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学复习重点_第1页
茶学复习重点_第2页
茶学复习重点_第3页
茶学复习重点_第4页
茶学复习重点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一章概述一、名优茶概念1、名茶:一般来说,被社会公认的,有独特美观外形和优异内质的茶叶称为名茶。 作为名茶应满足的条件:外形独特美观,内质色香味优异;产地自然条件优越; 茶树品种优良; 有一定数量;符合食品卫生检验标准2、优质茶:茶叶中的优质产品,在同类商品中出类拔萃,品质上乘。二、名茶历史1、名茶的起源及发展名茶最早起源于贡茶。贡茶可追溯到公元前1066年前周武王时期。以后茶作为贡品逐渐推行,如:东晋元帝时,晋温桥上表贡茶千印,茗三百斤至唐朝,贡茶制度化,并出现名茶的记载。三、名茶分类及命名1、名茶分类-历史名茶:代代相传下来。如:西湖龙井、洞庭碧螺春。历史沿革恢复历史名茶:历史名茶,加工

2、工艺后失传重新恢复生产 女口:金奖惠 明茶、蒙顶甘露 etc。etc。-创新名茶:高桥银峰、南京雨花茶、永川秀芽名茶绿茶发酵程度黄茶青茶白茶-红茶黑茶炒青 烘青 -蒸青 濡形:如:龙井女口:蒙顶甘露、信阳毛尖 恩施玉露西湖龙井、六安瓜片 针形:南京雨花茶、华农绿针etc卷曲形:洞庭碧螺春、华农绒球。L条形:江西狗牯脑、蒙顶甘露圆珠形:泉岗辉白、涌溪火青 花枝形:保康菊花茶、婺源墨菊 远安鹿苑茶、蒙顶黄芽、霍山黄芽 安溪铁观音、武夷岩茶、冻顶乌龙、大红袍 白毫银针颠红、祁红、早白尖工夫红茶 云南普洱茶工艺分外形分etc。2、名茶命名名茶作为商品,它的命名有其内涵和外延。内涵:对名茶品质特征和文化

3、特征的认识,是产品整体概念的一个组成部分,有利于向消费者介绍产品特色。外延:利于产品宣传,提高知名度,利于保护市场,保障消费者的利益。名茶命名的特点:1)表达名茶品质特点: 包括:外形、色泽、滋味、香气、功效、制法等品质特点。如:外形:婺源墨菊、安化松针、云南女儿环。色泽:莫干黄芽、井岗翠绿、温州黄汤。滋味:蒙顶甘露 香气:昆明十里香、巴东真香茗 两个以上品质特点:黄山银沟、华农绿针、洞庭碧螺春。制法:涌溪火青功效:回春茶、美容茶、减肥茶2)显示地方特色:有强烈的地方、区域性 如:西湖龙井、庐山云雾茶、襄阳的隆中茶、余杭的径山茶。3)以茶树品种命名:在乌龙茶中常见。 如:铁观音、大红袍、武夷肉

4、桂、水金龟4)表现文化特色:表现历史背景或文化史实。 如:历史:文君绿茶、沫若香茗、宗教艺文天文5)借物喻名:普陀佛茶:瑞草魁:谷雨春、洞庭春遂昌银猴、竹筒香茶。第二章 名优茶形成条件一、生态环境茶树适生条件1、喜酸怕碱:茶树喜酸性土壤, PH4.56.51)原因:遗传特性根汁液含多种有机酸,对酸性缓冲力大茶树喜Al嫌Ca,碱性土活性 Al较少茶根系中一种菌根菌适宜酸性土2) 土壤指示植物:铁芒箕、杜鹃、马尾松、厥箕、油茶、杉木etc3)此外,土壤深厚、结构良好、有机质丰富。2、喜光怕晒:漫射光下生长良好,高山出好茶、遮荫3、喜暖怕寒:生长起点温度: 100C最适温度: 20300C;最低:-

