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机电工程施工现场职业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_第1页
2012机电工程施工现场职业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_第2页
2012机电工程施工现场职业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_第3页
2012机电工程施工现场职业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_第4页
2012机电工程施工现场职业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H机电工程施工现场职业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贯彻执行安全生产法、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职业病防治法、环境保护法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规范GB/T 280012011、建筑施工现场环境与卫生标准JGJ 1462004、绿色施工评价标准GB/T 506402010等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建立并持续改进机电工程施工现场职业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体系,落实措施,防止和减少事故的发生。本目的重点是:运用施工现场职业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的规定和本书大纲的相关知识,结合机电工程项目施工现场职业健康、安全与环境风险管理的特点,通过案例分析,掌握施工现场风险管理策划、应急预案的实施、职业健康和安全实施要求、

2、绿色施工要求和文明施工实施要求的相关知识,在机电工程项目施工现场职业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实践中应用。1H 风险管理策划机电工程施工周期长、专业多、施工工艺复杂,施工现场存在大量的、不断变化的风险因素,项目部必须树立风险意识,重视风险问题,依据国家职业健康、安全与环境的法律、法规和标准要求,结合项目实际情况,对施工风险进行主动预防和控制,对机电工程项目施工现场职业健康、安全与环境风险管理进行策划。本条的知识点是:施工现场职业健康、安全与环境风险管理的基本要求,风险管理的组织,风险的识别,风险的评价,风险的控制。一、职业健康、安全与环境风险管理的基本要求风险管理是施工现场职业健康、安全和环境管理的

3、核心内容,应与机电工程项目管理同步,直至工程竣工交付使用。风险管理的基本要求是:1遵守国家、行业建设项目施工的相关法律、法规,是风险管理策划的前提和最基本要求,包括适用的规范、标准等其他要求。2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在施工中坚持“以人为本,领导承诺,风险化解,全员参与,持续改进”的理念,把风险管理从“经验控制”和“过程控制”转变为“超前控制”。3建立项目部相应管理体系,成立以项目经理为首的风险管理组织,建立健全风险管理责任制,坚持责、权、利协调一致,权责明确。4把承诺和控制目标分解成一系列可操作的文件和程序,以实现项目职业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目标。5适时、准确地识别风险,

4、制定施工现场职业健康、安全与环境风险管理计划,经监理审核,报业主批准后实施管理。所制定的风险削减和控制措施应是预防性的、具体的、有针对性的。6建立关键施工活动的沟通渠道,发挥工程业主、监理、施工等各方共同防范施工风险的协作能力和集体智慧,以可靠的方式就施工中涉及重大风险的事项进行充分的信息交流,从而削减对相关方所带来的任何风险及后果的扩大,同时以动态的方式补充和完善风险削减和控制措施,提升风险管理绩效。7提升环境风险管理理念,使环境管理从传统的污染后末端治理向污染前预防管理转变。二、职业健康、安全与环境风险管理的组织(一)成立风险识别与评价组织风险识别与评价组织主要任务:1策划的主要内容为风险

5、识别、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施工现场职业健康、安全与环境风险管理的策划贯穿于整个施工过程中。2项目经理负责领导项目部的风险管理组织,对本项目施工过程中的特殊活动进行策划,识别、评价其中的主要风险因素,针对不可接受的职业健康、安全与环境因素采取预防措施和削减措施,并在施工技术方案中予以体现。3编写独立的风险评价报告。对施工技术方案没有涉及的活动或场所以及其他安全管理措施,由安全管理部门组织人员进行职业健康、安全与环境风险因素的识别和评价,并编写独立的风险评价报告。(二)确定风险识别与评价的范围、对象及顺序1施工现场的生产活动和服务场所。主要包括:施工生产,设备(设施)维护保养、检验、检测,各类材料

6、和设备设施的采购,产品运输、储存、使用,承包商、供应商的活动,生活及办公活动等。2确定风险识别与评价对象和顺序。在确定识别范围后,可按下列内容确定风险识别与评价对象和顺序:厂址:地址、地形、周围环境、气象条件等;厂区平面布局:功能分区、危险设施布置、消防设施布置、安全距离等;建(构)筑物;生产施工工艺流程;生产设备、设施、机具;直接作业环节(用电、脚手架搭设、拆除、射线作业、吊装等);粉尘、毒物、噪声、振动、辐射、高低温等作业环境;工时制度、女工保护、体力劳动强度等;应急设施、辅助设施等;管理方面;采购、运输、仓储过程;设备制造、运输过程;设计缺陷;供应商、承包商、分包商的活动产生的危害因素。

7、三、职业健康、安全与环境风险的识别(一)施工工作步骤分解1施工工作步骤分解时注意问题。开工前应根据现场施工作业内容、作业流程、作业种类(如土建施工、仪表电气安装、管线设备安装、焊接、防腐保温等)或作业区域划分评价单元,明确风险控制的对象,对每一项施工作业按工序分解出详细的作业步骤,编制出活动表。编制时应注意收集以下信息:作业环境、设备设施和机具、相关人员、材料和原料、施工工艺和程序、以前发生事故的记录、供应商的说明书等。2项目部风险管理组织通过对各项活动和工序的分析,识别出每一作业步骤中存在的重要危害。识别工作由生产指挥者组织安全、施工、技术等部门人员和有经验的工人参加,参与人员应经过专门培训

