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市扶贫开发调研情况的报告_第1页
关于我市扶贫开发调研情况的报告_第2页
关于我市扶贫开发调研情况的报告_第3页
关于我市扶贫开发调研情况的报告_第4页
关于我市扶贫开发调研情况的报告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7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关于我市扶贫开发调研情况的报告为了推进市委关于掀起扶贫开发高潮决策部署的实施,促进我市打好新一轮扶贫开发攻坚战,市政协把“推进扶贫开发”作为专题常委会议的主题,组成专题调研组,由市政协主席带队,采取市区县政协联动、市直相关部门参与的方式,深入到XX县、XX县、XX县开展调研,实地了解部分扶贫村项目建设情况,征求当地干部群众的意见建议,并分别召开专题调研座谈会,听取县政府扶贫开发工作情况汇报,与县直有关单位、部分乡镇负责人及市县政协委员进行座谈交流。同时,还委托其它区县政协进行了属地调研。现将调研情况综合报告如下:一、我市扶贫开发工作推进扎实,成效显著十年来,特别是近五年来,全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

2、和省、市委关于扶贫开发工作的一系列重要部署,不断完善扶贫战略、政策体系和工作措施,以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为支撑,以整村推进、产业扶贫、雨露计划、移民搬迁为抓手,扎实推进扶贫开发工作,全市扶贫开发总体上从以解决温饱为主要任务的阶段步入巩固温饱成果、加快脱贫致富、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发展能力、缩小发展差距的新阶段。“十一五”期间,全市投入扶贫资金64145万元,农村贫困人口由2005年的7.56万人减至2010年的5.4万人,贫困发生率从2005年的5.2%下降到2010年的3.6%;贫困村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005年的1693元提高到2010年的5564元,年均递增26.9%。(一)项目扶贫

3、改善了贫困地区的生产生活条件。贯彻开发式扶贫方针,用发展的方式解决贫困问题,大力扶持贫困地区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建设,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增强“造血”功能。近十年,全市新建、扩建县乡道路1860公里,桥梁49座,改善了293个行政村的交通条件,实现了“县乡公路硬化”、“村村通”的目标,特别是耗资巨大的休宁白际乡、璜尖乡和XX县狮石乡、新溪口乡四条公路的开通,不仅改善了深山区交通条件,也填补了全省空白。各地还整合各项涉农资金,完成了41个贫困村的整村推进工作,实现了程控电话、移动电话、电视的全覆盖,修建防洪堤坝70处196公里,新建维修农田水利设施208处,解决了贫困地区17.4万人的饮水困

4、难,异地扶贫搬迁贫困群众922户3023人。XX县整合各类项目资金,强力实施整村推进工程,贫困村全部达到“8+1”标准。XX区配套100万元,加强重点贫困村基础设施和扶贫项目建设。各地还不断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初步建立了以农村五保供养、临时救助、社会福利与扶贫开发相结合的农村扶贫和社会保障体系。(二)产业扶贫拓宽贫困群众的增收渠道。以“解决温饱,巩固温饱,增加收入”为目标,加快贫困地区产业结构调整,扶持扶贫龙头企业发展壮大,积极引导扶持发展名优茶、毛竹林、经果林等特色产业,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实现稳定脱贫致富。XX县十年间投入扶贫信贷资金8590万元,发放小额贴息贷款3000多万元,扶持了2

5、1户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促进松萝、新安源、徽山油业等龙头企业做大做强,松萝公司跻身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新安源商标荣获“中国驰名商标”,增强辐射带动能力。XX县培育了富岱杨梅、长陔“三宝”、石门竹加工等特色产业,扶持了汪满田、大连生态农业等一批带动性强的农业龙头企业。XX县扶持特色产业企业12个,黄山电器公司、建兴竹木制品公司分别被省扶贫办和省财政厅授予省级扶贫龙头企业。XX区扶持庄里蔬菜基地、乌石吊瓜专业合作社等17个专业合作组织,XX县抓好红光村千亩毛竹、泗溪村千亩香榧等6个特色产业基地发展,有效促进了农民增收。(三)智力扶贫提升了农民自我发展能力。各级党委、政府坚持扶贫与扶智并重,把

