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的官学与私学_第1页
中国古代的官学与私学_第2页
中国古代的官学与私学_第3页
中国古代的官学与私学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二章 中国古代教育制度第一节 中国古代官学中国古代官学教育是指中央朝廷直接举办和管辖的、 旨在培养各种统治人才的学校系统。 中央官学的产生和发展, 是同中国封建社会政治经济相适应、并为之服务的。一、中央官学教育:(一)中央官学的产生、发展和衰落: 是同中国封建社会的政治经济的发展变化相适应并为其服务的。虽有西周 “学在官府”之说,但由朝廷设立中央官学正式创始于汉朝。魏晋南北朝时期政局纷乱,官学时兴时废。及至唐朝, 中央官学繁盛制度完备,发展到顶峰。南宋以后官学逐渐走下坡路。封建社会后期,中央官学逐渐衰败,实际上成了 科举制度的附庸,名存实亡。清末,中国古代官学完全被西方的学堂和学校教育所取代

2、。(二)中央官学教育可分为下列几种类型:1、最高学府太学和国子监: 汉代特别重视发展官学,重点是太学。自汉武帝元朔五年(公无前 124)创太学设置博士弟子 50 名,至成帝时增至 3000 人,最多时增至 3 万余人。汉 代太学规模之宏大,世界罕见。隋文帝设国子寺,炀帝时改名国子监,是中国设立专门教育管理机构之始,一直延续 到清代。太学和国子监是封建王朝培养人才的主要场所,在办学育人、繁荣学术、发展科举取士等方面,都积累了许 多宝贵的经验,在中国和世界教育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2、专科学校 :东汉末年创立的鸿都门学,南朝的史学、儒学、玄学,唐宋明三代分别创办的书学、算学、律学、医学、画学、武学等

3、,都属于培养某种专门人才而设立的专门 学校。此外,还有研究科学、玄学,如唐朝咒禁学(注:属医学,学习道教、佛教、的治病方法,达到“以咒禁祓除 邪魅”的医疗效果,以巫术为医术也是一个奇怪的现象)、崇玄学(唐统治者尊崇道教,从中央到地方均设立崇玄学, 习道德经、庄子、列子等道家经典著作),都属于特殊的专门学校。3、贵族学校: 东汉的四姓小候学,唐朝的弘文馆,宋代的宗学、诸王官学及内小学,明代的宗学,清代的旗学、宗学等等,都属于以贵族子弟为教育对 象的贵族学校。 4、短期学校: 在封建社会中央官学系统中,有少数学校,既不是高等学府,又不属于专科学校,更 不是贵族学校,而是君王或执政大臣暂时开设时间短

4、促无制度系统的学校,故称为短期学校。如宋代的外学(又名辟 雍)、广文馆、四门学等都属这类短期学校。另外宋朝中央政府在京都设立的普通国立小学,也属于中央官学的范围 之内。二、地方官学: 中国古代的地方官学自西汉景帝时文翁(约前 180-120 )在蜀郡设学官开始。汉武帝对文翁设学 官甚为赞许,并诏令天下郡国皆立学校官。至汉平帝时地方官学体制开始确立。按制度规定,郡曰学,县道邑侯国曰 校,乡曰庠,聚曰序。学校名称由此而来。东汉出现了“学校如林,庠序盈门”(班固两都赋)的局面。魏晋南 北朝地方官学衰废,“空有建学之名,而无弘道之实”。唐代为中国封建社会的“盛世”,其前期教育事业空前发展, 地方官学繁

5、盛。自天宝安史之乱后,即告衰废。宋辽金时期,除辽金亦设有地方学校之外,宋代地方官学在学校经管 方面设置主管地方教育的行政官员,各路置提学事司,掌管州县学政,是我国正式建立地方教育行政机构之始。元代 地方官学制度比较完备,在各路府州县内,均有相应学校,但是事实上有名无实,并未普遍设立。明代早在明太祖朱 元璋立国之初,即全国诸府州县设立府州县学,村设立社学(设在城镇和乡村地区,以明间子弟儿童为教育对象的一 种地方官学),最盛时期,全国共计有学校 1700 余所。清代基本上沿习明代学校的规模。第二节 中国古代私学在古代中国社会中,私学是与官学相对而存在的,并在中国教育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所谓私学

