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昌学院中原农耕文化博物馆旅游发展探讨_第1页
许昌学院中原农耕文化博物馆旅游发展探讨_第2页
许昌学院中原农耕文化博物馆旅游发展探讨_第3页
许昌学院中原农耕文化博物馆旅游发展探讨_第4页
许昌学院中原农耕文化博物馆旅游发展探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许昌学院中原农耕文化博物馆旅游发展探讨一、理论基础(一)博物馆旅游的概念博物馆旅游是近些年来蓬勃发展的一种新的旅游形态,它使得旅游活动由观光游览 上升为文化旅游。博物馆旅游产业不断与文化产业、会展产业等相互交合,形成了求知 游览、会议旅游、休闲旅游、交流培训等多种形式,已经成为一个具有较大发展空间的 产业。博物馆旅游,是一种以文化为核心、以博物馆为载体,充分展示地域文化的旅游 类型和旅游产品。博物馆旅游的蓬勃发展,使得对博物馆旅游的研究也随之较多,但是目前对于博物 馆旅游概念的界定仍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博物馆旅游从根本上来讲是博物馆功能的外 延,是一种公益性、高层次的文化旅游匕是旅游的重要类型之

2、一。参考国内已有的研 究,可以对博物馆旅游做出以下定义:博物馆旅游是指以博物馆文化及其文化衍生物为 对象,利用一定的资金、技术将博物馆的资源优势转化为旅游产品优势,吸引游客以参 观游览、假日休闲、修学、提高自身文化素质等为目的的各种旅游活动的总称以下 所探析的博物馆旅游着重于资源优势转化为旅游产品优势这一方面。通过展览品和展览 方式的优化,提高旅游吸引力;通过实物展览和网上旅游等形式,突破博物馆实体建筑 的限制,拓宽博物馆的受众范围和辐射广度;通过提高服务接待水平,提升博物馆软实 力,提供较好的旅游参观体验。尝试探讨高校博物馆,特别是当前状态下影响力有限的 博物馆的旅游发展途径。(二)博物馆旅

3、游的特点1、综合性强,开发形式多样博物馆的馆藏具有综合性。博物馆藏品丰富,内容多样,一般包含了所要展现地区 或主题在不同时期和一定范围内的历史、文化和实物的交融。博物馆的功能具有综合性。国内大多数博物馆不仅具有参观游览的功能,而且同时 肩负着一定的文物保存、科学研究、学术交流、展览会议等功能。博物馆的开发形式也多种多样。可以开发出教育游,民俗体验游,科考游、会展游 等,并逐渐形成为重要的旅游形式。2、公益性强博物馆已经成为城市的基础设施之一,基本上每座城市都有博物馆,大多为公共资 源,其旅游产品消费具有非排他性,即参观博物馆的限制较少,门槛较低。通过免费开 放等措施,博物馆的公共产品属性得到不

4、断的加强。同时博物馆在民众科普、传统继 承、爱国教育等方面,博物馆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3、文化含量高博物馆旅游区别于传统的观光旅游,博物馆旅游不仅仅是短暂的参观停留和猎奇, 更有着厚重的历史沉淀和深厚的文化内涵,在参观过程中更多的是一种文化的洗礼,有 着深层次的精神交流。4、适宜游玩时间长博物馆旅游大多在室内进行,受天气、季节、时间等外部因素的限制较少,适宜游 玩的时间长。博物馆旅游产品能够有效地与其他旅游产品互补,减少因为季节和天气等 原因所带来的损失,为旅行社设计线路提供更多选择。5、容客量较小相对于一些依山川湖泊而建的自然类旅游景点,博物馆的游客接待能力有限。博物 馆多为后期人工建设,且

