ng)b沉浮( ch n)峥嵘( z ng)携手( xi )

4、橘子洲头( j )c恰巧( qi )稠密( ch u)斥责( ch )层林尽染( r n)d遏止( )竞赛( j ng)遒劲( qi )强劲有力( j ng)【答案】 d5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鹰击长空,鱼翔浅底浅底:指清澈可见底的水下。b怅 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怅:表达由深思而激昂慷慨的心绪。c指点 江山,激扬文字指点:评论(国家大事)d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中流:江中心水流急的地方。【答案】 d6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电视剧恰同学少年以毛泽东在湖南第一师范的读书生活为背景,展现了以毛泽东等为代表的一批优秀青年风华正茂 的学习和生活故事。b细

5、数 2019 的无锡搜房博客,有多少新锐博主在谈笑间指点江山,预见楼市风云。c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那个时代的热血青年,写出了不少激浊扬清的好文章。d今日,幸福苑社区和万里学院团委邀请了经历过峥嵘岁月的老红军、老党员,与社区的暑期学生一起重温了红军长征艰苦卓绝 的光荣历史。【答案】 a7将下面几个句子用一个单句的形式表述出来。走近毛泽东这部片子,是为了纪念毛泽东诞辰110 周年而特别摄制的。该片在毛泽东逝世27 年后,首次把他既是一代伟人又是性情中人的一面展示出来。【答案】为了纪念毛泽东诞辰110 周年而特别摄制的走近毛泽东这部片子在毛泽东逝世27 年后,首次把他既是一代伟人又是性情中人的一面展示出

6、来。8根据上句内容仿写,注意句式一致,内容相关。祖国啊,祖国!您是黄河壶口的飞流瀑布,您是南疆之边的一缕春风,祖国啊,祖国!您苍茫壮阔,幽柔迷人,第 2页您如此多娇,引华夏儿女同自豪!【答案】您是长江三峡的天堑通途,您是东海之畔的一抹朝阳。二、课内阅读(一)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912 题。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9下面对这首词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7、不恰当的一项是a本词运用了许多富有表现力的词语。“染”写树色之浓,“争”写行船之奋,“透”写江之清,“层”写枫林之茂。b上阕以“看”和“怅”为线索。“看”总领七句,描绘了一幅江南秋景图;“怅”此处意为惆怅,即为人民不能主宰世界而惆怅。c词的下阕重在抒情。以“忆”和“恰”为线索。由“忆”追忆往事,“恰”引领七句,突现了“竞自由”的青年革命家的风貌。d“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刻画了一批奋发有为的青年知识分子的激流勇进的精神,含蓄回答了上文“谁主沉浮”的问题。【答案】 b10说说“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的作用。【答案】点明了独游的时间、地点、环境。11这幅秋景图的特征是什么?【答案】

8、色彩绚丽、生机勃勃。12请简要概括上下阕的主要内容,并说说其内在联系。【答案】上阕主要写景,描绘了美丽壮观的湘江的深秋景色,并且即景抒情,提出了“荣枯兴衰”由谁来主宰的问题。下阕侧重抒情,通过回忆形象地概括了当时进步青年的特征:充满以天下为己任、肩负国家兴亡、主宰民族命运的壮志豪情。同时,艺术地回答了“谁主沉浮”这一问题。上阕写景,是下阕抒情的基础;下阕抒情则是上阕含蓄情感的直接再现、升华。三、课外拓展阅读(一)阅读下面两首词,回答1314 题。忆秦娥李 白第 3页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忆秦娥娄山关毛泽东

9、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13下列各句中,对两词中有关词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李词中“秦娥梦断秦楼月”一句,“秦娥”是主语, “梦断”是谓语, “秦楼月”是宾语。b李词中“年年柳色”,之所以提到“柳”,是因为这里写的是“伤别”的场面,古人有折柳送别的习俗。c毛词“马蹄声碎,喇叭声咽”两句中,一“碎”字写出了红军行军之急促,一“咽”字则表现了西风中军号声的苍凉和悲壮。d毛词中“雄关漫道真如铁”一句应理解为“漫道雄关真如铁”,“漫道”,即“不要说”之意。【答案】 a14下列各句中,对两词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从词

