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乡村建设相关资料_第1页
美丽乡村建设相关资料_第2页
美丽乡村建设相关资料_第3页
美丽乡村建设相关资料_第4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美丽乡村建设的几点共同经验1.政府主导,社会参与政府主导主要体现在组织发动、部门协调、规划引领、财政引导上,形成整体联动、资源整合、 社会共同参与的建设格局。 政府主导不是政府包办一切, 美丽乡村建设要形成多元参与机制。美丽乡村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各部门整体联动,各负其责,形成合力。2.规划引领,项目推进从实践来看, 注重规划引领, 并通过项目形式进行推进,是美丽乡村建设的一条重要经验。首先,美丽乡村建设规划做到统筹兼顾、城乡一体。编制美丽乡村规划要坚持“绿色、人文、智慧、集约”的规划理念,综合考虑农村山水肌理、发展现状、人文历史和旅游开发等因素,结合城乡总体规划、产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规

2、划、基础设施规划和环境保护规划,做到“城乡一套图、整体一盘棋”。其次,做到规划因地制宜。第三,尊重群众意愿。第四,注重规划的可操作性。为了把规划蓝图落地变成美好现实, 就必须把规划内容分解成定性定量的具体内容, 转化成年度行动计划,细化为具体的实施项目。3.产业支撑,乡村经营美丽乡村建设必须有产业支撑。在美丽乡村建设的产业发展中体现乡村经营的理念,通过空间改造、资源整合、人文开发,达到美丽乡村的永续发展。譬如,永嘉县发挥本地生态、旅游、“中国长寿之乡”品牌等资源优势,大力推进农业 “两区”建设,重点发展现代农业、休闲旅游业和养生保健产业,促进农村产业发展。美丽乡村建设四大基本表征。内涵特征:集

3、中体现在 “环境美 ”、“生活美 ”、“产业美 ”、“人文美 “。其中,“产业美 ” 是美丽乡村的前提, “生活美 ”是美丽乡村的目的, “环境美 ”是美丽乡村的特征,“人文美 ”是美丽乡村的灵魂。创建目标:根据农业部 2013 年 5 月下发农业部 “美丽乡村 ”创建目标体系 ,“美丽乡村 ”目标体系分总体目标和分类目标。总体目标:以发展农业生产、改善人居环境、传承生态文化、培育文明新风为途径,构建与资源环境相协调的农村生产生活方式,打造 “生态宜居、生产高效、生活美好、人文和谐 ”的示范 典型,形成各具特色的 “美丽乡村 ”发展模式,进一步丰富和提升新农村建设内涵,全面推进现 代农业发展、

4、生态文明建设和农村社会管理。分类目标:从产业发展、生活舒适、民生和谐、文化传承、支撑保障五个方面设定了 20 项具体目标,并将原则性要求与约束性指标结合起来。1 产业发展型模式概述:主要在东部沿海等经济相对发达地区特点 :产业优势和特色明显,农民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发展基础好,产业化水平高,初步形成 “一村一品 ”、“一乡一 业 ”,实现了农业生产聚集、农业规模经营,农业产业链 条不断延伸,产业带动效果明显。典型案例:江苏省张家港市南丰镇永联村2 生态保护型模式概述:主要是在生态优美、环境污染少的地区特点:自然条件优越,水资源和森林资源丰富,具有传统的田园 风光和乡村特色,生态环境优势明显,把

5、生态环境优势变 为经济优势的潜力大,适宜发展生态旅游。典型案例:浙江省安吉县山川乡高家堂村3 城郊集约型模式概述:主要是在大中城市郊区特点:经济条件较好,公共设施和基础设施较为完善,交通便捷, 农业集约化、规模化经营水平高,土地产出率高,农民收 入水平相对较高,是大中城市重要的“菜篮子 ”基地。典型案例: 上海市松江区泖港镇4 社会综治型模式概述:分布主要在人数较多,规模较大,居住较集中的村镇特点:区位条件好,经济基础强,带动作用大,基础设施相对完善。典型案例吉林省松原市扶余市弓棚子镇广发村5 文化传承型模式概述:分布 主要在具有特殊人文景观,包括古村落、古建筑、古民居 以及传统文化的地区特点