8、。有时根据需要还应邀请供应商代表参加,以保证组织成员对施工活动过程及存在的风险有全面的认识。(二)应重点进行风险识别的作业根据施工现场作业特点,应进行重点风险识别的作业有:不熟悉的作业,如采用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新技术的“四新”作业。临时作业,如维修作业、脚手架搭设作业。造成事故最多的作业,如动火作业易引起火灾。存在严重伤害危险的作业,如起重吊装作业。已有控制措施不足以把风险降到可接受范围的作业。(三)风险识别的三种时态、三种状态和七种类型风险识别时要充分考虑风险因素产生的三种时态、三种状态和七种类型。1三种时态分为过去、现在和将来。在对现有的风险因素进行充分识别的同时,也要看到过去遗留的

9、危险因素可能已经通过制定措施降低了风险,但还是存在的,可能仍在影响到现在的施工。此外,还须注意到计划中的活动在将来可能产生的危险因素。2三种状态(1)正常状态:正常施工条件下,连续长时间的工作状态。(2)异常状态:设备开机、停机、检修、停电等情况下,危险因素与正常状态有较大不同的状态,是风险管理的薄弱环节。(3)紧急状态:可合理预见的、出现后可能造成重大危害的状态,如火灾、爆炸、中毒、拥塌、雷击、环境设备的故障等;特别注意不要遗漏紧急状态下的环境因素,组织的许多重大环境因素往往针对的就是紧急状态。3七种类型:机械能;电能;热能;化学能;放射性;生物因素;人机工程因素(生理、心理)。四、职业健康

10、、安全与环境风险的评价(一)风险评价的主要方法1风险评价主要方法:工作危害分析(JHA);预危害性分析(PHA);安全检查表(SCL)。2风险评价应采用定性描述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工程施工面临的风险做出全面的估计。(二)风险发生的诱因评价人员应对施工现场进行观察并收集资料,通过直观经验、对照、类比等分析所确定的评价对象,识别尽可能多的显性和潜在的危害,包括:1物(设施)的不安全状态,包括可能导致事故发生和危害扩大的设计缺陷、设备缺陷、保护措施和安全装置的缺陷;2人的不安全行动,包括不采取安全措施、误操作、不按操作规程操作等不安全行为;3可能造成职业病、中毒的劳动环境和条件,包括物理的(噪

11、声、振动、湿度、辐射、高温、低温等),化学的(生产性粉尘、易燃易爆、有毒、危险气体、毒物等)以及生物因素;4管理缺陷。包括安全监督、检查、事故防范、应急管理、作业人员安排、防护用品缺少等的管理。(三)风险的根源和性质在进行风险识别时,应充分考虑发生风险危害的根源和性质:火灾和爆炸;直接作业环节、关键要害部位的危险性;中毒、窒息、触电及辐射;暴露于化学性危害因素和物理性危害因素的工作环境;人机工程因素(比如工作环境条件或位置的舒适度、重复性工作等);设备、设施;有毒有害物料、气体的泄露;危害可能造成的后果,包括:人身伤害、死亡,疾病(如头痛、呼吸困难、失明、失聪、皮肤病、肢体不能正常动作等),财

12、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四)风险评价的步骤与结果1风险评价的步骤(1)决定所识别的风险发生后的后果及影响的严重性,重点考虑:法律法规要求、伤亡程度、经济损失的程度大小、持续时间以及对社会正常生活秩序和企业形象的影响。(2)评价发生危害事故事件的可能性,重点考虑:危害发生的条件(比如正常、异常或紧急状态发生)、现场是否有控制措施(包括个人防护品、应急措施、监测系统、作业指导书、员工培训)、事件或事故一旦发生是否能发现或察觉、同类事故以前是否发生过以及人体暴露在这种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3)评价风险(风险度R危害事件发生的可能性L评估危害及影响后果的严重性S),结合所识别的危害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及

13、后果的严重性,决定其风险的大小。2风险评价的结果风险评价的结果一般可定性分为五级:I级为可忽略风险;II级为可容许风险;III级为中度风险;IV级为重大风险;V级为不容许风险。五、职业健康、安全与环境风险的控制(一)风险控制的步骤与标准1风险控制的步骤:拟定标准;衡量成效;纠正偏差。2风险控制的标准:制定风险削减措施,通过现场检查、检测、监督等活动,衡量措施的实施性与有效性,通过协商、交流、验证等手段纠正偏差。(二)风险控制的不同阶段风险控制方案应当是事前控制、施工现场(过程)控制和事后控制相结合。1事前控制。编制施工技术方案,依据风险评价结果,制定风险削减措施等属于事前控制。2施工现场(过程

14、)控制。生产、安全、技术等管理人员深入现场,指导、监督施工作业的活动属于施工现场(过程)控制。3事后控制。风险控制分析总结、分析事故原因等属于事后控制。(三)风险控制的技术措施与管理措施1风险控制的技术措施:消除风险的措施;降低风险的措施;控制风险的措施。2风险控制的管理措施:制定、完善管理程序和操作规程;制定、落实风险监控管理措施;制定、落实应急预案;加强员工的职业健康、安全和环境教育培训;建立检查监督和奖惩机制。(四)风险控制与削减措施的实施1作业前,技术人员应将风险控制与削减措施向所有参与施工作业的人员进行交底;2施工班组长组织通过班前活动,对每天的施工活动进行工作危险分析,向班组成员交

