陋室铭赛课一等奖教案_第1页
陋室铭赛课一等奖教案_第2页
陋室铭赛课一等奖教案_第3页
陋室铭赛课一等奖教案_第4页
陋室铭赛课一等奖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陋室铭赛课一等奖教案【篇一:公开课教案陋室铭】陋室铭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反复阅读并翻译课文,掌握相关文言实词;2、技能目标: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3、情感目标:通过理解作者那种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引导学生正确确立自己的志趣追求。课时安排: 1 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在大唐的历史上,有一位性格倔强的诗人,三十四岁那年,因为参加政治革新活动,正感到春风得意的他,一觉醒来却被赶出了朝廷。十年后,召回长安后,因到玄都观去赏桃花,写了一首惹祸的诗:紫陌红尘扶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因为这首诗又被贬到连州。一贬又是十四年,等他五十七岁再回到长安时,玄都观里的桃

2、花已荡然无存,只剩下一片乱草。这不怕惹祸老先生,又写了一首再游都观:百亩庭中半是苔,桃花开尽菜花开。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刘郎指的是谁?我们一起来学习这位老先生的文章陋室铭。2、出示学习目标。3、请学生简介作者和写作背景。刘禹锡( 772 842),字梦得,唐代洛阳(现在属河南省)人,著名诗人。唐顺宗时,曾参加王叔文集团的政治革新运动,不久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后又连任连州、夔州、和州等地刺史。晚年回洛阳任太子宾客,世称刘宾客。作品有刘宾客集。刘禹锡( 772 842),字梦得,唐代诗人。曾中进士,官至监察御史。他热心赞助王叔文的政治革新,反对宦官和藩镇割据势力。政治革新失败后,被贬

3、官降职多次。这篇陋室铭是他被贬为和州刺史时在任上写的。(多媒体显示)写作背景:据资料记载:刘禹锡因革新,曾参加王叔文组织的政治革新运动,失败后被贬为安徽和州通判。按当时的规定,他应住衙门里三间三厦的屋子;可和州策县令是个趋炎附势的小人,见刘禹锡是被贬而来,就故意刁难。策知县先叫刘禹锡在城南面江而居。刘禹锡不但不埋怨,反而高兴地撰写了一联贴于房门: “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争思辨。 ”他的这一举动气坏了策知县,他又令衙门的书丞将刘禹锡的房子由城南门调至城北门,住房由三间缩小到一间半, 而这一间半位于德胜河边,附近有一排排的杨柳。刘禹锡见此景,又作了一联: “杨柳青青江水平,人在历阳心在京。 ”

4、他仍在此读书作文。策知县气的肺都要炸了,又和书丞商量,为刘禹锡在城中寻了一间只能容下一床、一桌、一椅的小屋。半年时间,就强迫刘禹锡一连搬了三次家,面积一次比一次小。 想想这位势利眼的狗官,实在欺人太甚,刘禹锡遂愤然提笔写下陋室铭并请人刻于石上,立在门前,气的策知县一筹莫展,哑口无言。由此可见陋室铭并非是自命清高、孤芳自赏之作。刘禹锡写陋室铭本身就是与恶势力进行不屈的抗争,为官而不计较居室的大小,陋与不陋,恰是他为政清廉的真实写照。4、简介 “铭 ”。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叫做 “铭 ”,后来就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常见的铭有:座右铭、墓志铭。二、初读

5、课文。洪亮、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去掉标点)三、译读课文。1、对照注释,理解文意。2、学生相互质疑、解答。3、提醒学生要注意的词、句翻译。4、翻译全文。三、再读课文。在理解课文意思的基础上读课文1、要求:注意节奏、语调与感情,读出韵味。2、自己在书上画出朗读停顿(多媒体展示),先小声自读,再请同学朗读。3、注意句式特点(整齐、上口,骈句,结构相似,字数相同。对偶)4、齐读课文,说说对 “陋室 ”总的印象。(陋室不陋)5、陋室为何不陋?用文中的话回答。(斯是陋室,惟吾德馨。)6、最关键的是哪两个字?(德馨)四、品读课文。1、作者 “德馨 ”表现在何处?怎样表现的?(用文中的话回答)(苔- 劳形

