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项现场施工方法_第1页
专项现场施工方法_第2页
专项现场施工方法_第3页
专项现场施工方法_第4页
专项现场施工方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一、工程简介、编制说明及依据三、材料的选用四、模板支撑体系设计五、满堂脚手架设置六、模板安装工程七、模板拆除工程八、模板工程质量保证措施九、模板工程安全措施十、项目重大危险源模板专项施工方案一、工程简介本工程为印江县2017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县城龙津安置点)项目。工程项目位于铜仁市印江县甲山村解放西路与乡村道路交汇处,交通便利。工程由住宅楼和 地下二层车库组成,建设用地面积为8068.019平方米,总建筑面积为40813平方米。高层居民建筑,建筑高度为87.00m,结构类型为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支剪力墙结构,其中主楼地下二层为车库,地上 30层为住宅,标准层层高2.90m,停车位232个,绿地面积

2、2855平方米,绿化率35.4%。本工程安全结构二级,抗震设防类别为丙级,耐火等级为一级,设计使用年限50年。地下室防水等级为一级,地下商业设防等级为一级,地下车库为二级(电气设备房为一级)。建设单位: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水库和生态移民局监理单位:江苏大洲工程项目管理有限公司施工单位:贵州建工兴印建筑工程有限公司设计单位:中国华西工程设计建设有限公司勘察单位:贵州正业工程技术投资有限公司质量监督单位: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建筑安全质量监督站安全监督单位: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建筑安全质量监督站工程名称: 印江县 2017 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县城龙津安置点)工程地址:贵州铜仁地区 印江县甲山村解放西

3、路与乡村道路交汇处二、编制说明及依据1. 编制说明1.1. 认真贯彻建筑法和基本建设的各项方针政策及合理的施工程序,严格遵守国 家、行业、地方颁发的有关施工验收规范和标准。1.2 根据本工程特点,经过充分的分析论证,选择先进合理的施工部署和施工方 案,达到均衡施工,确保工期、质量、安全生产、文明施工的目标。1.3 本工程按国家新颁的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规范的要求,组织强有力的项目经理部” ,加强工程的全面管理。1.4 各种规范的新的版本现陆续发行,本方案已将新版本的内容和技术质量 要求纳入本方案,并将组织全体工程技术人员在本工程施工中贯彻实施。1.5 本方案为合同文件和答疑纪要中明确范围中的内容。

4、不含业主自行分包和二次装修及未出施工设计图的内容。1.6 本方案中尺寸计量单位,除注明者外,均为mm高程为 m。2:编制依据2.1本工程的合同文件及答疑纪要。2.2本工程的施工设计图及相关设计文件。2.3工程性条文。2.4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统一验收标准以及现行相关的验收规范和操作规程。2.5国家、行业、地方标准和其它有关法规文件。2.6相关定型图和标准图集。2.72.8本企业曾经施工的同类工程的经验。本企业的质量保证体系以及各项工程管理制度和技术装备情况等。三、材料的选用本工程模板施工过程中其一次性投入的模板量较大,在钢筋砼结构施工中,支模是影响进度、保证质量的关键工序,是耗用人工、时间最多的关

5、键施工线路。施 工中,依据设计图纸,计算出模架的承载压力,控制好间距,使结构变形在规定的范围内。1、模板支撑体系选用模板工程是影响结构外观的重要因素,也是主体结构施工阶段占用工期最长, 成本较高的分项工程,模板系统的选择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到施工进度及工程质量。模板配制方案须从质量、进度、成本和可施工性方面综合考虑,在保证质量、安全、 进度的前提下,进行综合性的经济成本分析,以达到减少周转材料的投入,降低工程成本为目的。所有模板的支撑体系均采用48脚手钢管加对拉螺栓固定。2、支撑前的准备工作(1)、根据轴线在楼、地层上弹出柱、墙支模控制线,并在柱墙钢筋上弹好高程控制点,用以控制梁、板模标高。(2)

