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新型教学方法的实验研究结题报告_第1页
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新型教学方法的实验研究结题报告_第2页
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新型教学方法的实验研究结题报告_第3页
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新型教学方法的实验研究结题报告_第4页
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新型教学方法的实验研究结题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教学方法的实验研究研究报告王秀丽 杨丽娟一、问题的提出在课堂教学中,教学方法将决定着课堂教学的成败。如何合理地选择、应 用教学方法,是教育工作者研究的一个永恒的主题。90 年代初现代信息技术步入课堂。它集声音、图像、动画、视频和文字为 一体,在课堂教学中表现出极大的教学优势和魅力,产生出传统教学方法所无 法达到的效果。因此,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教学方法更是国内外教育工作 者争先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有关资料表明:目前,在信息技术教学环境下,人们研究的主要方向只是 信息技术如何与学科教学整合,而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教学方法的研究只停留 在实验与探索阶段,没有形成完整的教学理论。从

2、这个意义上说以现代信息 技术为基础的新型教学方法的实验研究这一课题具有很大的研究价值。三)现代信息技术它的优势有目共睹,作为一种有效的辅助教学手段,已在不 少课堂教学中产生了积极的作用。然而在教学实践中,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教 学方法上至今还有很多不尽人意的地方:(一)信息技术喧宾夺主,教学内容 成为配角,盲目追求表演、有些形式化,脱离实际应用;(二)有些教师过分 地依赖计算机,用计算机代替教师的课堂教学, 缺乏教师与学生感情交流; ( 教学资源还不够丰富,资源不能共享;(四)不考虑经济与效果,无论什么教 学内容都使用教学课件,而且大部分教学课件都缺乏必要的互动性,只是单纯 的教师演示;(五)教

3、师和学生信息技术操作水平差次不齐,降低了教学效率; (六)目前国内已建立了现代远程教育的基础平台,但大部分学校还没有真正 发挥网络教学的优势等等。以上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方法存在的诸多问题, 要求我们必须进行 以现 代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教学方法的研究。作为油田最早的一所小学,我校有着丰厚的文化基奠和敬业精神,历届领 导把教学研究都放在首位,对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研究更是倍加关注。 93 年我校就成为全国电教实验校; 2001年承担了国家级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环 境下教与学的探索与实践的课题研究; 2004 年承担了处级信息技术与学科 教学整合模式的研究与实践的课题研究。通过几年的实践与研究我们取

4、得了 一些可喜的经验和资源,为进一步进行信息技术环境下的课题研究创造了条件。鉴于以上原因,结合我校实际情况,我们在 2006 年选择了以信息技术为 基础的教学方法的实验研究作为研究课题。二、研究内容、对象,概念的界定(一)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 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教学方法的教学理论;2. 现代信息技术对学校教学过程的影响,并探讨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方法;3. 对学生学习方法与创新性思维的研究;4. 信息化教室环境下教学平台与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应用的研究。(二)研究的对象:实验对象:小学 1-5 年级的学生。实验学科:语文、数学、英语、科学、 美术。(三)本课题的界定 本课题所说的教学方法,是指

5、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所采用 的工作方式和在教师指导下的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如何教和学生如何学是密 不可分的。学生如何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教学设计以及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指导学生学。教师主导作用的核心是确立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设计恰当的教学方法,才能在教学过程中有效地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才能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因此教学方法对于提高课堂绩效和教学质量 具有重要意义。本课题所说的“以信息技术为基础”, 其中现代信息技术主要指计算机技术、 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与通讯技术。 “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基础”是指依托现代信 息技术所构建的教学环境进行教学活动。如在多媒体教室、网

6、络教室开展教学 活动和应用现代远程教育环境开展教学活动等。(四)教学方法创新之处:1. 教学方法与手段应根据具体教学内容和小学生的认知规律,本着有效、 合理、经济的原则选择使用。该用什么就用什么,什么有效就用什么。书本、 黑板、教具、录音机、录像机、投影、计算机等传统的与现代的教学手段与方 法扬长避短,优势互补,长期共存。2. 在课件的制作上下功夫。改变过去只重视硬件建设,而忽视教学资源建 设,坚决杜绝花样表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小学生认知规律精心设计教学 课件,从而产生不同的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方法。我们认为课件制作虽然费时费 力,但它将为教学积累丰富的财富。3. 两个重要转变。教师角色的转变

