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考命题作文审题指导_第1页
2019高考命题作文审题指导_第2页
2019高考命题作文审题指导_第3页
2019高考命题作文审题指导_第4页
2019高考命题作文审题指导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019 高考命题作文审题指导高考命题作文有什么特点?命题作文有哪些审题方法?看看本 网站为你收集的 2019 高考命题作文审题指导,希望可以帮助你,更 多相关资讯请关注本网站更新。(一)从结构上来说,命题作文有三种类型:词语式命题作文命题是一个词或者是词语。如尝试肩膀愿景短语式命题作文命题是一个短语, 该短语可能是主谓式、 动宾式、偏正式、 并列式等等,如北京的符号诗意的生活。3 句子式命题 作文命题是一个完整的句子,如我想握住你的手必须跨 过这道坎时间不会使记忆风化。(二)从形式上来说,命题作文有两种类型:1 完全式命题作文 只给命题与写作要求,没有其他文字材料加以说明,是纯命题 作文的样

2、式。2 材料式命题作文 这是“材料 +命题”形式的命题作文,在命题前有文字材料加以 引导。如:请根据下面的材料,写一篇文章。( xx 年天津卷)我们在长辈的环绕下成长,自以为了解他们,其实每一位长辈 都是一部厚书,一旦重新打开,就会读到人生的事理,读到传统的积 淀,读到时代的印记,还可以读出我们自己,读出我们成长时他们的 成长与成熟,读出我们和他们之间认知上的共识或分歧十八岁的我们已经长大,今天的重读,是成年个体之间平等的 心灵对话、灵魂触摸,是通往理性认知的幽径。请结合自己的生活阅历深入思考,围绕“重读长辈这部书”写 一篇作文。要求:自选角度,自拟标题;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文体特征鲜明;

3、不少于800字;不得抄袭,不得套作。(三)从内容上来说,命题作文有四种类型:1 观点型命题作文命题就是我们文章要表达的观点,如今年花胜去年红 人 生处处是考场。2 论题型命题作文 命题提供的是一个观点所属的范围,具体的观点需要我们对论题进行分析,如 说纽带谈医患关系。如:今年是我国恢复高考 40 周年,高考为国选材,推动了教育 改革与社会进步, 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40年来,高考激扬梦想, 凝聚着几代青年的集体记忆与个人情感, 饱含着无数家庭的泪珠汗水 与笑语欢声, 想当年, 1977的高考标志着一个时代的拐点。 看今天, 你正与全国千万考生一起奋战在 xx的高考考场上要求:请以“我看高考

4、”或“我的高考”为副标题,写一篇文 章。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且不少于 800 字。3 寓意型命题作文 命题运用比喻、象征等手法,既有表面的意义, 更有隐含意义, 如路门。如:人人头顶一方天。每个人的生活都与天空相连,每个人的 心中都有一片天空。明净的天空,辽阔的天空,深邃的天空,引人遐 思,令人神往。请以“怀想天空” 为题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立意自定, 除诗歌外,文体不限。4 关系型命题作文 命题采用两个或三个词语,中间用间隔号或“与”“和”等词 连接,这几个词语或短语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 如实力与凭借虚 拟与现实忧与爱。1 探究寓意法 寓意通常是指所指对象的

5、比喻义或象征义,有些作文题目,除 了直白说法以外,还有一种比喻说法或者象征说法,“探究寓意法” 就是探究其比喻义或象征义的方法。 对于寓意性的命题作文审题立意 要注意两点:( 1)寓意性的命题作文,当然可以写它的本义,但一 般不是“就事论事”地写它的本义,而是重点写出它的寓意,即便要 从其本义入手, 但最终还得要写出它的寓意, 这样才会使主题得到开 掘。 (2)寓意性的命题作文题往往是一种具体事物,因此,它的寓 意就有一种开放性的特点。这就要求作者捕捉到自己最熟悉而又理解 最深的一点去写作文。否则,就难以把作文写得情文并茂。【典例精选】肩膀【审题指导】“肩膀”是一道寓意(比喻义)性的命题作文题

6、, 实体的肩膀谁都知道,但要写成作文就一定得找到实体意义之外的意 义,即“肩膀”的深层次含义一一比喻义、象征义。肩膀是用来干什 么的呢?一一担当、承受;是用来承担什么的?一一责任、勇气等。 只有这样立意,才算读懂了 “肩膀”的比喻义或内涵。接下来要确立 所写的中心论点,作者可以捕捉到自己最熟悉而又理解最深的一点(寓意)去写作文。例如你若对肩膀的寓意“担当”理解最深,那么 可以依托着“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等来写。类似的题目还有必 须跨过这道坎,“坎”,其寓意(比喻义)为“成长、发展、前进 过程中遇到的障碍、困难、矛盾和不合。如家庭变故、升学挫折、心 理失衡等”。又如提篮春光看妈妈中“春光”比

