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地坛学习要点_第1页
我与地坛学习要点_第2页
我与地坛学习要点_第3页
我与地坛学习要点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我与地坛学习要点一、关于作者史铁生(1951)北京人。 1958 年入北京东城区王大人胡同小学读书。 1967 年毕业于清华大学附中初中。 1969 年去陕西延安插队。 1972 年因 双腿瘫痪返回北京医疗。 1974 年到北京北新桥地区街道工厂工作。病 后致力于文学创作, 1979 年发表第一篇小说法学教授及其夫人 。1981 年病情加重,遂回家养病。 1983 年加入中国作协。主要作品有中短篇 小说集我的遥远的清平湾 礼拜日舞台效果命若琴弦等, 长篇小说务虚笔记等。其中我的遥远的清平湾 奶奶的星星 分获 1983、1984 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另外散文我与地坛等作 品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2、他的作品一类是对知青生活的回忆和反思, 另一类是对残疾人命运的描摩,作品呈现平淡质朴而意蕴深沉的 “散文 化”倾向。自 1985 年以来,开始思考人的命运,略带哲理玄思,揭示 人与生俱来的局限是能力与愿望之间的永恒距离,生命的目的就是不 断跨越困境的过程。在形式上也有所变化,吸取了现代主义的因素。 二、学习要点提示1. 把握课文内容及其教育价值 在课文的第一部分中,作者以一个残疾人独特的视角对地坛的环境作 了介绍,述说了自己在最痛苦的时期以古园为伴,对于生死问题做了 深沉的思考与明智的抉择,从而与古园结下了不解之缘而不断思考 怎样活的问题则成了总到这座古园去的原因。在第二部分中,作者写 了对于

3、过早去世的母亲的缅怀,回忆了怀着博大而无私之爱的母亲在 儿子最痛苦的时候曾经怎样焦心与无奈,并为当时沉浸在苦恼之中的 太年轻的自己的无知而懊悔,告诫所有长大了的男孩及早懂得母亲的 爱。课文编者之所以选择这两部分作为教材。除了看重它的美文鉴赏价值 之外,恐怕还看重了它的教育价值。对于当代青少年来说,如何正确 对待生死问题,如何对待自己的生身父母,如何提高心理素质,着意 培养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克服脆弱,增强心理承受能力,避免过激 举动,预防发生意外等等。显然有着极大的现实意义。2. 理解课文第一部分中作者关于生死抉择的话 课文中有这样一段话: “一个人,出生了,这就不再是一个可以辩论的 问题,而

4、只是上帝交给他的一个事实;上帝在交给我们这件事实的时 候。已经顺便保证了它的结果,所以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 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 ”作者在这里以沉凝而富于哲理的语言告诉 我们他经过几年的思考, 终于在生死问题上作出了明智的抉择。 当年, 他在 21 的时候, “活到最狂妄的年龄上忽地残废了双腿 ”,可以想像他 所遭受的打击有多么巨大,他内心的痛苦有多么深重,特别是在 “找不 到工作,找不到去路,忽然间几乎什么都找不到了 ”的时候,他自然想 到了死。然而他最终选择了活。因为他想通了,人从出生的时候就都 是注定要死亡的,所以死就成了 “不必急于求成的事 ”,换句话说就是, 应该考虑的只

5、有怎样好好活下去的问题。十五年来的事实也证明了他 的抉择的正确性。他努力读书,苦练写作,终于成功,连连获奖,以 自己原有的初中文化的底子而成为一名作家。 这是他冷静思考的收获, 这是他明智抉择的结果,这是他克服常人难以想像的困难顽强拼搏的 成功。作者对于生死问题的正确抉择,使我们自然而然地想到司马迁说过的 一句话: “人固有一死, 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作者在述说自己面 对生死抉择时的所思所想,并没有谈论这样严肃的内涵,而是以一种 平静的语调向读者作了倾诉, 并且还提到了 “上帝的安排 ”。作者真的相 信有个上帝在安排自己的命运吗?显然不是。不难理解,当一个人能 够豁达地面对死亡的时候,