7、: A、教师充当领路人;B、教师充当协 调者;C、教师充当任务提供者;D教师充当情感媒体;E、教师充当辅导帮助 者;F、教师充当监督者。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A、教学过程任务化;B、学 习方法兴趣化;C学习过程自主化;D评价模式个性化。三、研究结果及分析近几年我校硬件设备的不断完善, 教学资源的不断丰富, 师生们的信息技术 水平不断的提高,先进的教学思想与教学方法不断的更新,信息技术在教学中 的运用已逐步由个别运用到普及阶段。在此阶段中,我们经过不断地探索与实 践,总结出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四种教学方法:共鸣教学法、转化教学法、层 次教学法和尝试教学法。(一)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教学方法 共鸣教学

8、法共鸣教学法:是指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模拟教学内容中的场景,全体学生 共同倾听一首乐曲,共同观看同一画面,感受共同的气氛,使全体学生好像置 身于同一个真实的情境之中,使他们感受到自己就是教学内容中的对象,在相 同的氛围中,学生的情感与作者的情感融为一体产生共鸣,学生与教学中的对 象产生共鸣,生生之间产生共鸣,学生们在渲染的气氛中相互感染进行学习, 激发出学生们的真实情感和学习欲望,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适用范围:语文学科的记叙文,散文的教学;数学中的应用题教学;英语 的场景对话、单词的教学;美术的抽象画、自由画创作;科学的宇宙探索等方 面的教学内容。教学环节一般是:营造氛围产生共鸣解决问题

9、 - 拓展升华如:教学语文课卖火柴的小女孩 。这一课极富感情,所描写的时代背景和小女孩的经历,让现在的小学生不 易理解,体会起情感来尤为困难。所以这一课的教学,我们从整体入手,把握 一条情感脉络,选用共鸣教学法,用动画和悲伤的音乐将他们带入到当时的情 境之中。第一环节:营造氛围(与教学内容相呼应的气氛:昏暗的光线、安静的教 室,严肃的悲剧气氛) 。上课铃响后,当同学们都安静下来,教师拉上窗帘,在昏暗的教室里,老师严肃地说:“今天我们来看一个动画片第二环节:产生共鸣(播放带有低沉、悲伤的背景音乐和课文朗读的动画 片)。全班学生在光线昏暗安静的教室里静静的观看,悲伤的音乐和凄美的画面 感染了所有的

10、学生,慢慢地很多学生眼里都噙着泪花,当看到小女孩在圣诞夜 由于饥寒交迫而死去的场景,班里不时的传来哭泣的声音,学生们对小女孩由 怜生爱、由爱生悲,使学生的情感体验不断升华,产生共鸣。当动画片结束后, 老师并没有拉开窗帘,关掉投影,而是一直延续悲伤与同情的气氛,屏幕定格 在片中最后一个镜头 一个衣衫褴褛、面带笑容的小女孩。她蜷缩在墙角,手里攥着一把燃烧过的火柴梗.这样避免学生情感上的反差,影响教学效 果。第三环节:解决问题动画片结束后,老师用缓慢低沉的语调问: “你现在有什么感受?”很多学 生都说出了同样的感受: “小女孩太可怜了,我们很幸福(生生产生共鸣) !”老 师又问:“小女孩有什么感受?

11、最想做什么?”同学们还是说出了同样的答案: “她一定很想把火柴都卖掉,在温暖的房间里吃上一顿丰盛的年夜饭。 ”(和作 品中的人物产生共鸣) 。老师接着说:“说说你是怎样渡过幸福快乐的除夕之夜 的?再说说小女孩在圣诞之夜的悲惨遭遇?”让两者进行强烈鲜明的对比。老 师又问:“面对饱受饥寒的小女孩,你想对她说些什么?”学生们尽情的表达 出自己的爱心、 同情心, 都希望尽自己的最大力量帮助 “ 卖火柴的小女孩 ”。 学生们侃侃而谈,语言流畅,准确贴切,在这种浓厚的情感氛围里,这一适度 的说话练习,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使学生也深入地理解了课文,课文 的中心也从而得到了升华。另一方面,通过虚拟这一情