6、)(分析:德在何处:中国文人中 “君子 ”所秉持的道德修养和人格精神。馨在哪里:不慕荣利、保持高尚节操的愿望;不求闻达、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运用比兴手法。)2、到这里来的人多吗?,从哪里可以看出?(不多。 “苔-青”)3、到陋室来的都是些什么人?(鸿儒)4、作者为什么要写自己的朋友是些什么人呢?(写自己的朋友是博学之士、高雅之人,以显示自己的 “德馨 ”)5、朋友走了之后他干些什么呢?(调素琴,阅金经)讲述:这里既有正面的描写,又有反面的描写;既有实写,又有虚写。正面描写的句子是:调素琴,阅金经,这是写实,表现了从容、恬淡的生活。反面描写的句子是: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这是虚写,表现了对

7、世俗生活的厌弃。6、可以看出室主人的志趣如何?(高雅)(景、友、趣)讲述:作者是怎样表现陋室不陋的呢?五、悟读课文。1、作者明明在颂自己的陋室,为什么又写 “诸葛庐 ”、 “子云亭 ”?(以 “庐”、“亭”比“陋室 ”,以 “诸葛 ”“子云 ”自比)2、作者自比 “诸葛 ”、“子云 ”的目的何在?(表明作者想从政治上和文学上都干出一番事业。)3、由此可以看出作者是个什么样的人?(有远大抱负的人)4、通过描写客观事物,寄托、传达作者的某种感情、抱负和志趣的这种写法叫什么?(托物言志)小结:作者先运用比兴手法,由 “山”“水”引出 “陋室”;由“仙”“龙”引出 “德馨 ”,点出文章中心;再运用类比

8、,将自己的陋室和诸葛庐、子云亭相比,其目的就是把自己和诸葛亮、杨雄相提并论,其意不言自明。5、文章以孔子的话作结有什么作用?照应了哪一句?(再次证明陋室不陋,从而表明自己超凡脱俗的胸襟,同时又照应了“惟吾德馨 ”一句,以古代圣贤自比。)(照应 “惟吾德馨 ”)6、由此看来最后一句在表意上是 “蛇足 ”还是更进一层?(更进一层,是 “德馨 ”的深化)7、通过以上分析,可以悟出作者借这篇 “铭”赞美简陋的居室,要表达什么?(不慕荣利、不求闻达、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六、诵读全文,体会作者高尚的情操和不求闻达、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七、拓展延伸:1、古代文人总喜欢给自己的房子起一些优雅的名字, 如“萧湘

9、馆”“秋爽斋 ”等,而作者给他自己的房子起名叫 “陋室 ”。 为你的家取个好听的名字。2、课堂交流。【篇二:陋室铭 公开课教案】陋室铭公开课教案教学目标:1.学习托物言志的写作技巧;2.按节奏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体会作者安贫乐道、淡泊名利的高尚品质。教学重难点:了解托物言志的写法,理解作者寄寓的理想追求。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1.同学们,上课前先请大家做一个选择题。现在你的眼前有两栋房子:一个是富丽堂皇的大房子,一间是茅草屋。你想要住哪里? (生:大房子)如果住进豪华别墅的代价是讨好你厌恶的人,甚至违背良心做坏事;而住在茅草屋,你满眼是杨柳青青的美景,与三五知己好友交谈甚欢呢

10、?你又会如何选择?恭喜很多同学的选择,正是刘禹锡的做法。(引导看图)瞧!他正在陋室里自得其乐呢! (师板书课题:陋室铭)2.介绍作者:刘禹锡,字梦得,唐代文学家,世称 “诗豪 ”。(三)初读课文1.出示生词(指两名学生上黑板写,其余书上铅笔标注)2.按节奏,朗读课文3.小组讨论:字句理解、翻译提示名:出名; 斯:这; 是:表判断;唯:只有鸿儒:博学的人; 白丁:平民(成语:目不识丁)劳:使 .身体劳累; 何陋之有?(倒装句)有什么简陋的呢?(四)理解主要内容1.解题:课题 “陋室铭 ”是什么意思?(生:简陋的屋子)介绍文体 “铭”:刻在器物上警戒自己或称颂功德的文字。(称颂功德的文字一般可在钟

11、鼎或石碑上,如:逝者墓前会有?墓志铭我们熟悉的,写在书桌右侧的激励文字是?座右铭)2. “陋室铭 ”,刘禹锡想要借这陋室,让自己铭记什么呢?让我们走进陋室,去看个究竟。(自由读文章 4-7 句,批注:陋室有何特点?)同桌讨论,并汇报,师板书:环境清幽陋室:交友儒雅生活高雅过渡 “陋室不简陋 ”的原因何在?(文中找出主旨句)3.在如此简陋的环境下,刘禹锡也能自得其乐,他究竟有怎样的生活态度?(1)介绍写作背景:刘禹锡参与王叔文的政治革新,反对宦官当权。失败后,被贬至安徽和州县当一名小小的通判。和州知县看他是从朝廷贬下来的,就故意刁难他。半年中,强迫他搬了三次家,一次面积比一次小,最后只给他一间只

