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州市城区地名总体规划20152030_第1页
梧州市城区地名总体规划20152030_第2页
梧州市城区地名总体规划20152030_第3页
梧州市城区地名总体规划20152030_第4页
梧州市城区地名总体规划20152030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梧州市城区地名总体规划(2015-2030)文本(暂略)说明书图集梧州市民政局 广西大学2016年7月目录第一章 概述1第一节 规划背景1第二节 地名规划概述1第三节 本规划概述1第二章 梧州市城市总体规划简介2第一节 城市发展目标与结构2第二节 规划路网与桥梁2第三节 规划公园与广场3第三章 梧州市城区地名现状分析4第一节 道路名称现状分析4第二节 桥梁与隧道名称现状分析5第三节 广场与公园名称现状分析5第四节 居住区名称现状分析5第五节 山水地理实体名称现状分析5第六节 路名空间分布分析5第四章 梧州市城区地名采词分析6第一节 梧州城市总体规划的地名采词分析6第二节 梧州自然环境的地名采词

2、分析6第三节 梧州人文历史的地名采词分析6第五章 地名规划框架8第一节 规划指导思想、原则和目标8第二节 地名规划框架8第三节 各组团地名采词引导9第六章 地名通名规划11第一节 道路通名规划11第二节 桥梁和隧道通名规划11第三节 铁路、码头、港口和飞机场通名规划11第四节 广场和公园通名规划11第五节 居住区通名规划11第六节 楼宇通名规划12第七节 山水通名规划12第八节 标志性建筑通名规划12第九节 开发区名称通名规划12第七章 地名专名规划13第一节 一般原则13第二节 专名采词原则13第八章 快速路和主干路名称规划14第一节 快速路名称规划14第二节 主干路名称规划14第九章 老城

3、组团道路名称规划18第一节 现状路名18第二节 规划路名19第十章 红岭商住组团道路名称规划20第一节 现状路名20第二节 规划路名20第十一章 太和商住组团道路名称规划23第一节 现状路名23第二节 规划路名23第十二章 梧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组团道路名称规划24第一节 现状路名24第二节 规划路名25第十三章 德安山水居住组团道路名称规划25第一节 现状路名25第二节 规划路名25第十四章 长洲不锈钢产业园区组团道路名称规划26第一节 现状路名26第二节 规划路名26第十五章 长洲山水商住组团道路名称规划28第一节 现状路名28第二节 规划路名28第三节 长洲岛道路名称规划28第十六章 表

4、水山水居住组团道路名称规划30第一节 现状路名30第二节 规划路名30第十七章 龙圩商住组团道路名称规划31第一节 现状路名31第二节 规划路名31第十八章 赤水及塘步临港组团道路名称规划34第一节 现状路名34第二节 规划路名34第十九章 大恩再生资源产业组团道路名称规划35第一节 现状路名35第二节 规划路名35第二十章 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南组团(梧州工业新城)道路名称规划37第一节 现状路名37第二节 规划路名37第二十一章 高旺游憩组团道路名称规划39第一节 现状路名39第二节 规划路名39第二十二章 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城东组团道路名称规划40第一节 现状路名40第二节 规划路名40第

5、二十三章 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塘源组团道路名称规划43第一节 现状路名43第二节 规划路名43第二十四章 公共设施名称规划46第一节 跨江桥梁名称规划46第二节 隧道名称规划47第三节 城市立交桥名称规划47第四节 铁路、码头、港口和飞机场名称规划47第五节 广场名称规划47第六节 公园名称规划48第七节 水体名称规划49第八节 标志性建筑物名称规划50第九节 开发区名称规划51第二十五章 居住区采词规划51第二十六章 地名标志规划52第一节 地名标志的定义、内容及意义52第二节 地名标志布局52第三节 地名标志设置要求52第二十七章 地名优化调整54第二十八章 地名文化保护55第一章 概述第一

6、节 规划背景2005年5月17日,民政部、建设部联合下发关于开展城市地名规划的通知(民发200565号),明确要求全国县级以上城市和城区在5年内完成地名规划编制任务。2009年广西民政厅进行了具体的部署,要求全区县级以上行政区域完成地名总体规划工作。由于种种原因,梧州市至今仍未编制城市地名规划,地名的命名和使用存在随意性和不科学、不规范现象。2013年梧州行政区划有了重要调整,市辖区范围大大扩大,对地名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而且随着梧州市经济社会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群众的文化需求日益增长,逐渐关注身边的地名环境优劣,对地名有了更高的要求。如何为市民和社会各界提供标准、规范的地名,是地

7、名规划和管理工作的核心内容,因此,迫切需要编制地名规划,满足社会发展需要。此外,梧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3-2030)已经编制完成,它描绘了梧州市城区未来发展的宏伟蓝图,为构建科学的城市地名体系提供了依据和基础。配合城市规划与建设做好相关的地名规划工作,使梧州市城区地名与城市建设协调发展,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梧州市城市总体规划的需要。第二节 地名规划概述一、地名地名是一个地方的定位符号和指称工具,是社会交往媒介和信息载体,也是一种最为大众化的文化形态。地名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并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而不断发展。地名由通名和专名两部分构成,受地名命名原则支配。地名应该体现地方的自然、

8、人文、政治、经济、文化、历史、习俗等特色,体现地方的历史与未来。地名命名应该有系统、有规划、有预见地进行。二、地名的主要特征1、标识性地名是一个地理实体的地理标识,必须有明确无误的指位性和指类性,即指示地理实体的范围、方位和类型。这是地名的最基本、最本质特征。2、社会性国家行政管理、社会经济运行、国际国内交往、人民日常生活以及军事国防等所有社会或从都必然要使用地名。3、稳定性地名供当地、国内、国际共同使用,具有广泛的社会性,故要求地名具有长期的稳定性。4、文化性地名是民族文化产品之一,反映命名时代的社会特征,是地方精神文明、物质文明的体现,具有历史的延续性和继承性。三、城市地名的涵盖范围包括城