15、代将进行的工作中可能的危险和应采取的预防措施;3施工作业应在确认风险和危害的控制与削减措施全部到位后方可进行;4项目职业健康、安全和环境管理部门负责检查风险和危害的控制与削减措施的落实情况,及时纠正不符合项;5遇有异常或紧急情况,应及时实施应急预案,以便将事故损失减少到尽可能小的程度。(五)风险的动态管理与后评估1风险的动态管理当出现下列情况时,应组织风险管理组织成员及时对风险因素进行动态管理,并更新相应的风险信息:因设计或施工变更引起的风险;根据项目的阶段性特点,结合进度动态应更新的风险;隐患或事故发生后应及时更新的风险;有新的或变更的法律法规或其他要求,应及时更新的风险。2风险的后评估风险

16、后评价应包括以下内容:评价的目的、人员及依据;各种施工过程、作业活动等识别对象的数量及评价的方法;主要风险因素及环境因素;中度以上风险因素及控制情况;结论。1H应急预案实施要求根据国家安全生产法、消防法、职业病防治法以及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结合机电工程项目施工现场的实际,制定机电工程施工现场职业健康、安全与环境应急管理计划,落实应急预案的实施。本条的知识点是:施工现场职业健康、安全与环境应急管理的基本原则与突发事件分类,应急预案的分类与主要内容,应急预案的评审与备案,应急预案的培训与演练,应急预案的处置,应急预案的修订。一、职业健康、安全与环境应急管理的基本原则与突发事件分

17、类(一)应急管理基本原则施工现场应急管理是指施工现场突发事件的事先预防、事发应付、事中处置和善后管理过程中,通过建立必要的应对机制,采取一系列必要措施,保障项目员工和社会公众的生命安全,最大限度地减少环境破坏、社会影响和财产损失的活动。应急管理的基本原则是:以人为本、减少危害;居安思危、预防为主,预防与应急相结合、正常状态与异常状态相结合;统一领导、分级负责;依法规范,加强管理;突发信息上报快速、规范;依靠科技,专业处置,针对性强,切实可行,行之有效;整合资源,协同应对,企业应急预案和政府应急预案相结合,项目自救与社会救援相结合。(二)突发事件分类根据突发事件的发生过程、性质和机理,经风险识别

18、和评估,施工现场突发事件可分为:1施工生产事件:主要包括坍塌事件、触电事件、起重吊装事件、物体打击事件、高处坠落事件、火灾爆炸事件、职业中毒窒息事件、放射性事件、环境事件等。2自然灾害事件:主要指破坏性地震、气象灾害等。3公共卫生事件:主要指突发重大食物中毒、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等。4社会安全事件:群体性事件、公共聚集场所事件、恐怖袭击事件、境外事件、计算机信息系统损害事件等。二、应急预案的分类与主要内容(一)应急预案的分类企业及所属项目部的应急预案按照针对情况的不同,分为综合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和现场处置方案。1企业风险种类多、可能发生多种事故类型的,应当组织编制本单位的综合应急预案。2对于某

19、一种类的风险,企业应当根据存在的重大危险源和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制定相应的专项应急预案。3对于危险性较大的重点岗位,项目部应当制定重点工作岗位的现场处置方案。(二)应急预案的主要内容1应急预案主要内容是:(1)综合应急预案内容。应当包括本单位的应急组织机构及其职责、预案体系及响应程序、事故预防及应急保障、应急培训及预案演练、应急避险的行动程序(撤离逃生路线图)、可依托的社会力量(如消防、医疗卫生等部门)救援程序等主要内容。(2)专项应急预案内容。应当包括危险性分析、可能发生的事故特征、应急组织机构与职责、预防措施、应急处置程序和应急保障等内容。(3)现场处置方案内容。应当包括危险性分析、可能发

20、生的事故特征、应急处置程序、应急处置要点和注意事项等内容。2预案及处置方案之间相互衔接。编制的综合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和现场处置方案之间应当相互衔接,并与所涉及的其他单位的或地方政府的应急预案相互衔接。3信息及联系方式。应急预案应当包括外部和本单位或本项目内部应急组织机构和人员的联系方式、联系程序、应急物资储备清单等信息,信息应当经常更新,确保信息准确有效。三、应急预案的评审与备案(一)应急预案的评审1企业或项目部应当组织有关安全、技术、施工管理等专业人员对本项目编制的应急预案进行审定,必要时还可以邀请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专家参加;2涉及本企业、本项目以外的单位或需要地方有关部门配合的,应当

21、征得有关单位和部门同意;3建筑施工单位和易燃易爆物品、危险化学品、放射性物品等危险物品的储存、使用单位和中型规模以上的企业,应当组织专家对本单位编制的应急预案进行评审;4评审应当形成书面纪要并附有专家名单;5企业的应急预案经评审或者论证后,由企业主要负责人签署发布。(二)应急预案的备案1应急预案的备案应遵循“综合协调、分类管理、分级负责、属地为主”的原则。2中央企业的综合应急预案和专项应急预案,报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部门、国务院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备案,其所属单位的应急预案分别抄送所在地的省、自治区、直辖市或者设区的市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有关主管部门备案。3其他