12、能容下一床、一桌、一椅的陋室。(2)师生分角色扮演和州令、刘禹锡出示:问:你这房子都长青苔、长青草了,你还说不陋?刘: “苔痕上皆绿,草色入帘青。 ”这是多么清幽雅致,真么能说陋呢?问:看你这穷酸样,估计不会有人与你为友吧?刘:问:你既没有丝竹,有没有案牍,你还有什么好乐的呢?刘:(1.生自读思考; 2.师问生齐声答)(3)由此可见,刘禹锡是个什么样的人?生小组讨论,汇报:情趣高雅、安贫乐道、不慕名利(五)探究写法过渡了解到刘禹锡的 “陋室 ”给寄寓的志趣,我们再来探究一下:文章是怎么写的?1.抓住具体语句,小组讨论:(1)刘禹锡借 “陋室 ”,表明自己高洁傲岸、安贫乐道的志趣,这种写法是什么

13、?(2)写与陋室无关的内容,有何作用?教师引导:刘禹锡借 “陋室不陋 ”,表达自己高洁傲岸的高尚品质,是什么写法?按开头两句的格式,修改第三句,介绍 “比兴 ”手法,找出比喻的本体、喻体(六)布置作业1.借某种植物、动物或者昆虫的特征,给自己你一则情趣高雅的座右铭。(如:梅兰竹菊、蚂蚁、萤火虫 . )范例:每个人都是昆虫,而我是一只萤火虫。疾风知劲草,让风来得更猛烈些吧!附:板书 陋室铭(刘禹锡)陋室德馨环境清幽交友儒雅 安贫乐道、不慕名利生活高雅【篇三:陋室铭 公开课教案】陋室铭 公开课教案一.导入我先给大家读一篇讽刺机关科室工作人员逢迎拍马,庸碌无为的文章,文题是科室铭 才不在高,应付就行

14、。学不在深,奉承则灵。斯是科室,唯吾聪明。庸俗当有趣,流言作笑柄。谈笑无边际,往来有后门。可以打毛衣,练气功。无书生之乱耳,无国事之劳神。调资不落后,级别很快升,有人云: “乐在其中 ”谁知道这篇极具讽刺意味的科室铭是仿拟那篇文章写的?陋室铭是古代散文中的名篇,因其立意鲜明,格调高雅,构思巧妙,意境隽永而脍炙人口 ,传诵不衰。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文质兼美的佳作陋室铭二、解题并介绍作者陋室什么意思?什么是铭?(指名读注解后补充)铭文的特点是:形式短小,文字简洁,内容含蓄,一般押韵,属于韵文类。本文是作者为自己的居室作得室铭。用以自勉自慰。这篇文章的作者是谁?指名交流查阅资料。三、指名学生总结学

15、习古文从哪几方面入手?(1)扫清文字障碍(读准字音) (2)学会断句(不读破句)(3)疏通文意(从字词句入手) (4)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5)学习文章的创作手法。四、检查预习1.你预习时扫清了哪些文字障碍?大家互相交流一下。学生交流:室、吾、馨、儒、牍2.指名学生划分朗读节奏按音节划分,四字句节奏一般是:( 2 /2)谁能举个例子?四字句有没有不是( 2 /2)节奏的?(山 /不在/高,水 /不在/深)是( 1/2/1 )五字句按音节划分节奏大多是( 2/1/2 )举例。也有( 2/2/1 的),举例。注意:对偶句上下节奏要一致,韵脚要读出延长音。举例。3.现在请同学们通览全文,找出文中所押之

16、韵脚,用三角号标出。指名学生一一说出韵脚。五、指导学生熟读课文1.全班齐读,注意读的通顺,不读破句,字音正确,这是诵读文言文的第一个层次。2.听朗读录音,提醒大家注意听朗读语气、重音、停顿和速度。3.二步轮读(男上句、女下句)题目、作者及结句齐读。读文时要注意语气、重音、停顿、速度,这是诵读文言文的第二个层次。4.诵读文言文的第三个层次就是要读得铿锵悦耳、抑扬顿挫、声情并茂。谁来给大家范读一下?七、疏通文意1.古人云: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我们读了几遍课文,是否读懂了大意?现在四个人一组,借助课下注解疏通文意,一人口译,其他三人订正,有疑问提出来大家共同解决。2.先逐句落实重点词,在指名学