6、、对于竖向构件模板根部的限位问题,采用设置限位钢筋的方式来12钻头在柱、墙已钻好的孔内起 冷J主-模J限位钢0解决,根据弹出的墙、柱边线,采用边线钻孔,然后用长15012钢筋打入到定位模板的作用,其限位钢筋的外端,应与定位放线尺寸的墙、柱边线相符,柱每边各 2个,墙每边每隔杆。Ar 1m设置1个。柱墙设砼内衬加对拉螺柱子限位钢筋示意其强度模板支、墙竖筋板能够合紧密,限位内衬浆找平浆,定位r: * y . n I ,二S匚F b 对于所有竖向模板,为保证模处于水平状态,同时与基层结、可以采取在基层砼上做水泥砂底座的方法,用1 : 3水泥砂放线工序结束后立即进行,当达到1.2N/mm以上后方可进入

7、墙钢筋限位示意设工序,以免将其碰坏后不能达到其应有的效果。其做法详下图。找平底座的高度,依据模板模数,在排定模板图时确定,一般在50mn以内,具体在现场的确定方法:应当是根据该底座的计算标高,用水准仪从高程控制点处引测而 得;如果竖向构件是单独浇筑,也可以将楼层标高测定后,以某个区域的平均标高为基准,分别确定。笔理干净,并涂刷 (5)、应将柱、墙底部面I的浮浆及 糧公司司验收合格后 :1)柱木安装见附图.浆及一道脱模剂浆严禁在模板上涂刷废机油。 g动的石子打掉、打毛,质、柱的钢筋经监、柱模板。予模的安装顺序为:K、楼面装前检查模板安装检查对角线长度安装对拉螺栓和柱箍面检查校正整体固定。根据不同

8、柱截面尺寸以及相应的梁截面尺寸,采取一次支模到顶的办法避免 梁柱节头临时用板找拼示意造成节头粗糙的质量通病。柱箍用短钢管加扣件互相箍紧,间距 500mm在柱底留清扫孔,便于清扫垃圾。柱边长大于等于600mn的柱子必须加设对拉螺栓,所有柱子的对拉螺栓施工 完后其外露部分采用氧气焊割掉。4、梁模板(1)大梁模板安装顺序:复核梁底标高及轴线位置 支梁底板 绑扎钢筋 支梁侧模复核梁模尺寸及位置 与相邻梁、板模板连接固定。(2)当梁的跨度4m时,模板中部要起拱,起拱高度为主跨度的1/10003/1000。(3) 当梁高小于700mm寸,梁侧可用支撑板模的水平钢管顶撑,并用部分短钢管斜撑;梁高大于等于70

9、0mm寸,要加设对拉螺栓固定。5、楼sCF板模钢管支UMI r-rj a川气Z农严霊:50(Kbw /R F50(Kb1100钢管支il.S_|-1二 JB 14对拉螺栓hv 500当 500h4T000时,采0用一道对拉螺栓;当1000楼板模采用15mn厚九夹板。(2)、模板之间的接缝高低差组合木模n:J* 11尸I 孑 H -T Tf 叮:沁E F 屮-,L - 14对拉螺栓应控制在2mn以内,接缝宽度应控!:-iSu 曲 11 弄沁土=r?l5-4jL. vji it=;严3、f 丄I壬,严 i!M -二 V.匕A 1; I_ 土 !- ” 二 J:山 厂,=广片 -r J H制在2mn

10、以内,过大的缝隙要用胶;/二r 宀一占八 , 厂-* 上-d_ -匚】!7 I : .V 1,.二 )-P I ri T . 1-1 1| |F *- b1带粘贴。L钢管箍(3)、要严格控制整体模板的水b平度,平整度应控 制在5mm以内。(4) 、当板的短跨4m时,顺短跨的模板中部要起拱,起拱高度为跨度的1/10003/1000。(5) )满堂架在上下层对应的模板支柱应设置在同一竖向中心线上。6、楼梯模板根据楼梯图先放出大样,计算好标高、步高、步宽及步数和主体一次性支拆模板。详见下图:Q厂1nMi才iw踏步侧i一端 C M二川 ” U -占I厂八I ll.7、模板的拆除和处理项目所有管理人员及

