辅助检查结果_第1页
辅助检查结果_第2页
辅助检查结果_第3页
辅助检查结果_第4页
辅助检查结果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一单元牙髓活力测试结果牙髓活力测试包括温度测试法和电测试法。一、温度测试(一)原理正常牙髓对2092 5092之间的温度刺激无明显反应, 但病变牙髓的温度耐受阈发生变化, 即遇突然、明显的温度变化时(低于10(2的冷刺激和高于6092的热刺激),不同状态的牙髓 会诱发不同的反应:或敏感、或疼痛、或迟钝、或无反应。因此,可根据牙髓对温度的不同 反应来判断牙髓是否患病,病变的发展阶段,以及牙髓的活力是否存在。(二)方法 ,牙髓温度测试包括冷测法和热测法。1 冷测法 选用冷水、小冰棒、氯乙烷、二氧化碳或雪等作为冷刺激源,在患牙唇、颊 面颈1/ 3处进行测试。2.热测法选用热水、热牙胶棒、慢速旋转的

2、橡皮轮或热蜡刀作为热刺激源,在患牙唇、 颊顾1/3处进行测试。(三)牙髓活力测试结果判读患牙在温度测验时的不同反应,对判断牙髓状态有重要意义。1 出现短暂的轻、中度感觉或不适反应(与对照牙一样),表示牙髓活力正常。2出现疼痛或酸痛反应,但刺激去除后疼痛立刻消失,表示牙髓敏感,多为可复性牙髓炎的反应。3弓I发疼痛或加剧原有疼痛,刺激去除后仍持续一段时间,为不可复性牙髓炎的反应。(1)出现快速、剧烈疼痛一一为急性牙髓炎的反应。(2)出现迟缓且不严重的疼痛一一为慢性牙髓炎的反应。(3)热诊加重,冷诊缓解 一一为急性化脓性牙髓炎的反应。4.无反应,表示牙髓坏死。(四)影响牙髓活力测试结果判读的因素1

3、导致假阳性的因素(1) 冷测法 使用冷水时,未按规定顺序进行,出现干扰。或使用小冰棒时,融化的冰水 与牙龈接触。(2) 热测法 使用热水时,未按规定顺序进行,出现干扰。或使用热牙胶时,热牙胶与牙 龈接触。(3) 患者精神高度紧张。2 导致假阴性的因素(1) 患牙牙髓过度钙化,或根尖未形成,或为外伤牙。(2) 患者事先服用过镇静剂、麻醉剂或酒精饮料等。3 个体差异 患者间的个体差异也会导致同一温度测试出现不同的反应。临床上为防止 个体差异的干扰,故要求牙髓活力测试时,先测对照牙(对侧同名牙或邻牙),再测可疑牙,以便排除个体差异,取得对比标准。临床对牙髓活力测试结果判读时,应排除以上各种影响因素,

4、以利得出正确的结果判断。思考题1 试述牙髓活力温度测试的方法。2 试述牙髓活力温度测试结果的临床意义。3影响牙髓活力测试结果判读的因素有哪些?二、牙髓活力电测验(一) 原理采用数字显示的牙髓活力检测仪,通过电测验器来检测牙髓神经成分对电刺激的反应。 牙髓活力电测器可干扰心脏起搏器的工作,故禁用于心脏安装有起搏器的患者。(二) 方法牙髓电测验器种类较多,操作步骤见说明书。一般操作步骤如下:1 测试前先向患者说明测试目的,消除患者紧张情绪,取得患者配合。2 隔湿、干燥测试牙,在探头上涂一层牙膏作为电流导体。3 将探头放在被测试牙唇或颊面的颈1/3处进行测试。4.调节电流刻度旋钮,从“ 0”始,顺时

5、针缓慢增大,直到患者出现反应为止,冋时移开探头,记录反应值。5 测试时,应注意先测健康对照牙,再测患牙。(三)牙髓活力电测试结果判读1 受试牙与对照牙一样一一表示牙髓正常。2 受试牙反应值较大 一一表示牙髓反应迟钝,多为牙髓变性。3 受试牙反应值较小一一表示牙髓敏感。4 受试牙无反应一一表示牙髓已坏死。(四)影响牙髓活力测试结果判读的因素1 导致假阳性的因素(1) 探头或电极接触到大面积的金属修复体或牙龈,电流流向牙周组织。(2) 未充分隔湿或干燥受试牙,电流泄漏至牙周组织。(3) 液化性坏死的牙髓有可能传导电流至根尖周组织会有反应。(4) 患者精神高度紧张。2 导致假阴性的因素(1) 探头或

