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标实验版必修1第23课《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教案_第1页
课标实验版必修1第23课《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教案_第2页
课标实验版必修1第23课《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教案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最新课标实验版必修1 第 23 课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教案第 23 课 新初期的外交一、新课程标准了解新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 ,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的意义二、知识结构确定新外交方针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新初期打破帝国主义孤立封锁政策中苏等17 国建交的外交提出处理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步入世界外交舞台,发挥积极作用日内瓦会议、亚非会议三、自学导引1二战后 ,国际关系的最突出特点是什么?2新奉行什么样的外交方针,新的外交对象要具备哪些基本条件?毛泽东把具体内容概括为哪几点?3简述建国初期三大外交方针的含义和作用4新成立后初期美国等资本主义国家对新采取什么政策?结果怎样

2、?5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者、时间、内容、意义?6日内瓦会议召开的背景(两点)时间、参加国、地点?以什么地位参加会议,提出了什么样的合理建议?达成了什么协议?参加这次会议有什么意义?7亚非会议召开的背景、时间、地点,会上讨论什么问题?周恩来在什么情况下提出什么方针 ,有什么意义?四、重难点解析1“一边倒”与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的关系“一边倒”与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并不矛盾。新成立后,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国家对新采取了政治上不承认 ,经济上封锁禁运,军事上包围威胁及外交上孤立的政策, 企图把新扼杀在摇篮里。为了保卫胜利成果,保卫和平 ,在维护独立主权的斗争中不致处于孤立地位, 政府在外交上坚定

3、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可以说“一边倒”不仅不与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相悖 ,相反它是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的重要体现。2“求同存异”方针,都曾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二是都面临着发所谓“ 同 ”一是指与会亚非国家的遭遇相同展民族经济和维护民族独立的任务。所谓“异 ”是指与会国家的社会制度、意识形态、经济发展水平、宗教信仰、生活习惯等。3新与旧外交有何本质区别?从中可以得出哪些历史认识?本质区别 :旧反动政府实行屈辱外交政策;新人民政府实行独立自主外交政策认识:落后就会挨打 ,弱国无外交;政治腐败,经济落后必然导致外交失败;捍卫国家主权,提高综合国力 ,是国家外交坚强后盾。4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背

4、景: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结束;新成立后 ,积极同邻近国家和新兴民族国家发展友好关系。内容: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意义:标志着新外交政策的成熟,为新开创外交新局面奠定了基础;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1 / 3三、课堂练习题1、新成立初期实行的外交政策基本方针中,使改变了半殖民地地位的是:a 、“一边倒”b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c、“另起炉灶”d 、团结世界各国人民2、“一边倒”是指政府在外交上:a、站在发展家一边b 、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c、站在亚非拉美被压迫民族一边d 、站在苏联一边3、新成立初期展开外交活动的首要目标是:

5、a、打破帝国主义的封锁b 、提高国际地位c、同社会主义国家建交d 、制定外交原则4、 1950 年 ,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签订所产生的最深远影响是:a、加强了中苏友谊b 、有利于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c、打破了帝国主义孤立封锁的政策d、巩固了中苏两国的团结5、新外交成熟的标志是:a 、 1949 年共同纲领中宣布的原则b 、 1953 年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c、 1955 年提出的“求同存异”的方针d、 70 年代形成的关于三个世界划分的理论6、 1953 年 ,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当时主要是为了:a、加强同社会主义国家的友好关系b 、改善与港澳台的关系促进国家的统一c、发展同临近和新兴民族国家的友好关系d、缓和和美国的敌对关系7、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下列事件: 亚非会议 日内瓦会议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与苏联建交a、b、c 、d、8、新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参加的重要国际会议是:a 、日内瓦会议b、万隆会议c、第二十六届联合国大会d、第六届联大特别会议9、代表团在万隆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主要是为了:a、与更多的亚非国家建立外交关系b 、与攻击共产主义的分子进行坚决斗争c、扩大在国际上的影响d、促进了万隆会议的圆满成功10、关于亚非会议的正确叙述是: 会议上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