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平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实践与思考》.doc_第1页
《梁平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实践与思考》.doc_第2页
《梁平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实践与思考》.doc_第3页
《梁平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实践与思考》.doc_第4页
《梁平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实践与思考》.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精品文章梁平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实践与思考杨代述姜在胜张强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多种形式规模经营,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xx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指出,要尊重和保障农户生产经营的主体地位,培育和壮大新型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充分激发农村生产要素潜能,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已经成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现代农业建设的重大而紧迫任务。近两年来,梁平县坚持“农民为本、政策引导、市场运作、因地制宜”的原则,以“效益农业抓龙头企业”为抓手,推进农村土地规模流转,培育了一大批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快了新型农业经

2、营体系建设步伐,推动了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一、工作成效(一)市级龙头企业成倍增长。xx年新增县级农业龙头企业26家,xx年前三季度新增县级农业龙头企业16家,市级龙头企业新增14家。累计全县农业龙头企业达到113家,其中市级26家。十八大召开后的2年内,县级农业龙头企业增长59%,市级龙头企业翻了一番。xx年,全年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销售收入达到29.66亿元,较xx年上涨17.2%。其中市级龙头企业销售收入达到14.47亿元,占了全县农业企业产值的半壁xx。(二)新型股份合作社发展迅猛。全县农民合作社累计达到700家,农民参合率达到39.2%,其中新型股份合作社xx年

3、发展59家,xx年前三季度发展54家,累计达到164家,进一步激活了农村资源,形成了农业抱团发展、合力闯市场的良好局面。(三)家庭农场发展方兴未艾。xx年10月启动发展家庭农场,当年注册家庭农场83家,xx年前三季度注册88家,累计达到171家,评选出市、县级示范家庭农场12家。全县培育符合家庭农场统计条件的已达到687家,进一步巩固了家庭经营在农业中的基础性地位,起到了引领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推进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构建的作用。(四)种养大户持续增长。xx年全县专业大户4628家,xx年增长690家,种养大户已达5318家。其中粮食种植大户39家,经营面积6000亩;蔬菜种植大户105家,经营面积

4、7300亩;畜禽养殖大户3131家(养猪619户、养牛95户、养羊145户、家禽2272户);水产养殖大户243家,养殖水面13100亩;农产品加工、运销大户1250家;农机大户550家。(五)社会化服务组织分工细化。全县各类农业服务性组织达到257家,农业生产内部分工更加精细化、专业化、社会化、现代化。44家农机合作社、23家作业服务队、2家保险公司、多家农资销售企业为农田整理、机插秧、统防统治、机收、保险、销售等环节提供服务,农民从事农业生产越来越轻松。二、主要做法(一)效益农业抓龙头企业,完善产业链条梁平始终坚持“效益农业抓龙头企业”,用抓工业的理念抓农业,采取“培育引进新企业+盘大做强

5、现有龙头企业+积极引导企业转型”同步发展模式,完善农业产业链条,做大做响农业龙头企业。培育引进新企业。围绕鸭、柚、竹三大特色产业和生猪、粮油、肉牛等优势传统产业,重点培育和引进具有梁平特色的龙头企业,实现生产与市场对接。xx年实现签约项目7个,合同引资13.28亿元,到位资金34140万元。xx年签约农业招商项目9个,协议资金9.074亿元,到位资金53881万元。两年内建成了10万头生猪、4万头肉牛、万亩渔业园、万亩泥鳅园、7000亩连片蔬菜、9000亩花椒、3000亩核桃、xx亩标准化柚园、1300亩土李子、500亩高档食用菌、5000只种用山羊等种养殖基地,建成了西南最大的有机肥加工厂,

6、建成3xx平米的现代化豆筋加工车间和200吨的梁平柚冷藏库。梁平计划xx年到xx年力争新发展国家级龙头企业1个、市级龙头企业25个、县级龙头企业100个、从事农业的微型企业500家。盘大做强现有龙头企业。梁平加强对龙头企业进行补助扶持,加大产业化资金扶持力度,搭建更多的交流平台、信息化平台,增强企业抗风险能力,进一步提高龙头带动能力、市场营销能力和新产品的开发能力。xx年整合特色效益农业市级切块资金、农业产业化市级龙头企业贷款贴息和财政补助资金、市级农发资金、市级民营经济发展专项资金等各类资金3307万元做大龙头企业。xx年在此基础上又整合重点项目资金、现代农业产业链资金等共4338万元盘大龙

7、头企业,今年增加了重点项目建设资金1000万元支持16家企业、12家合作社和35家家庭农场发展渔业产业。积极引导企业转型。梁平立足优势资源和地方特色,引导企业走种养结合循环生产、兼并联合精深加工、整合资源开拓市场的路子。城北乡大舜水禽公司流转500亩耕地建设施大棚走“鸭-菜”种养结合之路,礼让镇特驱食品公司采用发酵床养鸭走“鸭-柚”循环生产之路,云龙镇丰疆生物肥公司通过生产有机肥解决了恒进肉牛场的粪污和蔬菜的肥源问题,天农八部公司开拓梁平柚网络营销市场、龙滩柚开发公司建设冷藏库、柚神酒业公司酿造柚子酒、奇爽公司生产柚子茶和柚子果脯等举措提升了柚产业附加值。梁平力争到xx年,新发展各类加工型农业

