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泛积累”提升利用力_第1页
破解“泛积累”提升利用力_第2页
破解“泛积累”提升利用力_第3页
破解“泛积累”提升利用力_第4页
破解“泛积累”提升利用力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破解“泛积累” 提升利用力2011 版语文课程标准告诉我们:语文课程是学生学 习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课程, 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 无 时不有。因而,让学生通过多读多写,日积月累,在大量的语文 实践中体会、把握、运用语文的规律,形成学习与运用祖国语言 文字的基本能力,应成为小学语文教学的致力所在。然而,小学 生习作教学质量的严重滞后, 极大程度上影响着这一能力的形成 与发展。 这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就是: 习作素材的积累与利用一直 处于盲目与无序状态。摆在我们面前的现实是:从实践层面看: 教师们都知道指导学生积累素材对提高其习作效率的重要价值, 但具体到指导如何进行积累时则多是“天女散花”,宽

2、泛繁杂, 看似面面俱到,五彩缤纷,到得用时学生却因眼花缭乱,不知采 用哪一朵而茫然失措。 从理论层面看: 无论是教育杂志还是其他 媒体,研究该让学生积累什么,如何积累者众;研究如何引导学 生进行“习作素材的有效积累和利用”者寡。 这种“泛积累”现 象,就人的往后发展而言不无裨益, 但在小学阶段却客观造成了 积累与运用的“两张皮”效应。 它不仅无益于习作教学效率的提 高,反而客观地加重了学生的负担, 自然会落个“事倍功半”的 结局。而造成这一局面的根本原因就是教者疏忽了小学生的基本 认知规律, 忘却了“强化积累是途径, 有效利用积累才是目的” 这一基本常识。为了改变这一现状, 破解这一难题, 我

3、们对小学语文教材的 习作教学内容深入研究后发现: 整个小学阶段习作训练范围变动 不大,习作要求则呈螺旋式渐次提高。根据这一特点,我们决定 花大力气进行以“小学生习作素材的有效积累与利用”为课题 的研究。 该研究旨在促成学生逐步养成依照一定的目标指向, 留 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 珍视个人的 独特感受,以实现高效利用平时所积素材直接为习作服务之目 的,并借此促使学生逐步形成和发展选材成文的能力, 使“磨刀 不误砍柴工”成为现实。经过一段艰苦的探索,我们摸出了一些门道,这就是:一、为师把握“一杆秤” 有“的”放矢方有为 我们知道:素材是指以观察、体验和感受等方式,从现实生

4、 活中直接搜集到的、尚未加工和提炼的感性的、原始性材料,自 身具有朴素性、原始性和客观性。而儿童思想单纯,观察的专注 性和广泛性, 体验和感受的敏锐性和深刻性都较成人差, 吸纳和 贮存外部信息的能力尚未形成。 要他们在承受繁重的课业负担的 同时,从纷繁复杂的天地万象中搜寻习作素材, 哪怕教者花再大 力气指导,也于事无补。 其结果只能让学生因为“满天繁星不知 哪一颗属于自己”而放弃习作素材的搜集, 走入随意应付习作的 怪圈。这种“十个指头按十只跳蚤”的指导方法, 只能造成“面 面俱到,一面难到”的结局。由此,我们认定:指导学生有效积 累习作素材,是习作教学成功的首要一环。然而,有效积累习作素材,

5、涉及到积累素材的目的、方法和 途径。研究表明:写作能力有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之分。收集材 料,选材组材,组织语言,修改字句是写作的一般能力。而收集 材料则是写作的一般能力的基础。 打好这个基础, 对于提高学生 的作文能力是尤为重要的头等工程, 也正是小学语文老师必须致 力之所在。从大量深入的调查得知: 在小学阶段开展“泛积累”的学习 活动,不仅不能激发学生主动而有效地搜集习作素材的积极性, 反倒会使学生更加厌恶习作。 而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就在于 教者对所任学段, 尤其是所任年级的整册及各组教材的习作目标 和内容不能了然于胸。 认识的模糊必然导致指导的盲目。 为了纠 正这一积弊,我们反复学习新

6、版语文课程标准。从而明确第 一学段主要是让学生“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 第 二学段则强调引导他们“留心周围的事物”“能不拘形式地写 下自己的见闻、 感受和想象, 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 象最深、 最受感动的内容”。 第三学段要达到的要求才是“养成 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 珍视个人 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在此基础上,再深入了解自己所 任年级整册及其中各组教材的习作要求。 这样,教者自己心里有 了“一杆秤”,教学行为便能做到有的放矢,“由点连线,由线 成面”地对学生如何搜集积累习作素材也就能进行有效的指导。二、蓄材给予“一盏灯” 明标导航善采撷

