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说课_第1页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说课_第2页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说课_第3页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说课_第4页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说课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说课 高兴实验学校 王艳( 2007.12.27 ) 一、说教材: 1 、在整个初中教学中的地位 凸透镜成像规律 是沪教版二期课改教材初二上学期第二章第三节的内容, 是光学部分的重点也是难点, 本节内容是本章的核心,它是在学生对生活中常用的透镜及其成像情况,获得丰富、具体的感性认识的基 础上,带着问题,用探究的方法研究的内容。本节的主要内容,就是让学生通过科学探究的活动,找出凸 透镜成像的规律。使学生在全过程中自主研究,体验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从而培养科学研究方法,得出清 晰的凸透镜成像规律。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分析归纳、动手、创造等多方面能力, 以及培养了对

2、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究的科学态度。 2、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 知道凸透镜成像规律 (2) 知道凸透镜所成像的虚实、倒正、大小与物体位置的关系,进一步理解虚像和实像概念 过程与方法 (1) 能在探究实践中初步获得提出问题的能力 (2) 通过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过程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与方法 (3) 学习从物理现象中总结归纳科学规律的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 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 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 勇于探究日常用品或新器件 中的物理学原理 (2) 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有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决心有主动与他人合作和交流的精神 教学思路设计: 让学生自主探究,

3、然后对探究表格中的数据进行分析, 得出凸透镜成像的一般规律。 这节课主要完成探 究凸透镜成不同特点像时, 物距和像距的范围以及成像时物距和像距的大小关系, 同时探究当物距变化时, 像距有什么变化,像的大小有什么相应的变化。在探究的过程中教师让学生自主进行探究,然后把学生的 探究数据输入 excel 表格,让学生根据表格中的数据进行分析,得出要探究的结论。 说教学重点与难点 1理解凸透镜成像规律。 2使学生初步了解科学探究的方法。 说教具: 凸透镜、光屏、蜡烛、打火机、光具座、多媒体辅助教学(主要用于处理 excel 表格) 对教具的处理: 实验室原来的光具座是零刻度从左边开始的,凸透镜放的不是

4、零刻度位置,这样在读物距和像距时就 要进行相应的减法才能够读出来,对于我们学校的学生基础较差,容易把物距和像距读错,导致后来得不 出正确的结论,所以我把光具座进行了改动,把刻度重新处理,零刻度放在中间位置,也在此处放置凸透 镜,然后从零向左和向右分别有 45厘米的长度, 这样以来就可以直接读出物距和像距的大小, 不需要计算, 减小了实验的难度,这样处理以后,发现实验效果很好。 二、说学情、活动 学情 :我所教授的八年级的学生,程度不好,学习态度不端正,对新知识的接受要有一个过程,另 外凸透镜是初二学生接触的一个新知识点,以前在其他学科(比如科学课)中没有接触过,没有基础,另 外放开手的让学生进

5、行探究活动,还是第一次,以前教学活动中大多用的都是半开放式的,所以这次的教 学效果不好预料。 活动: 1、让学生分别透过空烧瓶和装满水的烧瓶看同学的脸,会发现什么现象?同时观察看到同学的脸的上 下和左右是否颠倒?并交流看到的现象。 2、让两个学生到讲台前安装实验仪器,在光屏上找不到蜡烛像的情况下,找出找不到像的原因,从而 让学生知道要调节凸透镜、光屏的中心与烛焰的中心在同一高度。 3、学生进行实验来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只告诉学生凸透镜的焦距, 固定好凸透镜后让学生从远到 近移动蜡烛,根据蜡烛的位置相应的移动光屏,并记录物距和像距以及成像的性质,然后把这些都输入电 子表格。 三、说教学过程

6、导入新课 : 让学生分别透过空烧瓶和装满水的烧瓶看同学的脸,会发现什么现象?同时观察看到同学的脸的上下 和左右是否颠倒?并交流看到的现象。 让学生从烧瓶成像的性质先感受一下凸透镜成像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引出问题: 烧瓶的表面像哪种透镜?影响凸透镜成像的因素有哪些?激发学生的猜想,进入要探究的课题。 学生活动: 让两个学生到讲台前安装实验仪器,在光屏上找不到蜡烛像的情况下,找出找不到像的原因,从而让 学生知道要调节凸透镜、光屏的中心与烛焰的中心在同一高度。(让学生在错误中体验三者在同一高度的 重要性) 学生开始探究实验过程: 将蜡烛火焰与透镜的距离由远及近, 即物距由大到小移动 观察成