6、 能够以平静的心态看待和谈论死亡的时候, 他当然就获得了坚强活下去的自信。他的实际行动也告诉读者,他相 信的是自己与不幸的顽强抗争,他相信的是自己的不懈拼搏。3. 理解课文第一部分中作者用大部分篇幅写地坛古园的道理 在课文的第一部分中,作者花了很多篇幅三度写这座古园。第一次写 的是古园历尽沧桑的四百多年的变化,第二次写的是如今 “园子荒芜但 并不衰败 ”的景象,第三次写了 “十五年中,这古园的形体被不能理解它 的人肆意雕琢,幸好有些东西是谁也不能改变它的 ”那些内容。 前面已经介绍过, 课文的第一部分亦即 我与地坛 全文的第一部分, 从结构上来说,作者势必要在文章开头对地坛做必要的介绍,但是作

7、 者这样写,更主要的原因还在于文章内容的需要。因为其后的六个部 分所讲述的内容都与这座古园密切相关,比如课文节选了文章的第二 部分对母亲的缅怀。当年母亲的那些提示、恳求、嘱咐与祷告,那些 焦虑、痛苦、惊恐以及一遍遍的寻找,无不与作者总到这座古园中去 有关,因此这样写是有道理的。就以课文第一部分写生死抉择而论, 着重写古园也是十分必要的。作者笔下的地坛古园历经四百多年的变 化,虽然昔日的辉煌已经不复存在,但它以顽强的生命力依然宁静地 存留在 “人口密聚的城市里 ”,“荒芜但并不衰败 ”的事实,对于一个曾为 生死问题苦苦思索、寻求答案的残疾青年来说,肯定会有所启示。正 如作者所说: “自从那个下午

8、我无意中进了这园子,就再没有长久地离 开过它。我一下子就理解了它的意图。 ”作者正是在这里对生死做出了 理智的选择,并不断地思考着怎样活的问题,而且作者正是从这里出 发走向了成功。尽管十五年间这座古园的形体 “被不能理解它的人肆意 雕琢 ”,但是祭坛石门中落日那寂静的光辉把 “地上的每一个坎坷 ”都映 照得灿烂,是任谁也不能改变的;还有那园中最为落寞的时间、那雨 燕的高歌把天地都叫喊得苍凉的时刻、总是引人猜想的那冬天雪地上 孩子的脚印, 那不管你是忧郁还是欣喜, 总是 “镇静”地站在那儿苍黑的 古柏,那夏天的暴雨、秋天的落叶带来的气息,等等,全都是无人能 够改变的。古园历久而弥坚的活力正是激励

9、作者勇敢面对不幸,采取 积极人生态度的取之不尽的源泉。作者说: “所以我常常要到那园子里 去。”4. 体会作者的语言特色作者的语言特色显而易见,无论是叙事写人还是绘景状物,无论是描 摹心态还是抒发感悟,语言的表现力都是很强的,语言的运用在平缓 沉毅中,还往往透出睿智与机敏。比如写历尽沧桑的地坛古园: “四百多年里,它一面剥蚀了古殿檐头浮 夸的琉璃,淡褪了门壁上炫耀的朱红,坍圮了一段段高墙又散落了玉 砌雕栏,祭坛四周的老柏树愈见苍幽,到处的野草荒藤也都茂盛得自 在坦荡。 ”一组整散结合的句子极具概括性。同样是写这座古园,说到 十五年中 “任谁也不能改变它 ”的那些内容时却又洋洋洒洒数百字不厌 其详。在述说母亲的担忧害怕、关爱备至时,不惜笔墨,生动细腻地 刻画了过早去世的、无私而又崇高的母亲的形象。抒写自己的悔恨之 情时,作者说:“事实上我也真的没为她想过。 那时她的儿子还太年轻, 还来不及为母亲想,他被命运击昏了头,一心以为自己是世上最不幸 的一个,不知道儿子的不幸在母亲那儿总是要加倍的。 ”多“年来我头一 次意识到,这园中不单是处处有过我的车辙,有过我的车辙的地方也 都有过母亲的脚印。 ”这些又都是多么深沉而又凝重的话语啊!作者在 抒发自己对于生死问题的感悟时则写道: “所以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 的事,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 比如你起早熬夜准备考试的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