8、龙头企业100家,全县农产品加工转化率每年提高23个百分点。(二)适度规模经营抓土地流转,催生新型主体梁平早在xx年被批准为重庆市统筹城乡综合改革示范县,在加快农村土地流转促进规模经营方面做了大量探索试点工作,创出了“八角8组”、“乐胜范本”、“带资入社”、“腾笼换鸟”四种成功样本,为农民梯度转移、土地规模经营积累了一定的经验。xx年,梁平又出台了促进农村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的试行意见,着力推动农村土地要素向农业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专业大户、新型职业农民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集中,大幅度提高农村土地的综合产出率、农产品商品率,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尊重农民意愿,多种形式流转。梁平坚持“依

9、法、自愿、稳制、分权、集中、连片”的原则,严控土地性质和用途不变,确保农民权益不损害,多种形式加快土地流转。xx年,出租流转14.81万亩,转包21.95万亩,互换0.95万亩,转让2.99万亩,股份合作6.95万亩。梁山街道清都村农户以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成立了土地流转合作社,共有520户农户入社,占该村总农户数的94.5%;入社土地面积1800亩,占该村总承包面积的96.25%,入社土地已陆续出租给了蔬菜、莲藕、西瓜、生猪、肉鸭等种养殖业主,入社农户可在本村种养基地务工或进城务工,收入都远远超过流转前自己种地收入。改善基础设施,吸引业主流转。梁平围绕“一心三片六区”农业布局规划,整合高标准农

10、田、基本口粮田、低产田改造、土地治理、河道整治等项目资金,完善项目区基础设施,吸引新型经营主体入驻,发展现代农业。梁平已改造中低产田27.35万亩,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6.1万亩,修建渠道500千米、机耕道及耕作道270千米、人行便道17千米,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加快了土地流转步伐。xx年,全县农村土地流转新增1.6万亩,累计达48.57万亩,流转率达49.9%,适度规模(100亩以上)流转面积累计达10.6万亩,适度规模流转率达11%,全县适度规模经营业主达307人。建立交易中心,推进有序流转。xx年,梁平建成重庆市首个农村产权交易中心,促进包括土地承包经营权、林权、农村房屋所有权等农村产权流

11、转。成立以来,交易了95宗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总面积共1万余亩;截至目前,产权交易中心已为农民增加财产性收入7000余万元。今年初,种粮大户熊三通过交易中心,从聚奎镇席帽村5个村民组和本村3个村民组的289户村民手中,成功流转了786.46亩土地种植水稻,流转期限为6年。设立服务机构,解决流转纠纷。梁平各乡镇建立了土地流转服务中心,具体履行土地流转的信息提供、中介、指导签订合同、调解纠纷等具体的管理服务工作。县里建立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仲裁委员会,设立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仲裁庭,聘请仲裁员专门从事农村土地承包纠纷的仲裁工作,以便及时、妥善解决农村土地承包纠纷,从而促进了农村土地流转和规模

12、经营,切实维护了农民的合法权益。截至目前,全县各级共受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案139件,现已调处128件,调处率达92%;仲裁庭受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案4件,裁决4件。(三)体系建设抓综合服务,引领“四化”发展梁平狠抓农业社会化服务,引领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向“四化”方向发展:依靠科技高效示范,着力提高土地产出效益,促进“集约化”生产;调整布局成片开发,培育专业大户、专业村镇,促进“专业化”发展;组建协会或联合社,对接市场,提高农户“组织化”程度;组建专业队伍,广泛参与农业生产,努力加快“社会化”服务进程。强化公益性服务。一是加强指导服务,保证顺利生产。今年开展实用技术培训8800人次、梁平柚专

13、题技术培训4500人次。建成农民田间学校50所,开办专题培训150余场,培训3750人次。培训新型职业农民750人,扶贫培训400人。二是加强日常监测,确保不发生质量安全事故。建成农产品安全检测实验室,抽检水果蔬菜10批次,合格率98%;抽检水稻、玉米174个批次,批次合格率98.8%,猪、牛、羊、禽免疫证明发放率和免疫畜禽建档率均达到100%,检修农机具3.2万台,开展船舶安全检查1800余艘次。三是解决所有村级动物防疫员养老保险问题,成功实现政府出钱买村级动物防疫服务,此举乃全国首创。四是建立县级部门联席会议制度,负责组织协调,研究处置新型经营主体培育和新型经营体系建设中有关重大事项。强化

14、经营性服务。一是与猪八戒网合作建成全国首个农产品包装营销平台,150余家龙头企业和农民合作社接受培训使用平台,实现政府、农企与互联网资源跨界整合,跨界营销的多赢局面。二是成立天农八部农业开发公司,建设电子商务交易平台和定制平台,预计销售梁平柚将达到2万吨。扶持龙滩柚合作社建成梁平柚冷藏库,可以贮藏200吨柚子延迟到第二年4月销售。三是是扶持网店与实体店销售同步发展。开设淘宝农产品销售店铺150余家。在成都、重庆、万州、达州等地开设蔬菜等农产品销售网点12个。四与保险公司合作试点水稻保险,全县受灾1万余亩,获赔113.68万元,聚奎镇陈孔明种植800亩水稻450亩受灾,购买水稻保险花费3600元

