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规划期末知识点_第1页
交通规划期末知识点_第2页
交通规划期末知识点_第3页
交通规划期末知识点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城市交通规划内江师范学院城市交通规划 :城市交通规划是城市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政府根据城市的社会、经济、 人口发展的需要, 所确定的在一定时期内交通发展目标和实现该目标的方针、政策、 途径和主要措施。累积停车数 :是指在一定时间实际停放车数量。延停车数 :是指一定时间间隔内,调查点或区域累积停放次数。 停放车指数(饱和度、占有率) :是指某一时刻实际累积停放量与停车供应设施容量之比, 它反映停车场地拥挤程度。停放周转率 :是表示一定时间段内(一日或几个小时等)每个停车车位平均停放车辆次数, 即总停放累积次数除以停车设施泊位容量的比值。交通发展战略 :城市交通发展战略是根据城市的自身特点, 结

2、合经济社会发展趋势、 人口发 展规模及城市空间发展形态等, 对城市交通未来发展趋势进行预测和判断, 从宏观上确定交 通发展的方向、重点及策略,用于指导城市交通系统的规划和建设。城市道路系统 :城市道路系统是指城市范围内由连接城市各部分的不同功能等级的所以道 路、各种形式的交叉口、 广场等设施以一定方式组成的有机整体, 是承担客运和货运交通的 主要空间。道路红线 :道路红线是指规划道路的路幅边界线, 是城市道路用地范围的控制线, 主要用于 划分道路用地与两侧建筑用地的分界控制线。道路横断面 :道路横断面是指垂直于道路中心线的断面, 也就是指道路红线范围内对车行道、 步行道、绿化带等设施的布置形式

3、。道路网等级结构 :道路网等级结构是指组成城市道路网的快速路、 主干路、 次干路和支路的 比例关系。非直线系数 :非直线系数是指网络中两节点之间实际连接路段的最短距离与两点之间虚拟的 直线距离的比值,是反映网络系统的直达性的指标。地铁 :地铁是一种大运量的轨道运输系统,采用钢轮钢轨体系,标准规矩为1435mm,主要在大城市地下空间建筑的隧道中运行, 当条件允许时, 也可穿出地面, 在地上或高架桥上运 行。轻轨系统 :轻轨系统是一种中运量的轨道运输系统,采用钢轮钢轨体系,标准规矩为 1435mm,主要在城市地面或高架桥上运行,线路采用地面专用轨道或高架轨道,遇繁华街 区,也可进入地下或与地铁接轨

4、BRT 系统: 快速公交系统。利用先进的汽车技术、职能交通系统、运营组织管理技术,开 辟了专用道路空间, 改进公共汽车的线路、 车站等基础设施, 提高公共交通系统的运输能力、 运输速度、 舒适程度、 环保和外观效果, 达到轨道交通系统中轻轨系统的服务水平的一种快 速公共汽车交通系统。城市轨道交通线网: 由多条轨道交通线路通过换乘车站衔接组合而形成的网络系统。 停车系统: 指城市范围内各种车辆(包括机动车和非机动车)停放的空间、附属设施、政策 等,属于静态交通范畴。公路网: 在一个区域内,根据交通运输的需要由各级公路组成的一个四通八达的网状系统。 对外公路系统 :是指由各级公路线路、 公路客运场

5、站及货运场站等共同构成的系统。 对外公 路系统规划主要包括公路网规划、公路运输场站设施规划。铁路枢纽: 在多条铁路线路的交汇点或终端地区, 由各种铁路线路、 专业车站以及连接这些 线路及车站的联络线、环线、进出线等有关设备组成的总体。城市交通规划的特点 :综合性、法制性、可实施性、长期性和经常性。 城市交通规划的规划方法 :直观经验交通规划方法、理性化交通规划方法、支撑规划法。 交通出行率的调查内容 :项目出行量调查和项目属性特征调查。 抽样率设计和抽样方式误差比较 :抽样率设计中容许误差一般不超过 20% ,抽样方式包括 简单随机抽样、 分层随机抽样、 等距抽样。简单随机抽样误差分析比较容易

