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行动研究方案_第1页
教育行动研究方案_第2页
教育行动研究方案_第3页
教育行动研究方案_第4页
教育行动研究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教育行动研究方案 研究如何提高数学的实效课堂 参与课题研究的人员组成情况:课题负责人、指导教师、课题成员等。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1、当前的教育教学改革形式和教育背景 新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 以提高国民素质为宗旨, 加 强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突出学生的创新精神, 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收集和 处理信息的能力、 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及交流与协作 的能力。”而其中“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实 施课程改革以来, 小学数学课堂发生了可喜的变化。 教师的角色在转变, 理念在 更新,教学手段也在改变。四十分钟一节课由原来的老师“满堂

2、灌”到现在老师 精心设计的情境导入、小组合作、激励评价、以及多媒体的运用等等,可谓是一 节课下来,热热闹闹,教师和学生都在愉悦中度过。课堂是发生了变化,但课堂 教学效果又如何呢学生在课堂里学到了什么收获了什么这个问题值得我们冷静 的去思考, 理性客观地反思。 回顾我七年来的工作, 我曾和孩子们共同在课堂生 活中共同分享过兴奋、 快乐和幸福, 但是,我也有很多的过困惑和不安随着 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 我们教师普遍感到对当前的新教材内容、 编排意图及体系 难以理解;因新教材对学生的数学思维要求较高, 预设的是一种理想的班级状态, 在施教过程中, 经常会发现课时任务难以完成, 中下学生接受困难, 再

3、加上目前 有的班级人数过多,数学教师执教双班数学,教师分身乏术,难以兼顾。随着新 课程的不断推进,教师们普遍的感觉是要教授的知识面增加了,题越来越活了, 要探究的内容增多了, 而时间却总是太少了。 所以总是希望加课, 但课时数却不 可能无限制的增加。如何解决这一矛盾, 已经逐渐成为是否能成功深化教学改革, 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问题。 现在就让我们理性客观地反思过去, 实事求是地面对 今天,以平和的心态, 科学研究的精神来分析当今课堂教学中的问题, 我认为提 高课堂教学效果是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中心环节, 那么教师为了提高课堂教 学效果而采用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有没有实效性就值得我们教师去探讨、去研

4、究 了。 2、本校或本班当前的实际背景 我在童乐双语学校工作,这是一所立学校。私立学校的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 有别于公立的孩子们,除去双休日外,一天 24 小时都要在学校在度过。因为生 活圈子的缩小, 所以活动范围也就有限, 加之各界时刻都在呼喊安全问题, 于是, 学生自然出现了一种“废寝忘食” “埋头苦读”“挑灯夜战”的现象。除去吃饭睡 觉的时间,孩子们几乎都在学习。早自习、午自习、晚自习,课时实在是不少。 但多课时并没有带来高效率的良性循环, 课多了, 玩的时间就少了, 但因孩子的 天性是玩,这样在自习连轴转的高压下, 孩子们的厌学的情绪也日益突出。 此外, 从家长对孩子的影响上分析,

5、大部分家长之所以会选择私立, 皆因为自己的工作 忙,没时间照顾孩子, 于是选择这样省心又省力的环境来教育。 一周不见孩子面, 周六周日也在忙于工作, 仅靠接孩子时的寥寥数语来嘱咐孩子, 这样对孩子的学 情又有什么帮助呢更别说是及时地教育、 引导孩子的情绪了。 于是,在这样的情 况下,教师要提高课堂实效就显的尤为重要。 二、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教师自身的提高: 进一步理解实效课堂的内涵、 通过提高课堂的教学的实效, 来转变教师传统教育教学模式,以提高教师专业水平。 2、学生方面的提高:教师通过研究行动帮助学生强化重点、分散知识的难点, 使学生轻松愉悦的掌握新知识, 最终使学生学的比较轻松, 掌

6、握的比较扎实。 此 外通过自己的教学风格,教会孩子正确的学习方法,使其受益终生。 三、研究内容和具体措施: 1、研究内容: (1)教师方面:树立正确的教学理念、认真备课、深研教法。 (2)学生方面: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2、具体措施: (1)教师方面: A、树立“教师服务”的理念,树立“人人都能学会”的理念在这一理念之下从 教师方面来说教师要深刻领悟教材,科学地处理好教材和知识的难度,真正 做到因材施教。课堂教学活动是在教师指导下有组织、有步骤、有计划的一 项复杂的心理活动和智力活动过程。提高它的实效性必须有教师课前的周密 策划,即准确把握教材、全面了解学生,有效开