17、生逐句口译。八、与学生交流下列问题1.熟悉了文章内容之后,谁能谈一谈你对陋室的印象如何?(板书:陋室不陋)2.陋室为什么不简陋呢?文中哪一句话回答了这个问题?使陋室生辉的光点正是 “惟吾德馨 ”板( 书),作者看重的是德行的美好,而不是生活条件,所以身居陋室却不感到简陋。3.(陋室如何不陋,如何高雅呢?作者从正面做了具体描绘,最先写了陋室什么?(板书:环境)哪一句写环境?从这一句我们感受到陋室的环境怎样?交流:别致幽雅,令人赏心悦目,以景色之雅见 “惟吾德馨 ”而明陋室不陋。4.陋室主人交往的都是些什么人?刘禹锡擅长诗文,与白居易唱和甚多,与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柳宗元也是挚交好友,可见交往的都是博

18、学多才之人。5.作者要表明的是 “陋室不陋,惟吾德馨 ”,为何要写交往之人呢?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从交往可见陋室主人的学识身份,以交往之雅见 “惟吾德馨 ”而明 “陋室( ”不陋。6.室主人除了和情投意合的朋友交往之外,还有哪些生活情趣呢?(板书:情趣)7.从调弦抚琴,展卷读经可见室主人怎样的情趣?高雅脱俗8.作者崇尚的是什么样的生活?(无 ? 无? )认为案牍劳形,可见作者对官场生活持什么态度?极端厌倦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品格?不慕名利,以清高为乐。小结:以上四句分别从环境之雅,交往之雅,情趣之雅三方面写出了陋室主人高雅脱俗,文中没有一个 “德 ”字,却处处可见品德之高尚,说明陋室不陋。9.现在

19、让我们身临其境感受一下陋室环境及室主人的情趣,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打开大脑电视机,一边听老师描述,一边放映一幅幅画面。陋室之外,苔痕碧绿,爬上台阶,芳草青葱,映入帘笼。让我们把镜头切换到室内,是主人或邀客谈笑,纵情畅怀,或窗下抚琴,怡然自得,或展卷读经,乐而忘忧。指名学生描述一下刚才看到了什么景象,听到了什么声音?(生描述:放眼看到一片郁郁葱葱景象,用耳听到的是纵情的欢笑,悠扬的乐声)10.行文至此 “陋室不陋 ”似乎可以做结了,作者为什么用所居之室与名人 “草庐,玄亭 ”相提并论?肯定此室不陋,隐隐以名人自比11.诸葛亮和杨雄有哪些成就?诸葛亮:三国时蜀国的丞相,他辅佐刘备,功勋卓著,是著名政

20、治家。杨雄是西汉文学家,才华横溢,文学成就斐然。12.作者自比诸葛亮,杨雄,目的何在?表明自己具有古代明贤的志向的志趣和抱负,文章境界至此突然上升,在更高境界上颂扬了 “惟吾德馨 ”13.本文题目就讲 “陋室 ”,篇末为何又说 “何陋之有 ”?引孔子话,原话是: “君之居之,有何陋之? ”隐含以君子居之,说明有德者居之,则陋室不陋,与开头的 “惟吾德馨 ”一句遥相呼应,把个 “陋室 ”彻底翻了过来,达到完美的思想境界。这是全文的画龙点睛之笔。至此全文浑然一体,戛然而止。九总结艺术特色提问:大家喜欢这篇文章吗?哪些写法值得学习?1. 托物言志所托之物是什么?所托之言是?2. 排比,对偶 骈句3. 押韵严格,压什么韵( ing )总结:这篇不足白字的陋文,行而不陋地表达了作者洁身自好,安贫乐道的高雅志趣和不与世事沉浮的独立性格。它向人们揭示了这样一个道理:尽管居室简陋,物资匮乏,但只要居住者品德高尚,生活充实,那就会满屋生香,处处可见雅趣逸志,自会越物质的神奇的精神力量。十当堂成诵大家都非常喜欢这篇琅琅上口的铭文,我们当堂背诵下来好不好?老师教给同学们几种背诵方法: (1)耳听背诵法(一半读文、一半试背,轮换一遍)(2)抓文脉背诵法(看板书试背)(3)抄读法(看一句抄一句,再看几句,抄几句,先读后抄,边读边抄)十一、作业:背诵并笔译全文资料链接:1.背景资料:(1)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