6、:乡村文化资源丰富,具有优秀民俗文化以及非物质文化, 文化展示和传承的潜力大。典型案例: 河南省洛阳市孟津县平乐镇平乐村6 渔业开发型模式概述: 分布 主要在沿海和水网地区的传统渔区特点:产业以渔业为主,通过发展渔业促进就业,增加渔民收入, 繁荣农村经济,渔业在农业产业中占主导地位 。典型案例:广东省广州市南沙区横沥镇冯马三村7 草原牧场型模式概述:分布 主要在我国牧区半牧区县(旗、市 ),占全国国土面积的40% 以上。特点 :草原畜牧业是牧区经济发展的基础产业,是牧民收入的主要来源。典型案例:内蒙古锡林郭勒盟西乌珠穆沁旗浩勒图高勒镇脑干哈达嘎查8 环境整治型模式概述: 分布 主要在农村脏乱差

7、问题突出的地区特点:农村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环境污染问题,当地农民群 众对环境整治的呼声高、反应强烈。典型案例广西壮族自治区恭城瑶族自治县莲花镇红岩村9 休闲旅游型模式概述: 分布 主要是在适宜发展乡村旅游的地区特点:旅游资源丰富,住宿、餐饮、休闲娱乐设施完善齐备,交 通便捷,距离城市较近,适合休闲度假,发展乡村旅游潜 力大。典型案例:江西省婺源县江湾镇10 高效农业型模式概述: 分布 主要在我国的农业主产区特点:以发展农业作物生产为主,农田水利等农业基础设施相对 完善,农产品商品化率和农业机械化水平高,人均耕地资 源丰富,农作物秸秆产量大。典型案例:福建省漳州市平和县三坪村建议与对策一要科

8、学规划村庄布局。 科学合理的规划和有效的规划实施举措,是 美丽乡村建设的基础。按照 “生活宜居、环境优美、设施配套 ”的要 求,充分听取群众意见、衔接配套其他规划, 科学制定村庄布局规划和村庄建设规划, 细化区域内生产、生活、服 务各区块的生态功能定位,做好村点有机串联、彰显整体风貌,加强沿线环境整治、景观设计,做到空间布局优化、 功能定位合理、梯次衔接有序、实施落地可行。二要培育特色主导产业。把产业发展作为建设美丽乡村的着力点,根据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游则游的原则,大力发展设施农业、生态 农业、生物农业、休闲农业等各具特色的村级主导产业,着力打造精品产业,全面提升产业层次。三要完善基础设施

9、配套。 深入实施农村联网公路、农民饮水安全、农村电气化等工程建设,促进城乡公共资源均等化。统筹建设农村社区 综合服务中心,健全农村文化、体育、卫生、培训、托老、通讯等公共服务。完善农村垃圾处理、污水治理、卫生 改厕等环保设施。四要大力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 开展沿路沿线、村庄外围和内部的环境综合整治,成片连村推进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治理, 建立健全 “户集、村收、 镇运、县(区)处理 ”的城乡垃圾收运体系,使农村环境明显优化。大力开展清洁能源大推广行动、农村污染大治 理行动、乡风文明大提升行动,促进农村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和居民卫生健康意识不断提高。五要建立多元投入机制。要有效整合各项涉农资金,加

10、大资金整合力度,充分发挥财政资金 “四两拨千金 ”的作用。按照 “谁投资、谁经 营、谁受益 ”的原则,鼓励不同经济成分和各类投资主体以独资、 合资、承包、租赁等多种形式参与农村生态环境 建设、生态经济项目开发。支持民间资本以 BT 、BOT 等形式,参与农村安全饮水、污水治理、沼气净化等工程建设。 同时,积极鼓励和引导农民群众投资捐资、投工投劳,充分发挥农民群众在 美丽乡村建设 中的主体作用。六要以建管并举促进 美丽乡村建设 。 一方面要立足于改变村容村貌,通过规划引导和环境整治,实现村庄布局更加合理,村容村貌更加优美。另一方 面,要注意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充分体现他们的主体

11、地位, 积极做好宣传工作,引导农民树立 自觉维护乡村良好生态与环境的习惯,并建立起一系列巩固和提升环境质量的长效管理机制,从根本上改善农村的 生产生活与生态环境。七要以点带面分步推进。 通过开展美丽乡村示范村创建活动, 为全面推进 美丽乡村建设 创造经验,提供路径。八要加强组织领导。 要建立明晰化的责任机制,明确分工、整合资源、聚焦重点、合力推进。要围绕 美丽乡村建设 目标,加强督查考 核力度,促使 美丽乡村建设各项计划、指标任务逐一落实。在建设中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亟待解决的困难和问题,值得我们认真审视和思考。(一)集聚合力是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动力源泉。建设美丽乡村, 群众是主体,但是部分

