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一章植物化学保护基本概念一、名词解释1、毒理学( toxicology):一门研究化学物对生物体的毒性和毒性作用机制的科学2、毒物( toxicant):一定条件下,较小剂量即能够对机体产生损害作用或使机体出现异常反应的外源化学物。3、毒性 (toxicity):外源化学物与机体接触或进入体内的敏感部位后,引起损害作用的相对能力4、选择毒性 (selective toxicity):指一种外源化学物只对某一种生物有损害作用,而对其他生物无害;或一种外源化学物只对生物体内某一组织器官有毒性,而对其他组织器官无毒性。5、靶生物和靶器官:毒物作用后受到损害的生物称为靶生物;毒物作用后受到损害的组织
2、器官称为靶器官。6、毒性作用 (toxic action):学毒物本身或代谢产物在靶组织或靶器官达到一定数量并与生物大分子相互作用后引起的动物机体不良或有害生物学效应,又称毒作用或毒效应。7、一般毒性:化学物在一定剂量范围内经过一定接触时间,按照一定的接触方式均可能产生的某些毒性作用。又称基础毒性作用。8、特殊毒性:指接触化学物后引起的不同于一般毒性作用规律的或出现特殊病理改变的毒性作用。9、农药:是指用于预防、消灭或者控制危害农业、林业的病、虫、草和其他有害生物以及有目的地调节植物、昆虫生长的化学合成或者来源于生物、其他天然物质的一种物质或者几种物质的混合物及其制剂。10、毒力(toxici
3、ty)化学药剂对防治对象直接作用的性质和程度。一般是在相对严格控制条件下, 用精密测试方法, 及采取标准化饲养的试虫或菌种及杂草而给予各种药剂的一个量度,作为评价和比较标准。11、药效( effectiveness of pesticides):也称防治效果,指药剂本身和多种因素(如田间自然环境、害物的生物学特性、农药剂型特点、施药技术和方法等)综合作用的结果。 药效多是在田间条件下或接近田间的条件下紧密结合生产实际进行测定。12、药效期:农药使用后,对防治对象所维持的有效期间,亦即滞留于施药场所的药物能保持有效防治害物的持续时间,称为药效期。13、安全间隔期: 在作物生长期间, 最后一次使用
4、农药到农作物可以安全收获之间的相隔日期。14、急性毒性 :由于不合理的使用农药、误食或职业性操作不当,以及运输、储藏过程中不按操作规程进行的情况下,导致短时间内出现中毒症状,如恶心、头痛、呕吐、抽搐痉挛、呼吸困难、大小便失禁、甚至昏迷死亡的现象。亚急性毒性:亚急性中毒者多有长期连续接触一定剂量农药的过程。 中毒症状的表现往往与急性中毒类似,有时也可引起局部病理变化。慢性毒性:有的农药虽然急性毒性不高,但性质较稳定,使用后不易分解消失,污染了环境及食物。 少量长期被人、 畜摄食后,在体内积累,引起内脏机能受损,阻碍正常生理代谢过程。15、致癌作用( carcinogenesis):化学物能够引发
5、动物和人类恶性肿瘤,增加肿瘤发病和死亡率的作用。致畸作用( teratogenesis):化学物作用于胚胎,影响器官分化和发育,出现永久性的结构或功能差异,导致胎儿畸形的作用。致突变作用( mutagenesis ):化学物质使遗传物质( DNA)发生可遗传的改变。如 DNA分子上单个碱基的改变、染色体畸变等。16、药害:农药对作物的毒性,农药使用后对作物产生的不利影响。二、填空题1毒物毒性的表现形式主要有各种生理生化功能障碍、 应激能力下降、 维持机体稳态的能力降低、 对环境中的各种有害因素易感性增高,最极端的就是较短时间内死亡四类。(不确定,参考 PPT,毒性作用的表现形式)2选择毒性产生
6、的机制有物种和细胞学的差异 、 不同生物或组织器官对外源化学物或其毒性代谢产物的蓄积能力不同、不同生物或组织器官对外源化学物在体内生物转化过程的差异、不同机体或组织器官对外源化学物所造成损害的修复能力存在差异 _四类。3按照毒性作用的性质,毒物的毒性分为一般毒性、特殊毒性两类。4受到某一毒物损伤的生物或器官称为该毒物的靶生物或 靶细胞器官;未受到该毒物损伤的生物或器官称为非靶生物或非靶器官。5按防治对象可将农药分为杀虫剂 、杀螨剂 、 杀菌剂、 除草剂、杀鼠剂、 杀线虫剂、植物生长调节剂 。6按作用方式,杀虫剂可分为胃毒剂 、 触杀剂 、 熏蒸剂 、 内吸剂 、 拒食剂 、引诱剂等。7使用阿博