6、,分层随机抽样 比随机抽样精度高一些, 是机动车出行调查中常用的方法, 等距抽样使总体各部分均匀地被 抽到,适合个体差异很大的情况。核查线流量调查的内容 :调查通过核查线上各道路断面的双向机动车、非机动车和客流量。 其中包括分车型、记录间隔、调查时段和调查日期。城市交通发展战略的层次 :总体规划层次的交通发展战略和专项规划层次的交通发展战略。 城市道路网布局形式 :方格网式道路系统、 环形加放射式道路系统、 自由式道路系统、 混合 式道路系统。城市道路系统规划设计内容 :道路红线、道路线形、横断面、交叉口。 城市道路与道路交叉口类型 :平面交叉和立体交叉。平面交叉口类型 :十字形交叉口、 X

7、形交叉口、 T 形交叉口、环形交叉口和异形交叉口。 立体交叉口类型 :分离式和互通式。城市道路系统规划评价指标 :分为网络几何指标和交通性能指标。 线网合理规模的指标 :主要有轨道交通线网总长度、线网密度、总车站数等。 城市其他公共交通还包括 :客运索道、客运缆车、客运扶梯、客运电梯。 车站站台的平面布置形式 :中央岛式站台、中央侧式站台、路侧侧式站台。 BRT 系统使用道路空间的形式分为: 全封闭专用道、半封闭专用道、混行车道。 公共交通路线分类: 1、根据性质定位划分:骨干线路、区域线路、接驳线路;2、根据运营时间划分:全日线、高峰线、夜班线;3、根据车辆类型划分:电车线路、汽车线路。公共

8、交通线网形态包含: 放射形、棋盘形、环形、混合形等几种类型。 测算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模常用方法: 需求分析法、服务水平类比分析法、回归分析法。 停车附属设施: 标志标线、出租车停靠点、安全设施、智能诱导设施。交通管理系统规划的层次: 总体规划和专项规划两个层次。 公路网一般划分成四个功能层次: 1、国道系统; 2、省道系统; 3、县道系统; 4、乡(村) 道系统。公路网规划的类别: 高速公路网规划、干线公路网规划和农村公路网规划。 高速公路与城市的连接: 环形绕行式、切线绕行式、分离式、穿越式。 公路网规划方案综合评价一般包括: 技术评价、经济评价、环境评价和社会评价。 民用运输机场分类: 1

9、、按航线性质分类:国际机场、国内机场2、按航线布局性质分类:枢纽机场、干线机场、支线机场运输机场位置的特殊要求: 1、能够保证飞机安全、正点、高效运行;2、场地开阔; 3、机场能与城市长期协调发展而便于旅客进出。城市交通的分类 :1、按照空间分布划分为市际交通、市域交通和市内交通三个层次。2、按照运输方式划分为轨道交通、道路交通、水上交通、空中交通、管道运输等。3、按照运行组织形式划分为公共交通和个体交通。4、按照服务对象划分为客运交通和货运交通。城市交通规划的基本原则 :1、坚持规划的前瞻性和全局性。 2、坚持规划的系统性。 3、坚持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想协调。 4、坚持土地使用与交通协调发展

10、, 集约高效利用土地资源。5. 坚持优先发展公共交通。 6、应当与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区域规划、土地利用 总体规划、重大交通基础设施规划等相衔接。 7、应当遵循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 制定交通发展战略的一般步骤和主要内容: 1、城市交通现状分析与评价。 2、城市交通发展趋势分析。 3、面临的挑战、机遇和有利条件分析。4、城市交通发展目标研究。 5、城市交通发展战略研究。 6、城市交通发展模式研究。城市道路系统功能 :城市道路系统的分类 :城市快速路。规划的一般要求: 1、规划人口在 200 万以上的大城市和长度超过 30km 的 带形城市应设置快速路。 2、快速路应与其他干道构成系