22、企业中涉及实行安全生产许可的,应急预案要按照隶属关系报所在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有关主管部门备案。四、应急预案的培训与演练(一)应急预案培训应急培训计划应包括以下内容:1使应急救援人员熟悉应急救援预案的实际内容和应急方式;2使应急救援人员明确各自在应急行动中的任务和行动措施;3使有关人员及时知道应急救援预案和实施程序修正和变动的情况;4使应急救援人员熟悉安全防护用品的正确使用和维护;5使员工熟知紧急事故的报警方法和报警程序,一旦发现紧急情况能及时报警;6使员工懂得在紧急情况发生后有效的逃生方法。(二)应急演练的范围与频次应急预案的演练分为项目部级演练和企业级演练,以及配合政府

23、联合演练三个级别。1项目部级现场处置方案演练主要为进行熟悉应急行动或完成某项应急任务所需要技能而进行的单项演习,如报警、通报程序的演练、岗位紧急处理措施的演练、紧急疏散行动的演练等。单项演练的频次在每年2次以上。2企业级综合应急预案演练或者专项应急预案演练主要进行需要企业内部多个应急组织之间或与某些外部应急组织之间相互协作进行的演习。演练的频次在每年1次以上。3企业和政府联合进行的演练,由政府相关部门控制演练的范围和演练的频次。五、应急预案的处置(一)应急报警与应急报警主要内容1应急报警(1)一旦发生事故,事故所在项目部在启动本项目部应急预案的同时,应立即按应急报告程序的要求向企业应急指挥中心

24、办公室上报,应急报告程序参见图1H,报告以书面及事故快报方式,报告时间最多不超过1h(境外事件最多不超过8h)。上级公司企业应急指挥中心企业应急办公室事故单位应急指挥中心图示报告通知重特大事件现场项目所在地地方政府应急抢修组应急资源协调组后勤保障组善后处理组地方政府图1H 应急报告程序图(2)企业应急指挥中心办公室接到报告后,应立即报本单位应急指挥中心,通知相关部门,并报当地地方政府安监、消防、卫生、环保及上级公司等相关部门。同时,根据事故的紧急程度,通知相关外援单位。(3)在应急处置过程中,发生新的情况应及时补报。2应急报警主要内容:事故发生单位名称、事件类别;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事件发生

25、的初步原因;事件经过和处置情况;现场人员状况、人员伤亡、失踪及撤离情况;事件对周边社会人员、自然环境影响情况,是否波及社会人群生命、财产威胁和影响;请求协调、支持的事项;报告人的单位、姓名、职务和联系电话。(二)应急响应分级根据企业、项目部的工作特点、事故情况和控制事故的能力,应急响应分为三级:1一级响应(预警)。预警意味着极小范围的事故,如小型火灾初期。项目部现场人员应履行其职责,立即启动现场应急处置方案。2二级响应(现场应急)。这个级别的影响范围基本处于项目部施工区域内,要立即采取行动保护现场人员和阻止事态的进一步扩散。现场人员应履行其职责,项目部及企业应急预案全面启动。3三级响应(全面应

26、急)。这个级别指发生的安全生产事故影响范围涉及周边区域,需立即采取行动保护和撤离现场人员,并需要取得外部支援,请求政府启动应急预案(县级及以上应急预案)。(三)初期应急响应1随着事态的扩大,达到了应急启动条件时,企业应急指挥中心下达应急启动指令,召开应急会议。2根据应急会议的要求,应急行动队伍及时进入事故现场,积极快速开展人员救助、工程抢险、人群疏散等应急救援工作,开展应急响应。(四)扩大应急响应1应急救援队伍的调度:如由当地消防部门调配消防队员。2异常情况下抢险人员的撤离条件、方法:如项目现场火势蔓延,危及抢险人员的生命安全,抢险人员从安全通道撤离。3事故扩大后的应急措施:设置警戒区域,专人

27、巡查,防止无关人员进入;通知现场附近居民紧急撤离。4受伤人员现场救护、救治与医院救治:对受伤人员以最快的速度,送最近的医院进行救治。(五)应急预案后期处置及应急总结1应急预案后期处置:后期处置包括现场清理、人员清点和撤离、善后处理和事故调查等。现场保护与现场洗消。事故调查处理。事故善后处理。事故应急总结。2应急总结。应急终止后,现场应急指挥部负责编写应急总结,连同值班记录等资料进行汇总、归档,并起草上报材料,报上级公司、地方政府相关部门。六、应急预案的修订1应急预案的及时修订是保证应急预案针对性、实效性的重要措施,应急预案实施结束后,企业应组织人员进行应急预案评审,总结预案中存在的不足,重新修

28、订应急预案,进入新的应急准备阶段。2企业制定的应急预案应当至少每3年修订1次,预案修订情况应有记录并归档。3在项目实施的客观状态发生以下重大变化时,应组织对有关人员项目职业健康、安全与环境应急预案进行及时修订,不断完善,实现持续改进。1H职业健康和安全实施要求施工企业是机电工程项目施工现场职业健康和安全管理最重要的责任主体,加强施工现场职业健康和安全管理,避免各类事故的发生,是施工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是“以人为本”思想的重要体现。本条的知识点是:施工现场职业健康和安全管理的职责及制度,安全生产教育,安全生产技术管理,安全检查内容及要求,安全隐患及事故管理,项目职业健康管理。一、项目职业健

