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技巧策略_第1页
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技巧策略_第2页
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技巧策略_第3页
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技巧策略_第4页
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技巧策略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3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技巧策略课堂提问是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的和教学要求,设置问题进行教学问答的一种教学形式。它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最常用的一种方法,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积极思维、启动创造性方面,具有其他教学方法无法替代的作用。但我们的调查表明,当前,小学语文课堂提问还存在诸多弊端,需要加以研究和改进。策略是指“经过认真准备的包括为达到既定目标而设计的一系列步骤的计划。”它用于指导教师决定在课堂中提问哪些问题,用什么方式提出,何时提出,怎样解决,它提供了教师与学生相互作用的框架。根据课堂提问的现状,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我们力图提高教师的提问水平,据此总结出优化课堂提问

2、的基本策略。一、捕捉提问的时机。在教学中,只有在最佳时机提问效果才最好。所谓最佳提问时机,就是当学生处于“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不能”的“愤悱”状态的时候,此时,学生注意力集中,思维活跃,对教师的提问能入耳入脑。最佳提问时机,既需要教师敏于捕捉、准于把握,也需要教师巧于引发、善于创设。(一)从学生的思维状态捕捉最佳时机。1、当学生的思维发生障碍时,及时提问。学生的思维发生障碍的地方,往往是课文重点所在之处。在学生思维受阻时,教师要通过采用铺垫性、辅助性的提问,降低坡度,减小难度,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让学生自己去思考、探索知识,既能使学生深刻理解课文内容,又能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2、当学生的思

3、维产生“错位”时,及时提问。所谓思维“错位”,就是学生对课文内容在理解上的片面性,即模糊认识。教师在学生思维产生“错位”时,应采用反问或点拨性提问能引起学生反思,培养学生深入认识事物的本质,运用正确思维规律,全面辩证地看问题的能力。3、当学生思维缺乏深度时,及时提问。由于学生受阅历水平的限制,他们对问题往往缺乏深层次的思考,只停留在一般或浅层次的认识水平上,满足于一知半解。这时教师要及时发问,步步深究,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向纵深拓展。深究性的提问,有利于学生对教材的深探和理解,更有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提高思维水平。(二)在教材的精华处创设最佳时机。1、在内容的关键处提问。所谓关键处,是

4、指对全篇课文的理解有重要作用的地方或学生不易理解的词、句、段,抓住这些地方提问,可以牵一发而动全身,对理解课文、体会感情有重要作用。如学习詹天佑一文,抓住课文的中心句是学习全文的关键,教师围绕中心句设计了一系列的问题:全文的中心句是什么?“杰出”是什么意思?这句话是什么意思?课文围绕中心句写了哪些内容?重点写了什么?从哪些词句可以看出詹天佑是杰出的工程师?詹天佑的爱国思想表现在哪里?以上设计的一系列问题,都是围绕全文的中心句引发的,首先让学生读懂中心句,初步明确课文的中心,然后弄清围绕中心句所写的内容,使学生理清了文章的思路,同时又对学生进行了逻辑方面的训练,最后抓住关键词语,把握课文的中心。

5、2、在内容的变化处提问。内容的变化处往往是作者匠心独运之处,是读者发掘其内涵的关键之处,也是学生由于受知识、阅历的局限容易忽略之处。作为教师应抓住这一时机设疑激思,引导学生的理解向纵深拓展,如丰碑一文,作者在描写时运用了衬托的手法,抓住将军错怪军需处长的一系列细节,从侧面雕塑。在处理这一环节时,教师抓住将军的动作神态由“愣、抽、抖、怒”到“愣、湿润、举、敬”一系列变化,设计了这样的提问:将军两次发愣有什么不同之处?将军的动作神态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再读课文,进一步深入理解整个段落,弄清了将军的动作神态变化,是因为将军被军需处长的感人事迹所震憾。这样的思维过程使学生体会到军需

6、处长的那种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高贵品质。这样,学生不但深刻地理解了课文,体会了作者的思想感情,同时培养了用整体联系的观点思考问题的能力。3、在内容的空白处提问。作者写作时为了行文简洁,文章的节奏有起伏变化,或者因审美感受的需要,将文章的某一部分写得比较简略,给读者留下了思考的空间。如丰碑一文,有三处思维空间:有人告诉将军“这位冻僵的老战士就是军需处长”后,“将军愣住了,久久地站在雪地里。”他这时可能想些什么?军需处长牺牲前,坐在光秃秃的树干下想到了什么?当红军战士穿着军需处长发的棉衣走过这座晶莹的丰碑时,他们可能想到什么?说些什么?文章的这些空白之处,正是训练和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有利空间,组织

7、学生对其进行扩充和延伸想象,使概括叙述具体化,没有明示的内容多样化。更重要的是让学生的思维以此为源点,辐射式展开,深层次发挥,在充分理解课文的同时,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和思维的创新能力。二、讲究提问的形式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所谓学问就是学与问的融合,学而不问就难以长进。教师的提问要能增强学生的探索意识,引导学生主动地创造性地学习,因此,要注意提问形式的灵活性、多样性、新颖性。(一)激励式提问。促进学生智力和能力的发展是教育的根本宗旨。这种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内在动力,提问是激发学生认真探索的动力和关键。采用激励式提问能促使学生产生求知的