7、特公式 (校正死亡率)的前提条件是假定自然死亡率及被药剂处理而产生的死亡率是完全独立而不相关的和 自然死亡率在20%以下。8根据给药方式的不同, 农药急性毒性有经口毒性 、 经皮毒性 、经呼吸道毒性 三种。9根据我国暂用的农药急性毒性分级标准,可将我国现有农药分为高毒农药、低毒农药、中毒农药三类。10 农药的一般毒性分 _ 急性毒性 _ 、 _ 亚急性毒性 _ 、 _ 慢性毒性 _三类。(参考 PPT)11 三致效应包括 _ 致癌作用 _ 、 _ 致畸作用 _ 、 _ 致突变作用 _三类。12 有害生物防治手段主要有植物检疫、农业防治、物理机械防治 、生物防治、农药防治五类。选择题1致死中量常
8、用的剂量单位有 ( E )A mg/LB mg/kgC mg/ 个D ml/个E g/g2B100相对毒力指数的计算公式( T= A)中, A 表示( D)A 标准药剂的用量B 供测药剂的用量C 标准药剂的等效剂量D供测药剂的等效剂量3相对毒力指数高于100,说明供试药剂的毒力( A )标准药剂。A 高于 B 低于 C 等于 D 不好比较4 农药急性毒性最常用的测量尺度是(A )A LD50B LC 50C EC50D ED505 LD 50值是(B)A 杀死昆虫种群 50% 的个体所需的浓度B 杀死昆虫种群 50% 的个体所需的剂量C 杀死昆虫种群 90% 的个体所需的浓度D 杀死昆虫种群
9、90% 的个体所需的剂量6 安全性指数( K)与药害风险的关系是:AA K值越大,药害风险越高,对植物越不安全B K值越小,药害风险越高,对植物越不安全7 毒力与药效的关系是BA毒力高,药效一定高;B 毒力高,药效不一定高;C 毒力是药效的同义语8 毒力与毒性的关系是: DA毒力高,毒性一定高;B 毒力高,毒性一定低;C 毒力是毒性的同义语;D 毒力与毒性无必然联系9 在农药毒力曲线中, X 轴、 Y 轴分别代表( C)。A 浓度,死亡率或抑制率; B 浓度对数,死亡率或抑制率;C 浓度对数,几率值;D浓度,几率值10 某次毒力测定中,农药浓度为10mg/L, 试虫矫正死亡率为50%,其对应的
10、坐标值为(D )。A 10, 0.5 ;B 1, 0.5 ;C 10,5;D 1, 511 慢性毒性与三致效应的关系是(C )。A慢性毒性高、三致效应强;B 慢性毒性低、三致效应强;C 慢性毒性与三致效应无必然联系12 急性毒性与慢性毒性的关系是(C )。A 急性毒性高、慢性毒性强; B 急性毒性低、慢性毒性强; C 急性毒性与慢性毒性无必然联系13 校正死亡率公式的应用前提是(C )。A 自然死亡率低于 5; B 自然死亡率低于10; C 自然死亡率低于20;D 只要自然死亡率低于处理死亡率时都可以采用此公式。X Y校正死亡率()10014 校正死亡率计算公式X中, X, Y 的含义是: A
11、A X 是对照生存率,Y 是处理生存率;B X 是对照死亡率,Y 是处理死亡率;C X 是处理死亡率 , Y 是对照死亡率;D X是处理生存率, Y 是对照生存率15在农药毒力测定实验中,相邻两农药浓度通常按(A)设置。A 等比数列B 等差数列C 随机设置D 按等比和等差混合设置16某农药对大鼠急性口服毒力测定结果为LD50 值为 60mg/kg, 根据我国卫生部颁布的标准,该农药属于( B)。A 高毒农药B 中毒农药C 低毒农药D 无毒农药17某农药对大鼠急性经皮毒力测定结果为LD 值为 60mg/kg.24h, 根据我国卫生50部颁布的标准,该农药属于( A)。A 高毒农药B 中毒农药C
12、低毒农药D 无毒农药18某农药对大鼠吸入毒力测定结果为503.h, 根据我国卫生部颁布LD值为 60 g/m的标准,该农药属于( C)。A 高毒农药B 中毒农药C 低毒农药D 无毒农药19黄曲霉素对小鼠无毒,但对人类致癌,这种现象称为(D)。A 相对性B 抗性C 敏感性D 选择性20农药毒力测定中,通常设( C)个浓度梯度A 3 B 4C 5-7D 10四、问答题1 毒物的毒性作用都有哪些表现形式?各种生理生化功能障碍;应激能力下降;维持机体稳态的能力降低;对环境中的各种有害因素易感性增高。最极端的就是较短时间内死亡。2 有害生物防治都有哪几类手段?植物检疫、农业防治、物理机械防治、生物防治、