12、群众 “等、靠、要 ”思想严重,存在 “政府热,群众冷”、“干部干,群众看”的现象;部分包抓部门和乡镇有畏难情绪,工作主动性不强,没有真正形成齐抓共管、合力共建的良好局面。因此,我们要把提高认识、统一思想、 形成合力作为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动力源泉和坚实基础,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让美丽乡村建设的实际成效真正触动干部群众思想,共同携手快速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同时,要在全社会凝聚加快美丽乡村建设的共识,争取社会各界和各方力量, 支持全区的美丽乡村建设, 把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作为全区的一大亮点工作来抓,由点到面,全面推开,一抓到底,抓出成效。(二)坚持标准是美丽乡村建设取得实效的基本要求。美丽乡村建设不

13、是单一的乡村美,站在建设美丽中国的层面来看,要有更高的标准、 更高的质量、 更高的要求, 至少要达到 “六美 ”,即 “思想美、班子美、产业美、村容美、设施美、生态美”。思想美,就是要教育引导群众争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 ”新型公民,充分认识美丽乡村建设的重大意义,不断发扬自力更生、 艰苦奋斗的延安精神, 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建设美好家园。班子美,就是要选优配强村 “三委会 ”班子,特别是 “一把手 ”要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为加快 “六美 ”建设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产业美,就是要因地制宜抓好现代物流、文化旅游、商贸服务等产业转型升级,继续发展好山地苹果、 大棚蔬菜和畜

14、牧养殖三大主导产业,为农民增收致富、建设美丽家园奠定坚实的经济基础。村容美,就是要继续坚持“两条线 ”齐头并进,一方面深入开展村容村貌整治,彻底根治脏乱差,做到院落整洁、色调统一;另一方面大力推广坡屋顶改造,做到既美观大方,又安全实用。设施美,就是要不断完善休闲广场、文体设施、村民院落硬化和村内道路、厕所和垃圾台建设,让群众吃上干净清洁的自来水,享受到更加完善的公共服务。生态美,就是要严格落实封山禁牧政策,继续加强林木管护,及时补植补栽, 坚决查处乱砍滥伐、 乱采滥牧和破坏生态植被行为,全力打造绿色宜居的美丽家园。(三)筹集资金是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根本保障。(四)建章立制是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有

15、效办法。美丽乡村建设是一项长期性的艰巨任务,一半靠建设,一半靠管理和维护,如不建立健全配套的长效机制,必将陷入“治理 反弹 再治理 ”的怪圈,也很难保障美丽乡村建设取得扎实的成效。关于开展美丽乡村示范村建设活动意见总体目标围绕苏南现代化示范区建设,以全面推进新型城镇化为契机,不断优化镇村发展布局,以产业结构调整、 生态文明建设为抓手,加快构建农村经济和生态环境融合发展新格局,以推进强村富民为目标,不断创新农业农村发展体制机制,使改革发展成果惠及更多的农民群众,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物质与文化共同进步、生产与生活同步提升。通过三年努力,全区打造省级美丽乡村建设示范村3 个以上、市级美丽乡村示范村

16、12 个,形成美丽乡村风景线3 条,促进农村环境、产业发展、人文特色融合发展,加快实现武进农业更强、农村更美、农民更富的发展目标。建设标准紧紧围绕“村庄秀美、环境优美、生活甜美、社会和美、有农游特色”(以下简称“四美一特色”)的建设标准,对照江苏省美丽乡村建设示范指导标准,各相关村要挖掘潜力创出特色,创新机制增添活力,协调发展增强实力,强村富民彰显实效,不断丰富美丽乡村建设内涵。具体标准为:村庄秀美(25 分 )。结合村域自然地形,依托山水资源,精心设计载体, 在村庄主要出入口设有地方特色与标志性的标识,路牌村牌、 旅游标识规范有序。村庄整体建筑布局协调, 风貌各异, 充分体现自然地理和历史人

