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焦作南通路公路桥主桥箱梁的支架预压施工摘要大型桥梁支架法现浇施工中,支架预压对大跨度预应力桥梁的施工控制尤为重要。本文结合南水北调总干渠焦作市区段南通路跨渠大桥的支架预压实践,提供支架预压施工的设计、施工组织、沉降观测和结果评定等经验,供类似工程施工参考借鉴。关键词南水北调施工 支架法施工支架预压数据分析1. 工程概况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总干渠焦作I段2标南通路公路桥与总干渠相交,位于焦作市解放区,设计采用 20+35+20m连续梁跨过总干渠。桥梁采用公路I级设计荷载标准。南通路主桥为单幅桥,工程范围为桩号NK0+280.931MK0+355.931,长75m顶板宽35m底板宽31mo主桥采用
2、小悬臂直腹板单箱七室断面形式,外侧腹板最低处梁高1.6m,顶板厚220mm底板厚220mm腹板厚450mm支点附近加宽至 750mm现浇箱梁 采用碗扣式满堂支架施工,箱梁下地基采用30cm厚的三七灰土和 20cm厚的C20混凝土 进行加固处理,支架预压材料采用沙袋。2. 支架设计2.1 荷载计算a、钢筋混凝土:a=25.48kN/mb、施工荷载标准值:b2=1.0kN/mC振捣混凝土何载标准值:2c = 2.5kN/md、支架及模板荷载:d2=1.0kN/m2.2 支架设计现浇箱梁采用碗扣式满堂支架,支架立杆为标准脚手架钢管,基础为20cm厚的C20混凝土,底托螺栓可调整长度10cm,顶托螺栓
3、可调整长度15cm,第一层横杆离地间距20cm。经结构计算,立杆水平间距在箱梁肋板下为30cmx 30cm,箱梁底板下为 60cmX60cm,横杆竖向间距为100cm,顶托下加一层水平杆。剪刀撑布置在最外一排立杆底部 向主体结构方向与地面成60夹角,间距2m。2.3 基础处理对支架基础进行加固处理,先铺设并经压实30cm厚三七灰土,上部再浇筑20cm厚的C20混凝土。3 支架预压3.1 预压目的(1) 检查支架及地基的强度和稳定性;(2) 消除整个支架的非弹性变形;(3) 消除地基的非弹性变形;(4) 求证支架的弹性变形。3.2 现浇箱梁支架预压施工流程支架验收t原始标咼测量t沙袋就位t加载3
4、0%加载70%r加载100%加载110%t卸载t变形观测t预压成果报告整理t标咼调整。3.3 支架预压控制参数模板预拱度由预压弹性变形测量结果绘制沉降曲线,结合模板的设计拱度,并通过 调整模板支撑顶托来完成。模板安装完成后,对其进行预压。支架预压按预压单元分四级加载,依次为单元内 预压荷载值的30% 70% 100呀口 110%每级加载完成后,每间隔2h对支架沉降量进行一次监测。当支架顶部监测点2h的沉降量平均值小于 2mm时,再进行下一级加载。考虑到混凝土振捣产生的动荷载及小型机具等荷载,因工期安排上的问题,不能保证较长 预压时间,在采取基底20cm混凝土加固的基础上,预压荷载按混凝土实体重
5、力荷载的1.1倍考虑,预压时间不小于3d。4现浇箱梁支架预压程序与步骤4.1 堆载计算南通路主桥为连续箱梁,箱梁底部宽31m,翼缘板宽2m,翼缘板厚度较薄(20cm40cm),重量较轻,故翼缘板不做预压考虑。中跨端横梁混凝土的体积V=54X仁54n8;钢筋混凝土的容重 2.6t/m 3;端横梁的混凝土重量为:54X 2.6t=140.4t 140.4tX 2=280.8t(两端端横梁总重)边跨端横梁的两端端横梁总重为:351t。35m箱梁总重为 2257.03t ; 20m箱梁的总重为 1418.2t。由于端横梁的重量主要由桥墩承担,故35m和20m箱梁由支架承担的重量分别为1976.23t和
6、10672。考虑施工荷载为 5t,故由支架承担的全部荷载总计为1981.23t和1072.2t。分级加载量见表 1。20m和35m箱梁的预压面积为:S=31 X 17.654=547.27 m2S2=31 X 32.692=1013.45 m预压实验采用专用编织袋装砂代替荷载,每只编织袋最大载重量达1t O纵向加载时,宜从跨中向支点处加载;横向加载时,宜从中间向两侧加载,加载或卸载均由人工配合 吊车进行。堆载顺序和分层堆载量与混凝土浇筑顺序相同。4.2 预压标高测量点布置4.2.1测点布置表1主桥支架预压分级加载表加载区项目名称30% 载70% 载100%荷 载110%荷 载合计20m荷载(t
7、 )32275110731180单袋重量(t)0.90.90.90.9加载砂袋数(个)3584773581191311单袋覆盖面积(mJ1.531.151.534.60方格尺寸(m)1.241.071.242.1535m荷载(t)595138719822180单袋重量(t)0.90.90.90.9加载砂袋数(个)6618806612202422单袋覆盖面积(mJ1.531.151.534.61方格尺寸(m)1.241.071.242.15预压测量点分别布置在基层垫层混凝土面和底模板下部,底模观测点用以观测支架预压时所发生的总沉降量,及卸载后的弹性恢复量。基础垫层混凝土面测点,用以观测地基在支架
