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居住用地与居住区规划设计_第1页
城市居住用地与居住区规划设计_第2页
城市居住用地与居住区规划设计_第3页
城市居住用地与居住区规划设计_第4页
城市居住用地与居住区规划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一节 居住用地规划 第二节 居住区规划设计概述 第三节 居住区规划布局分析 主要内容 第一节 居住用地规划 住宅的合理选择与布置 一、住宅类型的选择 二、住宅群体规划布局形 式 一、住宅类型的选择 1. 确定住宅标准 2. 满足套型比的要求 适应家庭人口结构的变化 3. 确定住宅建筑层数和比例 考虑住宅建筑经济和用地经济 4. 适应当地的自然气候特点和居民生活习惯 5. 要利于“三节”,结合地形 6. 利于规划布置 间距、建筑密度、建筑面积密度 1. 住宅标准 住宅标准包括面积标准与质量标准两个方面。 面积标准:一般指平均每户建筑面积和平均每人居住面积的大小,或平均每户使用面 积。 质量标准

2、:一般指设备的完善程度(如:卫生设备、煤、水、电、气、供热、电话 等)。 我国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人类住区发展报告中指 出:2000年全国城镇每户居民有一处住宅,人均使用面 积达到12平方米;2010年全国城镇每户居民都有一处使 用功能基本齐全的住宅,人均使用面积达到18平方米,基 本达到人均一间住房,并有较好的居住环境。 2. 套型比 套型是指每套住房的使用面积大小和居住空间的 数量,现行的住宅设计规范将套型分为四种 类型。 套型比是指各种不同套型建造数量的比例。 套型比平衡的三种方法: 一是选用多种套型的住宅,在一个单元或一幢住 宅中平衡; 二是选用单一套型住宅,在几幢住宅或更大范围 内平衡;

3、 三是既采用单一套型,又选用多种套型的住宅。 普通住宅套型分类 套型套型居住空间数(个)居住空间数(个) 使用面积(平方米)使用面积(平方米) 一类一类234 二类二类345 三类三类356 四类四类468 1室 1厅 1卫 1厨 2室 2厅 1卫 1厨 3室 2厅 1卫 1厨 3. 合理确定住宅层数 从建筑经济角度考虑: 低层住宅一般比多层住宅造价低,而高层的造价更高,但低层占地大。 对于多层住宅,提高层数能降低住宅建筑的造价。 3. 合理确定住宅层数 从用地经济的角度来看: 提高层数能节约用地,如住宅层数在3535层时,每提高1 1层,每公顷可相应增加建筑面积10001000平方米左右;

4、而6 6层以上,效果将显著下降。 国内外很多专家的经验认为,6 6层住宅无论从建筑造价和节约用地角度来看都是比较经济的,故得到了广泛 的采用。 3. 合理确定住宅层数 很多国家由于用地日趋紧张,住宅普遍向高 空发展。毫无疑问,高层住宅的造价与5层相比 肯定要高得多,且层数越高一般造价也越大。这 主要是由于结构形式 的改变、电梯的增加以及供 水加压设备、防火设施、建材费用和施工成本高 等原因。 根据国外的一些研究认为,建筑层 数由5层 增加到9层可使住宅居住面积密度提高35,由 于节约用地,也就大大降低了室 外工程造价、维 护费用以及减少道路交通和改建用地的拆迁费用。 4. 自然气候特点和居民生

5、活习惯 不同气候条件对住宅的平面布置和层高都有很大的影响。比如,南方地区气候比较炎热,要考虑居室有良 好的朝向和获得较好的自然通风;而北方地区气候严寒,主要考虑冬季防寒、防风雪。 居民的生活习惯:如南方地区室内应设置冲凉设备以满足居民的冲凉习惯;北方地区室内则应有供暖设施。 5. 利于“三节”,结合地形 “三节”主要指节地、节材、节能。 与“三节”相关的技术参数主要有:进深和面宽、 长度、层高等。 住宅建筑单体平面和布局要尽量利用地形,如,为了少占农田,使住宅上山,就要结合不同坡度和朝 向的地形对建筑进行局部处理。 进深和面宽(开间) 进深是指一间独立的房屋或一幢居住建筑从前墙皮到后墙皮之间的