9、市中具有独立和关联指向、指位作用的各种地理实体的名称,主要命名对象为行政区域、开发区、居民地、道路、桥梁、广场、公园、重要建筑物和建筑群、风景名胜、古迹、纪念地、山、水等自然地理实体等。四、地名规划地名规划是上述所列各类地名的全面规划。城市道路系统、居住用地、公共服务设施等主要的地理实体均由城市规划进行部署,而这些地理实体名称是地名的主要组成部分,因此地名规划是以城市规划(尤其是城市总体规划)为专业技术基础的,地名规划可以和城市规划同步进行编制,也可以和很多城市专项规划一样单独编制。第三节 本规划概述一、规划范围和内容本次梧州市城区地名总体规划的编制和实施以国家地名管理法规和民政部、建设部关于

10、开展城市地名规划工作的通知精神为指导,以梧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3-2030)为主要依据,规划范围为城区城市建设用地,约200平方千米,规划的主要内容是道路名称命名以及桥梁、广场、公园和水体等名称命名。二、规划依据本规划的依据主要有:1. 地名管理条例(1986年1月23日国发11号)2. 关于我国同外国结为友好城市不以对方地名、人名命名街道或建筑物的通知(国办发198726号1987年5月23日)3. 关于地名用字的若干规定(国语字1987第9号1987年3月27日)4. 关于加强地名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地标委20044号2004年6月22日)5. 地名管理条例实施细则(民行发199617

11、号1996年6月18日)6. 关于实施地名公共服务工程的通知(民函2005122号)7. 关于开展城市地名规划工作的通知(民发200565号)8. 关于加强城镇建筑物名称管理的通知(民政函1996252号1996年10月21日)9. 全国地名公共服务示范测评体系(试行)的通知(民办发201317号2013年10月28日)10. 地名 标志(GB17733-2008)11. 地名标志管理试行办法(民地标20061号)12. 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GB/T 16159-2012)13. 中国地名汉语拼音字母拼写规则(汉语地名部分)84中地字第17号14. 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政厅、财政厅关于实施地名

12、公共服务工程的通知(桂民发200689号)15. 广西壮族自治区地名管理规定(自治区人民政府令第号年月日)16. 梧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3-2030)17. 梧州市苍海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18. 梧州府志19. 梧州市志(2000)20. 苍梧县志三、规划的意义和任务地名规划是对现状和规划地名(地理实体)进行系统和科学合理的命名规划,有利于推行标准地名,实现地名的超前服务;有利于丰富城市内涵、突出城市特色、优化城市形象、弘扬地方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本次地名规划是对梧州市城区的地名进行统筹部署和具体安排,按照有关法规和要求对城市道路进行命名规划,也包括住宅区、公共服务设施等地理实体

13、的命名规划。四、规划编制流程本次规划编制分为几个阶段:资料收集阶段、实地调研阶段、规划编制阶段、征求意见阶段、规划评审阶段、评审后修改阶段、报批阶段。第二章 梧州市城市总体规划简介第一节 城市发展目标与结构根据梧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3-2030),梧州市的城市性质为“西江上游经济带龙头、粤桂交通物流枢纽与绿色产业示范基地、生态宜居岭南文化名城”;城市职能主要为“全国主要内河港口、国内区域性综合交通运输枢纽、“珠江-西江经济带”区域中心城市、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桂东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核心城市、以特色加工制造业为主的现代临港工业基地、区域性物流节点城市和桂东经济区大宗商贸物流基地及物流

14、总部、区域性休闲旅游目的地和游客集散地及生态文化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岭南花园城市”。一、发展目标融入珠三角,对接北部湾,加强区域合作;全力推进三农工作,围绕低碳生态主题;打造“两城市一基地”,构建“一带两地一枢纽一园区”发展新格局,建设“绿城水都、岭南名城”,振兴百年商埠,成为西江上游经济带龙头、广西东部门户城市、西江黄金水道核心城市和特色鲜明、品质上乘的生态新城、西江特色名城,实现“富民强梧”新跨越。二、规划结构梧州市未来的发展主要是沿江推进,中心城区依托西江发展,跨江向南岸开阔地带拓展,优化城市北部地区的空间布局结构。两江三岸多组团共同发展,形成“一带两心两轴、三区十六组团”的两江三岸多组团

15、式空间结构。“一带”即西江生态滨水带。“两心”即狮卧山城市绿心和长洲岛都市生态文化核。“两轴”,即中心城区的两条主要发展轴向:连接南北两岸的梧州工业园河西长洲苍海龙圩轴线;贯彻整个南岸的社学苍海龙圩赤水轴线,并向藤县发展。 “三片区”,即生活综合区、城市绿化分隔区、工业走廊区。 “十六组团”,即根据城市功能发展要求及空间形态特征形成十六个用地组团,包括河东老城组团、河西组团、太和片区组团、红岭新区组团、苍海新区核心片区组团、长洲岛低碳生态组团、狮卧山生态绿心组团、长洲不锈钢产业园区组团、梧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组团、高旺现代养生游憩组团、苍海生态湿地组团、皇山生态休闲组团、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北组