5、60C (大叶种),12-150C (中小叶种)。大棚4、 喜湿怕涝:年降雨量:10001500mm ,月降雨量 100mm 以上。灌溉。二、茶树品种1 、良种的优越性:中国现有栽培茶树品种有 600 多个,国家良种有近 80 个。1 )丰产性2)优质性:化学成分丰富、芽叶持嫩性强、加工性好。3)适制性:化学成分及物理性状不同,适制性不同。如:龙井 43 号(中叶、毛少、纤细) :适制扁形名茶。福云 6 号(芽叶肥大、绒毛多) :适制银针类茶。福鼎大白(大叶、早芽、毫多) :适制卷曲形、条形名茶。 云南大叶种(多酚类含量高、大叶、色黄) :适制红茶。 铁观音、黄金桂:适制乌龙茶。4)抗逆性:抗

6、旱、寒、病虫害等。2、良种分类1)有性系良种:利用茶籽直接进行繁育的良种。? 优点:直接播种, 栽培技术简单, 在大面积建园中经济易行。 实生苗根系深, 抗旱、 寒能力强,适应环境能力强。? 缺点:经济形状杂,生长差异大,生育期不一,为管理、机采带来不便。采下的鲜 叶质量不一,较难加工。2)无性系良种:利用茶树营养体进行繁育的良种。? 优点:经济形状一致,便于管理及机采,提高劳动生产率。鲜叶品质一致,为加工 奠定了基础。缺点:苗木繁育技术高。 成苗运输不便。幼苗无主根,抗性差。3、良种的选择1)据茶树的适应性,选择适应性强、适应范围大的良种。2)据良种的适制性,选择所需的的良种。3)早、中、晚

7、良种合理搭配。4)适当扩大无性系良种的比例。良种例举: 绿茶良种:龙井 43 号:适制扁片性名优茶 福鼎大白:早芽、多绒毛、适应性广 白毫早、乌牛早:早芽、高产、抗性强。红茶品种:勐海大叶种:乔木、特大叶、早芽。 风庆大叶茶:乔木、特大叶、早芽。 宜昌大叶:小乔木、大叶、中芽。乌龙茶品种:铁观音:灌木、中叶、迟芽。 黄金桂:小乔木、中叶、早芽。红绿兼制: 福云 6 号:高产、抗性强。三、栽培管理1、茶园土壤管理: 要求土层深厚、土壤结构合理、有机质及养分丰富。1)土壤耕作改良 建园时深耕改土,清除园中障碍,重施有机肥。建园后合理耕作,以改善土壤结构:浅耕 (15cm )、深耕( 1530cm)

8、。2)土壤铺草覆盖;改良土壤理化性状(保水保温) ,提高土壤肥力,提高茶叶质、量2、茶树树冠管理1)优质高产树冠的条件: 树高适中:太矮,难达一定覆盖度和芽叶密度; 太高,降低了光合产物和矿质营养。中小叶种一般在 80cm 左右。 树冠宽大:一般在 130140cm ,树冠覆盖度在 85%以上。冠型:水平: 弧型:1)优质高产树冠的条件: 分枝结构合理:分枝层次多而清楚,骨干枝粗壮且分布均匀,生产枝健壮而茂密。叶层厚度适当: 单位土地面积上叶面积之和 叶面积指数 =单位土地面积 一般中小叶种叶层厚度要求在 1015cm ,叶面积指数在 34 为宜。 2)茶树树冠培养 幼龄茶树的定型修剪:一般三

9、次。促进分枝,构建树冠。 成年茶树的轻修剪和深修剪:修整树冠面,促进芽叶密、壮。 衰老茶树的重修剪和台刈:复壮、更新树冠。3)合理采摘 标准采:名优绿茶、黄茶:细嫩采,芽头、 1 芽 1 叶初展、 1 芽 1 叶, 名优红茶: 1 芽 2、3 叶。1 芽 2、 3 叶。名优乌龙茶:开面采:顶叶开展约八成时,采下带驻芽的 适时采:分批及时采。留叶采,采养结合。3、水肥管理 1)茶树必须的营养元素 大量元素(9 个):C H、0、N、P、K、Ca、Mg、S 微量元素( 7 个): Zn、 Fe、 Cu、 Mn 、 Mo 、 Cl、 B 2)施肥原则:有机肥为主,无机肥配合施用。 重施基肥,分施追肥