6、实际长度。 面宽(开间)是和进深相对应的,建筑设计师在设计一个房间时,把有采光的一面叫面宽(开间) ,是指 房间的横向,把没有采光的一面叫进深,是纵深方向。 A B C D 对一套住宅来说,进深和面宽是影响房间有没有黑厅的主要因素,因而进深对一个房间的最大影响是采光。 加大进深有利于节约用地。住宅进深在11米以下时,每增加1米,每公顷可增加建筑面积1000平方米左右, 而11米以上效果则不显著,因为有时需要设内天井。 长 度 住宅长度直接影响建筑造价,住宅单元拼接越长,山墙也就越省。 据分析,四单元长住宅比两单元长住宅每平方米居住面积造价省2.5%-3%,采暖 费省10%-21%。 但住宅长度

7、也不宜过长,否则就需要增加伸缩缝和防火墙,且对通风和抗震也不利。 层 高 住宅的层高是指下层地板面或楼板面到上层楼层面之间的距离,也就是一层 房屋的高度。 住宅的净高是指下层地板面或楼板上表面到上层楼板下表面之间的距离。 净高和层高的关系可以用公式来表示:净高层高楼板厚度,即层高和楼 板厚度的差叫“净高”。 A B C 住宅层高的合理确定不仅影响建筑造价,也直接和节约用地有关,据计算,层高每降 低10厘米。能降低造价1%,节约用地2%。 但为了保证室内的舒适,住宅层高不能过低,普通住宅层高宜为2.8米,起居室、卧 室室内净高一般不应低于2.4米,局部净高不应低于2.1米,厨房、卫生间的室内净

8、高不应低于2.2米。 北京一公司设计的生态住宅 对坡地和山地地区的处理 1)筑台 2)提高勒 脚 3)错层 4)跌落 5)错跌 6)掉层 7)吊脚与架空 8)附岩 9)悬挑 10)分层入口 筑台 对天然地表开挖和填筑,形成平整的台地。 提高勒角 将房屋四周勒角高度调整到同一高度。 勒 脚 勒脚是指外墙与室外地坪接近的部分。 勒脚经常采用抹水泥砂浆、水 刷石,或在勒脚部位将墙体加厚,或用坚固材料来砌。 勒脚的高度一般为室内地坪与室外地坪高差,也可以根据立面的需要而提高 勒脚的高度尺寸。 勒勒 脚脚 A B C D 错层 房屋内同一楼层做成不同标高,以适应倾斜的地面。 跌落 n 房屋开间单位,与邻

9、旁开间或单元标高 不同。 错跌 房屋顺坡势逐层或隔层沿水平方向错移和跌落。 掉层 房屋基底随地形筑成阶状,其阶差等于房屋的层高。 吊脚与架空 房屋的一部分或全部支撑在柱上,使其凌空。 湘西的吊脚楼 湘西一带山多水多,湘西的吊脚楼几乎 都是屹立于山水之上的一种独特的建筑。虽然 只有二三层高,但它“吊”在水面和山腰,仅 用几根粗大木桩支撑楼房。 建在水边的吊脚楼,伸出两只长长的前 “脚”,深深地插在江水里,与搭在河岸上的 另一边墙基共同支撑起一栋栋楼房; 在山腰上,吊脚楼的前两只“脚”则稳 稳地顶在低处,与另一边的墙基共同把楼房支 撑平衡。 据湖南地方志记载,吊脚楼的这种构造 最早是为了防避毒蛇猛