6、电极未能有效地接触釉质。(2) 患者事先用过镇静剂、麻醉剂或酒精饮料等。当电流调至最大刻度时,患牙可能(3) 根尖未发育完全的新萌出牙,其牙髓对电刺激无反应。根管内过度钙化的牙,其牙髓对电流刺激常无反应。(5) 刚受过伤的患牙,可对电刺激无反应。3 个体差异 患者间的个体差异也会导致电测试出现不同的反应。因此,为防止个体差 异的干扰,牙髓活力电测试时,也须先测对照牙,再测可疑牙,以便排除个体差异,取得对比标准。一般认为,牙髓活力电测验器在判断牙髓是死髓还是活髓时,较为可靠。但对每个病例,应结合病史和临床检查结果,进行全面综合分析,并排除以上各种影响因素,以利得出正确 的诊断。思考题1试述牙髓活

7、力电测试的方法。2 试述牙髓活力电测试结果的临床意义。3 影响牙髓活力电测试结果判读的因素有哪些?第二单元 X线片正常牙片牙片又称根尖片,它可以显示牙釉质、牙本质、牙骨质等牙体硬组织、牙髓软组织和牙周膜、牙槽骨、牙龈等牙周组织的组织结构情况。正常牙片的组织结构情况如下:1牙釉质 被覆在牙冠的牙本质表面,属人体中钙化程度最高的组织,X线片上影像密度最高。牙釉质在后牙牙合面、前牙切缘最厚,由牙合面和切缘向侧方至牙颈部逐渐变薄, 终止于牙颈部。2 牙本质 矿物质含量较釉质少,x线影像的密度稍低于牙釉质。牙本质围绕牙髓构成 牙齿主体,形状与牙体外形一致。3 牙骨质 被覆于牙根表面牙本质上,很薄,其矿物

8、质含量与牙本质相似,在X线片上影像与牙本质不易区分。4 牙髓腔 位于牙齿的中央,内含牙髓软组织,x线片上显示为密度低的影像。下颌磨牙髓腔似“H形,上颌磨牙髓室多呈圆形或椭圆形。年轻人牙髓腔较为宽大。老年人随着年 龄增长、继发牙本质形成,其牙髓腔逐渐变窄,根管逐渐变细。5牙槽骨 为上下颌骨包围牙根的突起部分。牙槽骨在X线片上显示的影像比牙密度稍低。上牙槽骨密质骨薄,松质骨多,骨小梁呈交织状,x线片显示为颗粒状影像。下牙槽骨密质骨厚而松质骨少, 骨小梁呈网状结构, 牙间骨小梁多呈水平方向排列,而根尖部有时见放射状排列,骨髓腔呈三角形或大小不等的圆形低密度影像。注意:牙槽骨的正常咼度应达到牙颈部。6

9、 骨硬板 即固有牙槽骨,为牙槽窝的内壁,围绕牙根,骨硬板在x线片上显示为包绕牙根的连续的高密度线条状影像。7牙周膜是介于牙槽窝和牙骨质之间的结缔组织。x线片上显示为包绕牙根的连续不断的宽度均匀一致的低密度的线条状影像,其厚度约为0 15-0 38mm。思考题1 试述牙釉质在 X线片上的影像特点。2 试述牙本质在 X线片上的影像特点。3 试述牙骨质在 X线片上的影像特点。4 试述牙槽骨在 X线片上的影像特点。5 试述骨硬板在 X线片上的影像特点。6.试述牙周膜在 X线片上的影像特点。二、根尖周病牙片根尖周病x线片检查十分必要,能确定病变的性质、程度及范围,有助于治疗方案的制定。(一)急性根尖周炎