16、团、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南组团、再生资源产业园区组团、赤水临港及塘步空港产业园区组团。各组团有其自身主要的城市职能,但均遵循“职住平衡”的原则,采用混合布局的模式。第二节 规划路网与桥梁一、对外交通(一)铁路规划1.线网及场站规划在现状南广铁路、洛湛铁路基础上,规划建设柳肇铁路经过梧州市中心城区,全面整合、提升梧州铁路枢纽的通过能力。在现状梧州火车站、梧州南站的基础上,为了增强南广线、柳肇线与洛湛线三者间货物的转运关系,在赤水片区增设孔良枢纽站,以解决港口大宗货物的对外运输。 2. 铁路专用线规划 根据中心城区的用地功能布局以及未来货物运输的发展需求,规划建设梧州港赤水码头的货运专用铁路和李家庄

17、码头铁路专用线,充分发挥铁路运输量大、便于同洛湛、柳肇、南广铁路形成有效衔接的优势,提高港口集疏运效率。(二)港口规划中心城区内规划有赤水港区、李家庄作业区、大利口(大漓口)码头和塘源港区。 客运港:规划在高旺、长洲设置客运码头;结合城区内主要风景区、旅游景点设置旅游码头。根据发展状况发展水上夜游、水上休闲、旅游交通等特色水上服务。 货运港:规划有赤水港区、李家庄作业区、大利口(大漓口)码头和塘源港区。(三)高速公路环规划规划建设梧州市区高速公路环,形成市区对外交通的主要公路联系。高速公路环北线与柳州梧州高速公路并线;西线与桂梧高速公路并线,向北连接柳州梧州高速公路;东线从城东和塘源的中部经过

18、,向北连接武宣广州高速公路,向南连接苍郁高速公路;南线现状为苍郁线,远期往龙圩南面建设环线南段,将原来进入龙圩片区段的高速路改造成城市快速路。 (四)长途客运站规划 规划保留及新增的长途客运站共5个,分别为龙船冲客运站、玫瑰湖客运站、龙圩综合客运枢纽站、赤水客运站、城北客运站。二、城市道路系统规划在主要干路网已经基本确定的前提下,梧州市路网规划建设的主要重点应放在大力增加城市道路网密度,尤其是支路及支路以下的路网密度建设。根据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的分类标准,将梧州市道路分为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四级。 (一)、快速路城市快速路串联了河东河西、江南和江北,成为中心城区组团间最快速便捷的道路。

19、组团内快速路道路红线宽度为45m,采用四块板形式;组团外快速路道路红线宽度为30m,采用两块板形式,设计车速为6080千米/小时。 快速环道主要由以下路段组成:北段由西向东从表水沿着洛湛铁路南侧经梧州火车站、狮卧山风景区,在莲花山处过紫竹大桥到达河东;东段由紫竹大桥经白云山风景名胜区东侧、西江五桥、塘源、社学,接上苍郁高速公路;南段将苍郁高速公路苍梧段改造成快速路,并沿着南广高铁南侧向西延伸至赤水工业区;西段由赤水工业区西侧向北经梧州机场、赤水公园、过浔江二桥到达表水,形成一个完整的快速环道。 在快速环道中部,在社学北面引出一条快速路向西北方向过西江三桥,连接上北段的快速路。此段快速路连接了快

20、速环道的北段和东段,对龙平龙华、长洲岛、龙圩、社学等几个区域起到了很好的快速联系作用。(二)、主干路 主干路网采用“组团式方格网”形式。道路断面通常采用二幅或四幅路形式。机动车和非机动车交通量较多的主干路,建议采用四幅路断面形式。主干路机动车道要设置公共交通专用道,在车站位置要设置公共交通停车港湾。现状三块板建议分期改造成两块板。主干路设计车速为4060千米/小时,道路红线宽度控制在4060m。 (三)、次干路 承担城市分区内的集散交通,次干路连接分区内各个组团,规划采用一块板或两块板形式。设计车速为2040千米/小时,道路宽度规划控制在2440m。 (四)、支路 承担城市组团内的集散交通,支

21、路连接次干路,设计车速为20千米/小时以下,道路宽度规划控制在24m以下,规划采用一块板形式。(五)立体交叉口立体交叉形式按相交道路等级和在路网所处的地位,分为三级。各级立体交叉口的交通特征如下:级全互通立交,任何方向车流都可以连续通行;级半互通立交,保证主要车流连续通过,其余方向可以间断; 级平面交叉,右进右出; 级-平面交叉。(六)、跨江桥梁主要包括高速路跨江通道和城市路网跨江通道。中心城区跨江道路桥梁规划见下面的一览表。第三节 规划公园与广场一、公园 (一)、全市性公园全市性公园:潘塘公园、珠山公园、太和公园、榜山公园、中山公园、高旺湖公园、玫瑰湖公园、苍海公园8个。 区域性公园:浔西公

22、园、龙湖公园、赤水公园、雅苑公园、逸泉公园、龙圩公园、思良江公园、粤桂合作公园、狮卧山公园、竹湾公园、长洲岛公园,共计11个。 社区公园:包括莲花社区公园、德安社区公园、旺口公园等共计42个。 (二)、专类公园规划万秀茶花生态公园、大恩生态郊野公园为生态类公园,建设要突出保护和培育内容;规划在苍海湖西岸的体育公园作为体育休闲类公园;规划白云山公园、允升塔公园、炳蔚塔公园、龙母庙公园为专类公园中的风景名胜公园,共计7个。(三)、带状公园规划结合中心城区内的水系、滨水岸线,根据所处用地性质及实际可能,分别设置宽30300米不等的带状公园,共计19处。(四)、其它公园规划包括白云山风景名胜区、皇冲森