5、多在城市中心,建筑面积有限,单位时段内博物馆接待游客的 数量有限。另一方面,由于博物馆内展览品多为文物,具有珍稀性和易损性,接待游客 过多对于文物的保护不利。而对于一些高校博物馆,同时要考虑到维持校园秩序和营造 优良学习环境的需要,主观上影响了博物馆的容客量。二、许昌学院中原农耕文化博物馆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中原农耕文化博物馆,亦简称农博馆。位于许昌市许昌学院校内,由许昌学院主办 并管理。农博馆建馆历时3年,投资600多万元,已经正式运行三年多。农博馆占地13 亩,共有17个展厅,展品3000余件。其运用图片、文字、实物、场景再现等表现手段, 展现了农耕源流、农耕器具、农耕风貌、粮食加工、家居生

6、活、炊事饮食、交通运输、 村镇民居、传统习俗、休闲娱乐、农耕婚变、收获储存、纺织衣饰、乡村工匠等多方面 的内容,使参观者能够较为深刻地理解近现代中原地区农耕生活的景象和内涵应。农博馆是河南省首家以中原农耕文化为主题的博物馆,建馆目的明确,主题鲜明。 同时农博馆是河南省第五批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是对中小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 理想场所之一。农博馆在其后续建设中,不断丰富文化内涵,加强文化传承创新功能, 不断提高知名度和影响力,已初步发挥了其文化价值和社会效益。(一)许昌学院中原农耕文化博物馆的现状71、馆内藏品现状农博馆立足中原地区,具有浓厚的中原特色,藏品基本来自中原地区的农村或城镇。 农博

7、馆展现的多为近现代的事物,特别是从农耕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变的这一时期消失或 变化的事物。随着农业机械化的推广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传统的农耕器具、农耕 方式和生活习俗发生了巨大变化,甚至正在消亡,这使得农博馆积极持续收集展品必要 而意义深重,同时使得展品的收集补充空间较大。目前农博馆有藏品3000余件,在2014年12进行的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和登记工 作中,农博馆登记录入全国文物普查数据库的可移动文物共254件。馆内藏品均为真品, 贴近生活,真实贴切地展现了农耕生活,原汁原味地反映传统农耕的风貌。馆内展品展 示的不仅有耕作文化,还有民俗文化、建筑文化、民间工艺、农耕婚变等方面的内容。 系统地展

8、示了传统农业生产方式、农民生活方式及非物质文化遗产,较为立体全面地展 现了近代中原农村生活的风貌。2、讲解员及参观者现状目前农博馆的讲解员为许昌学院旅游学院、历史文化学院和文学院的学生兼职讲解 员。讲解员人数维持在40人左右。讲解员多为大二学生,新招募的讲解员多为大一新 生,而经验较为丰富的大三讲解员很少担任讲解任务。通常由大二讲解员在博物馆办公 室指导下招募、培训新任讲解员。讲解员在讲解时由四人配合完成,每人讲解4-5个展 厅。冏边中小学生团队,26%会议团队,10%上汲和同行团 队,34%新生参观团队上级和同行团队会议团队周边中小学生国认其他团队甘.新生参观团队.其电团队,14%图2-1团

9、队参观者构成农博馆从2013年3月起对校内外免费开放。开放时间为:每周六、周日对团队和 散客开放;周二至周五对团队预约开 放:周一闭馆。截止2015年终,农博 馆先后接待团队656个,参观者80000 余人次。通过访谈农博馆负责人及抽样 调查,得出农博馆团队参观者的来源构 成,结果如图 2-1 o 在 2013、2014、2015 年度中随机抽取样本50个,有效 样本50。其中新生参观团队8个,占16%;学校上级和同行参观考察团队17个,占34%; 会议团队5个,占10%;周边中小学生参观团队13个,占26%;其他团队7个,占。 其中新生团队主要为入学教育时各院部组织的新生参观团队。会议团队的

10、会议主要为学 校举办的各类培训班、承办的各类会议等。图2-2散客参观者构成图通过在2015年9月、2015年12 月和2016年3月进行的问卷调查,得 出农博馆散客参观者的来源构成,结果 如图2-2。共现场问卷散客参观者100 人。其中本校师生19人,占19%;上 级和同行28人,占28%;学者专家及 摄影爱好者36人,占36%;慕名而来 的参观者12人,占12%;其他参观者5人,占5%。3、宣传推广状况农博馆目前的宣传工作主要有校内推广和校外推广。(1)校内宣传推广新生入学教育参观农博馆的活动。在每学年的第一学期,学校会有序地组织各院部 学生参观中原农耕文化博物馆。这是在学生中最有力、最有效