10、早期x线片一般看不出根尖周骨质改变,有时牙周膜间隙略有增宽;随着病情发展,可见 以病源牙为中心,骨质破坏程度较重,呈弥散性破坏,边界不清。脓肿形成后,根尖部出现 毛玻璃状的骨质破坏区,边界不整齐,形态不规则,范围局限。(二)慢性根尖周炎 慢性根尖周炎的 X线片如图3 2 1所示。图3-2 1慢性根尖周炎的x线特征依病变的性质不同,分为四种:1 慢性根尖脓肿 x线片表现为患牙根尖区呈弥散性,边界不清楚,形状不规则的低密度 透射区,密度不均匀,根尖区骨硬板消失,周围骨质呈云雾状。2 根尖肉芽肿 x线片显示在病源牙的根尖、根侧方或根分叉有圆形或椭圆形的密度减 低,病变范围较小,直径一般不超过1cm,

11、周界清晰,无致密骨白线。病变周围的骨质正常或稍变致密。3 根尖囊肿 临床上多有龋齿、畸形牙等病源牙存在, x线片显示以病源牙根尖为中心,形成大小不等的边缘清晰锐利的圆或卵圆形的低密度透射区。其特点是病源牙的根尖位于囊腔中,囊肿边缘有一薄层致密骨白线。注意:当囊肿继发感染时,其致密骨白线可消失。4 致密性骨炎 患牙根尖区,骨小梁增多、增粗,骨质密度增高,骨髓腔变窄甚至消失。 与正常骨组织无明显分界。根尖部牙周膜间隙可增宽,根尖无增粗膨大。(三)牙骨质增生由于增生的牙骨质沿牙根不断沉积,使患牙牙根增粗变大。如仅位于根尖,则表现为根尖呈球状增生;如波及整个牙根,则牙根体积膨大,有的可见牙周膜间隙消失

12、,与牙槽骨发生粘连。思考题1. 试述慢性根尖脓肿在2. 试述根尖肉芽肿在3 试述根尖周囊肿在4.试述致密性骨炎在5 试述牙骨质增生在三、牙周病牙片X线片上的影像特点。X线片上的影像特点。X线片上的影像特点。X线片上的影像特点。X线片上的影像特点。(一)牙槽骨破坏的形式牙周病主要表现为牙槽骨的吸收破坏,x线片(图3 - 2 -2)显示牙槽嵴顶及骨硬板模糊、 消失,牙槽嵴高度降低。图3 2 2 X线片示牙槽骨吸收类型牙周炎所引起的牙槽骨吸收可分为四种类型:1水平型吸收端方向呈水平吸收,为最常见的吸收形式,牙槽间隔、唇颊侧或舌侧的嵴顶边缘从嵴顶向根使牙槽嵴高度降低,通常形成骨上袋。同一牙四周的破坏程

13、度不一定相2.垂直型吸收牙槽骨发生垂直或斜行吸收,与牙根面之间形成一定角度的骨缺损,牙 槽嵴高度降低不多,但牙根周围的骨吸收较多。此型吸收大多形成骨下袋。3. 凹坑状吸收 指牙槽间隔的骨嵴顶吸收,其中央部分破坏迅速,而颊舌侧骨质仍保留,形成弹坑状或火山口状缺损。一般牙周炎患者凹坑状骨吸收约占全部骨缺损的35 . 2%,在下颌牙齿约占62%,后牙约为前牙的2倍。4. 其他形式的骨变化反波浪形骨吸收等。(二)牙周病的X线片结果判读1.成人牙周炎表现为水平型牙槽骨吸收, x线片(图3 2 3)主要显示牙齿近远中的骨质情况,牙槽嵴 顶的密质骨消失,前牙牙槽嵴变平, 后牙呈凹陷,且牙槽嵴边缘不光滑,上部

14、骨纹理稀疏紊 乱。牙槽嵴顶到釉牙骨质界的距离超过 2mm,则可认为有牙槽骨吸收。图32 3成人型牙周炎X线特征牙槽骨吸收一般按吸收区占牙根长度的比例来描述,通常分为三度:I度:牙槽骨吸收在牙根的颈 1/3以内。n度:牙槽骨吸收超过根长 1/3,但在根长2/3以内,或吸收达根长的 1 /2。川度:牙槽骨吸收占根长的 2/ 3以上。注意:如x线片看到牙槽嵴高度虽已降低,但吸收的边缘整齐,骨嵴顶端致密呈白线状,骨小梁致密且排列整齐,则表明牙槽骨的破坏已停止或修复。2 青少年牙周炎(1)局限型 如图3 2 4所示。第一磨牙的近远中均有垂直型骨吸收,形成典型的弧形吸收”在切牙区多为水平型骨吸收。有的还可