12、境,一方面深化了课文 的熏陶感染作用,一方面发展了学生的想象表达能力。在朗读理解课文时,每个同学都好像自己就是卖火柴的小女孩,体验卖火柴 的小女孩的真实感受,学生的情感与作者的情感融为一体产生共鸣。所以课文 朗读都是有声有色,达到了以读代讲,以读悟情,以读达情的目的。第四环节:拓展升华学完卖火柴的小女孩这篇文章后,当学生们还沉浸在悲伤的情绪中时, 及时让学生写出自己的真实感受。这一课我们在五年级进行了实验。对流泪人数、词语理解掌握人数、朗读 较好人数、写读后感较好人数进行了统计。这是各班反馈情况:卖火柴的小女孩课后反馈表(五)年(一)班号姓名是否 流泪字词理 解掌握朗诵 较好读后感 较好序 号

13、姓名是否 流泪字词理 解掌握朗诵 较好读后感 较好1任亦宁V19张云璐VV2任亦远20赵志博VVV3刘畅V21黄程龙VV4李维宁22王景旭VV5李丹阳23李静V6隹一直八、/、V24陈明浩:V7王微25李雨韩8彭之惠VV26闫林红VV9付浩琪VV27马月VVV10臧荣珠V28王珂VVV11王家新29蔺美仪:V12王政V30孙浩鹏13吴彤31陶渊哲VV14尹旭东32王晗15张劲松33郭文宣:16李振宇34李伯钧VVV17刘汉文VV35戴宇豪V18刘航V36总计(人)35流泪 0人|字词理解掌握21 人|朗诵较好13 人读后感较好 4 人卖火柴的小女孩课后反馈表(五)年(二)班序 号姓名是否 流泪

14、字词理 解掌握朗诵 较好读后感较好序 号姓名是否 流泪字词理 解掌握朗诵 较好读后感 较好1:陈静雯VVVV19倪雨鑫:2:陈旺V20齐琪 :V3陈小惠VV21史丽菲VVV4丁彤彤VVVV22孙丽V5韩天齐V23王洪彬:6韩永美VV24王明星V7候齐飞VV25王青松8胡修丰V26王秋阳V9贾瑞鹏V27吴安琪VV10李佳VVV28席贺珍11李玲玲VVVV29肖胜V12梁雷VV30徐正凯13刘瑞旺VV31姚晓羽:V14:吕晓静V32殷小雨15马国青V33尹宾广16孟繁莉V34尹露露V17张盼盼V35余帅帅V18张强强36张天天V总计(人)36流泪 6人字词理解掌握26人朗诵较好11人读丿后感较好4

15、 人卖火柴的小女孩课后反馈表(五)年(五)班序姓名是否字词理朗诵读后感序姓名是否字词理朗诵读后感号流泪解掌握较好较好号流泪解掌握较好较好1陈泽鹏VV19王瑞雪VVV2丛林VVVV20王英华VVV3冯禹棋VV21王兆颖VVVV4高昕雨VVV22吴刚VVVV5龚代文VVV23吴艺璇VVVV6关浩志VVV24吴寅VVVV7李红萱VVVV25谢舒凯VV8梁北东VV26谢紫薇VV9刘彩峰VV27邢皓为VVV10刘家宇VVVV28袁诚VVV11刘莉莉VVVV29袁梦菲VVV12刘沐坤VVV30岳鑫君VV13刘泽涛VV31詹嘉文VVVV14路宇航VVV32张楷杰V15彭屹坤VVV33郑鹏程VV16商玉婷VV

16、34郑子豪VVV17苏鹏V35周静VV18田天VVVV36朱文轩VVVV总计(人)36流泪14人字词理解掌握 34人朗诵较好32人读后感较好24人我们对三个班的反馈情况进行了统计:实验班级使用软件形式流泪人数比率词语理解正确人数比率朗读较好 人数比率写读后感较好比率一班没有061%37%12%二班图片18%73%56%37%五班音乐冃景动画片41%91 %85%68%实验表明:使用共鸣教学法的班级,以上四个指标的人数比率远远大于其他班,尤其是朗读较好人数实验班达到了85%以上,对比班只为40%左右这节课使用共鸣教学法,还深层次地激发出学生们的真实情感,缩短了字、词、课文内容等理解掌握的时间,大