15、,获得9万多元理赔金。五是组织24家农资经销商参与水稻统防统治,涉及仁贤、城北、福禄、曲水等19个镇乡68个村,防治面积4万余亩。六是组织全县500多家农机大户和40多家农机合作社组建代耕队、代插队、代收队进行农机作业。双桂街道6000亩水稻基本实现耕地、播种、栽插、防虫、收割等全程社会化服务。仁贤农机大户陈一富服务队为仁贤、龙门等邻近4个镇10多个村代耕代种3000多亩田,每个队员获得10余万元服务费收入。三、存在问题(一)新型经营主体量少质弱。虽然培育了113家农业企业,但是依然量少质弱,真正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较少,年销售收入达到xx万元以上的只有30家,其中上亿元的只有9家,产业链条不

16、长、产品附加值不高、竞争力不强。(二)土地流转风险激增。农民小农意识依然存在,维权意识、法律意识、保护意识淡薄,对双方的利益分配、权利义务、违约责任、合同的履行及有关补偿措施等没有明确具体的规定,导致土地承包纠纷呈现多发、频发态势。(三)农技专业技术人员缺乏。县、乡两级农业专业技术人员和后备人才紧缺,从事农业技术服务人员被挪用的现象十分突出,个别乡镇已无专业人员从事农业技术服务,农业改革的工作落实效果不好。四、意见建议梁平按照重庆市统筹城乡重点改革总体方案和县委、县政府推进统筹城乡重点改革专项统一部署,继续积极稳妥推进“建立健全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改革,进一步扩大试点探索面,着力创新机制体制,力

17、争到xx年,全县实现农村专业大户8000家、家庭农场1000家,农民合作社800家(其中农村新型股份合作社200家),县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50家,农村产业结构更趋合理,农业现代化步伐加快,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初步形成。为此,笔者就下步工作提出以下意见建议:(一)加强组织领导。一方面健全完善县级部门联席会议制度,明确发展改革、财政、农业、国土、人社、林业、水利、交通、中小企业、质监、税务、金融、商务、供销等相关部门的职能职责,优化服务,简化程序,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茁壮成长创造公平竞争、规范有序、科学发展的良好环境;另一方面,把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建设与特色效

18、益农业发展和其他农村改革有机结合起来,注重政策引导,强化制度设计,避免“拔苗助长”现象发生,尤其防止人为“归大堆”、“垒大户”,坚决制止借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损害农民合法权益、破坏农业生产能力的行为,确保稳步有序推进。(二)抓好试点示范。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明确在礼让镇川西村和屏锦镇万年村探索建立健全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建设试点和在龙门镇、新盛镇探索农业生产全程社会化服务试点。在礼让镇和屏锦镇的两个村重点试点强化利益联结机制、稳定土地流转关系、创新财政补贴机制、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等内容。在龙门镇和新盛镇重点探索除水稻生产机耕、水稻育插秧、病虫机防、机收、烘干等全程社会化服务试点。(三)创新体制机

19、制。完善示范家庭农场认定管理办法,开展示范家庭农场创建活动;加大对家庭农场的财政投入、金融支持和税费优惠力度,优先将家庭农场纳入政策性农业保险,开展财政补助示范家庭农场试点。探索扶持产业化龙头企业的部分财政资金由农民合作社持股,通过组建股份合作社持股、参股龙头企业,采取固定分红、利润分红或保底分红等方式,建立起产业化龙头企业与农民合作社、农民的利益紧密联结机制,使财政资金扶持企业产生的收益部分由农民享有。创新专业大户扶持服务机制,大力开展农民培训,全面提高农民素质,培育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善合作的新型农民。建立工商资本流转农村土地的风险防控保证金制度,探索风险防范机制,切实保障农民权益

20、。(四)促进土地流转。围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按照“缺啥补啥”的原则,整体规划和连片推进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完善作业便道,提升耕地质量,继续强化招商引资,吸引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流转土地,并鼓励土地流转受让方优先吸纳土地流出户的剩余劳力继续从事现代农业生产,保障农民收益。同时,完善用地用电政策,对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用于管理和生活用房、仓库、等附属设施占用耕地,落实相关政策,保障用地需求;从事农业生产经营的用水、用电,执行农业生产价格标准。进一步加强调解仲裁基础设施建设,推进调解仲裁工作制度化、标准化和规范化。(五)优化配套服务。坚持引导和规范并重,推进基层农业、水利、林业等领域的公共服务

21、体系改革,整合基层公共服务资源,打破行政区划限制,探索建立区域性专业化的技术推广服务机构。优选一批市县级重点农民合作社,开展综合服务试点,以拓展职能、延伸服务为主要内容,鼓励农民合作社向社员提供投入品统购、农产品统销、病虫统防、农机服务、资金互助、全程指导等综合服务。针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信贷需求特点,加强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鼓励金融机构将新型经营主体财产纳入抵(质)押范围。第二篇: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xx年03月17日04:59大江网-江西日报我有话说本报特派记者邱玥当前,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青壮年劳动力紧缺已成制约农业发展的主要瓶颈。面对新形势,在支持普通农户提高生产集约