11、的宣传推广,可以使大一 新生对农博馆有一定的了解,并对农耕文化有一定的感受和认识。学校、农博馆或学生团体组织的相关活动。如农耕风貌摄影比赛、中原农耕文化印 迹dv大赛、学生素质拓展等,一大批师生不仅参加到相关比赛中,而且有的参加到了 收集展品和布置展览中。农博馆举办展览,制作标语或宣传板等。如与许昌民俗摄影家协会联合举办的“中 原乡情民俗摄影展”,共展出活动展板100幅i,固定展板70幅,展出时间七天,收到 了观众的一致好评。农博馆举办的此类活动基本在博物馆馆前或馆内,虽然对相应时期 内来馆参观的参观者也有宣传作用,但宣传的主要接受者依然是校内人员,仍属于校内 宣传。(2)校外宣传推广校外媒体

12、的报道和采访。农博馆自开馆以来反响较大,受到河南日报、南方 农村报、大河报、许昌日报等多家媒体的报道。农博馆与该校信息中心摄制 了农博馆的专题片,与学生创新团队摄制了农博馆参观导引片,这对于博物馆形象塑造 和推广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农博馆与许昌电视台合作开办了 “中原农耕文明的背影”系 列专题节目,已经制作播出五集,每集十分钟左右;与河南豫记传媒合作,陆续刊登农 博馆研究员韩晓民民间记忆系列文章,国内十多家大型网站转载,这些媒体的推广 对农博馆和农耕传统文化的宣传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行业内部的交流。包括同类博物馆的交流沟通和相关的学术交流、学术会议、课题 项目等。如西安市高陵区、湖北保康县尧治河村

13、、河南内乡县、河南西华县、河南雏鹰 农牧集团等多家政府单位或企业,借鉴农博馆建馆经验。西安的关中农耕博物馆就是在 中原农耕文化博物馆的帮助策划成功建立。同时许吕学院或农博馆举办一系列的学术活 动,如“中原农村发展论坛”、“中原农耕文化记忆传承工程”、“韩晓民民间记忆 研讨会”等,对农博馆的发展和推广起到了一定的作用。网络媒体的宣传。目前农博馆建立了自己的网站,在网站上设置了虚拟博物馆、大 地采风、多维展台等多个板块,并有大量有关农耕文化的文章、图片、视频等。同时农 博馆也在运行着微博、微信等自媒体。这些网络媒介大大增加了农博馆和观众的交互性, 使农博馆增加了潜在观众。(二)许昌学院中原农耕文化

14、博物馆存在的问题1、展品方面的问题(1)藏品档次不够高,缺少精品馆内一部分藏品收藏价值不大,表达意义不深,不能典型深刻地反映展厅主题。博 物馆缺少精品珍品,能代表博物馆的镇馆级藏品缺乏。如第三厅的“农耕风貌、时令节 气” 一厅,该厅没有实物展品,仅有用文字图片介绍二十四节气的挂板、农耕场景的泥 塑模型和数段展示民间农耕劳作的视频。这种情况下,该厅对于“农耕风貌、时令节气” 这一主题的介绍和简介显得较为粗略,不够具体。同时也缺乏深度,不能深刻的反映该 展厅的第三展厅的主题。(2)个别展厅有待优化补充有些展厅的展品只展现了主题的个别方面,对于该主题的其他方面展示不够到 位。个别文物并不能代表性地展

15、现所在展厅的主题,展品缺乏深刻内涵。如第九展厅 的实物只有各个时期的婚葬活动的纸质文物和婚娶所用的花轿食盒等,这种情况下, 实物就不能全面地展示该厅“传统习俗”这一主题。(3)展品布局不够合理由于空间较小,而后期展品不断丰富,使得博物馆的空间不能完全适应需求。造成 了一些地方展品摆放混乱,没有逻辑顺序。如第十二厅,鱼鹰船、恻刀、牛槽及其他配 套小物品的摆放就较为混乱。(4)展览方式有待优化目前大部分展品仅仅标识名字、来源,对于展品的特性、用途、流传经历等很少 介绍。有的标识没有给生僻字注音,而很多展品名字具有方言性质,或名字生僻,造 成参观者理解困难,甚至存在叫错名字的现象。农博馆中的大部分展