11、操作工人严格按拆模的程序要求进行拆模,同时加O强对工人宣传教育过早拆模危害性。梯模板支设示意图8质量保证措施及注意事项(1)、在模板工程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需按施工质量控制程序图严格把关。模板需进行设计计算,满足施工过程中刚度、强度和稳定性要求。(2)、模板施工严格按木工翻样的施工图纸进行拼装、就位和设支撑,模板安装就位后,由技术员、质量员按平面尺寸、截面尺寸标高、垂直度进行复核验收。(3)、模板施工前,对班组进行书面拆除混凝土结构模板程序图拆模技术交底,拆模经项目技术负责人同意并报监理审批同意后下达拆模通知书,方可拆模。(4)、支模时应按顺序进行,模板及支撑系统在没有固定前,禁止利用拉杆支撑

12、攀登,不准在拆除的模板上进行操作。5)、拆除顶模板时应设临时支撑,确保安全施工。6)、模板采用专用模板脱模剂,以保证混凝土表面光洁。每次拆模后要对模板表面进行清理,安装前涂刷脱模剂。构件跨度试件强度 /设计强度板 50%2m 75%8m 100%梁 75%8m 100%悬臂构件 100%四、模板支撑体系设计一)基础模板支撑体系设计1 、计算模板及其支架时荷载标准值(以下荷载取值均参照 GB50204-11 附录一7)底模及其支架拆除时的砼强度应符合设计,设计无要求时,则按下述要求:普通模板及其支架荷载标准值及分项系数) ,由于扣件及钢管自重较小,故在支撑体系验算中忽略不计:1)模板及支架自重标

13、准值:计算横杆及取: F1=0.3 KN/m计算立杆时取: F 1=0.95 KN/m2)新浇砼自重标准值:对于板:F 2=24X 0.15 (板厚)=3.6 KN/ m对于大梁:F2=24X 1.5 (梁高)=36 KN/ m3)钢筋自重标准值:楼板:F 3=1.1 X 0.15 (板厚)=0.165 KN/ m梁:F 3 = 1.5 X 1.5 (梁高)=2.25 KN/ m4)施工人员及设备荷载标准值:计算模板时: F4=2.5 KN/m计算支架时: F4=1 KN/m5)振捣砼时产生的荷载标准值:对水平模板: F5=2.0 KN/m对垂直模板: F5=4.0KN/m6)新浇砼对模板侧面

14、的压力1/2F0=O.22 Y ct 0 p 1 p 2 V=0.22 X24X6X1.2X1.15X1.11/2 =45.85KN/柱:Fi=y cH=24 X 5.1 =122.4KN/ m梁:Fi=Y cH=24 X 1.5 =36KN/ m两者取较小值:柱: F6=45.85 KN/m梁: F6=36 KN/mF:新浇砼对模板的最大侧压力 KN/mY c:砼重力密度:24KN/m3t 0:新浇砼初凝时间: 6hV :砼浇筑速度( m/h ): 1.2p 1:外加剂影响修正系数:1.15B 2:砼塌落度修正系数:1.17)、倾倒砼时产生的荷载标准值(本工程采用导管进行浇筑)F7=2 KN

15、/现场所用材料的技术参数如下:钢管抗拉、抗压和抗弯强度设计值f205弹性模量E (N/mrf)2.06 X截面积A( cm4.89惯性矩1 (cm)12.19截面模量W( cm)5.08抗拉、抗压和抗弯强度设计值f26弹性模量E (N/mrh0.12 X( 48X 3.5 )九夹板及木枋验算模板及支架时荷载组合依据 GB50204-2011第二章 模板工程 第二节 模板设计。2、对木模体系的柱模板、木枋进行验算。支撑系统:背杆900,横杆 600,对拉丝杆 450X 600设置,木枋 300设置。(木枋采用50X 100)1)对墙木模进行验算,取一个横杆间距La = 0.6m作为一个计算单元,

16、跨度Lb=0.3m,以底部荷载作为模板所受均布荷载:对模板强度进行验算:q 静=1.2F6La=1.2 X 45.85 X 0.6=33.01KN/mq 动=1.4F 7La=1.4 X2X 0.6按三跨连续梁进行计算=1.68KN/mq乂灶a怯0.30.3032M=K|Lb2 2=0.100 X 33.01 X 0.3 + 0.117 X 1.68 X 0.3 =0.31KN.m(7 =M/W=0.31 X 106/182X 300/6=19N/m 2f=26N/m 2满足应力要求。K为弯矩系数,根据建筑施工手册第二版 上册表2-12进行取值。对模板挠度进行验算U二KqLb7100EI (该