22、化程度的同时,培育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扶持联户经营、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发展多种形式的新型农民合作组织,显得尤为迫切。“目前,农业经营主体发展虽然取得一定成效,但还存在一些困难,如总体实力较弱、规范管理不够、政策落实不够、人才引进机制欠缺等等。”全国人大代表、省农业厅厅长甘良淼建议,要加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扶持力度。他认为,要进一步落实中央有关政策要求,尽快将农民合作社纳入国民经济统计,并作为单独纳税主体列入税务登记管理,切实做好农民合作社发票领用等工作。国家有关登记管理部门,要尽快出台具体的登记管理办法,解决合作社联社登记问题,促进合作社之间的联合与合作。相关补贴要向农业经营主体倾斜,各

23、级财政提供的财政补贴,新增部分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倾斜。采取奖励补助等多种办法,扶持联户经营、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要进一步强化人才支持政策,鼓励大学生村官、高校毕业生、返乡农民工领办、创办或加入合作社。加大专业大户、家庭农场经营者的培训力度,提高其生产技能和经营管理水平。第三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与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与发展现阶段,加快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与发展的关键,是在其发展要求、发展效率、发展力量、发展机制上寻求突破。加快土地、资本等生产要素配置的市场取向改革,转变政府对农业的扶持方式,营造农业创业与就业的良好环境。(一)加快要素市场取向改革一是在农村土地

24、经营使用权方面,通过土地所有权、承包经营权的确权颁证,完善法律法规,在对农民土地承包权实行物权化保护,将土地的所有权、承包权和经营权权属明确区分。完善农村土地流转交易平台和服务体系,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引导土地、林地、水面等生产要素通过流转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适度集中。二是充分考虑到农业长远发展带来的设施农用地需求,赋予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对自身土地用于农业用途的使用权和调配权,在合理规划、留有余地的基础上,探索仓库租赁、土地银行等模式,解决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设施农用地问题。三是创新农村贷款担保抵押方式,鼓励金融机构针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开展权属清晰、风险可控的大型农业机械设备、土地经营权等抵押贷款。

25、建立农业担保公司,为种粮大户、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担保。引导产业基础好、经营规模大、带动能力强、信用记录好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开展信用合作。(二)转变政府农业扶持方式一是继续加大对农业基础性、平台性设施等的公共投入和政策扶持的力度,并完善农业公共政策和公共投入的绩效考核。二是允许基层对政府部门的农业扶持资金和政策进行梳理和整合,提高农业扶持政策的效率。三是逐步调整农业补贴的投向与结构,切实增强补贴政策的导向作用,改变农业补贴变成了人人有份的普惠制收入补贴的现象,将良种补贴、农资综合补贴和农机具购置补贴等补助政策的增量,向专业大户、养殖场、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倾斜。(三)加快人才培养和

26、引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主要体现在新知识、新技术、新理念、新装备等方面的集成上。随着经营规模扩大,新型主体普遍感到知识技术欠缺和人才储备不足。种粮大户、合作社、农业企业,特别是从事高效农业生产的经营主体,一方面强烈感到需要提高自身素质,另一方面也求贤若渴。从长远发展角度看,要重点扶持“年富力强”的经营主体,如返乡创业的农民工和基层创业的大学生。从经济效益角度看,要大力扶持“强效辐射”的经营主体,如“投资农业企业家”。从社会效益角度看,要积极扶持“土生土长”的经营主体,如“农村种养能人”和“农村干部带头人”。第四篇:樟树市注重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樟树市注重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今年以来,江西省樟树市财

27、政局把支持“三农”重点转移到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上来,以首先提高农民专业素质来根本解决农业农村发展问题。一是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支持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的农户,通过土地流转,规模经营,培育成为专业大户。鼓励和引导具有一定生产规模、资金实力和专业特长的农村种养大户,成立适度规模经营的家庭农场。二是加快发展农民合作社。按照“积极发展、逐步规范、强化扶持、提升素质”的要求,立足本地资源特色,重点支持农村各类经营主体在农产品加工、储存、运输、销售等二、三产业环节兴办农民合作社,创新各类专业合作社的组建方式和经营模式。三是引导组建联合社。引导同区域、同行业、同类型农民合作社开展联合与合作,组建农民合作联

28、社,进一步提高产业集中度和组织化水平。四是鼓励兴办大型农业企业。鼓励和引导工商资本到农村发展适合企业化经营的现代种养业,向农业输入现代生产要素和经营模式,支持龙头企业通过兼并、重组、收购、控股等方式组建大型企业集团,提升对农业产业化的带动力。(江西省樟树市财政局刘忠平供稿)责任编辑:欣闻第五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政策反思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政策反思摘要。近年来,各级政府在制定、实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政策过程中存在过度重视工商资本农企、不重视在乡小农的新型农业职业化培育、对农民合作社扶持过度及对种养大户和家庭农场的经营方式定位不清等问题。学界对此进行了探讨并给出了一些政策建议,但一些研究结论

29、有失偏颇,应予以矫正。通过调研分析认为,政府应恢复工商资本农企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地位,积极培育在乡小农为新型农业职业农民,消减和调整对农民合作社的扶持,促进种养大户规模化经营和家庭农场集约化经营,以规范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建立,充分发挥其对我国农业发展的正面带动作用,促进其可持续发展。关键词: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民合作社;培育政策;新型职业农民;家庭农场中图分类号:f3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107(xx)03-0136-06自xx年中央政府颁布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政策以来,经过各级政府大力扶持,我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获得快速发展。这不仅使国家忧虑的因大量青壮年农民外出务工而导