17、文特征。核心区域内村庄无破败空心房和违章建筑, 废弃住宅、 闲置宅基地得到合理整治, 电力、电信、 有线电视等线路架设整齐有序,建筑物外观整洁、协调。 古民居、古建筑、古树木等自然和历史文化遗存得到较好保护和利用。沟渠路林田综合整治,田园风貌良好。环境优美 (30 分 )。村域路网布局合理,主次分明, 村内主干道达到农村四级公路标准,居住区道路贯通,基础设施配套。有特殊功能(如乡村旅游 )村庄的停车场应在村庄周边集中布置。村庄给水、排水系统完善,自来水入户率100% ,生态户厕比例 98% 以上,村内生活污水全面实施有效收集、处理,其中,核心区域内村庄实现雨污分流。建有公厕3座以上,达到或超过

18、三类水冲式标准。合理布置垃圾箱( 桶 ),并与村庄风貌协调。绿化景观乡土自然、四季有绿、季相分明,建有1处以上公共绿地或小游园,村庄绿化覆盖率35%以上,达到省级绿化示范村建设标准。村域内工业污染有效治理,农业面源污染有效控制,道路宽畅整洁、河塘水体清洁、坡岸自然生态、滨水绿化美观。村内无乱搭乱建、乱堆乱放等现象,畜禽封闭养殖、棚舍规范,环境卫生长效管理机制健全。生活甜美 (15 分) 。农业规模经营面积比重85% 以上,农户加入各种专业合作社比重达到 95% 以上,劳动力就业层次不断提升,创业农户比例稳步增长,集体资产股份量化,农民按股分红。城乡统一的社会保障制度完善,养老保险、医疗保险、老

19、年人意外保险均实现全覆盖。 合理设置小游园、 文化健身广场等公共活动场地,形成“ 10 分钟健身圈” 。建成高标准村级综合公共服务中心,建筑面积600平方米以上,全面实行“晋档升级”,全面提升“一站式”便民服务的内涵和水平,形成“15分钟便民服务圈”。积极实施电子政务网络农村延伸工程,宽带入户率达到60% 以上,组建农民文化活动团体,定期进行文化展示活动,村民文体活动丰富多彩。社会和美 (10 分) 。村级班子团结有力,群众满意度达到98% 以上,“四有一责”建设达到区级以上示范村标准。“道德讲堂”活动持续开展,各类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有声有色, 达到区级以上文明村或和谐社区。定期开展党务、

20、 村务、财务“三务” 公开,农村“三资”管理信息化、规范化。村民有良好的生态文明素养,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处理,自觉遵守包括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在内的村规民约。社会风清气正,农村治安状况良好。有农游特色(20 分 )。依托现有的特色产业、山水资源、 田园风光和人文传统以及周边的景点景区,建有富民合作社等发展载体,利用民间资本连片种植具有采摘、观赏等休闲功能的林果或花卉苗木500 亩以上,基本形成“一村一品”特色专业村,开发建设农家乐或休闲农庄,吸引游客与自然景观零距离接触,并提供游客选购的优质农产品或精美的手工制品。 积极创建省四星级乡村旅游点,建有若干农耕文化或农业旅游观光体验项目,开设游客接待中

21、心,组织推介活动,创建旅游品牌,全年吸引游客5 万人次以上,乡村旅游业年收入300 万元以上。美丽乡村建设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一是建设资金不足。 美丽乡村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 涉及到方方面面, 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现在向上申报项目,争取了省、市、县财政资金支持,其余部分主要靠镇、村投入,由于我镇、村级经济实力有限, 难以保证在美丽乡村建设中有较大的投入, 这直接影响到了工作的进展。二是村庄规划有待完善。 美丽乡村建设规划要与当地的生态、 文化、产业相结合, 但规划中重视基础设施建设, 环境卫生整治、 公共服务设施建设, 在挖掘村庄自然、 历史人文和产业元素上还有待加强,更没有突出鲜明特色的村

22、庄文化。三是认识不深。部分干部群众强调客观的多,大胆创新的少。强调村庄美化、硬化、亮化、等硬件的多, 强调乡风文明的少。 有的群众在村庄整治改建中涉及厕所、 房前屋后的环境等问题时, 总是拖进度; 引导农民崇尚科学、 抵制迷信、 移风易俗、 破除陋习等方面缺乏力度,农村文化生活单调,健康文明的农村新风貌尚未形成。四是建设标准有待提高。 美丽乡村建设工作主要停留在拆旧拆破、 立面出新层面, 建设工作的内涵还不深入。基础设施大多没有同步建设、及时配套,特别是绿化、美化、亮化、污水处理、垃圾无害化处理等推进不到位。建议:1、因地制宜、完善规划。科学规划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要把规划摆在美丽乡村建设