10、 平衡施肥,优先解决限制茶树产量和品质的最小养分。N: P: K:绿茶:34: 1: 1 红茶: 3: 2: 1 掌握肥料性质合理用肥。3)水分管理 由于采摘,茶树需水量大。需适时灌溉,如:滴灌、喷灌。四、加工技术 良好的鲜叶质量是名优茶形成的基础,精湛的加工技术是名优茶形成的关键。 例:名绿茶的杀青、做形;名红茶的发酵; 名乌龙的摇青技术等。第三章 鲜叶、鲜叶化学成分1 、水分:占鲜叶总重量的 7578% 影响因子:嫩度、芽叶生长部位、季节、气候、管理、品种等。 与茶叶质的关系:是制茶措施制定的主要依据。2、茶多酚:占干物总重量的2035%-儿茶素 简单儿茶素 儿茶素(C) 没食子儿茶素(G

11、C) 茶素没食子酸脂(CG) 酯型儿茶素一多酚类L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GCG)酚酸类花黄素类(黄酮醇) 花青素类(羟基-4-黄烷醇类) 影响因子:季节、嫩度、品种等 与茶叶品质的关系:制茶措施的制定;参与茶叶滋味和色泽品质的形成。3、芳香物质:占干物的 0.030.005%。分类:碳氢化合物、醇类、醛类、酮类、酯类、内酯类、酸类等 影响因子:品种、环境、季节、栽培、加工技术等。与茶叶品质的关系:制茶措施的制定;香气品质的形成。4、色素:占干物 0.240.85%分类:脂溶性色素:叶绿素、叶黄素、胡萝卜素水溶性色素:黄酮类、花青素、多酚类的氧化产物(茶黄素、茶红素、茶褐 素)影响因子:品种、环

12、境、季节、栽培、加工等与茶叶品质的关系:5、酶类分类:水解酶、磷酸化酶、裂解酶、氧化还原酶、移换酶、同酚异构酶等。 与茶叶品质的关系:制茶措施的制定。6、氨基酸、蛋白质氨基酸:含量24%,特有氨基酸是茶氨酸。蛋白质:含量12% (水溶), 影响因素:品种、栽培、嫩度、气候等。7、糖类:含量:2030%分类:单糖:葡萄糖、甘露糖、半乳糖、果糖、阿拉伯糖等 双糖:麦芽糖、蔗糖、乳糖等 多糖:淀粉、纤维素、果胶、脂多糖等 与茶叶品质的关系:参与滋味和香气品质的形成&其它:咖啡碱、维生素、无机物 咖啡碱:含量35%,构成茶汤滋味物质。维生素:含量:0.61.0%。组成:水溶性: Vc、B1、B2、B3

13、、B11、B5、肌醇等脂溶性:维生素A、D、E、K等品种、环境、栽培措施不同,鲜叶的化学成分及物理性状,如:芽叶的形状、叶质软 硬、叶片厚薄、绒毛多寡、色泽等都不一样,需据品种的这些特性,加工相适应的名茶。无机成分:含量:47%组成:水溶性部分:如 P、K,与茶叶品质呈正相关。水不溶性部分:如 Ca、Mg、Mn、Fe等。二、鲜叶物理性状1、嫩度:指鲜叶老嫩程度,是评定鲜叶质量的主要依据。茶类要求:名优绿茶:芽头、一芽一叶或一芽二叶初展 普通茶:一芽二、三叶 乌龙茶:形成驻芽的 1 芽 24 叶 边茶:成熟的新稍。2、匀度:指鲜叶理化性质的均匀程度。与制茶技术的关系:影响杀青、做形工艺;干茶质量。如何保持鲜叶匀度?严格按标准采摘。3、新鲜度:保持原有理化性状的程度。与制茶技术的关系:影响内质和外形色泽。如何保持?采摘:正确 运输:及时、防紧压、防爆晒、防机械损伤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