30、致的农村土地荒芜化和经营粗放化问题得到很大程度的解决,而且使我国农业生产力和农民收入获得进一步提高。但此政策在制定、实施过程中也暴露出诸多问题,严重影响了其效果发挥。对此,学界及时予以揭示,并提出了许多建议,各级政府也适时采纳了部分建议,矫正了相关政策。政府和学界之间的这种良性互动格局,对推动我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健康、快速发展起了很大作用。但笔者近年在安徽省、甘肃省永登县和河南省鄢陵县不同时期的调研显示,部分学者提出的、已被各级政府采纳和正在疾呼采纳的一些观点及建议非常值得商榷。本文以上述调研所获资料为主要依据,就这些观点及建议做一深入分析,辨清我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政策到底存在什么问题以及

31、该如何矫正,以供各级政府参考。一、恢复工商资本农企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地位在所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中,学界对工商资本创办的农业企业(下文简称“工商资本农企”)的批评最多,以赵俊臣1和马九杰2为代表的许多学者建言各级政府规范、监管工商资本进入农业生产领域。他们认为此类农企近年的发展造成了农地的非粮化、非农化,挤占了农民的就业空间和利益,效果已是弊大于利。中央政府认可他们的这些观点,以致把对此类农企的培育政策从xx年的“支持”修改为xx年的单独探索建立工商企业“租赁农户承包耕地(林地、草原)准入和监管制度”,再到xx年的不再提及。地方政府遵从中央政府法令,对相关政策也做了如此修改。但对于上述批评理

32、由,笔者不敢苟同,原因主要有二:一是在多元化农业经营主体格局下3,个体小农、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等目前也造成了较严重的农地非粮化、非农化问题。如鄢陵县许多个体农民和养殖大户在其承包、租入的种粮田地上种植花卉苗木、修建猪鸡舍和餐厅,一些个体农户在其承包耕地上单独建房,有的在其作为股份的承包耕地上合伙共建(小产权)住宅房。在永登县,种养大户和农民合作社在租入的种粮田地上种植油葵、食葵、娃娃菜、蚕豆和胡麻等经济作物的现象比较普遍;当地唯一的家庭农场农杞农场xx年在其租入的230亩种粮水浇地上也并未种粮,种植的全部是枸杞、樟子松和竹柳等。表面上看,这些农业经营主体单个的非粮化、非农化农地面积

33、比单个工商资本农企要小很多,但庞大基数加起来的面积就很大,并不少于后者之和。粗略估算,到xx年3月,永登县农地流转面积较大的大同镇、龙泉寺镇和柳树乡3个乡镇种养大户、农民合作社的非粮化面积比工商资本农企的非粮化农地面积还要多,前者之和(1624万亩)比后者之和(118万亩)高出05万余亩。可见,农地经营非农化和非粮化的主要原因,是因为当前种植经济作物和苗木、养殖牲畜及经营非农产业比种植粮食作物、经营农业收益更高,因此所有理性的农地承包者和租入者都愿意选择非粮、非农经营行为,并非仅是发生在工商资本农企身上的特有现象。因此,以非粮化和非农化为理由,在建议各级政府规范、监管工商资本进入农业生产领域时

34、,还应重视其他农业经营主体农地经营非粮化和非农化行为。二是工商资本农企对所租农地的经营主要是非粮化,但无论是种植蔬菜药材、花卉苗木和青储饲料,还是建筑圈舍养殖畜禽等,无疑都使我国因青壮年农民大量进城务工而导致的大规模农地撂荒和经营不善的状况得到改变,促进了我国农业发展,并为农民提供了农地出让金收入和大量就业岗位。如永登县大同镇许多农户的山旱地,由于雨水缺乏和无法灌溉,长期被废弃,不能创造一点价值;但这些农地后来被东方天润玫瑰种植有限公司、惠农生态发展有限公司和介实农产品发展有限公司租入、复耕,种植玫瑰、药材、蔬菜和葵花等,不仅每亩每年至少为这些农户提供了20300元不等的地租收入,大幅促进了大

35、同镇农业发展,而且为他们创造了20余个长期工和200余个短期工的就业岗位。这些利好的存在都是不争的事实,是工商资本农企发展的主流效应。尽管有人批评一些企业为租得农地,与村干部串通,强迫农民出租农地,以致造成了挤占农民就业空间和利益的现象,但正常市场竞争条件下,农民就业空间和利益被不适度挤占的现象却很少发生。因为被大规模撂荒和经营不善的农地虽然因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租入而被大量开发,但城镇化和工业化进一步发展对农民的吸纳又造成了大量新的农地被撂荒和经营不善,以致当前仍有大量被撂荒和经营不善的农地亟待出租,它们足以供工商资本农企和个体农户租入,前者并不需要通过与后者激烈竞争来租入农地。故挤占农民就业

36、空间和利益是工商资本农企发展的非主流效应,所以说工商资本农企发展的总体效果当前仍是利大于弊。同时对于规范、监管工商资本进入农业生产领域的建议,笔者也认为时机不够成熟。一方面,利用工商资本直接创办农业企业,他们的租地非粮化和非农化行为要被规范、监管,但如果工商资本所有者以个体农民、家庭农场和种养大户的躯壳进入,那么他们的租地经营非粮化和非农化行为是否应受到规范、监管。如果否,许多工商资本就会不再直接创办农业企业,而是借此渠道进入,导致无从监管。如果是,国家需把所有租地经营的个体农民、家庭农场和种养大户的资本来源查探清楚,看其是否为工商资本,否则无法规范、监管。但查探他们资本来源所耗费的人力、物力