17、式根据建筑施工手册第二版 上册表2-12得)=(0.677 X 33.01 + 0.990 X 1.68 ) x( 0.3 X 103) 4/100 X 12000X( 18、300) /12=1.1 mm = u 450/150=450/150=3 mm满足挠度要求。K为挠度系数,根据建筑施工手册第二版 上册表2-12进行取值。对墙木枋进行验算,取一个木枋间距La= 0.3m作为一个计算单元,跨度Lb =0.6m,以底部荷载作为模板所受均布荷载:对模板强度进行验算:q 静=1.2F6La=1.2 X 45.85 X 0.3=16.51KN/mq 动=1.4F 7La=1.4 X2X 0.3=

18、0.84KN/m按三跨连续梁进行计算0.6 0.6 0.62M二KqLb22=0.100 X 16.51 X 0.6 + 0.117 X 0.84 X 0.6 =0.63KN.m(T =M/W=0.63 X 106/502 X 100/6=15N/ m 2 f=26N/ m 2满足应力要求。K为弯矩系数,根据建筑施工手册第二版 上册表2-12进行取值。对模板挠度进行验算U二KqLb7100EI (该式根据建筑施工手册第二版 上册表2-12得)=(0.677 X 16.51 + 0.990 X 0.84 ) x(0.6 X 103) 4/100 X 12000X( 50、100)/12=1.2

19、mm = u L/150=600/150=4 mm满足挠度要求。3、对板支撑体系进行验算,支撑体系设置:板立杆1300X 1300,横杆 1500;1)对板横杆进行验算以一个立杆间距作为计算单元,立杆横距为La=1.3m,纵距为Lb=1.3m:由于板支撑系统为满堂架,作用于横杆线荷载按双向板验算横杆强度:q=FL,= 0.625 X 1.2 (F1+F2+ Fs) La+ 1.41=也=0.625 X: 1.2 X( 0.3 + 3.6 + 0.165 ) X 1.3 + 1.4 X 1X 1.3 :=5.10KN/m按三跨连续梁验算横杆:1.31.31.3故 M=K|Lb22=0.100 X

20、 5.10 X 1.3 =0.86KN.mK为弯矩系数,根据建筑施工手册第二版 上册表2-12进行取值。对横杆刚度进行验算(T =M/W=0.86 X 106/5.08 X 103=169N/m 2 f=205N/ m 2满足抗弯要求。对横杆刚度进行验算q=FLa= 0.625 X 1.2 (F1 + F2+ F3)La=0.625 X 1.2 X( 0.3 + 3.6 + 0.165 ) X 1.3=3.96KN/mU二K qLb4/100EI (该式根据建筑施工手册第二版 上册表2-12得)=(0.677 X 3.96 ) X( 1.3 X 103) 4/100 X 2.06 X 105X

21、 12.19 X 104=3 mmWu=Lb/150=8.7 mm满足挠度要求。K为挠度系数,根据建筑施工手册第二版 上册表2-12进行取值。扣件抗滑验算:R=KvX 0.625 X 1.2 (F1+F2+ F3)La+ 1.4F4La Lb= 1.1 X 5.10=7.29KNV R=5KN设置双扣件满足抗滑要求。K为剪力系数,根据建筑施工手册第二版上册表2-12进行取值。2)立杆验算根据受力分析,立杆所受轴向力为纵横杆通过扣件传给,大小等于纵横杆连接扣件所受剪力。稳定性验算N=2R=2 7.29=14.58KN=N/ A入二b/i u 按两端铰支,即 U0=k h=1.155 2 1.5=

22、3.465m,入二 L0/ i =3.465/1.58 1O-2=219,查 JGJ130-2001 中附录 C,得 =0.152 ,得 =N/ A=14.583222 10/ (0.152 4.89 10) =196N/mm f =205N/ mm,满足稳定性要求。基础承载力验算:P二 N/A=14.58/ (1.3 1.3 ) =8.63KN/ ,而地基承载力为 20 KN/rf,故满足承载力要求。所以,板支撑体系满足要求。4、对0.35 1500的大梁支撑系统进行验算,体系设置为:大梁立杆 800双排设置,横杆 1500设置,大梁设置三排12对拉丝杆 600:1 )小横杆验算,取一个横杆