7、喻(象征)“希 望”“真诚的心”“浓浓的爱”等。例文:肩膀丰子恺先生有一幅漫画:一个行人,微弓着腰,担着沉甸甸的 行囊,独自在山路上逶迤而行。“一肩担尽古今愁”,这是画的题目。亘古以来,因人类的智慧、愚笨,愁便似喷发的火山熔岩,层 层堆叠,凝住,冷却人世间,有人肯一肩担尽古今愁,这是何等的气概!又是何等的悲壮!也许还有些许的无奈历史的长河翻滚着,是李白吧,“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但他愁的是遭贬的不幸,来这岸边借酒消愁。是李煜吧,“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但他愁的只是小家园的悲哀,最后 南唐后主只能结束于一杯毒酒。是李清照吧,“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但她只是愁思念的绵绵无

8、期!有谁愁的是旷世的悲哀?有谁愁的是古今的灾难?他们在这岸 边徘徊、沉吟、挥泪,历史在岸边的礁石上刻下了他们不朽的名字。三闾大夫停留过,思考过,“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 索”,这是他情怀的写照吧!举身赴汨罗,这是他愁绪的延续吧!我 看见了他的悲哀,看尽了他的痛楚,他默默地走开,却留给后世以悲 壮!鲁迅先生停留过,他用铁一样的笔杆批判着,弃医从文的选择 是因为他在忧愁,他的肩上有着自古至今的愁!“人吃人”的社会是他批判的:“救救孩子”的呼吁是他发出的:“横眉冷对千夫指,俯 首甘为孺子牛”是他留给后人的思索。因为他无所畏惧,所以他会承 担这无尽的愁,给世界一个解释!“有的人死了,但他还活着”

9、,有多少人的愁穿越时空,绵延 至今;有多少人的愁承前启后,亘古不衰?是啊!他们还活着,他们 仍然在愁着。一肩担尽古今愁,担起旷世的悲哀,承起前人的启示,留给后 人启迪。是责任还是义务?是责任!一肩担尽古今愁,担起民族的兴衰。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 亡身。他们曾在民族的崛起时留下名字,不朽于史册,名垂千古!一肩担尽古今愁,需要勇气也需要力量,但这是每个热血沸腾 的中华儿女都应担起的重任,谁都不能退缩,谁也不能退缩!一肩担尽古今愁需要坚实的肩膀啊!【类题训练】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一天,公司总经理叮嘱全体员工:“谁也不要走进 8 楼那个没 挂牌的房间。”但他没解释为什么。在这家效益不错的公

10、司里,员工 们都习惯了服从,大家牢牢记住了领导的吩咐,谁也不去那个房间。 一个月后,公司又招聘了一批年轻人,同样的话,总经理又向新员工 重复了一遍。而有个年轻人偏偏想去看看到底是怎么回事。同事们纷纷劝他,冒这个险干吗,不听总经理的话有什么好果 子吃?而小伙子执意要去看个究竟,他轻轻地叩门,没有人应声。他 随手一推,门开了,不大的房间中只有一张桌子,桌子上放着一张纸 条,上面写着: “拿这张条子给总经理。”小伙子很失望,但既然做 了,就做到底, 他拿着纸条去了总经理办公室。当他从总经理办公室 出来时,不但没有被解雇,反而被任命为销售经理。请以“虚掩着的门”为题目写一篇文章。要求自定立意,除诗 歌

11、外,文体不限,不少于 800 字。请写出你对题目的理解:【审题指导】 命题作文题“虚掩着的门”是一个偏正式短语,“门”是中心 词,它的本义是指房屋、车辆等的出入口,它的比喻义(寓意)是指 人生、事业等的出入口。“虚掩着”是修饰语,点明了“门”的特点 只要去推,便可打开。如果你的写作选择了本义实指的“门”, 那么这扇“虚掩着的门”在文中就可以作为一个意象、一个道具、一 个细节等,由此来生发出为文、为事、为人之道,最后文章的中心可 能还要升华到“门”的比喻义、象征义、双关义上。如果你的写作选 择了比喻义的“门”,那么这扇“虚掩着的门”在文中就可以作为主 旨的凝结点知识的大门是虚掩着的,只等“不唯有