7、发资源。教师对教材和知识 的难度的处理也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气氛和效果,学生“听懂” 、“学会”、“会 学”就有兴趣,课堂气氛自然就会活跃, “迷惘”、“困惑”、听不懂、学不会, 课堂气氛就会沉闷。知识过于简单,学生会感到索然无味。知识过于复杂, 学生却因接受不了也提不起兴趣。所以,课堂学习的知识最好是适中,让学 生“跳一跳能摘到果子” ,心理上产生一种学习的满足感,也就是说,学生经 过努力能够理解和掌握的知识,才能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积极的内心体 验。因此,教师对教材的处理,要下功夫精心准备,要突出重点,分散难点, 从而使学生在每一课的学习中,既有一定的知识坡度、难度,经过一定的思 考又能学习

8、掌握,这样他们在课堂学习活动中,就能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 从而保证课堂实效性。因此, B、备课: a、走进教材 吃透教材,尊重教材、源于教材、超越教材、质疑教材;把握教材 特色,和教材平等对话;了解教材编排体系和主旨,对教材进行个性化和创 造性地意义建构;吃透难点重点,抓住关键点;明确目标、把握要求;瞻前 顾后、沟通联系。 活化教材 ,将教材内容情境化;将静态知识动态化、可操作 化;抓准各学科间知识融合切入点与结合点,构建新的学科知识层次;充分 利用自己的经验储备;加工重组教材;注重拓展延伸, 向课外,向其他学科, 向生活延伸。 b、备透学生 : 1)尊重学生,为学生需要和发展,备课时要心中有

9、学生,要充 分了解学生,坚持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欣赏学生。 2)了解学生,要寻找 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要“分层要求、尊重差异、据学而教、以学定教” 。 要思考学生“对什么感兴趣何时最投入学生的经验怎样教师应怎样设置疑问、 引导学生思考”等问题。 3)激发学生,注重激发学生和维护学生学习的内驱 力,把学生精力集中在学习的认知方面, 依靠成就感引起的动机来加强学习。 c、备好教法: 1 )活用教法:组合应用讲授法、 谈话法、实验法、阅读指导法、 自学辅导法、 程序教学法、范例教学法、讨论法、发现法、欣赏法、角色扮演法。 2 )讲求情感:激活学生思维,激其见而后开其意,导其悟而后达其辞。教学

10、应和学生实际需要相结合,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和意志领域等教学方法。 3 )重视探究:通过学生自主提问、自主讨论、自主选择、自主创造、自主领 悟、自主体验等过程,真正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交往、学会创造。当然我 们也应重视教师有效的问题预设。 4 )整合手段:努力找到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以及传统教学手段的切入点和结 合点,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以各种形式、多种手段调动学生积极性, 帮助学生学习。 d、此外,课堂上,关注每一位学生,以“学生为中心” 。 1 )要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要体现学生的首创性。 学生会的不讲,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讨论学习能学会的不讲,学生通过自主 学习,讨论

11、学习不能学会的的精讲。 2 )要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在不同的情境下,应用所学知识,将知识生活化。 3 )要让学生能根据自身行动的反馈信息, 来形成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解决实 际问题的能力,实现自我反馈。 还要注意:课堂教学,要在一定“情境”下进行。学生的学习总是在一定社 会文化背景即“情境”下进行的。为学生创设合适的情境学生进行学习,可 以使学生能利用原有的认知结构中有关的经验去同化索引当前学到的新知 识,从而赋予新知识的意义。 课堂教学应注意:“协作学习”对学生探究知识的作用。 “协作”应发生在学 习过程的始终。老师、学生与周围环境的交互作用,对于学习内容的探究起 着关键性作用。 (2)学生方面

12、: A 、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例如,课前预习、课中仔细倾听、课后复习 等等,来辅助提高实效课堂的问题。 B、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平时的教学中注重课前预习习惯 , 专心上课 , 主动探 究习惯,勤思好问习惯 ,独立作业习惯 ,认真读题的习惯 ,规范书写的习惯。 四、行动步骤及时间安排: 1、前期准备阶段() (1 ) 制定课题研究方案 (2 ) 通过问卷、座谈、访问等形式进行调查,掌握现阶段我校教师课堂教学效 果及学生相应成绩反馈情况。收集、整理数据,进一步提高教学实效。 2、具体实施阶段至 2010.5) 在第一阶段调查了解的基础上 (1)落实个案研究,重视在学习过程的行为转化,根据不同转化情况及时提出 新的要求。 (2)加强课堂教学。教师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提出每堂课对学习的具体要求, 调动学生课堂 参与学习的兴趣。采用欣赏、鼓励的语言,发扬教学民主, 让学生体会教师的心在关注他。 (3)加强与学生家长、相关课任老师的联系,通过走访、座谈,及时掌握学实 施方案的进展。 3、总结阶段 搜集、整理有关调查数据及材料, 总结活动中的经验、 教训,撰写研究报告 五、预期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