23、间距为计算单元,按一跨简支梁进行验算,立杆间q距为La=0.8m,横杆跨度为Lb=0.4m:强度验算q=FLa=1.2(F1F2F3)La1.4F5La1.2(0.3362.25)1.4 2 0.8=39.25KN/m故 M二 qL2/8=39.25 X 0.4 2/8 =0.784KN.m对横杆刚度进行验算(T =M/W =0.78 X 106/5.08 X 103=154N/m 2 f=205N/ m 2满足应力要求。对小横杆挠度进行验算q=F=1.2 (F1+F2+ F3)La= 1.2 X( 0.3 +36 + 2.25 ) X 0.8=37.01KN/mu =5qL34/384EI

24、(该式根据建筑施工手册第二版 上册表2-7得)=5X 37.01 X 4004/3 84X 2.06 X 105X 12.19 X 104=0.49 mmvu =L/150=400/150=2.7 mm满足挠度要求。2)对大横杆进行验算大横杆受力如下:按三跨连续梁验算横杆:0.8 0.80.8N为小横杆通过扣件传给的轴向力,故对大横杆只需验算扣件抗滑力。N=qlb/2=FLaLb/2= : 1.2 ( F1 + F2+ F3)La+ 1.4F5La Lb/21.2 (0.3 +24+ 1.5 )+ 1.4 X2X 0.8 X 0.4/2=5.4KNR=N=5.4 KN R3=8KN满足抗滑要求

25、。4)梁侧模对拉丝杆验算F=1.4F5+ 1.2F 6=1.4 X 4+1.2 X 36) =48.8KN/Ntb=FA=48.8X0.45X0.6=13.18KN(T = Ntb /A n=13.18 X 103/ ( 122X n /4 ) =141.83 N/ m 2f=210N/ m 2满足强度要求。5、柱箍验算,柱设置双钢管包箍 600;取一个柱箍距为计算单元,按单跨简支梁,以最底道柱箍进行验算,箍距 La=0.6m,跨度Lb=0.6m对柱箍进行抗弯验算q=(1.2F6+ 1.4F 7) La=(1.2X45.85+1.4X2)X0.6 =34.69KN/ mM= qL2/8=34.

26、69 X 0.62/8 =1.56KN.m=M/2W=1.56 X106/2X5.08X103= 154N/mm 2f=205 N/ mm 2满足抗弯要求挠度进行验算U =5qL4/2 X 384EI (该式根据建筑施工手册第二版 上册表2-7得)=5X34.69X6004/2X384X2.06X105X12.19X104= 1.2 mmvu二L/150=600/150=4 mm,满足挠度要求。梁、板、墙支撑体系详见下图:(二)对于主体模板支撑体系设计1、对于主体,由于层高为3.9m,3.2m,根据经验,梁、板、墙支撑体系详见下图:在时12庁扛创网EII iixtniiKE,占、汕li日*卄,

27、jt町Afriu2、对于主体的木模体系的柱模板、木枋设置:除新浇砼对模板侧面的压力有可能不同,作用于柱侧模的其他荷载均同。新浇砼对模板侧面的压力:G=0.22 丫 c0B 1 P 2V 1/2=0.22 X24X6X 1.2 X 1.15 X 1.11/2 =45.85KN/G二丫 cH=24 X 3.6 =86.4KN/ m取较小值G=45.85 KN/ m,故作用于墙上的荷载同1F层。支撑系统设置同1F,即背杆 900,横杆 600,对拉螺杆按450X 600设置,木枋 300设置。(木枋采用50 X 100)对横杆刚度进行验算q=FLa= 0.625 X 1.2 (F1 + F2+ Fs

28、) La=0.625 X1.2X(0.3+3.6+0.165)X1.0=2.48KN/mu =Kf qLb4/100EI (该式根据建筑施工手册第二版 上册表 2-12 得)=(0.677 X 2.48 ) X (1.0 X 103)4/100 X 2.06 X 105x 12.19 X 104=0.66u=Lb/150=6.6 mm满足挠度要求。K为挠度系数,根据建筑施工手册第二版 上册表2-12进行取值。扣件抗滑验算:R=KvX0.625X1.2(F1+F2+F3) La+1.4F4LaLb=1.1 X 4.36=4.8KNV R=5KN满足抗滑要求。KV 为剪力系数,根据建筑施工手册第二