29、康安全管理的职责及制度(一)安全生产组织(人员配备数量)1项目部应成立由项目经理担任组长的安全生产领导小组,根据生产实际情况设立负责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部门,并足额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2总承包项目按工程合同价配备:5000万元以下的工程不少于1人;5000万1亿元的工程不少于2人;1亿元及以上的工程不少于3人,且按专业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3项目分包单位的施工人员50人以下的,应当设置1名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50人200人的,应设2名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200人以上的,应根据所承担的分部分项工程施工危险实际情况增配,并不少于本单位项目总人数的5。4施工作业班组应设置兼职安全巡查员,

30、对本班组的作业场所进行安全监督检查。(二)安全生产管理协议为规范工程承包人在项目建设过程中的职业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工作,项目业主与总承包单位、总承包单位与分包单位应分别应签订安全生产管理协议。(三)安全生产责任制1项目部应根据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要求,把安全责任目标层层分解到岗,落实到人。安全生产责任制必须经项目经理批准后实施。项目经理是项目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对项目的安全生产工作负全面责任。明确项目生产经理、安全经理、项目总工程师、责任工程师(工长)、安全员、操作工人等的安全职责。2项目经理安全生产职责:(1)全面负责项目的安全生产工作,是项目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人;(2)严格执行安全生产法规、

31、规章制度,与项目管理人员和项目分包单位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3)负责建立项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并配备安全管理人员,建立和完善安全管理制度;(4)组织制订项目安全生产目标和施工安全管理计划,并贯彻落实;(5)组织并参加项目定期的安全生产检查,落实隐患整改;编制应急预案并演练;(6)及时、如实报告生产安全事故,配合事故调查。3施工现场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负责施工现场安全生产巡视督查,并做好记录。发现现场存在安全隐患时,应及时向项目安全部门和项目经理报告;对违章指挥、违章操作的,应立即制止。(四)职业健康安全管理制度项目部应依据法律法规,结合项目的安全管理目标建立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其内容应包括:安全生

32、产教育培训、职业卫生教育培训、安全费用管理、施工设施、设备及劳动防护用品的安全管理、防尘防毒管理、安全生产技术管理、分包(供)方安全生产管理、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应急救援管理、生产安全事故管理、安全检查和改进、安全考核和奖惩制度等。二、安全生产教育安全教育应包括三级教育(公司、项目、班组)、日常教育等类型。1项目经理和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必须依法取得安全生产考核合格证书;项目部的各类管理人员应取得必要的岗位资格证书;特种作业人员必须依法取得特种作业人员操作资格证书。未经教育的人员不得上岗作业。按有关规定,必须为从事危险作业的人员在现场工作期间办理意外伤害保险。2安全生产教育内容包括:安全生产法律

33、法规、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安全防范措施,违章指挥、违章作业、违反劳动纪律产生的后果;预防、减少安全风险以及紧急情况下应急救援的基本知识、方法和措施等。3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后,参加人员应在培训记录上签字,项目部应保留安全生产教育培训记录。三、安全生产技术管理(一)机电工程项目危险源的种类和防护技术1危险源种类(1)第一类危险源施工过程中存在的可能发生意外能量释放(如爆炸、火灾、触电、辐射)而造成伤亡事故的能量和危险物质,包括机械伤害、电能伤害、热能伤害、光能伤害、化学物质伤害、放射和生物伤害等。(2)第二类危险源导致能量或危险物质的约束或限制措施破坏或失效的各种因素,其中包括机械设备、装置、原

34、部件等性能低下而不能实现预定功能,即发生物的不安全状态;人的行为结果偏离被要求的标准即人的不安全行为;由于环境问题促使人的失误或物的故障发生。2危险源防护技术(1)消除危险源,尽量减少和降低危险程度。通过采用原材料的替代、工艺的替代,用无毒材料代替有毒材料、用生物技术代替工程技术等等,达到消除和减少危险源的目的。(2)限制能量或危险物质。通过采用限制的技术措施将能量和危险物质控制在安全范围内,如限位、限压、控温等。(3)隔离。在时间和空间上采取分隔措施,或利用各种物理的屏蔽措施局限和约束能量或危险物质。(4)耐失误设计。通过精心设计使得员工不发生失误或者即使发生失误也不会产生严重的后果。如用不

35、同的形状、尺寸或颜色防止安装、连接操作失误,采用连锁装置强制性地防止误操作,采用误动自锁装置使人失误无害化等。(5)冗余技术。实现只有一个或几个而不是所有措施(装置)发生故障,系统仍能正常运行。它的目的是提高系统可靠性。如在危险岗位由双人操作,或人机并行,采用备用系统等。(二)机电工程项目施工安全技术措施根据具体工程项目特点,在施工组织设计中编制有针对性地施工安全技术措施,其主要内容包括:1施工总平面布置的安全技术要求(1)油料及其他易燃、易爆材料库房与其他建筑物的安全距离。(2)电气设备、变配电设备、输配电线路的安全位置、距离等。(3)材料、机械设备与结构坑、槽的安全距离。(4)加工场地、施

36、工机械的位置应满足使用、维修的安全距离。(5)配置必要的消防设施、装备、器材,确定控制和检查手段、方法、措施。2确定机电工程项目施工全过程中的人员资格。施工作业、特殊工种作业、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安全作业资格并进行合格审查。3确定机电工程项目重大风险因素的部位和过程制定相应措施。如高空坠落(作业)、机械伤害(操作)、起重吊装、动用明火、密闭容器、带电调试、管道和容器的探伤、冲洗及压力试验、临时用电、单机试车和联动试车等。4针对工程项目的特殊需求制定安全技术措施。如冬期、雨期、夏季高温期、夜间等施工时安全技术措施;补充相应的安全操作规程或措施;采用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施工的特殊性制定相应