12、超世之才,亦 必有坚忍不拔之志”的人去推开;生活的大门是虚掩着的,只等“能 体味爱心,而又能付出爱心”的人去推开;事业的大门是虚掩着的, 只等“勇于开拓,敢于创新”的人去推开等等。2 增补信息法 有一些命题作文题比较宽泛,有时让人摸不着边际,可以采用 “增补信息法”, 即在理解命题作文题的内涵和外延的基础上,在题 目的前或后或中间加上限制词, 增补新的信息或新的因素, 从而达到 缩小外延、化大为小、明确范围、方便入题旨的目的。【典例精选】题目: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你走过一棵树,树枝低垂,你是随手把树枝折断丢弃,还是弯 身而过?一只长了癣的流浪狗走近你, 你是怜悯地避开, 还是一脚踢

13、过去?电梯门打开, 你是谦抑地让人, 还是霸道地推人?一个盲人和 你并肩路口, 绿灯亮了, 你会搀那盲者一把吗?你与别人如何擦身而 过?你怎么从小贩手中接过找来的零钱?你如何低头系上自己松了 的鞋带?你,独处时如何与自己相处?请根据对这段文字的理解,展开联想,思考如何对待自然,如 何对待他人,如何对待自己。自选角度,以“举手投足之间”为题写 一篇文章。要求:自定立意,自定文体,不少于 800 字。【审题指导】“举手投足之间”是一个偏正结构的短语,题目所涉及的范围 很广,在审题时,可以先把它当成是半命题作文, 运用“增补信息法”, 增补新的信息,将短语补充成一个句子, 在补充完善中确定中心论点。

14、 比如“透过举手投足之间进行思考” “体味举手投足之间的感情” “举 手投足之间,能反映一个人的内心世界” “举手投足之间,反映一个 人的道德修养” “举手投足之间,反映一个人的品质和学问” “举手 投足之间,可以改变一个人的一生,可以改变一个国家的命运,甚至 可以改写一个民族的历史”等等。然后取其一点入题。【类题训练】 担当,在词典里的意思是“接受并负起责任”。担当是一种态 度,也是一种行动。担当可以为自己、他人,也可以为国家、民族 你对“担当”有着怎样的体验或感悟,请以“担当”为题,写一篇文 章。请写出你对题目的理解:【审题指导】运用“增补信息法”补充成分,一是可以补充宾语, 回答出“担

15、当”的对象,如“担当责任”“担当义务”“担当道义”等;二是可 以补充主语, 回答谁“担当”,如“我担当责任”“每个人担当义务” “教师担当道义” 等。这样选择其中自己最熟悉而又理解最深的一点 去写即可。3 明确重心法 所谓“重心”是指命题作文题目中最能体现题旨的关键字词, 也就是写作的重点。偏正结构的题型,其表意重心往往在“偏”的部 分。考生在审题时要重点对表修饰或限制的“偏”的部分进行深入思 考,才可能使自己的立意不走偏。【典例精选】 请联系自己的生活与感受,以“诗意地生活”为题,写一篇不 少于 800 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注:( 1)注意题目中的“地”字。( 2)不得抄袭。 【审题指导】“

16、诗意地生活”其表意重心在“诗意”上,所以审题时就要紧 扣“诗意”二字,“诗意”是什么?“诗意”不仅是诗情画意,更是 一种心灵的和谐, 是一种超越物质的心态, 是一种乐观豁达的精神等。 那么,“诗意地生活”就是用一种超越物质的心态或乐观豁达的精神 去面对生活。如果考生眼睛只盯着中心词“生活”,而没有仔细思考 修饰语(重心)“诗意”的含义,立意就会走偏。【类题训练】请写出你对题目的理解:【审题指导】本题是一句完整的句子,有三个因素“世界” “精彩”“你”, 那么哪个是审题立意的重心呢?句子主干是 “世界精彩”,状语是“因 你”,我们说题目的表意重心往往在“偏”的部分,也就是说审题立 意的重心在“因