6、提高贫困地区群众的综合素质摆在重要位置,大力实施“雨露计划”,广泛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安排专项资金资助在档在册就读专、本科或职业教育的贫困家庭子女,并有组织地推荐就业,推进贫困劳动力转移。市财政每年安排10%的扶贫资金对贫困农民进行培训,培养了一大批懂科学务农的新型劳力,增强了农民工就业竞争力,贫困地区劳务输出收入占全年收入50%以上。(四)社会扶贫汇聚了扶贫开发合力。坚持和完善省级领导联系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市级领导定点联系重点乡镇XX县(区)领导定点联系扶贫开发工作重点乡、村,组织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参与定点扶贫,调动社会各界以多种形式参与贫困地区的建设和发展。通过积极争取省以上国家机关

7、和国有大中型企业定点扶贫、建立市县区领导扶贫联系点制度、推进非公有制经济参与扶贫和大学生“三支一扶”等扶贫方式,进一步营造了“大扶贫”的氛围。XX县在全省范围内率先开展为期五年的“1515”助残助学工程,已筹得善款291万元;XX县成立“安徽省陶行知慈善助学基金会”,筹集善款近300万元,开展扶贫济困等慈善活动。二、当前我市扶贫开发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调查发现,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市的扶贫开发工作虽然取得了显著成绩,但由于受自然条件差、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山区政策性缺陷、思想认识不到位等因素影响,一些制约贫困地区发展的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仍然比较突出,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一)扶贫开发任务艰巨、工作

8、难度更大。随着形势发展和新一轮扶贫政策调整,以及多年来扶贫基础工作所留欠账,目前扶贫对象多数处于深山区、小村庄,人口趋于老龄化,文化程度偏低,且体力弱、智力低,居住分散,加之自然条件不足,扶贫难度越来越大。按照国家扶贫新标准,我市三个重点县和七个重点乡退出省级重点贫困序列,贫困人口由原标准的5.4万人增加到14万人,占农村总人口的12%,今后扶贫开发投入将主要依靠地方财力,新一轮扶贫工作压力更大。(二)贫困地区分布偏僻、公共服务不足。贫困地区大都分布在边远深山区,集自然保护区、生态功能区、革命老区、库区移民区、高山深山区为一体,区域边缘性特征明显,这些地方远离城区,交通不便、信息闭塞,库区交通

9、问题更为严重,山区资源不能有效转化;生产资料少,经济基础薄弱,一些区县贫困村人均耕地仅0.11亩,不到全省人均耕地的十分之一;生产生活条件恶劣,自然灾害频繁,特别是山体滑坡危害更大。同时,贫困地区卫生教育、卫生等公共设施薄弱,人才匮乏,公共服务严重滞后,因灾、因病、因教致贫的现象比较普遍。(三)农民增收渠道不宽、发展后劲不足。虽然近年来贫困地区农民收入有了较快增长,但持续稳定增收的渠道仍然不宽,发展后劲不足。全市绝大多数贫困村的主导产业优势不明显,自身实力较弱,难以带动周边农民增收致富。受资源环境、技术装备、生产方式等条件的制约,农产品产量稳定增长面临很大压力。受经济总体发展水平和市场消费需求

10、等因素制约,农产品价格上升空间有限,农产品价格对农民增收的拉动作用受到较多限制。(四)脱贫致富意识不强,自我发展能力较弱。贫困地区青年劳动力多数是初中文化,中老年大多是小学文化,还有11.28%的劳动力是文盲或半文盲,外出务工人员技能素质不高,就业稳定性差,就业创业渠道不多,就业竞争力不强,工资收入难以稳定增长;在家务农的与外界接触少,思想观念滞后,开拓创新精神不强,难以抵御市场经济风险,存在“等、靠、要”的依赖思想,缺乏自我发展的内在动力。(五)山区林业政策不利,返贫现象比较普遍。山林作为山区农民最大的生产生活资源,国家政策强调生态保护,客观上损害了林农的切身利益,林业对林农增收致富的贡献率

