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与网络时代的摄影心理治疗_第1页
数字与网络时代的摄影心理治疗_第2页
数字与网络时代的摄影心理治疗_第3页
数字与网络时代的摄影心理治疗_第4页
数字与网络时代的摄影心理治疗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数字与网络时代的摄影心理治疗 自摄影技术诞生以来, 摄影便作为一种图片记录艺术发展至 今,而在摄影技术诞生仅十多年后, 精神科医生便开始利用现今 看来极为简陋的老式放映机,通过摄影作品为病人做心理治疗。 一百多年后的今天, 一个名词开始为心理学界和社会各界人士所 熟悉表达性艺术治疗, 即使用艺术作为表达的媒介, 进行心 灵疗愈或心理改变。 尽管没有绘画、 舞蹈或音乐等历史悠久的艺 术媒介受重视, 但作为艺术心理治疗的一种方式, 摄影终于有了 一个名正言顺的称谓摄影治疗。 一、摄影治疗的两个方向 距离摄影技术诞生不足十年的 1844 年, Thomas Kirkbride 已将其作为辅助手段运用

2、于自己的精神科诊所, 在下班后, 通过 老式放映机播放幻灯片, 以教育和娱乐的方式作为非正式的辅助 治疗手段。 1973 年,加拿大心理学家 Judy Weiser 在针对盲人 儿童的心理咨询中使用照片作为治疗工具,并于 1975 年发表了 关于该研究的第一篇论文,文章标题首次运用了“摄影治疗技 术”这一术语。 摄影治疗目前主要有两种方向: PhotoTherapy 和 Therapeutic Photography ,从文字表述中便可看出两者的区别, 前者侧重治疗,后者侧重摄影,由于未找到较权威的中文术语, 本文暂将其译为“影像治疗”与“治疗性摄影”。 “影像治疗”指专业的心理治疗师在正规的

3、心理治疗过程 中,将特定的摄影影像 (多为与来访者有关的家庭影像或个人快 照)作为治疗工具,使来访者得到心理治愈或心理改善。“治疗 性摄影”指个体或个体作为某一团体或组织成员所自发进行的 与摄影有关的活动。 在整个摄影活动中, 没有专业治疗师或咨询 师的引导和参与。 两者的差别主要体现在治疗主体、 影像的地位、 治疗目的以及治疗过程的正式程度四个方面。 本文谈论的摄影治 疗更接近于治疗性摄影的范畴。 二、摄影治疗作用的研究 有研究者通过对摄影家作品的研究了解摄影作品的治愈作 用。Ms Eva Marxen曾对六位来自不同国家的女性摄影家的摄影 作品做了详细分析,从痛苦、化身、奉献和蜕变等几个方

4、面分析 她们的艺术品, 从而发现这些摄影艺术品对被治疗者具有变革性 的作用,可以帮助被治疗者突破束缚,表达痛苦,而在这一过程 中,摄影家和观众也都会有所收获、有所领悟。 Simone Alder Muri 研究了一些曾经陷入忧愁和抑郁的艺术 家的自画像和自拍照, 发现自画像和自拍照是一种自我反省的工 具,对于很多寻求心理治疗的人来说都有好处, 并提出了自画像 和自拍照在临床上的应用。 认知心理学的研究也为上述结论提供 了支持。 如果人无法获取一些具体的自传性记忆, 那将导致一些 负面影响, 包括解决问题的技巧下降、 对未来的想象力降低以及 创伤后症状的加剧等。 Fiona Maccallum

5、等人在一项研究中考察 认知行为治疗对回忆过程, 特别是回忆复杂悲伤情绪的影响, 发 现如果人们能够在具体的回忆当中联想到某些积极的线索, 复杂 悲伤的症状将会缓解。 三、数字与网络时代的摄影治疗 在这个数字与网络的时代, 研究者们不约而同地感受到了时 代大背景的变迁给摄影治疗带来的影响。 Robert Wolf 等人研究 了摄影治疗培训的发展, 他们发现, 虽然摄影治疗在照相机发明 的时候就已经出现了, 但是, 直到近年来计算机数据设备的价格 走向低廉,群众化的心理治疗机构和艺术治疗团体才有可能在治 疗当中用上摄影治疗的方法, 这在过去成本昂贵的胶片时代是不 可想象的。 (一)数字时代摄影的便