37、和财力远比直接监管他们的非粮化、非农化经营行为为高。另一方面,租地者从金融机构(银行、信用合作社、担保公司和小额信贷公司)及其他工商业者处借贷,进行非粮化和非农化经营,其资本来源的产业属性是否属于工商业呢。如果否,因为这些工商业者提供的借贷资本是非粮化和非农化的租地者维持其正常生产经营活动所需流动资金的主要来源,不规范、监管这些资本的租地非农化、非粮化用途,租地者的非粮化和非农化行为就仍会继续乃至会扩大。如果是,规范、监管这些资本的非粮化和非农化使用,在需付较高借贷利息和土地租金的前提下,租地者中的绝大多数肯定不会以它们来经营利润率较低的粮食种植或农业,而是会停止租地,这样就无法解决我国大规模

38、农地被撂荒问题。综上所述,各级政府应谨慎接受一些学者提出的“工商资本农企近年的发展造成了农地的非粮化、非农化,挤占了农民的就业空间和利益,效果已是弊大于利”的观点以及基于此而提出的“规范、监管工商资本进入农业生产领域”建议;而应在政策中重新确立工商资本农企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地位,继续把其作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以培育,发挥其对我国农业发展的带动作用。二、积极培育在乡小农为新型农业职业农民国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政策中,涉及在乡小农者就是对广大农户的规定。在规定对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和农业企业等规模化经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采取奖励补助、贷款支持、税收优惠、项目倾斜和配套辅助设施用地指

39、标单列等扶持措施时,国家仅在培育政策颁布初期规定对他们实施各种培训,“努力”将其培养为现代农业经营者,此后就不再提及。各级政府在此期间颁布的政策基本与此一致。有些官员说,xx年以后各级政府颁布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政策中,有关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农村实用人才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领班人的规定是对培育在乡小农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规定的替代。而这两种规定的目的不同,前者的目的是为进一步提高已成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个体在乡农民的农业经营能力,后者是为把未富裕的在乡小农培育成为新型农业经营者。当前安徽各地农委举办的新型农民培训班的参加者基本都是前者而非后者作用对象的事实,也证明了这一点。因此,国家对在乡小

40、农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化的支持力度很弱。这一政策使在乡小农的土地经营成本相对于规模化经营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变得更高。譬如仅就财政奖补来看,xx年永登县惠农生态发展有限公司被县政府奖补15万元,平均每亩补贴30元,相当于在乡小农每亩玉米的经营成本比原来又提高了75%;xx年宿州市按照宿州市促进现代农业产业联合体建设市级财政扶持资金实施细则规定,对连片流转土地100亩以上的家庭农场每亩奖补200元,连补三年,相当于此后三年内在乡小农每亩土地(小麦玉米轮作)的经营成本又提高了101%。这样规模化经营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销售非国家保护价收购的同质农产品时,有了更多降价空间,在乡小农被迫随之降价,其营农纯收

41、入进一步受到挤压,以至因为不足以支撑其家庭消费支出而经营破产,只能把农地出租给规模化经营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这种弱力度的支持也相当于使在乡小农的单位土地纯收益相对于规模化经营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变得更低。如惠农公司获得的奖补,相当于在乡小农每亩玉米的纯收益比原来又下降了28%;宿州市家庭农场获得的奖补,相当于三年内其每亩土地(小麦玉米轮作)的纯收益直接下降了1265%。农村地区的贫富差距因此进一步拉大。对于上述诸问题,目前少有学者进行研究,并据此提出加大对在乡小农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化的培育和扶持建议。相反,贺雪峰等学者却提出了保卫在乡小农的建议4。保卫在乡小农的最可行方法是,国家通过财政补贴方式来

42、降低他们的土地经营成本或提高单位土地的纯收益,使所获农业收入足以维持其持续经营农业和家庭消费之需。但即使不考虑二孩、二胎政策的影响,到本世纪中期我国仍将会有2亿多、以分散经营土地的个体在乡小农为主的农民5,国家财政很难负担起如此庞大人数的土地经营成本或收益补贴。而且这种措施也会扭曲农产品市场,不利于整个社会尤其是在乡小农降低农业生产经营成本和集约化经营农业。基于上述分析,如果不对在乡小农进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化培育会导致许多不良后果,建议在中央一号文件中明确提出加大对在乡小农的教育培训力度6,对集约化经营成绩突出的在乡小农依据单位土地的纯收益高于同类经营者平均状况的程度,优先给予不同程度的生产贷

43、款,同时在贴息、税收优惠及项目倾斜等方面予以支持,并对其租地扩大再生产行为予以一定的土地租金补贴,优先协调配套农田水利设施和农田道路等,以此推进和引导其向新型农业职业农民转化,使其成为我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结构的主要力量。同时鉴于集约化到一定程度后,受土地经营规模较小限制,在乡小农的农业生产经营必定会产生边际收益小于边际成本现象,这时国家应发挥土地规模化经营的效应,促使其向合作化道路上发展,降低农业生产经营成本,提高农业收益。三、消减、调整对农民合作社的扶持农民合作社自xx年被国家再次立法发展至今,中央一号文件一直将其作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进行培育,明确规定要采取安排财政项目资金直接投放、允许持有