11、很低,林农靠山却难以“吃”山。我市边远山区公益林划分比重过大,一般占山场总面积70%左右,有的高达90%以上,林农能自主经营的山林很少,虽然国家有补偿,但标准太低,每亩公益林年补偿仅10元。同时,长期以来片面强调发展杉木用材林,致使林种树种结构不合理,经果林比重很低。(六)各项保障措施不够,扶贫开发难以推进。由于市及区县两级财政收入总量不大,地方财政扶贫投入很难达到国家和省里要求。一是财政配套资金偏少。从调研的情况来看,扶贫资金主要依赖上级拨付和外部支援,财政预算安排配套资金较低。今年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扶贫开发工作,市财政安排了1000万元用于扶贫开发,比去年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但从摸底情况

12、来看,要解决列入省“千村整推”的57个贫困村实际问题,每个村至少需要投入100万元以上,省财政仅投入30万元,尚有较大缺口。二是扶贫资金使用不当。在扶贫开发中,个别地方重基础设施建设、轻产业开发,重项目实施、轻项目后续管理的现象依然存在,持续发展后劲不足,民生工程后期管养成为严重的问题。三是扶贫机构设置不利于开展工作。市扶贫办为挂靠市政府办的副县级单位,单位人员偏少(仅有3人),办公条件简陋,一些重要会议活动不能参加,市委、市政府的重要决策和重要指示精神难以及时传达贯彻。个别区县扶贫办机构设置不够健全,人员不齐,力量不足。三、对推进扶贫开发工作的几点建议调研组认为,“十二五”时期是新一轮扶贫开

13、发攻坚的关键阶段,做好新一轮扶贫开发工作,必须把尽快解决温饱并实现脱贫致富作为首要任务,把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和培养特色优势产业作为重要支撑,把加快贫困地区社会事业发展作为重要内容,把提高贫困群众自我发展能力作为主攻方向,强化认识,调整思路,大胆创新,持之以恒地抓紧抓好,抓出成效。(一)创新工作思路,以科学规划引领扶贫开发。各级政府要充分认识打好新一轮扶贫开发攻坚战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切实转变思想观念,切实加大工作力度,以更多精力、更大财力、更优政策、更好措施,强力推进新一轮扶贫开发。一要科学制定我市扶贫开发规划。深刻理解中央新十年扶贫开发规划和省委、省政府关于扶贫开发的重要部署,紧密结合黄山实际,

14、进一步明确扶贫开发的目标、重点和措施,特别要处理好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开发的关系,整村推进开发和贫困户脱贫的关系,资金投入和提高贫困群众自我发展能力的关系,政府扶贫和社会帮扶的关系。二要创新扶贫开发工作思路。突破传统的扶贫模式,立足于加快贫困地区经济长远发展,通过减少农民来富裕农民,从根本上解决农村贫困问题。要进一步加快新型工业化和城乡一体化进程,增强城镇综合承载能力,引导贫困地区农业人口向城镇和非农产业转移。要把扶贫开发与整村推进、新农村建设、地质灾害点治理等工作结合起来,着力抓好贫困山区移民并村工作,妥善解决搬迁后续发展问题,确保贫困户搬得出、稳得住、能发展、可致富。(二)突破制约瓶颈,以良

15、好条件促进扶贫开发。加快重要基础设施建设,解决制约发展的瓶颈问题,对于从根本上改变贫困地区面貌具有重要作用。一要加快阻碍贫困地区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优先实施贫困地区公路建设,积极支持县乡公路升级改造项目,努力打通“断头路”,推动村级道路向自然村延伸,逐步提高村级道路网络化水平,为农民脱贫致富铺设“快车道”。尤其要重点解决库区群众交通不便问题,制定规划、分步实施,力争到2015年实现库区村村通。二要改善贫困地区水利设施。突出中小河流治理、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等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加大病险水库除险加固、水土保持治理项目等重点水利工程建设力度,努力建成更为完善的防汛抗旱减灾体系。三要加强农村公共设施后续

16、管理。探索建立民办公助民生工程管护机制,确保民生工程更好、更长久地服务于民、惠及于民。(三)强化产业支撑,以特色产业带动扶贫开发。产业扶贫是增强贫困地区“造血”功能和提高自我发展能力的重要方式,也是推进贫困人口在脱贫基础上实现稳步致富、防止返贫的有力保障。一要把培育特色产业作为扶贫开发的主渠道。进一步优化贫困地区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鼓励和引导农民发展各类专业合作社,大力扶持贫困地区发展具有区域特色和比较优势的主导产业,尤其要重点打造茶叶、高山蔬菜、蚕桑、林果、中药材、竹制品、花卉苗木、生态养殖等产业链,推进特色农产品标准化、专业化、规模化经营,大力发展农副产品深加工,培育具有地方特色的知名品牌