29、版上册表 2-12 进行取值。2)立杆验算根据受力分析,立杆所受轴向力为纵横杆通过扣件传给,大小等于纵横杆连接扣件所受剪力。稳定性验算N=2R=2X 7.29=14.58KN=N/ A入二Lo/i u 按两端铰支,即 uo=k h=1.155 X 2x 1.5=3.465m,入二 Lo/i =3.465/1.58 X 1O-2=219,查 JGJ130-2001 中附录 C,得 =0.152 ,得 =N/ A=14.58X 103/ (0.152 X 4.89 X 1O2) =196N/m 2 f =2O5N/ m 2,满足稳定性要求。五、满堂脚手架满足以下要求1、每根立杆底部设置木枋垫块。2

30、、脚手架必须设置纵、横扫地杆。纵向扫地杆应采用直角扣件固定在距地垫块上皮不大于200伽处的立杆上。横向扫地杆采用直角扣件固定在紧靠纵向扫地杆下 方的立杆上。当立杆基础不在同一高度上时,必须将高处的纵向扫地杆向低处延长 两跨与立杆固定,高低差不应大于 1 米。靠边坡上方的立杆轴线到边坡的距离不应小于500 mm。3、立杆接长除顶层顶步外,其余各层各步接头必须采用对接扣件连接。4、脚手架四边与中间每隔四排立杆应设置一道纵向剪刀撑, 由底至顶连续设置。六、模板安装1)、竖向模板和支架的支承部份,必须要落在可承载的基层上。2)、模板及其支撑架在安装过程中,必须设置防倾覆的临时固定设施。3)、当现浇梁跨

31、度大于4m时,模板应起拱,起拱高度为全跨长度的1%。-3 %。4)、采取多层支架支模:下层楼板应具有承受上层荷载的能力或加设支架支撑;支架的横垫板应平整,支柱一应垂直,上下层支柱应在同一竖向中心线上。1、主要结构部份模板安装a、1)、柱模的安装安装程序为:放线T设置定位基准T模板吊装就位T安装模板支撑T调直纠偏T安装柱箍T全面检查校正T柱模群体固定。I、放线:矩形柱模安装前,应先待柱子轴线标记,采用广线拉通纵横轴线后,弹出柱子中心线和模板安装内外边线。II、柱模及支撑安装:柱模就位后应加临时支撑固定,固定后根据柱上设置的铅垂线校正模板的垂直度,到满足要求为止。皿、对于结构施工中的的梁柱节点,为

32、克服节点处传统上使用拼装模板,木枋塞缝不规范,致使节点处梁不能满足设计要求的质量通病,故采用定制的异型节点模板,以保证工程质量。W、柱箍安装:柱箍安装应自下而上进行,调正模板的垂直度,到满足要求为止。V、检查校正:柱模安装完毕后,应全面复核模板的垂直度,截面尺寸等项目,支撑必须牢固、预埋件、预留孔洞不得漏设,且必须准确、稳固。W、柱模群体固定:群体柱子支模时,必须整体固定。同一排柱模,应先校正两端柱的模板,校正好后在柱顶接通线,使整排柱保持一致,并校正各柱柱距,然后在柱脚和柱顶分别用水平杆拉通连固,最后安装剪刀撑和斜撑。2)、梁、板模板的安装a、安装程序为:复核梁底、板底标高7搭设支模架7安放梁底板7拼装梁侧模及铺放板模龙骨T铺放板模T预埋件及预留孔模板安装T柱、梁板节头模板安装T检查校正T交付验收、支模架的搭设:支模架搭设前,支模架的地面须经夯实平整,所有立杆均设100 X 50木垫板,通长设置,支模架采取多层支设,上下层立杆设在同一垂直线上。II、支模架搭设完毕,复核梁底标高,校正轴线无误后,调平梁模支架,在支架上铺放“”字形带连接角模的梁底模,并使其就位,用扣件与支架卡紧,每根 据梁底模视其长短固定不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