6、,是指不由政府 主持、不纳入国家学校教育制度之内,由个人或社会集团主持、经营、管理的教育活动。它既包括没有固定场所的游 动四方的私人讲学,也包括以一位学术大师为核心的私学集团,当然还包括有着固定场所的正式的私学类型。一、中国私学的产生: 中国古代私学教育产生于春秋时期,其中以孔丘的私学规模最大、影响最深远。春秋战国是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的历史转变时期, 教育也随着经济政治的变更而发生了剧烈的变化, 即由“学在官府”变为“学 在四夷”,私学就是在这种历史条件下应运而生的。由于士这一阶层中的人为谁服务就代表那个阶级的利益,且他们的学说会传承体系也各不相同,所以产生了各种学派林立与诸子争鸣的局面。其中

7、影响最大的是儒家、墨家、道家和 法家四大学派。在学术上各家互有长短,相反相成。其中创立儒家学派的孔丘虽在政治上持守旧态度,但在整理文化 遗产和创办私学方面却是功垂千秋的。孔丘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教育家,拥有三千弟子、七十二贤人门生,培养了大批 掌握文化知识的人才。孔丘为代表的儒家重视教育,以六经为教科书;诗文学课,书政治课,易数学课, 礼道德伦理课,乐音乐艺术美学课,春秋历史课。 孔子不愿讲怪力神乱很少谈宗教内容。以孔丘为首的 儒家私家学不重视生产知识和科学技术的研究和传授,实为儒家教育不足之处,对中国古代文化产生了长期的消极影 响。孔丘教学态度认真,一生“学而不厌,诲人不卷”,并创造了一套以培养

8、自觉性为中心的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 如注意个性差异,善于启发诱导,学习与思考相结合,学习与行动相结合等等。所以,从办私学教育时间之长久,从 事私学活动精力之集中、私学教育经验之丰富、对后世影响之深远来说,是其他任何学派的私学所不及的。与他同时 还有墨家,代表农业手工业者的利益,注重科学技术教育。墨儒并称,成为春秋时代的显学。二、中国私学的发展: 秦代采纳丞相李斯的建议颁“禁私学令”,否定教育的作用,违背历史发展规律,实为秦 二世而速亡的原因之一。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今文经学为官学,但是并不禁止私学。于是古文经学面为由 私人传授的私学,到东汉末年已取得了压倒官学的地位,如马融、郑玄等古文

9、经学大师的私学学生多达千人以上。汉 代尤其重视师传家法,皆由孔丘以来的私学培养而成。古文经学讲究名物训诂,注重考证,后世名之为“汉学”。汉 代私学在组织形式上可分为“蒙学和精舍”(精庐)两种。前者是小学程度的书馆、学馆,属启蒙教育;后者为专攻 经学的经馆精舍、精庐等,属提高教育。魏晋南北朝时期,官学衰颓,私学却呈现繁荣局面,名儒聚徒讲学仍占重要 地位,学生人数上百人或计千人屡见不鲜。这个时期的私学教学内容突破了传统的儒学,还包括玄学、佛学,道教、 以及科学技术等。梁代周兴嗣编辑了影响深远的蒙学读物千字文颜之推的颜氏家训成为家庭教育的代表作。 五经、论语、千字文等教材还传入日本。唐代私学遍布城乡