23、林公园、梧州市植物园、狮卧山体育休闲郊野公园、明湖国际水岸生态养生度假区、允升塔风景区、梧州北郊区公园、蜈蚣山森林公园等,以及城区各组团之间的水岸和山体植被,形成中心城区的楔形绿地,构筑城区绿色基底,条件成熟的改造成为风景旅游区或其它公园绿地。 对其它绿地的建设主要以普遍绿化为主,有目的地利用自然条件,包括水体条件和天然植被基础,保护、增植风景林树种,待条件成熟后改造成为风景旅游区或其它公园绿地。二、广场规划在火车站附近设置大型交通集散广场,便于旅客候车和进出站。于人口较为密集的居住组团和商业贸易区内设置游憩集会广场,便于居民休憩和交流。新规划广场均匀分布于各组团,其中较大规模的有红岭新区、龙

24、圩新区组团;城东、旺甫和社学三个工业组团,人口不够密集,规划其广场用地与公共绿地合并考虑。其余新增广场在各组团内均应均衡布置。中心城区共规划45处广场,用地为61公顷,人均0.3平方米。第三章 梧州市城区地名现状分析第一节 道路名称现状分析一、通名目前梧州城区交通主要由东西走向的新兴二路、西堤二路、西堤三路、西环路、南环路、西江二路、西江三路以及南北走向的奥奇丽路、文澜路、富民一路、桂江一路、桂江二路、大中路、中山路等来组成,另外辅以新兴三路、新兴一路、鸳江路等干道及其他支路。根据市民政局的统计,目前梧州市城区(不含原苍梧县城)共有道路446条,其中大道3条、路164条、巷150条、里63条、

25、级66条。可见,梧州市城区道路通名大部分采用“路”进行命名,个别采用“大道”。龙圩镇(原苍梧县城)的道路主要是南北走向的广信路、河堤路、龙城路、祥龙路、城西大道、工业大道和东西走向的城南大道、苍梧大道、花园路、龙兴路、政贤路、龙湖路等组成,另外还有高冲街、凤岭街、忠义街、龙华街、下廓街、龙华街、政贤二路等小街小巷,有路名的道路共计18条。道路通名主要是“路”,其次是“街”和“大道”。梧州城市道路通名命名采用主要道路+次要道路的命名方式,必要时辅以序数、方位等词语,如大同路东一巷、冰泉西路下级一巷、工厂二路大山脚二级。从中也可以看出,通名的路、巷、里、级不是固定分级使用的,组合有多种方式,有路+

26、里+巷,也有路+巷、路+级,甚至还有路+级+巷等,缺乏逻辑性和序列化。道路通名的命名带有极大的随意性,没能反映道路交通的等级和功能,可能导致道路的指向性不明确,这与其缺少地名规划有关。二、专名地名专名有继承历史的,也有反映时代特点的;有依据附近地理实体的,也有寓意的;也有根据当地产业命名的,也有根据功能的。梧州市城区道路专名多以附近地理实体及其地物特征派生,命名采词主要来自山水等自然地理实体,如桂江一路、西堤一路、蝶山一路、潘塘路等;有的以历史文化、时代特征等采词命名,如桂林路、中山路、文澜路、钱鉴路、广信路等;有的道路命名以寄情或寓意形式,大部分是意指稳定、健康向上发展、人民生活幸福安康,如

27、富民一路、新兴一路、居仁路等;也有以著名的厂家为名称的,如奥奇丽路;也有根据道路周围的功能进行命名的,如工厂一路、新兴珠宝路、工业大道等。梧州的许多街巷的名字都已深入人心,其命名也主要依据附近的地物、历史发展派生得来,如西江一路、云盖路、白云路等等;或以寄情、寓意形式的道路专名,大部分是意指稳定、健康向上发展、人民生活幸福安康,如富民路、新兴路等。也有许多是以道路功能命名的,如西环路、西堤路;也有以村命名的,如三云路;也有以厂家为名称的,如奥奇丽路;也有根据街区的功能进行命名的,如工厂一路、工厂二路、日化路、新兴珠宝路等。道路通常还用上、下等方位词表现与主要道路的位置关系,如上三云路、下三云路

28、。还有直接使用方位词东、南、西、北、中以及大、小两词对道路进行组合命名,如大南路、大中路等。还有以四季变化而命名,如春湖路、夏湖路、秋湖路和冬湖路。许多命名的地物和历史标志都已经消失,且由于地方语言语种造成道路名称同音不同名的现象(如富民路与阜民路),但由于其代表了梧州某个时期的历史和文化,以及对人们生活习惯的尊重与保持,仍被使用。总的来看,梧州市市区及其周围的现有城市路名基本上发挥了其指位功能作用。但周边尚待开发地区以及较偏远郊区缺乏道路建设,需要根据新建的道路规划进行地名规划,要更加突出道路的指位功能和强化道路的地域特色。第二节 桥梁与隧道名称现状分析一、通名从现状来看,梧州市城区桥梁与隧

29、道通名主要采用“大桥”、“桥”、“隧道”、“地道”进行命名,桥梁与隧道通名的命名基本上符合桥梁与隧道的等级划分原则,但也有个别不符合原则,表达错误的等级划分。二、专名梧州市城区现有桥梁包括鸳江大桥、桂江一桥、桂江二桥、紫竹大桥、莲花大桥、西江叉河桥、西江大桥、浔江大桥、云龙大桥、西江特大桥。部分桥梁准确地反映出了专名的指位功能,如云龙大桥的云龙是指白云山和系龙州。隧道包括百花隧道、火山隧道、珠山隧道、中山路隧道、北山隧道。其专名的指位功能基本上准确地反映出来了。第三节 广场与公园名称现状分析一、通名梧州市城区各广场、公园分别通名为“广场”、“公园”、“花园”、“园”。二、专名 城区内大部分公园