6、利性 无论何种艺术疗法都需要个体参与艺术创作过程, 从而体验 艺术活动所带来的创造性, 感受艺术本身的治愈性。 这就带来两 个不可避免的问题。 首先,不是所有人都有能力参与艺术创作。比如,绘画治疗 通过创作绘画作品和对作品及其创作过程进行思考来增加个体 对自我和他人的认识, 而不是所有人都能够拿起画笔画出一幅完 整的图画。表达性艺术治疗,重在表达,若缺乏艺术技巧,导致 表达有心无力,何谈治疗效果。相较之下,摄影治疗的优势便体 现的淋漓尽致。创作难度上,摄影已不是专业性很强的活动,按 下快门,便能拍出一幅完整的图像。在消费成本的问题上,一部 价格低廉的卡片机甚至手机镜头便足以摄影。所以,数字时代

7、的 摄影艺术具有无可比拟的可操作性。 同时,表达性艺术治疗的关键在于表达。拿绘画治疗来说, 绘画艺术最早产生的使命是其崇拜仪式价值,是为了以图像来满 足祭典仪式的需要,这些图像的存在比它们能否被看见更为重 要。后来随着社会的发展,这些艺术品有了较多的展出机会,其 展览价值才从艺术品仪式功能的寄生角色中得到了解放。所以, 绘画艺术的表达性是内敛的,甚至可以说一开始是不受重视的, 这与艺术疗法所需的表达性相悖。 而摄影作品似乎有与生俱来的 展览价值,照片从诞生那一刻起的使命就是记录和传达。如今, 互联网提供的便利传播使摄影作品的展览价值体现得淋漓尽致。 各种社交性网络每天上传的图片量大得惊人,图片

8、的转载率也在 攀升,一切都是轻点鼠标的事情。 (二)数字时代保留了摄影作品的“灵光” 在数字与网络时代的便利传播中, 存在这样一个问题:你最 终看到的还是自己最初真正想要表达的么? 这里要引入瓦尔特本雅明所提出的一个概念一一艺术品的 “灵光”,即艺术作品的“此时此地”一一独一无二的现身于它 所在之地一一就是这独一的存在,且唯有这独一的存在,决定了 它的整个历史。对此,本雅明有一段形象的叙述:我们可以把“灵 光”定义为遥远之物的独一显现,虽远,犹如近在眼前。静歇在 夏日正午,沿着地平线那方山的弧线, 或顺着投影在观者身上的 一截树枝这就是在呼吸那远山、 那树枝的灵光。 也许正是这 种“灵光”,

9、才赋予了艺术创作和艺术作品治愈的能力, 艺术治 疗才得以实现。 拿绘画来与摄影作一个对比。绘画作品的原稿世上仅此一 件,它可以被临摹和拍摄,然后传播至别处,但是被传达的作品 已不是最初的艺术作品,正如本雅明所言,丢掉了此时此地,丢 掉了作品的灵光, 再高超的复制技术所得的也只是赝品。 摄影作 品就大有不同,摄影作品似乎天生是为了被复制而创造的艺术 品。在胶卷相机时代,一张底片可以洗很多照片,若再去询问其 中何者为真品只会显得荒唐可笑。 如今的数码相机时代, 摄影作 品无论被复制到什么载体中, 无论怎样传播, 看到的都是原本的 作品而非复制品或赝品, 摄影作品生就带着可传播的属性, 其灵 光未曾消逝。 四、摄影作为艺术心理疗法的展望 第一,数字与网络时代虽然带给人们最大限度的便利与想 象,但信息的过度拥挤、想象力的匮乏、对先进技术的依赖等等 困扰着现代人类。 人们需要一种简便易行的方式进行心理的自我 治愈,摄影治疗恰恰有了发挥的空间。所以,我们应当探索出适 宜个体进行简单自我心理调适的具体摄影疗法, 充分利用这一可 行的治疗手段。 第二,许多摄影师其实也在做着心理师的工作。 比如美国女 摄影师 Lauren Fleishman 的一个私人拍摄项目“ Love Ever After ”,以结婚超过 5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