44、和管护财政补助形成的资产、增加发展资金、补助鲜活农产品仓储物流设施兴建和农产品加工业、贷款贴息、完善税收优惠政策、广泛开展各类人才培训和落实设施农用地政策等措施,扶持其发展壮大。各级政府积极贯彻落实这些政策。如安徽省xx年和xx年颁布的安徽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办法和关于进一步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分别制定了“扶持措施”和“优化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环境”一章;合肥市制定的xx年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发展工作方案,设置了“加大扶持力度”的内容。因此,我国农民合作社得到快速发展,数量大幅增加。如安徽省xx年底在工商部门登记者为5379家7,发展到xx年底已达293万家8,平

45、均每年增加约4784家,年增长率接近89%。对于上述时期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问题,高建中9、秦红增等10、廖克勤11和彭春凝12等从发展影响因素、内部管理尤其是内部利益分配、产品营销和法律等方面作了深入研究,建议政府进一步加大对农民合作社的财政税收和信贷扶持力度及这些方面的政策支持。但这些研究在实证方面的支持力度不够。笔者在xx年以来,多地多次对不同规模农民合作社发展进行了调研(如xx年在安徽省颍上、肥西和青阳3县进行了大规模问卷调查,xx年对甘肃省永登县多家较大规模农民合作社的实地访谈,xx年在安徽省颍上、利辛、。桥和当涂4县做了小规模问卷调查,xx年对安徽省宿州市15家农民合作社进行了实地

46、访谈),未见过一件真正的合作社与社员间因公共财产而发生纠纷的案件;各级示范社中很多都是挂名合作社。一些学者实证研究引用的合作社不少都是“皮包”合作社13,即社长实名、社员挂名。所以其研究结果可信度不够。探究上述时期我国农民合作社快速增长的真正原因,主要是各级政府给予了大力扶持。这些扶持使许多企业带头人、农村种养大户和经纪人、村干部看到了政府扶持的带来的好处。他们为得到各级政府培育政策提供的各项奖补、优惠和项目支持,就积极组建了许多自己任社长、向其出租土地的农民及相熟的农民挂名社员的合作社。这有违国家补贴、扶持农民合作社的初衷。因此,建议各级政府削减培育政策中对农民合作社的部分扶持内容,即取消对

47、示范社的奖励、贷款贴息和建设鲜活农产品仓储物流设施和兴办农产品加工业的补助,对初建社的补助,对合作社开展信息、培训、农产品质量标准与认证、农业生产基础设施建设、市场营销和技术推广、引进新品种和新技术等服务的财政资金安排,压缩皮包合作社投机套取国家财政资金的空间,避免国家财政资源的浪费。同时把增加发展资金、税收和贷款优惠、水电非农土地(生产设施用地和附属设施用地)使用优惠、整车运输鲜活农产品车辆通行费减免等政策的主要实施对象由农民合作社扩展到个体在乡小农,使前者所获政策优惠等于其社员入社前作为个体小农身份所获这些政策优惠的加总,提高农民合作社形成的内聚力,促进其健康发展、壮大。此外,可在培育政策

48、中增加“同等条件下,农村土地整理、农田水利建设、农业综合开发、扶贫开发、农业产业化和农技推广等国家支持和发展的农业和农村经济建设项目,优先委托和安排符合条件的农民合作社尤其是示范社承担”和“积极面向合作社带头人、经营管理人员和社员开展职业技能提升培训和晋升技术职称培训”内容,提高农民合作社的自我造血能力,实现可持续发展。四、促进种养大户规模化经营与家庭农场集约化经营家庭农场是国家xx年底才在中央一号文中提出要培育的一个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而且是被与其他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放在一起描述的一句话,即“创造良好的政策和法律环境,采取奖励补助等多种办法,扶持联户经营、专业大户、家庭农场”。但农业部在据此一年

49、多后的xx年2月界定其定义时说,截止xx年底,全国已有此类农业经营主体877万个。这比此时被国家扶持发展多年的农民合作社数量(689万家14)还多188万个。在此政策公布后、地方政府对家庭农场的定义做出界定前,姜波15、漆彩凤16、王振和李凡17等学者就调研发现了大量家庭农场,并提出了政府应出台政策加大对家庭农场的财政、信贷和税收支持等建议。然而此期间以家庭农场名义营农的农业经营主体规模在县域内乃至全国都不是很大。笔者在此政策公布前的多年考察中,也仅见过上文所提的农杞农场一家。因此,这些短期内突然大规模出现的家庭农场绝大多数都不会是新建的,只是对某农业经营主体称呼的改换。事实确实如此。已出台的

50、各级政府家庭农场判定标准显示,土地种植面积或牲畜水产养殖数达到一定规模或规模经济所需最低界限以上被作为主要标准。如安徽省关于培育发展家庭农场的意见规定,种植业需“粮油集中连片规模在200亩以上,设施蔬菜(含瓜果)达到20亩以上,露地蔬菜达到200亩以上”,畜牧业需“生猪年出栏达到1000头以上,羊年出栏达到500头以上,奶牛年存栏50头以上,家禽年出栏10万羽以上”,水产养殖业需“规模养殖面积达到100亩以上”等。许多学者的观点也都与此相同,只是在家庭农场生产经营需达到的规模(规模经济所需的)最低限上有不同意见。如刘奇认为:“我国平原地区耕作大田作物的家庭农场一般不宜超过300亩,蔬菜规模不宜