37、的安全技术措施;对施工各专业、工种、施工各阶段、交叉作业等编制针对性的安全技术措施等。(三)制定专项施工方案所有施工方案中都应有针对性的安全技术措施。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应单独编制安全专项施工方案。1安全专项施工方案编制范围。包括:基坑支护及降水工程,土方开挖工程,模板工程及支撑体系,起重吊装及安装拆卸工程,脚手架工程,拆除及爆破工程,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及尚无相关技术标准的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等。2组织专家对方案进行论证。对于超过一定规模的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施工企业应当组织专家对方案进行论证。3专项施工方案编制内容。包括:工程概况、编制依据、施工计划、施工工艺技

38、术、施工安全保证措施、劳动力计划、计算书及相关图纸。方案必须有设计、有计算、有详图、有文字说明。(四)安全技术交底1安全技术交底必须按工种分部分项交底。施工条件发生变化时,应针对性地补充交底内容;冬雨期施工应有针对季节气候特点的安全技术交底。工程因故停工,复工时应重新进行安全技术交底。2安全技术交底必须在工序施工前进行,逐级交底。并保证交底逐级下达到施工作业班组全体人员和相关管理人员,使大家明白工程施工特点及各种安全施工的要求。交底后应认真履行交底签字手续,以增强接受交底人员的责任心。3项目部应保存安全技术交底记录并整理归档。四、安全检查内容及要求(一)安全检查内容安全检查主要包括安全管理检查

39、和现场安全检查两部分,安全检查的内容包括:1安全目标的实现程度;安全生产职责的履行情况。2各项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3施工现场安全防护和隐患排查情况。4生产安全事故、未遂事故的调查、处理情况。5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和其他要求的执行情况。(二)安全检查要求1安全检查类型应包括日常巡查、专项检查、季节性检查、定期检查、不定期抽查、飞行检查等。2安全检查工作应制度化、标准化、经常化。3安全检查应依据充分、内容具体,并编制安全检查表。4安全检查的重点是:违章指挥和违章作业、直接作业环节的安全保证措施等。5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和隐患,应定责任、定人、定时、定措施整改,并跟踪复查,实现闭环管理。

40、五、安全隐患及事故管理(一)安全隐患和事故管理要求1区别不同的职业健康安全隐患类型,制定相应整改措施并在实施前进行风险评价。2对检查出的隐患及时发出职业健康安全隐患整改通知单,限期纠正违章指挥和作业行为。3跟踪检查纠正预防措施的实施过程和实施效果,保存验证记录。4项目部进行职业健康安全事故处理原则。应坚持“四不放过”原则:事故原因不清楚不放过,事故责任者和人员没有受到教育不放过,事故责任者没有处理不放过,没有制定纠正和预防措施不放过。5处理职业健康安全事故应遵循的程序:报告安全事故;事故处理;事故调查;处理事故责任者;提交调查报告。(二)事故报告的内容1事故的时间、地点、相关单位名称;事故报告

41、单位或报告人员。2事故的简要经过;事故已经造成的伤亡人数和初步估计的直接经济损失。3事故的初步原因;事故发生后采取的措施及事故控制情况。六、项目职业健康管理(一)劳动用工管理1对接触职业危害的员工,员工所在单位应组织上岗前、在岗期间和离岗时的职业健康检查,并将检查结果如实告知员工,并为员工建立职业健康监护档案。2项目部应严格执行女工劳动保护法规条例,安排工作时应充分考虑和照顾女工生理特点。不得安排未成年工从事接触职业危害的作业。3对有职业禁忌症以及疑似职业病者,项目部应安排其调离原有害作业岗位或进行观察、治疗等妥善处置工作。4对在生产作业过程中遭受或者可能遭受急性职业危害的职工,项目部应及时组

42、织救治。(二)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管理1项目部应建立生产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监测与评价考核的相关制度,定期对生产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进行检测与评价,并定期向项目员工公布。2对不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和卫生要求的作业场所,应立即采取措施,加强现场作业防护,提出整改方案,积极进行治理。对严重超标且危害严重又不能及时整改的生产场所,必须停止生产运行,采取补救措施,控制和减少职业危害。3在作业活动中,不得使用国家明令禁止或可能产生严重职业危害的设备和材料。4在可能发生急性职业危害的有毒有害作业场所,项目部应按规定设置警示标识、报警设施、冲洗设施、防护急救器具等,设置应急撤离通道和必要的泄险区,同时做好定期检

43、查和记录。5项目员工从事有毒有害作业时,必须按规定正确使用防护用品。6项目部对本项目主要职业危害因素,如噪声、粉尘等可能导致职业病的职业卫生隐患,应纳入项目职业健康隐患治理计划,开展职业卫生隐患治理工作。(三)危害因素告知及警示标识设置1产生职业危害因素的作业场所应设置工作场所职业危害因素告知栏。告知栏应当阐明产生职业危害因素的种类、后果、预防及应急救治措施。2根据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GBZ 158-2003标准的要求,项目部施工现场应结合工作场所产生的职业危害因素设置警示标识。(四)个体防护用品配发、佩戴管理作业人员所在单位应根据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的实际情况为作业人员配发合适的个体防