10、兽的侵扰。 湘西的吊脚楼 附岩 房屋贴附在岩壁修建,长与吊脚、悬挑等方法配合使用。 悬挑 利用挑楼、挑台、挑楼梯等来争取建筑空间的方法。 悬 空 寺 分层入口 利用地形高差按层分设入口,可使多层房屋出入方便。 6. 利于规划布置 建筑间距、建筑密度、建筑面积密 度 (1)日照间距 日照标准、标准日照间距、 不同方位的日照间距 (2)住宅侧面间距 多层之间不宜小于6米,高层与各 住宅之间不宜小于13米。 日照标准 “日照标准”可概述为: 不同建筑气候地区、不同规模大小的 城市地区;在所规定的“日照标准日”内的 “有效日照时间带”里;保证住宅建筑底层 窗台达到规定的日照时数即为该地区住宅建 筑日照

11、标准。 中国建筑气候区划图 H1 H2 H H=H1-H2 L h A B L= a (H1-H2) a =1/tgh 日照标准间距系数日照标准间距系数 L=H/tgh 住宅建筑日照标准 建筑气候区划建筑气候区划 、气候区气候区气候区气候区 、 气候区气候区 大城市大城市中小城市中小城市大城市大城市中小城市中小城市 日照标准日日照标准日大寒日大寒日冬至日冬至日 日照时数(日照时数(h)231 有效日照时间带(有效日照时间带(h)8-169-15 日照时间计算起点日照时间计算起点底层窗台面底层窗台面 城市城市 名称名称 纬度纬度 (北纬)(北纬) 冬至日冬至日大寒日大寒日 现行现行 采用采用 日

12、照一小时日照一小时日照一小时日照一小时日照二小时日照二小时日照三小时日照三小时 长春长春4354 2.241.931.972.061.7-1.8 北京北京3957 1.861.631.671.741.6-1.7 太原太原3755 1.711.501.541.601.5-1.7 济南济南3641 1.621.441.471.531.3-1.5 兰州兰州3603031.581.401.441.491.1-1.2 西安西安3418181.481.311.351.401.0-1.2 上海上海3112 1.321.171.211.260.9-1.1 重庆重庆2934 1.241.111.141.190.

13、8-1.1 广州广州2308 0.991.891.921.970.5-0.7 不同方位间距折减换算表 方位方位 0-15度度 (含)(含) 15-30度度 (含)(含) 30-45度度 (含)(含) 45-60度度 (含)(含) 大于大于60度度 折减值折减值1.00L0.90L0.80L0.90L0.95L 建筑密度 居住区总建筑密度(%)= 总建筑基底面积/居住区总用地面积 住宅建筑密度(%)= 住宅建筑基底总面积/住宅用地面积 建筑面积密度 居住区建筑面积密度(毛)= 居住区总建筑面积/居住区总用地面积 (平方米/公顷) 居住区建筑面积密度(净)= 居住区某住宅总建筑面积/居住区该住 宅

14、总用地面积(平方米/公顷) 容积率 居住区容积率= 居住区总建筑面积/居住区总用地面积 (平方米/平方米) 居住区住宅用地容积率= 居住区住宅总建筑面积/居住区住宅建 筑总用地面积(平方米/平方米) 建筑密度= (a*b)+ (a*c)/(A*B) 容积率 = 5(a*b)+2(a*c) (A*B) c b a 5层层 2层层 B A 住宅建筑净密度与住宅面积净密度 (一)住宅建筑净密度 指住宅建筑基底总面积与住宅用地面积的比率(),也就 是住宅覆盖率。在一定的住宅用地内,若住宅建筑净密度越高, 表示住宅建筑基底占地面积越高,空地率则越低,宅旁绿地面 积也相应降低,日照、通风等环境也受到影响而