16、品在现实社会中 已经消亡,如果缺少必要的文字说明,参观者乂没有经历展品所在的历史社会环境, 那么参观者就很难理解展品的历史背景、作用及意义。个别模型制作较为粗糙,细节处理不够好,展示效果有待提升。如第三厅和第十 七厅的泥塑模型,制作较为粗糙,比例不当,不能够生动形象地再现所要表达的景 象。农博馆虽然使用了视频、图画、互动触摸屏等多方式展示,但基本没有用到更先 进的展览技术,如三维图形技术和虚拟现实技术等数字博物馆技术。博物馆的陈列形 式大多为静态陈列,参与性、交互性和开放性的动态陈列较少。2、接待方面的问题(1)接待容量偏小农博馆占地13亩,馆舍面积约1500平方米,建筑面积有限,接待容量相对

17、较小。 农博馆为原样原大复制许昌学院老校区50年代初建成的文科教学楼,虽然展厅较多, 但单个展厅面积较小,每个展厅的出入口类似中学教室门口大小,在团队参观时,进出 出入口显得稍有拥挤。(2)讲解服务质量有待提高目前讲解员为许昌学院旅游学院、历史文化学院和文学院的学生兼职讲解员,流动 性大,讲解水平不均,实践经验不够。在讲解词上,虽然农博馆提供了参考讲解词,但 实用性不大,在实际讲解工作中,讲解员依据以前讲解员的讲解内容适当修改,为己所 用。这造成讲解词不够统一,不够规范,面对不同的参观团队,讲解员应变能力不够, 讲解词不能满足使用需要。在实际讲解工作中,每位讲解员在培训中只学习练习四个厅,讲解

18、中只负责四个展 厅的讲解。因此当有讲解任务时,至少需要四位讲解员,要考虑到讲解员是否有课,还 要考虑四位讲解员是否负责不同的部分,这不利于讲解工作的安排和开展,也不利于观 众参观体验和讲解水平的提高。农博馆没有专门接待咨询的部门或岗位。在周末时,仅有值班讲解员在靠近博物馆 门口的第16厅厅内值班,不能及时察觉参观者的游览需求,甚至造成参观者找不到博 物馆工作人员的情况。免费发放的宣传册对农博馆概况和建设主旨、建设记载有一定介 绍,但是缺乏导游功能,没有参观线路图和相应的简介。5(3)参观者来源单一通过调查可知,农博馆的参观者中,团队参观者占比例较大,主要是本校和周边中 小学师生、来校的考察交流

19、的专家学者。真正意义的游客较少。(4)深处校园,社会亲和力不够高校博物馆的区位对于参观者来参观的机会和意愿的影响较大。根据研究表明高校 博物馆的区位因子主要指高校博物馆的可达性因素,包括两个方面,其一是市域尺度上 高校的可达性,其二是高校尺度上的展馆可达性。许昌学院位于许昌市东城区,相对 城区不够繁华,远离人口密集区。农博馆位于许昌学院校园内部,进入校园后,如果对 学校不了解,就不太容易顺利找到博物馆所在位置。这使得人们对农博馆的可达性具有 顾虑,参观农博馆的主观能动性较低。3、宣传推广方面的问题农博馆所办过的专题展览多局限在校园内或博物馆内,没有走出去,影响力有限。 而馆内空间较小,摆放展览