13、农药防治3 当前对农药的要求是什么?( 1)农用毒剂须在高等动物和防治对象之间有选择性;( 2)使用极少量加上人为的技术措施能够造成防治对象有机体死亡或干扰和破坏生理生化各系统的正常功能。人为技术措施:合理的使用方法,最佳的用药时期,适宜的农药剂型,也称为化学防治技术。( 3)低残留,不污染环境,对高等动物无积累中毒作用,没有致癌、致畸、致突变作用。五、补充下表表 1-1 我国农药急性毒性暂行分级标准(卫生部)给药途径高毒中毒低毒大鼠口服 (mg/kg) 500大鼠经皮 1000(mg/kg 24h)大鼠吸入 (g/m 3 .h) 10第二章农药剂型和使用方法一、名词解释1 剂型具有一定形态、
14、 组成及规格农药原药的加工形态。如:乳油、可湿性粉剂、粉剂、粒剂等。2 制剂将一种农药加工制成多种不同用途、组成及含量的产品。3 农药助剂助剂是农药制剂加工或使用中添加的,能改变药剂的理化性能,提高分散度,便于使用的一类物质统称为农药助剂。辅助剂一般没有生物活性。4 农药加工在原药中加入适当的辅助剂, 制成便于使用的形态, 这种将原药变成使用形态的过程,称为农药加工或农药制剂化。5 原药用于生产各类农药制剂的原料药物,是农药制剂中的有效成分。未经过加工的农药。 由工厂合成未经加工的农药, 一般有效成分含量很高。 固体的称原粉,液体的称原油。6 农药精准使用利用现代农林生产工艺和先进技术,设计在
15、自然环境中基于实时视觉传感或基于地图的农药精准施用方法。7 表面活性剂具有两亲性、能在液体表面形成单分子层且能显著降低液体表面张力的物质。8 分散度分散度 (dispersity)是指药剂被分散的程度。二、填空题1乳油按加水稀释后的状态,分为可溶性乳油、 溶胶状乳油、乳浊状乳油。2固体的农药原药称为原粉,液体的农药原药称为原油。3农药加工也称为农药的制剂化。4航空施药法有 针对性喷洒、 飘移累积喷洒两种类型。5根据添加目的,农药助剂可分为便于加工和便于使用两类。6农药助剂按是否具有表面活性作用可分为表面活性助剂、非表面活性助剂两类。7农药表面活性剂的作用主要有乳化剂在乳油加工中的应用、 润湿剂
16、在可湿性粉剂加工中的应用、 提高药液在受药表面上的湿展性三个方面。8农药的制剂名包括有效成分在制剂中的百分含量、有效成分的通用名称、剂型 三个部分。9农药剂型选择应依据农药原药的理化性质,尤其是其溶解性和物理状态、使用上的必要性、安全性 、 经济可行性四个方面的原则。10 农药加工主要有 赋形、稀释作用、 优化生物活性、 提高原药储存期稳定性,延长货架寿命、扩大使用方式和用途、 高毒农药低毒化、 控制原药释放速度、增效、兼治、延缓抗药性八个方面的作用。11 农药剂型的发展方向表现在水性、粒状、 缓释、高含量、多功能、 安全、省力化、 精细化 八个方面。12 稳定剂的作用主要包括可抑制或减缓农药
17、有效成分分解和提高制剂物理稳定性两个方面。13 根据加工原理,缓释剂分为物理型缓释剂和化学型缓释剂两种类型。14 农药加工中对溶剂的要求有:对农药原药 ( 活性组分 ) 有很好的溶解性、与制剂其他助剂和组分有好的相容性、挥发性适中 、 对人畜毒性低, 无或低致敏性和刺激性、 对植物无药害,对环境安全、 与水稀释时能形成稳定的乳状液或悬浮液六个方面。15 施药技术中需要关注的问题有提高农药的分散度率、 减少对非靶标生物和对环境的影响三个方面。、提高对靶体的命中三、选择题1 下面哪一种是农药润湿剂(A )。A 纸桨废液 B 陶土 C 甲苯 D 明胶2 下列助剂中,属于润湿剂的是(B )。A 滑石粉
18、 B 纸浆废液 C 二甲苯 D 叶蜡石3 下列农药制剂名表述正确的是(A )。A 20% 马拉硫磷乳油B马拉硫磷 20% 乳油 C 20%马拉硫磷D乳油马拉硫磷20%4 农药加工时常用的溶剂有(ACD )A 苯B甲醛C甲苯 D 二甲苯5 微粉剂又称 FD粉剂,其平均粒径在( B )以下 A 5 微米 B10 微米 C30 微米 D74 微米6 按加水稀释后的状态,乳油可分为(BCD )A 水乳状状乳油B 可溶性乳油C 溶胶状乳油 D乳浊状乳油E 悬浮状乳油7 下列农药剂型中,不用外界热源,而是靠自身的挥发、气化、升华放出有效成分而发挥药效的是 (D )A 烟剂 B 热雾剂 C 气雾剂 D 熏蒸