23、工作的首要位置,坚持先规划、后施工。一是要凸显个性设计。* 村美丽乡村规划结合村村地理区位、资源禀赋、产业发展、村民实际需要等,对村庄进行梳理分类,实施差异化指导, 坚持个性化塑造, 充分挖掘地方特色, 营造田园风光与乡土风情,努力打造我县美丽乡村的品牌和特色。二是要突出产业支撑。把环境改善与资源开发相结合,做大、做强、做优特色产业,带动村集体经济发展,促进农民创业增收。 三是要稳步推进。 从农民群众反映最迫切、最直接、最现实的环境卫生整治和村庄道路等基础设施配套入手,按照“富规划、穷实施 ”的原则,实事求是地制订实施计划,并逐步引导农民建房向集中居住点集中。2、整合资源、加大投入。美丽乡村建

24、设必须整合资源,形成合力。一是注重财政引领。结合县政府美丽乡村建设以奖代补政策,发挥政府引导作用, 切实加大对建设工作的投入。二是激发部门活力。 深入开展县直部门结对帮促美丽乡村建设工作。各联系部门要积极参与*村的建设工作, 全力为该村提供物质和财力支持。三是整合各项资源。 对国家农业项目、土地整治、小农水、农业综合开发、“一事一议 ”、农民创业增收等各项涉农资金,建立统一的协调机制,保证资金使用统一有序,集中投入,真正实现做一个、成一个。四是开展市场运作。坚持市场导向, 建立多方筹资, 共建共享的投入机制,引导企业等社会资本积极参与美丽乡村的建设,实现互惠互利,合作共赢。五是发挥主体作用。动

25、员村民自筹一点,鼓励在外经商、工作或亲属捐赠一点,支持家乡建设。3、建章立制、长效管理。俗话说三分建、七分管,要使村庄环境管理逐步走上制度化、规范化轨道, 建立美丽乡村管理的长效机制。一是尽快出台村保洁员的管理考核办法。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做到有章可循;二是加大监督和处罚力度。与村民签订“门前三包、门内达标 ”责任书,对乱倒垃圾、违反有关规定者给予警告或经济处罚。建立环境卫生巡查和评比制度, 加强工作督查和通报并严格奖惩。三是适时出台村保洁员的保障办法。按照财政拨一点,镇财政拿一点,村民自筹一点的办法筹措保洁员工资,确保队伍的稳定。4、深入宣传、营造氛围。广大农民是美丽乡村建设的主体,因此,

26、美丽乡村建设离不开农民的积极参与。要通过电视、广播、报纸、宣传标语、村庄整治新旧照片对比等形式,开展声势浩大的宣传发动工作, 使广大群众更直接、 更生动地感受到建设所取的成效和带来的实惠,从而更自觉、更主动地投入到美丽乡村建设中去。六、 “中国美丽乡村”建设的工作难点1 产业培育的效果不明显。通过一年的创建,全县基础设施建设有了较大的完善,村庄面貌进一步美化,农村群众的生活观念和精神状态有了明显的提升,但在产业发展上,虽然有一些村通过 ?美丽乡村 ?建设,大力发展生态旅游、打造村级工业平台、发展家庭工业,有效的推进了建设与发展的互促共进,但还未形成全面性的示范作用,农村产业的发展没有取得质的提

27、升。当然这主要是因为工作还处在开展初期,产业的培育还未有明显的成效,这也是我们下步工作的重点。2、建设融资的渠道不够宽。当前,美丽乡村的建设资金主要靠县、镇、村与农民的投入,虽然有一部分民间资本的项目投入和上级部门的项目补助,但所占比例还不高。下步我们还要在拓展融资渠道上下功夫。一是向上争取省市对 ?三农 ?项目的财政补助;二是鼓励引导企业与所在村的合作共建,互利互惠;三是创新农村金融,引导金融资本进入新农村建设;四是盘活农村资源(如土地),实现农村资源的整合优化。3、品牌经营的力度不够大。安吉的美丽乡村建设,不仅仅是新农村建设的一个有形载体,更是我县今后实现产业转型的重要手段和主打品牌。从