20、品的设施不够完善,造成馆内稍有杂乱,整体不够美观。农博馆虽然独立门户网站建设较好,内容较丰富,但其上的视频只是单纯的展厅全 景拍摄或展品概况拍摄,拍摄手法和拍摄效果有待提升。微博、微信等自媒体的使用较 为落后,根据访谈博物馆工作人员和个人统计,农博馆的官方微博自建立以来发博数量 为10,转发数量为28,评论点赞数量为37。官方微信自开通以来发文数量为24,阅读 总量为180左右。这说明农博馆在这方面的工作还远远不够。三、其他高校博物馆建设发展的比较借鉴截止20h年,我国普通高等学校建有博物馆的有200余所。拥有藏品少则数万件, 多则10万件,其中不乏国家级珍品。从藏品数量上看150多家高校博物

21、馆拥有的藏品 之和超过故宫、国家博物馆、上海博物馆、南京博物院、河南博物院等7座著名博物馆 的总和其中有一部分高校博物馆发展较好,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如西北农林科技大 学的动植物博览园、成都理工大学博物馆、中山大学生物博物馆、北京大学赛克勒考古 与艺术博物馆等。其中成都理工大学博物馆位于成都理工大学校内,是一座以地学为主 题的自然博物馆。馆藏10万余件各类标本藏品,每年接待观众达50000余人次,是中 国西部最大的地学类自然博物馆。成都理工大学博物馆地理位置不在城市中心、为主 题博物馆、所在学校为省属高校,这些条件与河南许昌学院的中原农耕文化博物馆有一 定的相似性。但成都理工大学博物馆建设时间相

22、对较久、发展的相对较好,在其发展建 设中具有较多可借鉴的地方。因此本文主要以许昌学院中原农耕文化博物馆与成都理工 大学博物馆相比较,从中吸取一定的启示。(一)馆藏方面成都理工大学前身为成都地质学院,该校地质专业实力雄厚,在专业建设中积累了 大量的标本化石等馆藏资源,馆藏藏品12万多件,其中标本6万多件。而且世界级、 国宝级精品、珍品众多。如馆藏30多具珍贵的恐龙化石骨架标本,在数量上和种类上 均居中国各大学博物馆之首。被誉为“镇馆之宝”的合川马门溪龙全长22米,不仅是 亚洲最大的恐龙,而且也是世界上脖颈最长的恐龙。而农博馆藏品有3000多件,藏品 相对较少。录入全国文物普查数据库的可移动文物共

23、254件,展品多为近代文物,价值 较高的文物比例较小,缺乏精品、珍品。(二)接待服务方面成都理工大学博物馆现有9个展厅和2个露天展台,每年接待游客五万余人次。博 物馆馆内导游服务更为人性化,有专门的旅游接待处,开发有旅游纪念品。成都理工大 学博物馆有金牌讲解员制度,在博物馆和其门户网站上有金牌讲解员的简介,同时对于 表现优秀的讲解员和志愿者定期进行表彰。两个博物馆的接待水平和讲解员队伍建设水 平有着明显的差别,成都理工大学博物馆的游客导向意识更为明显,讲解员队伍建设较 为完善,讲解员理论和技能培训较为全面,考评机制较为合理。(三)展览推广方面成都理工大学博物馆在实物展览和数字化展览两个方面都有

24、较好的建设,其门户网 站较为美观,亲和力强,内容分类清楚、简洁明了。其上有着较为丰富的数字资源和3d 资源,建立有标本数据库,而且展品的视频介绍更为精细,观感更为真实。成都理工大学博物馆积极与社会互动,多次与社会团体或机构联合举办展览,开展 一系列趣味性强、意义深刻的科普宣传活动。如曾于1995年和2002年两次赴台湾展览; 在2006年国庆期间在成都沙湾国际会展中心成功举办“四川首届恐龙文化节”;2015 年5月的科技活动周期间,举办了 “牙牙世界”一一脊椎动物牙齿主题展览等,其中科 技活动周期间加,有近千名观众参加了主题展览。成都理工大学还经常开展丰富多采的 科普教育活动还大力开展普及地球