19、剂8 下列农药剂型中,具有控制有效成分释放速度、延长持效期等作用的是(B )A 可湿性粉剂B 粒剂 C 乳油 D 种衣剂9 运用常规喷雾法喷雾时,每公顷施药量一般为( B )。A 600 升以上 B 200-600升 C 50-200 升 D 5-50升10 昆虫对于有毒气体有时会产生一种关闭气门的自卫反应, 而 (B ) 则具有促进气门开启的作用,把熏蒸剂与之混用可提高熏蒸剂效果A 二氧化硫B 二氧化碳C 氯仿 D 甲醛11 农药辅助剂 ( A )。A 一般不具有生物活性B 一般都具有生物活性12 分散度与分散质粒径的关系是:BA 分散度越高,分散质粒径越大;B 分散度越高,分散质粒径越小;
20、C分散度越小,分散质粒径越小;D 分散度与分散质粒径没有关系13 分散度与漂移的关系是 ( A )。A 分散度越高,越易发生飘移;B 分散度越低,越易发生飘移;C分散度与漂移没有关系14 分散作用与稀释作用的关系是( B )。A 分散作用就是稀释作用;B 分散作用与稀释作用没有明确的关系15 下列助剂中,有助于农药有效成分分散的助剂有(A );有助于农药发挥药效或延长药效的助剂有( B );有助于防治对象接触或吸收农药有效成分的助剂有( C );增加安全性及使用方便的助剂有( D )。 似乎找不到答案A 分散剂、乳化剂、溶剂、载体; B 稳定剂、控制释放剂、增效剂等; C湿润剂、渗透剂、粘着剂
21、等; D防飘移剂、安全剂、消泡剂、警戒色等。16 为了增加药液颗粒在固体表面的吸附而添加的助剂称为 (D),为了使原来不相混溶的两相液体 (如油与水) ,其中一相液体以极小的液珠稳定分散在另一相液体中而添加的助剂称为( C)A 稳定剂; B 溶剂; C 乳化剂 D 润湿剂17 HLB 值与水溶性的关系是 ( A )。A HLB值越高,水溶性越高; B HLB 值越低,水溶性越高; C HLB值与水溶性没关系; D HLB值就是水溶性的代名词18 填充剂常用来加工 ( A )。A 固体农药; B 液体农药; C固体农药、液体农药都可以19 微乳剂与乳油相比,(A )。A 微乳剂乳化剂用量更多;B
22、 微乳剂乳化剂用量更少;C微乳剂有机溶剂用量更多20 下列农药剂型中以水为基质的有:DA 乳油; B 粒剂; C 水分散粒剂; D 微乳剂21 微乳剂与水乳剂的区别是(B)。A 微乳剂的粒径更大;B 水乳剂的粒径更大;C 水乳剂更稳定 D 水乳剂乳化剂用量更大22 下列液体剂型中,成均一溶液状的剂型有(B、E ):A 乳油 B 微乳剂C水乳剂D悬浮剂 E 水剂23 当前农药使用中,为了延长农药的持效期,通常是(C)。A 增加农药用量;B 增加农药使用次数; C 开发农药缓释化剂型; D 以上都不对24 农药剂型的发展趋势是(B)A 油性、粒状、缓释、专业、省力化B 水基性、粒状、缓释、多功能、
23、省力化C水基性、粉状、缓释、多功能、省力化D水基性、粒状、速效、多功能、省力化25聚乙二醇的 HLB值是( B),十二烷基硫酸钠的 HLB值是( C ),石蜡的 HLB值是( D)。A 10 B 20C 40 D 026下列农药助剂中不是通过降低表面活性而发挥作用的是( D )。A 乳化剂 B 润湿剂 C 粘着剂 D 溶剂27 下列助剂属于表面活性剂的是(B)。A 增效剂 B 润湿剂 C 填料 D防冻剂28 在以下剂型的加工中,不需要填料的是(D )。A 粉剂 B 可湿性粉剂 C 粒剂D乳油29 乳油加工中通常使用大量的苯或二甲苯,其作用是用作(D )。A 乳化剂 B 填料 C 增效剂 D溶剂
24、30 以下有关烟雾剂使用描述不正确的是(C)。A 可以在生长茂密的树林、果园使用;B可以再密闭大棚、温室中使用;C 气流有助于烟雾剂的扩散;D烟雾剂最好清晨或傍晚使用。31 下列剂型中以水为基质的是(B)。A 乳油B微乳剂C泡腾片剂D可湿性粉剂32 下列剂型中属于固体剂型的是(C)。A 悬浮剂B水乳剂C泡腾片剂D 乳油四、问答题1 农药加工成制剂的作用是什么?( 1) 赋形。赋予农药原药以特定的稳定的形态,便于运输和使用,以适应各种应用技术对农药分散体系的要求。( 2)稀释作用,能将高浓度的原药稀释至对有害生物有毒,而对农作物、牲畜、鸟、鱼类以及自然环境不造成危害的程度。( 3)优化生物活性,