10、,制度不一,程度悬殊,既有名士大儒,如 颜师古、孔颖达在任官之前,均是私学教师,“以教授为业”、“以教授为务”,一代名儒刘焯、国子学博士尹知章, 不仕尹知章,不仕归田后均在家乡教授生徒;另一方面也有村野启蒙识字的私立小学。三、中国私学的进一步发展: 唐代以后,宋元明清私学教育,一方面是书院制度的产生和发展,形成私学的重要 形式;另一方面蒙学教育主要是私人设立的学塾、村学和蒙学,启蒙教材宋代有百家姓、三字经,以及以后 编的千家诗、杂字。等到明清朝代,学塾有坐馆或教馆(即有钱人聘请教师在家教授子弟的蒙学)、家塾或 私塾(即教师私人以教书为业,在家收徒教授的蒙学)、村塾或村学(即一般工商业者或农民集

11、资兴建的蒙学)、义 学或义塾(即由地方宗族设立或热心教育的知名人士捐资设立的蒙学)等四种形式。卢梭的教育思想: 法国教育家卢梭 (1712-1778) 是自然教育思想的代表人物。主要著作有 : 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 基础 (1755) 、社会契约论 (1762 )、爱弥儿 (1762) 等。一、教育要顺应自然卢梭认为,自然教育的核心是教育必须遵循自然,顺应人的自然本性。他在 爱弥儿开卷即写道, 出 自造物主的东西都是好的,而一到了人的手里,就全变坏了。 如果你想永远按照正确的方向前进,你就要始终遵循 大自然的指引。 因此,卢梭反对那种不顾儿童的特点,干涉并限制儿童自由发展,违背儿童天性的传统的

12、古典教育, 提出了教育要顺应自然的思想。在卢梭看来,人所受的教育,来源不外 3 种,或 受之于自然 ,或受之于人 ,或受之于事物 。他说, 我们的才能和器官的内在发展,是自然的教育;别人教我们如何利用这种发展,是人的教育; 我们对影响我们的事物获得良好的经验,是事物的教育。 这三方面的教育是相互联系的。如果在一个人身上这 3 种不同的教育互相冲突的话, 他所受的教育就不好 ; 如果这三方面的教育是一致的,都趋于同一目的,他就能受到良好的教育,达到他自己的目标, 而且生活得很有意义。卢梭还进一步分析 : 在这 3 种不同的教育中,自然的教育完全是不能由我决定的 ; 事物的教育中 人在有些方面能够

13、由我们决定 ; 只有人的教育才是我们能够真正地加以控制的。因此,应该以自然的教育为中心,使事物的教育和人的教育服从于自然的教育,使这三方面教育相配合并趋于自然的目标,才能便儿童享受到良好的教育。卢梭所说的 自然 是指人的才能和器官,也就是人的天性。因此,自然教育 就是服从自然的法则,顺应儿童天性发展进程,促进儿童身心自然发展的教育。卢梭强调说 : 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人以前就要像儿童的样子 。在 他看来,如果以成人的偏见加以干涉,剥夺儿童应有的权利,结果只会打乱自然的次序,破坏自然的法则,从根本上 毁坏儿童。卢梭认为顺应自然的教育必然也是自由的教育,因为人最重要的自然权利就是自由。卢梭声称 :

14、真正自由 的人只想他能够得到的东西,只做他喜欢做的事情,这就是我的第一基本原理。只要把这个原理应用于儿童,就可源 源得出各种教育原理。 因此,他要求要尊重儿童的自由,让儿童享有充分自由活动的可能和条件,并在教学过程中采 取自然的、自由的教学方法以适应儿童的身心发育水平和个别差异。二、教育要培养 自然人 卢梭认为,自然教育的目的是培养 自然人 ,即完全 自由成长、身心调和发达、能自食其力、 不受传统束缚、能够适应社会生活的一代新人。这种 自然人 ,从小就被训练尽可能地自食其力,既没有永远求助于人的习惯, 也没有向人夸耀的习惯 ; 能够对事物进行观察、判断、独立的思考和分析; 从小就以自然为师获得