10、中所写的人物看,李词所写的是一位思妇秦娥;而毛词因为没有提到人物姓名,可见词中没有人物活动,纯粹是一首写景词。b从时间上看,李词和毛词所交代的均是秋季。c从气氛的渲染上看,李词渲染的是一种凄凉、冷寂、迷茫的气氛;毛词渲染的则是一种紧张、激烈、悲壮的战斗气氛。d两词皆是以借景抒情之笔收束,均是通过对夕阳下的景物描绘来抒发一种悲壮豪迈之情。【答案】 c(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8 题。中国咏花诗词的历史认识价值和艺术审美价值是不容忽视的。它通过人们对花卉的审美态度和欣赏情调,曲折地反映了人的种种处境和对生活的理解。我们在阅读鉴赏咏花诗词的同时,考察历代诗人、词人的不同的创作心态以及与之相适应

11、的艺术境界,是很有趣味的,这对我们的鉴赏活动也颇有益。这种创作心态,粗略地看有两大类,一类侧重于表现客观自然,是欣赏自然的活动;另一类侧重于表现主观感情,是感情物化的活动。前者仍是自然世界的反映,后者则已进入感情世界了,自然的花草仅仅是进入感情世界的媒介罢了。后者在咏花诗词中佳作最多,价值也更高。这两大类作品,在艺术境界(诗境)上,又表现出不同的层次。首先是表现感官现感受的“物境”(相传为王昌龄所作诗格中语)。着眼于花卉色香形态的描述,是即目即景、直接感知的形象。在创作上表现为“巧构形似”,追求审美客体形貌的逼真再现,从中获得感官的快适。如白居易的山石榴诗写杜鹃花的红艳,云:“日身血球将滴地,

12、风翻焰火欲烧人。”真是“吟之未终,皎然在目”。又如章质夫的水龙吟状杨花飘飞,同样妙到毫颠,云:“傍珠帘散漫,垂垂欲下,依前被风扶起。”可谓“状难第 4页写之景,如在目前” ,我们欣赏这类诗词,比较容易看出其好处,如食雅梨,入口便化。这些创作,是典型的模仿自然、通过艺术再造自然的活动,以艺术品酷似自然原形为乐。亚里斯多德在探讨艺术创作的自然原因时认为,模仿能使人们得到满足,确实是这样。不过这种“似” ,还仅仅处于“形似”的境界。苏轼说:“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诗也一样,故需要再进一步转向表现审美客体作用于审美主体感官而产生的某种特殊感受,以获得“传神”地再现自然的艺术效果。如韦庄写白牡丹,全

13、然撇开其形态,只说“昨夜月明浑似水,入门惟觉一庭香”。表现素花溶化在月色中,不见其花,惟闻其香的特别感受,唤起人们固有的审美体验,那么白牡丹皎洁芳香的幽雅神貌,便可思而得之。在这里,并不仅仅直接诉之感官,同时要通过联想来意会。范成大霜天晓角咏梅云:“脉脉花疏天淡,云来去,数枝雪。”也是合其形而摹其神,皆有画笔难到的效果。这正像唐人戴叔伦所说:“诗家之景,如蓝田日暖,良玉生烟。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也。 ”无疑我们欣赏这类诗词作品,需要有一番沉潜涵咏的功夫,甚至要通过想象,用自己的经验、印象去补充、生发。在某种程度上,这样的欣赏也是一种再创造的活动。15对“趣味”一词在文中的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14、a人们阅读鉴赏咏花诗词是一种饶有兴趣的事。b人们阅读鉴赏咏花诗词了解了古人的花卉栽培情况。c人们阅读鉴赏咏花诗词时产生的艺术审美情趣。d咏花诗词本身所具有的艺术审美价值【答案】 c16从文中看,对“模仿能使人们得到满足”的原因分析不当的一项是a诗人以追求审美客体形貌的逼真再现为务,从中获得感官的快适。b我们欣赏这类诗词时,比较容易看出其好处,如食雅梨,入口便化。c创作的艺术品酷似自然原形,符合人们欣赏时直接感知形象的需要。d诗人通过“巧构形似”的艺术再造自然活动,以艺术品酷似自然原形为乐。【答案】 b17不属于“获得传神地再现自然的艺术效果”的一项是a白居易山石榴诗写杜鹃花的红艳,产生了“吟之未终,皎然在目”的艺术效果。b韦庄写白牡丹,不见其花,惟闻其香,便可知白牡丹皎洁芳香的幽雅神貌。c范成大霜天晓角 “脉脉花蔬天淡,云来去,数枝雪”是舍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