25、能使农药获得特定的物理性能和质量规格。使农药均匀分布、牢固地粘着、有较高沉积率。(4) 提高原药储存期稳定性,延长货架寿命;(5) 扩大使用方式和用途;(6) 高毒农药低毒化;(7) 控制原药释放速度;(8) 增效、兼治、延缓抗药性。2 农药助剂的作用都表现在哪些方面?有助于农药有效成分的分散。 分散剂、乳化剂、溶剂、载体等。有助于农药发挥药效或延长药效 。 稳定剂、控制释放剂、增效剂等。有助于防治对象接触或吸收农药的有效成分。 湿润剂、渗透剂、粘着剂等。增加安全性及使用方便 。 防飘移剂、安全剂、消泡剂、警戒色等。3 微乳剂型较之于乳油剂型的优点有哪些?PPT上微乳剂的特点,相对符合题意(1
26、) 不用或少用有机溶剂,因而生产、贮运安全方便;(2) 使用时对环境污染小,对生产者和使用者的毒害较乳油大为减轻,对植物的药害也大为减少;(3) 以水为基质,生产成本降低,包装容易,容器限制少;(4) 乳状液粒子比乳油的小得多,故对有害生物的防效大为提高;由于微乳剂是热力学稳定体系 , 可以长期放置而不发生水油相分离 。用水替代了大量的有机溶剂,节省了有机溶剂,减少了环境污染不易燃烧,使生产、运输、贮运安全液滴细微,促进像植物组织内部渗透稳定性好,在热力学上属稳定体系高的传递效率,提高了原油利用率(较高的表面活性剂浓度)安全性好4 种衣剂的作用表现在哪几个方面?防治为害种子萌发期或幼苗期的有害
27、生物调节植物苗期生长发育的一类农药制剂5 航空施药法的优点与缺点分别是什么?航空施药法优点:1、作业效率高,一般为50-200ha/h ,适于大面积单一作物、果园、草原、森林的施药作业, 以及孳生蝗虫的滩涂地的施药,尤其对暴发性、 突发性病虫害的防治很有利。2、不受作物长势限制,适应性较广。在作物生长的中后期,地面施药机械难以进入,以及对地面喷药有困难的地方,如森林、沼泽、山丘及水田等用航空施药法较为方便。3、用药液量可多可少,不但可用常量、低容量喷雾,而且也可用超低容量喷雾。航空施药法缺点:1、药剂在作物上的覆盖度往往不及地面喷药,尤其 在作物的中、下部受药较少,因此用于防治在作物下部为害的
28、病虫害效果较差。2、施药地块必须集中,否则作业不便。3、大面积防治,往往缩小了有益生物的生存缝隙。4、施药成本偏高。5、农药漂移严重,对环境污染的风险高。第三章杀虫剂一、名词解释1 杀虫剂的作用方式 :触杀、胃毒、熏蒸、内吸、拒食2 触杀作用 :害虫接触到药剂时, 药剂通过虫体的表皮进入虫体内使害虫中毒死亡3 胃毒作用 :药剂随食物经昆虫口器进入消化道中被中肠吸收, 通过循环系统到达作用部位所引起昆虫中毒致死的作用方式4 内吸作用 :杀虫剂能被植物根、茎、叶或种子吸收,并输导至各部分组织内,使害虫取食植物汁液时, 中毒死亡的一种作用。5 熏蒸作用 :利用药剂气体分子由昆虫气门进入气管系统而达到
29、消灭昆虫的作用6 内渗作用:杀虫剂在植物叶片上仅能定量渗入到组织内,而不能在体内输导。7 杀卵作用:药剂与虫卵接触后进入卵内降低卵的孵化率, 或直接进入卵壳使幼虫或虫胚中毒致死的作用方式8 激素干扰作用(不确定): 是一类通过影响激素的合成、运输、分解等,从而改变激素的功能和稳态的作用9 熏蒸剂 :利用药剂气体分子由昆虫气门进入气管系统而达到消灭昆虫的杀虫剂10 作用机制 (不确定): 由药剂引起中毒或者死亡的原因称为作用机制,或者叫做毒理二、填空题1杀虫剂进入昆虫体内的途径主要有口腔、 体壁 、 气门三种。2有机磷和氨基甲酸这酯的作用位点是_ 乙酰胆碱受体 _;沙蚕毒素和新烟碱类杀虫剂的作用
30、位点是_ 乙酰胆碱受体 _;阿维菌素和氟虫腈的作用位点是 _ 氯离子通道 _。3 杀虫剂进入植物体内后能够随着植物体内水分或养分运输的作用方式称为内吸作用,不能运输的称为非内吸。(不确定)4呼吸毒剂包括 外呼吸抑制剂、内呼吸抑制剂两类。5杀卵剂的作用机制有使卵壳变硬,胚胎干死、 包围卵壳,窒息致死 、进入卵壳,使其中毒、 对初孵幼虫产生毒害。6杀虫剂进入害虫体内后,其去处主要有体壁、消化道、 神经系统三类。7胃毒作用对农药的要求包括嗜食而不呕吐、没有出现拒食现象两个方面。8按照作用机制,昆虫生长调节剂分为几丁质合成抑制剂、蜕皮激素类似物、保幼激素类似物三类。三、选择题1 有机磷类杀虫剂的作用机