44、护用品。凡不按规定佩戴、使用防护用品的作业人员不得上岗作业。1H 绿色施工实施要求绿色施工是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客观要求,也是施工企业的社会责任,是衡量施工企业管理水平、技术水平的重要指标。推广绿色施工技术,创建绿色施工示范工程,应以建设部绿色施工导则为依据,结合机电工程项目重要环境因素,建立绿色施工管理体系和管理制度,组织制定绿色施工目标指标及管理方案,落实机电工程项目施工现场绿色施工管理措施,确保有关适用的环境和节能法律法规的有效执行。本条的知识点是:绿色施工原则;绿色施工要点;绿色施工评价;发展绿色施工的“四新技术”。一、绿色施工原则工程建设中,在保证质量、安全等基本要求的前提下,通过科

45、学管理和技术进步,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与减少环境负面影响的施工活动,实现“四节一环保”(节能、节材、节水、节地和环境保护)。1实施绿色施工,应建立绿色施工管理体系和管理制度,实施目标管理。2实施绿色施工,应进行总体方案优化,在规划、设计阶段充分考虑绿色施工的总体要求,为绿色施工提供基础条件。3实施绿色施工,应对施工策划、材料采购、现场施工、工程验收等各阶段进行控制,加强对整个施工过程的管理和监督。二、绿色施工要点绿色施工总体上由绿色施工管理、环境保护、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节水与水资源利用、节能与能源利用、节地与施工用地保护六个方面组成。(一)绿色施工管理绿色施工管理包括组织管理、规划管理、实施管

46、理、评价管理和人员安全与健康管理五个方面。(二)环境保护技术要点1扬尘控制(1)运送土方、垃圾、设备及建筑材料等时,不应污损道路。运输容易散落、飞扬、流漏的物料的车辆,应采取措施封闭严密。施工现场出口应设置洗车设施,保持开出现场车辆的清洁。(2)现场道路、加工区、材料堆放区宜及时进行地面硬化。(3)土方作业阶段,采取洒水、覆盖等措施,达到作业区目测扬尘高度小于1.5m,不扩散到场区外。(4)对易产生扬尘的堆放材料应采取覆盖措施;对粉末状材料应封闭存放。(5)建(构)筑物机械拆除前,做好扬尘控制计划。(6)拆除爆破作业前应做好扬尘控制计划。(7)不得在施工现场燃烧废弃物。(8)管道和钢结构预制应

47、在封闭的厂房内进行喷砂除锈作业。2噪声与振动控制(1)在施工场界对噪音进行实时监测与控制,现场噪音排放不得超过国家标准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的规定。(2)尽量使用低噪声、低振动的机具,采取隔声与隔振措施。3光污染控制(1)夜间电焊作业应采取遮挡措施,避免电焊弧光外泄。(2)大型照明灯应控制照射角度,防止强光外泄。4水污染控制(1)在施工现场应针对不同的污水,设置相应的处理设施。(2)污水排放应委托有资质的单位进行废水水质检测,提供相应的污水检测报告。(3)保护地下水环境。采用隔水性能好的边坡支护技术。(4)对于化学品等有毒材料、油料的储存地,应有严格的隔水层设计,做

48、好渗漏液收集和处理。5土壤保护(1)保护地表环境,防止土壤侵蚀、流失。因施工造成的裸土应及时覆盖。(2)污水处理设施等不发生堵塞、渗漏、溢出等现象。(3)防腐保温用油漆、绝缘脂和易产生粉尘的材料等应妥善保管,对现场地面造成污染时应及时进行清理。(4)对于有毒有害废弃物应回收后交有资质的单位处理,不能作为建筑垃圾外运。(5)施工后应恢复施工活动破坏的植被。6建筑垃圾控制(1)制订建筑垃圾减量化计划。(2)加强建筑垃圾的回收再利用,力争建筑垃圾的再利用和回收率达到30%。碎石类、土石方类建筑垃圾应用作地基和路基回填材料。(3)施工现场生活区应设置封闭式垃圾容器,施工场地生活垃圾实行袋装化,及时清运

49、。7地下设施、文物和资源保护(1)施工前应调查清楚地下各种设施,做好保护计划,保证施工场地周边的各类管道、管线、建筑物、构筑物的安全。(2)进行地下工程施工或基础挖掘时,如发现化石、文物、电缆、管道、爆炸物等,应立即停止施工,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按有关规定妥善处理后,方可继续施工。(三)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技术要点1图纸会审时,应审核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的相关内容。2优化安装工程的预留、预埋、管线路径等方案。优化钢板、钢筋和钢构件下料方案。3推广使用预拌混凝土和商品砂浆。推广使用高强钢筋和高性能混凝土。推广钢筋专业化加工和配送。4采用“三维建模”、“工厂化预制、模块化安装”等先进施工技术,精密设计

50、、建造,提高材料利用率。(四)节水与水资源利用的技术要点1提高用水效率(1)施工中采用先进的节水施工工艺。(2)施工现场机具、设备、车辆冲洗、喷洒路面、绿化浇灌等不宜使用自来水。现场混凝土施工宜优先采用中水搅拌、中水养护,有条件的项目应收集雨水养护;处于基坑降水阶段的项目,宜优先采用地下水作为混凝土搅拌用水、养护用水。(3)施工现场供水管网和用水器具不应有渗漏。(4)现场机具、设备、车辆冲洗用水应设立循环用水装置。施工现场办公区、生活区的生活用水应采用节水系统和节水器具。(5)施工现场应建立可再利用水的收集处理系统。雨量充沛地区的大型施工现场宜建立雨水收集利用系统。(6)施工现场分别对生活用水