17、部分学生都写出了情感真挚、语句流畅、 用词恰当的读后感。再如:英语教学“上”“下”“左”“右”“前”“后”“里”“外”等 这些方位词时,我们采用了共鸣教学的方法,也收到了非常好的教学效果。教学课件是这样创设情境的:先出示一个盒子,再出现一只猫,并让学生 说出盒子和猫的英文读音。然后画面开始动态变化,猫先缓慢的按上下左右前 后里外的顺序在盒子的不同位置跳动。画面并出现相应的英文单词,同时发出 单词的读音和字母的拼读,并停顿让学生学读一遍,然后速度加快让学生读, 这时学生们已很快掌握了单词的读法和写法,教师马上让学生们默写单词(分 析结果见下表)。在学生们都掌握了单词的读法和写法后,去掉画面单词提

18、示 和读音,开始做巩固单词发音的趣味练习。小猫先缓慢地在不同的位置跳动, 学生按照位置读出单词,后小猫速度逐渐加快,最后起来越快,全班学生也随 着小猫跳动速度的加快,读的速度也越来越快,情绪也越来越兴奋,好像自己 就是小猫,在盒子上跳来跳去,这种情境的创设,很快使之产生共鸣,使学生 们100%的掌握了单词的读音和写法。这节课我们在两个班做了对比实验,分析如下:班级使用媒体当堂单词全部掌握比例第二天复习检查全部掌握三年二班无61%52%三年四班课件100%99%通过教学的实验,证明了用共鸣教学法能取得传统教学方法所不能达到的 教学效果。也证实了心理学理论:人的情感和欲望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之中产生

19、的。借助图像烘托,音乐渲染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促使学生进入教材所描写 的特写情境中,便能使学生的情感自然而然地与作者的情感交融在一起,入境 生情。学生对事物的感受和情感体验越深刻,对事物的感知理解便越深入,思 考分析也越透彻(二)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教学方法一一转化教学法 转化教学法:是指根据小学生形象思维的认知特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 把用文字叙述知识或用静止画面呈现知识的较枯燥不易被学生理解的形式,转 化成便于学生容易理解的可视或活动的场景形式,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如: 将抽象、静止、跨时空、跨地域、看不见的知识形像化 、直观化、动态化、具 体化、生活化、拟人化等。教学环节:呈现问题转化形

20、式解决问题小结练习下面以教学数学中 “相遇问题”为例,对转化教学法加以说明。 这节课的难点是速度和概念及用速度和求两地距离。原来多采用学生演示 或直接在黑板上画线段图,这样学生走的路程看不到也不准确,线段图的形成 只能静态出现,这样不利于学生理解数量关系。所以我们采用转化教学法,用 课件把抽象的相遇问题转化成动态的生活实际场景,将数量关系动态、准确、 直观的表现出来,刺激学生注意,很容易地突破了难点,收获了一个高效的课 堂。呈现问题:先用文字的形式出示应用题,我们选择学生们比较熟悉的问题, 并采用通俗的语言叙述。如:王军同学家住花园南里,张兵同学家住新兴东里, 王军骑自行车上学,他的速度是 2

21、00米/分;张兵走路,他的速度是 40 米/分。 他们都在二号院小学上学。 两人同时从家出发上学, 6 分钟后同时到达学校。 问: 王军家和张兵家之间有多远?转化形式:用教学课件进行第一次转化。将应用题中用文字表述的抽象的 数量关系转化成实际生活场景,也就是实物图。画面出现王军家、张兵家、两 家之间是二号院小学,王军家通往学校的路程较远,张兵家较近。让学生充分 理解应用题中所叙述的过程,正确理解题意后,画面进行演示:王军骑自行车, 张兵走路同时从家出发,经过一段时间后同时到达学校的场景。通过演示同学 们直观地看到两人同时从两地出发,同时到达同一地点,王军骑的路程长,张 兵走的路程短。这次转换不