30、的专名根据地理位置、附近地理实体命名,如太和花园、珠山公园、白云山公园、玫瑰湖公园等;也有以历史文化和名人命名的,如中山公园;也有随意命名的,如云龙公园、圣文园。至于广场方面,一部分广场由于其商业性而其专名根据品牌而命名,如恒业国泰广场、梦之岛时代广场等;也有根据地理位置或附近标志性地物而命名的,如大塘广场、市政广场等;也有随意命名的,如太阳广场、锦泰商业广场。城区内现存古塔有两座,分别为允升塔和炳蔚塔。允升塔,塔落成时还未定名,两广总督阮元巡视时为塔题额:一层“秀发梧江”,三层“观文成化”,五层“光射斗牛”,并赋诗:“云山郁蒸,江水澄凝,得此高塔,势欲上腾,梧罔吉土,从此其兴”,随后取其意,

31、定名为“允升”;炳蔚塔,塔名取义易经草“大人虎变,其文炳也;君子豹变,其文蔚也”。第四节 居住区名称现状分析一、通名 梧州市城区内现有居住区通名主要分为“城”、“公寓”、“花园”、“园”、“苑”、“新苑”、“花苑”、“庭”、“湾”、“小区”、“居”、“山庄”、“楼”、“大厦”、“都”、“府”、“堡”等。但有部分居住区通名与其规模或特征不相符。二、专名大部分居住区专名根据其开发商公司命名,如丰业花园、广厦花园、神冠豪都、京梧新苑等;也有以地理位置和实体命名的,如大塘公寓、莲湖居、枣冲石场小区、云龙小区等;也有行政区域名称或单位名称命名的,如恒安小区、工商新苑、龙湖镇政府生活区;也有随意而为的,如

32、兴业花园、荔苑阁、芝麻城、山水华庭等。第五节 山水地理实体名称现状分析梧州市山岭通名有“山”、“岭”、“峰”、“顶”、“坡”,水体通名有“江”、“河”、“湖”、“冲”、“井”、“水库”、“池”、“塘”、“渠”、“溪”。专名基本是社会历史俗称,如白云山、火流岭、桂江、玫瑰湖、太和冲等。第六节 路名空间分布分析梧州市市区目前的河东片区与河西片区主要依靠西堤路一、二、三路鸳江大桥西江一、二、三路来联系。河东片区为旧城中心片区,其交通主要靠东西走向的南环路、西江一路,南北走向的中山路、桂江二路组织,该区域内的地名基本上渊源悠久,具有浓厚的梧州地域文化特色。河西片区属于新城开发片区,路网主要由东西走向的

33、新兴路、西堤路、西环路,南北走向的文澜路、富民一、二、三路以及奥奇丽路组成,另外辅以新兴三路、新兴一路和鸳江路等干道及其他支路,路名具有现代化色彩。西江南岸区域道路主要为国道与乡道、村道组成,除苍梧片区区域中心以及苍海片区已有较成熟的道路现状名称与地名规划之外,其他地区尚缺少规范、正式命名。第四章 梧州市城区地名采词分析第一节 梧州城市总体规划的地名采词分析地名规划要依据城市规划,要体现城市规划所规定的城市职能和空间格局,因此城市规划是地名采词的主要来源之一。根据梧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3-2030),地名采词有:1.生态宜居、岭南文化名城,区域性综合交通运输枢纽,现代临港工业基地,区域性休

34、闲旅游。生态、宜居、休闲、旅游、岭南、文化、交通枢纽、临港、工业等可以纳入地名采词库中。2. “一带两心两轴、三区十六组团”。西江生态滨水带、狮卧山城市绿心和长洲岛都市生态文化核可从生态、文化角度采词。在连接南北两岸的梧州工业园河西长洲苍海龙圩轴线、贯彻整个南岸的社学苍海龙圩赤水轴线上,可从工业、文化、发展等角度进行采词。生活综合区可从宜居角度采词,城市绿化分隔区可从生态、绿化角度采词,工业走廊区可从工业、发展角度采词。河东老城组团、河西组团、太和片区组团可从历史人文角度采词,红岭新区组团、苍海新区核心片区组团可从宜居、新型、新兴等角度采词,长洲岛低碳生态组团、狮卧山生态绿心组团可从生态、低碳

35、、绿色等角度采词,长洲不锈钢产业园区组团、梧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组团可从工业、科技、发展等角度采词,高旺现代养生游憩组团、苍海生态湿地组团、皇山生态休闲组团可从养生、游憩、休闲、生态等角度采词,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北组团、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南组团可从粤桂、合作、工业、发展等角度采词,再生资源产业园区组团可从环保、低碳等角度采词,赤水临港及塘步空港产业园区组团可从临港、临空等角度采词。 第二节 梧州自然环境的地名采词分析一、梧州山水的地名采词山岭通名多为山、岭、顶、冲,专名多依山岭自然地理特征或所历史文化流传而得名。水体通名为江、河、塘、沟、渠,专名以其发源地、附近地理实体等而名。梧州全境地貌属于

36、丘陵区,约80%的土地都是大大小小的山地。梧州也是一座名副其实的山城。市区开门见山,四面环山,山在城中,城将水抱,整个城市融合在山水之中,城周围有较大的山峰20余座,单是城中的山就有白云山、北山、狮卧山、白鹤山、榜山、蝴蝶山、鸡爪山、火山等等。如果把桂林山水比作为大家闺秀,那么秀气的梧州山水则是小家碧玉。梧州山水虽然没有桂林山水的峻秀奇特,但是也算得上钟灵毓秀,山清水秀。自宋代起就因其秀丽的山水形成了梧州八景:桂江春泛、云岭晴岚、龙洲砥峙、鹤冈返照、金牛仙渡、鳄池漾月、火山夕焰、冰井泉香。可惜的是随着时光流逝,环境变迁,社会发展,旧八景有的已成历史陈迹,如鳄池漾月、冰井泉香;或其神话传说在人们