8、预压时,地基的沉降和卸载后的弹性 恢复量。422 测点平面布置a、沿桥梁纵向为 0、1/4、1/2、3/4、4/4跨径各布置一个测断面。b、 每个监测断面上的监测点设置5个对称布置。c、 加载至110渐测的数据与持荷 24h后的数据变化平均小于 1mm寸,表明支架和 地基已经基本沉降到位,可以卸载。否则还要继续持荷预压,直至支架和地基沉降到位方可卸载。测点布置图如图1、图2、图3。4.2.3 预压标高测量点监测布设好观测点后按加载及卸载步骤分别测量各级荷载下的监测点沉降量,并在卸载后全面测量各监测点的回弹量。(1) 支架安装完成,荷载加载前对各观测点进行观测,测点标高为H。(2)第一次加载30
9、%第二次加载70%第三次加载100%每阶段加载完成后,每 间隔2h观测一次,各阶段记录标高分别为 H,、H、H ,进行下级加载,观测必须全过程进 行,若发现变形量异常应立即停止加载。(3) 第四次加载110%完成,对各观测点进行观测,每6h观测一次,当沉降量小于 1mm/d时,视为稳定,记录标高为 H,稳定后进行卸载。(4)卸载完成观测卸载完成6h后,对各观测点进行测量,记录各测点标高通过卸载测量可推算出支架模板在荷载作用下的弹性变形量。2/4处* l-5(l-5r)碍阳F厂 5h (-6-5 )* 17(申 2-4(Mh).5-4 (5-4;)中心我,、f i-a(i-2r) 3-2(3-2
10、*) 4-2(4-2 )-i-ira-i)7Jj(3-in-*4_lUrT-)lTI nn35m图1 监测点平面布置图注:测量点的表示形式为A-B,其中A表示排, B表示列。括号外为底模底部的测量点,括号内的为底模底部正下方混凝土基础上的测量点1=tc_h c c_oczcffi1、rJ/Lf ;1 /1、KX/、/LX/1丿tIk;:/ 7fs1/#17xr*/I h/、/厂/r:Lt世r,rv ri图2监测点横断面布置图图3监测点纵断布置图5数据分析整理5.1 数据收集方法根据预设步骤,分批分区吊装土袋,在设定的测点按照0荷载、30%荷载、70%荷载及满载测量模板及支架下沉量。对满载后前三
11、次测量数据较大或变化较大的点,加密观 测次数,判定变形稳定后,即可准备卸载。卸载期间,在保证测量人员安全的前提下,注意观测较大变形处的数值变化,判断 是观测误差还是加载引起的正常误差。对于弹性变形与总变形不匹配的点,特别是弹性 变形为零的点,可能是支架定位螺栓失效引起的支撑滑落导致的模板变形难以恢复,应 认真检查支架的加固系统和锁紧螺栓是否失效,并重新加固,恢复该点周围的模板系统 高程,必要时,重新加载,直到有弹性变形为止。数据收集后进行总体评价,消除无效数据的影响后,进行数据分析与评价,据此调 整模板支架系统的预拱度。5.2 各部位变形值及支架调整主桥NA1-NP2支架堆载预压监测数据记录见
12、表2。表2主桥NA1-NP2满堂支架堆载预压监测数据记录表底模加载前标满载后标卸载后标满载总沉卸载恢复弹性变形非弹性变备观测点高(m高(m)高(m降量(mm量(mm(mm形(mm注1-1108.664108.659108.66354411-2108.666108.662108.66644401-3108.661108.654108.66177701-4108.644108.636108.63680081-5108.624108.614108.618104461-6108.641108.633108.63683352-1108.756108.747108.75396632-2108.755108
13、.742108.748136672-3108.753108.739108.748149952-4108.739108.724108.730156692-5108.740108.729108.736117742-6108.764108.753108.761118833-1108.823108.812108.819117743-2108.832108.825108.83075523-3108.836108.827108.83194453-4108.843108.839108.83841-153-5108.825108.818108.81971163-6108.829108.823108.8246115其它桥跨的变形监测数据获取方法与此类似。5.3 模板支架预拱度调整适用于NA1- NP2跨底模弹性变形跨中取8mm算出底模需要设置的预拱度。跨中设2计预拱值8mm其它位置预拱值按照二次抛物线过渡。建立坐标系设y=ax +b,梁计算跨度为 19.5m,将坐标点(0, 8)及(9.75,0)代入 y=ax +b 得出 y= - 0.035556x+8(x单位:m, y单位:mn)。NA1-NP2跨底模的二次抛物线见图 4。另考虑到两端各3m范围未进行预压,设置非弹性变形预拱度3mmA Y/non4. 875(0, 0)(-9. 75, 0)4. 8751 875X/m 8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