51、超过30亩。”18由此可说,当前的家庭农场仅是各级政府和一些学者把既往种养大户中其认为生产经营已达到一定规模或规模经济的农户家庭划拨出来,冠之以家庭农场的称呼而已。如此,家庭农场和种养大户在经营方式定位上就无差异了,都是规模经营,所以也就没有必要把他们区分开来,单独进行政策制定和研究。也许一些学者会坚持认为他们之间存在差异,因为前者还侧重集约化经营。其证据就是农业部(农经发xx1号)界定家庭农场定义时规定,“从事集约化农业生产”是家庭农场的经营方式之一;以及许多地方政府把年产值和人均收入状况列为判定家庭农场的标准之一。但农业部并没有把集约化列为家庭农场的基本特征之一,而且地方政府制定的年产值和

52、人均收入标准也不能体现出家庭农场的集约化特性。如安徽省规定一般家庭农场的年收入标准:“年纯收入10万元以上,其成员年人均纯收入高于本县(市、区)农民人均纯收入40%以上”,这些收入的实现单纯依靠规模经营就可以,无需集约化经营;宿州市家庭农场认定管理暂行办法规定种植行业粮油生产类小型家庭农场的年产值及收入标准:“年产值20万元以上,纯收入5万元以上”,也即每亩土地的最低年产值为xx元和最低年纯收入为500元,前者是连在乡小农进行小麦玉米轮作都会达到的产值,后者与种养大户、农民合作社的经营状况基本相同。同时众多国外研究也表明:“历史上,农场规模和类型似乎不是一个决定技术进步和业绩的关键要素”“在表

53、明一种特定类型的农场(小的或大的,家庭农场或公司农场)在结构上优于其他农场这点上,无论是理论方面还是实证方面都没有真正令人信服的证据”19,那么我们又有何令人信服的证据说明在绩效上家庭农场优于种养大户、大家庭农场优于小家庭农场,进而制定政策把家庭农场从种养大户中分离出来并予以重点培育以及把其细分为大小不同类型呢。但既然现在家庭农场被从种养大户中划分出来,单独作为一个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进行培育,那么国家就有必要在关于其的培育政策中把其在我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结构中的功能定位和作用加以清晰界定,为各级政府培育其廓清方向20。毋庸置疑,当前各级政府和学界普遍承认,家庭农场是比种养大户土地经营面积或养

54、殖规模大的农业经营主体。据此可说,家庭农场建立初期就具备以下能力:购买大型农业机械设备,在农业生产中广泛应用新技术,通过规模经营获得较高资本积累;而种养大户因为由在乡小农直接转变而来,又因经营土地面积或养殖规模的扩大把其通过多年小农集约经营而积累起来的资本消耗得所剩无几,无力再购买先进机械设备和农业新技术进行集约经营。故国家应把种养大户定位为通过粗放式规模经营来获利的农户家庭,即单个农户无论经营土地面积或养殖规模多大,只要其土地和牲畜水产的单位纯收益与农民合作社相差不大就属于种养大户。大力积极培育这些种养大户,以充分发挥规模经济对我国农业发展的良好促进作用,应对今后我国因大量农民进城务工而导致

55、的土地大规模撂荒问题。家庭农场虽然也是农业规模经营者,但国家应借助其在资本、机械和技术上的优势,促使其主要进行集约化经营,把其定位为规模经营下集约化程度较高的农户家庭,以解决我国土地和牲畜水产的单位产出率不高问题,提高我国农业的生产效率。基于以上对家庭农场的定位,各级政府应在坚持其土地种植面积或牲畜养殖数、水产养殖面积达到规模经济所需最低界限以上的前提下,制定其集约化经营指标即其土地或牲畜水产的单位纯收益高出种养大户的比例(至少在05以上),作为判定其的主要标准,以促使其向集约化农业方向发展。此外,他们还应取消对其直接进行财政资金奖补的扶持政策,积极实施同等条件下其优先参与、承担农业高新科技示

56、范项目、高新农业产业化示范项目和农业科技推广示范工程等高新农业发展项目的间接扶持政策,促使其发展成为通过自我积累、逐步扩大、能力不断提升的家庭农场,而不是一个主要依靠政府扶持、自我经营能力很弱的家庭农场。参考文献:1赵俊臣.土地流转:工商资本下乡需规范j.红旗文稿,xx(4):1416.2马九杰.“资本下乡”需要政策引导与准入监管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xx(3): 3郎秀云.家庭农场:主导中国现代农业的新型市场主体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xx(6): 4贺雪峰.为什么要维持小农生产结构j.贵州社会科学,xx(9):49.5谷小勇,张德元.农地向企业大规模流转的隐忧及政策矫正建议j.中国土地科学,xx(12):711.6卢春华.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问题研究以延边地区为例j.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xx(2):4247.7许晓春,孟枫平.安徽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影响因素分析j.华东经济管理,xx(2):1520.8安徽联合调研组.安徽“谁来种地”有了新主体j.农村工作通讯,xx(17):2731.9高建中,袁航,李延荣.农民专业合作社功能发展程度及影响因素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xx(6):2833.10秦红增,韦星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