8、激情,探索的欲望,促进学生的创新思维,为学生自主发展创造机遇。(二)发散式提问。求异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采用发散式提问是培养学生求异思维的有效途径,采用发散式提问,教师要精心选择一些发散点,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不同切入点思考。由点发散,多向思维,可以锻炼学生思维的多元性、广泛性,也可以为某些创新提供契机。(三)创新式提问。心理学研究告诉我们:凡是因为好奇而受到奖励的儿童,一定愿意积极进行试验和探索,从而促进智能发展,产生创新欲望。课堂师生关系融洽,学生感到无拘无束,思维才会流畅,才会有创新的见解出现。(四)逆向式提问。思维习惯的束敷和思维定势的影响,是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发展的

9、最大障碍。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把握课文重点,突破定势,采用逆向式提问,引导学生从反向思维中进行新的探索,促使学生寻求与众不同的答案,发表独到的见解,有利于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发展。三、控制提问的“度”。课堂提问应遵循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思维发展规律、心理发展规律和语文教学规律,因此,要控制课堂提问的“度”,一是难易的“度”,二是时间的“度”。(一)控制提问难易的“度”。人们越来越认识到教学的重点应是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而不仅仅是学习和记忆事实。学生认知结构的形成,是一个由认识的低层次向认识高层次过渡和发展的过程,因此,课堂提问要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层层递进,促使学生的思维水平不断向高一级水平发展,

10、最终达到“跳起来摘桃子”的理想境界。如给颜黎民的信中有这样一句话:“至于看桃花的名所,是龙华,也有屠场,我有好几个青年朋友就死在那里面,所以我是不去的。”这个句子表达的意思比较隐晦,为帮助学生理解其中深刻的含义,可设计如下提问:鲁迅喜爱桃花吗?龙华既是看桃花的名所,鲁迅理应去看看,为什么不去呢?这几句主要表达了鲁迅怎样的感受?第一个问题引导学生从上下文找出有关词句,明确鲁迅是喜欢桃花的。第二个问题是启发学生理解的关键,引导学生理解不去龙华看桃花的原因。第三个问题深入追问,水到渠成,使学生理解这句话蕴含着鲁迅对死难烈士的深切怀念,对反动派罪行的强烈愤慨,表达了鲁迅爱憎分明的思想感情。如果省去前边

11、两个问题的铺垫和启发,直接问:这句话表达了鲁迅怎样的思想感情?就会把学生问“哑”,收不到理想的效果。美国教育家布鲁姆认为,学生的认知领域可分为识记、领会、应用、创造等几个层次,教师设计提问时应遵循由识记领会应用创造这一规律。如教聪明的公鸡一文,可设计三组问题,第一组:公鸡上门的原因是什么?狐狸见到公鸡讲了些什么话?公鸡是怎样回答狐狸的?这是一组记忆型问题,旨在引导学生了解熟悉课文内容,对课文进行整体感知,为下一步教学打好基础。第二组:公鸡凭什么战胜了狐狸?公鸡的心情有几次变化?你觉得狐狸怎么样?这是一组理解型问题,其目的在于引导学生抓住语言文字认真分析其实质,注重培养学生理解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12、第三组:公鸡在胜利之后会想什么呢?以后还会不会遇到狐狸呢?遇到了又会怎么办?狐狸后来发觉没有猎人会怎么想,怎么办?这一组问题是在学生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提出的,旨在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这三组问题紧密联系,层层递进,步步深入,促使学生的认知水平不断提高。(二)控制提问时间的“度”。研究表明,在课堂提问过程中,教师应该有两个最重要的停顿时间,即“第一等待时间”与“第二等待时间”。所谓“第一等待时间”,是指教师提出一个问题后,要等待足够的时间,不要马上重复问题或指定学生回答。因为学生答问需要一个较为复杂的思维过程才能完成。只有时间充足,学生对问题的思考才会深入,才会抓住要领,有条理的

13、作答,而短暂的思维时间,只能使学生浅尝辄止,停留在问题的表面上,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第二等待时间”是指学生回答之后,教师也要停顿足够的一段时间才能评价学生的答案。心理学家研究表明:迟延评价往往能促进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和深刻性,而过早的评价无论是肯定或是否定的,都会抑制学生的灵感和创造性。在教学中,把握提问时间的“度”要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而定。难度较大的思考时间长一些,反之则短一些。一般来说,提问之后,教师要以期待的目光注视全班学生,观察学生思维时的面部表情,待大部分学生脸上出现了自信得意的神色而举手时,提问的时机就成熟了。提问时间的把握还要看学生答问的具体情况,回答正确的、全面的,停顿时间就短一些,反之则长一些,教师在适当等待时,可随机问一下“是这样吗?”、“还有什么补充的?”以激励学生进一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