37、观念中已经淡化,以至不复存在,如金牛仙渡。现在唯有桂江春泛、云岭晴岚、龙洲砥寺、鹤冈返照等风貌尚存。梧州八景中最为奇观的是要数八景之首的桂江春泛,即从北往南、绿带似的桂江与从西往东、宽荡的西江汇合后,桂江的清水与西江的浊流同时流动,一浊一清、一急一缓,泾渭分明,恰似戏水鸳鸯,相互依偎,难舍难分,俗称“鸳鸯江”,被宋代大诗人苏东坡盛誉为“鸳鸯秀水世无双”。四分之三土地覆盖森林的梧州是林多山绿,有山皆青。梧州的山不算得高,最高的白云山也只是300多米,相当多的一部分山只能称之为小土丘,但是山不在高,有“绿”则名。山峦四季常绿,层林错叠,生机盎然。住在其间,散步其中,幽静安逸,鸟语花香,日影月色,还

38、别有一番风情。根据上述情况,梧州关于山体、水系的命名一般符合以下条件才比较适用于作为地名规划的采词:1.具有美好内涵,或是具有一定历史意义和地域代表性的命名素材,如文贵山中“文贵”既音译于玫瑰,形容山体的美丽,同时又代表了人们对文化知识的重视,因此适宜作为地名规划的采词。2.知名度较高的可作为命名采词。3.关于山体或水系有古老历史或美丽传说,优先选为命名材料,如在双桥村中传说蜈蚣山上有一仙人的脚印,因此可从中选材“仙印”作为地名的命名采词。除此之外,“梧州八景”中对美好景色的描述也适宜成为梧州市周边道路命名的采词。第三节 梧州人文历史的地名采词分析一、梧州历史沿革的地名采词 (一)历史沿革1.

39、上古至秦朝梧州是岭南古都。自唐虞时代至夏商周时代称苍梧(仓吾)、交趾。苍梧于周为南越之地,楚吴起南并蛮越,遂有苍梧(礼记注)。虞舜时代(前2255前2207年),全国划为12州,梧州属“荆州南境”之地。夏商周时代(前2000前256年),梧州属百越(粤)地。周安王十五年(楚悼王十五年,前387年),梧州属楚。秦始皇三十三年(前214年),始皇统一岭南后置桂林、象、南海3郡,梧州属桂林郡(一说南海郡)。由此可见,“苍梧”这一地名源远流长,是梧州地名之祖,它不仅是地名,而且要列入保护地名范畴。百越、南越、南境也可列为地名可采之词。2.汉朝(1)汉高后五年(前183年),赵佗称南越武帝,封赵光为苍梧

40、王。同年,建苍梧王城,这是梧州建城之始,其时南越国占地“东西万余里”。汉代梧州成为岭南首府,在文化上达到鼎盛,历史上有“三陈六士”之称,他们与许多的仁人志士共同创造了一个令后世仰止的文坛最辉煌巅峰,也是政治的巅峰时期。梧州得风气之先、水运之便、政治之惠、经济之利,成为海上丝绸之路和陆上丝绸之路交汇的节点,也成为佛教北传最重要的据点。也成为古经学研究南移的最安稳和适宜的宝地。可见王城二字应该列为地名采词,用以说明梧州建城之悠久。此外可从“三陈六士”、丝绸之路、佛教北传等派生地名采词。(2)元鼎六年(前111年),汉武帝灭南越国,在其原属地上分置7郡:南海、苍梧、郁林、合浦、交趾、九真、日南。苍梧

41、郡设置9个县:广信、谢沐、高要、封阳、临贺、端溪、冯乘、富川、荔浦。同年在苍梧郡设漓水关(今梧州大漓口)。元封五年(前106年)增置辖猛陵县。郡治广信县苍梧王城。同年武帝将交趾刺史部移治苍梧郡广信县,统辖岭南的苍梧等9郡,梧州成“岭南要地”,为岭南首府。 可见大漓口、猛陵、广信、岭南可列入地名采词。3.隋、唐朝梧州市自建制以来,历汉、三国、魏晋南北朝,达700多年,一直为郡、县治所。至隋开皇三年(583年),改广信县为苍梧县。唐武德四年(621年),始称梧州。可见梧州可列入地名采词。4.明朝明洪武十二年(1379年),梧州城再扩大,在桂江春泛处搭有浮桥,有铁柱码头。可见鸳江、春泛、浮桥、铁柱、

42、码头等可列入地名采词。5.清朝至民国这个时期无甚地名可资采词。6.解放后1949年11月25日,梧州解放。1950年1月1日,梧州市人民政府成立。1979年2月,梧州市设立万秀区、白云区、鸳江区、蝶山区。1984年9月,撤销鸳江区。1990年8月,撤销白云区。1984年2月,苍梧县由梧州地区划拨梧州市管辖。1984年6月23日,郊区重设。至此,梧州市辖苍梧县、万秀区、蝶山区和郊区。1997年4月,梧州市增辖藤县、蒙山县,代管岑溪市,辖区扩大为3县1市3区。2003年2月,梧州市辖区调整,撤销市郊区,设长洲区。2013年,梧州市部分行政区划调整,撤销蝶山区、万秀区,设立新的万秀区,设立龙圩区。调

