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梗死患者血清心肌酶变化的临床分析_第1页
心肌梗死患者血清心肌酶变化的临床分析_第2页
心肌梗死患者血清心肌酶变化的临床分析_第3页
心肌梗死患者血清心肌酶变化的临床分析_第4页
心肌梗死患者血清心肌酶变化的临床分析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心肌梗死患者血清心肌酶变化的临床分析 【摘要】 目的 探讨心肌梗死患者血清心肌酶谱的水 平变化。方法 选取 45 例心肌梗死患者作为观察组, 选取 45 例同期体检的健康者作为对照组。 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 测定血清心肌酶谱的变化情况, 并对血清心肌酶的变化做 出分析。结果 心肌梗死发生后磷酸肌酸激酶( CP0、a -羟 丁酸(a -HBD)、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谷草转氨 酶(AST)、乳酸脱氢酶(LDH)水平较正常水平均有显著增 高,ASTCK-MB以及CPK在发病410 h间出现高峰值, 各 值显著高于正常水平(PvO.05)。AST和CPK持续2 d后数值 显著降低。CK-

2、MB有持续波动现象,24 h后逐渐下降。a -HBD 在 410 h 内出现高峰值( Pv0.05),6 d 后明显下降。 LDH 在 46 d 出现高峰值,7 d 之后明显下降。结论 血清心肌 酶水平可以作为判断心肌梗死严重程度的监测指标和心肌 梗死治疗的反应指标, 对心肌梗死的判定和治疗具有积极 【关键词】 心肌梗死;血清心肌酶;变化分析 DOI:10.14163/ki.11-5547/r.2016.15.026 近年来,由于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 心肌梗死的发生 率不断升高,其发病急、病情凶险, 发病后如得不到及时 救治, 会导致患者死亡率上升。心肌梗死的发生与机体免 疫功能紊乱有重要联系

3、, 会直接或者间接导致心肌梗死面 积的扩大和并发症的发生 1 。相关医学研究显示, 血清心 肌酶在多种疾病中会发生变化, 血清心肌酶的变化对于诊 断、检测以及治疗效果评估具有积极意义。本次研究以本院 收治的 45 例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 旨在探讨心肌梗死 患者血清心肌酶的变化, 分析血清心肌酶的变化与心肌梗 死病情之间的关系,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5月2015年5月在本院门 诊就诊并住院治疗的 45 例心肌梗死患者作为观察组, 患者 均符合心肌梗死诊断标准, 排除急慢性感染、严重肝、肾 功能障碍和精神障碍患者。选取 45 例同期本院健康体检者 作

4、为对照组。观察组中男 25 例, 女 20 例, 年龄 37 72 岁, 平均年龄( 54.38.6)岁, 平均病程( 7.61.8)个 月;对照组中男 23 例, 女 22 例, 年龄 3569 岁, 平均 年龄( 52.68.8)岁。两组除疾病外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 统计学意义( 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血清心肌酶测定采取奥林巴斯 2700 全自动生 化分析仪对 AST CPK CK-MB、a -HBD、LDH进行测定。心 肌梗死患者出现急性症状后, 采取观察血清心肌酶在不同 时间段变化情况的方法, 并与对照组血清心肌酶水平做比 1.3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9.C统

5、计学软件处理数据。 计量资料以均数土标准差( x- s)表示, 采用t检验;计 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x 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 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在急性症状出现后, 在不同时间分别对 AST、 CPK CK-MB、a -HBD、LDH加以测定,并对对照组血清心 肌酶含量也同时进行测定, 测定结果显示心肌梗死发生后 患者各心肌酶水平迅速升高,AST CK-MB以及CPK在发病 410 h间出现高峰值,各值显著高于正常水平(P0.05)。 AST和CPK持续2 d后数值显著降低。CK-MB有持续波动现 象,24 h后逐渐下降。a -HBD在410 h内出现高峰值 (P0

6、.05), 6 d后明显下降。LDH在46 d出现高峰值,7 d 之后明显下降。见表 1。 3 讨论 心肌梗死的发生与多种因素密切相关, 除了高血压、 高血脂和高血糖外, 免疫系统损伤也是导致心肌梗死发生 的主要因素。对于心肌梗死, 多项指标均可以作为判断其 严重程度以及疗效的观察指标 2, 其中血清心肌酶在对心 肌梗死严重程度以及疗效判定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心肌酶 广泛存在于骨骼肌、肝脏、肾脏、心肌、脑组织中,这些 脏器或者器官遭受损害后心肌酶水平会发生改变 3 。对于心 脑血管疾病而言, 当心脑血管疾病发生时血清心肌酶水平 会有不同程度的增高, 因此可以通过对血清心肌酶的变化 情况进行分析

7、来了解病情发展程度。对于心肌梗死患者可以 把心肌酶谱升高作为评估心肌损害程度的精确指标。 AST广泛存在于人身体多个器官中,心肌细胞中含量最 多,心肌梗死发生后,AST会显著增高, 是判断心肌梗死 的重要指标。本次研究中,患者发病410 h内,心肌梗 死患者AST数值达到高峰,23 d后,AST显著降低, 提 示AST对心肌梗死患者病情判定有重要作用。CK-MB是心肌 酶中最具特异性的酶, 是判定心肌梗死的“金标准” 4。 心肌梗死发生后,CK-MB会以特征性的方式释放到血液中, 对 CK-MB 的动力学特征做分析可以对心肌梗死的发生时间 以及发生范围作出准确判断。本次研究中,CK-MB在心肌

8、 梗死发生早期数值显著升高达到峰值(P0.05), 高出正常 水平 5 10 倍, 之后随着治疗的跟进, 病情逐渐缓解, CK-MB逐渐降低,治疗6 d以后逐渐恢复正常。相关医学研 究显示5,心肌梗死患者发病 48 h后CK-MB水平仍持续增 高, 表示心肌梗死有延展发生。 因此患者发病后需对 CK-MB 水平严密监测, 及时了解心肌梗死发展程度。 LDH 存在于心、 肝、肾、肌肉等组织中,当这些组织发生病变时,LDH水 平会显著增高。本次研究中LDH水平在46 d内达到峰值 P0.05), 之后逐渐降低 心肌梗死是常见的心脏疾病, 对患者生命健康造成严 重威胁。对于心肌梗死需要积极预防, 根

9、据相关指标对心 肌梗死严重程度以及治疗效果做出准确判断。血清心肌酶是 诊断心肌梗死以及监测心肌梗死进程和评价预后的重要手 段之一, 根据血清心肌酶指标对患者给予有效的治疗措施, 可以有效改善患者预后, 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王智彬 .心肌梗死患者外周血 T 淋巴亚群及血清心肌 酶谱变化研究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2010, 26( 9): 931-932. 2 何宇宁, 谷欣, 陈建良 .心肌梗死患者血清 NT-ProBNP心肌酶水平与 APACHE W评分的相关性分析.河 南医学研究, 2015, 24(5): 18-20. 3 李杰 .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清 MMP-9、 NT-proBNP和hs-CRP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 .中国 老年学杂志, 2013, 33(13): 3221-3222. 4 吴焱贤, 黄裕立, 陈玉映, 等.血浆 NT-proBNP 与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