7、像特点 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填入电子表格 全体学生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得出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这次的探究是全开放式的探究过程,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体验实验中要注意的事项,通过对表格 的分析和处理,得出实验结论。这样对数据处理方式得出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方法很好,学生对规律的理解 比做验证实验要好很多。) 拓展实验 : 1、在成实像和成虚像的情况下,轻轻吹蜡烛的火焰,使它向左侧或右侧偏斜,观察火焰的像是向左侧 或右侧偏斜,找出物和像的左右、上下关系 2 、用纸蒙住一半透镜,观察光屏上的像是否还完整?有什么变化? 这两个实验是拓展性的实验,让学生理解知识的同时也激发了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总结 凸透镜成像

8、的规律。 板书: 1、实像与物体在透镜两侧且倒立;虚像与物体在透镜同侧且正立当物距减小时,象距增大,像也增 大。 2、物距减小,像距增大,像变大;物距增大,像距减小,像变小。 3、当成虚像时,物、像的左右一致,上下一致;当成实像时,物、像的左右相反,上下相反当物距 增大时,像也增大。 4、用纸蒙住一半透镜,观察光屏上的像仍然完整,但是变暗了。 热机说课稿 启德学校: 黄奇 一、教材内容分析 本节课的内容在新教材初三物理第七章第四节“热机”,在学生学习并初步掌握了热量、内能知识的基础 上,进一步学习“做功与改变内能,实现能量转化”的应用。通过学习,让学生知道常见热机的种类、工 作原理和工作过程中

9、能量转化的规律。在学习中观察、体验,并探究物理规律,感悟科学研究方法,感受 生活中处处有物理,物理存在于我们生活之中,激发学生学知识、学科技的兴趣。 二、学生情况分析 本校为工读学校,学生多是来自各个学校的“问题学生”,他们学习缺乏兴趣,基础差,也比较懒惰,但 是十五、六岁的孩子,他们也对周围的世界充满着幻想,对生活中的许多物理现象充满着好奇与兴趣,有 一定的了解、探究欲望,这种欲望需要教师来激发并在课堂上根据他们的实际反应,进行积极的引导,灵 活的调动。 三、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 知道常见热机种类及简单工作原理。 知道四冲程汽油发动机工作原理及能量转化过程。 2 过程与方法目标:学

10、生观看多媒体课件汽油机、柴油机课堂模拟演示实验,分组讨论、探究、分析热机 运作情况,初步归纳得出物理规律,培养学生观察物理现象、探究物理规律的意识,逐步学习分析问题的 方法并用学会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感悟、体验科学研究方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习激发学生对生活中存在的物理现象的兴趣, 增强了解、 探究的欲望。 四、重、难点: 四冲程汽油机工作原理,内能、机械能转化分析。 五、教法与学法: 教师: 1 。从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事例,说明内能与机械能的转换,引入热机。 2 用多媒体课件汽油机、柴油机课堂模拟演示实验,组织学生观看它们作程,自主 思考、探究,教师根据学生探究情况进行引

11、导,并在必要时帮助学生进行分析 3 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并发表自己的想法和观点。 学生 1 带着问题去观察、去思考、去探究、去分析。 2 相互讨论,大胆发表自己的想法和观点。 3 在老师的引导下,尝试对讨论结果进行归纳。 六、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新课: 1。复习改变内能的 2 种方式 2创设生活情景。 学生思考分析日常生活中用水壶烧水、 用锅煮饭过程中发生的物理 现象,内能的转变过程。 3日常生活中还有那些内能对外做功的事例?引出新课 (二)、新授课: 1。阅读与思考:学生阅读教材第 54 页第一、第二自然段。了解什么是热机,热机的种 类,各有什么特点。(让学生学生养成阅读、思考、分析的学习