15、见牙周膜间隙增宽,硬骨板模糊;骨小梁疏 松等。图3-2 4局限型青少年牙周炎 X线特征(2)弥散型 主要表现为全中牙槽骨广泛吸收,骨小梁紊乱模糊、骨髓腔增大,牙周膜间隙增宽,骨硬板消失。3快速进展性牙周炎在一段时间内,可连续观察到全口牙槽骨吸收破坏广泛,进展迅速,而得一磨牙和切牙区的牙槽骨吸收并不一定比其他外牙槽骨吸收严重。X线检查作为对照观察,可了解骨质破坏情况,如图3- 2-5所示。图3 -2- 5快速进展性牙周炎 X线特征4青春前期牙周炎X线检查可发现牙槽骨呈不同程度的水平吸收,破坏速度很快。局限型只侵犯少数乳牙,部位不定,不伴有全身症状,骨破坏的速度比弥散型缓慢,如图3 2 6所示。图

16、3 2 6青春前期牙周炎 X线特征思考题1试述牙槽骨破坏在 X线片上的影像特点。2 试述成人牙周炎在 X线片上的影像特点。3.试述青少年牙周炎在 X线片上的影像特点。4试述快速进展型牙周炎在 X线片上的影像特点5 试述青春前期牙周炎在 X线片上的影像特点。四、阻生智齿牙片由于牙槽骨位置不够或周围存在阻力,不能萌出至正常位置的第三磨牙,称为阻生智齿。X线检查对阻生牙的诊断和治疗非常重要,其目的是为了确定或了解:1 阻生智齿的位置 低位或高位阻生;部分或完全阻生;软组织内或骨内阻生。2 阻生智齿的方向 前倾或后倾位;水平或垂直位;侧向或颊舌向阻生。3 阻生智齿本身状况有无龋齿、龋坏程度或根尖炎症等

17、。4 阻生智齿与邻牙的关系 邻牙是否与阻生牙位置紧密,是否有龋坏或根尖周感染, 牙槽骨的吸收程度,牙根尖是否吸收。5 牙根数目及形态 牙根有无弯曲,根尖是否增生肥大,牙根与颌骨有无粘连。牙根分叉的大小,牙根长短粗细。6 牙根与下牙槽神经管的距离和磨牙后间隙的大小等,有利于正确判断凿骨间隙的多少。思考题试述阻生智齿在X线片上的影像特点。五、正常全口曲面断层片正常全口曲面断层片分为上颌、下颌、全口牙位三种位置,其中以全口曲面断层片最为常全口曲面断层片可以在一张胶片上显示双侧上、下颌骨,上颌窦、颞下颌关节及全口牙齿等,即全口牙齿及整个颌骨被平面展开于曲面断层片,下颌骨升支髁状突、 喙突、下颌孔、行向

18、前下的下颌管、前磨牙区根尖下方的颏孔均能显示。上牙根尖上方的横行致密影像为硬腭。硬腭正中上方密度低的影像为鼻腔,颧骨、颧弓影像也可部分显示。颌骨中央有时可见纵行致密影,为颈椎投影重叠所致。全口曲面断层片常用于观察上下颌骨肿瘤、外伤、炎症、畸形等病变及其与周围组织的关系。下颌位曲面断层片和上颌位曲面断层片则分别主要用于观察下颌或上颌的病损,其所显示的相应影像常可比在全口牙位曲面断层片上更为清楚。图2-7全口曲面断层X线片【思考题】试述全口曲面断层片的影像特点。清代 红顶商人”胡雪岩说: 做生意顶要紧的是眼光,看得到一省,就能做一省的生意;看得到天下,就能做天下的生意;看得到外国,就能做外国的生意。”可见,一个人的心胸和眼光,决定了他志向的短浅或高远;一个人的希望和梦想,决定了他的人生暗淡或辉煌。人生能有几回搏,有生不搏待何时!所有的机遇和成功,都在充满阳光,充满希望的大道之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