28、08 年开展以来,我县的美丽乡村建设已有了一定的知名度,但在如何利用品牌发展安吉经济方面考虑的不多,力度不太,成效也不明显美丽乡村编制指导思想和原则标准的编制以“十八大”精神、“五位一体”思想和“中央农村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为导向,紧扣建设美丽乡村的主体目标及内涵,强调以人为本,体现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形成了以“五位一体”为主要建设内容,以“规划布局科学、村容整洁、生产发展、乡风文明、管理民主,且宜居、宜业,可持续发展”为美丽乡村的主要创建目标。一合理参照国家政策,注重普适性美丽乡村是新农村建设的升级版。标准的编制紧密贴合“十八大”、“中央农村经济工作会议”、“农村人居环境改善”、2014 中央一

29、号文件、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等重要会议和重要文件的精神和建设任务。标准的技术内容充分体现经济建设、政治建设、 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建设的五位一体协调发展的思想。 标准规范性引用文件及各条款内容应与国家及行业现行政策、法规、规划、标准、意见中的规定和要求相一致和相协调。能参考国家政策要求、 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的, 尽量等同引用; 需要综合统筹权衡的,应尽量体现全面性。二充分借鉴地方经验,注重实用性以浙江省地方标准美丽乡村建设规范、福建省地方标准美丽乡村建设指南为基础,参考安徽美好乡村建设、余庆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建设、广西、海南等现有相关地方标准、地方标准规范,充分借鉴各省美丽乡村建设的成功经

30、验,综合考虑各地差异性,提练共性部分,确定标准内容框架和核心技术。三定性与定量相结合,注重兼容性美丽乡村的建设不应一而化之, 应彰显各乡村自己的特色, 应按照乡村的自然禀赋、 历史传统和未来发展的要求, 发挥自身优势, 挖掘深厚底蕴, 最大程度地保留原汁原味的乡村文化和乡土特色。 因此,本标准采用定性要求与定量指标相结合方式,规范美丽乡村建设的技术要求及目标。 用定性方式明确美丽乡村的建设内容、总体原则和基本要求, 就美丽乡村的建设给予方向性指导, 以预留乡村发展的自由空间,适应不同村庄的发展情况,使美丽乡村建设更明晰, 并对相应的建设内容提出具体的技术依据;而对生态环境、 安全等基本的指标及

31、重要指征项目进行量化, 统一规范, 就美丽乡村的建设给予目标性引领。起草标准中的定量指标时应充分考虑全国各地的水平差异,遵循保住底线并适当超前的总体要求。一些指标要体现最大公约数, 要保底线, 特别是与各地自然要素直接相关的生态环境指标,以环保部生态村标准的最低要求为基准。、农村整治建设的典范,注重引领性以美丽乡村建设的总体目标和要求为基础,美丽乡村是新农村的升级版,是打造先进农村和精品村的过程, 因此,美丽乡村的要求应高于一般的农村建设水平,标准应以 “美丽乡村代表农村整治建设的典范” 为整体基调, 在村的经济基础、 基础设施基础及集体经济等方面提出了一定的要求,并在技术要求、指标设计时在结

32、合全省美丽乡村建设水平的基础上,充分考虑了时间延展性,注重引领性。、是通则性标准,应以覆盖美丽乡村建设各环节的标准为具体补充美丽乡村建设是一项庞大的系统性综合工程, 涉及方方面面。 美丽乡村建设指南以技术性、指南性为基础,注重方向性、指导性和原则性,只是一个通则性的标准,可因地制宜,在本标准基础上制定完善覆盖美丽乡村建设各环节的标准, 对具体环节提供更具针对性的技术指导,如美丽乡村建设评价等。常山县美丽乡村建设实施方案自 2011 年启动美丽乡村建设以来,在全县上下的共同努力下,我县美丽乡村建设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为进一步深化美丽乡村建设,实现“点更亮、面更广”,根据“共建生态家园、打造美丽乡村

33、”行动要求,制定本实施方案。一、指导思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以提升农民生活品质为核心,以创建省级美丽乡村先进县为目标,在深入开展农村水环境整治的基础上,坚持点、线、面相结合,全力打造美丽乡村风景线、示范村、“六美”乡村,彰显常山新农村建设亮点,提升全县美丽乡村建设整体水平。二、目标任务按照“串点成线、连线成片、整体推进”的要求,大力开展“六化六美”乡村建设,全力打造村点出彩、 沿线美丽、 产业精美的宜居宜业宜游的生活家园、市民休闲旅游乐园。 到 2014年底,建设 10 个左右可看可学可借鉴的示范村,完成3 条美丽乡村风景线建设,谋划建设胡柚景观大道,力争创建省级美丽乡村先进县。面上,以