17、你”上,认真审题后发现, 这里的“你”既可以指人, 也可以指物;既可以指某个人,也可以指一个群体。行文的重点应是 “你”,如我的人生(世界)因母亲(你)而精彩,社会(世界)因 你(助人为乐者、富有爱心者、默默耕耘者等)而精彩,我的世界因 你(李白、苏轼、李清照等)而精彩等。从以上几个立意看,出彩点 在于“你”这个“偏”的部分。4 以问领想法 “以问领想法”就是通过对题目进行不同角度的提问来打开思 路的方法。一般可针对题目提“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等问题, 并自问自答。“以问领想法” 可使考生多角度地审视题目, 发散思维, 最终使中心论点周密而深入。【典例精选】现代汉语词典对“自然”的释义有:

18、( 1)自然界。( 2)自由发展;不经人力干预。(3)不勉强;不局促;不呆板。请以“在自然中生活”为题目,写一篇文章。【审题指导】 对于这个题目,可以运用“以问领想法”,例如:“自然”指 什么?“自然”不仅指大自然,还有“自由发展”“不勉强”“不局 促”“不呆板”等义,如果从这个角度立意,可以从个人成长的角度 来说,我们要按照自己的个性来发展,成长中不能勉强自己,要顺其 自然。我们还可接着自问自答: 怎样才能真正做到在 “在自然中生活” ? 在自然中生活,必须不雕饰,不矫揉,不虚伪,不做作;在自然中生 活,必须始终保持一颗闲适淡泊的自然的心。我们为什么要“在自然 中生活”呢?因为我们离不开自然

19、,我们要关心自然,回归自然,享 受自然,自然不仅是我们的生存环境,也是我们的精神依托。这样立 意就明显了。【类题训练】 请以“走出这个圈子”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除诗歌外,文体 不限,不少于 800 字。请写出你对题目的理解:【审题指导】 此题可通过“以问领想法”来打开思维的闸门。自问:这个圈 子是一个怎样的圈子?自答: 题目中的圈子,指的是一个现实的环境、 一种生活的状态。自问:为什么要走出这个圈子?自答:因为从某种 意义上来看,这个圈子于人们而言,更多时候是一种困扰, 一种束缚, 制约、阻碍着人们的发展。自问:怎样走出这个圈子?自答:看清这 个圈子,认识自己,须要理智的抉择。自问:走出这个圈

20、子以后将会 怎样?自答:走出这个圈子,是绝境后的柳暗花明;走出这个圈子, 是迷惘时的茅塞顿开;走出这个圈子,将有另一片艳阳天空。 “以问 领想法”不仅解决了审题立意问题,有时也解决了行文的结构问题, 如此例。5 化意为象法 有些命题作文题目或题目中的某个词语仅仅是一个很抽象的概 念,这时,我们如果仅从抽象的概念出发来审题立意的话,就很难找 到突破口。只要我们化抽象的概念为具体可感的形象或事物或事例就 容易多了。此法称为“化意为象法”。【典例精选】“意气”一词,现代汉语词典列有三个义项:( 1)意志和 气概,如意气风发;( 2)志趣和性格,如意气相投;( 3)由于主观 和偏激而产生的情绪,如意气

21、用事。请联系你自己的感受和认识,以“谈意气”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 字的议论文。【审题指导】 “意气”是一个抽象的概念,虽然题目中的提示已经给出了三 个义项,但考生依然较难把握其立意。是肯定还是否定“意气”呢? 我们可采用“化意为象法”进行审题立意,将“意气”这个抽象的概念转化成许多具体可感的形象或事物或事例等。 例如:为朋友两肋插 刀是意气,勇斗歹徒是意气;苏武牧羊是意气,张骞出使西域是意气, 项羽乌江自刎是意气; 谭嗣同的“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是意气,李白的“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是意气, 毛泽东的“书生意气,挥斥方遒,粪土当年万户侯” 是意气等。如此, 我们下

22、笔就有方向,同时,也便于行文。 “化意为象法”其实是一种 联想发散思维法。【类题训练】请以“考验”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 请写出你对题目的理解:【审题指导】“考验”是个抽象的概念, 我们可运用“化意为象法” ,将“考 验”转化成许多具体可感的形象或事物或事例,例如:苏武牧羊是考 验;司马迁受宫刑是考验;屈原终不屈于浑浊的现实, 自身选择高洁, 是考验;邓小平三起三落是考验,我们高考是考验等。从这些形象的 事例中,我们得出中心: “人要经受得起各种考验,考验是对人的毅 力、人格、精神的检验,是我们成功的通行证。”“化意为象法”采 用的是一种先发散后聚合的思维过程。6 一分为二法