31、制的(B )。A 引起神经递质过度释放B 抑制胆碱酯酶的活性C占领胆碱受体D 影响突触的其它神经传导递质2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的作用机制是( A )。A 影响轴突传导 B 引起神经递质的过度释放C 抑制章鱼胺的活性D 抑制丁酰胆碱酯酶的活性3下列熏蒸杀虫剂中,主要用于消灭检疫性害虫的是(C)。A 磷化锌 B 氯化苦 C 溴甲烷 D 硫酰氟4下列杀虫剂中,可扰乱昆虫蜕皮变态的是(E)。A 杀螟硫磷 B 噻嗪酮 C 早熟素 D 甲氰菊酯 E 灭幼脲5以下有机磷杀虫剂中,具有熏蒸作用的是(D )。A 乐果 B 毒死蜱 C 敌百虫 D 敌敌畏 E 水胺硫磷6下列杀虫剂中,抑制乙酰胆碱酯酶活性的是(B )
32、。A 杀虫脒 B 马拉硫磷 C 克螨特 D 氯菊酯7敌敌畏是一种广谱性杀虫剂,它对高等动物(C )。A 剧毒 B 高毒 C 中毒 D 低毒8林丹是含有( C)异构体 99%以上的六六六。A B C D 11 相同温度下,气体分子量与其扩散、渗透力的关系是AA 分子量小,扩散、渗透力强B 分子量大,扩散渗透力强C 分子量与其扩散、渗透力没有相关性 D 以上都不对10 熏蒸药剂有效成分的作用形态是:CA 气体、液体B 气体、液体、固体C 气体D 液体、固体11 使用氯化苦药剂熏蒸时,应该:AA 高处用药B 低处用药C 中间用药D 都可以12 保幼激素类杀虫剂的作用机理是DA 基因突变B 染色体畸变
33、C 染色体数目异常D 影响 DNA合成13 熏蒸剂与呼吸毒剂的关系是(B)A 熏蒸剂就是呼吸毒剂B 熏蒸剂不完全是呼吸毒剂C 呼吸毒剂与熏蒸毒剂没有关系四、问答题1 胃毒剂应具备的条件是什么?1)昆虫嗜食而不引起呕吐或腹泻,因昆虫呕吐,腹泻是一种自我解毒方式,可降低胃毒作用的效果2)药剂随食物进入消化道可被溶解吸收。理想的胃毒剂应该是分子量小、溶解度大、解离度小。3)含有杀虫剂的食物对昆虫无忌避,无拒食作用。昆虫的感化器对化学药剂很敏感药剂若在食物中含量过高,会立即产生拒食作用,因此药剂浓度不宜过高。2 杀卵剂的作用方式有那些?1. 卵壳硬化与钙化,胚胎干死:如石灰硫磺合剂具有该作用。2. 包
34、围卵壳,阻碍胚胎呼吸,积累有毒代谢物质,使卵窒息致死,如一些油剂对蚊卵、叶螨卵和苹果小卷蛾卵的作用。3. 通过呼吸孔、授精孔进入卵壳内, 有些杀卵剂如苯甲酚、 二硝苯酚可通过呼吸孔、授精孔或穿透卵壳保护层进入卵内使卵内蜡质溶化, 渗透入卵黄膜, 使卵中毒,胚胎发育停止而致死。4. 药剂对初孵幼虫有毒: 当卵壳喷布药剂后, 初孵化若虫爬过卵壳接触药剂而死亡,如久效磷防棉铃虫卵,主要是杀死初卵幼虫。3 理想的杀螨剂应该有何特点?(1) 杀螨能力强,仅触杀成螨,对若螨、卵也有强毒杀作用。(2) 化学性质稳定,不易分解,可与任何农药混用。(3) 对螨类残效期长。(4) 对人、畜、植物安全第四章杀菌剂一
35、、名词解释1 杀菌剂2 杀菌剂作用机理3 杀菌剂的选择性4治疗作用 5铲除作用 6抗产孢作用杀菌剂:在一定剂量和浓度下,对病原菌具有毒杀作用或抑制作用,对人、畜低毒,不污染环境的化学物质称为杀菌剂。杀菌剂作用机理: 杀菌剂进入病菌体内到达作用点后, 引起菌体内生理生化异常反应,破坏菌体正常代谢,使菌体中毒死亡或失去致病力的原因。杀菌剂的选择性: 是指杀菌剂在不同生物种类之间具有活性差异的生物学特性治疗作用:在病原物侵入以后至寄主植物发病之前使用杀菌剂, 抑制或杀死植物体内外的病原物,或诱导寄主产生抗病性, 种植或解除病原物与寄主的计生关系,阻止发病。铲除作用:利用杀菌剂完全抑制或杀死已经发病部