17、,逐步形成“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的产业发展格局。二要积极扶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大力扶持一批比较优势突出、市场空间大、与基地农户衔接紧密、能拉动农民增收的农业龙头企业,切实把农业产业化经营提高到一个新水平,同时从目标、内容、措施和责任等方面建立帮扶机制,增强贫困地区自我循环发展能力。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引进战略投资者,引进先进的管理模式,帮助贫困乡村、贫困农户按照市场需求和发展趋势,合理开发当地资源,提高产业关联度,促进农民稳定增收。三要大力发展生态旅游。结合全省即将启动实施的美好乡村建设,以及整村推进工程、土地综合整治、农村危房改造等工作,统筹推进农村水、电、气、房等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

18、展“农家乐”等休闲旅游产品,实施旅游富民工程,努力把生态资源优势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四)广开投资渠道,以多元投入提速扶贫开发。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自力更生、开发扶贫”的方针,以政府投入为引导,动员企业、农民、社会其他力量千方百计增加扶贫开发投入。一要加强财政投入资金统筹。科学安排政府投资项目,分清轻重缓急,压缩一些可干、可不干、可以后干的项目,积极筹集扶贫开发资金。合理整合扶贫项目和资金,减少层级消耗,更好地发挥扶贫资源的叠加效应和共振效应。要改变重眼前、轻长远,重基础设施、轻生产发展的现象,把扶贫资金重点投向茶叶、高山蔬菜、林下养殖业、笋用竹和经果林等优势特色产业上。建议市、区县建立“

19、农村扶贫基金”,列入财政预算,逐年增加资金总量。同时建立健全扶贫资金分配、使用、监管机制,确保资金安全高效使用。二要积极推进专项扶贫和行业扶贫、社会扶贫。全面运用财政贴息、项目补助、以奖代补等手段,动员和引导社会资源投入扶贫开发事业,组织民营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等社会力量参与扶贫开发工作。建议市工商联联合市民营企业家协会等社会团体,向我市民营企业、个体工商大户等发出倡议,与57个贫困村开展结对扶贫活动,使之成为社会帮扶工作中的一支重要力量。三要加大信贷扶贫力度。增加金融扶贫贷款资金、财政贴息,扶持贫困地区龙头企业发展,鼓励农业发展银行、农业银行、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以及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等新

20、型金融机构,加大对贫困地区“三农”发展的贷款投放力度,支持农保机构在贫困地区开展新型农业保险试点,积极推进“三权”抵押贷款,切实帮助贫困农户解决发展生产筹资难的问题。(五)强化服务管理,以政策配套助推扶贫开发。借鉴扶贫开发与农村低保两项制度有效衔接的成功经验,整合内容上有交叉的文件,研究制定相应的配套政策,完善政策扶持机制。一要构建城乡统一的基础保障体系。建立完善经济救助、法律援助、教育援助等系列社会救助制度,减轻贫困群体的生存压力,保护社会弱者的合法权益,让贫困人口的子女得到相对公平的教育机会。研究制定促进贫困地区人口转移的激励政策,鼓励和帮助农民下山进城。完善社会保障机制,对贫困地区、城市

21、社区及失地农民因病因弱致贫者,从社会保障方面采取特殊优惠政策,以解后顾之忧。二要大力推进科技扶贫工作。推广先进农业科技、加强农民实用技术培训,重点抓好农业先进实用技术和优良品种的推广应用,支持贫困农民利用新技术增收,增强贫困地区的自我发展“造血”功能。进一步抓好农业科技队伍建设,尤其要加强本土人才的培养,为贫困地区留下一支不走的扶贫队伍。三要着力提高转移就业能力。认真研究市场需求和农民所盼,强化职业技能培训,切实办好各类职业技术院校,不断创新雨露计划培训方式和内容,培训更多满足现代产业发展需求的人力资源,提高贫困地区劳动力就业和致富能力。四要积极争取政策支持。认真对照省委、省政府最近出台的促进扶贫开发25条政策意见,加强政策研究和项目对接,努力争取获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