23、 “一分为二法”是辩证法的一种,唯物辩证法认为,任何事物 都具有对立的两个方面,分析研究问题,既要看到它的这一个方面, 又要看到它的另一个方面;既要看到正面,又要看到反面。只有运用 一分为二的观点分析问题, 才能正确地认识问题, 避免认识上的片面 性。这就是“一分为二法”。【典例精选】 有些人只是在童年有过好奇心,有些人一生都保持好奇心。质 疑、发现、智慧、高尚、惊喜、欢乐、烦恼、平庸这中间的每一 个词都有可能像影子一样跟在好奇心的后面。请以“好奇心”为题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审题指导】 对“好奇心”这个题目,我们要运用一分为二的观点来进行分 析:既要看到“好奇心”的正面,又要看到

24、“好奇心”的反面。例如: 是好奇心,让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是好奇心,让爱迪生不懈探 索点亮世界的灯芯; 是好奇心,让“嫦娥一号” 遨游太空等。这是“好 奇心”的正面:推动人类文明的进步。另一方面,是好奇心,让鲁迅 笔下的那些“竭力伸长脖子”的看客丧失人格,甚至丧失了民族意识; 是好奇心,让哥伦布打开了欧洲通往美洲的航路, 人类的杀戮从此更 疯狂等。这是“好奇心”的反面:让人平庸,甚至酿成人类悲剧。综 合立意:好奇心是把双刃剑,它在推动人类世界或个人进步的同时, 也给人类世界或个人蒙上一层阴影, 我们要学会使用这把双刃剑, 趋 利避害。【例文】好奇心好奇心,无疑是一颗希望知道自己所不知事物的

25、心。如果只将 眼光聚于此,那在我看来, 似乎古今中外男女老少大多都有这样一颗“ A “心”。有一种“好奇心”在鲁迅的文章中最为常见;那驱使国民争先 恐后看“砍头节目”的是好奇心;那驱使乡邻听祥林嫂哭诉的是好奇 心;那驱使阿Q“革命”的亦是好奇心。但,也许这些都只能称为“好 奇”罢了,“心”却是失去了的。这样的“好奇”,建立在对他人痛 苦的窥探上,建立在“铁屋子”一般黑暗的愚昧上,如果这也是真正 意义上的“好奇心”,那么没有,也罢。那么放眼世界呢?这样的“好奇而无心”也是比比皆是的。火 刑柱上的贞德满足了中世纪人们的好奇心; 怒吼的伽西莫多满足了芸 芸众生的好奇心。这样的“好奇心”似乎成了“赤子

26、同心”的世界语 言,在这样的语言之中写的尽是愚昧,平庸,衰亡与了无生机。试问:真正的好奇心又为何物呢? 真正的好奇心需要观察。“一花一世界,一叶一乾坤”,世界 上并不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用心观察,即使最寻常的事 物也会化为“神奇”。在远古时代,先人们仰望星空,探斗转星移的 奥秘,品云淡云聚的风采; 到现在,我们通过望远镜与另一个星球招 手,通过显微镜感知微观宇宙。可以说,没有观察与帮助我们更好观 察的工具,好奇心也会闭上心房上的窗,落满灰尘。真正的好奇心需要思考。如果“我们头上的灿烂星空”是供我 们观察的无限舞台,那么, “我们心中的道德法则”则是激发与约束 我们将观察成果深化的不二

27、法门。如帕斯卡尔所言, “思维成就人的 伟大,我们的一切尊严都在于思考一一即使你只不过是强大自然下的 苇草。”如果没有这种“灵魂在场”之下的思考,那么无论多少个苹 果掉下来,恐怕也砸不出“万有引力”的发现;无论人类是多么费尽 心思地观察与学习,也难有一丝一毫的创造与进步。真正的好奇心不是“猎奇”,它的存在不是为了以平庸或愚昧 的心态去“发掘”别人的痛苦,去践踏真理。它的存在,需要观察的 双眼来定位,需要思者的头脑来彰显其价值。有了这样的好奇心,困难得以排解,就会得以进步,人类得以更好的生存并维护自己的尊严哈姆雷特中有言:“身处果壳之中,也自以为无限宇宙之 王。”也许,正因为有了真的“好奇心”在,我们才能以更有力的声 音爆发出这样的呐喊。更何况,因为有了好奇的心,我们的世界远比果壳广阔得多。 【类题训练】请以“弯曲”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 请写出你对题目的理解:【审题指导】 对“弯曲”这个题目,我们要运用一分为二的观点来进行分析: 既要看到“弯曲”的正面,又要看到“弯曲”的反面。一方面,人生 道路是弯曲的,人的处世态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