43、整后,梧州市的行政区分别为万秀区、长洲区、龙圩区、苍梧县、藤县、蒙山县,代管岑溪市。可见万秀、白云、鸳江、蝶山、长洲、龙圩等应列入地名采词。二、梧州人文历史的地名采词梧州深厚的人文历史,英雄辈出,许多伟人都曾经在梧州留下足迹。对于在梧州曾经发生过的历史事件、英雄人物,都应该被后人铭记,都应成为梧州历史文化的一个厚重的丰碑。因此,以下的人文历史也适宜成为地名命名素材。(一)由文物古迹派生的地名采词梧州城区内有多处文物保护单位,其中部分文保单位可以派生出一些地名采词。1.国家级文保单位有全国建造很早的“中山纪念堂”和“梧州近代建筑群(清至民国)”,可以派生中山和骑楼的地名采词。2.自治区级文保单位

44、梧州古墓群,位于云盖山、螺山、莲花山,可派生云盖、螺、莲花等地名采词;感报寺铜钟,位于中山公园内,可派生感报寺、铜钟地名采词;中共梧州地委旧址、中共广西特委旧址,位于建设路兴仁巷、民主路东一巷,可派生地委、特委地名采词;元丰监铸钱遗址,位于梧州市钱鉴路桂江造船厂内,可派生元丰监、铸钱的地名采词;白鹤观,位于白鹤山东麓,可派生白鹤地名采词;粤东会馆,位于梧州万秀区五坊路和龙圩区北中义街,可派生粤东地名采词。3.市级文保单位龙母庙,位于桂林路。西江龙母继承舜帝之德,立志“利泽天下”。可派生龙母、利泽地名采词;允升塔,位于西江南岸锦屏山上,可派生允升、允升塔、锦屏山等地名采词;大同酒店旧址,位于大同

45、路,可派生大同地名采词;总府石龟,位于龙母庙池和白鹤观内,可派生总府、石龟地名采词;冰井古迹,位于原二中校内,可派生冰井地名采词;明桂王墓地,位于高旺村凤凰山,可派生明桂王地名采词;桂江浮桥铁柱,位于珠山梧州市博物馆广场,可派生浮桥、铁柱地名采词;4.县级文保单位炳蔚塔,位于龙圩镇铁顶角山,可派生炳蔚、炳蔚塔、铁顶角等地名采词;百丘坟碑,位于倒水镇马水村,可派生百丘、百丘坟地名采词;倒水达坡古墓群,位于倒水达坡,可派生倒水、达坡地名采词。5.国家一级珍贵文物西晋鸡首壶、南朝青瓷骑马俑、南朝陶牛车、东汉干栏式铜仓、东汉羽人铜灯、东汉龙凤纹小铜筒、东汉“章和三年”款弦纹铜碗、东汉刻花龙凤纹铜案。可

46、以文物名命名地名。(二)由历史人物及其事迹派生的地名采词1.三陈六士陈钦字子佚,苍梧郡广信县人,西汉古文经学家。他跟他的儿子陈元以及孙子陈坚并称为汉代的“三陈”。陈钦是古代经学研究的泰斗,极力倡导古文经学思想。他熟读五经,并且著书立说,言传身教,曾获“五经博士”,是当时最高的一个学术头衔。祖孙三代人奠定了整个古文经学在岭南的崇高地位,也开创了梧州在学术界最鼎盛的一个时期,树立了“经学远在岭南”的历史丰碑。在“三陈”之后的百余年,梧州又崛起名震当世的“六士”士赐及他的儿子士燮、士壹、士有、士武和士燮的儿子士钦。可将古文经、三陈、六士作为地名采词。2.牟子(170-?)牟子名融,字子博,广信(今梧

47、州市)人,汉末佛学家。他把“浮屠”一词译成“佛”。他著的理惑论(37篇)是中国第一部佛学专著。可将“子博”、“浮屠”、“佛”作为地名采词。 (三)历史事件1.舜帝南巡虽然对舜帝南巡仍有诸多争议,舜帝南巡至梧州似可成为一说。舜帝以德治天下,推崇和履行“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五种伦理道德规范,是道德文化的创始人。舜帝讲勤政,在位五十年兢兢业业,史记称“四海之内咸戴帝舜之功”。因此舜帝、南巡、德治、勤政可列入地名采词。2.三总府明成化五年(1469年)宪宗皇帝钦定在梧州设立中央政府的派出机构:总督府、总兵府、总镇府,在桂江设有水师营。这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一次由中央政府向地方政权钦派三把尚方宝

48、剑、代天子行狩的机构。于是,梧州就成了前线指挥部,中央的行辕。此三总府驻地,约在今东正路东中路及建设路一带(三总府之会政厅旧址即今市一幼,同治年间曾是凤台书院)。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总督府,梧州成为两广政治、军事中心。因此三总府、水师等可列为地名采词。3.孙中山与梧州梧州曾经以响应辛亥革命、首举义旗的革命精神和襟带三江、握连两粤的地位优势受到世纪伟人孙中山先生的重视。1921-1922年间,孙中山取道梧州,宣传和策划组织北伐,为此三次驻节梧州,前后共26天,期间还视察了梧州社会及游览山水。此外孙中山在他的建国方略实业计划中对梧州的发展提出了宏远构想。因此可以考虑将驻节、北伐、革命、方略等列入地