25、科学、宣传国土资源知识的各类科普教育活动。相比 之下,中原农耕文化博物馆所办的活动和展览基本局限在馆内,与社会的互动较少,趣 味性不够高,参加者较少,影响力有限。四、许昌学院中原农耕文化博物馆的旅游发展设想(一)丰富馆藏,完善参观服务设施1、丰富精化馆藏丰富精化馆藏,提升馆内藏品质量。由于农博馆的建筑面积较小,馆藏不够丰富, 致使可参观性有待提高。因此农博馆的努力方向之一就是丰富馆内藏品的种类和数量, 优化藏品,使农博馆更为精致,使馆内藏品质量水平不断提高。一方面,应持续收集藏 品,拓宽藏品收集渠道,实行多形式的收藏和展览。根据博物馆现有的展品状况,着重 收集富有特色的展品和馆内目前没有的展品

26、;寻求优质合适的文物替换馆内档次不够 高、不够典型的展品。另一方面,在条件充分的情况下,利用库房内的藏品有计划地定 期换展,举办精品展,流动展,保持博物馆的新鲜度和产品的多样化,吸引游客多次来 馆参观。2、优化展览完方式完善馆内的基础设施,多种展示方式并行。目前农博馆的展示方式主要有实物、模 型、文字、图片、视频等。基本上可以满足参观需要,但是仍有进步空间。如第六厅“纺 织衣物”中的织布机部分,织布机本身结构较为复杂、零件较多。且生活中基本不再使 用,仅仅用实物和图片的展示方式很难让观众理解其工作原理和运行状态。因此,可以 通过视频的方式展现,最好能用三维动画的形式展示织布机的零部件、运转机理

27、、工作 效果,并配上解说。2、完善参观服务设施设置简单的接待咨询台。出于建筑和运营的实际情况考虑,可以将讲解员的值班处 设置在博物馆门口或入口处,提供咨询引导服务。可改进宣传册或设计专门的导游图, 在咨询台处供游客根据需要选择使用。电子导游和解说系统,会对旅游需求和旅游体验产生重要影响。因此有必要设置 自助导游和解说系统,如增加语音指引系统,在自媒体上增加导览内容。也可在部分精 品展品旁增加含有展品信息的二维码,游客通过扫描二维码可以获取展品文字讲解或语 音讲解。校园内或校外主干道上增加农博馆的指向标,校园平面图上标示农博馆的位置,完 善观众参观指示牌。在农博馆目前指示牌设置的基础上,改进馆内

28、的参观指示牌,使指 示牌更为明显、实用。在馆内增加博物馆平面示意图,并标明游客所在位置。(二)提高讲解引导服务质量1、优化讲解员团队维持讲解员队伍的适当规模,稳定队伍,优化讲解员年级构成,形成高年级讲解员 9带动低年级讲解员的现象,促进讲解员队伍的可持续发展。鼓励高年级讲解员延迟退出 讲解员团队。2、提高讲解质量一方面,规范讲解词,制定不同类型风格的讲解词以适用不同的团队和参观者。这 项工作可以由农博馆工作人员指导,讲解员团队落实。另一方面,规范讲解员站位,以 往讲解中,讲解员讲解顺序和行进路线随意,稍有混乱。可以设置建议性站位,讲解员 在此基础上根据具体讲解情况灵活处理。此外,改进讲解任务分

29、配办法,根据讲解员个 人意愿,培养一批可以“通讲”的讲解员,改变每位讲解员只会讲、只能讲四个展厅的 现状。3、建立考评奖励机制农博馆应制定相应的考评机制,通过日常绩效考核和定期讲解服务技能考核,评选 年度优秀讲解员,以对表现优秀的讲解员予以鼓励。也可定期举办讲解服务大赛、鼓励 讲解员积极参与许昌高校导游之星大赛等,在竞争中发现不足,在比赛中锻炼技能。(三)加快数字化建设,开展网上旅游服务建立文物数字化管理服务网络,广泛开展网上查询、咨询、网上游览、网上交流、 鉴别、培训等服务皿。国内建设较好的博物馆,数字化建设已经取得较大进步,农博馆 应当在这方面加快建设速度。目前博物馆展品的数字化建设已经在