15、居住人口增 加。 所以,“住宅建筑净密度”是决定住区居住密度和居住环 境质量的重要因素,必须合理确定。 决定住宅建筑净密度的主要因素是住宅建筑的层数和日照间距。 当用地面积不变层数越高(日照间距越大)则住宅覆盖率越低,空地率越高; 反之,住宅层数越低(日照间距越小),则住宅覆盖率越高,空地率越低。 鉴于我国居住区规划建设中存在建筑密度日趋增高的倾向(几乎不存在建筑密 度过低现象),为使居住区有合理的空间,确保居住生活环境质量,对不同地区、不 同层数的住宅建筑净密度最大值作出了控制,见下表。 住宅建筑净密度量大值控制指标() 计算并讨论 例:第三建筑气候地区内某居住小区用地为10公顷, 其住宅用

16、地占50,拟建住宅层数为6层,试问允许 建设的最大住宅总建筑面积是多少? 住宅建筑基底总面积住宅建筑净密度x住宅用地面 积 式中 住宅建筑净密度由表得:30(最大控制值) 住宅用地面积:10(公顷)x 505(公顷) 则:允许的最大住宅总建筑面积=6(层)x住宅基底 总面积=6*5*30%=9万平方米 答:该小区允许建设的最大使宅总建筑面积为9万 平方米。 讨论:若因某种原因增建一层住宅,其他要求不变,则便增加了15000平方米的 住宅建筑面积。 如按每平方米售价为1000元计,则可增加经济收益15,000,000元。 结果是土地开发强度增加,收益提高,但生活居住环境质量下降,同时也影响其社

17、会效益,反过来也将影响其销售率,这种短期行为在现实中不泛其例,应引以为戒。 (二)住宅面积净密度(也称“住宅容积率”) 是指每公顷住宅用地上拥有的住宅建筑面积 (平方米/公顷),或以住宅建筑总面积(万m2)与住 宅用地(万m2)的比值表示即住宅容积率。 住宅面积净密度反映居住区的环境质量(住宅 建筑量和居住人口量)的重要指标。在一定的住宅用 地上,住宅面积净密度高,该居住区的环境容量相 应也高反之,居住容量越低。 决定住宅面积净密度的主要因素是住宅的层 数、居住面积标准和日照间距。根据我国居住区规 划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倾向,主要表现在为提高密 度以最大可能地提高经济效益,而忽视居住环境质 量。

18、因此规范作出住宅面积净密度最大值的控制指 标(见表)。 住宅面积净密度最大值控制指标(万平方米/公顷) 讨论: 某居住组团的住宅用地面积为3公顷,为保证居住基本环境的质量,规定: 规划住宅建筑层数为6层,规划住宅建筑净密度为30,住宅容积率高限为1.7, 若将其住宅容积率提高0.3,其他要求不变,则其住宅建筑总面积将由51000m2 增至60000m2,其增多的9000m2正好增加一层住宅。 即由6层增至7层,而空地率不变,结果是土地开发强度增加,经济收益提高, 但居住生活环境质量下降。 计算 己知某居住区,l公顷的住宅用地地块内,其住 宅建筑净密度为20,住宅层数为6层,则可 算出其住宅面积

19、净密度(住宅容积率)。 住宅基底总面积住宅用地面积x 202000m2 住宅建筑总面积住宅基底总面积x层数 2000 x 6=12000m2 住宅面积净密度=12000m2/1hm212万平方米/ 公顷 (或用住宅容积率表示:12) 二 居住区的规划布局形式 片块式布局1. 2. 3 轴线式布局1. 2. 3. 4 向心式布局1. 2 围合式布局1. 2 集约式布局1. 2. 3. 4 隐喻式布局1. 2. 3 组合式或自由式1. 2 北京五路居居住区 吉林省通谭大路居住区 上海曲阳新居住区 上海三林苑小区(水轴) 广州东辉广场居住区(路轴) 广东中山翠亨槟榔小区(多轴线) 北京大吉城小区(建筑空间对称轴) 深圳东方花园小区 福建龙山居住区 广州锦城花园小区 日本广岛基街高层住宅区 香港南丰新村(平面图) 香港南丰新村(剖面图) 北京小营居住区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