11、统, 与城市对外公路有便捷的联系。 3、机动车道应设置中央隔离带。 4、快速路上的机动车两侧不应设置非机动车道。5、与快速路交汇的道路数量应严格控制。 6、快速路两侧不应设置公共建筑出入口,快速路穿过人 流集中的地区,应设置人行天桥或地道。城市主干路。一般要求如下: 1、主干路上的机动车与非机动车应分道行驶。2、交叉口之间分隔机动车与非机动车的分隔带宜连续。 3、主干路两侧不宜设置公共建筑出入口。城市次干路。 一般要求: 次干路两侧可设置公共建筑物, 并可设置机动车和非机动车的停 车场、公共交通站点和出租汽车服务站。城市支路。规划一般应符合以下要求: 1、支路应与次干路和居住区、工业区、市中心

12、区、 市政公用设施用地、 交通设施用地等内部道路相连接。 2、支路应与平行快速路的道路相接, 但不得与快速路直接相接。 3、支路应满足公共交通线路行驶的要求。 城市道路系统规划基本原则 :1、与城市用地布局规划相协调。 2、与城市交通需求特征相匹 配。 3、与地形、地貌、地物等相适应。 4、与城市空间景观环境相融合。 5、与市政工程管 线布置相结合。城市道路横断面形式及其各自适用的条件 : 城市道路横断面可分为四幅路、三幅路、双幅路和单幅路。 适用下述条件: 四幅路适用在机动车交通量大、车速高、 单向两条机动车车道以上,非机动 车车道多, 红线宽度不低于 60m 的城市快速路和主干路; 三幅路

13、适用在机动车交通量较大、 车速要求不高、非机动车多、红线宽度不低于 50m 的城市次干路;双幅路适用在机动车交 通量较大, 非机动车较少的道路。 有的平行路可供非机动车通行的快速路和郊区道路以及横 向高差大或地形特殊的路段, 也可采用双幅路; 单幅路适用在机动车交通量不大, 非机动车 较少的次干路、支路以及用地不足、拆迁困难的旧城市道路。道路交叉口规划的一般原则如下 : 1、城市道路交叉口应按城市规划道路网设置。2、交叉口设计应根据相交道路的功能、性质、等级、计算行车速度、设计小时交通量、流向及自然 条件等进行。 3、在交叉口设计中应做好交通组织设计,正确组织车流、人流,合理布设各 种车道、交

14、通岛、交通标志与标线。4、交叉口转角处的人行道铺装宜适当加宽,并恰当地组织行人过街。 5、交叉口的竖向设计应符合行车舒适、排水迅速和美观的要求。6、为提高通行能力, 平面交叉口可在进口道范围内采取适当措施以增设车道; 互通式立体交叉应设置 变速车道与集散车道。立体交叉口规划的一般原则如下 : 1、立体交叉应按规划道路网设置。 2、高速公路与城市 各级道路交叉时,必须采用立体交叉。3、快速路与快速路交叉,必须采用立体交叉;快速路与主干路交叉,应采用立体交叉。4、进入主干路与主干路交叉口的现有交通量超过4000-6000 标准车 /h,相交道路为四条车道以上,且对平面交叉口采取改善措施、调整交通

15、组织均难收效时,可设置立体交叉,并妥善解决设置立体交叉吼对邻近平面交叉口的影响。 5、两条主干路交叉或主干路与其他道路交叉,当地形适宜修建立体交叉,经技术经济比较 确为合理时,可设置立体交叉。 6、道路跨河或跨铁路的端部课利用桥梁边孔,修建道路与 道理的立体交叉。 7、立体交叉应在满足交通需求的情况下采取简单形式,其体形和色彩应 与周围建筑协调,力求简洁大方。 8、立体交叉的线形布置应与桥梁设计配合,不宜设置过 多斜桥、坡桥及弯桥,并减少桥梁面积。各级立体交叉口的交通特征如下 : 级任何方向的车流均可连续通行。 级保证快速路车流连续通过,其余方向可以间断。 级高等级道路优先,低等级道路交通不得