15、许多经验,而不以人为师;身体和头脑同时都得到锻炼,不仅身体健壮,而且头脑聪明, 富有见识。这种 自然人 ,是生活在社会中的自 然人,是能够尽到社会职责的社会成员,而不是回到原始社会的没有文化的人,也不是脱离现实的野蛮人。应该看到,卢梭所憧憬的“自然人 具有以下特征 : 第一,不受传统 (等级、阶段、职业 )的束缚,按本性发 展;第二,不依附于他人,能够自食其力,具有独立性; 第三,具有社会适 应性,能够承当社会责任 ; 第四,体脑发达,身心健康,具有独立思考能力。三、教育要注意人的年龄特性从教育要 顺应自然 的原则和教育要培养 自然人 的目的出发,卢梭强调指出,教育应该要注意儿童的年 龄特性。

16、根据年龄阶段的分期,卢梭提出,在不同时期所进行的教育是不同的。1、在婴儿期,主要是进行体育。这一时期,教育的主要任务是促进儿童身体的健康发育。因为健康的体魄 是智慧的基础,是儿童接受自然的教育的条件。卢梭主张应该让婴儿在乡村环境下自然地生长,注意婴儿对于食物的 自然选择能力。他反对用襁褓去束缚婴儿,更反对对婴儿娇生惯养,指出要 锻炼他们的体格,便他们能够忍受酷烈 的季节、气候和风雨,能够忍受饥渴和疲劳 。2、在儿童期,主要是进行感觉教育。这一时期儿童的身体活动能力和语言能力都发展了,他们的感觉能力 也发展了,但还不适宜进行抽象的概念和文字知识方面的教育。应该指导 儿童锻炼及发展各种感觉器官,积

17、累丰富的 感觉经验,为下阶段的学习打下基础。在感觉教育上,卢梭指出首先是发展触觉,其次是发展视觉,最后是发展听觉。 卢梭提出了感觉的具体方法,并把游戏、绘画、唱歌等活动看作是感觉教育的最好途径 ; 此外,还提出应加强儿童的体 育锻炼,以促进感觉能力的发展。由于儿童的理智还处于睡眠状态,因此,不要强迫儿童去读书。卢梭认为,在儿童根本不喜欢读书的时候, 读书对他们是无用的。宁愿让儿童一个字也不识,也不便他们为了学到一些学问而把其他有用的东西都牺牲了。在纪律教育方面,卢梭反对体罚,也不赞成口头说教。他提出,当儿童犯了错误和过失后,不必直接去制 止或处罚他们,而让儿童在同自然的接触中,体会到自己所犯的

18、错误和过失带来的自然后果。这就是教育史上著名的 人自然后果法 。3 、在少年期,主要是进行智育和劳动教育。由于儿童已经受到良好的体育和感觉教育,因而己经具备了进 行智育和劳动教育的条件。卢梭认为,智育的任务不在于传授系统的科学知识,而在于发展儿童获得知识的能力,激发他们对所学知识 的兴趣和热情。儿童不能学习一切东西,只需要学习应该学习的东西。他说 : 真正有益于我们幸福的知识,为数是很 少的,但是只有这样的知识才值得一个聪明的人去寻求,从而也才值得一个孩子去寻求,因为我们的目的就是要把他 培养成那样的聪明人。 总之,问题不在于他学到的是什么样的知识, 而在于他所学的知识要有用处。 在智育的方法

19、上, 卢梭主张让儿童通过实地观察,在大自然中获得知识 ; 强烈反对让儿童靠死记硬背去掌握书本知识,甚至提出 以世界 为惟一的书本,以事实为惟一的教材 。他还指出,成人对儿童的指导要少,不要教给儿童正确的答案,而应该让儿童 自己去获得,引导儿童独立解决问题。卢梭对劳动和劳动教育也非常重视。他指出,劳动是每个自由人的社会义务,只有靠劳动而生活的人,才 是真正自由的人 ; 劳动教育的任务是使儿童通过劳动学会适应各种工具以及相关技术,锻炼身体,发展人的心灵。卢梭 最推崇手工劳动,认为它最自由,最近于自然状态,最独立,不受他人束缚。总之,卢梭希望儿童能够 像农民那样劳动,像哲学家那样思想 4、在青年期,