34、实行申报审批制为原则,在2014年的治水示范村和重点村中,大部分村完成“六美”单项创建,同时打造一批美丽乡村;在2015 和 2016 年度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实施村中,力争有美丽乡村创建成功,同时部分村完成“六美”单项创建。三、基本原则(一) 规划指导原则。结合县域总体规划、村庄布局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科学编制美丽乡村示范村和风景线建设规划,细化美丽乡村行动点、线、面的区域布局和功能定位。(二)因地制宜原则。立足经济社会发展实际,顺应发展变化趋势,注重生态环境保护,挖掘各村文化内涵,在此基础上彰显常山整体以及区域的风格和特色。(三)分类推进原则。坚持梯度培育,分类制定推进计划,明确年度建设

35、目标,有序推进美丽乡村示范村和“六美”乡村创建,确保取得实效。四、建设标准按照净化、洁化、绿化、亮化、美化、序化“六化”和环境秀美、布局优美、产业精美、生活富美、服务完美、社会和美“六美”要求,深入开展农村水环境整治,突出抓好重要节点建设,进一步优化村庄建设布局,通过扮靓“景”做亮“点”,凸显村庄特色。(一)夯实农村环境基础,建设环境秀美乡村。把环境秀美乡村创建作为“六美”乡村建设的工作重点,深化村庄环境整治,大力实施水环境治理、养殖污染治理、户厕改造、村道硬化等项目。积极创建市级生态村,深入实施农村清洁工程,开展庭院、道路、河道、村庄综合保洁工作。 大力开展村道沿线、 水体沿岸、 活动场所、

36、 农户庭院、 房前屋后的绿化、 美化、净化、洁化工作, 鼓励种植香樟、 桂花、胡柚等乡土树种, 抓好安置点和新建房的 “赤膊墙”粉刷和生活污水设施建设。(二)推进村庄建设规划,建设布局优美乡村。加强村庄规划建设管理,结合“三改一拆”工作,有序推进危旧房改造,拆除村内破旧房和违法建设,着力打造“无违建”村。加快空心村整治,推动农民建房整齐有序、布局合理,积极引导农民到安置点、安置区建房,促进人口向中心镇(村)聚集。(三)彰显乡村特点特色,建设产业精美乡村。加快发展现代农业,以粮食生产功能区、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为平台, 促进农业规模化、 标准化和产业化经营。 鼓励和引导农民从事来料加工、 农家乐等二

37、、 三产业, 大力发展 “一村一品” 、家庭农场、 乡村休闲旅游等特色产业。(四) 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建设生活富美乡村。扎实推进低收入农户收入倍增计划、异地搬迁和农民素质提升等工程,完善土地流转机制,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盘活和经营好房屋、山场、林地等集体资产,探索建立宅基地收储和管理等制度,发展物业经济,实现村级集体经济较快增长。(五) 改善农村公共服务,建设服务完美乡村。统筹推进农村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建设,建成集管理、教育、服务、活动等功能为一体的农村服务中心,加速构建公共服务体系。促进社会事业均衡化发展,大力实施农村公路联网、农村饮用水安全等工程项目,切实完善农村文化教育卫生设施。推进社保救助

38、广覆盖,积极组织实施新农村合作医疗、居家养老服务和银龄互助、农村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等制度,做到低保对象应保尽保、被征地农民即征即保。(六)加强基层民主管理,建设社会和美乡村。深入实施 “三民工程” 标准化建设, 坚持“三个一” 村级工作运行机制。 扎实开展基层组织建设工作,不断提升村级组织和干部的社会管理能力。 切实抓好平安维稳工作, 不断完善基层网络建设和社会矛盾纠纷协调处置机制,深入推进“平安村”、“法治村”建设,逐步实现平安维稳长效化。五、建设任务(一)建设美丽乡村风景线。按照“整线(片)统一规划、点线面有机结合、区域一体化建设”的要求,紧密结合沿线产业、生态等资源禀赋,大力推进沿线河道清