22、但使学生初步认识了数量关系,而且使他们觉得这 不只是一道冰冷的数学题,也是生活中经常遇到的事,是自己应该解决的问题。 再进行第二次转化,将实物图转化为可视图形线段图。转化过程如下:实 物图中先后让两家和两人闪动,线段图中画出两个点代表两地,并将两人复制 在两点上,实物图中两人再同时出发,每一分钟停一下,并画出两人一分钟走 的足迹,同时线段图中出现两人每一分钟各自走的路程的线段。这样实物图和 线段图交替停止,将实物图中 6 段足迹在线段图中转化成 6 段线段。最后实物 图中两人同时到达学校相遇,在线段图中画上一面小旗,表示相遇。解决问题:通过观看真实场景的演示和实物图转化成线段图的两次转化过 程

23、,学生们很快就找到了第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法:王军家到学校的路程加上张 兵家到学校的路程。算式是:200X 6+40X 6 .教师再问还有别的方法吗?通过 思考这时有个别同学说出了第二种方法:(200+ 40)x 6,即速度和乘时间的方 法。这时教师讲解速度和的概念,但很多同学都不太理解,这时教师在线段图 中将每个速度和先“闪烁” ,再“变色”,最后在线段图下面 “移动复制”。通 过演示使同学们很快就理解了速度和的概念,直观地看出王军家和张兵家之间 的距离就是 6个速度和相加。小结练习:学生们在基本掌握了行程问题的解法后,师生共同总结行程问 题有哪些要素(出发方向、出发时间、到达时间、到达地点等)

24、?课件同时动 态演示各种情况并进行解答。练习类型如下: 1. 两人从两地同时相向出发相遇;2. 两人从两地不同时相向出发相遇;3.两人从两地同时出发相向不相遇等。对以上问题两种解答方法的正确率,我们在四年级两个班进行了对比实验。一 个班没有使用教学软件,教学方法只是在黑板上画线段图。另一个班将抽象的 问题用教学课件进行了先后两次转化,采用转化教学法。对比如下:实验班与对比班两种方法正确率对比图i.第一种方法 第二种方法从图中可看出,运用转化教学法的班级,掌握第二种解法的学生比例远远大 于对比班。(三)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教学方法层次教学法层次教学法:是在改变过去网络教学方法的不足,继承、融合传统

25、课堂教 学方法优势的基础上发展形成的。主要是在网络环境下通过教学课件的引导, 将学生按智力水平和学习能力分成不同层次的小组,将学习内容也按不同层次 全部以问题的形式呈现,学生先自主初步学习,再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完成学习 任务。不同层次的学生选择不同的学习方法,完成不同的学习任务,改变过去 所有的学生都采用一样的学习方法,学习一样的内容,避免了有些学生吃不饱, 有些学生跟不上的现象。层次小组:是指每三人一组,其中一人智力水平和学习能力稍高于其他两 人,任组长,起着组织管理和学习引领的作用,这样有利于每个学生的学习。教学环节:布置任务-自主学习-合作巩固-总结评价这一教学方法我们以科学课太阳系为例加

26、以说明。 布置任务:这节课的学习任务,我们是通过网络课件将学习内容全部以问 题的形式呈现。按必掌握、提高 、拓展分成A、B、C三个层次,A级5个;B 级3个;C级2个;共1 0个问题,放置在首页的“学习任务”按钮的页面中。 让学生们在下一个环节自主学习过程中完成。首页上还设置了与学习内容相关 的网站、搜索引擎网址的链接。自主学习:这个环节是让学生采用自行浏览课件中的网页,寻找答案,完成“学习任务”页面中的 A、B、C三个层次的问题。不同层次的学生可完成不 同数量的问题 。浏览可采用横向、纵向或跨跃式的方法,用打字或复制、粘贴 功能完成问题的解答。课件中有太阳、月亮、地球、九大行星(现八大行星)