7、教师自己熟知教材的习作训练目标和要求之后,必须充分利用好单元导读及“口语交际”和“习作”提示这些助教材料,尤其是导读,它不仅能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获取学习方法,同时 也为学生调整生活视角,有效搜集习作素材指明了行动方向。 如 有关“父母的爱”这一主题的导语会有这样的提示:留意父母亲的言行举止,也许是一个眼神,也许是一句不经意的言语,也许 是一次表情变化,也许是一个轻柔的动作,都在表达爱,传递爱。 六上“走近鲁迅”这组则提示我们“认真阅读课文,理清文章的思路,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感受鲁迅先生的崇高精神;并继续 学习描写人物的一些基本方法。 六下第二组导读却给我们提出了 这样的建议:“结合课文的学

8、习,就自己感兴趣的某个方面,女口, 节日、服饰、饮食、民居,运用以前学到的方法,开展调查活动, 了解自己身边的民风民俗。”这些提示语,有如浩瀚大海中的灯 塔,为学生克服“盲目、随意、无序”的高耗低效的搜集习作素 材的行为起了极好的导航作用。 为此,我们注意引导学生认真领 会“导读”内容,明确搜集本组习作素材的指向, 并在这一目标 驱动下心存观察兴趣,怀揣“选美之心”,从课堂文本到课后阅 读,从校内活动到校外生活,扩大阅读、全面观察、处处留心、 时时思考、随机记录,从而实现有效积累习作素材之目的。如此 而行,学生不仅没有了无所适从的窘迫, 采撷习作素材的学习实 践活动由于“航道明确”而使压力大大

9、减轻,且在单元习作时有效利用素材也有了清晰的方向,取材、选材的坡度便明显降低。这样,便为激发自主“聚材”、“用材”兴趣,最终实现减负增 效的习作目标奠定了心理和行动基础。三、用材授予“一套术” 联、汇、比、选,用中创 “运用之妙,存乎一心”。占有一定数量的材料之后,如何 使学生在写作实践中,善于识材、选材,善于提取精华,以以一 当十的典型材料使习作出彩,是习作指导的关键环节。 有 道是“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我们通过回忆教者自己的成功 经验,深入了解课文作者的成文背景, 归纳出一套易于学生接受 且行之有效的方法,相机授予他们,实验证明运用这套方法,可 达到高效利用素材的预期效果。我们知道:

10、 素材通常分为生活素材和文字素材。 而运用材料 不是原封不动地照搬、套用原始材料,而是根据写作的需要,将 材料进行整理加工, 使原材料变成符合文章需要的有效之材。 而 根据两种素材的不同特点, 我们宜授予不同的提取素材和利用素 材的方法。生活“素材”, 重在指导学生根据每次习作需要, 有目的地 集中、提炼、加工使之成为“题材”。为了实现“素材”到“题 材”的有效提升,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在引导学生领会本组习作要 求后,采用以下四步法有序进行, 实践证明, 可以达到预期效果。第一步:联。启发学生敞开记忆闸门, 由此及彼地展开联想, 像过电影似的从过去的岁月里追寻相应素材, 之后,再以主体的 身份,

11、依着自己的情感、态度和价值目标从所搜集到的材料中,去筛选、评判,用心去体验与感悟这些素材,将其内化为自己理 解并接受的资料,从而把握素材,收集起符合本组习作要求的“题材”来。第二步:汇。将自己整理出的符合本组习作要求的“题材” 与同学遴选出的“题材”汇集起来, 在广泛交流中吸纳相关有益 信息,以收到“纳百川而成江海”之效,“胸藏万汇凭吞吐”之功。第四步:选。即通过反复比较之后,教者应抓住契机,引导 学生从突显自己与众不同之处出发, 选出“人无我有”“人有我 特”的素材,尤其要选择既符合该次习作要求,自己又容易把握的素材,这样才有望写出“真实与特色相结合”的个性化习作。文字材料通常有别于日常生活

12、中摄取的素材,尤其是文本, 多是学生学习语言,丰富情感,交流表达,培养语感的运用价值 极高的素材。阅读课上借助文本引导学生理解文本主要内容,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感受文本中生动、形象和优美的语言,是促 成学生独具慧眼,准确、迅速地从已有知识和生活素材的积累中 选择那些贴切、典型和新鲜的材料,利用和借鉴文本作者的语言、 成文方法,启迪自己的习作思路、点燃创新火花,打造符合单元 习作要求之佳作的省时高效的重要途径。为了高效度利用文本这一习作素材库和学生根据单元习作 指向所采撷到的优文佳作,教学中,在让学生明白习作要求后, 在习作实践的过程中,我们注意引导学生遵循“有效引用,适度 模仿,力求创新”的原