51、与工程用水确定用水定额指标,凡具备条件的应分别计量管理,并进行专项计量考核。2用水安全在非传统水源和现场循环再利用水的使用过程中,应制定有效的水质检测与卫生保障措施,确保避免对人体健康、工程质量以及周围环境产生不良影响。(五)节能与能源利用的技术要点1节能措施(1)制定合理施工能耗指标,提高施工能源利用率。(2)优先使用国家、行业推荐的节能、高效、环保的施工设备和机具。(3)施工现场分别设定生产、生活、办公和施工设备的用电控制指标,定期进行计量、核算、对比分析。(4)在施工组织设计中,合理安排施工顺序、工作面,以减少作业区域的机具数量,相邻作业区充分利用共有的机具资源。(5)根据当地气候和自然

52、资源条件,充分利用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2机械设备与机具(1)建立施工机械设备管理制度,开展用电、用油计量,完善设备档案,及时做好维修保养工作。(2)选择功率与负载相匹配的施工机械设备。采用节电型机械设备。(3)合理安排工序,提高各种机械的使用率和满载率。3生产、生活及办公临时设施(1)利用场地自然条件,使生产、生活及办公临时设施获得良好的日照、通风和采光。(2)临时设施宜采用节能、隔热材料。(3)合理配置采暖、空调、风扇数量。4施工用电及照明。临时用电宜优先选用节能灯具,采用声控、光控等节能照明灯具。(六)节地与施工用地保护的技术要点1临时用地指标。根据施工规模及现场条件等因素合理确定临时设施

53、。施工平面布置应合理、紧凑。2临时用地保护。(1)施工方案进行优化,减少土方开挖和回填量,最大限度地减少对土地的扰动。(2)建设红线外临时占地应尽量使用荒地、废地。生态薄弱地区施工完成后,应进行地貌恢复。(3)保护施工用地范围内原有绿色植被。3施工总平面布置(1)施工总平面布置应做到科学、合理,充分利用原有建筑物、构筑物、道路、管线为施工服务。(2)施工现场搅拌站、仓库、加工厂、作业棚、材料堆场等布置应尽量靠近已有交通线路或即将修建的正式或临时交通线路,缩短运输距离。(3)加大管道、钢结构的工厂化预制深度,节省现场临时用地。(4)施工现场道路按照永久道路和临时道路相结合的原则布置。(5)临时设

54、施布置应注意远近结合(本期工程与下期工程),努力减少大量临时建筑拆迁和场地搬迁。三、绿色施工评价(一)评价框架体系1评价阶段。绿色施工评价阶段宜按以下阶段进行:地基与基础工程、结构工程、装饰工程、机电安装工程。2评价要素。绿色施工每个阶段应按以下五个要素进行评价:环境保护、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节水与水资源利用、节能与能源利用、节地与土地资源保护。3评价指标。绿色施工每个要素由若干项评价指标构成,评价指标按其重要性和难易程度可分为以下三类:控制项、一般项、优选项。4评价等级。根据控制项的符合情况和一般项、优选项得分进行评价,绿色施工每个要素的评价等级可分为以下三个档次:不合格、合格、优良。5评价

55、频次。绿色施工项目自评次数每月不应少于1次,且每阶段不应少于1次。6单位工程绿色施工等级及判定标准。根据国家标准绿色施工评价标准GB/T 506402010的计分标准、计算公式、要素权重系数,计算出单位工程绿色施工总得分,判定出单位工程绿色施工等级。(二)评价组织、程序与资料1评价组织(1)单位工程绿色施工评价应由建设单位组织,项目部和监理单位参加。(2)单位工程施工阶段评价应由监理单位组织,建设单位和项目部参加。(3)单位工程施工批次评价应由施工单位组织,建设单位和监理单位参加。(4)项目部应组织绿色施工的随机检查,并对目标的完成情况进行评估。2评价程序(1)单位工程绿色施工评价应先批次评价

56、,再阶段评价,最后进行单位工程的绿色施工评价。(2)单位工程绿色施工评价应在工程竣工前申请。(3)评价时先听取项目部的实施情况报告,再检查相关技术和管理资料,综合确定评价等级。3评价资料单位工程绿色施工评价资料应包括:反映绿色施工要求的图纸会审记录;施工组织设计的专门绿色施工章节、施工方案的绿色施工要求;绿色施工技术交底和实施记录;绿色施工要素评价表;绿色施工批次评价表;绿色施工阶段评价表;单位工程绿色施工评价汇总表;单位工程绿色施工总结报告;单位工程绿色施工相关方验收及确认表;反映绿色施工评价要素水平的照片和音像资料。四、发展绿色施工的“四新技术”1绿色施工的“四新技术”包括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与新工艺。2发展适合绿色施工的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技术,对落后的施工方案进行限制或淘汰,鼓励绿色施工技术的发展,推动绿色施工技术的创新。3大力发展现场监测技术、低噪声的施工技术、“工厂化预制,模块化安装”的施工技术、现场环境参数检测技术、自密实混凝土施工技术、清水混凝土施工技术、新型模板及脚手架技术等的研究与应用。4加强信息技术应用,如绿色施工的虚拟现实技术、三维建模的工程量自动统计、绿色施工组织设计数据库建立与应用系统、数字化工地、基于电子商务的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