30、进行,对每个展品进 行登记、分类、录入系统,为展品的保养、更换、检测等管理提供支持。大数据时代和 网络时代,人们通过网络了解学习事物更为便捷。农博馆应当大力开展网上旅游服务, 进一步发挥农博馆官方网站的作用,运用现代数字技术提升站内“虚拟展馆”“多维展 台”等模块的效果,将门户网站作为农博馆向外界展示宣传的重要手段之一。重视微博和微信等自媒体的建设,并将此作为网上旅游开展和宣传工作的内容之 一。鼓励农博馆讲解员参与博物馆社交媒体建设,及时更新官微动态,定期推送优质内 容,还可以在官微上面发起相关活动。将校园内的师生作为社交媒体推广的第一批目标 客户,将农博馆官方微博微信打造成农博馆的网上展览、

31、宣传、扩大影响力的前沿阵地。(四)创办农遗文化主题社团由于农耕博物馆建在校园内部,外地游客专程前来参观的意愿不是很强烈。所以农 博馆的首要目标市场就是在校师生、周边中小学生团体和来校的领导同行以及专家学者 等。在目标客源中,本校师生乂是重要而根本的一部分。因此可以尝试创办一个由农博 馆办公室指导的、以农遗文化为主题的社团,提高学生对农遗文化的关注度和兴趣,使 农博馆在学生中的影响力进一步扩大。同时通过该社团推动博物馆讲解员队伍和自媒体 的建设,帮助博物馆办公室处理日常简单工作。1、通过社团推进讲解员队伍建设使讲解员团队和社团相互支撑,一方面,通过社团增强讲解员团队的团结和稳定, 使讲解员队伍更

32、有组织,其至可以在博物馆办公室指导下组织讲解服务技能比赛,参与 讲解员绩效考核工作。将社团作为讲解员的一个“家”,作为讲解员的后备军和后援力 量。另一方面,将讲解员团队作为社团的主体和排头兵,成为社团发展的中坚力量,推 动社团的健康持续发展。2、通过社团推动自媒体建设社团可以在办公室的指导下管理农博馆的官方微博微信,借助在校学生有较多的空 余时间和对于此类社交媒体较为熟稔的优势,推动博物馆自媒体建设,扩大博物馆自媒 体的受众范围,扩大博物馆网上影响力,创作出能引起读者共鸣的优秀作品。3、通过社团帮助工作开展可以安排社团干事在农博馆办公室轮流值班,帮助老师处理一些简单工作,以减轻 博物馆人员较少

33、造成的日常琐碎工作的压力。同时可以在农博馆有展览时帮忙布展。在 参观团队较大或参观者为小朋友时帮忙维护参观秩序。社团可以举办一些农遗文化主题 的活动,向同学们宣传农博馆,提高学生对农遗文化的关注度和兴趣。(五)适当设置休息设施参观者在参观完后可能会有休息的意愿,而农博馆目前并没有可供参观者休息的地 方。由于农博馆馆内空间的限制,在馆内设置游客休息设施的可行性较小。在农博馆建 筑周围,有大片的草地,可以在此基础上适当设置一些休息设施,如石桌、石椅、小亭 子等,这种休闲设施应当和农博馆及周围的环境相协调,并尽量体现农耕特色。(六)外向联合,借力发展面对传统旅游行业的困境,旅游界提倡大旅游的呼声越来

34、越强烈。大旅游区别于 传统的旅游,是旅游发展的一种趋势,强调各个产业之间的联合互动,相对于传统旅游 而言,更强调社会效益。这为高校博物馆的旅游发展提供了思路借鉴。高校博物馆进行 旅游发展不能闭门造车,不适宜采取传统文博旅游的发展途径。必须多向互动,积极联 合,合理利用校内资源,主动寻求社会合作。农博馆的旅游发展基本上追求的是社会效 益而不是经济效益,依靠的是多方的支持而不是自身的经济收入。因此农博馆应当吸引 社会关注,寻求战略合作,与其他农遗文化旅游体沟通交流,互助互学,借力发展。1、整合校内资源校内联合主要是合理利用校内的人力资源和智力资源,加强校内资源的整合,争取 校内资源参与到博物馆建设。与该校的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