36、位的病菌, 阻止已经出现的病害症状进一步扩展,防止病害加重蔓延。抗产孢作用 :利用杀菌剂抑制病菌的繁殖, 阻止发病部位形成新的繁殖体, 控制病害流行为害。二、填空题1 植物病害化学防治原理包括有 ( 保护作用 ) 、 ( 治疗作用 ) 、( 铲除作用 ) 、( 抗产孢作用 ) 四个方面。2 植物病害的发生包括 ( 侵入前期 ) 、( 侵入期 ) 、( 潜育期 ) 、( 发病期 ) 四个阶段。3 植物病害的侵染有 ( 直接侵入 ) 、( 自然孔口和伤口侵入 ) 两个途径。4 根据植物病害化学防治原理,化学保护可通过 ( 消灭侵染来源 ) 、( 药剂处理可能被侵染过的植物或农产品表面 ) 和( 在
37、病菌侵入之前施用药剂干扰病原菌的致病或诱导寄主产生抗病性 ) 来实现。5在接种体来源施药包括、三种途径。5具治疗作用药剂具有内吸性 和 选择性的特点。6杀菌剂的作用机理包括、三类。7杀菌剂的间接作用包括、两种类型。8选择性杀菌剂的机理有、五个方面。9线虫具有和的特点。10线虫的为害包括和两个方面。11线虫传播有、四种途径。11 抗生素的特点有、六个方面。12间接作用杀菌剂的优点表现在、三个方面。13杀菌剂的输导方式有、四种。三、选择题1 接种体来源施药是植物病害(A )的最有效措施。A 化学保护B 化学治疗 C 铲除作用 D 抗产孢作用2 种子消毒属于( A )。A 化学保护B 化学治疗 C
38、铲除作用 D 抗产孢作用3 具治疗作用药剂通常(A)。A 具内吸性和选择性B 具内吸性但没有选择性C 不具内吸性但有选择性D 既不具内吸性也不具选择性4以下对传统杀菌剂的描述,正确的是(D )。A 具有内吸性 B 杀菌谱窄 C 防治效果不稳定D不易产生抗性5以下有关间接作用杀菌剂的特点描述正确的是( C)。A 用量大 B 易产生抗性 C 靶标专化性强 D 对环境生物影响大6以下对抗生素特性描述正确的是( B)。A 难降解 B 易产生抗性 C 对人可能影响小 D效果稳定7在抑菌圈实验毒力曲线Y=a+bX 中, x,y 分别为( C)。A 农药浓度,抑菌圈直径B 农药浓度,抑菌圈直径的平方C 农药
39、浓度对数,抑菌圈直径的平方D农药浓度对数,抑菌圈直径8 在在可能被侵染的植物体表面或农产品表面施药通常要求CA 药剂残效期长,增加用药次数;B药剂残效期短,增加用药次数C药剂残效期长,减少用药次数D药剂残效期短,减少用药次数9 以下药剂能够在植物体内输导的是(D)。A 波尔多液B石硫合剂C硫酸铜D三环唑四、问答题1 植物病害化学防治原理1 消灭侵染源2 切断传播途径3 保护易感作物4 提高寄主免疫力5 削弱病原菌的致病力6 治疗已发病植株2. 植物化学保护有哪几种途径?(一)在植物未感病之前使用杀菌剂来消灭病菌或防止病菌侵入, 使植物免受为害而得到保护1. 消灭侵染源预防2 在可能被侵染的植物
40、体表面或农产品表面施药保护3 在病菌侵染前使用药剂干扰致病菌的致病性或者诱导寄主植物产生抗病性干扰(二)、侵染后发病前防治治疗病原物侵入以后至寄主植物发病之前使用杀菌剂, 抑制或杀死植物体内外的病原物,或诱导寄主产生抗病性,终止发病。1 必须具备能够被植物吸收和输导的内吸性。2 必须具备高度的选择性,以免对植物产生药害三)、症状出现后铲除利用杀菌剂完全抑制或杀死已经发病部位的病菌, 阻止已经出现的病害症状进一步扩展,防止病害加重和蔓延。四)、阻止植物病害二次传染抗产孢作用利用杀菌剂抑制病菌的繁殖, 阻止发病部位形成新的繁殖体,控制病害流行为害。3. 杀菌剂的作用机理杀菌剂进入病菌体内到达作用点
41、后, 引起菌体内生理生化异常反应, 破坏菌体正常代谢,使菌体中毒死亡或失去致病力的原因。1. 抑制或干扰病菌能量合成2. 抑制或干扰病菌的生物合成间接作用机理:1. 干扰寄主与病菌的相互作用而达到或提高防治病害效果2. 干扰病原菌致病性 ( 干扰病原菌的致病机理,削弱病原菌的致病力或使病原菌不能侵入 )3. 提高寄主植物的抗病能力4. 抗菌素的特点(1 )高效、选择性强。( 2)大部分是内吸性的,有保护和治疗作用。( 3)降解速度快,不污染环境。( 4)产生抗菌素的微生物易发生变异,而导致药效不稳定。( 5)使用后易被土壤微生物和紫外线所分解, 残效期短,病原菌易产生抗药性。( 6) 一些农医