49、名采词。4.冰井泉香唐代诗人元结当上道州刺史和容州刺史后到了梧州,写下“火山无火、冰井无冰”的诗句,并率众开凿“冰井”,给梧州留下个“冰井泉香”景点。用冰泉水制作的滴珠豆浆堪称中华一绝,不喝冰泉豆浆,不算到过梧州。冰井泉香、火山、滴珠、元结等字可列入地名采词。5.苏轼秦观会于梧州宋代大文豪苏东坡在谪官海南途中两次路过梧州,到了梧州舜帝墓写下“我行忽至舜所藏”诗句。苏门四学士之一的秦观因坐党籍之祸被贬到雷州等地;后被放还至藤州,与苏东坡在藤州相会,作诗“醉卧古藤阴下,杳不知南北”笑逝于藤州。藤县还留有访苏亭。苏轼可列入地名采词。6. 百年商埠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梧州开埠后,外国人在梧州设

50、领事署、教堂、学校、洋行。现存的外国建筑有梧州海关旧址(原梧州地委大院内)、思达公医院(现工人医院)、英国领事署旧址(白鹤山顶)、美国圣经学院旧址(白鹤山顶)等。同时,两广、云贵川湘晋商人蜂拥而来,梧州成为广西主要的内河口岸城市以及大西南进出口的水上门户。商贾们在梧州建起留下一座座富有特色的骑楼建筑,使梧州成为两广的骑楼博物城。梧州还是广西近现代工业的策源地、广西现代教育的源头和商贸经纪金融人才培育的基地。商埠、水运、门户、通商、近代工业、现代教育等字可列入地名采词。三、村庄名称本次地名规划的范围内有诸多村庄,它们的名称可以直接作为相应的规划地名。第五章 地名规划框架第一节 规划指导思想、原则

51、和目标一、 指导思想 地名要尊重历史和现状,传承历史文化,体现梧州深厚的文化底蕴,展现梧州的人文地理和自然特色。同时地名还要体现梧州未来发展的态势,与梧州今后的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二、规划原则1.立足于城市规划的原则地名规划的对象是城市规划确定的道路、公园、广场等设施,因此地名规划必须立足于城市规划,这样才有具体而明确的规划内容,所规划的地名才能适应城市发展的需要。2.系统性的原则系统性原则要求梧州地名要有层次、系列、结构、差异、联系等特征,这些特征既要反映在通名上,更要反映在专名上。通过通名和专名的系统性命名构建梧州地名体系,使其具有规范性、序列性、合理性和科学性。另外,通过系统化的地名来加

52、强地名的指类和指位功能,方便使用。3.体现地域特色的原则 地名具有文化性,是地方文化组成部分。以地名反映梧州的历史文化,是地名文化建设的基础。梧州具有悠久的历史,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人文积淀,同时,又具“山、水、城”的城市自然环境特色,在地名文化建设中要体现这样的地域特色。同时做好历史地名和有丰富文化内涵地名的保护和继承工作,有选择地延用有保留意义的老地名,并使之发扬光大,形成丰富多彩的本地地名文化景观。三、 规划目标本地名规划旨在提出与梧州市城区的历史和未来相适应的地名体系,方便地名使用,并为构建科学的地名管理体制打下基础。第二节 地名规划框架一、地名框架设计原则地名框架是地名及其实体空

53、间分布的格局,要与梧州城市规划相协调一致,要反映梧州地域特色,要考虑不同空间的地名的差异化,要易于操作和管理。二、地名框架设计思路以梧州市城市总体规划中的组团为基础进行地名框架划分,根据各组团的功能定位和自身特点,采用符合各组团特色的词语词汇命名,充分体现各组团特色,同时进行整体考虑,协调各组团的地名,在整个梧州城区内形成一个统一、规范、科学、有层次的地名框架体系。三、地名框架设计策略1.了解各组团内地名的类别,确立不同类别地物的命名原则。依据梧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3-2030),不同组团中有不同的主要功能和相应的用地布局,对它们要深入了解,总体考虑地名框架的设计,提高科学性。2.在对各组

54、团内地名框架进行设计的同时,要注意组团之间的相互协调和相互联系,以达到既要有本组团的地方特点,又要与周边和全局保持协调一致的要求。同时功能相类似的不同组团或地块要保持差异性,增强地名的指位性。3.充分利用本组团的已有地名资源来更好地为新的地名系统服务,形成绵延不断、一脉相承的地名体系。四、梧州市地名总体规划框架梧州市地名总体规划框架与梧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3-2030)保持一致,在“一带两心两轴、三区十六组团”的空间结构基础上,根据地名规划的要求和梧州的特点,把地名规划划分为十五个组团,即(1)老城组团、(2)红岭商住组团、(3)太和商住组团、(4)梧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组团、(5)德安山

55、水居住组团、(6)长洲不锈钢产业园区组团、(7)长洲山水商住组团、(8)表水山水居住组团、(9)龙圩商住组团、(10)赤水及塘步临港组团、(11)大恩再生资源产业组团、(12)高旺游憩组团、(13)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南组团(梧州工业新城)、(14)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城东组团、(15)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塘源组团。第三节 各组团地名采词引导一、老城组团(一)组团范围位于西江以北、桂江两岸。(二)组团城市规划功能保护老城,疏解人口,完善配套设施,打造以休闲旅游、商业服务、文化娱乐、行政为主要功能的历史街区,梧州城市特色名片,两广地区的岭南文化高地,可作为梧州力争建设海绵城市的先行区。规划建设为集文化休闲、生态居住、商业服务为一体,具有岭南文化特色和独特山地景观的山水生态新城。(三)组团地名采词引导组团要从居住、行政办公和商业方面进行地名采词,挖掘具有丰富历史文化和风景名胜资源内涵的地名,保护和使用历史地名。组团范围内新地名或调整地名应延续原有的地名特点,要达到重点塑造具有历史文化和梧州特色的城市风貌的目的。二、红岭商住组团(一)组团范围位于城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