39、理、道路绿化、垃圾处理、污水治理、景观设置、墙面美化等环境综合整治。一是中国观赏石艺术长廊:依托青石镇丰富的花石、 青石资源, 加快推进中国观赏石博览园建设、砚瓦山观赏石市场改造和道路沿线市场整治, 建设青石镇砚瓦山村至青石镇大塘后村的中国观赏石艺术长廊,带动周边村庄和农户发展集生产、加工、销售、休闲旅游一体的石产业经济。二是乡村休闲旅游长廊:依托黄冈农家乐、长风渔庄以及“月亮湾”(原溪东村)的生态资源,建设G205 金川街道徐村村至何家乡长风村的乡村休闲旅游长廊,打造省级农家乐特色区块和具有地方特色的渔家乐一条街。三是生态农业示范长廊:依托现代农业园区、彤弓山历史文化村等资源,建设“上红线”

40、 球川镇后弄村至同弓乡彤弓山村的生态农业示范长廊,带动周边村庄及农户大力发展旅游观光、农家乐体验游、水果采摘游。同时,谋划建设胡柚景观大道。(二) 打造美丽乡村示范村。高标准建设美丽乡村,以水环境治理为基础,大力推进村庄环境综合整治, 主导产业转型提升, 特色文化培育发展等项目建设,进一步夯实农村基础设施,美化村庄面貌、 改善人居环境、 带动村庄社会经济全面发展,促进农民增加收入,提高农民生活品质。美丽乡村示范村实行“推荐申报、竞争建设、动态管理”,县里推荐10 个村优先申报(“中国观赏石艺术长廊”沿线的砚瓦山村、溪口村、大塘后村;G205“乡村休闲旅游长廊”沿线的长风村、黄冈村、徐村村;上红

41、线“生态农业示范长廊”沿线的后弄村、芙蓉村、彤弓山村以及路里坑村),开展竞争性建设,全面实行动态管理,优中选优,打造一批美丽乡村示范村。鼓励其他村申报创建美丽乡村示范村。(三)创建“六美”乡村。根据美丽乡村建设目标和建设重点,围绕“六化六美”要求,对照美丽乡村创建内容及评价标准创建一批“六美”乡村。对“单村创建”考核评定分在90分以上的,给予单项命名表彰;对全面完成“六美”乡村创建,符合“六化”的要求,各个单项考核评定都在90 分以上的,予以美丽乡村的命名表彰。六、保障措施(一) 强化组织领导。县美丽乡村建设领导小组及各工程组要切实负起责任,各司其职,各负其责, 加强协作, 形成合力, 积极做

42、好计划安排、督查指导、 协调服务、 考核验收等工作。各乡镇(街道) 要把更多的精力放到美丽乡村建设上来, 主要领导亲自抓, 分管领导重点抓,采取务实措施, 积极开展工作, 带领村级组织和农民群众建设好美丽乡村, 把美丽乡村建设纳入各级党政干部政绩考核和新农村建设考核的重要内容。(二)密切配合协作。相关部门要按照“建设共担、成果共享”的理念和“计划对接、规划衔接、项目配套”的要求,加强配合协作,捆绑落实建设计划,促进美丽乡村建设与农房改造、中心村培育、村庄整治、异地搬迁、农民饮用水工程、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农村土地综合整治、 一事一议等各种涉农项目有机结合,并将相关建设项目优先安排到美丽乡村创

43、建村, 发挥项目叠加效应。深入开展结对帮扶共建活动,县机关部门重点挂联帮扶美丽乡村示范村和“六美”创建村,组织和引导社会工商资本、民营企业和农村先富起来的群体参与美丽乡村建设。(三)加大扶持力度。以 “乡村为主、财政奖补、部门支持、社会参与、 市场运作”为原则,县财政安排美丽乡村专项资金用于美丽乡村建设的以奖代补。对照 “六化六美”标准, 制定方案经审批后组织实施,验收合格按照农村户籍人口数进行以奖代补,其中户籍人口在 1600人以下的行政村,补助100 万元;户籍人口在 1600-2300人的行政村,补助150 万元;户籍人口 2300 人以上的行政村,补助200 万元。 “六美”乡村单项村给予定额奖励,其中“环境秀美乡村”奖励 40 万元,其余的单项村分别奖励5 万元。同时,对各条美丽乡村风景线的创建也给予一定的奖励。(四)加强督查考核。将美丽乡村建设工作考核单列,作为乡镇(街道)、部门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