42、两用的抗菌素, 可能通过农产品进入人体内而导致人体病原菌产生抗药性。5. 线虫的为害表现在哪些方面? 线虫的直接为害:对植物组织特别是根系造成机械损伤,影响植株对水分和养分的吸收和运转; 线虫的间接为害:线虫造成的机械伤口,是其它土壤侵染性真菌、细菌、病毒侵入植物的有利通道。 植物线虫病的症状:地上部:矮化、黄化、萎蔫、死芽、皱缩扭曲、种瘿叶瘿、坏死变色、斑块地下部:根结、根肿、粗短根、根腐、根系衰退、根斑痕、块根块茎腐烂6选择杀线虫剂时需要考虑哪些问题? 必须了解线虫的结构特点和生活史、习性 :线虫卵、若虫、成虫体壁最外面有一层平滑而不透水的表皮层, 也称角质层。 杀线虫剂必须穿透角质层才能
43、杀死线虫,只有当线虫移居浅土层时, 使用杀线虫剂才能达到较好的防治效果杀线虫剂在土壤中扩散或移动受土壤各种物理和化学条件的影响: 一般以土壤湿度不超过 80饱和度最为适宜,湿度太大会影响药物在土壤中移动,湿度太小则会使药剂逸失; 土壤温度在 15-24 使用药剂可获得最好的防治效果。杀线虫剂的最适施用量应该以能使作物产值与防治费用相比得到最大的收益为原则: 在粘土和有机质含量高的土壤中,药剂的用量比砂质土壤要多 20-40 。施用内吸性杀线虫剂: 如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的一些品种,可通过叶从喷雾施药,达到控制突发线虫危害的目的:对危险性线虫种类(检疫对象),有必要对处理材料(种子、苗木、磷茎、
44、块茎)进行室内药物熏蒸、蘸根、浸根;已污染的土壤要进行消毒、并采用隔离措施。7植物病害发生的条件有那些? 感病寄主传染源传播途径适宜的环境条件:温度、湿度8杀菌剂选择性产生机理包括哪几个方面?( 1)药剂对原生质膜渗透性的差异( 2)植物体内没有靶标位点和作用位点,多抗霉素类抑制病原真菌几丁质合成( 3)药剂与靶标受体亲和力的差异:多菌灵与真菌微管蛋白亲和力强但与植物微管蛋白亲和力差( 4)对杀菌剂积累(或排出)和代谢(包括活化与钝化)能力的差异( 5)靶标或受体在生命活动中的重要性差异第五章除草剂一、名词解释1 杂草 2 位差选择和时差选择3生理选择与生物化学选择4活化作用和钝化作用5 除草剂选择性指数1. 杂草:是农田中非有意识栽培的植物。2. 位差选择和时差选择 :位差选择,利用杂草与作物在土壤中或空间上位置的差异而获得选择性。 时差选择,对作物有较强毒性的除草剂, 利用作物与杂草发芽及出苗期差异而形成的选择性。3. 生理选择与生物化学选择 : 植物对除草剂的代谢和降解能力不同而引起的选择性。4. 活化作用 :除草剂本身对植物并无毒害或毒害很少, 但在植物体内代谢而成为有毒物质。钝化作用 :除草剂本身对植物有毒害, 但经植物体内酶或其它物质的作用, 钝化而失去活性。5. 除草剂选择性指数 :对植物 A 的有效中剂量 (ED50)/ 对植物 B 的有效中剂量( ED5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商业合作合同保密协议书范本
- 幼儿音乐游戏律动创编示例
- 建筑装饰施工组织与管理2流水施工原理
- TPM设备管理理论
- 三年级英语下册 Unit 3 What colour is this balloon第3课时教学设计 湘少版
- 钻孔合作合同
- 仓储物流场地租赁合同书
- 建筑合同实现项目目标的重要工具
- 2025年商业办公租赁合同样本
- 2025年度租赁公司办公场地合同
- GB/T 4744-2013纺织品防水性能的检测和评价静水压法
- GB/T 4213-2008气动调节阀
- GB 15930-2007建筑通风和排烟系统用防火阀门
-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1-人教版优秀课件
- 公文易错“白”字例析
- 征信查询委托书(共4篇)
- 新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科学综合测试卷(单元+期中+期末)
- 国开经济学(本)1-14章练习试题及答案
- 个人财产申报表
- 中国古代文学史(二)正式课件
- 物业管理服务品质检查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