13、则,使所选生活素材与文字材料致密结合。 这样,不仅减缓了成文的坡度,提升了成文的速度,而且使习作 在真实的基础上,变得既生动又有文采。其法如下:1. 直用其句。即诱导学生直接把从经典文本里抄录或背下的 优词佳句引来为我所用。如以“成功了”为题习作时,教者事先让学生背诵叶绍翁的游园不值;杨万里的小池 和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王之涣的登鹳雀楼 等古诗句, 并着意引导他们恰当的运用其中的诗句。 于是便有了以下的精彩 文句: 张敏的习作在终于在县里获了奖。老师和同学们都夸她 是“一枝红杏出墙来” ,而她自己却说“我就像小荷才露尖尖 角,我要继续努力,争取更上一层楼”。 校运动会上,胡昊一举刷新了我校跳

14、远记录,校长高兴 地说;“今天,胡昊同学是小荷才露尖尖角,但只要他坚持 不懈,不断努力,一定会创造出映日荷花别样红的精彩来! ”2. 沿用其格。即借助课文或其他美文的不同句式和构段谋篇 的方法表达自己的内容。如让学生沿用“首先接着然后”的句式有序 地组织文字;区别“总一一分一一总”和“先概括后具体”的构 文特点后分别练习写作;用“回忆式”、“强调式”“诗句、歌 词直引式”开头、结尾等,都是易于见效的方法。我校一位教师 在教学桂林山水后,让学生仿作者用排比句式描写景物特点的方法写自己的所见。 一位学生选择自己看舅舅的鸭场时记下的 素材加以整理,便写出了以下佳句: 这里的鸭子真多呀,菜鸭蛋鸭,各色

15、各样,放眼望去, 满目皆鸭, 像是给宽阔的池塘铺上了随风拂动的多色巨毯; 这里 的鸭子真乖呀,进棚进食,菜鸭蛋鸭自动分群,像是有谁在无声 指挥;这里的鸭子真灵呀,电铃一响,全都争着挤向料槽,伸长 脖子觅食。再如教学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时,教者若能有意让学生从 中体会“触景生疑分述故事点题释疑”的行文方式和 抓住语言、动作、神态描写刻画人物品质的习作方法,在本组习 作时再加以点拨, 学生们仿其格, 从自己搜集的生活素材中选择 一两件事来介绍自己小伙伴的特点,就可以做到有“形”有 “骨”,有“血”有“肉”了。3. 活用其情。引导学生将自己平时积累的经典语言生成的背 景和表达的感情与自己习作中的情境和心

16、态相比照, 而后依据习 作需要将经典语言中的相关词语稍作改动, 从而创造出“为我所 用”“表我心境”的佳句或佳作来。如诗句“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 在写同学之间的友谊时, 可活化为“汀江河 水长千里,不及同窗手足情”;在叙述师生情义时,则可脱体为 “紫金山巅高千丈,不及恩师待我情”。如此切题化用,不仅是 文采增色, 而且能极有效地促进学生文学素养的提升, 收到一石 数鸟的效果。4. 延用其神。新课标语文教材的入选课文大多是古今中外文 章的优秀篇章, 学生在课外阅读中也会遇到不少精彩之文。 它们 不仅是学生习文之范, 更是育人之典。 其中点睛之笔可有一花引 来百花发之功。如落花生中

17、花生“外表不好看,实际很有 用”“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 人”两句,形神俱在,可谓妙极!再如我的伯父鲁迅先生的 文末之句“的确,伯父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他为自己想得少,为 别人想得多。”此乃文眼龙睛,谓之神也!习作时,教者注意以 这些凸显文章中心的句子为核, 引导学生展开联想, 便可从生活 中积累的素材里抽丝剥茧, 选出体现人物品质特点的佳作来。 以 落花生为例,教学完本课后,教者围绕“外表不好看,实际 很有用”, 着力引导学生进行形似联想, 学生便自然会想到并写 出赞美诸如苦瓜、黄瓜、土豆、地瓜、山药的好文来;再由此及 彼引其进行类似联想, 也不难想到并写出赞美诸如扫把、 黑板擦、 抹桌布、古桥等事物的佳作;这时,如果教者不就此打住,而是 抓住“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