20、 主要是进行道德教育。 由于青年人处于激动和热情的阶段, 需要用道德准绳的力量加以调节, 指导他们处理好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道德教育的主要内容是培养善良的情感、正确的判断和坚强的意志。 卢梭指出,应该通过各种善行练习,即通过道德的实践来培养儿童坚定的意志。同时,他指出,应把道德教育放在城 市中进行。陶行知的教育思想陶行知 (1891-1946 年 ) 是中国现代教育史上著名的人民教育家, 同时又是坚定的民主战士和大众诗人。 他毕生致 力于人民教育事业和民族民主革命运动,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他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活动,不仅在当时 国统区、老解放区有很大影响,而且也影响到国外。毛泽

21、东赞扬他是 伟大的人民教育家 。周恩来评价他是 一个无 保留追随党的党外布尔什维克 。宋庆龄也赞颂他是 万世师表 。一、关于 生活教育 的思想 生活教育 理论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理论体系,最初是以乡村教育的形式出现的,后来陶行知将其作为 种与传统教育、旧教育、富人教育相对立的新教育和穷人的教育。1、 生活即教育 生活即教育 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什么是 生活教育 陶行知指出 : 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需的教育。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 既然生活教育是人类社会原来就有的,那么是生活便是教育,所谓 过什么生活便是受什么教育 ;

22、过好的生活,便是受好的教育,过坏的生活,便是受坏的教育 。他还指出, 生活教育与生俱来,与生同去。出世便是破蒙; 进棺材才算毕业可见, 生活即教育 的基本含义 : 第教 育,生活教育随着人类生活的变化而变化。第二, 就是在生活中受教育,教育在种种生活中进行。第三, 生活即教育 是人类社会原来就有的,自有人类生活产生便有生活 生活即教育 与人类社会现实中的种种生活是相应的,生活教育 生活即教育 是一种终身教育,与人生共始终的教育。2、 社会即学校 社会即学校 是陶行知 生活教育 理论的另一个重要命题。陶行知认为自有人类以来,社会就是学校,如果从大众的立场上看社会是大众唯一的学校,生活是大众唯一的

23、教育。统治阶级、士大夫为何不承认此,是因为他们 有特殊的学校给他们的子弟受特殊的教育。陶行知反对这种特殊的不平等的教育,提出 社会即学校 ,以此来推动大 众的普及教育 。陶行知提出 社会即学校 ,在于要求扩大教育的对象、学习的内容,让更多的人受教育。他指出: 我们主张 社会即学校 ,是因为在 学校即社会 的主张下,学校里的东西太少,不如反过来主张 社会即学校 ,教育的材料,教育的方法,教育的工具,教育的环境,都可以大大的增加,学生、先生可以多起来。 陶行知提出 社会即学校 的主张和 生活即教育 一样,也在于反对传统教育与生活、学校与社会相脱节、相隔离。他认为 学校即社会,就好象 把一只活泼的小

24、鸟从天空里捉来关在笼里一样。它要以一个小的学校去把社会所有的一切东西都吸收进来,所以容易 弄假 。而且这种教育在 学校与社会中间造成了一道高墙 ,把学校与社会生活隔开了。陶行知提出社会即学校 是要把笼中的小鸟放到天空中使他任意翱翔 ,是要拆除学校与社会之间的高墙, 把学校里的一切伸张到大自然里去 。3、 教学做合一 教学做合一 ,是生活教育理论的教学论。 教学做合一 用陶行知的话说,是生活现象之说明,即教育现象之说明,在生活里,对事说是做,对己之 长进说是学,对人之影响说是教,教学做只是一种生活之三方面,不是三个各不相谋的过程。 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我们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 。他用种田为例,指出种田这件事,要在田里做的,便须在田里学,在田里教。 在陶行知看来, 教学做合一 是生活法,也是教育法,它的含义是教的方法根据学的方法,学的方法要根据做方法, 事怎样做便傅样学,怎样学便怎样教。教而不做,不能算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