12、习惯) 2 多媒体课件演示实验:四冲程汽油机工作过程。学生仔细观察每一冲程活塞运动、阀门关 与闭、混合气体体积变化、内能变化情况。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分析、探讨气体的内能 变化与做功的关系,启发、鼓励学生大胆交流、发言,归纳、总结规律。整个环节师 生互动。 3 多媒体课件演示实验:四冲程柴油机工作过程。学生仔细观察每一冲程活塞运动、阀门关 与闭、空气体积变化、内能变化情况。组织学生讨论、分析、比较汽油机与柴油机工 作过程的异同点。 探讨气体内能变化与做功的关系。 教师重点为学生讲清 “压缩气体 达到燃点温度,柴油雾状喷入形成燃气”的过程,帮助学生理解、弄清工作原理,为 学生分析、比较汽油机与柴油机

13、工作过程的异同点做好铺垫。 鼓励学生大胆交流发言。 4 热机的应用:多媒体播放摩托车、汽车、轮船行驶、飞机飞行、火箭发射的画面。简单 介绍汽轮发动机、喷气发动机、火箭发动机等其它热机的工作原理及过程,让学生进一 步感受物理学在生活中的作用,激发学生对科的技兴趣,明白科教兴国的道理,开拓视 野,丰富情感 (三)、小结:(教师提问,学生回忆并回答) 1。热机的概念 2热机的种类 3四冲程内燃机的工作原理 四)、布置作业:略 3.1 机械运动说课稿 上海市实验学校西校 钱兴光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的教学内容是二期课改教材八年级第三章第一节机械运动。机械运动、 参照物是中学物理学中学习运动学的基础,

14、 但本身的要求并不高, 按照课程标准属于 A 级(知 道级)学习水平。 二、教学目标 本节课的重点是“参照物及其选取”,难点是了解“相对运动、相对静止”。应当说, 学生对于运动还是知道一些的,但对于这两个内容的理解和正确归纳来说还是有一定的困 难。因此,针对这些问题,我制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机械运动、参照物概念。 (2)知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过程和方法: 通过实例建立参照物的概念 ,感受通常研究机械运动选择参照物的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用所学有关机械运动知识解释生活中现象,感受物理与生活密切相关。 三、教学设计思路 以观察图片作为切入点,以教师点拨为基

15、本方法,通过对图片的讨论,建立起机械运 动的概念; 通过例子和图片等的讨论, 知道参照物的正确选取和参照物对描述物体运动的重 要意义;通过完成活动卡、讨论、表演、交流等方式,知道参照物选取不同,物体的运动描 述就不同, 改变原有的狭隘观念, 体会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了解描述一个物体的辨正唯物 主义观点。 在讲解中要突出的重点是:正确建立的参照物概念。方法是:首先用多媒体展示一张 照片,让学生判断其中物体是否运动?当学生感到仅用一张照片是无法判断物体的运动的, 只有通过两张照片的对比才行。 在此基础上得出机械运动的概念, 并由此得出要判断一个物 体是否运动,一定要选择一个参照物体,建立参照物的

16、概念。 要突破的难点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方法是通过完成学习活动卡上“做做想 想”,让学生通过对活动现象进行正确的描述,如可以说相对于纸条上的标记而言,木块是 静止的;而相对于桌面来说,木块的位置发生了变化,它又是运动的。 因此可得出对同一物 体运动状态的描述可以是不同的。 由此自然而然地领悟到由于参照物选取的不同, 物体运动 和静止具有相对性。 四、教学过程: 1 引入部分,以观察实例为基础,以教师点拨为基本方法,通过两幅蜗牛图片的对比,建 立机械运动的概念,让学生了解判断物体是否运动的方法; 第 4 页 共 6 页 2. 讲解参照物的合理选取时,通过实例、连线题等给学生以适当的练习巩固; 用直线把下列物体运动与对应的参照物联系起来: 一轮红日从东方升起 火车 月亮在云朵里慢慢穿行 地面 飞驶火车中的旅客说: 树木、房屋正向后退” 地球 同步卫星静止在高空 云 某处 3. 讲“参照物的选取可以是运动的,也可以是静止的”我通过实例讲解和师生表演言的方 式来呈现; 加油机和授油机在空中飞行 要完成这个动作,两架飞机必须保 持相对静止的运动状态 4. 讲解“参照物不同,物体的运动状态可能不同”,我通过FLASH动画“天空、大飞机、 小飞机”的对比,通过课堂活动来让学生理解; 5. 对于这节课的难点,我通过展示实例和电影片断生死时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