16、干扰高等级道路交通。可采用分离式立交, 也可将道路接入快速路的辅路,按右进右出方式组织交通。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的原则: 1、应与城市总体规划相协调; 2、与城市经济、交通需求 相适应; 3、应考虑主要客运交通走廊、主要客流集散点;4、应具有协调轨道交通、缓解拥堵和交通导向的功能; 5、应考虑工程的可实施性; 6、应考虑运营的经济合理性; 7、应考 虑与其他交通系统相协调。停车场的分类: 1、按停放车辆划分:机动车停车场和非机动车停车场;2、按城市规划管理划分:建筑物配建停车场和城市公共停车场; 3、按规模划分:特大型、大型、中型及小型 停车场; 4、按用地性质划分:路内停车场与路外停车场。停

17、车规划的目标: 建立一个以配建停车场为主体、 路外公共停车场为辅助、 路边停车场为必 要补充的、 空间布局合理的停车体系, 并通过健全管理机制和收费体制、 完善政策法规制度 等措施,逐步推进停车发展的社会化、产业化道路,促进城市交通的可持续发展, 实现城市 停车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停车规划的基本原则; 坚持“可持续发展”和“以人为本”的理念,遵循“统一规划、科学 设置、合理收费、加强管理”的基本原则。公共停车场布置要求: 城市公共停车场规划应充分利用城市土地资源, 重视地下空间开发的 开发与利用,集约用地,因地制宜地选择停车场形式。宜结合城市公园绿地、广告哦、体育 馆及地下人防设施修建地下停车

18、设施; 在用地狭小、 停车需求较大的区域宜建设占地少、 容 量大、存取安全方便的机械化停车库。 城市公共停车场的出入口不宜直接与城市主要干道和重点拥堵道路相连接。大、中型停车场出入口不得少于 2 个,特大型停车场出入口不得少 3 个,且停车场两个出入口之间的净距不应小于15m。停车场的出口与入口宜分开设置, 单向行驶的出入口宽度不得小于 5m ,双向行驶的出入口宽度不得小于7m 。一般情况,下列区域内禁止设置路内停车泊位: 1、城市快速路和城市主干路沿线。2、城市道路内人行道、人行横道。 3、大型公共建筑的疏散和防火通道。4、纵向坡度大于 6% 或横向坡度大于 2% 的路段,漫水、积水及排水不

19、畅路段。5、交叉路口、铁道路口、急转弯、桥梁、隧道以及距离上述地点的上游30m、下游 50m 以内的路段。 6、公交车站、急救站、加油站、消防栓或者消防队门前以及距离上述地点上游20m、下游 30m 以内的路段。 7、单位机动车出入口的停车安全视距范围内的路段。8、布置消防井盖、燃气管道、电力电信人井、环卫设施的路段,应交通管理的要求而禁止设置的区域。停车交通组织: 应保证进出车辆和人员的交通安全, 避免人流和车流产生交织, 并保证车流 和人流的顺畅。 停车场出入口设置在城市主干道上时, 机动车交通组织应采用右进右出的方 式,严禁左转直接穿越主干道。 停车场出入口设置在城市次干道、 支路上时,

20、机动车交通组 织宜采用右进右出的方式,在不影响对向道路交通的情况下,可采用左转方式驶入(出) 。 交通管理设施分为: 基础性设施和附属设施(或相关设施) 。1、交通管理基础性设施特点:包括交通标志及隔离设施、道路交通标线、交通信号灯等。 这些设施主要依附于道路设施进行建设,一般不需要独立占用城市建设用地。2、交通管理附属设施的特点:配合交通管理基础性设施而设置的、用以发挥基础性设施各 项交通管理功能的设施。一般需要独立占用城市建设用地。影响公路网发展规模的因素 : 1、交通需求,快速增长的交通需求是公路网规模增长的巨大 推动力; 2、产业结构, 调整产业结构和改善区域交通条件需要提高公路规模;3、建设成本,日益提高的建设成本可能会制约公路规模的增长。公路与城市的连接方式: 1、以城市为目的地到达交通,要求路线直通市区,并与城市干道 直接衔接; 2、与城市关系不大的过境交通,或者是经过城市但不进入市区,或者是上、下 少量客货作暂时停留(或过夜)的车辆,一般尽量由城市边缘绕行通过。公路客运站在城市中的布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