27、 的文字和图片资料,还有视频资料,它把太阳系中无法看见的空间关系转化成 看得见的动态场景,使学生们很容易理解学习,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有的同学在解决“学习任务”中的问题时,不仅自己打出了文字,还粘贴了文 字,同时还附上了相关的图片。学有余力的学生不仅可以打开课件中网址链接 进行浏览,还可以利用搜索引擎搜索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进行学习,这样避免了 吃不了和吃不饱的学习问题。合作练习:这节课我们在网页上制作了两个作业按钮:一个巩固练习,一 个小组报告。巩固练习操作,有的拖动答案,有的单击答案,并且计算机及时 反馈是否正确,减轻了师生的负担;撰写小组报告时,让一打字快,计算机操 作较灵活的同学

28、操作,利用复制、粘贴等功能将每个同学的小报告进行归纳和 总结,形成小组报告,在这个环节中培养了学生们团结协作的精神。总结评价:每个小组完成了小组报告后,教师利用教学管理平台的屏幕广 播功能,将每个小组报告展现在每个同学的计算机屏幕上,师生共同评价。这节课突出了三个层次:1. 学习小组层次化。将智力水平和学习能力相近的学生分为一组。2. 学习任务层次化。不同层次的学生可完成不同数量的问题。3. 学习方法层次化。可采用自主或小组合作的方式。学习时可用横向、纵 向或跨跃式的方法,不按顺序学习。这种教学方法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的教学结构, 把信息技术作为学生的认知 工具,学生是积极主动的学习者,是课堂的

29、主人,从学习内容的选择、信息的收集、作品的形成及评价,都是在开放的环境中完成,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 这节课我们在五年级两个班进行了对比实验,并进行了课后测试。测试对比如下:班级上课地点使用手段A级题目正确率B级题目正确率C级题目正确率五4网络教室网络课件100%91%74%五二本班教室图片80%68%36%从测试结果可以看出使用层次教学法的班级, 三个级别问题的正确率远远高于对比班。(四)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教学方法 尝试教学法尝试教学法:它以多媒体和网络技术为平台,由教师为学生布置学习任务, 并为学生介绍学习环境,由学生先借助信息技术工具进行自主或小组共同尝试 新知识的学习,在尝试过程中教师作

30、为引导者来帮助学生完成任务,最后学生 自己得出结论,并以作品的形式进行验证。实现了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学习 方式的突破。教学环节:布置任务-发现问题-铺垫引导-尝试探究-解决问题下面以数学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一课为例说明这一方法。这一教学内容,由于学生都已学过求长、正方形面积的两种方法:数方格 和公式计算,所以很容易得出假设:求平行四边形面积一定也有两种方法。因 此这部分内容完全可以在课件和老师的引导下,学生自己尝试得出结论。我们 选择了尝试教学法。布置任务:上课伊始,电脑出现三个真实的客厅场景,地面中间分别是拼 有红色的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图案,教师提出这三个客厅要铺这三 种图案,如

31、果让你买红色的磁砖不许浪费应该买多少块?发现问题:学生们根据这一生活直观的场景和老师提的问题,很容易就发 现了问题: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知道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还 要知道买磁砖的面积。而长、正方形的面积都已经学。现在要解决的问题是怎 样算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这一场景的创设使学生们不但很容易发现问题,也 使学生认识到数学问题来源于生活,也应用于生活。铺垫引导:教师引导学生复习求长、正方形面积的两种方法。一种数方格 的方法;一种用公式计算的方法。通过复习铺垫和知识牵移,学生们得出假设: 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也有两种方法:数方格和公式计算。尝试探究:学生们以小组为单位(每个班都按不同的层次

32、三人一组,一学 期固定不变),利用网络课件提供的资源,进行尝试验证假设。学生们先利用网 络课件提供的一个带方格的平行四边形,根据已有的知识,在网上操作,很快 用数方格的方法求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然后教师引导:“如果把格子去掉,你能用什么办法知道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学生们说出可以像求长、正方形面积 一样可以用公式计算的方法。于是学生们开始尝试推导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 公式。网络课件为学生们提供了一个平行四边形图形,一个请“拖动图形”的 提示。弓I导学生们通过割补、平移的方法,将平行四边形转化成以前学过的长 方形。学生们通过拖动图形的实际操作,形象地推出三种计算平行四边形面积 的方法。然后计算机提示学生观察思考:1你把平行四边形转换成了什么图形? 面积变了没有? 2.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长、宽与平行四边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